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外資買A股,特斯拉,紫金,吉利,邁威爾,再生水,巨大,聯華,泓德創新板,國巨,推特,亞馬遜,氣候變遷,META市值,字母微軟,嘉能可,瑞信,上銀日本,陸稀土

 理事長的話:外資買A,特斯拉,紫金,吉利,邁威爾,再生水,巨大,聯華,泓德創新板,國巨,推特,亞馬遜,氣候變遷,META市值,字母微軟,嘉能可,瑞信,上銀日本,陸稀土

外資買A

 

A股陸續進入第三季財報公布高峰期,主流外資機構的持股情況備受市場關注。近期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持股數據顯示,瑞銀等機構第三季新買進多檔個股,挪威央行和高盛集團等加碼部分個股。整體而言,外資機構增持A股,以新能源及消費等類股為主。

 

證券時報報導,截至目前,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出現在十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其中數據中心業者科士達、鋰電正極材料商天力鋰能等多檔個股為新買進個股,同時小幅增持安徽合力,但減持瑞豐新材。從該集團新進的股票來看,以新能源、消費、醫藥類股為主。摩根大通則在第三季新買進雅本化學、清溢光電、盛德鑫泰等個股。

 

另一方面,油品添加劑公司瑞豐新材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出現多家外資機構身影,高盛集團和高盛國際分別位居第五與第七。高盛集團第三季增持瑞豐新材35.16萬股,期末持股數增至378.21萬股,持倉市值為人民幣(下同)4.19億元。高盛國際則持有瑞豐新材200萬股,持股不變,期末持股市值為2.22億元。

 

瑞銀資產管理基金經理羅迪表示,目前多變的宏觀環境,對大陸穩增長帶來壓力,陸股近期承壓。從過往的規律來看,陸股與美元指數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而在5月與6月音因大陸宏觀環境好轉,美元指數對陸股影響減弱,陸股走出一波獨立行情。展望後市,羅迪認為,陸股的吸引力進一步抬升,尤其是以中證500為代表的中小型股更具吸引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外資最近開始提高對A股的投資。

 

第二、20大之後政策的方向比較明朗。

 

第二、主要關注的標的以新能源為主。

 

第四、除此之外還有消費及醫療。

 

民企

 

自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成為大陸經濟增長動能,但是近年來陸企收入出現「國進民退」的現象。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日前報告指出,2021年財星世界500強名單上的陸企總收入中,民營企業的占比17%,年減2個百分點。

 

華爾街日報報導,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指出,除了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國有部門發展並遏制民營經濟的政策以外,還有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與大陸房市低迷等因素,使得大陸民營經濟發展停滯。

 

近年來大陸的政策提升國家和國有部門在經濟中的權力,例如2021年大陸官方高壓監管互聯網及補教等產業,造成部分知名民營企業的市值蒸發數千億美元。十年來,大陸政府干預民營企業的做法,讓許多人認為,民營企業在大陸擴大影響力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表示,民營企業的總市值在大陸前100大上市企業中的占比,從2021年上半年55.4%的高峰,於20223月降至42.1%,直到6月才略微回升至44.5%。

 

近來增長趨勢強勁的石油及資源等企業都是由大陸政府所控制,例如大陸石化業巨頭中石化2021年營收年增30.2%。反觀大陸政府20208月推出強制去槓桿的「三條紅線」政策,引發房地產危機,受此影響的上市地產商大多是民營企業。

 

另據外媒報導,大陸國企和央企年中積極搶進房市,不管是從土地競標數、得標金額或入股民營企業的併購案件數來看,大陸房市與房地產行業可能出現「國進民退」的趨勢。

 

對此,市場分析,大陸曾有過的房地產榮景已不復存在,國企和央企大舉搶進,對疲軟的大陸房市是短期利多,能夠穩定市場且促進消費信心,但如果官方過度干預,恐不利地產界長期發展。

 

香港經濟通通訊社報導,針對是否看好大陸農業、新能源及半導體等「自強」類股,曾精準預測A股大跌而被譽為「最準分析師」的財經專家洪灝8月分析,目前大陸正在「國進民退」的趨勢下,重點產業的發展由官方主導,市場的功能正在被不斷削弱。

 

同時,房地產行業下滑衝擊大陸經濟,是新能源及半導體等新領域所彌補不了的,目前新的成長點及新的投資方向不明確,沒看到新的經濟增長動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習近平的政策促進「國進民退」。

第二、民企如阿里及騰訊受到很大的打擊。

第三、民企的總市值這半年大幅下跌。

第四、這也是為何國企比重提高的原因。

 

特斯拉

 

特斯拉在大陸賣不好恐怕是真的,連漲六次的特斯拉24日宣布調降在大陸銷售的Model 3Model Y售價,最多降9.3%,尤其Model Y的售價跌破人民幣30萬元,來到人民幣28.89萬元(約新台幣128萬元),趕上大陸官方補貼的末班車。

 

澎湃新聞報導,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Model 3後驅版本由人民幣27.99萬元降價1.4萬元至人民幣26.59萬元,降幅約5%,高性能版人民幣36.79萬元降價1.8萬元至人民幣34.99萬元。

 

 

特斯拉Model Y後驅版從人民幣31.69萬元降價2.8萬元至人民幣28.89萬元,降幅8.8%,長續航版由人民幣39.49萬元降價3.7萬元至人民幣35.79萬元,降幅高達9.3%,高性能版由人民幣41.79萬元降價2萬元至人民幣39.79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降價之後,Model Y後驅版售價跌回人民幣30萬元以內,剛好可享受2022年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約人民幣11,088元(約新台幣4.9萬元)。

 

大陸國產Model Y目前是特斯拉最受歡迎的車型,有三分之二的銷量都來自Model Y,大陸乘聯會資料顯示,今年1-9月,特斯拉中國銷量31.8萬輛,年增55.4%,其中Model Y銷量21.91萬輛,年增135.8%,位列中國大陸高端SUV(售價人民幣30萬元以上)銷量榜首。

 

此前外界就傳出特斯拉在大陸賣不好,消費者下單到交車的時間大幅縮短,顯示排隊等候的訂單變少,並透過贈送車險方式來變相降價提高買氣。

 

此外,今年年中,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產線改造,產能迅速提高,供應大幅增加,為了消化新開出的產能,降價促銷也是必走之路。

 

據統計,在此之前,特斯拉中國在一年內已經調漲六次,尤其Model Y在去年底漲破人民幣30萬元後,就沒法拿到官方補貼,但特斯拉Model Y依舊熱賣,顯示特斯拉不需要靠價格戰來刺激訂單,特斯拉最後一次漲價是今年6月,也是調漲Model Y價格。

 

乘聯會資料顯示,特斯拉中國9月交車8.3萬輛,再次創單月度交車的新紀錄。今年1-9月,特斯拉上海工廠累計交車量48.31萬輛,已與去年全年48.41萬輛的交車量幾乎持平。顯示今年前三季賣得還不錯,但第4季開始沒多久就降價,顯示銷售寒冬已提前到來。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中國調升售價意義重大。

第二、面臨國產業者比亞迪強烈的競爭。

第三、中國供應鏈對於特斯拉的生產造成衝擊。

第四、中國是特斯拉最重要的市場。

 

紫金

 

大陸礦業巨頭「紫金礦業」近期擴張腳步不停歇。繼收購南美金礦後,紫金礦業21日宣布以人民幣59.1億元(約新台幣262億元),從安徽金鉬地礦手中收購金沙鉬業84%股權,後者擁有沙坪溝鉬礦,是全球儲量最大單體鉬礦。紫金礦業在十天內共花人民幣125億元(新台幣553億元)收購三座礦。

 

鉬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的導熱性、導電性、耐高溫性、耐磨性、耐腐蝕等特性,主要應用於冶金、化工、能源、航空航天、機械製造等領域,被市場視為「未來金屬」。

 

據安泰科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鉬供應量約26.4萬噸,需求約26.61萬噸。據紫金礦業公布的開發方案與初步計算顯示,該項目建設期4.5年,建成達產後年均產鉬精礦含鉬2.72萬噸。項目投資內部收益率12.48%,投資回收期為10.4年(含4.5年建設期)。如果成功收購並進行開發,將迅速躋身全球鉬生產商前列,並擁有亞洲最大的鉬礦。

 

此前,紫金礦業在12日發布公告買下兩座金礦:一是出資人民幣39.845億元,收購山東瑞銀礦業30%股權,成為中國最大單體金礦「山東萊州海域金礦」的第二大股東;另一是以人民幣25.59億元收購蘇里南Rosebel金礦項目。分析認為,紫金礦業積極購入礦業,對建構黃金礦業全球競爭新優勢具重要意義。

 

紫金礦業也披露2022年度可轉債發行預案,其擬募集資金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來投建多個礦業項目。其中,人民幣39.85億元用於收購山東海域金礦30%權益項目,人民幣25.15億元用於收購安徽沙坪溝鉬礦項目,人民幣25億元用於收購蘇里南Rosebel金礦項目,人民幣10億元用於收購圭亞那奧羅拉金礦地採一期工程項目。

 

而對外投資頻繁成為推動該公司收入、利潤雙增長的利器。今年前三季,紫金礦業礦產金產量年增18.94%,礦產銅產量年增54.98%,礦產鋅產量年增4.83%。並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042億元,年增21%,淨利潤人民幣159億元,年增51.8%

 

我們的看法:

 

第一、紫金礦業是大陸民營礦業的巨頭。

 

第二、礦業的前景未來非常看好。

第三、礦業是稀有資源,而全世界稀有資源都一定缺乏。

第四、中國的礦業企業未來必須積極走出去海外。

 

吉利

 

又一家大陸傳統車企推動旗下電動車品牌獨立上市。吉利汽車31日在港交所公告,公司已向港交所提交議案,分拆旗下智慧純電動車品牌極氪,並將其獨立上市。港交所已確認公司可以進行建議分拆。

 

公告還表示,建議分拆的條款,包括上市地點、發售規模、價格範圍及公司股東可獲得極氪證券的保證配額,尚未確定。

 

極氪表示,公司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時披露相關資訊。極氪管理團隊將以業務為先,確保完成今年全年7萬輛的交付目標。近期資本市場的動盪,不會動搖公司對新能源市場的信心,市場的短期波動不會對公司的中長期發展產生影響。

 

資料顯示,極氪由吉利汽車與吉利控股共同成立,目前有一款在售車型,為基於SEA浩瀚架構打造的極氪001,第二款車型極氪009將於111日正式上市。極氪001車型9月共交付8,276輛,月增15.5%,不到一年內,累計交付4.55萬輛。

 

財務方面,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透露,今年上半年極氪整車毛利率達到5%左右,下半年在交付5萬輛車的基礎上,毛利水平將進一步提升。他表示,第二款車型極氪009將有更好的毛利水平。

 

去年12月,吉利汽車公告,公司向吉利集團收購極氪2.2億股普通股事項獲得股東大會通過。交割完成後,吉利汽車將擁有極氪已發行股本約58.31%股份(按已轉換基準),及極氪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約54.47%股份。

 

我們的看法:

 

第一、吉利是中國大陸民營電動車的龍頭。

第二、吉利近年積極往電動車發展,有必要將其分拆。

 

第三、純電動車品牌極氪還不廣為人所熟知。

第四、未來將面臨民營業者如蔚來、小鵬的強烈競爭。

 

邁威爾

 

僅保留南京部分人員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美國對中國祭出全面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已導致中國半導體企業紛紛要求美籍員工離職或暫停手上工作,在中營運的外國半導體企業也開始大規模裁員,部分依賴中國市場的外國半導體企業均看壞未來前景。

 

根據中媒報導,美國IC設計商邁威爾科技(Marvell Technology)將裁撤中國研發團隊大部分員工,僅保留南京部分設計服務人員。消息指出,這次裁員涉及所有部門,各部門負責人正帶頭幫部屬找工作。

 

若邁威爾中國區大裁員屬實,將是今年一月美光科技解散上海DRAM設計團隊以來,在中國的外國半導體公司最大規模裁員。邁威爾在中國員工總數一度接近千人,其中設在上海的國際研發中心曾有八百多名研發人員,是美國總部、以色列以外的第三大研發中心。

 

科磊預告Q4營收轉黑

此外,美國半導體設備商科磊(KLA)廿六日公布第三季財報,營收年增三十.七%至廿七億美元,而中國占營收的三十一%。儘管營收亮眼,但科磊警告,美國限制半導體和製造設備出口中國,恐導致該公司第四季營收減一億美元,明年減六億至九億美元。

 

不只科磊,另外兩家美國半導體設備大廠,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先前已預測,半導體禁令將使該公司明年營收大減二十億至二十五億美元;應用材料則將八至十月營收,由原先預估的六十六.五億美元下修至六十四億美元。

 

另,美國商務部指控硬碟大廠希捷(Seagate),涉嫌在二○二○年八月至二○二一年九月違反出口管制規定,向遭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中國華為供應硬碟。希捷否認指控,但若美國商務部確認違規,該公司將面臨每件違規裁罰三十萬美元罰款,或交易金額兩倍的行政罰款。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半導體制裁對中國影響重大。

第二、邁威爾雖然比較小型,但也是重要的美國IC設計商。

第三、邁威爾的創辦人之一最初來自中國大陸。

第四、美國政策對台灣業者如聯發科也有非常大的衝擊。

 

再生水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南科再生水廠日前完成通水,是全球首創工業再生水回用半導體製程,而台積電將持續擴大再生水應用範圍,今年已啟動竹科再生水廠專案,預計2025年每日可供應工業再生水1萬公噸,並導入2奈米製程廠區,目標於2030年台灣廠區再生水替代率達60%以上。

 

台積電致力推動水資源永續管理,積極落實製程節水與廢水分流,廠區水回收已達一滴水使用3.5次的成效。為精進用水效率,台積電投入再生水技術發展,攜手政府單位開發符合自來水供水標準的民生廢水再生流程及工業廢水回收技術,並與中鼎集團合作打造全球首座工業再生水回用至半導體製程的再生水廠,今年9月台積電南科再生水廠完工並正式通水,年底前每日可供應1萬公噸工業再生水,朝多元水資源循環再生的永續目標邁進。

 

水的品質、純度與穩定來源對晶片生產過程至關重要,為更善用每一滴水資源,台積電於2015年起投入再生水技術研發,建置模廠並以實廠廢水進行測試,透過反覆調整處理程序強化水質。

 

有鑑於先進製程潔淨度需求提升與系統運轉優化,為使再生水品質符合製程規格,台積電亦集結工研院、中鼎、台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等產官學界力量,開發導入低能耗生物處理、低能耗污泥處理、高效能尿素去除等創新技術,並與台南市政府及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合作建置供水模式,藉由多重且即時自動化水質監測,確保再生水供應品質。

 

台積電南科再生水廠是南科廠區再生水製造、偵測與供應中心,除回收南部科學園區污水廠放流水以產製工業再生水外,並於永康及安平污水廠市政再生水進入廠區前把關水質。目前台積電亦投入研發以廢熱進行濃縮廢水回收與污泥資源化技術,避免濃縮廢水外流,進一步降低環境衝擊,預計2026年南科再生水廠產能將提升至每日供水3.6萬公噸,持續降低自來水用量需求並友善環境。

 

拓展多元水資源為台積電水管理永續發展的重要策略,台積電將持續擴大再生水應用範圍,今年已啟動竹科再生水廠專案,預計2025年每日可供應工業再生水1萬公噸,導入2奈米製程廠區,並配合市政再生水供應,未來可達成竹科新建廠區100%使用再生水,目標於2030年台灣廠區再生水替代率達60%以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缺水缺電所以台積電積極推動再生水。

第二、台積電再生水未來希望做到百分之六十再利用。

第三、台灣只有台積電能夠在綠電以及再生水上大力投資。

第四、台灣其他的廠商未來必須在環保及永續上積極投資。

 

巨大

 

巨大集團董事長杜綉珍昨(27)日表示,疫情過後,自行車市場出現兩極化,中低階產品已有庫存過高的問題,但高階自行車持續缺貨,尤其是台灣生產的高級車很缺,直至目前巨大的訂單仍供不應求,欠單最多。

 

 

巨大集團昨天舉行「巨大集團 50周年慶祝典禮」系列活動,數百名全球自行車產業重量級人物齊聚一堂。由於市場傳出自行車有「雪崩式訂單下滑」問題,杜綉珍致在詞時特別強調,「並非事實」。

 

杜綉珍調,疫情結束後,購買需求減少,但不少消費者在疫情期間愛上自行車,此時再購置的就是高階自行車或是自動輔助自行車。目前大部分自行車業者庫存水位確實不低,但市場上高檔車仍然供不應求,高檔車主要生產地是台灣,低階車的庫存高,主要生產基地是中國大陸,因此對自行車整體前景仍樂觀看待。

 

市場傳出自行車市場出現雪崩式下滑,杜綉珍相當不以為然,她認為,市場資訊應以主要車廠或是大型關鍵零組件業者的說法才有代表性,若只是小規模零件廠傳出市場能見度不高,資訊恐怕不符實際。

 

巨大執行長劉湧昌表示,巨大庫存問題主要來自SHIMANO這種高階零組件供應不足,下單到出貨要36個月,目前巨大台灣廠區零件庫存約有四個月,但手上訂單欠最多也是台灣廠,這些庫存有三分之二是自用,因為零件缺料問題,以致無法全數出貨,未來將調整新車結構,預計一年半時間庫存可以歸零。

 

杜綉珍認為,疫情期間對自行車產業造成需求大增,應該視為特殊現象,在疫情結束之後回歸正常,應該要對比2019年的市場情形。目前的市場需求比2019年更好,數量較以往增加。全球場追求永續與節能減碳,愈來愈多消費者選擇自行車或是電動自行車為交通工具,自行車市場潛力龐大。

 

杜綉珍強調,巨大成立50年之際,迎來新的市場剛性需求,巨大已經準備好了,有能力與同業一起合作,掌握ESG帶來的挑戰和機會,擁抱未來需求,落實自行車成為解決極端氣候的方式。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高端自行車市場有非常強大的需求。

第二、疫情過後自行車市場大爆發。

第三、最大的成長來自於歐洲。

第四、電動自行車也是未來成長的重要動能。

 

聯華

 

投資台灣事務所昨(28)日再添三家企業擴大投資台灣,包括根留台灣方案的聯華食品工業(1231)、宏捷科技,以及中小企業方案的愷優科技。其中,聯華食品將斥資61億元,於桃園市蓋建觀音廠。

 

經濟部指出,聯華食品工業從事食品製造業,所生產的休閒類零食家喻戶曉,如元本山、可樂果、卡迪那、寶咔咔、滿天星及萬歲牌系列等,受到大小朋友的喜愛。現今大眾對食安要求日益嚴謹,且為跟上智慧製造需求,既有的廠房設備不敷使用,聯華食品規劃斥資逾61億元於桃園市觀音工業區興建觀音廠,引進智慧化食品產線、全自動化倉儲設備及自動運輸設備等,快速有效供應各大通路商。另外,因應節能減碳之趨勢,本次投資預計設置太陽能設備,並採用天然氣低碳排鍋爐,符合未來市場所需,著手開拓國際市場。預期完工之後,將可為在地創造逾299個就業機會。

 

 

經濟部表示,宏捷科技則是全球少數專業級六吋砷化鎵晶圓代工廠,可應用於手機、無線及光通訊等領域。因應公司發展策略及開發新技術,公司預計三年內於台南市南部科學園區擴建既有廠房及增設智慧化產線。為配合2050淨零碳排政策,公司近年積極裝設太陽能發電板,並藉由雨水及廢水回收,達成資源循環利用。

 

愷優科技則為智慧機械自動化的研發與設計公司,公司技術以智慧製造整合為核心競爭力,產品供應汽機車零組件、TFT-LCD、半導體及傳統製造業等。由於5G、電動車及醫療領域為未來經濟發展重點產業,為成為客戶智慧製造生產的最佳夥伴,擬擴大投入近2億元在台南市新吉工業區新建廠房,增設研發與組立產線。此外為落實節能減碳目標,投資計畫納入設置屋頂太陽能,且新廠按綠建築標準建置,並增設雨水回收及再利用廢包材舉措。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華是台灣零食業的龍頭。

第二、政府積極招商投資台灣。

第三、投資台灣仍有缺水、缺電、缺地、缺人、缺工等問題。

第四、高度耗能的產業不適宜在台灣長期發展。

 

泓德創新板

 

繼錼創科技-KY後,「能源界Uber」泓德能源(6873)昨(31)日送件申請臺灣創新板。臺灣證交所表示,將持續推動更多具有「創新+永續」概念的新創公司掛牌籌資,衝刺臺灣創新板規模。

 

臺灣創新板在國內資本市場中,定位為主板市場,主要推動擁有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創新能力、或創新經營模式的公司申請掛牌,除新經濟及生技醫療產業外,亦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產業加入行列。

 

證交所指出,目前在興櫃掛牌的泓德能源為今年度第2家申請國內臺灣創新板的新創公司,旗下包括電力開發及工程、資產管理及智慧電力服務等三大事業體,從開發、太陽能系統工程承攬、維運監控服務、發電事業資產管理、儲能系統、綠電售電平台以及電動車充電樁營運,提供全方位能源服務。

 

證交所表示,泓德能源推動「智慧綠能、隨手可得」,落實綠電普及化,同時運用自行研發智慧綠電系統TITAN,導入AI演算法分析發電與用電數據資料庫,突破傳統電廠功能框架,成立電力調度戰情室,達到能源媒合及調度功能,屬具創新型態智慧綠電公司。

 

證交所進一步指出,泓德能源經營團隊10年前先赴日本投資再生能源,在2016年蔡總統宣示將能源轉型列為重要施政目標後,決定回台布局,以太陽能發電併網量來看,短短幾年內就躋身全臺前十大,且成立以來每年都出現獲利,在新創公司中並不容易。

 

綠能科技屬政府重點扶植的「5+2產業創新計畫」、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範疇,亦契合打造臺灣創新板為「創新+永續」上市新品牌目的,證交所盼透過證券市場力量,激發產業創新風氣與能量,形成產業創新上市聚落,驅動下世代核心產業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創新版推出以後一直沒有第二家送件,現在終於有了泓德。

第二、未來創新版上市鼓勵綠能、永續的產業。

第三、台灣綠能產業由於政策蓬勃發展。

第四、中國大陸目前表現最佳的皆為新能源概念股。

 

國巨

 

國巨將於3日舉行法說會,在接連收購二大感測事業部門之後,國巨將迎來第五大產品線-感測元件,由於法商施耐德電機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的毛利率直逼50%,明年加入國巨集團後,可望動帶國巨產品組合再次升級,MLCC比重將驟減至20%以下。

 

國巨的減資新股31日恢復交易,掛牌參考價為334.15元,市場對國巨現金收購案的反應可望見真章。而國巨宣布的現金收購案合計耗資約238億元,國巨暫無募資計畫,因截至今年第二季底為止,國巨的帳上現金部位高達356.92億元,加上可變現的短期投資,合計可動用的資金規模將逾500億元,足以應對這二樁現金收購計畫。

 

根據國巨的法說會資料,旗下產品線以晶片電阻、MLCC、無線及進階電子元件、鉭質電容為四大主力,2021年的營收組成中以MLCC28%居最高,而合併賀利氏、施耐德電機的感測事業部之後,國巨統計感測元件營收將占新國巨營收達14%,年營收上看6億美元,躍居旗下第五大產品線,感測元件加入之下,國巨預估MLCC營收占比將減至20%以下,產品組合更進一步跨出被動元件,大中華區的營收占比也將再次被壓縮。

 

2021年國巨的產品線中,MLCC、晶片電阻各占28%、17%,無線及進階電子元件、鉭質電容各占15%、22%,其中晶片電阻、鉭質電容為全球第一大,MLCC位居全球第三大。國巨合併基美之後更進一步打進蘋果供應鏈,被業界認為是國巨在這一波景氣受創較輕微的主因,2023年各類被動元件的營收占比將因感測元件加入而被稀釋。

 

國巨今年上半年每股盈餘為22.65元,以減資後的新股本計算,每股盈餘達28.96元,上季度國巨單季營收寫歷史次高紀錄,加上第三季的業外匯兌收益,法人預估國巨上季每股盈餘將達1112元,累計今年前三季每股盈餘將上看35元。

 

國巨上周公告參加券商舉辦的法說會,據傳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將出席,此為睽違一年半多以來,陳泰銘首度參加自家法說,國巨自2000年以來,投入1,154億元資金收購歐美大廠,但近年來的收購觸角已經跨出傳統被動元件,在半導體(小IC)、感測元件築起新的戰線。

 

業界表示,國巨除了在工廠管理、控制成本上見長,在併購規模擴大之下,綿密的通路成為後發先制的優勢,尤其基美加入之後,全世界幾乎沒有客戶不跟國巨做生意,有客戶就會對MOSFET、感測元件有需求,這些客戶多半重疊,國巨可提供客戶一次購足服務,而被合併進來的事業上架國巨的平台,可進一步擴大其出貨量。

 

國巨從2000年以來,發動四次150億元以上的現金收購案,包括飛利浦被動元件事業、美商普思、美商基美、施耐德電機高階工業感測事業部。2019年自市場買進同欣電股權,入主同欣電介入CMOS感測事業,今年5月再透過國創半導體認購富鼎私募普通股,純被動元件廠的收購僅飛利浦、基美,產品及客戶的組成丕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巨是台灣最有併購經驗的公司。

第二、除了台灣以外,也在美國及歐洲廣泛的併購。

第三、由於歐元貶值,目前併購歐洲事實上相當的划算。

第四、歐洲經濟下滑,現在正是併購歐洲企業的大好時機。

 

推特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入主社群媒體巨擘推特後,出手鞏固他在推特的控制權。馬斯克1031日解散推特董事會,成為推特唯一董事,並宣布自己將出任推特執行長。

 

現年51歲的馬斯克上周完成以440億美元收購推特一案,而且立即著手改造該公司,第一步是把包括執行長亞格拉瓦在內的推特四位最高層主管開除。馬斯克馬上自封為推特老闆(Chief Twit),並推文說「鳥兒(意指推特)被釋放了」,而消息人士透露,他還計劃在短期內自己有效率地經營這家公司。

 

根據推特提交的文件,現在馬斯克成為推特的唯一董事,因為依據併購合約的條件,推特其他九名董事已不再是董事。目前不清楚馬斯克會不會再提名其他人或何人來填補董事會空缺。觀察馬斯克經營的其他公司,包括特斯拉在內,董事會成員都是效忠馬斯克的人,例如馬斯克的弟弟金巴爾(Kimbal Musk)就是特斯拉董事會成員。

 

不久之後,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解散董事會的舉動「只是暫時的」,但沒有詳細說明。

 

在另一份文件中,馬斯克表示他將成為推特執行長。馬斯克目前正經營電動車公司特斯拉、火箭公司SpaceX、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開挖地下隧道無聊公司(Boring Company)。

 

推特公司周一拒絕對馬斯克可能擔任推特執行長多長時間、或是會不會指派其他人接任發表評論。

 

根據兩位知情人士的說法,馬斯克的團隊開始與一些員工會面,調查推特的軟體程式碼,並了解該平台的各個方面如何運作。

 

另據財經網站CNBC報導,馬斯克已把自己信任的50多名特斯拉員工派到推特,主要是Autopilot團隊的軟體工程師。

 

報導指出,馬斯克期望這些左膀右臂和忠實擁護者協助他進行決策,包括推特的人員和內容該如何調整。他要求這群人是協助他儘快了解推特,包括源代碼、內容審核和資訊隱私要求,以便重新設計該社群平台。數位匿名的推特員工透露,在推特工作的特斯拉員工已參與檢討編碼,儘管他們在Autopilot和其他特斯拉軟硬體的工作技能,與推特的程式語言和系統並無重疊。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入股推特,動機令人疑惑。

第二、推特的事業本質,跟馬斯克過去其他事業完全不同。

第三、不少人預期推特未來可能會是大災難。

第四、馬斯克計畫將來將推特打造成無所不在的平台「X」,值得期待。

 

亞馬遜

 

由於消費者在經濟不確定性下縮減開支,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com)上季財報不如預期,同時預估年底假期購物季也將欲振乏力,本季營收可能寫下歷來最小增幅,股價在美股28日早盤應聲暴跌約12%,市值上兆美元俱樂部成員恐將再少一名。

 

亞馬遜在27日美股盤後公布,第3季營收較一年前成長15%至1,271億美元,但低於市場預期的1,276億美元;獲利29億美元,一掃先前連兩季虧損的陰霾,但每股盈餘28美分,不如去年同期經拆股因素調整的31美分。亞馬遜今年6月把1股拆成20股。

 

 

旗下雲端事業AWS營收成長27%205億美元,也低於分析師預期的210億美元。

 

這家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公司預期,本季營收達1,400億至1,480億美元,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1,560億美元。對這個向來業務最繁忙的季度來說,營收預估僅成長2%8%,將是歷來最小增幅。

 

亞馬遜股價在美股28日早盤一度大跌12%,市值蒸發逾1,000億美元,總市值因而跌破1兆美元大關。

 

亞馬遜財務長歐薩夫斯基表示,該公司正準備面對經濟成長趨緩的情況。Adobe也預測,美國11月和12月的電商銷售額只會比去年同期成長2.5%,顯示亞馬遜網站上的獨立賣家正準備面臨業績沒那麼好的假日購物季。

 

隨著消費者恢復疫情爆發前的購物習慣,亞馬遜今年一直在努力適應電商事業成長幅度急遽放緩的情況。該公司正在削減成本,延後啟用倉庫,凍結零售部門的招聘,並暫停實驗型的計畫。

 

儘管亞馬遜矢言降低成本,但上季營業支出仍增加近18%1,250億美元,連續第五季高於營收增幅。

 

其中,科技和內容的營業費用(約等同於該公司研發與AWS的費用)增幅達到35%,為2018年以來最大,部分反映了亞馬遜擴大發放股票獎勵,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聘僱和留住科技人才。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業績不如預期,以至市值跌破一兆美元。


第二、最近美國大的科技公司也出現疲軟狀況。


第三、中國大陸如阿里也有類似的問題。

第四、這些都說明未來經濟的蕭條,難以避免。

 

氣候變遷

 

儘管俄烏戰爭引發保險業界對地緣政治和能源相關危機的恐懼,氣候變遷仍是保險業者的最大擔憂。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下月將在埃及登場,據法國保險巨頭安盛(AXA)發布的最新報告,地球暖化連續第二年被視為未來五至十年對社會的最大風險,地緣政治不穩則從去年的第四名升至第二名。

 

安盛副執行長庫爾圖瓦表示,不確定性明顯已經增加,而且仍在持續增加;現在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危機創造出一個「導致不安的環境」。

 

俄烏戰爭已導致保險業聚焦在戰爭相關風險。在安盛訪調的58國、4,500名保險專家中,有77%的人認為,加劇的緊張可能引發新的世界大戰。不過,這項風險仍然不是保險業者最擔憂的。隨著全球氣溫升高加劇野火和洪水等天然災害規模,保險業者已成為氣候變遷下的最大輸家。

 

隨著俄羅斯中斷天然氣供應、迫使歐洲國家正努力確保足夠能源度過今年冬天,能源相關風險也正崛起成為保險業者的一大擔憂。這項風險過去四年從未名列在保險業的十大風險之內,但今年已高居為第四大擔憂。

 

COP27將於11618日在夏姆錫克(Sharm el-Sheikh)舉行,這是自新冠防疫措施鬆綁後,首次召開聯合國年度氣候峰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氣候變遷是保險業最大擔憂,一點都不錯。

第二、今年保險業因為風災、水災、旱災賠了很多錢。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地緣政治不穩,已經升為保險業隱憂第二名。

第四、台灣未來的安全,是全球保險企業關注的焦點。

 

META市值

 

臉書母公司Meta周三公布上季財報,營收連續兩季衰退,前景亦相當黯淡,凸顯數位廣告市場疲弱導致業績低迷,受此打擊,Meta周四早盤股價狂崩23%至不到100美元,市值失守3,000億美元關卡,此為20162月以來首見。

 

Meta今年市值累計蒸發超過5,000億美元。創辦人暨執行長祖克伯的財富今年以來已蒸發850億美元,縮水逾六成。年初時他的身家尚有1,250億美元,如今只剩400億美元左右。

 

Meta上季營收年減4%至277億美元,淨利由去年同期的91.9億美元腰斬至44億美元,此為連續第四個季度下滑,也是該公司過去十年未曾有過的情況。

 

上季廣告收入2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縮減4%,但優於分析師預估的269億美元。

 

黯淡的財測也加重投資人的擔憂。Meta預料第四季營收達300億到325億美元,中值低於分析師估322億美元,反映營收將連續三季衰退。至於明年總支出,Meta估計約在960億到1,010億美元,遠超過已修正的今年總支出850億到870億美元。

 

Insider Intelligence首席分析師威廉森(Debra Aho Williamson)表示,對大型社交媒體公司來說,目前是艱難的時刻,「在營收、用戶使用率以及經濟每況愈下等方面都承受很大的壓力」。

 

負責虛擬實境頭戴裝置與元宇宙的Reality Labs部門,第三季收入年減近半至2.85億美元,虧損由去年同期的26.3億美元擴大至36.7億美元。該部門今年累計赤字94億美元,且短期內會繼續失血。

 

Meta預料,Reality Labs2023年營運虧損大幅增加,強調這些投資是為了公司長遠獲利增長的目標,祖克伯呼籲投資人要有「耐心」,提到「我相信那些耐心等待、與我們一同投資的人,最終會獲得回報」。

 

我們的看法:

 

第一、祖克伯提出元宇宙概念至今滿一年,是一個大時代。


第二、去年剛推出來的時候,非常的紅,但現在已經跌落谷底。


第三、最重要的是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一切看起來很空洞。


第四、Meta市值跌破三千億美金,我認為還可能再腰斬。

 

字母微軟

 

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和微軟上季財報均不盡理想,顯示企業和消費者已減少支出,等於對當今全球經濟情勢發出警訊。

 

這兩家科技大廠的共同結論是,目前的經濟狀況並不好,而且未來幾個月內都將不會改善。兩大科技巨人在26日早盤均重挫逾7%,大盤指數也受拖累,開低走低,那斯達克大跌約1%

 

字母25日美股盤後表示,截至9月底的第3季營收比一年前成長6%691億美元,但增幅為逾兩年來最小;淨利較去年同期減少26%139.1億美元,或每股盈餘1.06美元,營收和獲利均不如市場預期。

 

 

從字母的財報可看出,當今經濟最主要的威脅通膨,以及為了對抗通膨所啟動的升息,已影響到其最主要的線上廣告部門。Google搜尋營收年比增加4.2%395億美元,YouTube營收減少2%71億美元,均不如市場預期,且是該公司自2020YouTube獨立公布財務以來,該事業首次營收下滑。

 

字母也表示,本季招聘人數將「大幅少於」第3季,以致力於控制營運費用。財務長波蕾特說,新增員工人數將只有第3季的一半以下。

 

同日微軟表示,止於9月底的第1季營收成長11%501億美元,雖優於市場預期的496億美元,但成長幅度卻創下五年來最差,主因是美元狂漲以及向個人電腦製造商銷售Windows軟體的收入下滑;上季淨利為176億美元,年減14%,調整後每股2.35美元。

 

受外幣兌換匯率影響,微軟備受關注的Azure雲端運算服務營收年比成長減速至35%,不如前一季的40%和分析師預期的36.9%。微軟近半營收來自海外地區,而美元近來勁揚,這意味從海外匯回美國的營收將會縮水。

 

微軟上季向PC製造商銷售Windows軟體的收入大減15%。這反映出研調機構IDC本月公布的「需求降溫和供應不均」導致上季PC出貨萎縮。研調機構顧能表示,今年第3季全球PC出貨量6,800萬台,較去年同期8,450萬台銳減19.5%,是自1990年代中期來最大減幅。

 

我們的看法:

 

第一、字母微軟作為最大的科技公司,業績不理想。


第二、這和亞馬遜如出一轍,說明美國經濟長期前景看淡。


第三、微軟最賺錢的雲端服務運算也減少百分之三十五,是一大警訊。


第四、字母的youtube廣告業務下滑,是一大警訊。

 

嘉能可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據悉曾與瑞士礦業巨擘嘉能可(Glencore)洽談入股事宜,雖然最終並未達成協議,但已凸顯出全球各大車廠正尋求與礦商合作,以確保生產電動車所需的材料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FT)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特斯拉去年開始與嘉能可洽談收購10%~20%股權事宜,今年3月嘉能可執行長納格參訪特斯拉加州費里蒙工廠,雙方也再度協商。

 

不過,據了解,兩家公司最後並未達成協議,因為特斯拉擔心嘉能可的煤礦事業可能不符合特斯拉的環保目標,而且也不願屈就於僅能收購少數股份。

 

嘉能可是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上市公司,也是最大的鈷製造商,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澳洲和加拿大都有礦場。該公司也生產鎳、銅等其他金屬,最近也開始交易鋰礦,並且是全球最大電池回收商之一。

 

電動車興起,已促使全球車廠和電池製造商爭奪鈷、鋰、鎳等生產電動車電池的必要材料,而全世界最大鎳生產國印尼也有最新動作,考慮為鎳在內的電池關鍵原料成立一個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集團。

 

印尼投資部長巴赫理接受FT訪問時表示 ,當局正研究類似於OPEC所使用的機制,可在攸關能源轉型的供需上發揮作用,「我的確看到成立OPEC的價值…印尼正研究其可行性,成立一個跟我們所擁有鎳、鈷、錳在內礦物的相同治理架構」,不過印尼尚未與其他生產大國接觸洽談此事。

 

CRU顧問公司估計,印尼是全世界最大鎳生產國,產量占全球精煉鎳的38%,占全球蘊藏量四分之一。俄羅斯供應五分之一電池用的高純度鎳;加拿大和澳洲也是生產大國。不過,印尼幾年後可望成為成長的最大產地。

 

其中一個變數是,印尼依靠外國公司來開採鎳礦,如大陸的青山控股和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而在OPEC國家中,石油生產主要由國營公司所掌握。

 

印尼原本也是 OPEC的一員,但因顧及高油價影響本國經濟和減產不利政府財政而中止會員身分。印尼2004年轉為石油淨進口國。

 

我們的看法:

 

第一、嘉能可是全世界最大的礦場公司。


第二、特斯拉原先計畫投資嘉能可,意義重大。


第三、說明全世界電動車業者,均在往上游垂直整合。


第四、已經有不少電動車公司投資礦場。

 

瑞信

 

飽受醜聞、財務危機謠傳所苦的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27日宣布大規模整頓計畫,將向沙國等投資人籌資40億瑞郎(41億美元)、裁員9,000人,並且把投資銀行部門分割出去,營運重心轉向財富管理。瑞信股價應聲大跌。

 

這家瑞士規模第二大的銀行27日宣布,計劃年底前裁員5%,或2,700人;預計2025年底前,總員額將縮減9,000人,減為4.3萬人。屆時,成本基礎也將降低15%,或25億瑞郎。瑞信並公布,第3季淨虧損40.34億瑞郎(40.9億美元),遠超出分析師估計的5.679億瑞郎虧損。

 

瑞信也打算把投資銀行的資本市場與顧問業務分割出去,更名為CS第一波士頓(CS First Boston),新公司將由前花旗交易好手柯雷恩(Miachael Klein)領導,他的中東人脈關係雄厚。「第一波士頓」本是美國一家投資銀行,多年前被瑞信買下。

 

瑞資也提增資計畫,計劃發行新股及權證,向投資人籌資40億瑞郎。沙烏地國家銀行可能投資15億瑞郎,在瑞信持股比重提高到9.9%,成為第二大股東。

 

此外,瑞信同意把一大部分證券化產品事業賣給美國投資集團品浩(PIMCO)和阿波羅(Apollo),以降低對高風險資產的曝險。瑞信將成立「資本釋出單位」,即金融圈所謂「壞帳銀行」(bad bank),協助脫售低報酬、非策略性事業。

 

投資人對上述計畫喝倒彩,瑞信股價在蘇黎世27日早盤暴跌16%,今年來股價已腰斬。Vontobel分析師范迪提說,瑞信重建信譽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需要時間才會出現成果。

 

瑞信的信譽承受一連串打擊,過去十年巨額交易損失、高昂官司和解費、高階主管出走等負面消息不斷。去年因美國家族避險基金Archegos破產而損失55億美元,另受英國融資公司Greensill Capital倒閉連累,本月甚至爆出財務出狀況傳聞,觸動股價崩跌,逼得瑞信出面向投資人和員工信心喊話。

 

我們的看法:

 

第一、瑞信去年因為投資失敗,造成虧損將近100億美元。


第二、瑞信分拆財富管理與投資銀行,是正確的方向。


第三、投資銀行未來不應該再拿資本做高風險的賭博。


第四、投資銀行經營的典範是Morgan Stanley,重押資產管理。

 

上銀日本

 

上銀斥資百億日圓在日本神戶建廠,1日舉行落成啟用典禮,是台商近期在日本關西一帶最大投資案。上銀未來將與大銀資源整合,部分產品透過同一平台共同行銷,上銀董事長卓文恒表示,上銀日本子公司目標是510年營業額挑戰300億日圓。

 

■有機會供貨台積供應鏈

 

日本政府為振興半導體產業,對台積電熊本廠給予千億日圓補助,藉此帶動日本半導體產業復甦。卓文恒表示,上銀及大銀未直接供貨給台積電,台積電熊本廠若有設備需求,上銀集團有機會供貨給台積電設備供應商。

 

上銀以生產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等傳動系統元件起家,近年跨足次系統、系統件及整機等產品,目前營業額約10億美金,是台灣精密機械關鍵零組件的指標廠商,也是全球第二大傳動控制與系統廠商。大銀則專注各式馬達及運動控制元件的機電整合,全球前三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都是上銀集團的客戶。

 

上銀認為,日本半導體、醫療產業發達,自動化產業對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等傳動系統元件亦有需求。去年5月,無懼疫情嚴峻,斥資100億日圓,在日本神戶科學園區興建14,500平方米新廠及日本企業總部。

 

卓文恒表示,上銀神戶新廠規劃生產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後端製程,依客戶需求裁切組裝及模組化,以及單軸機器人、自動化機器模組、產業用機器手臂及座標機器人等產品的生產基地,廠內設無塵室,可供大銀未來提供單軸機器人及半導體設備商的需求。

 

卓文恒指出,日本是全球傳動元件、次系統及系統件最大製造國,上銀新廠落成啟用,可提供日本客戶更具附加價值的整體解決方案,提升客戶的競爭力。

 

■日圓貶值將助業績成長

 

大銀董事長卓秀瑜及執行副總游凱勝表示,驅動器通訊協定增加,大銀可接觸先前不願意換控制器等運動元件的廠商,以往上銀及大銀各自行銷,未來朝向資源整合,部分產品可在同一平台共同銷售。

 

日本工具機廠挾日圓貶值優勢,在歐美市場大有斬獲,Okuma等大廠訂單能見度看到明年9月,上銀日本子公司業績也受益,前三季業績年成長2成,神戶新廠營運目標是510年,倍數增長至300億日圓。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商積極走向海外,日本成為下一個標的。


第二、日本有很多機械和自動化產業,值得投資。


第三、台積電最近也投資日本,引進策略投資人。


第四、日圓貶值,增加日本資產的吸引力。

 

陸稀土

 

得益於稀土產品價格上漲、下游需求旺盛,今年前三季稀土企業盈利能力整體向好,根據第3季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大陸「稀土四大金剛」經營業績均大幅成長,除北方稀土外,盛和資源、中國稀土、廣晟有色營收和淨利增幅均超過50%

 

財聯社報導,從10月初開始,上游稀土價格指數再度上漲,庫存也進一步回落。法人機構預估,隨著新能源汽車、工業電機、工業機器人、風力發電等下游需求高速增長,稀土價格或將高位運行,同時也將帶動稀土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北方稀土相關人士表示,從前三季財報來看,今年稀土行情良好,下游需求仍在,除了價格有所波動。

 

不過僅第3季而言,境內稀土企業業績出現分化,其中北方稀土第3季淨利潤人民幣15.04億元,年增35.13%;同期廈門鎢業淨利潤人民幣3.98億元,年增近三成;中國稀土則淨利潤人民幣0.63億元,年增122.5%,是淨利增幅最大的企業。

 

而廣晟有色與盛和資源淨利潤出現下滑,兩者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0.25億元和1.38億元,年減42.54%52.17%

 

盛和資源表示,第3季淨利下滑主要是公司原料成本變動滯後於產品價格變動,與去年同期相比,公司原料成本大幅上漲,導致毛利率降低。

 

在已發布第3季財報的十家A股磁材上市公司中,中科三環前三季淨利人民幣6.1億元,年增199.9%;金力永磁前三季淨利超過歷年全年業績,年增95.4%至人民幣6.87億元。

 

此外,2022前三季橫店東磁、正海磁材、有研新材、英洛華、大地熊淨利增幅均超過了20%。營收方面,唯獨有研新材營收年減4.37%,其他磁材上市企業均實現正增長,其中四家增幅均超過30%

 

多家公司在公告中提及,業績增長是下游市場需求旺盛影響,其中金力永磁業績得益於抓住新能源及節能環保領域的市場機遇,橫店東磁業績得益於深耕太陽能產業、鋰電產業。

 

方正證券研報表示,從長期趨勢看,雖然根據國家指標稀土開採和冶煉分離總量與去年同期成長,供給放寬,但是稀土礦山開採難度不斷上升,稀土產量增加有限,供應商進一步讓利的空間不大,下游需求持續快速增長的趨勢不變,支撐稀土價格。

 

我們的看法:

 

第一、稀土是全球重要的稀有礦產。


第二、美國也把稀土視為重要的戰略物資。


第三、大陸對於稀土來講,有非常活絡的產業鏈。


第四、許多稀土的開發商,正把下游應用垂直整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