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戴琪:印太經濟架構,不是傳統自貿協定!台灣為何未受邀加入IPEF?

 戴琪:印太經濟架構,不是傳統自貿協定!台灣為何未受邀加入IPEF?


上週的大事是拜登總統亞洲行。這次他到南韓和新上任的尹錫悅總統會面,雙方形成「全球全面戰略同盟關係」,這是拜登此行一大成就。另外,他也參觀了三星電子的晶圓廠,希望加強美國半導體供應鏈和亞洲的關係,避免過分依賴台積電。


訪問日本東京時,拜登除了參加由美國、日本、澳洲和印度領袖共同舉辦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最重要的成就是簽署「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包括美國、日本、印度、南韓、澳洲、印尼、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紐西蘭和汶萊,共13國簽署。


「印太戰略」延續歐巴馬總統的「重返亞洲」策略。2年前,我讀過由商周出版發行的《印太競逐》(Contest for the Indo-Pacific),作者是澳洲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羅里.梅卡爾(Rory Medcalf)。當時,我覺得觀念很新穎,作者頗有想像力,沒有想到在不久後的今天,印太戰略和印太經濟架構已經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戰略主軸。


但這次印太經濟架構最大的遺憾,是台灣未獲邀參加,雖然之前媒體表示台灣受邀的機會很大。13個國家,從北到南涵蓋亞洲,但為什麼會沒有台灣?


東南亞國家普遍和中國維持良好關係,雖然不一定「親中」,但至少是「和中」。美國不斷打台灣牌,但中國已明確表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的部分,如果美國越過紅線,將會有嚴重後果。假如美國邀請台灣加入IPEF,整體抗中意識型態會太明顯,那麼大部分東南亞國家恐怕都會選擇不加入。


今年年初中國和東協國家簽署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這是東協十國加上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共15國所構成的自由貿易協定,為全球最大自貿協定。因此,東南亞國家和中國關係也變得更加緊密。


美國原來主導成立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後來川普時期退出,改由日本接手,成立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中國和台灣均有申請加入該協定。未來台灣是否能加入很難說,因為如果中國也加入,代表兩岸要對彼此開放市場,有現實操作困難。


美國政府的替代方案就是「印太經濟架構」,正如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戴琪所表示,IPEF「不是」一個傳統自由貿易協定,重點不在降關稅和互相開放市場,而將聚焦於其它美國關心的議題,包括供應鏈、綠能和減碳等。美國的態度很簡單,目前只談願意對他有直接利益的議題。


台灣的半導體實力超過韓國,但為何拜登可以和南韓成立「全球全面戰略同盟關係」,台灣有美最需要的半導體,卻連IPEF都擠不進去?這說明政治現實的無情,世界是中美兩強格局,只押寶一邊沒有用,兩邊強權會互相較勁。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上週在國際交流會「亞洲的未來」發表演說,強調理想的情況是大國和小國可共存,處理各自的不同,既能合作也能和平競爭。但亞洲國家若迫選邊站,分成親中或親美兩個陣營,這「不會有好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