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Evergreen Solar Google/摩托羅拉行動 曼聯/新加坡 人民幣離境中心 點心債/保險業

Evergreen Solar

華爾街報導指出,原被視為美國製造業綠色希望的太陽能產業,不敵殘酷的全球競爭現實,曾是美國太陽能產業寵兒的Evergreen Solar本周聲請破產保護,理由是若未經重整,無法與中國同業競爭。

Evergreen今年稍早關閉了麻州廠,導致800名員工失業。該公司去年起於中國武漢投產,SunPower和First Solar這兩家美國同業則已分別在菲律賓和馬來西亞設廠生產。
Evergreen將破產歸咎於中國同業受到政府大力支持和財務支援、歐洲調降太陽能板安裝補貼以及美國未成功採行產業扶植政策。但其實該公司採行減少多晶矽用量的技術也要負一些責任。
多晶矽價格曾於2008年站上每公斤400美元,當時Evergreen的太陽能板比起同業較具價格競爭力,其股價也為之勁揚,但之後多晶矽價格滑落至每公斤約55美元,Evergreen因此喪失競爭優勢,徒留製程成本超越同業,股價一路下探,成為水餃股。

我們的觀察如下: 第一、太陽能在全球都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歐巴馬也大力支持,現在竟然會破產,說明全球化競爭的殘酷現實。第二、Evergreen Solar 提出破產的理由是無法和中國大陸競爭,這是非常有可能的,中國大陸以國家政策強力補貼戰略新興產業,造成產能過剩,另一個例子是對LED上游MOCVD生產機台的補貼,造成全球現在產能過剩。台灣廠商沒有本錢玩這種資本密集和中國大陸政策補貼相關的遊戲,特別是面對最近大陸新興民營企業的競爭者。

第三、產業變化的速度太快,cycle 瞬間起伏,企業除了要有良好的技術和管理,還要有快速和資本市場接軌的能力,PE可以在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除了適時補強公募的不足外,也可以作為產業整合的推手。企業一定要在產業景氣完全變成負向之前趕快整合,才不至在大浪來襲時滅頂。

第四、台灣的LED產業只有專注在零組製造,缺乏整合性的典範,未來若要能和歐美和中國大陸競爭,必須加速轉型。

Google / 摩托羅拉行動

Android作業系統製造商Google公司15日宣布,將以約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行動公司(Motorola Mobility),為Google歷來最大手筆併購案,震撼全球行動產業。Google將藉此取得許多無線技術專利,提高在行動運算市場的競爭力,也讓Google和蘋果、微軟的三方爭霸戰進入新紀元。根據聲明,雙方已達成最終協議,Google將以每股40美元的價格收購摩托羅拉,比後者14日收盤價溢價63%。

Google可藉這樁交易掌控摩托羅拉誘人的專利組合,協助保護Android陣營免遭訴訟纏身。摩托羅拉已取得1.7萬項專利,且正在申請逾7,500項專利。野村公司全球科技專家溫德瑟指出,這宗交易的重點是專利,Google正努力保護Android陣營。其他分析師則認為,這樁交易可能威脅到其他手機製造商。紐約Gabelli公司分析師蘇山托說,Google和摩托羅拉將提高軟硬體的整合度,和蘋果、三星及宏達電等業者相較勁;其他Android手機製造商也可能擔心,摩托羅拉將獲得競爭優勢,例如更了解Android平台和更緊密的硬體整合。

在外界眼中,這次收購顯然是谷繼北電(Nortel)專利競標案敗給微軟和蘋果後的最新策略,目的是讓Android掌握更多行動通訊專利,以抵擋對手發動的專利訴訟攻勢。

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表示歡迎此項決定,因為這代表谷歌積極捍衛Android陣營支持者與其生態系統。宏達電財務長容覺生也表示,此次收購應主要為了獲得專利,將可強化Android專利庫,谷歌不會改變Android的開放系統政策,宏達電將繼續支持Android,雙方合作關係不會改變。

這是本周最重要的M&A,我們的看法如下: 第一、專利已成為IT產品重要的資產,蘋果的積極性掀起全球專利大戰,Google買 Moto 也是為了專利,現在大家已開始在探討RIM及NOKIA手上的專利及其價值,另外一家專利特多的公司是照相機的始祖 Eastman Kodak,現在也引起了注意。由以上眾多例子可知,宏達電買S3有其戰略和佈局,只是牽涉到關聯交易才受到批評。

第二、硬體和軟體結合是否會產生綜效很難說,但是我們一定要往這個方向嘗試,Apple的商業模式是硬體 + 軟體 + 服務 + 設計,不管是「數位匯流」或者是「整合性行銷」,將進一步帶動更多的M&A。

第三、除了宏達電,沒有人真正在做軟硬體的整合,但只要願意創新,還是可以得到市場肯定,華碩今年推出平板電腦變形金剛就是最好的例子,讓華碩的市占率急起直追,甚至超越 Acer。

第四、全球IT廠商的大洗牌 ( 包括剛宣布的HP停止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業務以及出售或分割PC部門 ) 對於台灣業者會有深遠的衝擊和影響,應該現在就開始積極思考M&A或其它策略聯盟的可行性。

曼聯 / 新加坡

根據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指出,曾有意到香港上市的英超曼聯,已經轉向,準備在年底,赴新加坡掛牌,以籌集10億美元。消息人士透露,瑞士信貸受雇處理上市事宜。曼聯則拒絕評論關於上市的報導。

曼聯被目前的美國大老闆葛雷澤家族(Glazer family)在2005年全面收購並私有化之前,就曾經在倫敦交易所掛牌。若新加坡上市的消息屬實,則代表曼聯經過6年財務風風雨雨之後又再次成為上市公司。

葛雷澤家族當年舉債約7.9億英鎊買下曼聯後,讓足球場上攻無不克的曼聯也為沉重債務負擔所困。矛盾的是,曼聯去年總收入2.86億英鎊,是英超聯裡最會賺錢的球會,但支付利息後卻倒虧7,900萬英鎊。

市場認為,曼聯在亞洲上市比在倫敦掛牌更有利。因為曼聯在全球擁有的3億球迷裡,亞洲占了三分之二,在新加坡上市有助擴大其在亞洲銷售周邊商品、尋找贊助商和洽商轉播權。

對於曼聯之所以棄香港轉投新加坡,香港媒體傳出是曼聯向聯交所提出豁免披露球員合約和防止股票被狙擊等特別安排,但聯交所無意破壞規定,而新加坡則採開放態度而獲曼聯青睞。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對新加坡資本市場而言是超級大勝利,亞洲最佳上市地點是香港,但香港法令一絲不苟,新加坡反而學到要保持靈活性。今年香港就是因為不准許以「資產信託」型式上市,將李嘉誠60億美元和黃港口亞洲最大上市項目拱手讓給新加坡。

第二、到亞州上市可以吸引亞洲及中國的足球迷,這才是對外國企業最大的吸引力。姚明在NBA 8年,沒有打出非常好的成績,傷痛不斷,但是他卻帶動中國球迷對NBA的認識和熱情。中國作為消費市場,不一定只有食品零售,運動是一個更大的超級機會。號稱大陸巴菲特的上海復星集團其投資哲學是「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去年出手參股適合龐大中產階級的全球休閒精品品牌 Club Med (地中海俱樂部) 和 FolliFollie,也是這個道理。

第三、台灣資本市場過去半年有長足的進步,IPO數量大幅上升,但缺乏大型企業,也缺乏具有代表性的外國公司。我們認為,台灣資本市場真正的前途在吸引台商以外的外國公司來上市,以及外國投資人的資金來投資,主管機關切莫以現有的"台商格局"而沾沾自喜,真正的挑戰還在未來。

人民幣離境中心

李克強昨天在香港「十二.五」規劃與兩地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上演講時說,惠港措施涵蓋金融、服務、旅遊等多個領域,其中焦點在金融,有多達十一項措施,重點是開放「小型港股直通車」,確定香港人民幣境外中心的地位。

隨行的大陸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說,香港作為人民幣境外中心的發展具備條件,因有先行者優勢,且金融市場有發展慣性,若一個市場先發展起來,成本及風險可控制,加上有人才配合,那麼第二個中心便不容易發展起來。周小川的話顯示,大陸挺港發展成為金融中心,其他如上海、天津、深圳想成為金融中心的企圖,已難有北京的政策支撐。

而李克強所說的惠港金融措施包括:在大陸推出港股組合ETF(股票指數基金);繼續支持大陸企業到香港上市;允許大陸港資法人銀行參與共同基金銷售業務;支持港資銀行加快在廣東省內以異地支行形式合理布點,均衡布局;支持香港保險公司設立營業機構或通過參股方式進入市場;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大陸,進一步加強香港人民幣結算中心地位。

開展外資銀行以人民幣增資試點;增加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境內金融機構主體,允許境內企業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穩步擴大境內機構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規模;繼續推動境外央行、港澳清算行、境外參加行等三類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試點工作;鼓勵香港創新發展境外人民幣金融產品;允許以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方式(即RQFII)投資大陸證券市場。

我們的看法如下: 第一、香港正作為亞洲人民幣離境外金融中心是一大突破,將拉大其和新加坡的差距。上海宣示2020年要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但是上海如果在人民幣境外金融中心上沒有特別政策,不一定能快速成長,甚至連香港都無法超越。

第二、台灣金融機構都努力想進入中國市場,其實香港還是一個重要的策略平台,以往台資金融機構在港的業務以企金為主,未來若能掌握人民幣國際化趨勢,提供相關的配套服務,可以產生許多商機。已經有幾家台資銀行香港佈局產生不錯的績效,永豐金香港子公司最近承銷了幾檔點心公司債劵,同時還參與分銷中國國債,並和工商銀行香港子公司工商國際策略聯盟; 兆豐和富邦都因香港的子公司而有亮麗的財務表現。

第三、央行本週表示台灣可以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這是非常前瞻的政策性表態,金管會到現在為止都未能提出一個具有說服力的金融願景,不管是金融整併或是資本市場改革,但央行卻做到了。台灣要發展離岸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原則是 "開放" ,開放外資、開放新產品、開放新法規、新業務,台商在大陸的投資金額龐大,可以靠「實體經濟」帶動人民幣「金融願景」,這是香港所沒有的相對優勢。

點心債 / 保險業

保險業投資香港點心債即日成行,金管會近日發布「保險業辦理國外投資管理辦法」第12條修正案,准許保險業在海外投資10%限額內,投資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計價有價證券,及因投資需求持有人民幣存款,讓保險業趕上未來人民幣可能升值的熱潮。

金管會去年就已開放保險業投資大陸有價證券,但目前仍無保險公司取得大陸QFII資格,至今無法持有人民幣資產。壽險業海外投資額度仍以國泰人壽45%、約新台幣1.25兆元最高,可投資人民幣資產的額度達新台幣1,250億元;中國人壽及富邦人壽正在申請提高海外投資到45%,若以40%計算,則中壽及富邦人壽可持有人民幣資產額度分為新台幣250億元及600億元,新壽及南山人壽則各有550億元及640億元。

我們的感想 : 第一、台灣主管當局這次開放人民幣投資業務相對較快,可能是感受到這是未來不可阻擋的大潮流,也可能是因為選舉為了創造一些政績。第二、現在已有二家台灣企業在香港成功發行點心債 (永豐餘、新焦點) ,一家正準備中 (陽光能源) ,預計今年內有更多台資企業跟進。第三、香港聯交所最近提出大改革,也是為人民幣國際化「港股直達車」做準備,將來開放的範圍會越來越廣。第四、台灣企業要思考人民幣籌資大趨勢,台灣投資人應探討人民幣投資大環境。第五、台灣金融機構要以人民幣的產品創新和相關服務作為競爭優勢,積極走出去,創造台灣金融業的新視野、新格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