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歐洲獨角獸,海外投資,格芯,亞馬遜,零售商,滴滴,SpaceX,日月光,幣安,Grab,Block,新能源車,微軟CEO,輝達,零工經濟,年輕人網路,VIE中概股,年輕富豪,臉書,樂高

 理事長的話:歐洲獨角獸,海外投資,格芯,亞馬遜,零售商,滴滴,SpaceX,日月光,幣安,Grab,Block,新能源車,微軟CEO,輝達,零工經濟,年輕人網路,VIE中概股,年輕富豪,臉書,樂高

歐洲獨角獸

 

歐洲今年新增的「獨角獸」科技新創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無論是數目還是資金流入金額,都創歷史新高,而且已經超過中國大陸,主因歐洲在此一領域的地位提高,以及大陸當局整治私有科技企業,已對科技部門造成凍結效應。

 

倫敦Atomico創投公司7日發表的「歐洲科技情勢」年報指出,大陸的大型科技企業仍比歐洲多,且擁有更大的內部市場,但過去一年來此一趨勢已經改變,主因大陸當局抑制私有科技巨擘的擴張,已對科技業部門造成凍結效應;在此同時,歐洲科技業的投資進一步擴張,尤其是美國資金的挹注。

 

今年大陸新增的「獨角獸」有26家,總數達到300家;歐洲則增加98家,總數為321家。歐洲涵蓋歐盟27國,以及英國、挪威、瑞士等其他18國。

 

在金額方面,今年1-9月大陸共吸引到450億美元的創投資金,低於2020年的520億美元;歐洲同期間吸引770億美元,比去年全年的480億美元還多。

 

至於整個亞洲,今年1-9月創投資金流入總額為1,100億美元,也比去年全年的870億美元更多。

 

近年來歐洲各國政府及歐盟都鼓勵民眾創業,並承擔不同程度的風險。以往各大學的科學與工程計畫都為大型工業集團提供人才,但現在愈來愈多畢業生進入科技產業。

 

歐、美之間的科技產業聯繫也在深化。美國的亞馬遜、Alphabet及臉書等科技業者已在歐洲成立研發中心,或與各大學建立夥伴關係,以爭取歐洲的人才,而僱用歐洲科技專家的成本也比美國低。另外歐洲新創企業的股價比美國同業偏低,也吸引美國投資者進駐。

 

Atomico公司指出,歐洲投資環境的可預測性較高,優於中國大陸及美國。由於全球不確定性升高,而歐洲的穩定性有利於建立健康的科技生態體系。

 

我們的看法:

 

第一、歐洲經濟正在復甦。

                                                                                                                                                                                                                                                                                                                                                                                                                                                                                                                                                                                                                                                                                                                                                                                                                                       第二、歐洲仍有強勁的創新力。

 

第三、習近平打擊新創互聯網企業。

 

第四、美國資金大多是流入歐洲。

 

海外投資

 

上市櫃公司2021前三季海外、大陸投資都賺爆,成績亮眼。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7日公布上市櫃公司2021年第3季海外及大陸投資情形,今年前3季上市櫃海外不含大陸投資合計利益達9,18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458億元、年增146.6%,寫下十年獲利新高。對陸投資也相當亮眼,今年前3季上市櫃合計利益3,795億元,整體較去年同期增加1,026億元,與近十年同期相較,也寫下獲利金額為最高。

 

證期局統計,今年獲利最強前三大包括:「航運業」,今年前三季賺2,947億元、較去年同期215億元增加2,732億元、「半導體業」今年前三季賺759億元較去年同期260億元增加499億元、「其他電子業」今年前三季賺953億元、較去年同期483億元增加470億元。

 

蔡麗玲分析,上市及上櫃公司本期投資利益分別較2020年同期增加5,379億元及79億元,主要是因貨櫃運價上漲、智慧型手機等產品需求增加所致。

 

證期局統計,截至今年第3季止,上市公司共713家、上櫃公司567家,合計1,280家赴海外投資,占全體上市()公司總家數1,635家之78.29%,較去年底減少1家。另外,上市公司累計投資63,831億元,上櫃公司6,326億元,合計7157億元,較去年底增加2,050億元。

 

蔡麗玲分析,主要是投資設立或併購取得海外子公司,或海外子公司建廠資金需求、參與現金增資,故增加海外投資金額。上市、上櫃公司皆以半導體業投資金額較大。

 

在大陸投資部份,蔡麗玲指出,截至今年第3季止,共1,202家赴大陸投資(上市公司676家,上櫃公司526家)占全體上市()公司總家數1,635家之73.52%,較去年底增加3家。

 

截至今年第3季止,上市櫃累計投資大陸25,306億元(上市公司累計投資22,815億元、上櫃公司2,491億元),較去年底增加188億元,蔡麗玲分析,主要是基於營運策略考量增設大陸子公司、併購取得大陸子公司,或因應子公司資金需求,故增加大陸投資金額。上市、上櫃公司分別以電腦及週邊設備業、電子零組件業投資金額較大。上市櫃對陸投資今年前3季投資損益,上市櫃合計利益3,795億元,整體較去年同期增加1,026億元,與近十年同期相較,獲利金額為最高。上市及上櫃公司本期投資利益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974億元及52億元,主要是智慧型手機、電子材料、化工產品及電腦相關產品需求增加所致。

 

今年前3季上市櫃對陸投資收益匯回金額302億元,截至今年第3季止,上市、上櫃公司投資收益累計匯回金額分別為5,267億元及516億元,合計5,783億元,占累積原始投資金額25,306億元之22.85%。

 

蔡麗玲指出,今年第3季投資收益匯回主要是配合集團資金規劃策略,將盈餘、現金股利、出售股權收益匯回所致。上市、上櫃公司分別以橡膠工業、電子零組件業匯回金額較大。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企業大舉外投資。

                                                                                                                                                                                                                                                                                                                                                                                                                                                                                                                                                                                                                                                                                                                                                                                                                                       第二、海外投資對台灣意義重大。

 

第三、今年投資也賺錢。

 

第四、未來台灣企業海外投資應加倍。

 

格芯

 

美國晶圓代工廠格芯(GlobalFoundries)第3季轉虧為盈,營收激增56%,主因全球晶片依然短缺,且需求強勁。

 

格芯在美股1130日盤後公布第3季財報,截至9月止的一季,格芯淨利為500萬美元或每股盈餘7美元,優於去年同期的虧損2.93億美元;淨營收則攀升至17億美元,高於一年前的10.9億美元。這是該公司今年10月上市以來首度發表財報。

 

格芯上季財報的亮點之一,是來自汽車產業客戶的營收飆漲368%

 

格芯執行長柯斐德表示,晶片產業的供需落差已經縮小,但距離供需平衡仍有一段距離。柯斐德表示,目前高需求並未出現改變或消散跡象:「格芯是晶圓代工廠,這個角色很獨特,我們能見到終端市場的狀況。我們仍面臨明年對主要客戶的供給短缺問題。」

 

格芯對本季展望樂觀,預測本季獲利將在1,300萬至3,300萬美元之間,相當於每股盈餘9美分至13美分,營收則預期將落在18億至18.3億美元之間。

 

新冠疫情推升筆電、行動電話和汽車的需求,也加劇全球晶片荒,迫使一些汽車製造商和電子公司減產並延後發表新產品。目前短缺的是較不先進的晶片,主要用於製造積體電路和微控制器,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大廠則把重心轉向智慧手機、筆電使用的高利潤先進晶片,這也讓格芯受惠,藉市場區隔保有競爭力。

 

柯斐德指出,推升營收主因素是晶圓產量提升。然而,格芯上季的毛利率依然偏低,僅18%;相較之下,台積電、英特爾等同業的毛利率則遠高於50%

 

知名晶圓代工廠當中,格芯近一季才轉盈,不過因在美股掛牌,受益於美股市場資金充沛,1130日收盤價換算市值約368.25億美元,折合約新台幣1.02兆元,雖仍低於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的15.56兆元,但在專攻成熟製程的廠商中相對最高,讓外界關注後續是否會有比價效應。

 

1日收盤價換算,世界先進市值約新台幣2,581.4億元,聯電為8,364.53億元,力積電市值落在2,540億元。先前董事長黃崇仁說過,對於格芯市值超越聯電,黃崇仁認為,「我們這幾家晶圓代工廠股價有點委屈」。

 

我們的看法:

 

第一、格芯IPO相當成功。

                                                                                                                                                                                                                                                                                                                                                                                                                                                                                                                                                                                                                                                                                                                                                                                                                                       第二、格芯曾經是世界晶圓代工第三名

 

第三、這說明整個半導體產業景氣看好。

 

第四、格芯市值超過聯電很奇怪。

 

亞馬遜

 

美國電商巨擘亞馬遜雲端運算部門推出兩款新客製化運算晶片,不僅成本較競爭對手低,處理速度也比前一代更快,與英特爾、輝達(Nvidia)等大咖較勁意味濃厚。

 

亞馬遜雲端運算部門Amazon Web ServicesAWS1130日推出兩款新運算晶片,第一款是第三代Gravition晶片,處理速度比前一代快25%,旨在與英特爾、超微(AMD)中央處理器一較高下。亞馬遜彈性運算雲端部門副總裁布朗說,「Gravition 3」的表現有望比英特爾的晶片搶眼。

 

第二款是新系列晶片,稱為「Trainium」,是AWS為訓練機器學習電腦模型而設計,競爭對手是輝達。AWS說,很快就會向客戶推出「Trainium」,估計成本可望比輝達的旗艦晶片便宜40%

 

AWS執行長塞利普斯基表示,計劃向醫療、特定產業推出更多產品。

 

諮詢機構顧能(Gartner)數據顯示,AWS是全球最大雲端運算供應商,市占率達41%,是二哥微軟的兩倍,去年營收為453.7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AWS推出自家晶片策略大突破。

                                                                                                                                                                                                                                                                                                                                                                                                                                                                                                                                                                                                                                                                                                                                                                                                                                       第二、互聯網平台推自家設計晶片是未來趨勢。

 

第三、大陸阿里也設計自己的晶片。

 

第四、長期會影響聯發科的業務。

 

零售商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大亂,美國成千上萬家小型零售商擔憂難以進貨,衝擊年底採購旺季業績,因此紛紛提前提早幾周、甚至幾月備貨,並投入更多資金建立庫存。

 

紐約時報報導,儘管全美各地廣泛施打新冠疫苗,可望讓美國迎來比去年還繁忙的年終購物旺季,但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在因應海外工廠停擺、塞港、卡車司機人力不足帶來的衝擊。

 

對許多小型企業來說,今年供應鏈的不可預測性,迫使他們比以往提前幾周、甚至幾月做出採購決定,並花更多錢建立庫存,但這種決定也可能有風險。

 

西爾福斯在康乃狄克州經營兩家運動鞋店,往年會在年底購物季前,準備約3,000雙鞋子的庫存,但當她注意到今年夏、秋兩季越南供應鏈的問題後,她找到一個新的存貨設施,並將庫存量提高到4,100雙左右。對西爾福斯而言,這是個昂貴的賭注在擔憂缺貨,她在11月投入成本比以前約多16.5萬美元。西爾福斯表示:「一般來說,過了『紐約市馬拉松』賽事後(117日舉行)就不再進貨,我們會賣掉手上庫存,帶著超級少庫存進入1月,但有人說不要這樣做,因為到時想進貨,會買不到任何鞋子。」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供應鏈大亂。

                                                                                                                                                                                                                                                                                                                                                                                                                                                                                                                                                                                                                                                                                                                                                                                                                                       第二、導致零售業必須囤積庫存。

 

第三、小型零售商要自保。

 

第四、影響全球商業體系運作。

 

滴滴

 

滴滴出行昨(3)日宣布將自紐交所退市,這是美國證管會(SEC)公布《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查帳新規首日,第一家中概股宣布啟動退市。

 

在紐交所掛牌156天,不到半年就要退市的滴滴,也創下史上最短命的中概股紀錄。但滴滴不會是最後一個,摩根資產管理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指出,SEC並非要求中資企業退市,而是要求信息披露;但大陸監管機構並不會同意跨境監管,因此,230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特別是有數據洩密疑慮的網科股,即將面臨強制摘牌,而啟動中概股退市潮。

 

滴滴出行3日官方微博發文稱:即日起啟動在紐交所退市的工作,並啟動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21世紀經濟報導,市場消息稱,滴滴最快明年首季前到香港上市;而美股退市摘牌將晚於香港掛牌,以做好美股投資人的無縫銜接。

 

面對美國SEC和大陸網信辦安全監管的雙重壓力,滴滴最終決定從美國退市,再赴香港上市。給港股送紅包,給美股一悶棍,同時也把滴滴慘痛的教訓替獨角獸們上堂課。

 

上市傳了三年的滴滴,今年4月秘密申請赴美IPO,在軟銀、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支持下,滴滴6月正式向SEC遞交了IPO招股書,但平地一聲雷,大陸第一部關於網路安全監管的法律《數據安全法》610日公布,並宣布91日正式施行。

 

同時,大陸開始對阿里、騰訊等科技巨頭加強全面監管整改。當時,市場傳出信號:下一個市場監管目標就是對滴滴進行反壟斷調查。

 

趕在中共七一建黨百周年慶前夕,滴滴提前630日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低調的是連上市敲鐘儀式都不用,也沒有媒體發布會。

 

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身為大陸最大的網約車平台,滴滴從正式提交招股書到登陸紐交所,只用了20天,創下中國互聯網企業在美國上市的最快速度;且提前超額完成44億美元募資目標,成為年內最大的美股IPO,也是史上中概股第二大IPO,僅次2014年的阿里巴巴上市。

 

 上市頭兩天滴滴股價還一路飆升,最高達到18美元,市值超過800億美元。但第三天,大陸國家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72日發布公告,為防範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決定對滴滴出行啟動網絡安全審查,審查期間暫停註冊新用戶。

 

緊接在隔天74 國家網信辦發布通報表示,滴滴出行App由於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已被下架。

 

大陸國家網信辦再補一刀,發布《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要求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顯然衝着滴滴,警告其他互聯網企業不要踩紅線。

 

滴滴引爆中概股閃崩,集體重挫,迫使美國SEC使出撒手鐧,暫停受理中國企業赴美IPO,為了避免第二個滴滴出現,要求接下來想要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必須提交風險信息,並且要得到相關機構的許可,沒有就不得上市。

 

中概股在美上市風雲變色,身處監管漩渦的滴滴股價一路看跌,截至今日,滴滴股價跌至7.8美元,較發行價美股14美元跌去44.3%,幾乎腰折,滴滴市值降至376.21億美元。滴滴警覺,必須要抓緊時間從美國退市了。

 

美國證管會(SEC2日宣布新規,成了壓垮滴滴的最後一根稻草,SEC強制要求外國公司須提供會計帳本供美國檢查,否則可能三年內就會被紐約證交所或那斯達克交易所下市。被認為這是為中概股量身訂做的查帳新規,中概股下市潮,恐怕風雨欲來。

 

因應中概股在美下市,彭博報導指,大陸證監會目前正在起草有關文件,就1994年生效的現行法規,關於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別規定,最快會在年底前公開徵求意見,新的規例旨在為使用VIE架構的企業堵塞監管漏洞。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中資本市場加速脫鉤。

                                                                                                                                                                                                                                                                                                                                                                                                                                                                                                                                                                                                                                                                                                                                                                                                                                       第二、中國大陸積極控管大數據。

 

第三、滴滴是中國大陸在美上市近五年最大案子。

 

第四、未來中概股回香港上市。

 

SpaceX

 

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創辦人馬斯克在感恩節後致內部員工的電郵中示警,由於星艦(Starship)計畫的火箭所使用的猛禽(Raptor)引擎出現生產問題,若無法在明年達成每2週至少發射1次的頻率,公司恐將面臨真正破產危機,並要所有員工回來加班。受此消息影響,台灣低軌衛星概念股股價下挫。

 

馬斯克自曝星艦計畫告急

馬斯克在電郵中還寫道,如果不能生產足夠的猛禽引擎,讓星艦計畫的火箭起飛,就無法把足夠的星鏈(Starlink)計畫第二代衛星(V2)送上太空。因此,如果無法在明年達到每2週至少發射1次的頻率,公司就會面臨真正破產的危機。

 

分析師指出,SpaceX的核心優勢在於火箭,不管是星艦計畫,提供全球通訊的星鏈計畫,或更基本的太空旅行,都是基於SpaceX的火箭才能發展,若無猛禽引擎,所有計畫都會失敗,SpaceX破產也很合理。

 

不過,因為馬斯克在致員工的電郵提到SpaceX可能破產,引發軒然大波,甚至造成美國股市震盪,他週三清晨又連發推文解釋:「就算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導致資金取得和流動性緊縮,同時SpaceX在星鏈和星艦計畫蒙受數十億美元損失,SpaceX依然不太可能破產,但並不是不可能。」

 

爭議發言非首次

美媒:馬斯克意在激勵員工

 

馬斯克在推文也點名,即使像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汽車這樣的大企業,在上次大蕭條時(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也宣告破產,並引用前英特爾執行長葛洛夫(Andrew Grove)的名言:「只有焦慮,才能生存」,暗示他對員工發出SpaceX可能破產的電郵,只是提前找出公司的弱點,並預做準備。

 

財經媒體CNBC報導,馬斯克創辦的電動車廠特斯拉和SpaceX都曾多次傳出破產消息,但最後都度過難關,特斯拉如今市值高達1.1兆美元,SpaceX估值也高達1000億美元,他很可能是運用破產威脅,做為激勵員工的策略。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為了激勵員工採用的策略。

                                                                                                                                                                                                                                                                                                                                                                                                                                                                                                                                                                                                                                                                                                                                                                                                                                       第二、即使SpaceX財務有危機,應不致於破產。

 

第三、馬斯克擁有全世界最強的信譽。

 

第四、馬斯克的太空布局深具遠見。

 

日月光

 

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1日宣布,已與北京智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Beijing Wise Road Asset Management,智路資本)簽署股權買賣協議,將出售包括威海、蘇州、上海等部份工廠,總交易金額達14.6億美元,可認列處分淨利益約6.3億美元,約折合逾新台幣175億元,預估12月可完成交易並認列獲利,挹注每股盈餘4.05元。

 

日月光投控1日召開董事會,決議處分部份大陸營運據點。日月光投控與北京智路資本簽署股權買賣協議,約定日月光以14.6億美元對價,並加計各標的公司帳上現金並扣除負債金額,出售GAPT Holding Limited股份及直接或間接持有Global Advanced Packaging TestHong Kong)、日月光威海、蘇州日月新、上海日榮半導體、日月光半導體昆山等股權予智路資本或其指定之從屬公司。

 

根據本交易股權買賣協議約定,智路資本或其指定之從屬公司應於交割日支付交割款約10.8億美元予日月光,並預計於交割日後屆滿6個月之次一營業日支付尾款3.8億美元予日月光,日月光則應於交割日將各標的公司股權轉讓予智路資本或其指定之從屬公司,本交易預計認列處分淨利益約6.3億美元,挹注每股盈餘4.05元。

 

日月光投控表示,藉由完成本交易,日月光可望優化旗下封測事業在大陸市場之戰略布局及資源有效運用,進而強化日月光在大陸市場之整體競爭實力。另一方面,日月光亦將持續強化在台灣就高階技術研發及產能建置的資源投注,尋求以全球佈局下的先進技術服務所有客戶。

 

日月光投控公告10月集團合併營收527.4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0.1%,為單月營收歷史次高。日月光投控預估第四季封測產能利用率維持8085%高檔,EMS電子代工服務生意量將接近去年第四季水準。法人推估日月光投控第四季集團合併營收將挑戰1,700億元並續創歷史新高,加計此次處分業外獲利,全年獲利將挑戰賺逾1.5個股本。日月光投控不評論法人預估財務數字。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商加速撤離中國大陸。

                                                                                                                                                                                                                                                                                                                                                                                                                                                                                                                                                                                                                                                                                                                                                                                                                                       第二、電子股企業只會留下一、二個廠。

 

第三、日月光撤資繼和碩、可成和緯創之後。

 

第四、未來台商供應鏈布局值得關切。

 

幣安

 

儘管飽受來自各國監管的敵意,但外媒披露虛擬貨幣平台幣安仍迅速發展中,估值甚至達到3千億美元,才使各方驚覺,原來華人首富並非中國首富鍾睒睒,而是一直偏安於幣圈的幣安創辦人兼CEO趙長鵬。

 

江蘇出生的加拿大華人趙長鵬,是在2017年創辦幣安,只花了很短的時間,就將其打造成最成功虛擬貨幣平台,近年各國對虛擬貨幣重手整頓下,不少知名平台垮了台,但幣安反成地震下的受益者,一家獨大且快速成長。

 

華爾街日報1123日報導,當前幣安每天處理的虛擬貨幣交易額約760億美元,規模較業內最大的四個同行總和還多。報導更引述幣安內部人士說法,公司預估若上市,市值能達3千億美元。

 

陸媒1130日根據此前公布的富比世大陸首富榜進行比對,若以3千億美元估值計算,持有幣安三成股份的趙長鵬,身家約人民幣(下同)5,700億元,遠高於當前大陸首富鍾睒睒的4千億元,這還不計入趙長鵬潛在持有的虛擬貨幣,因此這位據傳現居新加坡的加拿大人,才是真正的華人首富。

 

但趙長鵬本人試圖淡化上述說法,他1130日在推特上表示,若我以1美元出售公司0.01%股份,公司就價值1萬美元。若我發行某虛擬貨幣總計1兆枚,並以1美元出售1枚,那我就擁有價值1兆美元的貨幣。趙長鵬文末強調,沒有流動性的估值並沒有太大意義。

 

趙長鵬的態度,相當符合當前幣安低調行事的策略。華爾街日報指出,幣安沒有牌照,也沒有明確的總部與辦公室,公司雖有近3千名員工,但不是辦公地點相當神祕,就是根本採取居家辦公。

 

報導稱,幣安有意在2024年將美國業務在當地上市,當前除了各國政府對虛擬貨幣交易的監管,美國也對幣安是否將數據技術留在中國等事感到擔憂。

 

縱然如此,幣安當下仍快速發展,報導引述CryptoCompare數據,幣安9月虛擬貨幣交易額月增10%,已連續15個月居榜首。趙長鵬曾表示,希望其他同業能壯大一點,共同分擔壓力。

 

但也不少用戶抨擊幣安,界面新聞報導,近年幣安爆出私吞比特幣、項目跑路、交易波動、禁止用戶登入等負面事件。日前趙長鵬與穆斯克還在推特上筆戰,互相抨擊幣安、特斯拉影響用戶權益等問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幣安的崛起相當傳奇。

                                                                                                                                                                                                                                                                                                                                                                                                                                                                                                                                                                                                                                                                                                                                                                                                                                       第二、特別是創辦人來自中國大陸。

 

第三、全球加密貨幣仍是長期趨勢。

 

第四、台灣缺乏對加密貨幣的認識。

 

Grab

 

東南亞最大叫車服務及餐飲外送業者Grab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方式,2日在那斯達克上市,成為在美上市市值最高的東南亞企業,將吸引更多投資人聚焦東南亞新創產業。

 

今年4月宣布與美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Altimeter Growth Capital合併的Grab,不僅締造全球最大規模SPAC收購案,規模達400億美元,也透過這項交易進帳45億美元現金。Grab稍早表示公司已和Altimeter完成事業合併,將以代碼「GRAB」在那斯達克交易。

 

Grab最初是2011年創辦人陳炳耀就讀哈佛商學院時參加創業競賽提出的創業計畫。2012Grab率先在馬來西亞推出手機叫車服務,此後用戶量快速成長,而公司總部也從馬來西亞移至新加坡。

 

過去九年來Grab服務範圍快速擴張,如今涵蓋東南亞8國共465個城市,服務內容也從最初單純的叫車服務,發展成餐飲外送、行動付款、數位金融及線上保險業務一手包辦的超級應用程式。

 

陳炳耀表示:「我們向全球展現本土科技公司也能開發優秀技術,足以在全球市場競爭,即便國際競爭對手打入本地市場,我們也有能力迎戰並獲勝。」他認為Grab成功在美國上市,將為人口總計6.5億人的東南亞市場帶來更多機會。

 

Grab在那斯達克上市讓早期股東大賺一筆。除了軟體銀行及2014年入股的滴滴出行之外,Grab股東還包括豐田汽車、微軟及三菱日聯銀行。先前在東南亞市場與Grab激戰5年的優步(Uber),在2018年將東南亞事業賣給Grab,也因此成為Grab股東。

 

分析師多半認為東南亞餐飲外送及數位金融服務市場尚有成長空間,可容納更多競爭對手,但坦言這塊市場的獲利之路相當漫長,Grab就在今年9月下修全年財測。

 

我們的看法:

 

第一、Grab在美上市是新里程碑。

                                                                                                                                                                                                                                                                                                                                                                                                                                                                                                                                                                                                                                                                                                                                                                                                                                       第二、Grab是今年東南亞在美上市市值最高的企業。

 

第三、另外在紐約証交所上市的SEA2000億美元市值。

 

第四、東南亞企業市值近來大躍進。

 

Block

 

日前甫辭去推特執行長的多爾西所執掌的線上支付公司Square宣布將更名為「Block Inc.」,新名稱反映擴展付費事業以外市場的企圖心,積極搶進區塊鏈等最新科技。這也是繼社交媒體龍頭臉書之後,又一家知名矽谷企業決定更名。

 

這家總部位在舊金山的數位支付業者表示,Square將成為旗下商務與支付事業的同義詞,比起Square這個名字,新的公司名稱更能涵蓋各項業務,這項策略也類似上月才剛更名的Meta Platforms

 

臉書於10月底宣布企業名稱改為Meta Platforms,表示這更能反映對虛擬實境產品與元宇宙平台的投入。

 

只不過,Block這個新名稱也令人聯想到多爾西對加密貨幣以及背後技術區塊鏈(blockchain)的熱愛。

 

Square強調不會進行組織變動,旗下支付事業SquareP2P支付服務Cash App、音樂串流服務Tidal、比特幣金融服務TBD54566975等都維持原品牌。

 

多爾西日前宣布辭去推特執行長,外界解讀這位矽谷領袖將全力領導Square

 

相隔數日,Square即公布更名Block,所發布的聲明指出,此名對公司來說有很多相關意義,例如鄰近街區與當地商家、在充滿音樂的街區派對聚集、區塊鏈、一段程式碼,或需要克服的阻礙。

 

此外,主要發展比特幣的Square Crypto團隊也將改名為Spiral

 

多爾西過去就一再表達對加密貨幣的興趣,是高調支持比特幣的企業領袖之一,也利用Square作為推廣比特幣的工具。

 

今年在機構投資者的推波助瀾下,比特幣價格飆至歷史高點,但在此之前,Square早已買進價值5,000萬美元的比特幣,今年2月又加碼1.7億美元增持比特幣,使該公司握有2.2億美元的比特幣。

 

Square表示,新名稱將1210日生效,但紐約證交所股票代碼「SQ」則不變。

 

我們的看法:

 

第一、許多新經濟企業紛紛改名。

                                                                                                                                                                                                                                                                                                                                                                                                                                                                                                                                                                                                                                                                                                                                                                                                                                       第二、重新定義自己。

 

第三、說明區塊鏈未來的重要性。

 

第四、和Meta互相比美。

 

新能源車

 

全球車用晶片供應短缺,但大陸新能源汽車仍不停狂奔,繼前九月新能源汽車年銷量215萬輛,首次突破200萬輛,締造新的里程碑後;中國電動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昨(2)日表示,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330萬輛,再次改寫歷史,年增1.4倍。

 

有官方電動車智庫之稱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昨日舉行2021年度媒體交流,歐陽明高表示,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車市加快向新能源化轉型,預估明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會達到500萬輛,年增51%,市場滲透率( 現有需求量 / 潛在需求量)超過20%,且單月滲透率或能超過30%

 

歐陽明高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已進入陡峭的增長曲線」。按照增長速度,預計在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700-1,000萬輛;2030年估計可達1,700-2,000萬輛。

 

大陸整體車市自5月以來已經連續六個月下滑,不過,新能源汽車卻逆勢高增長。儘管晶片危機未解,但9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突破35萬輛,10月銷量高達38.3萬輛,接連創下歷史新高。

 

據中汽協分析, 隨著產品成熟、成本下探,新能源汽車性價比吸引消費者關注,不僅一線城市消費者願意購買新能源車,同時在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接受度持續提升。此外,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等技術應用,也吸引不少年輕購車者。

 

歐陽明高從新能源整車市場、動力電池技術、充電技術及氫燃料電池等方面比較,強調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超出預期,但符合邏輯。他預判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將在330萬輛。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分析,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第一階段是以電動化為變革基礎,第二階段則以網聯化和智能化為特徵,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對於新能源汽車當下面臨的晶片短缺問題,他指出,全球晶片供應不足,且高端晶片還未形成固化的產業格局,這就為大陸國產晶片提供產業發展的新機遇。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接連走過政策驅動起步階段,與政策市場雙驅動過渡發展階段,在2022年產業補貼完全退出,當前新能源汽車正真正進入市場化發展新階段。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新能源車成長迅速。

                                                                                                                                                                                                                                                                                                                                                                                                                                                                                                                                                                                                                                                                                                                                                                                                                                       第二、將帶動大陸新能源車生態系發展。

 

第三、一般人未重視大陸新能源車產業。

 

第四、未來對半導體有強勁的需求。

 

微軟CEO

 

據美國證交會(SEC)文件顯示,微軟執行長納德拉 Satya Nadella)上周賣掉手中約半數自家公司持股,套現逾2.85億美元。研調公司InsiderScore表示,這創下納德拉歷來最大筆賣股交易。

 

微軟29日股價上漲2.11%,每股報336.63美元,今年迄今累漲逾50%。微軟如今市值高達2.53兆美元,自納德拉上台以來飆漲780%。

 

SEC資料顯示,納德拉上周短短兩天內賣出838,584股自家股票,約佔原本持股170萬股的一半。

 

 微軟發言人於書面聲明指出:「納德拉出售近84萬股股票,原因在於個人財務規畫並讓資產配置多元化。他致力於延續公司成功,個人持股也遠高於微軟董事會持股規定。」

 

分析師表示,自明年初開始,華盛頓州將針對每年超過25萬美元的長期資本利得課稅7%,而這可能是納德拉售股動機。

 

InsiderScore研究部門主管席爾弗曼(Ben Silverman)表示,納德拉此舉與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賣股行為類似。

 

穆斯克11月初在推特上詢問網友意見,後來決定出售10%的特斯拉股票。西爾弗曼認為,穆斯克趁著公司股票上漲之際趕緊脫手持股。

 

納德拉是在上周三(24日)向SEC申報賣股,也就是感恩節假期休市之前,目的在降低市場震盪。席爾弗曼表示:「超級富豪不希望賣股舉動驚擾市場,但也想趁新稅制上路前從泡沫行情獲利。」

 

2014年接手執行長以來,納德拉成功帶領微軟轉型,將營運重心轉向雲端運算並鎖定大企業為主要客戶,使得公司營運蒸蒸日上、股價持續攀升。

 

而疫情期間興起居家工作趨勢,更帶動微軟雲端業績進一步成長。今年6月,納德拉在董事會全體同意下接掌董事長一職。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微軟市值現在全球第二高。

                                                                                                                                                                                                                                                                                                                                                                                                                                                                                                                                                                                                                                                                                                                                                                                                                                       第二、現任CEO功不可沒。

 

第三、馬斯克最近也套現100億美元。

 

第四、CEO賣股票說明對未來經濟前景有疑慮。

 

輝達

 

美國反托辣斯部門提起訴訟,以阻攔輝達(Nvidia)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公司安謀(Arm),聲稱這筆400億美元的交易有損半導體市場的競爭,成為繼歐盟和英國之後,最新一個對這樁半導體史上最大併購案表達憂慮的政府,也使這起交易的前景搖搖欲墜。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2日表示,此一併購案將讓輝達對市場擁有重大影響力,因輝達將掌控全球大型科技公司所用晶片的設計,從智慧手機到工廠設備和汽車等製造商都將受衝擊。

 

FTC競爭局局長維多瓦聲明說:「FTC正提起訴訟,阻擋史上最大的半導體晶片合併案,以防一家晶片巨擘堵死下一代技術創新的管道。」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這件訴訟或許象徵FTC在主席麗娜汗(Lina Khan)領導下,將開始更積極處理市場壟斷問題。其實不只美國,英國反壟斷主管機關早在8月便已拒絕輝達的交換條件,歐盟當局也已開始對這件併購案展開深入調查。

 

分析師普遍不看好輝達與安謀的併購案。市場研究業者顧能(Gartner)的晶片分析師普利斯特里告訴CNBC,這件交易「高度不可能完成」了。輝達與安謀母公司軟銀原本預定明年3月前完成交易,但連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今年8月時都坦承,可能無法按時達成計畫。

 

其實這也不是半導體業第一件被主管當局反對的併購案。根據路孚特(Refinitiv)資料,過去十年來兩造已同意的近7,000億美元交易中,有2,500億美元左右的交易最後遭駁回。

 

安謀被譽為「半導體業的瑞士」,向全球數百家公司提供技術授權,但不與任何一家競爭。所有晶片大廠都是安謀客戶,包括高通、英特爾和超微在內的許多公司,都銷售與輝達產品直接競爭的晶片。

 

不過這也因此讓安謀的歸屬出現爭議,因為收購安謀的公司就等於掌握了這些優勢。加上輝達本身已是半導體業要角,讓這樁交易更引人注目。

 

這家已成立28年的繪圖晶片大廠,如今已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截至2日收盤市值為8,000億美元。

 

消息發布後,輝達投資人算是非常淡定,該股2日的漲幅仍有保住,終場收高2.2%321.26美元,今年來漲幅已逾145%,遠遠超越大盤,也使得這筆以股票為主的併購交易,對擁有安謀的軟體銀行而言更具吸引力。紐約3日早盤輝達小跌0.8%

 

我們的看法:

 

第一、輝達現已是全球市值最高半導體企業。

                                                                                                                                                                                                                                                                                                                                                                                                                                                                                                                                                                                                                                                                                                                                                                                                                                       第二、如果再買下安謀未來輝達實力太強。

 

第三、歐洲和美國都不會同意輝達併安謀。

 

第四、半導體產業整合仍是長期趨勢。

 

零工經濟

 

歐盟執委會擬下周提案,將把歐洲美食外送和叫車應用程式(App)多達410萬名零工經濟勞動者,歸類為員工(employee),而非承攬人,以改善其勞動權益,業者每年最多可能增加超過50億美元成本。

 

彭博資訊引述草案內容指出,歐洲約400萬名與DeliverooUber等平台合作的工作者,可望獲得最低工資和法律保障,但也將為這個產業每年增添多達45億歐元(51億美元)的成本。

 

歐盟執委會在風險評估中表示,新規定可能造成的工作流失難以估算,且可能對相關勞工的工作彈性造成「負面影響」。同時,新規也將增加數位平台的成本,消費者可能也會面臨平台轉嫁部分成本。西班牙今年3月將外送平台的外送員納為員工後,使Deliveroo退出該國市場,其他外送平台也縮減當地營運規模。

 

不過,歐盟執委會說,經過評估,這項方案為改善數位平台勞工的勞動條件、幫助獲取社會保護的最有效方式,成員國每年可望因此增加約40億歐元的稅收和社會安全提撥。

 

根據規定,只要數位平台對這類員工握有夠大的權力,無論合約載明這些勞工的身分為何,他們的身分都會預設為員工。數位平台在法律上有義務證明某位勞工並非員工。

 

一家企業若在五項條件中滿足兩項,就適用新規定:能決定平台勞工的所得、設定從業勞工的服裝和行為標準、監督從業勞工的工作品質、限制從業勞工接單或拒絕接單的能力,以及限制從業勞工建立客群的能力。預計歐盟各國共有380萬名零工,將獲得自僱者的認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零工經濟是未來趨勢。

                                                                                                                                                                                                                                                                                                                                                                                                                                                                                                                                                                                                                                                                                                                                                                                                                                       第二、零工被定義為雇員影響重大。

 

第三、可能影響企業雇用零工意願。

 

第四、雖然對個人權益有保障。

 

年輕人網路

 

近年大陸互聯網平台已成為年輕人就業首選,但也因此讓工廠面臨招工難題。大陸學者日前指出,以外賣、快遞、網約車司機為代表的網路平台就業興起,導致大陸製造業工廠面臨人力流失嚴重的困境,以及工資上調的壓力。  

 

面對國際環境丕變與內部經濟轉型需要,大陸官方關愛的眼神重回到製造業上。但近年不斷有製造業者吐苦水反應,當前大陸年輕人認為,到網路平台工作新鮮時髦、收入較多,甚至寧可當外送員,也不願進廠守著生產線,導致工廠招工困難。  

 

證券時報報導,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丁守海透過對5,081名勞動者個體、700家製造業工廠調查後,近日發表題為「平台就業的生成機理、風險點及對策分析主報告」指出,憑藉著收入優勢,平台就業導致大陸製造業工廠面臨勞動力流失壓力,且主要集中在年輕、能力強的精壯勞動力。  

 

報告提到,平台就業從業者有四大來源,依次為:工廠工人(25%)、其他平台就業者職業轉換(20%)、服務員(15%)、建築業工人(8%)。數據可看出,從傳統產業向網路平台就業的流動趨勢明顯。  

 

這份報告發現,勞動者選擇到網路平台就業,主因是「掙錢多」。平均而言,月收入可比工廠工人高出人民幣(下同)1,500元,也比流動商販多出500元。但報告指出,平台就業者的高收入主要源於兩點,一是更高的時均工資,二是更長的工作時間,但「時間自由是表象,其背後是更艱辛的勞累」。  

 

丁守海表示,據調查顯示,大陸勞動者在工廠與互聯網就業平台間,存在較明顯的單向流動意願,使得工廠為爭奪勞動力面臨很大的工資調升壓力。據估計,幅度可能接近每個月3千元,「對於很多工廠來說,這是不可承受之重」。  

 

對此,丁守海指出,在選擇就業工作時,以男性特別是低學歷男性為代表的群體,更傾向選擇收入高但更勞累的平台,但這樣的選擇具有較大的短視性。譬如只看重表面的工資收入,卻忽視隱性的社保收入;或是看重表面上的自由,忽視技能提升這一長久保障。這種情況也不利於大陸培養出可持續的、與未來產業發展相結合的工人群體。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年輕人不願在工廠工作。

                                                                                                                                                                                                                                                                                                                                                                                                                                                                                                                                                                                                                                                                                                                                                                                                                                       第二、寧可當外送員。

 

第三、對製造業長期有深遠影響。

 

第四、台灣長期更找不到足夠員工從事製造。

 

VIE中概股

 

伴隨滴滴出行宣布將從美股下市,市場預料同時受中美監管夾擊的中概股可能有一波美國撤退潮。但大陸證監會5日喊話緩頰,表示沒有禁止協議控制(VIE)架構企業境外上市,強調仍有中企規劃赴美上市。

 

對於外界關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布「外國公司問責法」細則,以及滴滴宣布自美下市等問題,大陸證監會官網5日透過新聞稿公開回應,強調中美監管合作有所進展,監管層也沒卡關企業赴境外、赴美上市。

 

對日前傳出大陸已封殺VIE架構企業上市申請,並推動企業自美下市等消息,證監會表示,這完全是誤解誤讀,強調一些中企正積極與境內外監管機構溝通,推進赴美上市。

 

證監會強調,近期一系列平台經濟規範措施,主要目的是反壟斷,並非打壓特定行業,也與企業境外上市活動沒有必然聯繫。

 

證監會指出,近期已和SEC、美國公開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進行溝通,對部分重點事項合作取得積極進展,相信中美會找到合作路徑。但證監會也抨擊,美國一些政治力量無端打壓美股中企,脅迫下市,呼籲美國監管層要用更理性務實的方式處理審計監管合作問題。

 

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在2020年底生效,該法可要求在美中概股提交資料數據與審計底稿,由於諸多掌握數據的網路中企在美上市,事件引發大陸監管層擔憂,進而在滴滴6月底上市後,頒布一連串新規,對企業境外上市加以限制,連帶造成中概股2021年股價大地震。

 

2021下半年以來,申請赴美上市的中企不是進度停擺,就是直接喊停計畫。市場盛傳監管層要求申請境外上市企業通過審查,並禁止VIE架構上市,尤其針對網路、通訊等行業,也引發市場對於中概股下市的擔憂,讓證監會最終選擇出面澄清。

 

證監會5日不僅談及陷入監管風波的中概股與網路產業,也對年內價格呈現飛漲的能源與大宗商品作出規劃。澎湃新聞報導,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5日強調,期貨法有望在2022年三讀後發表,證監會將鼓勵頂尖期貨公司上市,並打造多元期貨衍生商品市場體系,擴大如原油等商品價格影響力。

 

方星海表示,將推進碳排放權、新能源金屬等期貨品種創新,並推動原油、PTA、鐵礦砂等重點品種在區域定價影響力上形成突破,引入更多境外交易者參與大陸期貨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VIE是中國企業在美上市主要方式。

                                                                                                                                                                                                                                                                                                                                                                                                                                                                                                                                                                                                                                                                                                                                                                                                                                       第二、滴滴下市是重要中概股退市指標。

 

第三、對中概股形成強烈打擊。

 

第四、中美資本市場加速脫鉤,中資企業回歸香港。

 

年輕富豪

 

26歲的馬托奇(Michael Martocci)是新創公司創辦人,高盛等投行競相將他列為積極拉攏的理財客戶目標,紛紛發出打高爾夫球的邀約,只是馬托奇全都置之不理。

 

儘管住在邁阿密,但馬托奇其實對打十八洞不是太感興趣,而且他也不想為理財支付服務費。相反的,他有數十萬美元投資資金,全都自己操盤。他還將90%的資金投入加密貨幣,股票投資方面,他則是透過手機上的羅賓漢交易平台隨時掌握。

 

馬托奇表示,「說實在的,自己管理50萬美元或100萬美元的資金一點都不難。」他還說,他每周花在監控自己投資的時間連一個小時都不到。

 

另類投資透過數位平台

美國愈來愈多的年輕富豪都選擇不假傳統的理財顧問之手,自己的財產自己投資。之所以如此是因他們認為透過數位平台自己操盤,不僅方便操作,且費用便宜。

 

許多人看中的點是他們還想投資高風險的資產,像是加密貨幣與科技新創,但主流投顧公司並未提供相關產品投資服務。

 

據研究機構Aite-Novarica就聯準會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淨資產50萬美元以上且主要操盤人年紀低於45歲的美國家庭中,投資風格偏向積極或自己操盤比率從2010年的57%,上升到2019年的約70%。2019年時這些家庭有將近五成採取承擔高風險以換取高報酬的策略,高於2010年的35%。

 

在一線財富管理公司中,像是摩根士丹利和美國銀行的美林證券等老字號業者,目前雖然主要還是透過有錢的老客戶來創造獲利,但是面臨來自數位新創投資平台的競爭加劇,傳統投資銀行也深知要維持獲利成長,他們需要年輕一輩的富豪客源。

 

投顧爭搶年輕客源

投資顧問公司表示,他們的服務不單單僅是將客戶的資金投入股票和債券,還可以幫助客戶制定財務目標,避免客戶做出輕率的決定,同時還可為沒時間的專業人士處理複雜的資產配置和稅務規劃。

 

美林指出,該公司的理財部門人力已進行多元化配置,並且在科技系統方面也進行升級,今年新客戶中年紀低於45歲的比率達20%,較五年前的10%成長一倍。

 

摩根士丹近幾年斥資數十億美元進行併購,收購標的包括網路券商E*Trade和員工股票管理業者Solium,主要目的就是吸引年輕客戶。

 

財富管理公司也有為客戶提供另類資產的特殊投資機會,例如連結私募股權的基金,但許多公司要不是限制或禁止加密貨幣投資,不然就是未上市股票的投資機會也相當有限。

 

不過財富管理業者普遍還是認為,這些不願假手財富管理公司的年輕世代,隨年紀增長還是會找專業人士幫忙理財。

 

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營運長暨企業和機構解決方案負責人芬恩(Jed Finn)指出,「當你開始從財富累積階段步入到退休階段時,理財可是變得複雜許多。人們在尋求幫助前總是都說不需要人幫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年輕人越來越有錢。

                                                                                                                                                                                                                                                                                                                                                                                                                                                                                                                                                                                                                                                                                                                                                                                                                                       第二、也更懂得理財。

 

第三、年輕人不大利用傳統理財顧問。

 

第四、年輕人了解經濟趨勢。

 

臉書

 

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金融科技部門負責人馬卡斯(David Marcus)周二(1130日)以想要創業為由宣布請辭,任期到今年底為止。由於馬卡斯一手打造臉書數位貨幣計畫Diem以及錢包應用程式(AppNovi,他的離去也意味臉書在此領域發展更具挑戰。

 

Meta高層凱斯里爾(Stephane Kasriel)將接掌馬卡斯職務。

 

馬卡斯在臉書發文指出,「儘管在籌備推出Novi方面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我對於支付與金融系統必須改變仍充滿熱情,我的創業DNA在許多早晨不斷提醒我,以致於我無法忽視它。」

 

Meta執行長祖克伯也在馬卡斯的臉書表達感謝,強調若沒有他的帶領,「我們在Diem不會有如此大的進展」。

 

馬卡斯在2014年由PayPal跳槽至臉書,起初執掌Messenger聊天服務,後來轉赴金融科技部門,帶領打造數位錢包與支付系統。初步規劃採用名為Pax Dollar的穩定幣(Stablecoin),此為釘住美元價值的加密貨幣。Meta表示,打算不久後將Novi整合至MessengerWhatsApp平台。

 

Novi只是Meta加密貨幣策略的一部分,其更大的願景在於Diem計畫,這是仍在開發的穩定幣,與優步、CoinbaseSpotify等企業組成的聯盟共同合作。

 

上月更名為Meta Platforms的臉書,先前已縮減Diem推出計畫,歸因於監管機關的疑慮,憂心此服務可能在金融系統掌握太多控制權,恐怕引發犯罪與損害用戶隱私。

 

臉書已在瓜地馬拉與美國開始測試Novi,提供穩定幣Pax Dollar轉帳服務。但一些美國會議員上月指出,臉書在管理加密貨幣方面令人無法信任,要求該公司停止測試。

 

我們的看法:

 

第一、Libra曾經是臉書加密貨幣的大賭博。

                                                                                                                                                                                                                                                                                                                                                                                                                                                                                                                                                                                                                                                                                                                                                                                                                                       第二、但Libra現改名DIEM已失敗。

 

第三、全世界紛紛抵制DIEM

 

第四、個別企業不易發行加密貨幣。

 

樂高

 

丹麥玩具商樂高(LEGO8日宣布,計劃投資逾10億美元,在越南蓋一座新廠,以滿足亞洲各地兒童對其彩色塑膠積木不斷增加的需求,同時強化其供應鏈的韌性。

 

樂高這座新廠將坐落在距離胡志明市大約50公里之處,計劃明年下半年開工,2024年完工投產,將是樂高在全球第六座生產基地,未來15年能創造4,000個工作。樂高另外五家廠分別位於丹麥、墨西哥、匈牙利、捷克和中國大陸。

 

這也是繼樂高2016年赴大陸設廠後的第二座亞洲廠,預定專門供應印度、印尼和菲律賓等南亞和東南亞市場,這些地方目前由樂高在浙江省嘉興市的工廠供應,但中長期來看,該廠料將供不應求。自2019年以來,樂高在亞洲的年銷售額都能有兩位數的成長,每年在大陸新開的門市多達數十家。

 

樂高執行長拉斯穆森(Carsten Rasmussen)說:「中國大陸和亞洲市場的表現太棒了,可以想見,隨時間推移會需要更多產能。」與較成熟的歐洲和北美市場相較,此區的中產階級不斷增加、生育率較高。

 

此舉反映樂高近10年選在靠近關鍵市場的地方設廠生產的策略,從訂貨到交貨只需幾周時間,有助控制成本,免受外部因素影響。

 

歐睿國際(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為止,規模為全球最大的亞太區玩具和遊戲市場,銷售額預估可增長約28%,全球市場則增長24%。該數據不包括電玩遊戲。

 

拉斯穆森說,樂高也計劃擴建在墨西哥和匈牙利的工廠,這兩座廠分別供應北美和歐洲市場,因為該公司預計,長期來看,這些地區也會迎來強勁的需求。樂高還將為旗下所有工廠添置新設備和技術。

 

在新冠疫情期間,樂高反而加速增長,今年上半年營收大增46%,鞏固其在玩具市場的領導地位,超越美國的美泰兒(Mattel)和孩之寶(Hasbro),成為營收和獲利均為最高的玩具商。

 

這也是樂高第一座碳中和設施,所需能源將來自廠區內的太陽能面板和附近的太陽能電廠;樂高集團已重金投資更永續的生產方式。越南也正進行能源轉型,將使用更多太陽能等再生能源,降低對燃煤電廠的依賴,而胡志明市所在之處正好就是越南日照最充足之地。

 

我們的看法:

 

第一、樂高看好亞洲市場。

                                                                                                                                                                                                                                                                                                                                                                                                                                                                                                                                                                                                                                                                                                                                                                                                                                       第二、之前樂高已宣布在菲律賓建遊樂園。

 

第三、亞洲有人口紅利。

 

第四、東南亞人口普遍比較年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