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超越迷思,發掘台灣新價值

超越迷思,發掘台灣新價值
2008.06.11

馬政府上台,大家對經濟和台股充滿了期待,相對今年大陸股市狂跌,香港股市盤整,台股正朝向Re-Rating之路邁進。

近期台股隨國際股市下跌,不過大部份企業老闆仍對自己股價充滿信心,但是評價的基礎究應為何?現在或未來?個股或大盤?國內或國外?台灣正從「Taiwan Discount」向想像的「Taiwan Premium」快速靠攏,一百九十九億底價的亞太會館就是一例。

其實什麼都沒變,改變的是人們的「價值觀」。台灣正進入前所未有「價值混亂」的時代,這些現象會造成策略陷阱,決策偏差,以及行動力的癱瘓。大家的理由是「明天市場會更好」,所以讓我們等一等。

價值永遠是不可捉摸的,大陸A股和越南是亞洲去年表現最好的市場,今年卻奇差無比。台灣企業對價值的認定相當主觀,然而價值應由投資人,特別是國際機構法人來認定。價值觀的差異會造成台灣和國際資本市場脫節。

「缺乏國際觀」是台灣企業評價普遍的問題,很少台灣企業覺得和海外公司相比有意義,另外陸資進入更加深了評價複雜性。其實,若考量成長性,外資認為台灣並不便宜。

外資看好台灣,但認為台灣企業很難讓外資賺到合理報酬。根據亞洲私募基金協會調查,2007年所有亞洲私募股權基金中第三個1/4區間(50%-75%)的族群其投資回報率(IRR)已達31-67%。台灣企業會覺得投資人賺太多了,但是大家不了解的是大陸企業規模大,獲利高,成長快,訂價卻比台灣企業便宜。台灣老闆會慢慢尋找更便宜的「本地資金」,大陸企業通常會儘快引進一流「國際資金」,再積極整併。最近群創放棄國內資本市場,改發行ECB,是少數追求融資速度的特例。

台股某些產業現在享有較高的「想像價值」,站在企業角度,應抓住「本夢比」的融資機遇。全球最大購併案(AOL/時代華納)和亞洲最大M&A(PCCW/香港電訊)都是在本夢比高峰時敲定的。

台灣企業要長期享有溢價,必須在本質上做巨大變革,藉由創新、轉型創造企業新價值,而不是被動地等待市場變好。此外,更需將公司價值放到國際舞台上檢視,吸引一流外資及陸資,才能真正跑到世界華人企業的前段班。【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 黃齊元總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