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陸資來台

總統馬英九首度對陸資來台投資表示肯定態度。他並透露,經濟部最近規畫擴大鬆綁陸資來台投資,他認為不管是爭取外資或陸資,有利創造台灣就業環境,都歡迎,政府都要加強辦理。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此次首度率領20多位重量級央企來台考察,短短6天的時間,每一個行程的安排,都與隨行央企所屬領域環環相扣,顯見陸方對於推動第2波陸資來台之積極,不言可喻。

許多央企大老闆甚至在行程中提出具體來台投資計畫,其中,中遠集團要與陽明海運合作開發高雄港貨櫃碼頭;華潤集團、武漢中百、福建超大等要來台設立農產品採購中心;中國航空集團希望參與桃園航空城計畫;港中旅集團希望盡快推動來台成立辦事處等,還有地產、醫藥、航空等各種項目,陸企也呼籲希望進一步開放。

而對照大陸方面的積極,台灣當局卻可能顯得有些保守,基於某些政治考量或只守不攻的思維,在開放陸資來台方面始終不敢跨出大步。儘管台灣方面近期籌畫開放第2波陸資來台投資項目,卻也是只開小門不開大門。

據統計,我方自2009年6月開放陸資來台至今,首波陸資來台共開放192項(包括64項製造業、117項服務業、11項公共建設);陸資來台投資項目102件,金額約1.32億美元,相較台商到大陸投資規模,十分傾斜。

我們的看法如下:
第一、兩岸相互投資金額不對等,陸資來台早就應該大輻開放,這一次陸資第二批投資名單開放,是在大陸多次請求後才發生,沒有什麼值得欣喜之處,唯一比較引人關注的是馬總統首度就陸資來台公開表態。

第二、為了避免刺激台灣,大陸團刻意在這個題目上保持低調,陳雲林說,大陸企業來台投資一年多,總投資額只有七十三個項目,一億五千萬美元,和台商到大陸的投資相去甚遠,「這是需要檢討的事」,其實真正需要檢討的是台灣。

第三、陳雲林這次到中南部研究大陸中小企業和台灣中小企業的優勢如何互補,意義重大,大陸十二五正積極發展中小企業,台灣經驗有許多可以學習之處,台灣中小企業要轉型,亦可以借助中國市場。

第四、第一批陸資來台投資項目著重「昨日產業」,這次至少有一些「明日新興產業」,包括面板、晶圓代工、DRAM等均可能開放。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表示,兩岸在節能減碳、風力發電、太陽能等領域,有很多優勢互補的機會。台灣這一波雖然開放科技產業,但許多仍然是「昨日的科技產業」如ICT,對於明日產業如新能源和節能環保,必須加速從技術合作發展到股權合作。

第五、這次開放領域共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一般性產業(不設上限),第二類為稍具敏感性產業(參股上限20%),第三類則為敏感性產業(參股上限10%,兩岸合資新公司持股低於50%)。真正的贏家是第二類如生技製藥產業,陸資對台灣的臨床水準有信心,而台灣業者和陸資結盟更容易進入大陸市場,此次大陸團臨走前,華潤集團將投資4000萬美元,與台灣某醫療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同研發高端的MRT醫療領域,可見生技、製藥、醫療等行業未來在兩岸合資及投資上,將有快速和創新的大發展、大機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