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華新,南韓半導體,缺工機器人,北京財管,巴菲特,台達電,手機,小米造車,特斯拉ESG,思科,博通,小米徠卡,中概股,小米,英國通膨,PC成長,台美啟動BTA,特斯拉股票,上海超車北京
華新
華新麗華(1605)昨(31)日公告擴大布局海外煉鋼事業,將分別執行不銹鋼、煤礦兩大併購,總投資額逾93億元,預計今年底完成交割。華新宣示,力拚成為全球不銹鋼產業領導龍頭。
華新昨日公告,斥資2.25億歐元(約新台幣70億元),取得歐洲不銹鋼棒及盤元領導廠商Cogne Acciai Speciali公司(CAS)70%股權;另以8,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3億元)向新加坡煤礦商Innovation West Mantewe(IWM)取得40%股權。
首先,華新向義大利Marzorati家族取得CAS
70%股權。華新指出,與該公司往來近20年,雙方過去就是合作夥伴,去年7、8月開始研討整併一事,期許透過此次收購,攜手成為全球不銹鋼棒及盤元的龍頭企業。明年CAS將成合併報表一部分,並用權益法,認列投資損益。
CAS為義大利不銹鋼棒及盤元主要生產廠商,生產高值化特殊鋼種,其擁有產業認證之高端產品利基市場,居歐洲市場領導地位,在全球15個國家有銷售據點,目前產能約22萬噸,主要應用在汽車、油氣、航太、醫療與機械加工產業,去年營收約7億歐元,獲利近4,000萬歐元,今年受惠鎳價攀升,營收估計來到8億歐元,華新在台灣、大陸盤元及棒材產能約50萬噸,整併後,產能可達70萬噸左右,且後續還有成長空間。
另一投資案為資源事業體再擴大布局,華新擬取得IWM 40%股權,而IWM持有印尼煤礦開發公司PT. Transcoal Minergy(TCM)45%股權。華新指出,此投資案能確保關鍵原料來源、降低價格波動風險並穩定獲利。
華新表示,TCM礦區位於印尼南加里曼丹,年產煤礦約600萬噸,將於2024年投產,開採方式採地下坑道工法,為環境友善開採方式,對生態影響甚小。
全球年產煤礦約80億噸,華新投資該礦場,擁有20年開採權,華新指出,年產煤礦約600萬噸在市場上來說不高,不過由於歐洲受到戰爭影響,今年以來煤的漲幅相當兇,全球對煤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
華新強調,投資目的為避險概念,因2020、2022年分別投資兩個高冰鎳廠,兩廠一年煤的用量約在250萬噸,該投資案綜合持股比例約18%,用每年開採推算,一年大概有90萬-100萬噸煤,也就是說,用量的三分之一在投資中可拿回來。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新主業是原物料。
第二、最近積極全球布局。
第三、走出去是正確選擇。
第四、台灣極少數的原物料概念股。
南韓半導體
南韓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30日表示,將攜手四家主要科學機構,設立晶片公司認可的科系、加強研究所課程,目標是全國半導體專門人才倍增至逾3,000人。英國政府也修改工作簽證計畫,希望吸引全世界最頂尖人才。
韓國前鋒報報導,科學部長李宗昊30日會晤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業界大咖的高階主管,以及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光州科學技術院(GIST)、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DGIST)、蔚山科學技術研究院(UNIST)的院長,以討論培育半導體人才的合作方式。
科學部表示,這四所科技學院將站在提升南韓非記憶體產業競爭力的最前線,同時鞏固在記憶體領域的領導地位。該部並計劃運用明年的追加預算的資金,以訓練專攻系統半導體設計、人工智慧(AI)晶片的人才。科學部說,目標是未來五年培育出3,140名晶片領域的專業人才。
這項育才計畫的內容包括,從明年起GIST、DGIST、UNIST將新設立一個半導體科系。這三家科學機構每年將負責培育100名專精上述領域的大學生,再加上KAIST目前每年培育的100名大學生,數量將增加一倍。
科學部說,這項計畫還會加強KAIST、UNIST與企業合作的研究生計畫。科學部也將評估在GIST、DGIST設立相關研究所學程的可能性。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南韓半導體產業政策。
第二、美國拉攏三星發展半導體。
第三、台積電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第四、南韓除了三星其它半導體產業鏈不如台灣完整。
缺工機器人
華爾街日報報導,在缺工困境下,美國企業難以招募足夠的工人來滿足不斷增加的訂單,因而正擴大在工廠和組裝產線裝設機器人。
先進自動化產業協會(A3)的數據顯示,第1季工作場所的機器人訂單比去年同期大增40%,增幅為新高紀錄。在多年的停滯或下降後,機器人訂單總額去年增加22%至16億美元。
缺工、工資上漲,加上新冠疫情造成的缺勤問題,正改變製造商對機器人的態度。Delphon公司1月因員工之間爆發新冠疫情,損失了40%的生產天數,促成今年初決定加購三台機器人。
金屬設備供應商Athena製造公司財務長紐曼說,客戶一直在增加訂單,該公司卻找不到足夠工人在平日和周末輪班。Athena過去18個月加購七台機器人,其中一台負責磨平半導體設備用鋼架的焊接部位。
紐曼說,Athena花了超過80萬美元買機器人,目的是提高處理訂單的能力,而非降低成本。打磨鋼架的焊點通常要花一名員工三小時的時間,但機器人30分鐘就能完工。
該公司2021年和2020年的出貨量分別成長14%,員工數200人則無增減。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艾奇莫魯說表示,工廠日益依賴自動化,將導致勞動力供過於求,可能在未來幾年壓低工資,除非其他產業能吸收丟掉飯碗的製造業工人。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過去美國製造商因為勞工充足且工資穩定,部署的機器人數量落後南韓、日本和德國等國家。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缺工問題嚴重。
第二、機器人會快速發展。
第三、鴻海三大主軸業務之一是機器人。
第四、台灣產業尚未將資源投入在機器人。
北京財管
北京市加快推進成為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為了強化外資信心,北京多部門27日公布最新意見,支持外資機構獲得更多業務資格,深度參與境內金融市場,展開股票、債券、外匯、基金等市場交易。
2020年9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支持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位經濟為主要特徵的自由貿易試驗區。2021年8月,大陸國務院在關於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加快全球財富管理中心建設。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等四部門27日晚間聯合公布,「關於推進北京全球財富管理中心建設的意見」(簡稱意見)顯示,明確到2023年,財富管理發展水準顯著提升。到2025年,大致建成國際影響力較大的全球財富管理中心。
意見提出六大任務、共20項措施,其中包括提升對外開放水準,打造金融雙向開放體系。意見指出,支持外資機構拓展發展空間,並支持外資金融機構在資產管理、投資管理、養老金管理等方面積極引入先進國際經驗,參與北京金融改革創新,豐富北京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外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從事保險資金境外投資受託管理業務。
北京市金融局指出,北京市場規模大,發展潛力足,具有大量的資產管理供給與需求。2021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人民幣7.5萬元,居大陸前列,居民資產配置需求旺盛。此外,北京具有大批國際化程度高的金融人才,證券、基金等金融領域國際職業資格認可在大陸率先取得突破,高階境外人才在北京從業便利度顯著提升,上述條件都為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第一財經報導,近年來,北京、上海、深圳多地相繼宣布,打造國際財富管理中心。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發揮北京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作用,是北京有別於其他城市的優點。北京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對較高,財務管理需求更加旺盛,在財務管理機構設置上有很多明顯的優勢,且產品創新審批也更方便。
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級高級研究員李佩珈認為,北京是大陸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大陸經濟核心增長極(Growth Pole),不僅經濟規模大、潛力足,金融業表現更是突出,具備發展成為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的條件。
我們的看法:
第一、北京往金融中心發展。
第二、這是新的定位,過去是政治中心。
第三、北京有條件發展財富管理中心。
第四、中美金融加速脫鉤。
巴菲特
《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首映周末全球票房2.48億美元,並締造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從影逾40年以來首映周末國內票房最佳紀錄。阿湯哥新作大賣也凸顯股神巴菲特眼光神準,上季柏克夏海瑟威才剛大買該影發行商派拉蒙(Paramount Global)股票。
巴菲特旗下投資公司柏克夏海瑟威不久前甫揭露在3月底以前買進派拉蒙6,890萬股,持股價值約達26億美元,再次凸顯股神巴菲特的眼光獨到。
截至今年第一季止,派拉蒙是柏克夏規模第18大的持股。這是繼蘋果之後,柏克夏的投資組合再新增一家擁有串流資產的企業股份。
《捍衛戰士:獨行俠》賣座也帶動戲院類股大漲。派拉蒙27日收盤大漲4.7%,報33.91美元。截至上周五,年來累漲逾12%。美國連鎖電影院業者Cinemark股價上周五勁揚6%,年來累漲逾6%。
《捍衛戰士》續集在美吸金1.24億美元,海外市場票房也達1.24億美元,使得該電影為發行公司派拉蒙(Paramount)和Skydance進帳2.48億美元。
派拉蒙預料,若加上周一陣亡將士紀念日,四天的美國票房可累積至1.51億美元。
首周末票房破億美元,對湯姆克魯斯來說意義非凡。這位好萊塢巨星1981年出道以來在美國累積票房逾42億美元,但他的首周末票房卻從未超過6,500萬美元。
對於派拉蒙而言,這也是自疫情以來等待許久的票房佳績。
Comscore資深媒體分析師戴加拉貝迪安(Paul
Dergarabedian)表示,夏日電影季即將回歸,這部片大賣猶如提醒片商,當強大卡司與絕佳的故事結合,就會吸引所有年齡層的觀眾來到戲院看電影。
根據派拉蒙調查,美國進場觀眾平均年齡約35歲。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巴菲特今年投資相當精準。
第二、派拉蒙將可以大賺。
第三、派拉蒙股價長期以來低估。
第四、巴菲特也押對石油股。
台達電
台達電(2308)執行長鄭平昨(26)日在2022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宣布,台達電從工業品牌延伸拓展至商業品牌,打造全新企業識別,更接近市場。走向商業品牌有助台達電更了解專業領域應用以及客戶需求。
COMPUTEX睽違兩年回歸實體展,台達電此次將展區打造為「零碳社區」,展出兼顧智慧節能與健康訴求的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具備社區微電網概念的電動車充電管理,以及各項創新整合的產品服務。
鄭平表示,台達電由零組件製造商轉型為整合方案供應商,2010年為品牌元年,推動工業品牌。系統解決方案愈來愈多、更接近客戶,成為全球領先的工業品牌。近幾年積極發展智慧樓宇、能源基礎設施、電動車充電及電力與動力系統,逐漸開花結果,帶來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體驗與價值,從工業品牌擴展至商業品牌。
台達電品牌長郭珊珊說明,工業品牌聚焦B2B,台達定位的商業品牌也偏向B2B,台達電走向商業品牌不是今年才發生,2017年就定位轉型,將服務及產品做了新區分,以樓宇自動化、電動車及微電網三大應用為商業品牌發展重心。
鄭平說,不同於消費品牌要跟上流行,速度要快、多為整合性產品,工業品牌訴求規格、功能、性價比,對應的都是大客戶或是該領域專家,商業品牌面對更廣大的使用者,專業領域應用及客戶需求遠比產品重要,例如同一種應用在大樓辦公室內,使用者對於照明、溫濕度、色溫需求都不一樣。
台達電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江文興強調,台達電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以物聯網為基礎,整合空調、照明、安防等系統,除了可以透過影像監控與能效分析來提升節能效果,更是智慧營運、數位管理的基礎。例如近期台達電與新光合作,有針對站前的樓宇重新規劃,希望透過機電空調、照明、能源等重新設計,打造成為綠建築的新地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達電非一般電子股。
第二、整合方案供應商是正確定位。
第三、台灣企業應脫離純零組件製造商角色。
第四、成為跨領域的資源整合者。
手機
在供需兩端都受疫情衝擊的背景下,大陸工信部下轄的中國信通院昨(25)日公布,今年4月大陸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1,807.9萬支,較去年同期的2,748.6萬支年減34.2%,為連續四個月衰退。
手機出貨量1,807.9萬支,年減34.2%。其中,5G手機1,458.5萬支,年減31.9%,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0.7%。
累計今年1到4月,大陸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8,742.5萬支,年減30.3%,其中,5G手機出貨量6,846.9萬支,年減25%。
若單看大陸本土品牌手機,跌幅與整體趨勢也大致符合,4月出貨1,642.7萬支,年減33.6%,1到4月出貨7,407.7萬支,年減33.5%。值得注意的是,4月大陸本土品牌共推出39款新機,年增五成,但仍無法帶動需求。
對此,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指出,手機出貨量下降,主要是因為面臨瓶頸期,雖然企業推出5G手機,但對消費者來說,多數應用需求在4G手機仍能夠負擔,所以很多人依然在使用4G舊手機。
市調機構Canalys移動業務副總裁Nicole Peng則表示,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在第1季以來,受到不穩定營商環境的拖累,其中包括疫情仍在全球不斷蔓延和低迷的季節性因素影響。
他說,在俄烏衝突、多地工廠生產的不穩定和通膨的威脅下,廠商正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必須做好快速應對風險的準備。
在此背景下,除了出貨不振,另一市調機構CINNO Research近日發布數據也顯示,今年4月,大陸市場智慧型手機銷量為1,760萬支,年減21.6%,月減12.2%。
不過,蘋果手機4月在大陸熱賣300萬支,僅年減3.5%,重回品牌榜上的銷售冠軍,二到五名則依序為榮耀、小米、OPPO、Vivo。
有大陸證券業分析,這主要歸功於蘋果供應鏈公司的穩定性較高,證券時報報導也舉例,富士康在河南最大的iPhone手機代工廠仍持續招聘,準備iPhone 14生產。
華泰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今年初手機產業鏈處於淡季,但蘋果供應鏈中的優質龍頭公司成長強勁,這主要得益於新品拉動作用,以及這些公司多元化布局帶來的強韌性。
我們的看法:
第一、手機成長不斷衰退。
第二、代表經濟成長已經放緩。
第三、通膨和新冠帶來高度不確定性。
第四、俄烏戰爭進一步導致供應鏈斷鏈。
小米造車
大陸科技巨頭小米宣布造車後,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據小米集團總裁王翔近日在一場直播活動中透露,目前已有1,200多名員工參與小米造車,將在2024年交出第一張答卷,也就是量產第一台電動車。
王翔指出,「我們(小米)要盡可能多地覆蓋生活的全場景。」他說,智慧型手機只能覆蓋在家裡、在辦公室空間,但是從A到B長距離的場景,是要靠智慧電動車來覆蓋的。
因此就造車業務,他認為,對小米來講,做智慧電動車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在此之前,小米於去年3月宣布造車,同年9月註冊小米汽車公司,隔月宣布已搭建453人造車團隊,並接著在北京打造首間工廠等,計畫首款車型於2024年量產。
不過,由於近期大陸本土疫情嚴峻,影響多地產業鏈和手機市場需求,連帶衝擊小米業績下滑,使得還未變現的小米汽車,受到市場關注。
對此,小米集團在上周發表2022年第1季財報時,也持續重申造車的堅定信心,穩定投資者預期。王翔當時說,公司正持續投入資源進行核心技術研發,「小米汽車預計2024年上半年量產」目前仍保持原定交付計畫不變。
據新浪科技報導,小米創辦人雷軍在宣布造車時曾說,公司將以人民幣1,080億元(約新台幣4,816億元)現金儲備、1萬多人的研發團隊、全球前三名的手機業務、全球最好的智慧生態全力打造小米汽車。
小米汽車項目的首座工廠位在北京亦莊,預計投資人民幣630億元(約新台幣2,809億元),分兩期建設年產能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工廠一期計畫於2023年6月竣工,二期則計畫2024年3月開工、2025年3月竣工。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小米有很強的執行力。
第二、小米的品牌價值非常高。
第三、兩年前小米跨入電動車引起高度注目。
第四、小米計劃投資1000億人民幣,算是大手筆。
特斯拉ESG
全球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因為缺乏低碳策略與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的商業行為準則,已被踢出美國標普500 ESG指數。特斯拉創辦人兼執行長馬斯克對此火冒三丈,發推文重批ESG是個騙局(scam),也重申他對美國的民主黨失望,以後都會投票給共和黨。
標普道瓊指數公司表示,特斯拉雖然ESG得分依然「相當穩定」,但與全球同儕的進步比較之下,排名下滑,只能剔出該指數。其他被剔出標普ESG指數的知名大企業還有嬌生和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等,這項調整已於2日生效。
馬斯克18日慣常用推特發洩他的憤怒,重砲批評指出,就連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都被納為標普500 ESG指數的成分企業,特斯拉居然上不了榜,「ESG是一場騙局!它已被虛偽的社會正義戰士當成武器」。
馬斯克與「社會正義戰士」(SJW)對戰的興致,也使他和民主黨人以及自由派長期掌政的加州漸行漸遠,他18日發推文說:「我以前都投給民主黨,因為他們大致是個和善的政黨,但現在他們已經變成製造仇恨與分化的政黨,我不能再支持,以後都會投給共和黨。」
標普道瓊指數公司說明未將特斯拉納入ESG指數的理由,也提到特斯拉的工作環境文化不佳,以及對自駕系統相關傷亡事故調查的處理方式不當。標普道瓊還說,特斯拉欠缺低碳策略和經商行為準則。以上種種原因,都不利特斯拉入選成分股。
特斯拉加州廠被控進行系統性的種族歧視。馬斯克本身是工作狂,也對員工施加壓力,還公開讚揚中國大陸員工「加班不要命」的工作文化。隨馬斯克這些充滿情緒推文,特斯拉周三股價跌至今年最低,收盤下挫6.8%,報709.81美元;馬斯克的財富單日就蒸發123億美元。
根據標普道瓊官網資料,至少有16檔ETF追蹤標普500 ESG指數,在特斯拉被標普500 ESG指數除名後,將導致這些基金出清特斯拉股票。Loup Ventures合夥經理人孟斯特指出,特斯拉股價18日盤中一度大跌8%,約三分之一跌幅是因被該指數除名。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的確不是特別重視ESG。
第二、但馬斯克有全球生產布局。
第三、特斯拉被除名,令人覺得有點奇怪。
第四、說明企業的「企圖心」很重要。
思科
美國網路設備大廠思科(Cisco)18日警告,中國大陸防疫封控和其他供應鏈受擾因素,將導致本季營收下滑,調降全年財測,加劇投資人對經濟趨緩可能衝擊科技支出的廣泛疑慮,思科股價19日早盤應聲重挫逾13%。
思科說,在4月底的年度第3季(上季)營收為128億美元,與一年前持平,略低於市場預期;扣除特定項目後的每股盈餘87美分,略高於分析師預估。
不過,受到中國大陸防疫封控與俄烏戰爭的影響,思科預估本季營收將介於121億~12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至5.5%,遠遜於原先預期的成長約6%,本季獲利則將介於每股76~84美分,都不如市場預期。
思科也調降全年財測,預估全年營收將成長2%至3%,低於先前預估6.5%,調整後每股盈餘將介於3.29~3.37美元,也低於先前預測。
由於思科是企業網路和其他網路主幹的設備製造大廠,被視為是企業基礎設備支出的晴雨指標,華爾街主要疑慮在於,思科黯淡的財測是否代表客戶正縮減支出。
不過,思科表示,供應鏈受擾才是主要問題,而非客戶縮減支出。執行長羅賓斯(Chuck Robbins)表示:「儘管營收數字欠佳,原因卻很簡單。客戶並未釋出任何(需求的)實質改變訊號,我們的財測不是反映需求問題。」他坦承,思科未對中國大陸的廣泛封控擬定因應計畫,「因此需要一些時間克服並創造地緣韌性,但我們的團隊正全力解決」。
我們的看法:
第一、思科曾經是全球市值第一名公司。
第二、思科代表美國的網通產業。
第三、由於西方國家制裁華為,思科應能受惠。
第四、思科過去是靠積極併購成長。
博通
看好企業軟體需求,通訊晶片商博通(Broadcom)26日宣布將以價值610億美元的現金與股票,收購雲端服務供應商VMware,成為科技業今年又一大規模收購案。這也是晶片業歷來規模最大的併購案。
博通股價26日收盤大漲3.58%報約550.66美元、VMware股價上揚3.17%報124.36美元。
道瓊漲516點 費半勁揚近4% 晶片股狂飆
輝達本季財測 遠低於預期
根據協定,VMware股東可選擇接受每股142.5美元現金的出價,或接受換股建議,以每1股交換博通0.252股。另外,博通將承擔VMware的80億美元債務。雙方董事會已批准這宗交易。
雙方預期在博通2023會計年度裡完成收購,到時博通股東占公司股權88%,目前的VMware股東占12%。
戴爾執行長戴爾(Michael Dell)和私募股權基金銀湖(Silver
Lake)各持有VMware股權約40%和10%,都支持博通出價收購。
在收購協議裡納入「尋購」(go-shop)條款,讓VMware在7月5日前的40天內,可尋求其他公司的出價收購建議。
儘管目前經濟情勢不明朗,但博通執行長陳福陽提出重金收購,標示著其極看好商用軟體需求的榮景將持續下去,並希望讓博通的業務多元化,讓公司增加不同類型的產品以創造更大收益。
他把博通打造成強大的晶片商,就是透過不斷併購大量專門生產不起眼卻最必需要零件的製造商,然後不斷降低成本來加強博通的定價能力。外界認為他這次併購VMware,是要在商用軟體領域採用相同手法。
目前商用軟體市場,除了由IBM和甲骨文等巨擘把持外,還有其他專門提供像網路安全工具、數據中心和互聯網等利基型應用程式的軟體商。
Futurum Research分析師紐曼(Daniel
Newman)認為收購VMware後,能提高博通在商界的重要性。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半導體產業最大型併購。
第二、博通是最有經驗的併購者。
第三、現在併購方向走向跨領域。
第四、這和當年戴爾電腦併購EMS很類似。
小米徠卡
小米集團與德國相機徠卡(Leica)昨(23)日宣布,達成移動影像戰略合作,雙方聯合研製的第一款影像旗艦手機,將於今年7月面世。
這將是徠卡繼華為和夏普(Sharp)之後,與大陸智慧手機廠商合作;徠卡先前與華為合作,推出多款獲得認證,或具專利設計鏡頭的智慧手機,但去年合作結束。
此外像是vivo與蔡司、OPPO和哈蘇等,皆是大陸智慧手機廠商與相機廠商典型合作案例。
證券日報報導,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表示,小米專注於打造極致的用戶體驗,也希望將手機攝影的能力發掘到極致,雙方認同彼此的追求與理念、欣賞彼此的優勢與行業影響力,此次合作將為小米的影像戰略提供強大的助力。
雷軍進一步指出,在合作中,從光學設計到調教審美取向,雙方的創新技術、產品哲學與影像理念,經歷了空前的深度碰撞與融合。
徠卡相機CEO Matthias Harsch則表示,小米與徠卡都是全球化的高階品牌,在這次深度空前的合作中,雙方都致力於為移動攝影用戶開創一個新的時代,希望透過這次合作,為移動攝影領域的消費者提供無與倫比的畫質、經典的徠卡審美、不受局限的創意,並開創行動影像的新時代。58集團控股的網路媒體「手機中國」報導,不少爆料顯示,首款搭載徠卡鏡頭的小米手機,可能是小米12 Ultra,該機將首發全新一代驍龍8+移動平台,並將在7月發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跨國、跨界合作,值得重視。
第二、雙方都是行業龍頭。
第三、台灣企業應加強和外商策略聯盟。
第四、台灣企業合作的對象可以從技術和市場角度。
中概股
美中概股的低氣壓仍在持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最新再列入8檔中概股進入預備下市清單,總計已有150家企業被列入,且中美審計監管合作至今遲遲未有下文,在美中概股前景依然不明朗。
SEC公告顯示,在美東時間20日將寺庫、醫美國際、中國天然資源、魔線集團等8檔中概股列入預下市名單,加上在13日被列入的Plastec Technologies,至今已有多達150家企業被列入該名單。
被列入名單的中概股20日漲跌互見,寺庫、魔線集團收盤跌逾2%,中國天然資源漲逾2%、瑞思教育漲逾3%。在美股23日盤前,魔線集團跌逾8%。主要中概股方面,阿里巴巴、蔚來汽車23日盤前跌逾1%,滴滴跌近7%。
SEC從3月初以來就陸續將中概股列入預下市名單,至今在3、4月所列的5批共40家中概股,均已經超過最後申辯期限,被列入下市名單,包括百度、知乎、理想汽車等。
5月以來被列入預下市名單的中概股,也將自近期開始陸續進入下市名單。例如SEC在4日一次將88檔中概股列入預下市名單,是至今規模最龐大的一批中概股,包括京東、拼多多、蔚來汽車等標的,其最後申辯期限為25日,在此之後將被列入下市名單。而此次公布的8家企業,最後申辯期限則為6月13日。
按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規定,連續三年被SEC認定使用未能被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審查審計底稿的機構出具年度審計報告,才會被下市。至今仍不少名單裡的中企強調不一定會下市,持續尋找解決方案。
使市場關注的是,雖然中國官方頻繁釋出中美審計監管合作進展快速的說法,但至今仍沒有進一步下文。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4月下旬曾表示,中美雙方談判順利,相信不久後能達成合作協議。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7日在數位經濟專題會議上強調,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支持相關企業在境外上市。
此外,5月初時曾傳出美國監管機構官員造訪北京,與中國洽談中概股審計合規議題。不過當時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發言人否認有此行動。
專家分析,如國企等背景中概股可能多會選擇下市。許多科技企業則先赴港上市,等待日後談判狀況。規模較小的中概股或可透過會計、公司註冊或主要業務地區調整等手段,繞開監管維持在美上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美金融進一步加速脫鉤。
第二、150家企業已超過在美中概股一半。
第三、中美監管合作尚未正式簽約。
第四、中國企業市值大幅萎縮,影響到公司生存。
小米
在供應鏈和訂單均受疫情影響的背景下,大陸科技巨頭小米昨(19)日公布財報顯示,2022年第1季,公司經調整淨利人民幣29億元(約新台幣127億元),年減52.9%,較去年第4季衰退36.1%。小米集團總裁王翔指出,第1季低端晶片短缺問題非常嚴重,預計第2季會逐漸改善。
小米集團19日在港交所公布2022年第1季財報,營收人民幣733.5億元,年減4.6%,較上季下滑14.3%。
其中,小米業績主要來源,智慧型手機業務收入為人民幣457.6億元,年減11.1%,出貨量也年減22.1%至3,850萬支。降幅比市調機構Canalys統計,全球首季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年減10.5%還多。
王翔在財報公布後舉行的電話會議上坦言,疫情對小米的生產、銷售、物流,以及線下門市都有影響,小米的成本和費用都有提高。另外,消費者的消費意願也呈現不足。
展望未來,王翔提到,第1季低端晶片短缺問題非常嚴重,預計第2季會逐漸改善。對於小米汽車等其他業務進展,王翔說,小米正持續投入資源進行核心技術研發,「小米汽車預計2024年上半年量產」目前仍保持原定交付計畫不變。
不過,Canalys數據也顯示,小米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仍保持全球第三,市占率達12.6%,但在中國大陸出貨量年減18.2%,排名第五,市占率為13.9%。
在此之前,小米創辦人雷軍今年初表示,小米手機銷量目標三年內達到全球第一。
另一方面,在大環境不佳下,小米研發投入仍持續提升。小米財務長林世偉表示,小米首季研發投入達人民幣35億元,年增16%,研發費用率占比4.8%,成長速度高於集團整體收入成長。
小米公布財報前,外媒《日經新聞》引述消息指,小米、Vivo和OPPO等大陸手機品牌已通知供應商,未來數季訂單減少約兩成,其中,小米把全年預估銷量從2億支,下調為1.6億至1.8億支之間。
受此影響,截至19日收盤,小米報港幣11.08元,跌幅4.97%,市值港幣2,768.25億元。今年以來,小米港股累計跌幅已超過四成,達40.43%,若疫情持續影響供應鏈和消費者需求,小米接下來幾季業績仍可能持續面臨下滑壓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小米仍未放棄三年內手機世界第一目檟。
第二、很困難的挑戰,蘋果和三星在前面。
第三、小米在中國輸給Oppo和Vivo。
第四、未來成長動力必須來自海外。
英國通膨
英國4月零售額意外上揚,但通膨已飆到40年新高,生活成本危機加劇下,總體經濟與消費支出前景蒙上陰霾,英國5月消費者信心受創,跌到有史以來新低。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20日公布,4月零售額月增1.4%,意外優於《路透》調查預估的月減0.2%,3月數據為月減1.2%。與去年4月相比,上月零售額年跌4.9%,是自去年1月來最大年跌幅。
4月零售額逆轉跌勢走揚,係受到酒類、燃料、線上商店支出增溫的帶動。ONS指出,拜菸酒消費強勁之賜,食品店銷售額成長2.8%表現最搶眼,但超市食品銷售平平。
然而ONS本周三才發布的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9%,創40年新高,英國央行預期今年稍後通膨年增率就會破10%。高通膨壓力持續籠罩,侵蝕英國家庭實質薪資,重創消費信心。
市調機構GfK周五公布最新調查,英國5月消費者信心從4月的-38跌到-40,創下1974年開始有此調查以來新低。該反映消費者對總體經濟及個人財務看法的指標,已連跌六個月 。
GfK客戶策略部門主管史塔頓(Joe
Staton)表示:「現在英國消費者信心,可是比全球金融危機、英國脫歐衝擊經濟、新冠疫情封城等黑暗期還要低迷。」
貝倫堡銀行(Berenberg Bank)經濟學家指出,「到目前為止,經濟數據釋出的訊號雖好壞不一,但符合我們的呼籲,即英國經濟會在第二季陷入停滯。」
歐洲的通膨壓力不僅出現在消費端,還有生產端。歐洲經濟龍頭德國周五發布4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受能源價格飆漲驅使,4月PPI漲幅創歷來新高。
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公布,4月PPI年漲33.5%。排除能源不計的PPI則年升16.3% 。
Destatis指出,上月能源價格年漲87.3%,其中又以天然氣價格漲勢最凶猛,年漲幅達154.8%。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國通膨創四十年新高。
第二、CPI高達9%,非常驚人。
第三、英國消費者信心比脫歐時還要低迷。
第四、難怪李嘉誠要撤離英國。
PC成長
PC受疫情帶動需求激增,在歷經兩年爆發性成長後,品牌廠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直言:「已經過去了」,PC產業不僅已回到疫情前的市況,而且還會「往下走」。在通膨、戰爭及供應鏈因中國封控等影響下,PC市場需求亦將走弱。
不過陳俊聖也強調,宏碁沒有白白浪費這兩年,在端出刺激消費需求的解方之際,集團多元事業引擎「小虎隊」在公開市場發行的公司亦將邁向兩位數。
陳俊聖於19日全球新品發布後記者會受訪時指出,歷經兩年爆發性成長的PC市場,現已回到2018、2019年時的疫情前狀態,若以每3~5年的產品使用周期來看,PC產業衰退走勢已是肯定的,雖然商用市場需求的確有轉強,但整體市場回到基本面後,就要想辦法刺激需求。
環視今年以來的產業大環境,美國的升息連動著股市、房地產、匯率,乃至於消費需求全面受到影響,另俄烏戰爭也影響40多個支持鳥克蘭的國家,重新調配國防預算、進而排擠其它IT設備採購的預算及支出,亦同步影響消費市場需求。此外,塞港問題尚未完全紓解,中國封控亦使得正走出半導體料件短缺的供應鏈,再因停工、斷鏈而出現缺料,產業非預期性的黑天鵝接連出現。
對宏碁在內的品牌廠來說,供應鏈及物流問題導至長料堆積、暫難及時去化,同時「海上漂」的成品也較正常時高於兩倍以上,至於已上岸、在通路端的庫存亦已回到疫情前的正常水位,需求下滑幾乎已是毫無懸念的態勢。
陳俊聖指出,要刺激需求就要有新應用、創造新的使用模式,此回宏碁大舉擴展裸視3D技術應用於電競在內的更多產品線,同時加大力道、擴展Vero環保系列產品線,都是刺激需求的解方。
在PC產業兩年的榮景期間,宏碁從聚焦電競以提升品牌價值,進化到全力投注ESG。陳俊聖強調,電競市場的動能仍在,ESG則是再往上一層、讓環保從成本轉向創造價值、創造商機,推動循環經濟能正向長期發展。
另一方面,宏碁也透過更多不同的多元事業來驅動多引擎動能,強化集團營運韌性。這兩年間,宏碁經由每兩周召集旗下20多家子公司進行的營運/業務分享會,找出「內部創業的成功方程式」,大幅縮短每個新事業的學習曲線,宏碁同時秉持「不做跳tone的事」,朝與既有業務相關、熟悉且「跨得過去的」領域延伸新事業,持續推動旗下小金虎事業擴展、透過IPO檢視的成功模式。
陳俊聖也預告,繼今年以來旗下接連有IPO正式生效的海柏特、轉興櫃的宏碁智醫,及近日通過上櫃審議的宏碁資訊等小金虎外,預計上、下半年還將各有一家子公司申請公開發行,也同步推升宏碁全集團在市場上公發的事業達到10家。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宏碁不看好PC未來成長。
第二、代表新冠帶來銷售高峰已經結束。
第三、全球供應鏈問題重創業績。
第四、許多宏碁子公司紛紛上市。
台美啟動BTA
台美經貿關係獲重大突破!行政院政委鄧振中1日與美國貿易副代表畢昂奇(Sarah Bianchi)線上視訊對話,雙方宣布即刻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台美雙方首度同意就貿易協定內容展開談判,並決定6月底在華府舉行首次會議,內容涵蓋中小企業、貿易便捷化等11項議題,將以堆積木策略,促成「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的簽署。
儘管這項倡議涵括印太經濟架構(IPEF)四大支柱的全數內容,但鄧振中強調,我國將持續爭取加入IPEF,此倡議和爭取參加IPEF並行不悖、相輔相成。他說,印太架構有四個支柱,除含括貿易支柱,也觸及其他三項,如供應鏈、減碳、反貪汙等。
行政院1日晚間舉行深化台美經貿關係重大成果記者會,鄧振中說:「我等這天等了30年」,主因過去美方未曾同意和台灣啟動如BTA等級的「協定」談判,這是歷來首次台美要啟動經貿倡議,且要啟動正式的貿易協定談判,也是台美經貿關係重大里程碑。
鄧振中表示,該倡議會自11個議題展開談判,包含貿易便捷、法規制定、農業、反貪污、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勞工、環保、標準、國營企業、非市場政策等。首次會議將於本月底在華府舉行,他會和美貿易代表戴琪採面對面形式會談,屆時11項議題不必然會逐項簽署協定,會視重要性及範疇決定簽署一項或多項協定,最終會彙整在BTA裡,例如數位貿易協定各國都在洽簽,傾向台美會簽署數位貿易協定。
鄧振中說,這項倡議因拜登政府沒有獲國會關稅談判授權,但已涵蓋雙邊貿易協定所有重要成分,可以促成簽署台美BTA,未來一旦時機成熟,完成關稅減讓協商,即可完成我方期待的「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
鄧振中並表示,該倡議會讓台灣跟全球經濟連結,加速多邊跟雙邊經貿協議談判;同時,相信這個談判結果,為未來台美奠定可長可久基礎,是歷史性重大突破。然而,該倡議廣泛且深入,也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跟人力。
經長王美花說,經濟安全跟國家安全同等重要,未來會與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進行跨部會的討論,來研究相關內容對產業界的利弊得失。她也提到,1日下午和副院長沈榮津已分別致電工商團體負責人,工商界人士都高度支持這項倡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倡議不是真正的協議。
第二、但對台灣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
第三、台灣不在「印太經濟架構」中,這可以算是補償。
第四、涵蓋中小企業是一大突破。
特斯拉股票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股價走勢從4月開始急轉直下,但散戶不離不棄、死忠力挺的熱情不減反增,從5月來買盤強勁可見一斑。對照比特幣買氣仍然欲振乏力,高下立判。
彭博資訊報導,截至上周五(5月27日)止,散戶投資人5月淨買入7.08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在美國大型科技股中獲散戶熱烈捧場的程度僅次於蘋果(Apple)。
Vanda研究公司分析師柏利說:「在5月,我們目睹散戶對特斯拉股票的單月買氣是2020年8月來最強,當時特斯拉宣布首次分割股票。」這回也許是預期另一波股票分割,或鐵粉散戶大軍加碼買進以示力挺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收購推特(Twitter),或純粹是逢低承接,都有可能。
相較之下,根據Ortex Research 提供的數據,從2022年初到上周五止,押注特斯拉下跌的空方大軍賺到近70億美元,其中包括已實現和未實現獲利。再往前一天,空頭的獲利甚至超過80億美元,但股價周五勁揚,扭轉了周線連續收黑的走勢。
特斯拉股價在4月4日漲抵前波高峰,此後重摔逾30%,因中國大陸廠製造遭遇麻煩、投資人擔心全球成長減速將壓抑電動車需求、馬斯克出高價收購推特掀起風風雨雨。然而,特斯拉此刻股價仍一點也不便宜,因此這全憑馬斯克的散戶鐵粉發揮螞蟻搬象的威力。
散戶投資人多麼力挺特斯拉?Miller Tabak + Co. 首席市場策略師馬立指出,有個衡量的好辦法,就是拿散戶對馬斯克持續崇拜的程度,跟他們對比特幣等加密幣持續追捧的力度相比較。他說:「馬斯克多年來生產出改變遊戲規則的產品,所以信心程度高很多…這正是這檔股票在此刻大盤回穩時,能夠反彈得相當起勁的原因,反觀比特幣依然欲振乏力。」
曾任科技業分析師的創投公司Loup Ventures執行合夥人孟斯特表示,特斯拉忠貞的散戶粉絲群願意跳脫短期視野 、放眼長期展望而力挺到底,賦予長期持股人一大優勢,因為這在短期內有助於緩和股價跌勢,長期則能加速股價漲勢。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股價近期表現不佳。
第二、但散戶支持是一個重要指標。
第三、特斯拉如同蘋果,是「美國之光」代表。
第四、馬斯克對未來經濟前景相當悲觀。
上海超車北京
大陸一線大城最新排名出爐,一向位居龍頭寶座的北京,遭上海超越,據陸媒《第一財經》1日發布《2022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顯示,2022年一線城市排名變為上北廣深,上海跑贏北京。同時公布的15座新一線城市,排名第一是成都,重慶則首超杭州,排名第二,合肥重回「新一線」,瀋陽則首次退圈。
《2022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各項指標主要採用的是2021年全年或截至2022年年初的數據。該排行榜自2013年開始發布,至今已是第八年評榜。
相較於單純使用城市的生產總額(GDP)來進行城市發展排名,第一財經旗下「新一線城市研究所」除整合常規GDP、人口規模、產業結構外,同時採用170個主流消費品牌的商業門店數據、17家各領域頭部互聯網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和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比如利用餓了嗎外賣數據、淘寶直播數據、燈塔電影專業版數據等來進行綜合評估。
再參考上述數據,依照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與未來可塑性等幾個維度,且依序給予不同權重來評估337座地級及以上城市發展情況,進行排名。
一線城市依舊是北上廣深,四大天王地位仍不可動搖,只是座次變為上北廣深。
而新一線城市是指未來最有可能躋身一線城市之列,今年入列15座新一線城市的依次為成都、重慶、杭州、西安、武漢、蘇州、鄭州、南京、天津、長沙、東莞、寧波、佛山、合肥和青島。
與去年相比,合肥重回「新一線」之列,瀋陽則首次離開了這個名單。其他新一線城市中,重慶超過杭州,排名新一線第二;武漢、寧波各升一名;鄭州、合肥上升兩名。總體來看,15座新一線城市的名單逐步趨於穩定。
在未來可塑性上,以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公司和優秀創業公司來計算的話,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優質本土公司數量占到大陸全國的52%。而深圳在該維度上領跑全國;蘇州超越北京,南京也全面超過廣州;二線城市中,無錫快速完成了由「製造」向「智造」的轉變,躋身新興產業發展的第一梯隊。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上海超越北京,代表一個起點。
第二、北京缺乏高科技經濟元素。
第三、北京有政治任務,商業無法大幅發展。
第四、習近平近期重點,是秋天的二十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