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4日 星期二

比特幣,穩定幣,蘋果,蘋果 iPod,歐盟GOOGLE,麥當勞,Disney +,亞馬遜,派樂騰,入股科技股,周休三日,任天堂,Sony,福特,特斯拉 印尼,綠能,鴻海,一銀德國分行,谷歌,鴻海 群創

 理事長的話:比特幣,穩定幣,蘋果,蘋果 iPod,歐盟GOOGLE,麥當勞,Disney +,亞馬遜,派樂騰,入股科技股,周休三日,任天堂,Sony,福特,特斯拉 印尼,綠能,鴻海,一銀德國分行,谷歌,鴻海 群創

比特幣

 

週四加密貨幣隨著美股重挫而繼續走低,整體市值在廿四小時內蒸發逾二千億美元,主因投資人擔憂美國通膨飆升,加密貨幣交易平台Coinbase第一季財報不如預期,以及穩定幣TerraUSDUST)崩跌。

 

根據比特幣交易所Bitstamp數據,全球最大加密貨幣比特幣週四最低跌至二萬五九一九美元,為二○二○年十二月以來首度跌破二萬七千美元,目前已回漲至二萬七八○○美元之上,但仍下跌逾十一%;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幣一度跌至一七一九美元,為去年七月以來首度跌破二千美元,雖已回漲至一九○○美元之上,仍下跌逾二十%。

 

美國四月通膨率達八.三%,高於市場預期的八.一%,逼近四十年最高。因擔心美國通膨飆高和經濟前景惡化,投資人紛紛逃離包括加密貨幣在內的風險資產市場,加密貨幣與標普五百指數走勢高度相關,近來則與那斯達克指數走勢亦步亦趨。

 

AscendEx風險投資經理瑞科(Michael Rinko)表示︰「加密貨幣市場已承受壓力一段時間了,Fed持續升息,股市繼續走低,加密貨幣也跟著下跌,通常這會在市場造成大量恐慌。」Coinbase週三公布第一季財報,不僅由盈轉虧,營收也較去年同期減少三成,並警告若破產,用戶可能無法存取其加密貨幣資產。即便Coinbase執行長阿姆斯壯(Brian Armstrong)隨後出面澄清沒有破產疑慮、用戶的資金很安全,但該公司股價仍重挫二十六.四%,收在五十三.七二美元新低,今年以來跌幅高達七十八.七%。

 

此外,原本與美元以一比一掛鉤的穩定幣UST,週三曾一度崩跌至○.二六美元,目前雖然回漲至○.六二美元,仍離一美元相當遙遠。

 

UST價格崩跌影響,另一穩定幣Tether也跌破一美元價位。近日UST與美元的大幅脫鉤,已讓外界對其失去信心,更引爆投資人從加密貨幣市場的脫逃潮。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加密貨幣價格開始大幅向下調整。

 

第二、主要受到通膨的影響。

 

第三、全球投資人信心脆弱。

 

第四、穩定幣的崩盤加速市場下跌。

 

穩定幣

 

全球第四大穩定幣TerraUSD10日暴跌三分之一,最低降至0.67美元,美元穩定幣的宗旨是保持價值在1美元,TerraUSD與美元脫勾引發投資人恐慌並拋售資產。TerraUSD大跌也成為比特幣10日早盤跌破30,000美元關卡的推手之一。

根據Coingecko報價顯示,10日早盤一度挫低至0.67美元,稍後回升至0.9美元。

穩定幣顧名思義是一種與傳統資產掛勾的數位貨幣,例如美元。美元穩定幣即是與美元維持在1:1的匯率。穩定幣在加密市場動盪之時,是熱門的資金避風港,並且也是常見的交易媒介,被交易員用來移轉資金和做其他加密貨幣投機買賣。

穩定幣通常有債券、現金以及其他易於變賣的美元債券作為後盾。有別於傳統穩定幣,TerraUSD是俗稱的演算法穩定幣,背後沒有任何資產支持,而是依賴金融工程來維持與美元的匯率連結。

市場觀察家批評沒有資產支持的TerraUSD帶有風險,該數位貨幣依賴交易員將貨幣價值推回1美元,而不是利用資產來擔保數位貨幣的價值。若交易員不願意買進,數位貨幣便可能進入所謂的死亡循環。TerraUSD大致能維持與美元相當的水準,但在近期市場波動劇烈下開始與美元脫勾。

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近幾周TerraUSD的市值躥升至逾18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四大穩定幣,僅次於泰達幣(Tether)、美元硬幣(USD Coin)和幣安幣美元(Binance USD)

另一方面,10日比特幣跟隨美股大跌,同時也受TerraUSD賣壓拖累,早盤失守30,000美元關卡,此為20217月以來首見,最低降至29,763.13美元,稍後回升至31,334.91美元,跌幅4.5%。

 

我們的看法:

 

第一、穩定幣一點都不穩定。

 

第二、TerraUSD沒有資產支持。

 

第三、並不是利用資產來擔保數位貨幣的價值。

 

第四、市場好時才能存在,現在歸零不令人意外。

 

蘋果

 

蘋果公司(Apple11日把全球市值最高企業的寶座,拱手讓給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也顯示近來能源價格高漲的高通膨環境,正使全球市值排行重新洗牌,反映出科技股和能源股的此消彼長。

 

Aramco股價11日跌1.8%,市值成為2.426兆美元,但蘋果同日的股價跌更多,重挫5.2%,市值縮水到2.37兆美元,象徵Aramco市值2020年以來首次超越蘋果,再度奪回全球市值最高企業的王座。

 

Aramco股價12日收跌1.76%,市值降至約2.38兆美元,但蘋果股價12日盤中還是跌更深,大跌3.9%,市值滑落至2.28兆美元。

 

雖然當前市況的劇烈震盪,可能意味著Aramco不會占據市值第一寶座太久,但最新市值排行的變化,凸顯全球經濟在面對央行升息、高通膨和供應鏈瓶頸等問題之際,金融市場也正在轉變。

 

油價飆漲有助Aramco獲利,但也加速通膨升溫。通膨高漲已迫使美國聯準會(Fed)以數十年來最快步調升息,利率走高則讓更多投資人看壞科技公司未來的營收,拉低科技股股價。

 

Tower Bridge Advisors投資長梅爾斯說:「我們不能以商業模式或基本面來比較蘋果與Aramco,但通膨和供應緊縮等因素已讓大宗商品的前景好轉。」

 

蘋果公司市值今年稍早一度高達3兆美元,當時約比Aramco的市值高1兆美元,不過此後迄今,蘋果股價跌了近20%Aramco則上漲28%

 

Ingalls & Snyder資深投資組合策略師葛里斯基認為,Fed今年準備至少再升息150個基點,且俄烏戰爭落幕遙遙無期,科技股重新稱王或許還要一段時間。許多科技股遭遇恐慌性拋售,流出的資金顯然轉向能源股,因為商品價格走高,能源股前景看來更出色。Aramco這類公司,明顯正受惠高通膨環境。

 

科技股受挫的因素,來自市場對通膨以及Fed更趨鷹派的疑慮。蘋果最近公布財報時,也強調供應鏈吃緊的困境。不過,蘋果業績仍穩定成長,資產負債表穩健,在科技股中仍是相對安全的選擇,這些因素也減緩蘋果股價的跌勢。蘋果今年來的跌幅,小於那斯達克100指數的24.8%跌幅。

 

科技股低迷之際,標普500能源類股今年來上漲40%,原因是布蘭特原油價格上漲提供支撐。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是全球科技股龍頭。

 

第二、蘋果下跌反映大盤整體趨勢。

 

第三、台灣產業不能再依賴蘋果。

 

第四、鴻海主業已積極轉型電動車。

 

蘋果 iPod

 

陪伴果粉超過20年的iPod音樂播放器即將走入歷史。蘋果10日宣布,現行販售的最新代iPod Touch將停產,現有庫存售完即止。消息一出,大批蘋果迷在推特表達不捨。

 

蘋果表示,iPod Touch持續在線上和蘋果專賣店Apple Store販售,直到庫存售罄。蘋果宣布停產iPod,意味著重塑音樂欣賞體驗的裝置將正式步入歷史。

 

蘋果全球行銷資深副總裁喬斯瓦克(Greg Joswiak)在聲明稿表示,「音樂一直是蘋果的核心之一,iPod將音樂帶給數億名用戶的方式,不僅影響音樂產業,也重新定義探索、聆聽和分享音樂的方式。」

 

iPod2001誕生以來經歷數次迭代,包括iPod miniiPod shuffleiPod nano,和iPod touch。第一代iPod touch2007年問世,不僅和iPhone同年推出,外觀也酷似iPhone,最新第七代是在2019年上市,連接網路可發送iMessage訊息,和撥打FaceTime視訊電話。

 

蘋果已故靈魂人物賈伯斯在2001年首度展示售價400美元的iPod,號稱可容納1,000CD的歌曲量,經典轉盤讓使用者從5GBMP3檔案中選取音樂。

 

第七代最大容量256GB iPod Touch的儲存能力是原版iPod50倍,32GB iPod Touch的售價為199美元,是原版iPod的一半。

 

統計網站Statista追蹤蘋果銷售數據顯示,iPod銷量在2008年攀登頂峰,達5,400萬部。在iPhone問世前的2006年,iPod約占蘋果四成營收。

 

iPod停產的消息勾起不少果粉與iPod的回憶,一名用戶在推特感謝iPod 20年來的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iPod當年創造了蘋果王朝。

 

第二、賈伯斯天才的商業模式。

 

第三、iPod被串流平台取代。

 

第四、台灣企業必須創造企業新價值。

 

歐盟GOOGLE

 

搜尋引擎巨擘Google週三表示,已與德國、法國等歐盟六國逾三百家新聞出版機構簽署協議,將就刊出他們的新聞付費,並推出一種新工具,讓其他新聞出版機構更容易與Google簽署協議。

 

Google的新聞和出版合作夥伴關係總監康納爾(Sulina Connal)在部落格發文指出︰「目前為止,我們已在德國、匈牙利、法國、奧地利、荷蘭和愛爾蘭,與超過三百家全國性、地方性和專業新聞出版機構簽署協議,還有更多的商談正在進行中」。但這篇發文並未提及Google向上述新聞出版機構支付多少費用。

 

Google簽署授權協議的上述新聞出版機構中,有超過二二○家是德國業者,包括「明鏡週刊」、「時代週報」、「法蘭克福匯報」;但這些協議並不侷限於印刷媒體,也包括多媒體,如德國RTL集團旗下的電視頻道n-TV

 

新聞出版機構長期以來敦促各國政府,要求網路平台就使用他們的內容支付公平的費用;歐盟在二○一九年公布實施「著作權指令」,要求Google和其他網路平台在使用音樂家、表演者、作家、新聞出版機構與記者的作品時,必須支付費用;去年Google與德國出版商達成協議,為使用出版商內容付費擬定標準,但若只是摘錄故事片段,則可免費使用。

 

澳洲去年通過一項法案,要求網路平台與當地新聞機構協商,針對出現在搜尋結果或動態消息的內容,洽談付費協議,若雙方未能達成協議,則由政府指派的仲裁者制定價格;加拿大上個月也通過類似立法。

 

將推新工具 向新聞業者提供報價

康納爾的發文還提到︰「現在我們還宣布推出一種新工具,向成千上萬的新聞出版機構提供報價,從德國和匈牙利開始,並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推廣到其他歐盟國家」;這個工具提供新聞出版機構延伸的新聞預覽協議,讓Google在支付授權費後,可展示新聞片段和縮圖。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內容是有價值的。

 

第二、平台業者過去一直占內容業者便宜。

 

第三、但這個趨勢正在改變中。

 

第四、澳洲和歐盟法院判決說明新的趨勢。

 

麥當勞

 

速食巨人麥當勞16日說,在俄羅斯營運逾30年後,將撤離俄國市場,為此將註銷12億至14億美元(約新台幣417億元)的資產價值。麥當勞表示,將把全部的俄國資產轉售給當地買家。同日,雷諾汽車也宣布將價值逾2億美元的俄羅斯資產出售給當地政府。

 

麥當勞已開始出售在俄國的業務,成為俄國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最新一家撤出俄國的大型西方企業。麥當勞在俄國經營32年,共有850家門市,84%為直營店、其餘為加盟店,總共僱用約6.2萬人。俄國與烏克蘭業務占麥當勞全球營收9%,占營業利益3%。麥當勞16日發表聲明指出:「俄烏戰爭引發的人道危機,以及戰爭造成不可預測的經營環境,使麥當勞做出結論,就是繼續擁有俄國業務已不再可行,也不符合麥當勞的價值。」

 

總部在芝加哥的麥當勞3月初宣布暫時關閉俄國門市,但將繼續支付雇員薪資,到了16日則表示,將尋求一名俄國買家,並計劃將當地員工的未來就業納入交易條款,預計為退出俄國業務認列12億至14億美元的費用,以支應相關成本。俄國買主將不能再使用麥當勞的名稱、金色拱門標誌、品牌和菜單。麥當勞仍將保有在俄國的商標。

 

麥當勞第一家俄國門市1990年在莫斯科市中心開張,是美國與蘇聯冷戰時期緊張態勢緩和的有力象徵。當時柏林圍牆才剛倒塌不久。

 

雷諾汽車16日稍早也宣布,以「象徵性的金額」將俄羅斯資產出售給俄國政府 ,但保留六年內買回這些資產的權利。雷諾握有俄羅斯最大製車商AvtoVAZ68%股份,而這家俄國公司擁有當地頂級汽車品牌拉達(Lada)。

 

我們的看法:

 

第一、麥當勞放棄經營30年的俄羅斯市場。

 

第二、西方大企業應該會陸續跟進。

 

第三、未來俄國會回到「鐵幕時代」。

 

第四、對於中國大陸有很深的啟示。

 

Disney +

 

全球娛樂龍頭迪士尼11日盤後公布本財年第二季(迄至42))業績,營收獲利雖不如預期,好消息是影音串流服務Disney+訂閱成績亮眼,未重演網飛(Netflix)訂戶流失的噩夢。但迪士尼警告供應斷鏈及薪資上揚,恐給公司財務帶來壓力。

 

Disney+上季總訂閱數,與前一季的1.298億相比淨增790萬,達到1.377億,優於金融數據供應商FactSet訪調分析師預估的淨增520萬、總數1.35億。

 

串流媒體龍頭網飛在上月法說會,發出首季流失20萬付費訂戶的噩耗,同時警告不排除會再少200萬,串流市場前景蒙上陰霾。Disney+訂閱表現報佳音,安撫華爾街投資人的不安情緒。

 

迪士尼訂下20249月底前,Disney+訂閱數2.3億到2.6億的目標,同時能實現獲利。儘管平均每季須增加近910萬新訂戶,方可達到目標區間低端,迪士尼執行長包正博(Bob Chapek)仍重申能實現目標。

 

迪士尼上季獲利4.7億美元或每股26美分,不如去年同期的9.01億美元或每股49美分,調整後盈餘每股1.08美元,遜於分析師預估的每股1.19美元。

 

上季營收192.5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的156.1億美元增加23%,但是不及分析師預期的200.5億美元。

 

Disney+訂戶成長雖優於預期,迪士尼直接面對消費者部門的虧損加劇,上季營業虧損從2.9億美元擴大到8.87億美元。

 

主題樂園業務持續強勁復甦,營業利益年增50%達37億美元。但亞洲地區的迪士尼主題樂園因疫情而關閉,本季營業利益恐縮水多達3.5億美元。

 

迪士尼高層告訴分析師,該娛樂巨頭致力抵銷全球供應鏈中的通膨壓力和挑戰。迪士尼財務長麥卡錫(Christine McCarthy)指出,由於情勢不穩定,難以精準預測潛在的財務衝擊,但他們會努力緩解利潤承受的壓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DisneyNetflix強。

 

第二、Disney有龐大的內容IP

 

第三、但Disney主要以動漫內容為主。

 

第四、未來要不斷創作新的內容,才是成功之道。

 

亞馬遜

 

美國科技業者2019年底以來一直忙於因應防疫封鎖、供應鏈混亂、成本和利率上升等問題,如今還須應付之前擴張業務、需求卻未出現的窘境,紛紛開始縮衣節食。從電商巨擘亞馬遜到社群媒體巨人臉書,都已在放慢招聘腳步,甚至裁減人員,以適應這個「市場新現實」。

 

員工為全美第二多的亞馬遜,財務長歐爾薩夫斯基上月坦承,需求前景非常不穩定,有必要使產能更能配合需求。

 

歐爾薩夫斯基承認之前擴張太快,並表示上季隨著新冠疫情減緩,員工返回崗位,「很快從人手不足變成人力過剩」。亞馬遜去年的員工數是2019年的兩倍,但現在員工已過度飽和。

 

問題在於,亞馬遜聘僱員工的速度超過銷售額的成長速度,是產能過剩和效率下滑的跡象。該公司過去12個月平均每位員工帶進297,107美元營收,遠少於2019年(新冠疫情之前)的351,531美元,因此銷售生產率下降了約15%

 

羅素1000指數的其他成分企業也遭遇類似情況,其中一些是營收因為新冠疫情而銳減後,還沒回到疫情前的水準,例如郵輪業者嘉年華(Carnival 的銷售額,已從2019年的近210億美元陡降至約35億美元,隨管理階層控制成本,員工人數已從10萬多人減少至不到4萬人。員工人均營收減少,未必代表意味著前景堪慮,但若過度擴張,可能遇到麻煩。

 

科技公司的因應之道是削減成本、減少現金消耗並專注於基本面。臉書母公司Meta正在調整僱用目標,發言人說:「我們根據業務需求,定期重新評估人才庫,我們正據此減緩人力成長。」為了實現此目標,Meta已在員工數大幅成長的情況下急踩煞車,並已取消原定為延攬低階及中階新進員工所準備的面試。

 

追蹤上市與非上市新創公司裁員的網站Layoffs.fyi指出,從2月開始裁員的人數激增,包括外送「幽靈」廚房新創公司Reef、名人視訊平台Cameo,以及節食和健康應用程式Noom等公司。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去年大量聘用新人。

 

第二、隨著美國經濟衰退,出現人力過剩。

 

第三、這也反映了新一波美國股市的調整。

 

第四、最近Target股價大跌,反應市零售疲軟。

 

派樂騰

 

居家健身器材業者派樂騰(Peloton)上季虧損超出預期,同時調降營收預測,執行長更警告「資金稀薄」,反映未賣出的庫存加上持續上揚的成本,使得這家新冠疫情間的市場寵兒上季遭受重創。

 

消息拖累派樂騰10日股價重挫至2019年上市以來新低,公司市值也縮水到只剩疫情期間最高峰的十分之一。

 

派樂騰10日公布,上季虧損從一年前的860萬美元急遽擴大7.571億美元,虧損金額是上市以來最大,主要是需求減緩,加上庫存成本太高,營收比去年同期減少24%9.643億美元,是上市以來首次營收衰退。

 

訂戶數從疫情爆發至今增加了三倍,達到將近300萬人,但近幾個月增加速度放緩,所幸訂閱費用提高後,並沒有湧現大量的退訂潮。

 

至於展望也令投資人灰心,包括曾經熱賣的飛輪器材需求持續走軟,運輸成本也壓縮利潤,而該公司可能會面臨數年虧損局面。

 

派樂騰股價10日收盤重挫8.7%至每股12.9美元,跌至歷史新低,市值已崩跌至不到50億美元,遠遠低於疫情高峰期攀抵的近500億美元市值。

 

2月才上任的執行長麥卡錫(Barry McCarthy)在致股東信中表示:「庫存消耗了巨大的現金,而且高於我們預期。這已讓我們重新思考資金結構。」「第1季結束時未受限制的現金和約當現金為8.79億美元,對於我們這樣規模的企業來說,相當稀薄。」該公司表示,已與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團簽約貸款7.5億美元。

 

CMC Markets UK首席市場分析師霍森認為,龐大庫存確實對派樂騰造成壓力,並指出短期內需求沒有回升跡象,「如此高的庫存對一家現金不太多的公司而言是個問題」。

 

MKM Partners分析師庫爾卡尼表示:「以其現金、庫存和燒錢的情況而言,我們認為派樂騰面臨生存的威脅提高。」他說,愈來愈少人為避疫而待在家中,且利率和商品價格同步上揚,進入下半年,消費者可能準備縮減支出。

 

我們的看法:

 

第一、Peloton商業模式不再吸引人。

 

第二、目前估值過高。

 

第三、美國已進入後疫情時代。

 

第四、Peloton最終會被蘋果、亞馬遜等大公司併購。

 

入股科技股

 

大陸近年掀起的互聯網監管風暴,有望在刺激經濟的目標下緩解。據傳大陸政府擬在放寬大型科技企業監管的同時,考慮入股並持有個別科技公司1%股權,以在科企決策中發揮直接作用,此舉亦將有助於科企掌握其所面臨的政策風險。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於429日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台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推出支援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這被視為2020年末實施互聯網監管以來,官方對於放寬監管釋出的強烈訊號。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大陸官方正考慮推動部分科技巨頭向政府提供1%的持股,以容許中央政府在科企內部決策中發揮直接作用,未來將透過少量持股參與公司運營,確保科技企業與政府的總體政策方針保持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自大陸捲起監管風暴以來,各界積極關注官方釋出的具體政策方向,以達到合規避險。報導指出,大陸科企對於本次官方入股的措施並不反對,因為此舉將有助企業管理原先不甚確定的政策風險。

 

大陸政府目前已於部分互聯網企業採取相關措施,包括抖音(TikTok)母企字節跳動以及社群平台微博。消息指出,政府擬將該計畫擴大至其他技術平台營運商,包括騰訊和美團等。

 

此外,大陸國家新聞出版署於20218月公布「限玩令」,嚴格限制未成年人(18歲以下)僅能在周末和假日上線網路遊戲,波及騰訊、網易等遊戲供應商。消息指出,在監管放寬背景下,監管機構也正計劃暫緩「限玩令」。

 

南華早報日前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大陸計畫在「五一」假期後,集結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和字節跳動等大型科技企業舉行座談會,據傳官方將在會上向科企高層保證,監管機構將不再要求業者進行整改或採取突擊罰款。

 

早自2021年末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曾指出,大陸經濟發展面對需求收縮、供應衝擊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積極推出有利經濟穩定的政策。

 

機構當時分析認為,大陸經濟於2021年末面臨增長停滯,官方目標要防止經濟進一步下滑,預期2022年會稍為放寬宏觀及監管政策,預計,2022年增長目標定於5%或以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加強對科技股監管。

 

第二、但力度太強,對互聯網企業市值影響太大。

 

第三、入股1%,形同「國有企業」。

 

第四、大陸近期放棄互聯網平台過於嚴格的管控。

 

周休三日

 

亞洲各國的企業和政府正在小心翼翼地試行周休三日的構想,因為長工時不僅影響勞工的身心健康,對生產力也幾乎沒有助益。

 

日經新聞報導,以嚴苛工作文化見稱的日本,如今正處於這股新興趨勢的最前線,一些知名的大企業陸續宣布其縮短每周工時的計畫。日立4月宣布,將在本會計年度(截至明年3月)對約1.5萬名員工實施周休三日。以寶可夢系列聞名海內外的遊戲開發商Game Freak在同月公布,已對部分員工實施這套制度。Panasonic日前也說,將在本年度提供部分員工周休三天的選項,成為最新一家採用這套制度的公司。NEC也考慮施行類似作法。

 

其他國家也都在朝實施周休三日的方向前進。例如,印尼端對端(P2P)借貸業者Alami去年就施行了周休三日的制度,因為該公司想要改善旗下員工的心理健康與提升其生產力。

 

南韓綜合教育機構Eduwill2019年就採用這套制度,號稱是開該產業風氣之先。Eduwill的這項做法促使進步正義黨的沈相奵將周休三日當作她重要政見之一。她是今年3月南韓總統大選的候選人之一。

 

與此同時,印度準備在今年實施將影響工時與薪資的四項勞工法規。根據印度媒體報導,根據這些法規,勞工可以選每周工作四天,但每周的總工時(約48小時)維持不變。

 

各家企業之所以推動周休三日,一來是新冠疫情促使企業和員工重思工作方式,二來是長時間工作引發反彈,像是日本過去數十年一直努力解決過勞死的問題。根據官方數據,在截止去年3月的一年期間,與過勞死相關的理賠件數逾2,800件,比10年前增加43%

 

據調查,日本有23.5%受訪勞工支持每周工作三到四天,越南有78%、印尼有69%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走向避免過勞。

 

第二、亞洲國家工時長。

 

第三、台灣尚沒有企業注意到趨勢。

 

第四、但遲早會影響台灣產業。

 

任天堂

 

日本遊戲大廠任天堂公司預測,隨著Switch遊戲機和軟體銷售放緩,本年度全年淨利可能滑落29%,但同時宣布將股票1股分割為10股,盼能爭取散戶投資人支持。

 

任天堂10日表示,4月展開的本年度淨利可能減為3,400億日圓(26.1億美元),不僅延續去年度頹勢,減幅還明顯擴大。任天堂去年度淨利下滑0.6%4,776.9億日圓。

 

該公司預估,今年度Switch遊戲機銷量可達2,100萬台,比去年度的2,310萬台縮減9%,連續第二年走下坡,反映晶片短缺的影響。Switch遊戲軟體可望賣出2.1億套,也低於去年度的2.351億套。

 

任天堂社長古川俊太郎在記者會上表示,零組件缺貨情況延續至今年,此刻仍然無法判斷晶片缺貨何時會結束。

 

Switch上市第六年,買氣隨11OLED螢幕機型推出而為之一振,至今年3月底售出580萬台,但這款升級版遊戲機仍供應不足。

 

今年度營收估計將萎縮5.6%1.6兆日圓,降幅也比去年度的3.6%擴大。

 

同日,任天堂意外宣布1股拆成10股,101日實施,回應長久來要求改善股票流動性的聲浪,也跟進最近亞馬遜、Google母公司Alphabet等科技公司分割股票的腳步。

 

此舉通常被視為對拉抬股價有利,因為股票分割後價格更平易近人,讓更多投資人買得起。

 

今年來任天堂股價上漲5%10日以每股56,360日圓收盤。任天堂是在盤後公布財報和股票分割計畫。

 

Libra Investments投資長佐久間康雄說:「股票分割計畫顯然會是一大助力,我只是訝異,任天堂抗拒了那麼久,才宣布分割股票。」

 

在記者會上被問到何時推出新一代旗艦遊戲機時,古川俊太郎不予置評。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任天堂是全球第三名遊戲業者。

 

第二、現在大者恆大。

 

第三、SONY和微軟都加速併購。

 

第四、長期對任天堂不利。

 

Sony

 

受物流成本與供應鏈干擾影響,Sony集團上季獲利與營收都低於市場預期,並預估今年度獲利將下滑,同時警告今年PlayStation 5主機銷售目標,仍有下修風險,凸顯在中國大陸防疫措施等因素持續擾亂供應之際,這家電子與遊戲大廠審慎看待展望。

 

Sony集團10日表示,3月底止的年度第4季(上季)營業利益比去年同期勁增108%1,386億日圓,營收成長1.2%2.264兆日圓,但都低於市場預期。

 

Sony集團的遊戲事業上季營利年比暴增175%872.55億日圓,PS 5的銷量卻減少近40%200萬台。PS 5去年度共賣出1,150萬台,少於一開始設定的1,480萬台目標。

 

Sony預期,今年度營收將增加15%11.4兆日圓,但營業利益將下滑4%1.16兆日圓,淨利也將減少6%8,300億日圓,原因包括遊戲和電影事業的獲利下滑,以及物流和其他成本造成壓力。

 

Sony預估,今年度遊戲事業營業利益將下滑12%3,050億日圓,原因是軟體開發成本增加、及併購相關支出。

 

我們的看法:

 

第一、SONY遊戲事業營利暴增。

 

第二、但PS5銷量減少。

 

第三、說明主要是賣遊戲軟體的內容。

 

第四、SONY是日本企業轉型成功的案例。

 

福特

 

知情人士透露,福特汽車已出售在Rivian公司持股的8%,拖累這家電動車新創公司股價9日收盤重挫21%,摔落歷史谷底。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福特在8日晚間與9日上午這段期間,透過高盛出售800萬股Rivian股票。此前,福特持有約1.02億股Rivian股票,相當於握有後者約11.4%的股權,是兩大股東之一。

 

福特這次出脫Rivian持股,最早是由CNBC爆料。這家財經網路媒體並提到,摩根大通正計劃為一位不知名的股東拋售1,300萬至1,500萬股的Rivian股票。

 

根據報導,Rivian特定內部人和投資人的股票閉鎖期在8日結束。彭博資訊估計,大約有7.2億股Rivian股票可在9日開盤時交易;至411日為止,該公司在外流通股數約1.825億股。如今外界聚焦的重點是,持股17.7%的另一大股東亞馬遜,是否也會開始減持Rivian股票。Rivian股價10日早盤跟隨大盤走勢,反彈上漲2.5%

 

Rivian去年11月上市時,籌集約120億美元,創2014年以來美國最大的IPO案,市值更一度超越福特。但Rivian股價今年來已崩跌78%,致使福特持股價值不斷縮水,近幾個月的賣壓更使福特持股損失54億美元,拖累第1季財報出現淨損。

 

我們的看法:

 

第一、福特是傳統車企中表現最佳者。

 

第二、福特出清Rivian股票有深遠意義。

 

第三、未來電動車自己做,不必再靠新創。

 

第四、Rivian未來成功關鍵在於製造。

 

特斯拉 印尼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有意至印尼設廠,並規劃搶電池原料,以分散供應鏈風險。業內人士推測,印尼因擁有世界第一大鎳存量,這項優勢對特斯拉造成設廠的大誘因,有望助攻台系電動車電池原料供應鏈,相關廠商按讚。

 

華新表示,目前印尼冰鎳廠專注在生產,預期年底完工,明年全產全銷為目標,但未來所有車商、開發商等都是潛在客戶,不排除任何的合作。

 

華新看好電動車市場未來趨勢,擴大布局,從原物料著手,斥資3.8億美元,向青山集團取得印尼旭日公司50.1%股權,並於印尼緯達貝青山工業園區建置冰鎳廠及發電廠,積極投入冰鎳市場,四條產線預計今年底完工,2023年開始全產全銷,未來每年產量約當為純鎳金屬5.5萬噸,待旭日完工後,華新整體鎳產量預計增加70%至約6.8萬噸,可同時供應不銹鋼、電動車與儲能設備等所需。

 

台鏈電動車電池相關廠家,對於特斯拉印尼設廠同樣正面期待。美琪瑪表示,印尼除了原料外,也具備市場誘因,該公司可因應客戶需求供應;康普則說,可因應客戶調配全球產能。

 

美琪瑪發言人蔡文勳指出,該公司東南亞布局頗深,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都有子公司,印尼廠製造PTA氧化觸媒,若客戶需要,可以快速轉換成生產電池正極材料。康普發言人陸柏儒表示,與特斯拉之間也有許多供應商要一起配合,對於合作夥伴需求,會第一時間了解,目前康普在泰國有PTA氧化觸媒工廠,也能因應全球客戶做全球產能調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印尼礦產多。

 

第二、印尼可打造電動車原材料供應鏈。

 

第三、印尼有電池重要原料。

 

第四、台商應積極前進印尼。

 

綠能

 

能源轉型成為顯學,與其融資給別人不如自己投資。繼中租控股、裕隆集團旗下裕融,相繼成立專責綠能事業的中租能源、裕電能源,和泰集團旗下和潤企業也加入戰局,昨(13)日成立和潤電能,喊出左攻太陽能、右建充電樁,計畫雙管齊下,同時卯上中租及裕電,租賃三雄同場較勁,爭奪上兆元商機。

 

呼應全球淨零趨勢,政府宣示台灣2050淨零轉型目標,並以「能源轉型」作為4大轉型之首,這讓標榜減碳的綠能產業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不只國內外廠商躍躍欲試,過往僅做融資業務的租賃公司也撩落去。

 

以國內租賃業龍頭中租控股為例,2010年就率先切進綠能業務,2015年成立中租能源,專攻全方位「太陽能電廠」解決方案,今年初更與力暘能源合作,在台南七股整合出287公頃、裝置容量296MW,年發電量約達4.2億度,全台最大的太陽能電廠,預計於20236月完工。

 

中租不只投資太陽能電廠,裝置容量持續朝2GW的目標前進,今年更跨進儲能領域,協助電網穩定供電,系統總容量建置目標為600800MW,且看好未來龐大的綠電需求,希望再跨足售電事業,推動多元綠能。

 

和潤電能董事長劉源森昨說,和潤電能營運基調為從「綠色融資業務」擴大至「綠色實業投資」,將透過自建、投資各類型光電及再生能源案場,甚至是收購,第1年挑戰建置容量目標100MW,同時積極評估參與日前輔助服務市場─調頻備轉服務(AFC),以及投資儲能等相關設備。

 

劉源森認為,台灣訂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總發電量20%目標,與現在約7%相較,有很大成長空間,透過和潤電能向外爭取綠能商機、對內整合集團事務,運用和泰汽車的銷售優勢,協助TOYOTALEXUS經銷商與車主裝設充電樁,並與和雲行動服務之停車場資源合作,以打造綠能價值鏈,建構新獲利引擎。

 

裕融轉投資的裕電能源,早年配合裕隆集團推廣電動車而興建電動樁,現為全台最大充電服務營運商。但也沒放過綠能這塊大餅,近年積極切進綠能事業,近10年已建置超過100個光電案場、光電發電超過1600萬度、為電動車主提供超過1100萬充電度數,今年也有計畫切入儲能領域。

 

我們的看法:

 

第一、租賃公司跨入再生能源。

 

第二、中租迪和是租賃龍頭。

 

第三、大陽能適合租賃業商業模式。

 

第四、台灣再生能源市場潛力大。

 

鴻海

 

鴻海衝刺電動車布局,昨(9)日公告透過子公司再次投資3,750萬美元(約新台幣11.15億元),參與海外重要電動車子公司Foxconn EV Technology Inc.增資,藉此擴大美國電動車製造能量。

 

Foxconn EV Technology是鴻海集團在海外布局電動車事業的重要公司,去年11月鴻海與美國商用電動皮卡新創公司Lordstown Motors簽署俄亥俄州Lordstown廠房最終資產購買協議,Foxconn EV Technology即是投資主體。

 

鴻海表示,此次增資主要目的為長期投資。供應鏈人士表示,鴻海與Lordstown的談判樂觀,才會持續增資鴻海俄亥俄州電動車工廠,意味對美國電動車製造信心十足。

 

根據公開資訊站訊息,鴻海透過多家子公司掌握Foxconn EV Technology股權,包括PCE Paragon Solutions Kft.持股60.8%Foxconn Assets Management LLC.持股19.4%Foxconn eMS Inc.持股9.4%

 

Lordstown Motors4月底時宣布,與鴻海的製造代工協議仍未取得共識,雙方將廠房購買與產品共同開發協議截止日期從430日延長至514日。鴻海當時回應,「雙方仍積極且正面的協商細節,整體進度尚符合公司預期」。Lordstown與鴻海於去年11月簽署資產購買協議(APA),Lordstown2.3億美元出售廠房及設備給鴻海,但不包括輪轂電機裝配線、電池模塊和電池包資產。鴻海去年已支付頭期款1億美元,並在今年21日及415日各支付5,000萬美元,餘額3,000萬美元預計在交割日支付。

 

今年3月初時,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我們購買Lordstown的資產、廠房設備,計劃相當順利。量產相關的,我們都在做,下一輪資金需求,這個他們要自己去處理。」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全球布局。

 

第二、同時有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

 

第三、往電池原料發展有必要性。

 

第四、馬斯克總是比別人領先一步。

 

一銀德國分行

 

在英國脫歐及台歐經貿外交關係強化下,國銀前進海外也相中歐陸國家,第一金控旗下第一銀行昨(13)日宣布德國法蘭克福分行獲德國金管局核准,預計最快第3季開業,成為國銀在德國第一家分行,台銀、合庫銀、華銀等歐陸布局是否跟進值得關注。

 

英國2021年正式脫歐,多達五家公股銀在倫敦設有分行,還有一家民營銀行是香港子行在倫敦有分行,倫敦因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國銀前進歐洲首選,但是脫歐後的變化讓銀行轉向歐陸國家部署設立分行或辦事處,以為互補支援,彈性應對英國脫歐後的歐洲商機變化。

 

包括:台銀法蘭克福有辦事處,合庫銀有比利時子行,合庫銀另還評估在捷克設辦事處,兆豐銀在歐陸已有法國巴黎分行、荷蘭阿姆斯特丹分行,可隨時代位支援倫敦分行處理歐陸業務。日前貿聯在歐洲併購,就是由兆豐銀巴黎分行主辦聯貸,因此兆豐銀目前是唯一沒有歐陸增設據點懸念的。

 

一銀申設法蘭克福分行就是著眼於英國脫歐,希望在歐陸增設據點,與倫敦分行相互支援。

 

一銀表示,法蘭克福分行准設立,為一銀第42個海外據點,未來法蘭克福分行將與倫敦分行攜手開拓歐陸市場,強化一銀歐洲區域布局,建構完整的金融服務網。

 

公股行庫表示,台資銀倫敦分行多以國際聯貸為主,因此英國脫歐後的影響與衝擊未必很嚴重,像台銀有法蘭克福辦事處可協助處理歐盟相關事務,可與倫敦分行互補,合庫銀於比利時設有子行台灣聯合銀行可支援,也評估捷克布拉格設立代表人辦事處。

 

華銀、彰銀等則是持續觀察,若有需要也考慮以德、法等歐陸國家優先評估設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脫歐對英國的影響。

 

第二、德國是歐洲重要據點。

 

第三、台灣企業併購德國公司。

 

第四、但德國因俄烏戰爭造成能源危機。

 

谷歌

 

全球搜尋引擎龍頭廠谷歌(Google2020年在雲林科技工業區(雲科工)購置台灣第三座資料中心(Data Center)所需20公頃土地之後,以「後發先至」之姿,本月初起開始地質鑽探,之後進行整地工程,領先台南科技工業區(南科工)的第二座資料中心籌設案。這是Google繼營運中的彰濱線西廠區之後,又一個資料中心籌設案,已箭在弦上。

 

Google已購置南科工鹿耳二路20.6公頃土地,南科工服務中心去年也已將上述素地交給GoogleGoogle已在當地搭起圍籬,並做環境維護,每月繳交公共設施維護費6.4萬元,但迄未做地質鑽探及整地動作。

 

據傳,Google還看上鄰近南科工鹿耳二路旁、位於北側區外的國有財產署住宅區用地,面積約9.12公頃,希望有機會買下,納入Google台灣第二座的資料中心土地範圍,並希望能變更為工業用地。

 

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台南辦事處透露,目前還未收到Google提出購買9.12公頃住宅區用地需求案。不過,南科工服務中心表示,Google設廠案因牽涉到保密條款,該中心不清楚Google新的購地計畫內容,並強調該住宅區土地,已點交給國有財產署,未來若要購地,Google不僅要做環境影響差異分析,還要做都市計畫變更案。

 

南科工服務中心強調,未來若Google與國有財產署談成後,Google南科工設廠面積累計近30公頃,也滿不錯。另外,Google在南科工還未設廠,所以還不用繳交工業區污水處理費。

 

至於Google購置台灣第三座資料中心基地,位於雲科工竹圍子的科加三路、科加五路,及雲科路二段的完整街廓,是向原地主中纖購買20公頃土地,Google以「特許投資顧問公司」名義,向斗六地政事務所辦妥土地產權移轉登記。Google每年繳給雲科工的公共設施維護費,因年繳打九折優惠,一年約繳交73.9萬元。

 

雲科工服務中心透露,本月初起,Google開始做地質鑽探,之後接續進行整地工程,但尚未申請建照,未來籌設新廠時,若產業別合適,該中心會鼓勵Google建置屋頂型的太陽能板,並做廠區綠化。

 

Google是全球性指標公司,一旦進駐後,可帶動地方知名度及就業機會。至於人才招募、用地及送審資料等事項,若Google提出需求,雲科工服務中心會全力配合或協助,並以最快速處理方式,加速Google在雲科工設廠落腳。

 

我們的看法:

 

第一、谷歌長期看好台灣。

 

第二、不斷在台灣投資資料中心。

 

第三、但未來需要大量用電。

 

第四、台灣電力供應長期不足,有潛在危機。

 

鴻海 群創

 

鴻海集團又要退出「鴻家軍」董事會,繼不提名面板大廠群創本屆董事改選名單之後,鴻海集團轉投資LED廠榮創629日股東常會改選董事,鴻海集團相關勢力也將全面撤出,連原本擔任董事的榮創總座黃郁良也遭除名。

 

群創與榮創原是鴻海集團在顯示器領域的重要布局,群創主攻面板,榮創則擔綱Mini LEDMicro LED等新世代顯示器技術要角,市場原本對其充滿期待。尤其顯示器是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當年推動「眼球計畫」的最關鍵領域,鴻海集團不再進入群創與榮創董事會,接連「淡化」與兩家重要顯示器轉投資公司的關係,頗耐人尋味。

 

鴻海昨(16)日並未針對在榮創董事會的調整作出回應,僅強調,集團目標非常清楚,就是聚焦在「3+3」新事業。不過,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已公開宣示,鴻海一直在講要轉型升級、轉型升級,集團的中央要轉型升級,但是相關子公司也要做轉型升級,陸續你會看到,不是只有鴻準,還有集團其他子公司,也都會有這樣的變化。

 

劉揚偉並透露,集團轉型升級的目的,一是要符合公司治理。另外,就是鴻海集團的中央已經開始轉變了,其他的(子公司)也要開始做一些調整。業界解讀,鴻海集團接連退出群創與榮創董事會,就是劉揚偉開始進行口中的「調整」。榮創則坦言,董事會調整「純粹是大股東考量」,公司經營階段不會有異動。

 

鴻海集團透過旗下寶鑫國際投資、群怡投資、京鼎等投資榮創,累計集團相關勢力持有榮創股權達11.18%,為最大股東,並透過寶鑫國際投資取得榮創兩席法人董事,代表人分別是董事暨總經理黃郁良,以及董事張登凱。不過,榮創最新公告的今年董事改選名單卻顯示,張登凱已改為用自然人身分擔任董事,黃郁良則未在提名的名單上,這意味寶鑫國際投資今年並未提名榮創董事,鴻海集團勢力全面撤出榮創董事會。

 

榮創原董事會是四席董事、三席獨董,今年提名名單為三席董事、四席獨董,董事會結構改為獨董過半,三席現任董事與三席獨立董事均提名續任,董事包含榮創董事長方榮熙、董事莊宏仁、董事張登凱,獨立董事則包含劉溪鶴、游象燉與杜武青,並新增一席王淑蘭。

 

榮創在鴻海集團全力協助下,近年衝刺Mini LEDMicro LED等先進顯示器技術,去年公司首度轉虧為盈,全年小賺8,800萬元,每股純益0.61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積極轉型。

 

第二、面板主要是配合NB和手機。

 

第三、但鴻海未來重點在電動車。

 

第四、源海的「減法」策略與決心令人佩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