2019年1月28日 星期一

人口紅利,在台德商,僑外資,台灣經濟,陸製科技產品


2019.01.28_理事長的話_人口紅利,在台德商,僑外資,台灣經濟,陸製科技產品
人口紅利

大陸人口負成長時代將到來,大陸國家統計局昨發布數據顯示,二○一八年大陸新增人口數量較上年減少二百多萬,人口出生規模連續第二年出現萎縮,出生率為千分之十點九四,創一九四九年以來的歷史最低值。此外,六十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創新高,勞動人口數量也出現首次下降。

大陸去年勞動人口七點七五億人,相較二○一七年的七點七六億人,減少近百萬人。大陸勞動人口衰退是歷史上首見,專家預估,大陸人口紅利將逐漸消失,勞動成本將提高。

據大陸官方數據,截至二○一八年底,大陸總人口十三億九千五百卅八萬人,比二○一七年底增加五百卅萬人;但相較於二○一七年新增人口七百卅七萬,減少二百多萬。按此速度,大陸可能二○二一年就會出現人口負成長。

去年大陸出生人口一千五百廿三萬人,比二○一七年出生的人口一千七百廿三萬,下降了二百萬。而二○一六年大陸出生人口為一千七百八十六萬,出生人口的減少從六十多萬擴大到二百萬。這也表明,大陸目前的「二孩」政策不及預期,無法遏制生育人數快速下降。

從年齡構成看,六十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創新高。十六至五十九歲勞動年齡人口八點九七億人,占總人口比重為百分之六十四點三;六十歲及以上人口二點四九億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七點九,六十五歲及以上人口一點六六億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一點九。

中國社科院報告指出,如果大陸低生育率不能很快扭轉,將會面臨比其他國家更為嚴峻的局面。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人口出生規模連續第二年出現萎縮,這是很驚人的事情。
第二、從長久以來,這一定會影響大陸的競爭力。

第三、因此大陸更需要快速發展人工智慧,用來彌補人口紅利下降的現實。

第四、台灣過去的成功方程式,就是利用大陸的廉價勞工,現在已走到了極限。「世界工廠」這個商業模式必須有根本的改變。

在台德商

德國經濟辦事處昨天公布「二○一八年德商在台商業信心調查報告」,受訪的二五○家在台德商中,有百分之四十六認為兩岸關係及整體政治穩定度為在台投資的主要挑戰。

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暨處長林百科(Axel Limberg)說,儘管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發展前景樂觀,但經貿環境方面仍存在些許挑戰,但大部分德國企業將會繼續在台灣拓展業務,表明德商仍看好台灣市場發展潛能。

調查結果顯示,有百分之四十六的德商認為,兩岸關係與整體政治穩定度為其在台主要商業挑戰;其他四大挑戰還包括可靠的政府政策架構、官僚機構與行政障礙、參與公開招標案、缺少自由貿易協定(FTA)及投資保護協議的保障,德商視為在台投資挑戰的比率分別為百分之四十、卅八、卅六、卅三。

德商認為,台灣政府應重視三大議題,維持外商對台灣投資信心,並強化政治穩定性,意味著政府應堅持對於專案計畫的長期承諾,同時應如期遵守既定的時程。

此外,持續耕耘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也被德商視為重點,並應將政策計畫轉為商機,德商認為,能源轉型政策即為落實政策的很好範例,維持計畫的穩定性,並以相似規畫扶植生物醫學等其他產業。

這份調查有百分之七十三點六受訪者為典型德國中小企業,在台灣當地的員工人數少於五十人,而大型德商占受訪比百分之四點二,在台擁有超過五百名名員工;參與這次調查以活躍於機械工業領域德商居冠(百分之卅點六),其次為物流(百分之十三點九)及銷售(百分之十二點五)。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將近一半的德商認為兩岸關係及整體政治穩定度為在台投資主要挑戰。
第二、其實不用外商發表意見,連台灣的老百姓都知道關鍵所在,台灣不可能不和大陸維持良好的關係。

第三、最近丹麥沃旭停止在台離岸風電的投資,說明「政策穩定度」是外商非常不放心的事情。

第四、政治和政策息息相關,換個政黨甚至換個內閣就可能造成360度大轉彎,更不用說中央和地方的協調問題。

僑外資

經濟部投審會昨公布最新統計,核准赴中投資金額連續三年衰退,顯示隨著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美中貿易戰開打,台商西進明顯降溫;去年核准僑外投資金額達一一四億餘美元,則創下十年來最高。

根據統計,去年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三六二一件、年增六.○三%,投資金額達一一四.四億美元(約三千四百億台幣)、年增五十二.五七%。投審會分析,外資來台主要集中在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佔三十一.八五%,其次是金融保險業的二十八.三六%,顯示台灣半導體樞紐地位已確立,且因法規及社會面相對穩定,可吸引金融保險業投資。

對比外資來台創十年最高,在美中貿易戰開打下,中國對台資吸引力明顯衰退,其中赴中投資最多的電腦、電子及光學產品業,去年衰退二十八.六三%,顯示高端科技產品赴中疑慮加深。

投審會表示,去年赴中投資共七二六件、年增二十五.一七%,但金額僅八十四.九億美元、年減八.一二%,是連續三年衰退;中資來台也小幅衰退,去年核准件數為一四一件、年增○.七一%,金額為二.三億美元、年減十二.九七%。

台資西進降溫,但對其他國家投資金額創下歷年新高。投審會指出,去年對外投資金額達一四二.九億美元(約四二八七億台幣)、年增二十三.五一%。

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也是大幅成長,去年投資件數為六四三件、年增十.八六%,投資金額為三.九億美元、年增四十三.三三%,其中泰國更成長九四二%、菲律賓成長三九三%、澳洲也有一四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去年台灣核准僑外資為10年來最高,值得玩味。
第二、境外投資143億美元,遠超過對內投資114億美元,說明資金外流是長期趨勢。

第三、未來台灣對大陸投資會集中在服務業,而非製造業,金額也不會太大。

第四、台灣投資環境若不改善,要成為一個亞太地區的Hub會有實質的困難。

台灣經濟

台北美國商會昨發布「二○一九年商業景氣調查」,對台灣經濟前景有信心比例僅四十五.八%,較去年五十五.五%大減近十個百分點。美國商會表示,信心明顯轉弱是受五大憂慮影響,依序是美中貿易爭端、中國對台施壓、美國優先政策、網路安全威脅及智慧財產權侵害;但美國商會認為不必太過憂慮,主要是受到貿易戰等暫時性因素影響,三年的長期信心仍看好。

美國商會會長李豪(Lee Seewald)指出,美中貿易爭端在今年會持續發展,貿易摩擦會影響企業信心,並增加不確定性;而中國對台施壓,兩岸現狀受影響,企業應更著重經濟能力面拓展。

雖然短期充滿不確定性,但仍有五十三.六%的高階企業領袖對台灣未來三年經濟有信心,且比去年樂觀;約八成高階經理人對今年及未來三年公司獲利具備信心。美國商會認為,美中兩國持續談判,不確定因素長期來看會消失,對於台灣基本面是深具信心。

向來是美國商會高度關注的能源與勞動政策也再度上榜。高達近八十七%受訪者對電力供應感到憂慮,且有六十三%關注非核家園政策走向,有四成五對目前勞工法規感到太過呆板,認為應更具彈性。

李豪強調,電力穩定供應是企業拓展的重要關鍵,不會在意是哪種能源類別,企業「需要有充足的電力」,就像是「電燈如何亮都不是重點,而是要讓它繼續亮」。

這份調查蒐集一七九家會員企業意見(美國商會會員九成是美商、一成為其他外商),占商會會員總數四十五.七%,調查時間為去年十一月十二日到十二月二十一日。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商會的調查非常值得參考,因為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美國政府又是菜政府最倚重的對象。
第二、對台灣信心從55%降低到45%,影響非常重大。

第三、87%美商關心台灣電力,這是真正的超級危機,台灣一定會缺電,毫無懸念。

第四、兩岸衝突升高,這是台灣造成的,不能單獨歸類為「中國對台灣施壓」。

陸製科技產品

行政院擴大禁用中國大陸製的科技產品,要求行政院及所屬中央部會與公營事業員工不得使用陸製科技產品,相關處理原則近日內會公布,3月會再提出一份禁用清單。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強調這是維護國安必要,政府部門的作為絕對滴水不漏。行政院資訊安全處處長簡宏偉表示,這波禁令,包括硬體和大陸製造提供的軟體與服務,原則上全面禁止政府單位採購,例外須報准。

工研院年初禁止華為手機連上內部網路,資策會隨即跟進,如今,政府第三波針對陸製產品的動作將進一步擴大,禁止公務員使用。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指出,新措施不是為防止中資進入台灣或破壞產業鏈,持此觀點也無法強化國安,或有效解決政府資安問題,而是提醒政府部門在採購軟硬體或資訊安全設備時要考量國安層級。

Kolas Yotaka表示,國家安全沒有灰色地帶,資安處將在1月底發布各政府機關使用陸資產品的處理原則,針對政府採購相關軟體、實體或資訊系統,3月發布禁用清單。她表示,早在2008年工程會就曾發函提示政府機關,所有招標文件應明定禁止廠商提供大陸地區產製品,並禁止廠商派遣大陸人民來台提供售後服務、技術指導等履約服務,2012年再度發函提醒。

是否全面禁止採購?簡宏偉解釋,在國安與風險考量上,原則全面禁止,但是有些要測試或特殊例外,經過登記、報准,會做例外處理。

我們的看法:

第一、禁華為手機有什麼意義?基本上就是做個樣子,政治宣示。
第二、台灣為什麼不禁小米和Oppo手機?

第三、公布禁用名單最好包括阿里淘寶和微信,看看影響為何?

第四、台灣沒有選邊站的資格和條件,更遑論對中國大陸嗆聲和抵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