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 星期一

緯創,純網銀,Beyond Meat,亞馬遜,Google,全球FDI,瑞典電池,Symphony,華為,Amazon


2019.06.17_理事長的話_緯創,純網銀,Beyond Meat,亞馬遜,Google,全球FDI,瑞典電池,Symphony,華為,Amazon
緯創

因應美中貿易戰,全球產線布局成為今年組裝廠的營運焦點。緯創董事長林憲銘12日表示,將規畫在美國設廠,這是繼廣達與鴻海之後,第三家要在美國本土設立生產線的台灣組裝大廠,是因應美中貿易大戰所啟動的產線調整;緯創並規畫部分筆電產能將先移往東南亞的菲律賓。

緯創昨天舉行股東會,林憲銘說,美中貿易戰開打之時,他老神在在,因為把產能移轉到墨西哥廠,可以應付七到八成的產能沒有問題,客戶也很滿意。沒想到上周他出差到以色列,川普就宣布對墨西哥課徵關稅,「我心想慘了。」

林憲銘說,他與緯創高層提出各種應變方案,例如在美國設廠,或是從墨西哥出貨到歐洲,把歐洲廠的產品出貨到美國,或台灣廠出貨到美國,推演了各式各樣的版本。

林憲銘說,儘管最後美墨達成協議,不加稅了,但客戶認為如果川普又心血來潮(課稅),「心臟可能受不了」,因此要求有備案。這是他首度考慮在美國本土設廠,生產伺服器與物聯網(IoT)等高階產品。

他說,緯創目前在德州達拉斯設售後服務中心,員工有1,000多人,不適合做製造。他規畫在達拉斯或美國東南部,二擇一設立生產廠房。新廠是試驗性質廠房,考慮承租而非購地自建;一般產線移轉需要六到九個月,萬一再有新的關稅戰問題,緯創最快可在三個月內緊急完成轉移產能。

除了美國廠之外,緯創也要將部分筆電產能移往菲律賓,但整體產能移轉會以東南亞為主,不會集中在某一個國家,未來筆電供應鏈很難見到像中國昆山、重慶等筆電產業聚落,會將東南亞視為一個區域。PC不會調整、手機業務則還在評估。

林憲銘說,緯創跟幾個主要大客戶討論,進行生產線配置調整,將把三分之一受關稅影響產品移出中國生產。部分規模比較小的客戶,要求將產線全數搬往馬來西亞或台灣竹科生產,產品數量不多,目前竹科廠產能已經滿載。

緯創昨天股東會通過增設副董事長,由總經理黃泊漙兼任,集團新增兩位事業群總經理,為日後接班人選預作準備。包括負責PC產品線的緯創科技由事業群總經理林建勳負責,緯創智能生產智能連網裝置,包含智慧手機、智慧音箱等,由沈慶堯擔任事業群總經理。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電子五哥已積極開始展開東南亞布局。
第二、光回流台灣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

第三、未來台灣會在很多國家設廠,但規模都不會大。

第四、未來不會再有中國幾萬人的工廠規模。

第五、這些工廠要靠雲端連結管理。

純網銀

隨著新加坡主管機關考慮開放純網路銀行,消息人士透露,新加坡叫車一哥Grab有意進軍純網銀,正研究如何取得執照,凸顯亞洲的非銀行業者有意挑戰傳統銀行業。

路透引述四名消息人士報導,Grab已接近和一家顧問公司合作,向對方諮詢發展純網銀的可能性,且正在為申請新加坡純網銀執照做準備,就看新加坡主管機關決定何時開放。Grab目前估值高達140億美元,是東南亞身價最高的新創公司。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央行)上月研究過允許非傳統銀行業者進入純網銀市場的可能性,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決定是否由非傳統銀行業者和合格業者提出申請。與星國激烈競爭金融中心的香港,今年稍早已發行純網銀執照,取得執照者包括螞蟻金服、小米等。

軟銀支持的Grab和其他業者若進軍純網銀領域,可能重組多年來由星展銀行、華僑銀行及大華銀行所把持的市場版圖。消息人士指出,新加坡銀行主管機關第一階段可能只發行二到三張純網銀執照。

有顧問公司指出,新加坡電信(Singtel)可能也對純網銀執照有興趣。該公司正從傳統的電信服務轉向行動支付和網路安全等領域。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洲的網銀熱度正逐漸在升高。
第二、之前有日本的LINE和樂天,已來台申請純網銀執照。

第三、根據其它市場的經驗,目前搞純網銀的都是網路業,不是金融業。

第四、台灣的法令明顯跟不上時代。

Beyond Meat

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股價11日暴跌25%,創股票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反映部分投資人已對這個股市新寵失去胃口。

Beyond Meat股價11日跌25%,收在每股126.04美元,仍比5月上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掛牌價每股25美元飆漲逾400%。摩根大通(JP Morgan)分析師高曼(Ken Goldman11日以價格因素調降對該股的投資評等,從「買進」降為「中立」,觸動一陣賣壓急湧。

高曼指出,Beyond Meat的營收與獲利潛力「非凡」,但大致已反映在股價上,尤其優異的財務季報和強健的2019年展望已激勵該股過去兩個交易日來大漲近70%。他說:「這次降評純粹是基於價位考量。價位已這麼高,假如表現失足,不論是實際的或料想的,都可能導致股價大幅回檔。」

彭博資料顯示,Beyond Meat遭高曼降評後,如今只剩一家華爾街公司給予「買進」評等,另有八個「中立」,但還沒有人給「賣出」建議。

根據分析公司S3 Partners的資料,截至10日止,Beyond Meat股票遭放空587萬股,約占在外流通股數的51%,反映許多人懷疑Beyond Meat的成長步調將很難跟得上股價漲速。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家公司已經漲了400%,回檔也是應該的。
第二、台灣食品加工技術很強,未來應該往這方面發展。

第三、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未來時代」,食衣住行中,吃的和走的,都有革命性發展。

第四、未來的創新會和傳統產業結合,或者淘汰並顛覆傳統的技術。

亞馬遜

電商龍頭亞馬遜宣布將於近期結束美國地區餐飲外送服務Amazon Restaurants,原因在於該公司經營此服務4年之久,市占率卻仍然不敵Grubhub、優食(Uber Eats)等對手。這也凸顯餐飲外送業競爭激烈,就連市場常勝軍亞馬遜也慘吞敗仗。

亞馬遜表示,預計自624日起停止美國Amazon Restaurants業務。受此影響的部分員工已在公司其他部門找到新職位,而亞馬遜也將協助剩餘員工找尋工作。

亞馬遜2015年開始在西雅圖部分地區提供Amazon Restaurants服務,主打「Prime會員能在1小時內取得外送且不須支付運費」。亞馬遜隔年更將業務拓展至英國,該公司當時表示,他們在選擇合作餐廳時設下「極高門檻」。

但該業務成長有限,加上亞馬遜並未賣力宣傳,導致許多消費者甚至沒聽過這項服務,市占率自然落後對手。

亞馬遜於是在2018年底時結束英國地區餐飲外送,而據公司網站顯示,截至5月為止,美國僅有25個城市提供此服務,如今更打算於本月底全面收攤。

餐飲業分析師勒伯特(Phil Lempert)表示:「餐廳外送服務是勞力密集產業,外送員一次僅能從單家餐廳運送一個或二個訂單,這不太符合經濟效益。況且亞馬遜也沒有極力宣傳此服務。」

餐飲外送業競爭者眾多、獲利困難,任何企業想在該市場立足皆非易事,亞馬遜自然也不例外。為了因應激烈競爭,DoorDash等外送業者近來募資備妥銀彈、拓展市占,但此舉卻導致獲利率不斷下滑。

雖然亞馬遜宣布結束餐飲外送服務,但該公司仍持續投資其他餐飲業者。今年5月,在亞馬遜領銜投資下,英國餐飲外送平台戶戶送(Deliveroo)成功募得5.57億美元,而亞馬遜也成為後者最大金主。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雖然厲害,但也不可能贏得每一場戰役。
第二、重點是亞馬遜懂得認輸,適時撤出市場。

第三、沒想到Uber Eats居然變成Uber成長重心。

第四、但DoorDash等新興業者崛起,如果Uber不加把勁,也會被淘汰。

Google

在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下,眾多美國消費性電子業者裡,Google將輸美產線遷出中國算是反應快的,輸美伺服器去年下半年就遷往廣達台灣廠、緯穎墨西哥廠,而輸美的智慧型手機、智慧音箱產線不是已經遷往越南,就是將在今年下半年移動。

Google所有服務都在資料中心運作,每季買進大量設備來擴充、更新,不少設備由台灣白牌伺服器供應商如廣達、緯穎提供。中美第一波加徵關稅產品包含資料中心所用設備,以廣達來說,去年就已經將部分輸美伺服器後段組裝遷出中國,除了本來就設立在林口總部對面廣明的產線外,去年下半年又「徵召」更多廣明林口的廠房使用,是短時間能應變的主因。

在歐盟GDPR實施之後,對於資料落地的要求增加,超大型資料中心增加在歐洲的投資,白牌伺服器業者主要出口地點已不只是美國,歐洲地位快速提升,而且輸歐伺服器都還能夠從中國出口、不受關稅影響。

至於GoogleB2C硬體銷量相對很小,僅智慧音箱Google Home銷量夠拚世界前兩強,其他如平板Pixel Slate、手機Pixel Phone銷量遠不及蘋果、惠普、戴爾等。

不過,Google去年下半年就已經做好將銷售至美國的Google Home產線,從中國轉移至越南的準備,代工也由和碩、廣達分食,改為鴻海居多。而去年一年全球賣不了300萬支的Pixel Phone,因美國市場銷售比重達7成,Google也決定下半年將出的新款Pixel Phone,輸美生產地由深圳轉至越南。

我們的看法:

第一、Google是川普點名特別抵制高通的主要廠家之一。
第二、Google今年初宣布在台灣成立2,000人亞太研發總部。

第三、前年Google併購宏達電2,000人,現在也開始發揮效能。

第四、台灣既然能引進Google,不應該侷限於硬體製造,而應探索更多軟體和平台的應用。

全球FDI

聯合國數據顯示,受到政府干預、英國脫歐不確定性以及美國總統川普的稅務與貿易政策影響,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去年連續第三年走下坡,降到金融海嘯以來最低水準,而貿易緊張情勢升高可能妨礙今年的FDI復甦。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12日公布的「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FDI下滑13%,減為1.3兆美元,跌至金融海嘯以來低點,主因是全球保護主義興起,以及美國跨國企業把海外獲利大舉匯回國。流入已開發經濟體的FDI陡降27%,降到2004年來最低水準。

中國跨國企業投資降低18%,減為1,300億美元,一連兩年下滑,反映政府政策抑制海外投資,以及歐、美當局從嚴審查外國投資案。

報告預期,隨著美國稅制改革效應減退,今年全球FDI或許會小幅彈升,但大趨勢仍疲弱,「全球FDI回升的可能性,也因為一連串風險因素而受影響。地緣政治風險、貿易緊張,以及轉向保護主義政策的相關顧慮,都可能對2019年的FDI產生負面衝擊」。

UNCTAD祕書長基圖伊說:「一段時日以來,全球貿易和投資政策大環境已變,不像出口導向成長與發展全盛時期那麼良性。」

根據這份年度報告,去年影響外國投資的限制政策措施總數接近歷史最高紀錄。16年前每十項政策措施之中約僅一項影響投資,去年這個比例升高到三分之一。

去年實施的限制措施達31項,其中21項發生在已開發國家。對照下,亞洲新興經濟體普遍採取促進自由化與增進投資的措施。根據這份報告的各國數據,台灣2018年流入FDI約比2017年倍增至69.98億美元,流出的FDI則增加56%180.24億美元,流出規模為報告的第17大,凸顯企業持續向外投資。

不過,台灣去年所吸引、已宣布的新創外國直接投資(greenfield FDI)金額年增逾100%,達到78.68億美元,對外宣布的新創外國直接投資也增加約一倍至340.13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政經大環境不穩定,自然影響FDI
第二、但是台灣FDI應該會增加,外商來台布局,大陸台商也紛紛回流。

第三、這是台灣前所未有的空前大好機會,應該加速吸引外資。

第四、問題是台灣不敢大刀闊斧海外併購,也不敢大力結合引進PE資金,很可能錯失良機。

瑞典電池

由特斯拉前主管創辦的瑞典電池製造商Northvolt近日獲得福斯汽車及高盛等金主注資10億美元,將在歐洲打造兩座鋰電池廠,使之成為歐洲第一家有能力挑戰特斯拉的電池業者,並且迎戰LG化學、寧德時代等亞洲對手。

Northvolt 12日宣布今年8月將在瑞典北部興建第一座鋰電池廠,預計2021年投產,初期年產能為16吉瓦時(GWh),日後將擴大至32吉瓦時。

此外,Northvolt將和福斯建立合資企業,在福斯德國總部附近興建第二座鋰電池廠,預計20232024年投產,年產能為16吉瓦時。

Northvolt已獲得福斯、高盛、宜家家居(Ikea)、寶馬(BMW)及AMFFolksam等兩大瑞典退休基金共同投資10億美元。歐洲投資銀行也對Northvolt提供3.5億歐元貸款。

曾任特斯拉主管的Northvolt執行長卡爾森(Peter Carlsson)表示:「今天不只是Northvolt達到里程碑,對歐洲而言也是重要的一刻,因為這項計畫代表歐洲已預備加入下一波充電產業競爭。」

近年亞洲及美國汽車業積極推出電動車,但歐洲汽車業卻落後趨勢,令福斯加緊腳步投資相關技術。福斯去年宣布未來5年將投資300億歐元,目標在2025年前讓電動車年產量達到3百萬台。

12日宣布的投資計畫正是福斯的電動車策略之一。包括福斯對Northvolt的直接投資及福斯對雙方合資企業的投資在內,福斯出資總額達到9億歐元(約10億美元)。

福斯採購部門主管桑莫(Stefan Sommer)表示:「福斯正從各方面奠定基礎,落實充電市場策略。」

Northvolt面臨的對手除了特斯拉之外,還包括LG化學及寧德時代等近年在歐洲設廠的亞洲電池業者,但Northvolt對自家產能有信心。Northvolt表示即將動工的瑞典廠已和多家客戶簽下供應合約,從投產到2030年之間累積的訂單總額已達13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創公司一次募到10億美金,說明技術非凡。
第二、電動車生態系,台灣一直沒有打進去。

第三、未來的機會在於傳統產業龍頭如福斯和新創公司的策略聯盟,而不完全是像特斯拉這樣的企業。

第四、中國大陸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有很大的投資力度。

Symphony

華爾街新創財金即時通訊平台Symphony周三宣布,在最新一輪募資行動中募集1.65億美元以因應全球擴張需要,估值達14億美元。由於用戶人數已超過財經訊息平台彭博(Bloomberg),Symphony執行長有信心未來能取而代之。

跟彭博每年向客戶收取約2.4萬美元費用相較,Symphony每年僅向每一名用戶收取240美元費用。

一直以挑戰彭博為目標的Symphony在最新募資行動裡得到包括渣打銀行和三菱日聯銀行(MUFG)旗下風險投資部門MUFG Innovation Partners等多個新投資人的投資。

把最新募資計算在內,Symphony已累計募資約4.6億美元。之前投資Symphony的法人除了谷歌和創投基金LakestarMerus Capital外,金融業是主要投資人。

金融業投資人包含美國銀行、花旗、高盛、匯豐、摩根大通、貝萊德、德意志銀行、法國興業、巴黎銀行、法國外貿銀行和瑞銀等在內的大型投資銀行與基金。

由於金融業是彭博最重要客戶群,Symphony執行長葛爾(David Gurle)接受CNBC訪問時極有信心表示,公司正把彭博的堡壘打出一個缺口。

他同時強調投資人對這次募資反應熱烈,認購金額超過公司預期。

華爾街金融機構支持其後勤辦公室員工使用Symphony平台,這些員工人數遠超過站在第一線的交易員等人數。

CNBC報導,Symphony最一輪募資規模讓其估值達14億美元。這跟二年前估值達10億美元相較,這估值增長速度並不快。

我們的看法:

第一、彭博在同一個領域已經獨霸太久。
第二、金融業投資人紛紛參加Symphony,說明大家都不滿被彭博壟斷。

第三、最重要的是其收費便宜,屬於顛覆性商業模式。

第四、不過這次估值並未大幅成長,這不是壞事,說明沒有太多泡沫存在。

華為

美國制裁華為的風暴正愈滾愈大,繼華為指控美國聯邦快遞(FedEx)將其寄往亞洲的包裹轉運至美國及他處外,華為再度對美企展開反擊。外媒報導,華為要求美國最主要的電訊商「威訊通訊」(Verizon Communications)支付230多項的專利費用,涉及金額高達10億美元,恐衝擊美國布局5G發展。

華爾街日報13日引述知情人士表示,華為在今年2月致信美國電信營運商Verizon,要求後者為其超過230項專利項目對華為支付授權費用。這些專利包括核心網路設備、有線基礎設施和物聯網技術,可能影響Verizon的幾個銷售商,而華為和Verizon的代表上周曾在紐約舉行會談,以討論涉及爭議的專利問題。

Verizon發言人稱:「我們不予置評這問題,因這是潛在的法律問題。不過,這些問題非僅是Verizon的問題。」他強調,考慮到地緣政治背景,任何涉及華為的問題都會對電信產業帶來影響。

事實上,Verizon和其他美國電信商一直被美國政府禁止使用華為的產品。美國政府認為,華為影響力增強將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造成威脅,並在516日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企與華為往來。

報導指出,Verizon是美國最大的電信營運商,該公司在43日對芝加哥、明尼亞波里斯兩個城市開放5G商用服務,讓美國正式步入5G時代。但隨著此次華為對其要求支付專利費後,會否衝擊美國5G業務發展,值得關注。

另一方面,美國對華為祭出的「封殺令」已導致全球廠商陸續與華為停止合作關係,其中,掌握安卓系統的網路巨頭谷歌停止與華為部分業務合作。為了應對上述狀況,華為計劃推出自家研發的手機操作系統「鴻蒙」,以取代對安卓操作系統的依賴度。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顯示,自從被美國列入黑名單之後,華為已在柬埔寨、加拿大、韓國、紐西蘭等9個國家註冊了鴻蒙系統的商標。分析指出,華為註冊商標的動作,可能是在未來將鴻蒙系統安裝在旗下智慧手機、筆電、機器人、汽車等各種設備中,以因應谷歌終止與華為合作帶來的衝擊。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正在展開多項反擊,有內部的,也有外部的。
第二、但過去都是和技術有關,這卻是和法律相關。

第三、這是高招,華為向外界說明不只老美有專利,中國人也有許多專利。

第四、台灣企業一定會被要求加入華為供應鏈。

Amazon

過去12年來全球最有價值品牌一直是谷歌與蘋果之間的競爭,但今年卻被亞馬遜打破慣例,以價值3,155億美元登上全球最有價值品牌寶座。今年大陸有15個品牌打入全球百大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其中以阿里巴巴品牌價值最高。

WPP集團市調機構Kantar統計的BrandZ全球百大最有價值品牌在11日公布最新排名,結果由亞馬遜拔得頭籌,蘋果與谷歌分別以3,095億美元及3,090億美元品牌價值位居二、三名。

今年全球前十大最有價值品牌以科技公司為大宗,包括第四名的微軟及第六名的臉書,其餘傳統品牌包括第五名的Visa、第九名的麥當勞與第十名的AT&T

阿里巴巴今年以價值1,312億美元拿下全球第七名,成為最有價值的大陸品牌。騰訊則以價值1,309億美元位居全球第八名。

過去12年全球最有價值品牌一直是由蘋果和谷歌輪流拿下,而去年全球最有價值品牌是谷歌,沒想到今年兩家公司都被亞馬遜打敗,主因是亞馬遜銷售的服務多元化,使品牌價值在今年成長52%。

Kantar BrandZ部門主管Doreen Wang表示:「亞馬遜品牌價值在過去一年內漲幅將近1,080億美元,顯示今日成功品牌不再侷限於單一產業類別或區域市場。隨著科技應用層面擴大,品牌的市場界線也日漸模糊,諸如亞馬遜、谷歌及阿里巴巴等品牌服務都涵蓋多重消費市場。」

以亞馬遜為例,近年該公司先後投資自駕車新創企業Aurora、電動卡車製造商Rivian,並在去年投資7.5億美元收購線上藥房PillPack。餐飲外送服務業者Deliveroo在今年5月完成的最新一回合5.8億美元募資,也是由亞馬遜主導。

亞馬遜在投資新事業之餘,也持續運用新科技改革零售市場,例如近日開設紐約第二家無人商店Amazon Go,成為全美第13Amazon Go

亞馬遜實體商店副總裁詹姆斯(Cameron James)表示:「紐約完全符合我們的開店需求,因為這裡人口密度高且人潮來來去去,是絕佳開店地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意義重大。
第二、台灣應該更積極引入亞馬遜生態系,發展新經濟。

第三、蘋果賣手機最好的日子已經過去。

第四、令人意外的是微軟品牌價值並非全球前三名。

第五、阿里已躍升第7名,明年可能更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