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寶佳/台新,東元,IPO,數位貨幣,大灣區,紐約,大摩,港交所IPO,半導體設備,沙油IPO,美製藥業,美台/華為,台美數位,澳門,環旭,明泰


理事長的話:寶佳/台新,東元,IPO,數位貨幣,大灣區,紐約,大摩,港交所IPO,半導體設備,沙油IPO,美製藥業,美台/華為,台美數位,澳門,環旭,明泰
寶佳/台新
寶佳集團投資布局大調整,出清台新金控超過20萬張部位,大舉轉進科技與產業股,以價值型投資進行全方位布局,近一個月加碼東元、遠百二家公司持股,名列10%大股東之列,而金融股策略投資永豐金、華票則是持續加碼,整體投資多元並進,以確保「進可攻、退可守」。

寶佳集團的投資旗艦公司為股本230億元的寶佳資產,寶佳資產今年來調整對金融股核心部位持股,全數出清逾20萬張的台新金普通股,相當於抽出約30億元的資金部位轉進其他標的。

在美中貿易戰景氣混沌與低利環境下,寶佳鎖定價值型投資進場布局股價低估的股票,對東元持股續增,上半年擠進東元前三大股東,至11月已變成持股10%以上大股東,與另一外資大型退休投資基金Silchester國際投資集團並列。

寶佳也看好遠百信義區重量級新店將開業,基本面潛力可期,日前躍升成為遠百的10%大股東。

對金融股持股變化,減少核心策略持股,只剩永豐金與華票兩檔,增加財務投資金融股,除了元大金外,還有其他,使得寶佳資產整體300多億元的投資水位,金融股仍維持過半,但是科技與產業股,投資額則比上半年大幅增至上百億元。

寶佳相關人士指出,全球進入負利率環境,價值型投資是王道,因此寶佳資產擴編研究團隊,多元布局國內外市場,尤其是公司淨值被低估、而股價淨值比偏低的雙低個股,例如東元、遠百,都是基於類似理由大舉買進,迄今投報率理想。

據指出,寶佳對永豐金與華票,均抱持伺機持續加碼的立場,其中,華票持股已突破兩成,逐漸拉近與第一大股東王道銀行的持股落差;永豐金目前持股維持7%,不排除視狀況再回補到最高時期的9%以上水位。除考量明年永豐金將全面改選董事之外,寶佳資產也評估永豐金基本面營運穩健成長,報酬率可期。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寶佳投資台新,完全沒有拿到任何實質利益。
第二、但寶佳投資永大機電,卻搶下經營權。

第三、台灣的金融機構,限制太多,不便介入。

第四、長期來看,台灣的金融業還是需要進一步整併。

東元
寶佳集團中的主力公司寶佳資產大買東元,短短不到一年,就躍居東元第一大股東,向持股11%挺進,針對2021年將全面改選的東元,寶佳集團向公司派遞出橄欖枝,強調寶佳是看好東元的體質與潛力,所以才會重金投入,且東元本業與寶佳集團建築本業具資源互補的合作空間,希望東元經營層不必「另眼相看」寶佳,或做無謂揣測。

至於外界關切寶佳大買東元是否會撼動後年改選經營權,寶佳集團相關人士表示,東元改選要等到後年,現在還沒有考慮此事,更沒有要拿經營權。

市場人士認為,東元的營運前景和土地資產,應是寶佳加碼持股的關鍵。東元昨(9)日回應,對於所有股東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且歡迎支持東元永續經營的投資人。

針對東元高達200多億元的保留盈餘,以及豐厚的帳上現金,寶佳集團希望以股東的立場,有機會對公司經營層提出更多提升公司價值的建言,「不要只是去海外巡迴法說會接觸外資大股東,寶佳作為國內大股東也關心公司,希望建立互動管道」。

東元集團是馬達大廠,寶佳建築本業普遍使用東元馬達,而寶佳集團副董事長林家宏與友人入主的永大機電,電梯也會使用馬達,因此寶佳集團人士認為,其實本業也有合作空間,希望能儘早與東元經營層有溝通機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寶佳投資東元,倒是令人耳目一新。
第二、東元是標準台灣建設概念股。

第三、東元沒有大股東,但未來景氣看好,是值得投資的標的。

第四、東元這兩年積極轉型,然而主營業務不夠明顯。

IPO

創下承銷紀錄、和泰車旗下的和潤企業9日上市大漲,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許璋瑤表示,和潤成功帶動IPO熱度,看好明年集中市場IPO成長、有機會較今年的家數大增三成;其中,潛力IPO「大咖」除先前傳出的瑞磁生技等,華航旗下虎航也確定掛牌台股。

許璋瑤最新說法亦有別於日前證交所態度保守,他表示,美中貿易戰、股市大漲和年底掛牌公司轉熱,讓台股IPO的能見度提高。他首次釋出證交所金鼠年IPO目標為24家,將在近期拍板提報金管會。

和潤企業昨日掛牌,盤中風光飆漲八成、總成交量破4.6萬張。許璋瑤說,和潤大漲不僅反映投資人仍會關注好公司,台股IPO熱度也受到和潤感染,為IPO市場前景帶來好兆頭。

據台新證券統計,和潤此次承銷創下五紀錄,包括競拍參與數近28萬張、超額認購2.7倍,競拍總額150億元、史上第一,參與競拍的機構法人占比47%、也創紀錄,還有公開申購吸引百萬張投單、為十年最大,以及申購凍結逾520億元資金,近年罕見。
許璋瑤指出,在和潤企業後,台股IPO還有好公司可期,也會有大企業,不用擔心沒指標股。

據了解,證交所掌握的潛力掛牌公司,多數來自貿易戰帶動生產地遷移、或回流台商子公司,資本額和營運規模夠「份量」,且產業分散,電子、傳產都有好公司想掛牌。整體24家名單中,本土、海外KY公司各16家、八家,比例二比一。

證交所表示,該24家公司若依上市機率的強、中、弱度區分,全數在中度以上,但也不排除機率小的企業送件,則實際數有望「超標」、甚至靠攏30家,換算較今年有二到三成的增長。

具體名單上,先前曾傳出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支持的智融基金會所投資之瑞磁生技(ABC-KY)可能遞件,另證交所掌握度更高是華航旗下的虎航,傳出表達明年一定上市意願。

台新證券董事長郭嘉宏9日出席上市典禮,也看好明年IPO市場向上:「因為股市大漲嘛!」而貿易戰帶動全球供應鏈洗牌,更是連本國券商都有感。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IPO市場行情,長期低迷後終於回春。
第二、台股資金行情是重要因素。

第三、有代表性的IPO,如和潤,可以拯救市場,正如同阿里巴巴拯救港股一樣。

第四、但若要預估明年台灣IPO全面爆發,還言之過早。

數位貨幣
大陸法定數位貨幣傳將在深圳和蘇州首發。陸媒報導,大陸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及三大電信運營商將在深圳、蘇州兩地參與由中國人民銀行主導的法定數位貨幣發行。報導還指出,本次試行場景將擴展至交通、教育與醫療等民生領域,有望在2020年於深圳大範圍推廣。

財經雜誌9日報導,本次領軍數位貨幣試點項目的為人行貨幣金銀局,參與的機構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

報導指出,大陸國務院8月份公告的「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提出,要在深圳打造數位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展開數位貨幣研究與行動支付等創新應用,因此選擇深圳進行數位貨幣試點(深圳法定數位貨幣試點)。

報導表示,有別於2017年僅在人行系統內測試數位票據,本次法定數位貨幣的推行將走出人行系統,在交通、教育、醫療等服務場景接觸C端客戶。

報導引述一位接近試點項目人士指出,前不久人行數位貨幣研究所推出「賽馬模式」,在自願的前提下,各家銀行在深圳選擇場景先行先試,若哪家效果好,將不排除直接採用該模式。報導說,在競賽的模式下,試點銀行選擇的合作模式並不相同,有的銀行傾向於與電信營運商合作,有的銀行則傾向自己獨立試點。

該人士透露,本次試點計畫分為兩個階段,2019年底是一個階段,將在小範圍場景封閉試點,2020年將在深圳大範圍推廣。該人士說,如果試點工作進展順利,人行的法定數位貨幣將取得實質性進展,可謂真正的「呼之欲出」。

此外,報導提到人行旗下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急招區塊鏈相關人才,可能是除深圳外,第二個人行數位貨幣試點區域。報導稱,該公司主要業務為法定數位貨幣基礎設施的建設及穩定運行、關鍵技術攻關和試點場景支持、配套研發與測試,及聚焦區塊鏈、密碼學等金融科技。

對於民眾未來使用方式,報導表示,支付雙方的手機若都裝有DCEP數位錢包,即使沒有網路,只要保持電量充足的開機狀態,兩支手機碰一碰就可以完成貨幣轉帳,且不需要綁定任何銀行卡。不過手機持有者若要為數位錢包充值,或者從數位錢包提取資金,仍需要綁定銀行帳戶。

我們的看法:

第一、數位貨幣變成大陸重要國家政策,從中央到地方。
第二、選擇蘇州、深圳兩地發行數字貨幣,說明重視長三角和珠三角。

第三、大陸因為中央集權,因此數位貨幣有很大成功機會。

第四、美國發動金融戰,但大陸區塊鏈發展比美國跑在更前面。

大灣區
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加速發展,大陸國務院9日公布最新的「推進貿易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不僅著重將香港、澳門融入大灣區發展格局,並宣布將港澳與大陸間「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擴大開放的優惠措施,在粵港澳大灣區率先先行先試,推動大灣區全面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國兩制」方針下的創新實踐,在大陸政府主導下,商務部牽頭與香港、澳門經貿合作委員會,就促進粵港澳三地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等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提出上述「意見」。

「意見」包含六大方面27項具體措施,涵蓋消費、流通、貿易、投資、經濟合作等重點領域。

包括支持廣東自貿試驗區率先探索與港澳經貿規則對接,帶動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型開放,支持香港、澳門參與大灣區珠三角九個城市市場體系建設和消費升級等,「意見」也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商務發展建設的政策指引。在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部分,任鴻斌指出,目前已有17個試點,準備2020年適時推出新的貿易創新試點。

大陸官方除了透過粵港澳大灣區加速港澳與大陸間的融合,11月底,陸港間更簽訂了「『CEPA』服務貿易協議」的修訂協議,大陸進一步向香港擴大開放服務業市場,在金融、法律、建築及相關工程、檢測認證、電視、電影、旅遊等領域增加了開放措施,新的「修訂協議」將在202061日起實施。

中新社報導,大陸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當時稱,新的措施包括取消或放寬公司的股權比例、資本要求、業務範圍等限制,也放寬香港專業人士到大陸提供服務的要求,讓更多香港專業人士可到大陸發展,拓展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灣區的經濟融合越來越快速。
第二、香港的動亂,會加快其它城市發展的腳步。

第三、台灣和大灣區脫鉤,也未和中國大陸經濟連結。

第四、台灣要全面開放,推動自貿區,才能成為樞紐。

紐約
美國紐約市正逐漸鞏固全球科技重鎮的地位,原因是臉書、Google等科技業巨人都計劃未來十年讓旗下紐約辦公室的租賃面積擴增一倍,加入銀行業的行列,成為紐約商辦租用大戶。
彭博資訊報導,亞馬遜已簽訂租約,在「哈德遜園區」(Hudson Yards)承租33.5萬平方英尺的辦公室空間,可容納逾1,500名員工。臉書也希望在附近承租更多辦公室空間。Google承租辦公室的地點,則擴大到紐約雀兒喜(Chelsea)以外的地區。

在亞馬遜放棄於紐約打造第二總部的計畫後,科技業大咖加入摩根大通、花旗等銀行業者的行列,成為紐約曼哈頓的商辦租用大戶,其中臉書與Google更計劃未來十年讓紐約辦公室的租賃面積擴大一倍。

SL Green不動產公司執行長哈里岱9日表示,這些西岸業者正將觸角延伸到東岸,以運用當地人才。不動產產業一直看好紐約有望成為「下一個矽谷」,雖有人認為紐約難以挑戰舊金山的地位,但紐約人才濟濟,且創投蓬勃發展,帶動科技業者在曼哈頓拓展。
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的數據顯示,在亞馬遜與臉書承租紐約的辦公室前,科技、廣告和媒體產業占曼哈頓辦公室空間的比率共計約24%,低於金融業所占的31%。然而這兩類在1990年的差距更大,當時銀行與金融公司的比率逼近50%

此外,布魯金斯研究所與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ITIF)的統計顯示,美國科技業就業機會幾乎集中在五大城市。

根據報告,美國高科技業在20052017年新增就業機會中,有90%來自波士頓、聖地牙哥、舊金山、西雅圖、聖荷西等五座城市,顯示近年頂尖科技人才流向大城市的現象加劇。

我們的看法:

第一、矽谷已經飽和,紐約在東岸,有很大的機會興起,作為下一個高科技中心。
第二、波士頓腹地不夠大,人口不夠多。

第三、紐約有資金、人才和許多大型跨國企業聚集。

第四、新增科技人才,均往少數城市匯流,這是「群聚效應」(Cluster Effect)

大摩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簡稱大摩)將在全球裁員約1,500名員工,就連執行董事也出現在裁員名單上,反映全球經濟前景晦暗不明將帶來衝擊。

知情人士透露,裁汰的人力主要集中科技和營運部門,但銷售、交易及研究部門的高層也受將影響;財富管理部門的金融顧問是少數免於裁員的領域。據悉這波年末裁員規模約占大摩員工總數的2%,相當於1,500人,大部分面臨裁員的員工已在近幾周接獲通知。消息來源說,大摩擬於第4季財報中提列介於1.5億至2億美元的裁員相關開支。

知情人士表示,大摩今年年末的裁員人數略高於往年,反映在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貿易戰、美國總統大選以及英國脫歐下,2020年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將打擊該公司的表現。事實上,大摩壓低薪酬支出已有一段時間,因預料市場波動、貿易爭端及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將抑制明年營收。

投資銀行在交易收入連年下滑,且預料更多交易將移轉至人力需求較少的電子平台的情況下,正在裁減人力。例如花旗集團7月裁撤上百名員工以因應嚴峻市況;德意志銀行則誓言在2022年前縮減1.8萬個職位。

大摩執行長高曼在2015年曾裁撤固定收益部門四分之一的員工,並脫手大部分大宗商品業務,一連串瘦身的努力已於最近展現成效。該部門去年進帳50億美元,上季交易營收成長21%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連績效最好的大型投資銀行也開始裁員。
第二、今年全球IPO市場表現不佳,M&A也大幅下滑。

第三、中美科技大戰,是造成全球投資銀行今年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

第四、台灣近期股市回春,未來證券商業務反而有可能變好。

港交所IPO
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安侯建業(港稱畢馬威)11日發表的2019IPO市場回顧報告顯示,截至128日,香港證券交易所(簡稱港交所)共有160IPO,募資總額高達3,078億港元,蟬聯全球第一寶座。此外,香港主板共有145IPO,也創下歷史新高。

香港信報報導,報告指出,美國那斯達克、紐約證券交易所分別以集資額275億美元、271億美元排行全球第二、三名。沙烏地阿拉伯證券交易所則在全球史上最大的IPO: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11日正式掛牌交易的助攻下,一舉躍登第四名。中國大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排行第五。

畢馬威中國執業技術及資本市場主管合夥人劉國賢在報告中表示,整體而言,2019年受美國、香港與中國大陸市場的支持及新經濟公司的推動,全球IPO市場在波動中更顯強韌。

尤其,近半年來香港陷入「反送中」風波之際,香港前三大IPO項目大陸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全球啤酒巨擘百威英博(AB InBev)旗下子公司百威亞太、亞太區物流地產平台ESR Cayman,均一度在2019年傳出暫緩上市計劃,但最終仍分別在第三季末、第四季正式掛牌。

報告指出,以港交所行業募資額計算,資訊技術、媒體及電信業排名第一,主要受到阿里巴巴赴港上市帶動,該公司共募資1,012億港元,占香港IPO市場全年募資總額的33%。另外,香港的生物科技生態圈逐步形成,全年募資385億港元,2019年有九家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按照新上市制度上市,募資總額達到154億港元。

展望2020年,報告稱,阿里巴巴第二上市的成功,可望帶動更多中概股回歸,為香港市場帶來大型IPO項目,有助其保持全球IPO募資排名第一的地位。畢馬威中國新經濟及生命科學主管合夥人朱雅儀強調,穩健的監管架構和政策、成熟透明的上市制度和安排(如滬港通),以及便利海內外投資者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為香港IPO市場成功的長期決定因素。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巴巴上市讓港交所IPO金額衝到全球第一。
第二、未來中美關係不佳,許多中國公司可能改赴香港上市。

第三、香港的問題是對新經濟不夠了解,過去類股慘跌。

第四、另外香港也面臨中國大陸新設上海科創板的壓力。

第五、無論如何,香港短期內的地位尚能維持。

半導體設備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11日公布年度半導體設備預測報告,預估2019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將達576.4億美元,雖較去年下滑10.5%,然2020年市況可望逐漸回溫,2021年將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受惠於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擴大投資,台灣將在今、明兩年穩坐全球半導體設備最大市場寶座。

SEMI表示,2020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預期成長5.5%達608.2億美元,此成長態勢可望延續至2021年,並創下667.9億美元的新高。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指出,此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前段半導體製造商投資10奈米以下先進製程設備,其中更以晶圓代工業者與邏輯晶片製造業者投資占最大宗。

報告進一步顯示,包括晶圓加工、晶圓廠設備、光罩及倍縮光罩設備在內的晶圓處理設備,2019年銷售下滑9%至499億美元,組裝與封裝設備銷售萎縮26%至29億美元,半導體測試設備銷售預計下降14%至48億美元。

綜觀2019年全球市場變化,台灣擠下韓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年增53.3%達155.8億美元規模,北美成長率居次達33.6%,主要受惠於台積電及英特爾擴大資本支出。中國連續第二年排名第二大市場,韓國則因縮減記憶體資本支出,排名將下滑至第三。除了台灣與北美外,調查涵蓋的其他地區皆呈萎縮趨勢。

SEMI預期半導體設備市場將於2020年回溫,其成長動能包括先進的邏輯製程與晶圓代工、中國推出新工程、記憶體亦有小幅貢獻。

依地區來看,台灣將維持全球第一大設備市場的寶座,銷售額將達154.3億美元,中國以149.2億美元居次,韓國則以103.4億美元排名第三。

曹世綸進一步指出,若2020年總體經濟環境改善,且貿易衝突減緩,半導體市場仍有成長空間。

展望2021年,所有設備領域預計全面成長,記憶體支出回升力道將轉強。中國預期以164.4億美元的銷售額躍升至全球第一大設備市場,其次為韓國的144.5億美元與台灣的144.3億美元。

就整體來看,半導體設備市場在2019年觸底,2020年以及2021年維持成長,顯示設備市場谷底已過去,而5G及人工智慧(AI)等新應用將成為驅動半導體市場成長的新動能。

法人看好晶圓傳載廠家登、廠務工程業者漢唐及信紘科、設備相關業者弘塑及京鼎、檢測業者閎康及宜特、測試板或探針卡廠精測及旺矽等資本支出概念股,明、後兩年營運表現均可望再創新高。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半導體產業前景看好,設備當然是重要指標。
第二、台積電是最大投資方。

第三、未來真的是,一家台積電,可以拯救台灣經濟和股市。

第四、中國大陸積極投資半導體產業,未來可能超越台灣。

沙油IPO
甫締造史上全球最大股票初次公開發行(IPO)紀錄的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Saudi Aramco),11日在沙烏地證交所掛牌,交易首日即大漲10%直奔漲停,以1.9兆美元強勢穩座全球市值一哥寶座。

沙油掛牌價為32沙幣里亞爾,周三跳空開高直奔35.2里亞爾的漲停價,漲幅達10%。

儘管成功掛牌,但IPO成果遠低於沙國王儲薩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設定的目標,薩爾曼原本希望藉由IPO一舉籌措1,000億美元的資金,將沙油的市值拱上至少超過2兆美元。

利雅德政府並下令沙國機構投資人與富豪家族進場買股拉抬股價,除了確保掛牌首日開紅盤外,同時也可往達成薩爾曼設下的2兆美元市值目標大步邁進。

沙油上周確定IPO定價每股32里亞爾,僅募得256億美元的資金,不過仍超越2014年阿里巴巴的250億美元,成為史上最大宗IPO,公司市值估達1.7兆美元。

以周三漲停板價位推算,沙油市值膨脹至1.9兆美元,穩坐全球市值一哥寶座,甚至比全球其他前五大石油公司加總後的市值都還多。

沙油董事長魯馬揚(Yasir al-Rumayyan)與執行長納薩(Amin Nassir)帶領其他沙油的高層主管出席沙國證交所舉辦的掛牌按鈴開市典禮。

魯馬揚表示,「沙油過去只有政府一個股東,現在透過IPO,公司股東一下子暴增至500多萬人,沙油的所有員工與沙國民眾應該為IPO的成果感到自豪。」

我們的看法:

第一、沙國石油掛牌第一天,股價漲10%,意義非凡。
第二、主因是中東資金捧場。

第三、短期內市值衝上2兆美元,不是沒有可能。

第四、一家龍頭股上市,可以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美國和台灣都是如此。

美製藥業
美國藥廠與生技公司近來興起一股併購風潮!據市調機構Dealogic數據顯示,美製藥業今年迄今併購與合併金額達到3,420億美元,較去年大增252%,創下該機構1995年追蹤此數據以來新高。至於交易件數亦逐年攀升,從去年的365件升至今年迄今的484件。

美國製藥業2018年併購與合併金額僅約970億美元,遠不如2016年創下的先前紀錄2,150億美元。

全球藥廠相繼砸下數十億美元鉅資收購同業,令市場注意到今年併購交易規模更勝以往。舉例來說,默克藥廠以27億美元收購美國生物製藥公司ArQule,試圖增加旗下抗癌藥品種類。

法國製藥巨擘賽諾菲亦不落人後,該公司同意以25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生技公司Synthorx,目的同樣在於擴大癌症免疫療法藥物陣容。

其他例子包括,美國生技公司XBiotech將皮膚藥Bermekimab賣給嬌生,以及日本安斯泰來製藥公司(Astellas Pharma)斥資30億美元收購美國基因療法開發商Audentes Therapeutics

製藥業刮起併購風潮,顯示越來越多大型製藥公司傾向透過併購方式擴大旗下產品組合,而不願意從頭開始研發新療法。

但事實證明,此方法回報率驚人。舉例來說,默克2009年砸下410億美元收購同業先靈葆雅(Schering-Plough)取得抗癌藥物Keytruda,該藥自2014年獲FDA通過後為默克帶來1,030億美元收入。

雖然全球製藥業併購與合併規模同樣逐年成長,但增幅與美國市場仍無法相比。數據顯示,今年迄今全球製藥業併購與合併交易件數達1,276件,總金額達4,110億美元,高於去年的1,230件、總金額2,98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今年全球製藥業大整合。
第二、這將會帶動台灣生技產業的整合。

第三、台灣生技公司單獨上市不易,未來走上M&A是趨勢。

第四、值得注意的是,大藥廠開始積極斥巨資併購新藥公司。

美台/華為
2019台美數位經濟論壇11日落幕,台美雙方代表政府發表「十大聯合聲明」,包括表態納入「布拉格提案」價值,支持安全且受信賴5G硬體、軟體及標準的布署等,兼顧國家經濟發展及國家安全。國發會官員表示,美方因資安考量,尋求各國聯合抵制華為產品,並拉攏台灣加入防堵陣營。

「台美數位經濟論壇」(Taiwan -U.S. Digital Economy Forum, DEF)由國發會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共同舉辦,由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及美國商務部代理助理部長Ian Steff,分別率台美雙方相關單位代表出席。國發會指出,本次論壇主要聚焦5G、資安、資料經濟、跨境數據流動與隱私、AI/ IoT等五大議題政策對話。

會後雙方並代表各自的政府,確認支持十項政策重點並發表聯合聲明;不過也重申,有關談判議題,包括數位貿易,仍維持以「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作為台美官方解決貿易議題的主要場域。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前二項聲明,一、在理解半導體產業涉及影響一國經濟及國家安全的基礎上,與信賴合作夥伴共同發展先進研發,加深半導體產業的整合。二、支持安全且受信賴5G硬體、軟體及標準的布署,以維護「布拉格提案」的民主與開放市場價值;強調透明開放5G架構,支持多元化5G供應鏈。

國發會官員表示,美方尋求全世界各國共同打擊「他們認為對國安造成問題的業者和產品」,而台灣一直以來都非常注意來自中國大陸產品可能的危害,早就有所防範,美國則是近年才開始大動作拉攏夥伴,目的就是為了防堵華為。

官員並指出,半導體產業包括設計、封裝、測試,涉及很多廠商,台美雙方均認知半導體產業的成長和投資,對國家經濟有重大影響和支持,而產品如果有安全疑慮,就可能危及國家安全。

因此,美方積極在擴大他們影響力,一再重申對華為制裁的行動理念,盼全世界各國都能注意某個國家來的產品可能對國安有所為及。對此,官員說,「我們當然支持,因為我們本來就已經在做了。」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要求全球各國,加入抵制華為的行列。
第二、台灣小英政府,會非常樂意加入抵制華韋的陣營。

第三、但這對台灣產業長期並沒有好處,聯發科和台積電估計不會放棄大陸市場。

第四、5G供應鏈會帶動台灣未來電子產業,如何和中美同時保持良好關係很重要。

台美數位
AIT處長酈英傑於10日「台美數位經濟論壇」表示,台、美在新創與創業方面是天生的夥伴,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也表示,台、美於數位經濟廣泛的合作,對深化彼此實質經貿關係深具意義。雙方將於11日第二天會議後發表聯合聲明,確立在既有基礎下,持續推動數位經濟領域的相關合作。

台美數位經濟論壇今年邁入第三屆,20152016年分別在台北及美國華府舉行過兩次,原則上每兩年舉行一次,著重在數位經濟的政策交流,這是一個部次長級的論壇。

今年台美數位經濟論壇(DEF)於台北舉行,美方由商務部、國務院、聯邦通訊委員會、國際開發署及AIT等官員與會。我方則由國發會、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經濟部、行政院資通安全處、外交部、科技部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官員參與。

陳美伶致詞指出,目前全球需要面對四大數位經濟課題,確保5G通訊安全、確保AIIoT效益大於風險、確保數據治理的一致性與有效性、確保網路的開放、自由與安全。她強調:「台美透過這個平台已在數位貿易與投資、創新創業、網路安全等領域展開廣泛合作。」

美方代表團團長商務部代理助理部長Ian Steff也表示,數位創新帶來許多機會與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來自各國不符時代需求的創新規範及貿易規則,鑒於這些挑戰均非單一政府或企業所能獨自因應,更顯得國際間的合作至為重要。

雙方於昨日會中就5G、資安、資料經濟、跨境數據流動與隱私、人工智慧與物聯網進行政策交流,預計於今日與我政府、學界、業界代表討論「AI倫理」後,發表聯合聲明,確立在既有的基礎下,持續深化數位經濟領域的相關合作。

酈英傑致詞時也指出,台灣與美國在新創與創業方面是天生的夥伴,台美未來合作重點包括:持續推動台美中小企業合作計畫,鼓勵創新與創業活動,並深化「全球合作訓練架構(GCTF)」的合作,讓台灣數位經濟、5G發展的成功經驗,可以與世界分享,並建立人才網絡,加速雙方人才的交流。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美國第一次提到台灣新創企業。
第二、意義重大,不同於過去富士康為主的大型電子業。

第三、台灣新創的能量可以和美國接軌。

第四、留美的合作需要新方向,新創就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新方向。

澳門
路透報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周將前往澳門,出席「澳門回歸廿周年」活動,期間將宣布一系列新措施,旨在讓原本依賴賭業的澳門經濟,向多元化發展,以成為金融中心。

報導說,措施包括建立一個以人民幣計價的證券交易所、加快建設人民幣結算中心,以及為澳門劃設鄰近的中國大陸土地,以供澳門發展,北京已經指示大陸國有銀行及企業,協助澳門建設基建,以促進金融多元化,兩名協助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展的官員,今年已經轉到澳門協助建立人民幣計價的證券交易所。

報導引述澳門官員稱,在香港持續六個月的反修例示威情況下,北京當局有關舉措是獎勵澳門沒出現反政府抗議活動。

報導引述中共官員說,北京以往都是將優惠政策留給香港,但現在打算分散。亦有官員表示,北京無意讓澳門取代香港,只是需要制定應急方案,應對香港局勢可能轉壞,避免因香港市場出現問題,而影響大陸企業。

中共官員又說,習近平已經作出清晰指示,期望澳門經濟多元化,未來會主力發展旅遊和金融,並效法新加坡舉辦國際會議,但會避免與香港和深圳有角色重疊。一系列便利澳門的政策,預料會包括宣布澳門加入亞投行、在澳門建立人民幣主導的股票交易,指示大陸國營企業和銀行支持澳門發展金融基建,以及在橫琴撥更多土地給澳門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央希望降低未來香港的影響力。
第二、但澳門缺乏人才和環境。

第三、然而過去從內地引進很多人才。

第四、澳門可以作為一個副中心,但不是主要的中心,要找到自己的定位。

環旭
日月光投控(3711)旗下的電子製造(EMS)大廠環旭電子展開全球佈局,昨與歐洲第2EMS公司Asteelflash的股東簽署股份收購協議,擬以4.5億美元(約140億台幣)的價格收購Asteelflash的控股公司FAFG 100%股權,預計明年第3季完成收購,2021年顯著展現併購效益,環旭營收可望年增近2成,一舉增加17座廠、近200個客戶,大步跨足歐洲的車用電子、醫療與工業市場。


環旭董事長陳昌益表示,Asteelflash去年營收約10億美元,此併購代表環旭年營收將由50多億美元跨過60億美元大關,全球總員工數由1.8萬人增加到2.4萬人,併購完成後,環旭原在4個國家共10座廠,併購後將在10個國家共有多達27座廠,Asteelflash目前有17座廠,包括德國4座、法國6座以上,德、法是高成本據點,2地營收達3.5億美元,多數生產小量多樣,服務當地汽車電子、醫療及工業領域的客戶。

此外,陳昌益指出,Asteelflash約有200家客戶,環旭約有140家客戶,2公司加起來重疊的客戶不到5家,環旭目前歐洲市場佔營收比重不到2%Asteelflash很多客戶的生產在亞洲,但卻不願給大量訂單,因擔心Asteelflash是私人公司,財務不健全、沒有長期投資計畫,環旭則相反,以大量生產為主,又沒有歐洲佈局,小客戶訂單看不到明顯的未來就不想接。併購後,2家互補,大小訂單都可互相轉接。

陳昌益坦承,跨國併購有成功也會有失敗,雙方從今年初洽談到簽約將近1年時間,已有共識,併購要達成,首先環旭管理體系及制度要提升,其次是要把管理決策納入公司治理,第3是尊重企業文化及人員的管理,雙方增加了解與互補,以增加業績為結合目標。

FAFG持有Asteelflash接近100%的股權,未來環旭將以89.6%現金支付、10.4%透過向Asteelflash創始人私有公司轉換環旭持股來完成此收購案。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電子業要積極轉型,併購最快。
第二、海外和台灣,都市電子業併購的對象。

第三、環旭布局歐洲很好,因為門檻高,可以有差異化。

第四、日月光集團很國際化,適合在歐美這些地區進行併購。

明泰
明泰及仲琦12日分別召開董事會,仲琦通過私募案引進明泰成為策略股東,明泰董事會通過以每股16.11元參加仲琦私募案,同時以每股32元展開對仲琦的公開收購,如果收購足額,明泰將以約48.11億元,以私募加收購,取得仲琦共60.8%股權,成為最大股東。


雙方強調,此次股權合作為雙方合意,可發揮彼此產品線互補優勢,共享經營策略與管理經驗,擴大營運規模。仲琦昨天上漲0.25元,收20.6元;明泰下跌0.2元,收22.7元。

仲琦董事會決議發行私募普通股1億股,私募普通股占總發行股數30.40%,每股定價16.11元,為參考價格20.13元的80.03%,明泰全額認購,投資金額16.11億元,仲琦增資完成後,明泰將取得仲琦約當30.4%股權。

明泰表示,為強化合作,董事會還通過以公開收購方式增加對仲琦持股。收購價格相較仲琦收盤價溢價約55.3%

明泰指出,公開收購預定最高收購數量1億股,此次公開收購股權為仲琦私募增資後股權30.4%,公開收購期間為20191217日起至202016日。

明泰參與仲琦私募案及公開收購,如足額收購,明泰將斥資約48.11億元,取得仲琦60.8%股權。明年仲琦將舉行股東會改選董監,明泰將掌握仲琦董事會過半席次,將認列仲琦營收、獲利。

明泰董事長李中旺表示,仲琦及明泰在網通產業皆深耕多年,產品線完全互補,仲琦在Cable網路深具技術及品牌優勢,明泰發展乙太網路交換器、行動通信、寬頻網路、無線技術、網路監控、毫米波雷達等,一直未投入Cable網路技術。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又是一個近期電子產業的整合個案,但非由電子五哥主導。
第二、和通訊產業有關,說明這和5G興起有關。

第三、未來通訊要和IT整合,仲琦就是提供通訊產業的系統整合。

第四、仲琦是一家老公司,說了很多年要賣,現在終於有了好的歸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