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HP / PC 工業局 / APP

HP / PC

惠普(HP)打算分割出售個人電腦(PC)部門,並於今年十月左右結束生產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業務,這項結構重整透露一個明顯訊息:惠普無法兼顧個人消費者與企業客戶,未來將向IBM看齊,專注於服務企業和政府機關客戶的市場。

儘管去年惠普耗資十八億美元買下Palm公司,企圖以Palm的webOS軟體提升其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競爭力,但還是被蘋果的iPhone和iPad打得潰不成軍。根據統計,使用webOS軟體的智慧型手機全球市佔率不到一%。

分析師認為,惠普決定退出個人消費電子產品市場,最大原因是敵不過蘋果的競爭,既然打不過對手,乾脆趁早認賠出場。換句話說,惠普決定向蘋果舉白旗。

這個決定也意味惠普要效法另一個對手IBM。IBM是PC市場的先驅,但在競爭不過對手的情況下,二○○五年將PC部門出售給中國大陸的聯想電腦,逐漸轉向以企業和政府機關客戶為導向的軟體和服務市場發展,如今轉型成功。

經濟部長施顏祥聽取工業局「惠普(HP)衝擊報告」,初判惠普衝擊尚有12至18月時間可應變。據了解,經濟部模擬五套劇本,均未見台廠承接,最糟糕情況則是三星接手惠普個人電腦部門(PC),但發生機率不高,三星已經表示不會併購HP,倒是聯想不置可否,相信在中國爭取世界第一的民族情結下,聯想最有可能出現。

被列為潛在買家的廠商,包括台灣產業鏈最畏懼的韓廠三星,以及HP的同業聯想和戴爾(DELL),還有近期努力由軟跨硬的Google和甲骨文(Oracle);鴻海等台廠由代工跨向品牌的可能性被視為機率不高。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IT產業新一波的整合只是開始,在Apple的進攻下,誰都不能倖免,連聯想在中國大陸上個月市占率都被蘋果超過。除了HP,下一波可能出售的企業還包括RIM、Nokia等,台灣廠商應開始思考自己的因應策略,不要只是在營運上調整,在M&A上更要有主動出擊的思維,才不會成為下一個茂德。

第二、HP現在有CEO來自SAP,為軟體背景,現在其策略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棄硬從軟,對HP短期營收和利潤有巨大衝擊,難怪HP股價暴跌。軟體是未來正確的方向,但是靠併購發展新方向很少能夠成功。或許現在CEO早就想這麼幹了,但是找不到機會下手,Google收購Motorola和Apple的興起提供了外在的環境條件,讓他可以進行大刀闊斧改革把惠普徹底變成他真正想要的公司。

第三、惠普最優質的傳統是「文化」,假如這個M&A有什麼可能會失敗的地方,我覺得是未來文化的融合。新CEO Apotheker是德國人,花十億美元併購的Autonomy是英國公司,但是HP是不擇不扣的矽谷創業文化美國公司,今年初HP已經有一波高級管理層的流失,三位資深副總裁先後辭職,未來相信還會持續。

第四、這次另一件令人驚訝的是對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業務的快速反手殺出。去年花高價買的Palm曾是十年前最紅的PDA,創辦人也是蘋果老將,但是依舊無法力挽狂瀾,他的話令人深思 :「世界的變化遠比我們想像要來得快」,平板電腦本週起在美國清倉大拍賣,只有99美元。或許這是正確的決定,雖然“進入”Smartphone和Tablet領域及“退出”時間彼此間隔如此之短,但這就是外國人慣常的 "停損",看見苗頭不對立即喊停,既然永遠追不上贏家,倒不如壯士斷腕,以免越賠越多,這是台灣企業應學習的地方。

第五、台灣的產業鏈要如何因應,我認為瘦身或合併可能是必須的,以這次傷最重的英業達來說,HP佔其營收45%,基本上只是惠普分散供應商的一個選擇,雖然今年初將子公司英華達併近來,分散業務風險,但由於智慧型手機也競爭激烈,所以恐怕也於事無補。NB或手機廠商的整合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可能沒有什麼幫助,或許應該參考幾年前華宇出售NB給偉創力的模式,退出市場選擇新方向。

第六、惠普將走上摩托羅拉的老路,成為一家更小更專注的公司。摩托Spin off手機部門Motorola Mobile,現在又出售給谷歌; HP在出售PC部門後,將變成以印表機和軟體為主。2008年HP花了130億美元收購Electronic Data Systems是第一步,Autonomy是第二步,EDS和Autonomy之間的整合也將會是大工程,將來會和IBM一樣以IT諮詢服務為主。

工業局 / APP

去年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銀牌得主賴宇宣,以一篇軟體開箱文「失敗的App 123-經濟部工業局出品」向政府「踢館」,直批經濟部長施顏祥代言、工業局推動的「App123」創作平台,根本「不用浪費時間去試」,因為「任何以App123製作的App,都不可能在Android Market上架」。

經濟部工業局看準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當道,本月十日舉辦App產業記者會,大張旗鼓宣布將與工研院合作推動台灣App產業,讓台灣成為「華文App創作中心」。

當時施顏祥誇口,政府計畫扶植台灣業者走向行動應用程式市場,目標是「一年推出兩萬個質量兼具的App應用軟體」;工業局還推出三大策略,包括仿選秀節目的「App之星選秀競賽」、培育校園App種子教練、建立App123創作平台與服務團隊。

賴宇宣直言,政府犯了「四不一沒有」錯誤:「不研究、不測試、不傾聽、不改善、沒有配套」,政府最該做的,是以法律確保市場開放且自由,其次是最基礎的公共財建設;至於辦比賽或其他宣傳,政府不必搶民間的事情做,否則只是花納稅人稅金去降低市場效率而已。

他批評,最糟糕是政府誤以為自己有創意,想出很複雜的產業策略,試圖運用集體力量改造市場,包括撒錢補助、政府主導的輔導、提供非通用性的工具等,「政府並不能建立產業,只能建立適合產業的環境」。

我們的觀察 : 第一、工業局不能說是完全失敗,至少有年輕人上去試用,可見其是具有吸引力的。第二、政府推任何新政策必須有章法,有配套,否則倒不如不做,現在的情況是速度很快,但是亂了章法。第三、台灣的民間及企業比政府能幹多了,了解外在環境的變化也知道要如何改變。第四、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倒不如退居配角,專注在「建立適合產業的環境」。第五、台灣政府的確有主導和推動任何產業政策的職責,世界變化得太快,政府坐視不管也不是辦法,應該加強和民間雙向溝通,找出雙方合作與對話的新交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