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0日 星期二

美銀行,張忠謀,中概股,網飛,數位廣告,寧德時代,陸版ZARA,螞蟻,東芝,孟格,SONY,比特幣,上井餐飲,貿易,亞太電信,痛苦指數,三商壽,IKALA,網家,玩美移動

 理事長的話:美銀行,張忠謀,中概股,網飛,數位廣告,寧德時代,陸版ZARA,螞蟻,東芝,孟格,SONY,比特幣,上井餐飲,貿易,亞太電信,痛苦指數,三商壽,IKALA,網家,玩美移動

美銀行

 

花旗集團、富國銀行、高盛與摩根士丹利14日連袂公布第一季業績,四家大型銀行淨利皆出現兩位數跌幅,營收亦同步下滑,主要因為投資銀行與交易收入下降,和費用攀升所致,意味著疫情時期的業績榮景已畫下句點。

 

美國大型銀行淨利與營收下滑,反映疫情時期的絢爛業績隨著市況轉變而逐漸回歸正常。過去兩年來股市交易熱絡,企業積極併購和上市,以及銀行釋出高額壞帳準備金,皆推動業績創新高。如今銀行業者擔心聯準會(Fed)大舉升息將引發經濟衰退,再次為壞帳提列準備金。

 

不過升息將提升銀行的貸放業務。舉例來說,富國銀行首季淨利息收入年增5%至92.2億美元。

 

受到俄羅斯相關損失、承銷收入下滑和費用增加拖累,花旗第一季淨利暴跌46%,降至43億美元,每股盈餘2.02美元,但優於市場預期的1.55美元。營收年減2%,降至192億美元,主要因為投資銀行收入銳減43%。

花旗第一季為俄烏危機提列19億美元準備金,為俄羅斯直接曝險損失和戰爭相關經濟衝擊做準備。花旗持續將超額資本返還股東,首季回饋股東40億美元,其中包括10億美元股利。

富國銀行第一季淨利年減21%,降至36.7億美元,每股盈餘88美分,優於市場預期的81美分。營收年減5%至175.9億美元,不如分析師預估的177.8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受到交易收入下滑拖累,首季淨利年減11%,降至37億美元,或每股盈餘2.02美元,但仍優於市場預估的1.68美元。營收年減6%,至148億美元。

高盛第一季淨利大跌42%,由一年前同期的68.4億美元降至39.4億美元,不過每股盈餘10.76美元超越市場預估的8.9美元。營收年減27%至129.3億美元,亦優於分析師預估的118.6億美元。

高盛投資銀行收入年減36%,不過交易收入年增4%。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銀行獲利開始下滑。

 

第二、聯準會升息不利影響。

 

第三、過去兩年大多頭正式結束。

 

第四、金融業將面臨更艱苦的時光。

 

張忠謀

 

台積電正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不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依然高度質疑美國半導體製造的前景,他說,台積電是被美國政府強力要求去設廠的,但美國半導體生產成本太高,在國際上沒有競爭力。另外,他對未來地緣政治發展感到悲觀,認為台積電可以為「所有人」服務的舊日美好時光,將一去不復返。

 

張忠謀日前在接受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廣播訪問時表示,台積電早先在美國奧勒岡州已有一座半導體廠,這個廠從1997年設立至今有25年歷史,台積電剛去時認為奧勒岡成本和台灣差不多,後來發現這種想法實在太過於天真了,這個廠起初非常的糟糕。

 

台積電曾派去不同的人員,試著想要改善經營績效,營運雖有改善,但台灣和奧勒岡製造成本的差異,並沒有改進,同樣的產品,在奧勒岡的成本要高出台灣50%,不過,因在奧勒岡產品仍有利潤,所以依然保持這個廠,但並沒有再持續擴張。目前仍有千名員工在那。

 

張忠謀指出,台積電亞利桑那廠比奧勒岡廠投資規模要大多,技術也更先進,但這個廠是因美國政府強力要求而投資興建的,當時他基本上已經退休了,決策是由劉德音董事長拍板的。

 

他認為,美國目前在半導體產業有很好的地位,占有全球絕大部分的IC設計市場,台灣有一些IC設計公司,但不如美國先進,台積電則完全沒有IC設計能力,不過,美國最近準備投資數百億美元補貼,想增加國內半導製造產能,這是非常昂貴且徒勞無功的作法,美國可能會增加一些半導體生的數量,但是單位成本會很高,在國際上沒有競爭力。

 

張忠謀說,當然有人指出,台灣可能有安全問題,這也成為一個議題,但他假設,台灣不會發生戰爭,在這種情形下,美國增加本土半導體生產的努力,將是種浪費。但如果不幸發生戰爭,「我的老天,有更多的問題,會比晶片更令美國擔心!」張忠謀強調。

 

張忠謀強調,他不想介入政治問題,希望大家都保持朋友關係,這也是過去台積電以一個成為「所有的人」半導體供應商,可以成長茁壯的背景,但目前已無法做到,台積電受到美方的華為禁令限制已超過一年,雖然希望情形會有所改變,不過,他也感傷的表示,台積電過去可為全球服務的美好時光,將一去不復返,僅希望未來不要再變得更糟。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積電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

 

第二、不再能為全球「所有人」服務。

 

第三、代表保護主義將興起。

 

第四、未來生產成本會更高。

 

中概股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持續對中概股施壓,週二再將包括搜狐在內的十二家中概股列入有退市風險的臨時名單,這是今年三月以來第四批被納入名單的中概股;SEC表示,上述十二家中概股提交申辯證據截止日期為五月三日。週三上證綜合指數收盤下跌○.八%,深證成份指數下跌一.六%。

 

SEC是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HFCAA),將微宏(Microvast)、中汽系統、大全新能源、康乃德生物、金融壹帳通、綠圖生物科技、傳奇生物、搜狐、新濠影匯、新濠博亞娛樂、Logiq和亞諾控股,列入有退市風險的臨時名單。

 

SEC指出,上述十二家中概股必須在五月三日前提交證據,證明自己不具備被退市的理由,若無法證明,則會被列入確定退市名單。

 

累計23 其中5家已入確定名單

截至四月十二日止,被SEC列入退市風險臨時名單的中概股已達二十三家,除了上述十二家,其他十一家分別是百濟神州、百勝中國、再鼎醫藥、盛美半導體、和黃醫藥、新浪微博、百度、愛奇藝、富途控股、凱信遠達及Nocera;其中,再鼎醫藥、和黃醫藥、百勝中國、盛美半導體、百濟神州已轉入確定名單,代表這五家企業並未及時提出有力的申辯證據。

 

根據SEC官網,被列入「確定退市名單」企業必須在(自行揭露第一份年報開始計算,且二○二一年當作第一年)三年之內提交SEC需要的文件;若未提交、或提交文件不符合SEC要求,理論上會在揭露二○二三年年報後(於二○二四年初)面臨退市風險。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概股黑名單越來越長。

 

第二、對中概股市值形成嚴重打擊。

 

第三、中概股市已成為趨勢。

 

第四、大量回歸港股及A股上市。

 

網飛

 

串流巨擘網飛(Netflix)上季業績失色引發20日股價崩跌逾35%,美國對沖基金大亨艾克曼(Bill Ackman)當日賣光310萬股網飛持股,投資網飛僅三個月便認賠超過4億美元出場。

 

網飛上季出現十多年來首次用戶數萎縮,20日收盤股價暴跌35.12%,收在226.19美元。21日美股早盤網飛股價續跌3.71%,報217.80美元。

 

艾克曼表示,旗下對沖基金潘興廣場資本管理(Pershing Square Capital Management)已經沒有信心能預測網飛的前景,在發現該投資不符合最初預期後,決定「果斷採取行動」。

 

艾克曼指出,投資網飛的損失將潘興廣場2022年報酬率削去四個百分點,開年迄今潘興廣場下跌約2%。

 

艾克曼在宣布出脫網飛持股的聲明稿指出,網飛的商業模式轉變,包括推出廣告版方案和追查共享帳密的用戶,這些改變雖然合理,但讓網飛在短期更難以預測。管理約215億美元資金的潘興廣場一次只會投資約12檔股票,投資標的需要維持高度可預測性。

 

艾克曼出清網飛持股反映對該公司的看法改變,他1月亦是趁網飛股價受財報拖累下挫時買進,本次同樣是受財報所累,卻選擇認賠殺出。

 

艾克曼126日揭露,潘興廣場在121日開始買進網飛股票,這段期間網飛的股價在351.46409.15美元之間,當時買進的310萬股股票價值約11億美元,20日收盤這筆投資僅剩下7億美元,換言之,艾克曼投資網飛三個月估計虧損超過4億美元。

 

艾克曼在聲明稿坦言,過去投資製藥公司Valeant失利的教訓,就是在察覺新資訊與最初投資規畫不一致時,必須果斷行動。投資Valeant讓潘興廣場慘賠數十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艾克曼停損殺出網飛持股。

 

第二、只投資三個月。

 

第三、果斷停損重要性。

 

第四、網飛前景非常不看好。

 

數位廣告

 

新冠疫情期間電商購物需求攀升,連帶拉抬數位廣告收入成長。據互動廣告協會(IAB)與資誠(PwC)會計師事務所最新報告顯示,美國去年數位廣告收入暴增35%至1,890億美元,增幅改寫2006年以來新高。

 

該報告指出,民眾疫情期間花費更多時間於網路媒體與線上購物,促使各家企業投入更多金錢鎖定這些潛在消費者。美國2021年數位廣告收入勁揚35%,高於備受疫情打擊的2020年的12%成長率,且與2006年增幅相同。

 

IAB執行長柯恩(David Cohen)表示,各行各業新公司大量成立,成了推動數位廣告成長的動力。柯恩指出:「這些企業利用數位方式尋找新客戶、遞交產品與服務。」

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數據顯示,去年新公司申請案件高達540萬,高於前一年的440萬件並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數位廣播(包含播客、串流音樂與線上廣播)廣告收入成長最為驚人,增幅達58%至49億美元。但數位廣播僅佔整體網路廣告收入的2.6%。

 

IAB指出,前十大數位出版商與平台佔了2021年數位廣告收入的78.6%,比重高於2020年的78.1%且有逐年攀升趨勢。IAB並未列出這十間公司名稱。

但據研調機構Insider Intelligence去年預估,網搜巨擘谷歌、社群龍頭臉書與電商平台亞馬遜將囊括多數廣告收入,2021年美國約64%數位廣告預算落入他們口袋。

 

IAB報告指出,電商已成經濟重要命脈,該產業將持續拉抬數位廣告投資成長。其中,越來越多廣告預算將流向「零售媒體網路」(retail media networks)。

所謂「零售媒體網路」指的是,各大零售巨擘利用自家零售數據提供廣告主更多觸及消費者的機會,最常見手法是讓各大品牌在他們的網站或應用程式上購買廣告。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商帶動數位廣告。

 

第二、數位廣告收入增加35%

 

第三、GoogleFB是大贏家。

 

第四、零售商大量利用數位平台作廣告。

 

寧德時代

 

儘管近期在資本市場上表現不盡如人意,但大陸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並未放慢擴張的腳步,接連拿下江西宜春鋰礦探礦權,以及印尼鎳礦開採和冶煉等在內的動力電池產業鏈項目。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寧德時代昨(21)日宣布,控股子公司宜春時代新能源礦業以人民幣8.65億元(台幣39億元),獲得江西宜春一個含鋰陶瓷礦的探礦權,面積6.44平方公里,推斷瓷石礦資源量96,025萬噸,伴生鋰金屬氧化物量265.7萬噸。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鋰、鎳等動力電池核心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2021年初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僅為每噸人民幣6萬元(新台幣27萬元),而截至今年4月上旬,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已經突破每噸人民幣50萬元(新台幣225萬元)。

 

眾多動力電池企業以及部分整車廠愈來愈重視上游原材料。從20183月開始,截至今年2月,寧德時代已經對外投資及自建七個鋰礦項目。

 

證券日報報導,寧德時代14日宣布,控股子公司廣東邦普下屬公司普勤時代,與印尼當地國有企業合作,建立一個投資59.7億美元(新台幣1,760億元),共同打造包括鎳礦開採和冶煉、電池材料、電池製造和回收等在內的動力電池產業鏈。

 

這個價值59.7億美元(新台幣1,760億元)的綜合計畫,合作方包括印尼國有礦業公司 PT AnekaTambangANTAM)和印尼國有電池生產投資公司 PT Industri Baterai Indonesia IBI),地點位於印尼北馬魯古省。

 

21世紀經濟報導,中信證券指出,鎳價短期內仍波動,鎳資源的供需將於2024年前後出現缺口,因此鎳價將繼續向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寧德時代垂直整合。

 

第二、特斯拉也垂直整合。

 

第三、電池材料價格大漲。

 

第四、中國和印尼的礦場逐漸被收購。

 

陸版ZARA

 

曾被譽為大陸版ZARA的時尚品牌—拉夏貝爾因過度擴張,導致連續四年虧損,觸及A股下市標準。該公司14日晚間公告,上交所決定終止其A股股票上市,自22日起進入下市整理期。

 

 目前,拉夏貝爾仍在港交所上市。拉夏貝爾港股15日收報0.33港元,股價持平,最新港股市值為7,088.06萬港元。近一個月,拉夏貝爾港股股價累計下跌15.38%。

 

 綜合陸媒報導,拉夏貝爾於20013月成立,是一家多品牌營運的自有品牌服裝連鎖零售企業,主要從事服裝自主設計與研發、外包生產、品牌推廣與直營銷售。2014年,拉夏貝爾赴港上市。2017年,拉夏貝爾的發展達到巔峰,不僅登陸A股市場,成為大陸首家「AH」股上市的服裝企業,還在大陸擁有9千多家門市、十多個自有品牌。

 

 此時的拉夏貝爾採取規模優先、搶占市場策略,但卻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自2018年以來,該公司營收持續下滑、門市收縮、資產負債率逐年攀升,更連年出現高額虧損。2018年至2021年,拉夏貝爾分別虧損人民幣(下同)1.6億元、21.66億元、18.4億元、8.21億元。

 

 上海良棲品牌管理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分析,拉夏貝爾單店坪效低的現象早已在擴張初期就顯現出來,而在如此低迷的市場下,還繼續將募集資金投入直營通路建設的做法確實需要反思。拉夏貝爾雖然門市眾多,但是旗下多個品牌混雜在一起,給消費者體驗差異化不大。此外,後期通路的多元化與直營並未徹底解決庫存問題,反而隨著大舉擴張使得庫存隨之增加。

 

 除了拉夏貝爾遭到終止A股上市以外,大陸智慧電子產品製造商中新科技14日晚間公告,上交所決定終止其股票上市。公開數據顯示,拉夏貝爾、中新科技共有29,224戶股東,終止上市的消息一出,也引發許多股民熱議。

 

 自2022年以來,多家已有A股上市公司公告,公司存在觸及財務類下市指標,而被終止上市的可能。

 

 大陸財經專家王赤坤認為,隨著大陸下市制度完善,以及下市執行與監管趨嚴,下市制度不只是「狼來了」,而是正在嚴格執行中,大量符合下市條件的企業真的下市了,這也加速不良資產的原形畢露與下市步伐。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A股連虧4年必須下市。

 

第二、擴張太快,沒有找到方向。

 

第三、定位和品牌不夠清晰。

 

第四、新冠疫情導致「快時尚」沒落。

 

 

螞蟻

 

阿里巴巴與整改中的螞蟻集團還沒脫離監管暴風圈,近日消息傳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紀委)參與了針對螞蟻集團的調查,欲查清螞蟻與銀行、國企之間的業務往來規模。

 

相關監管消息導致阿里巴巴股價持續承壓,儘管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14日上揚,但阿里巴巴港股14日收盤下跌3.05%報95.5港元,盤中一度跌至93.85港元,自11日跌破100港元價位後持續下挫。阿里ADR13日收盤漲0.28%報100.03美元,但14日盤前同樣下跌逾2%,跌破100美元關卡。

 

阿里港股2022年初曾反彈至130港元上方,但隨後持續伴隨著監管相關消息,導致其股價再陷低迷,3月上旬一度下探至100港元下方,最重曾跌至71港元。

 

綜合媒體報導,知情人士表示,中紀委參與近期對螞蟻集團與金融機構、國企等業務往來的調查,欲查清螞蟻在相關業務中的影響力。知情人士還指出,這是對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書記周江勇貪腐案調查的其中一部分。

 

大陸檢察機關在本周起訴周江勇受賄,但未在通報中提及任何公司。知情人士表示,雖然國有銀行和企業已提交有關它們在螞蟻集團的投資合作與曝險規模的報告,但決策部門尚未作出進一步決定,目前尚不清楚該調查是否仍在進行中。

 

20222月市場曾傳出,包括銀保監會在內的大陸監管機構,近期要求轄下機構開始清查與螞蟻的業務合作,涉及大陸的大型國企以及金融機構。監管部門要求這些機構報告與螞蟻集團、相關的子公司以及相關股東最新的投資合作情況,截至1月底的曝險部位都要上報,當時傳聞是大陸審計署在領導這項計畫。

 

大陸官方監管動作以及頒布新法規限縮阿里和螞蟻的業務版圖,阿里股價直落,2022年至今港股跌約17%。螞蟻集團的估值也大幅縮水,在2021630日時,富達投資將螞蟻集團估值下調至780億美元,不過貝萊德等機構仍將螞蟻集團估值維持在1,740億美元左右。只是2022年來的監管變動下,兩大企業的價值變化值得觀察。

 

我們的看法:

 

第一、螞蟻集團利空不斷。

 

第二、大陸政治是最大風險因素。

 

第三、連巴菲特夥伴投資阿里都失敗。

 

第四、阿里集團市值已下跌七成以上。

 

東芝

 

日本電機大廠東芝在外國股東壓力下,21日決定採取競標方式尋求買家來把公司出售,潛在買家包括那些希望將東芝私有化的投資人。利多消息刺激股價22日創近14年新高。

 

東芝股價22日大漲4.65%收5,400日圓,連續四個交易日收紅,創20088月來新高。

 

東芝就公司的出售案,提出一個大概的執行時間表。其表示會向出價競標的投資人徵求不具約束力的收購提案,然後在6月舉行年度股東大會前完成初步評估。到時候,公司將會披露接受了多少收購提案和交易方式。

 

在股東會結束後,東芝就會計劃尋求具約束力的收購提案,然後從中挑出最佳的提案。東芝在聲明稿中強調,公司十分清楚在策略性選擇上,股東要求有更明確的估值。

 

之前東芝股東與管理高層,一直就如何處理公司的未來有不同意見。一個月前,外國主要股東投票拒絕把公司一分為二的計劃,認為把整家公司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才最符合股東利益。

 

雖然管理層拒絕這個把整家公司賣掉的做法,但最終仍不敵外國股東的壓力,而把出售案採用競標方式進行。外界認為東芝最新決定,代表管理層和激進股東之間差不多達成妥協。

 

美國私募股權公司貝恩資本(Bain Capital3月底表示正研究出價收購東芝的可能性。其拒絕評論東芝21日的決定。

 

專家指東芝業務因包含國防設備而涉及日本國家安全問題,因此外資在收購東芝過程中仍存在不少挑戰。

 

東芝2015年爆發假帳醜聞後一直苦撐著,除了2017年讓其美國核能子公司破產外,還出售旗下許多業務。現在仍握有電池、晶片與電梯等前景被看好的事業。

 

東芝為改善財務而在2017年引進外資,目前逾半股權被外國股東持有。

 

我們的看法:

 

第一、東芝分拆提案被股東拒絶。

 

第二、採用整體出售。

 

第三、公司股東主動求售。

 

第四、類似作法比較少見。

 

孟格

 

大陸難料的網路監管政策,讓股神巴菲特搭擋、波克夏海瑟威副董事長孟格(Charlie Munger)也失算,其原本擔任董事長的Daily Journal2021年不斷買入阿里巴巴,但2022年第一季終於認賠拋售持有的逾半阿里持股。

 

阿里巴巴ADR11日收盤跌1.91%報101.55美元,盤中一度跌破100美元關卡,這是阿里巴巴自今年321日以來再次跌破100美元。阿里港股12日收盤漲0.51%報99港元,盤中一度跌至96.35港元,為繼318日以來的低點。

 

新浪財經12日報導,Daily Journal遞交的13F報告顯示,在2022年首季,總計拋售阿里巴巴ADR302,060份,僅剩下30萬份。Daily Journal在近幾季唯一有變動過的就是阿里巴巴持股,其餘四大持股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美國合眾銀行、浦項鋼鐵均無變化。

 

經此調整,阿里在該機構投資組合中占比大幅銳減12.3個百分比至15.35%,但仍是第三大持股,截至期末價值為3,264萬美元。

 

報導稱,Daily Journal2021年大買阿里巴巴ADR有意抄底,首季建倉買入持股16.5ADR,第三季增持82%幾乎將規模翻倍,第四季更再次翻倍持股、大幅增持近100%。但如今僅又過一個季度,已經將2021年第四季的增持全數出清。

 

孟格自1977年就開始擔任Daily Journal董事長,一直到328日時辭去該職位,但仍擔任該公司董事。

 

孟格在今年2月時曾經表示,阿里巴巴在競爭激烈的零售領域仍占據相當上風,投資中國企業也比投資美企的效益更高,這是一筆合理的投資,且自己認為阿里股票的風險並沒有市場預期的那麼巨大。他當時指出,會遠離感到不舒適的投資,自己對於投資中國與中企很舒適。

 

此前資訊顯示,Daily Journal2021年買入60.2萬份阿里巴巴ADR,總計投入約1.09億美元,平均成本約為181美元。按2022年首季末期阿里價位108.8美元,虧損約40%。按11日阿里收盤的101.55美元,虧損達44%。

 

我們的看法:

 

第一、孟格投資阿里失算。

 

第二、阿里股價雖然下跌許多,但政治風險仍然存在。

 

第三、阿里和滴滴給投資人慘痛教訓。

 

第四、螞蟻又被中紀委調查。

 

SONY

 

面對元宇宙的布局,許多大廠都積極從已有經營大規模線上互動遊戲經驗的遊戲公司下手。Sony12日宣布對熱門網路遊戲「要塞英雄」(Fortnite)的開發公司Epic增加投資10億美元,爭取網路遊戲大廠的合作。

 

除了SonyEpic這次也從生產樂高(Lego)積木的丹麥母公司Kirkbi拿到10億美元資金,因此總計獲得20億美元的新注資,Epic的估值一舉增加到315億美元左右。在此之前,Sony就已承諾將投資Epic 4.5億美元。這家本身也生產PlayStation遊戲機、也擁有開發遊戲工作室的日本電子、媒體大廠,透過這14.5億美元投資取得Epic4.9%股權。Sony首先是在20207月投資2.5億美元,去年4月再追加2億美元,這次是第三波投資。

 

Epic的要塞英雄遊戲是多人共同遊玩的網路遊戲,極受歡迎,估計每日活躍玩家有約3,000萬人,是全球最龐大的網路遊戲社群之一。這些用戶人數眾多的網路遊戲,往往早已有內建的各種虛擬商品創造與交易、互動機制,因此要談到如何讓大量用戶大規模沉浸進入元宇宙虛擬世界的策略,這些遊戲公司會比其他廠商更駕輕就熟。

 

Sony早已積極投資收購其他遊戲開發商,今年稍早宣布以36億美元併購遊戲開發商Bungie,這家公司的招牌遊戲是「命運」(Destiny)系列,活躍用戶約有120萬人。不過今年遊戲界最受矚目的還是微軟在1月宣布要以687億美元現金併購大型遊戲開發商動視暴雪,若完成交易,將一舉拿下「魔獸世界」、「暗黑破壞神」等知名大型網路遊戲。

 

我們的看法:

 

第一、Sony是全球電玩龍頭。

 

第二、微軟進行併購緊追其後。

 

第三、Sony也積極進行併購。

 

第四、電玩行業是未來元宇宙行業的主流。

 

比特幣

 

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上周末在柏克夏海瑟威年度股東大會上批評比特幣毫無生產力,即便愈來愈多投資機構接納比特幣,但若叫他用25美元買下全世界比特幣,他還是不要買。但這番話並未影響比特幣行情,價格依舊在2日上漲。

 

比特幣價格2日盤中上漲1.3%至38,698美元,以太幣也上漲2.1%至2,839美元,不過,兩者距離去年11月創下的68,990美元及4,865美元歷史高點還有一大落差。

 

巴菲特於股東會上表示:「無論比特幣在未來1年、5年或10年走勢如何,我無法預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比特幣不具生產力。比特幣有種魔力,但大家曾對許多事物賦予魔力。」

 

他表示:「假設你要我付250億美元買下全美農地的1%所有權,我今天下午就會開支票給你,而我將獲得1%所有權。假設你要我再付250億美元買下全美1%的公寓住宅,我也會開支票給你,事情很簡單。但假設你說你擁有全球所有比特幣,然後要我付25美元買下,我不會買,因為我買了又能怎辦?我只能設法再把這些比特幣賣回去給你,因為公寓住宅能收租金,農地能收成農作,而比特幣本身沒有任何用處。」

 

近年來隨著愈來愈多大型投資機構接納比特幣,加密貨幣市場快速起飛,但至今仍有不少人士質疑比特幣的投資價值。

 

上周市場擔心聯準會即將採取更激進的貨幣政策對抗通膨,導致科技類股嚴重受挫。那斯達克指數在429日下跌4.2%,且4月月線下跌13.3%,連帶打擊比特幣及其他風險資產。

 

Oanda分析師莫亞(Edward Moya)表示:「市場對聯準會升息的預期心理血洗科技股及風險資產。」

 

儘管比特幣價格在2日反彈,但分析師仍認為本周聯準會宣布最新決策對市場不利。聯準會預計在4日宣布升息2碼並提出正式的縮表計畫。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巴菲特不甪看好加密貨幣。

 

第二、認為沒有基本面。

 

第三、加密貨幣漸被大眾接受。

 

第四、不同的價值思維。

 

上井餐飲

 

台資上井日式料理自助餐廳已向香港證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去年營收人民幣3.6億元(新台幣16.2億元),人均消費為人民幣282.7元(新台幣1,272元),上市集資所得將用於開設新餐廳及發展新品牌。

 

經濟觀察報報導,受疫情影響,近兩年餐飲企業普遍業績下滑,擴張前景不明朗,但今年以來,港股卻迎來多家等待上市的餐飲標的,包括鄉村基、和府撈面、七欣天品蟹軒、撈王、楊國福等在餐飲領先企業。

 

中國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分析,在競爭加深、疫情反覆的情況下,資本的加持可以提升餐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綜合實力和降低經營風險,但A股對於餐飲企業的審核比較嚴格,港股相對寬鬆些,所以今年以來餐飲企業一窩蜂到港股上市。

 

和訊網報導,根據招股書,上井於大陸經營管理旗艦品牌「上井精緻料理」及附屬餐廳品牌「倆倆和牛」,目前於大陸18個城市共開設47家連鎖餐廳,包括35家自營的上井餐廳、11家加盟的上井餐廳及一家倆倆和牛餐廳。

 

上井在招股書中介紹,計畫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分別開設193132家餐廳,其中絕大部分是面向年輕消費者的「倆倆和牛」餐廳,新餐廳主要開在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

 

成立於2004年的上井,創辦人為董事會主席王榮富,2004年在上海推出第一家餐廳,2010年拓展至東北和西南,2016年則拓展至華北,期望以具競爭力的價格,向顧客推廣正宗的日式放題料理用餐體驗。

 

疫情下餐飲業首當其衝,上井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很大,到2021年才恢復。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港餐飲業漸恢復。

 

第二、台資連鎖餐飲代表之一。

 

第三、日式餐飲有一定特色。

 

第四、香港上市餐飲業多為中式餐飲。

 

貿易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二○二一年我國出口值四四六四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十六,滑落一名;進口值三八一五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十七、前進一名。貿易總值八二七九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十六、進步一名,創十六年來最佳表現。

 

去年全球景氣復甦帶動

 

主要經濟體進出口值超越疫前

 

財政部統計處表示,去年全球景氣復甦帶動需求轉強,主要經濟體進出口皆超越疫情前水準,全球出口總值達二十二.三兆美元、年增二十六.三%。其中,中國出口三兆三六四○億美元居冠,占全球出口十五.一%;其次依序為美國一兆七五四六億美元,占七.九%;德國一兆六三一八億美元,占七.三%;荷蘭八三六○億美元,占三.八%;日本七五六○億美元、占三.四%。

 

亞洲四小龍中,去年香港出口六六九九億美元,占全球出口三%,續居第六;南韓六四四四億美元,占二.九%,維持第七;新加坡四五七四億美元,占二.一%,排名十五,下滑一名;台灣四四六四億美元,占二%,排名十六,滑落一名。因俄羅斯由十六名躍升至十三名,但烏俄戰爭爆發後,俄羅斯對外貿易大受影響,今年排名可能滑落。

 

二○二一年全球進口總值二十二.五兆美元,前五大進口國為美國、中國、德國、日本及荷蘭。台灣進口三八一五億美元、占全球一.七%,排名第十七,前進一名,超車瑞士。若以貿易總值觀察,亞洲四小龍中,依序為香港排名第六、南韓第八、新加坡第十五、台灣第十六,我國貿易總值超車西班牙前進一名,為二○○六年來最佳。

 

我出口占全球比重提高 星、韓下降

 

財政部指出,中國自二○○九年起取代德、美,躍居全球出口首位,二○二一年出口占比十五.一%,較二○一一年提升四.七個百分點,主因擁有製造業供應鏈優勢並推動區域經貿整合。香港及台灣占比也分別提高○.五及○.三個百分點;日、德占比則明顯趨降,分別下滑一.一及○.七個百分點;美、星、韓也分別下降○.二、○.一及○.一個百分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貿易出口表現佳。

 

第二、香港排名會進一步下滑。

 

第三、台灣明年有可能追上新加坡。

 

第四、中美斷鏈,台灣是供應鏈重組受惠者。

 

亞太電信

 

亞太電15日舉行股東臨時會,工會大動作抗議亞太電折價出售下,仍通過與遠傳電信合併案,待合併案取得主管機關核准後,亞太電將申請終止上市買賣、停止公開發行及辦理公司解散。

 

換言之,亞太電信將在合併案通過後消失。之前因併購案而消失的電信公司,包括泛亞電信、東榮、東信、和信電訊及威寶電信。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遠傳合併亞太電若經公平會及NCC審議通過,台灣之星及亞太電將相繼成為消滅公司、走入歷史。

 

疫情升溫下,亞太電信工會數十位代表15日一早就到股東臨時會外面,拉起布條抗議,股東臨時會現場小股東炮火猛攻,主要聚焦折價出售亞太電信股權議題。不少小股東激動表示,「這個價格讓我們很難吞下去,完全不能接受」;也有小股東表示,將向法院提起訴訟。

 

遠傳電信2月底宣布,預計發行3.57億新股合併亞太電信,1股亞太電信將換持遠傳電信0.0934406股。工會表示,以遠傳當天收盤價69.3元計算,相當於每股以6.475元收購亞太電信,與當日亞太電收盤價7.97元計算,折價約18.7%,小股東認為這是國內併購案上罕見的折價出售,損失龐大。

 

在勞工權益部分,亞太電信工會理事長許文宏表示,他們的主要訴求包括:要求遠傳電信、亞太電信採納工會版本的員工權益方案,與工會協商2,000名員工安置計畫,除優於勞基法給予基本保障外,遠傳應承諾給予留任員工安全、安定的工作環境,與年資承認、留任獎勵,亞太電並應針對無法留任員工給予保障。

 

工會並呼籲NCC及勞動部,儘速修法將員工安置計畫納入電信業合併案必審之條件。亞太電信董事長兼總經理陳鵬對此回應,員工權益部分將盡全力保障。

 

亞太電小股東高達124,988人,占持股比重約21.58%。小股東組成的自救會初估,若以亞太電年平均股價8元扣除併購價6.475元計算,再乘上21.58%股數,小股東總計損失高達14.21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太電位是電信業者最小的一家。

 

第二、不整合很難生存。

 

第三、低於淨值併購很合理。

 

第四、台灣電信剩下三大。

 

痛苦指數

 

俄烏戰火長達50天,國內通膨壓力持續升溫,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快速攀升至3.27%,創9年半來新高;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昨表示,全年經濟成長率保4%應該不成問題,不過,能源價格上漲、通膨壓力增加,今年痛苦指數可能突破6%。資料顯示,這是近10年新高。

 

朱澤民昨在立院財委員進行專案報告時指出,去年CPI年增率為1.96%、失業率為3.95%,因此去年痛苦指數為5.91%;但今年的最新預測,全年失業率將落在3.6%、CPI上修至2.48%,這兩個數字算起來,今年的痛苦指數可能會突破6%。

 

痛苦指數即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加上失業率所得的結果,高物價、高失業率對民眾生活來說,都會增加經濟上的壓力,因此,相加所得的數據愈高,意味民眾生活愈痛苦;若今年痛苦指數來到6.08%,將是自民國101年、指數來到6.18%後,近10年最高的一次。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指出,美國3CPI飆升來到8.5%,台灣CPI3.27%,雖然與美國有段差距,但民眾對物價漲幅的感受卻是10%、甚至20%,連平民便當都要100元、120元才買得到,他引述蔡英文總統曾說過「經濟數字是冰冷的,民眾實質感受才是真的」,提醒蔡政府要注意物價問題。

 

物價飆漲,連帶影響全體受僱員工的實質薪資;主計總處昨也公布最新全體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統計,今年前2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4123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69%、總薪資亦增2.42%;但通膨吃掉薪資漲幅,實質總薪資落入負成長、年減0.16%;官員表示,除物價上漲外,服務業囿於疫情、營運不佳,影響獎金發放,都是造成實質薪資「倒退嚕」的原因。

 

而受到萬物皆漲,食材費漲勢驚人,通膨也燒進學校營養午餐,成本也跟著大增;朱澤民表示,營養午餐是維持學生健康必要條件,承諾將與教育部討論,透過統籌稅款,增加對地方營養午餐的補助;根據主計總處3月統計顯示,食物類以蔬菜上漲24.35%最多,蛋類在供需失衡下,漲幅也達23%,水果、水產品以及肉類價格,分別上漲8.53%、6.22%以及4.54%。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通膨不斷升溫。

 

第二、台灣民生問題被電子股榮景掩蓋。

 

第三、中小企業和服務業非常痛苦。

 

第四、新冠疫情加深痛苦指數。

 

三商壽

 

月底才完成近20年最大現增案的三商美邦人壽,14日丟出震撼彈,兩大股東代表即三商陳家的現任董事長陳翔玠,與另一大股東翁家的副董事長翁翠君,在董事會後雙雙請辭。三商壽表示,二人是完成階段性任務後,順應趨勢,將公司交由專業經理人管理,三商壽董事長一職將先由現任總經理陳宏昇暫時代理。

據了解,陳翔玠與翁翠君在經營理念上各有堅持,陳家與翁家又是三商投控的兩大股東,最後決定同時退回大股東的角色,會對外尋找專業經理人出任三商壽董事長,三商投控亦向金管會承諾,仍會作好大股東的角色。

首季資本市場波動劇烈,三商壽3月底現增35.26億元到位後,季底資本適足率及淨值比仍僅比合格再上去一點點。三商壽14日亦公告要處分不動產,據市場透露,應是三商壽在2013年以66.8億元買入的精英內湖總部大樓,以及目前位於信義區的三商壽總部大樓。

三商壽是國內第七大壽險公司,資產規模逾新台幣1.4兆元,也是目前壽險業唯一非金控下子公司的上市公司,但近年因低利率環境,及資本市場波動,壽險業經營難度提高,2021年三商壽稅後獲利10.91億元,比前年減少逾24%,年底資本適足率近204%、淨值比則是3.28%。

為強化財務結構,三商壽3月底才完成35.26億元的現金增資,大股東都有認購。但14日三商壽突公告,自然人董事以及法人董事變動逾三分之一,除了陳翔玠、翁翠君辭任,三商投控的財務長王志華、法務長許心也都辭任,改由翁翠君的兄長、旭富製藥董事長翁維駿,及陳宏昇出任三商投控法人代表。

三商壽表示,陳翔玠與翁翠君是自2016年起分別擔任三商美邦人壽董事長及副董事長,期間帶領三商壽穩健成長,成為資產上兆元的企業,三商壽強調近年來積極推動專業經理人機制,並落實公司治理,陳翔玠及翁翠君在完成階段性任務下,順應趨勢,要實踐「全經理人經營」,將由專業人士接續帶領三商壽向前邁進,開創新局。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商壽是比較小的壽險公司。

 

第二、財力不足,很容易造成虧損。

 

第三、專業經理人是正確的方向。

 

第四、永豐餘集團已走向專業經理人制。

 

IKALA

 

AI新創公司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12日表示,iKala發展10年,現在正式開始啟動IPO,接下來將會以台灣市場為優先選擇,目標要在2年內上市。

 

iKala目前營收結構分為雲端以及網紅行銷,雲端部分占比約六成,網紅行銷則占約四成,2021年營收達到10億元大關,年成長率40%。其中,雲端業務預期在未來幾年的複合成長率將成長約30%~40%,網紅行銷也搭著浪潮快速起飛。程世嘉說,看準台中為遊戲產業及精密機械產業的匯聚地,今年也將至台中設立新辦公室,目前已展開招募雲端業務以及技術服務人才。

 

程世嘉表示,選擇掛牌以「家鄉優先」,除了台灣是iKala的發源地以外,主要也是因為看到近兩年台灣的資本市場已逐漸開始接受軟體新創、雲端公司。未來iKala若順利在台灣掛牌,將有望成為台灣第一家上市的MarTech(行銷科技)公司。

 

因應疫情過後帶動的遠距辦公浪潮,程世嘉表示,iKala新辦公室整修過後,全面優化空間利用及功能性,將本來固定座位的格局重新設計為更多共享空間,將70%的座位規劃為流動辦公桌(Hot-Desk)。

 

程世嘉說,iKala原本就是數位原生的公司,受到疫情衝擊的影響其實不大,而在去年本土疫情爆發後,iKala也針全體員工進行防疫調查,發現有42%的員工認為在家工作效率較佳、且約一半的員工在疫情後仍偏好能在家工作。

 

程世嘉觀察,疫情過後,辦公室的功能已經與過去大不相同,91%的iKala員工認為重返辦公室不再只是工作,而是能夠面對面與同事交流。因此除了辦公室升級以外,iKala也提供更符合員工需求,且彈性、效率兼顧的混合辦公環境,邁向「混合辦公新常態」。

 

iKala目前員工約160人,預計到今年底前要徵至200人,更廣納Z世代(介於1995年~2010年出生)人才。iKala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龔師賢認為,Z世代高度重視公司文化與價值主張,以及工作彈性度與自主性,對於新興數位科技擁有極大的學習力,並渴望能在短時間內能「自我實現」。目前iKala的工程團隊約有近15%為Z世代員工,預期將逐年成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另一家MarTech新秀。

 

第二、大部分新創選擇海外上市。

 

第三、第一家MarTech沛星選擇日本上市。

 

第四、雲端業務應有快速成長。

 

網家

 

網路家庭12日宣布進一步的金融科技布局,子公司廿一世紀數位科技將透過股份交換(增發416萬普通股)與策略投資模式,以新台幣9.4億元併購喬睿科技,併購之後,廿一世紀數位持股喬睿100%。

 

網家表示,廿一世紀未來將借助喬睿在金流服務市場的服務,擴張第三方支付、行動支付、BNPL(先享後付)等金融科技服務。

 

網家近年積極佈局金融科技,12日再出手以9.4億元併購金融新創喬睿科技。喬睿成立於2015年,旗下TapPay為支付閘道(Payment Gateway),是金流串接公司,主要提供電商彈性便捷的API/SDK文件,以串接多種多元支付工具。

 

喬睿科技過去相當低調,但事實上,該公司在2017年取得AppleGoogle在台灣第一張發行的支付處理牌照,2018年獨家成為國際信用卡組織VISAMasterCard亞太區安全代碼合作夥伴,KPMG將其評選為百大金融科技公司。目前喬睿客戶破萬家,2021年處理的交易金額超過新台幣500億元,服務範圍也涵蓋台灣、馬來西亞、泰國等地。

 

網家表示,交易案完成之後,共同創辦人莊凡頡與廖宗綸,並將持續擔任其現有職務,並透過集團資源整合,全力加速國際市場的發展。另外,莊凡頡亦將於廿一世紀擔任重要管理職位,持續推動金融科技服務和產品的發展。

 

網家表示,廿一世紀將透過喬睿科技的服務,結合拍錢包會員體系與多元通路布局,致力打造線上線下消費場景金融,除幫助商家提升訂單轉換率,亦可整合大量交易資訊以強化信用風險評估系統。

 

我們的看法:

 

第一、網家集團本業表現不佳。

 

第二、但積極打造金融次集團。

 

第三、金融科技業務未來需要加速整合。

 

第四、未來是Web3時代。

 

玩美移動

 

訊連轉投資的小金雞玩美移動表示,旗下玩美系列App全球總下載量已突破10億次,是自2015年推出以來,再次到達全新里程碑。玩美移動透過AIAR技術,全球品牌客戶已逾400家,近期也首次推出VTO-NFTVirtual Try-on NFT,虛擬試妝及試戴數位收藏品),搶攻元宇宙虛擬商機。

 

玩美移動為訊連科技旗下轉投資小金雞,目前旗下主要的App包含虛擬彩妝自拍App玩美彩妝、修圖及圖片編輯App玩美相機、虛擬美妝美髮影片編輯App玩美Video,及主打美甲的的玩美甲等應用程式,目前全球下載量正式突破10億次。

 

玩美移動表示,玩美系列App虛擬試用的特效及濾鏡功能每月使用超過16.8億次。依據玩美後台數據顯示,每個月使用者在玩美App平台上停留總時長超過5.3億分鐘,並儲存、分享超過1.7億張圖片。

 

而近期元宇宙、NFT熱度持續,玩美移動也跟上浪潮,推出VTO-NFT,玩美移動表示,這次推出的NFT主要使用擴增實境AR科技,有別於現在市面上僅有圖像、影音或音訊檔案的NFT形式,讓美妝品牌提供消費者新一代可虛擬試妝、穿戴式NFT體驗。

 

目前,玩美移動的解決方案已為涵蓋全球20大美妝集團中的95%及橫跨80多國、超過400間的美妝品牌所採用,創造出的高度競爭壁壘,讓玩美不易被後進競爭者取代。

 

玩美移動先前宣布,與美國上市公司Provident Acquisiton Corp.合併,將於今年第三季赴美SPAC掛牌,上市後估值將上看14億美元。新一輪的私募增資引入多家國際大廠為策略投資人,包括香奈兒(Chanel)、資生堂及社交軟體大廠Snap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將是近期第三家台灣海外上市代表企業。

 

第二、繼沛星和Gogoro之後。

 

第三、但Gogoro已跌破10億美元估值。

 

第四、玩美移動比Gogoro有更好的基本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