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小米汽車,李嘉誠,台塑越鋼,環評,百麗,特斯拉,新創公司估值,海航,中信金泰國,生技股,資管中心,天貓易果

2017.08.07理事長的話
理事長的話_小米汽車,李嘉誠,台塑越鋼,環評,百麗,特斯拉,新創公司估值,海航,中信金泰國,生技股,資管中心,天貓易果
小米/北汽

小米要進軍無人駕駛汽車產業,小米董事長雷軍28日與北京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界面新聞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小米與北汽將強強聯手智能駕駛合作。

這是繼華為之後,又一手機業巨頭跨界汽車業向市場投下震撼彈。大陸車聯網市場百家爭鳴,從百度、高德、騰訊到華為,如今小米也加入戰局,發揮各自優勢一爭高下。

報導指出,小米與北汽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後,雷軍陪同徐和誼和北汽高管到北京五彩城的小米之家參觀體驗,雷軍特地操作小米車載充電器、智慧行車記錄儀等全系列汽電產品。

IT之家報導,雷軍打算進軍智能汽車、布局車聯網早已有跡可循。小米科技在2015年就提出「智慧汽車行駛控制方法及裝置」等近十項與汽車相關的專利發明,專利主要集中在車載系統與駕駛輔助兩大方面。

201512月雷軍在微博秀出照片,他的身後赫然是谷歌自動駕駛汽車;雷軍還發文「試乘了一下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當時外界就預期,這是小米要進軍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前奏。

IT之家報導,市場評估小米親自造汽車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切入打造無人駕駛領域的「MIUI」操作系統。相較無人駕駛汽車造車,發展車載智慧系統門檻更低,小米的優勢更大。

與小米攜手合做的北汽集團,是今年大陸入榜世界500強六家車企中,排名上升最大,競爭力突飛猛進,歸功新能源車挹注。

專家指出,小米是做手機起家,MIUI憑藉Android系統,在軟硬體研發、價格控制、用戶體驗設計方面占大優勢,如果MIUI進一步提供在車內安全、智慧地使用手機的功能,提高開車應用手機搭載大數據的便利性,和雲端互聯,甚至實現ETC等應用,會比蘋果更有成功的可能。以手機行動互聯作為進入汽車的敲門磚,切入車聯網再跨界到無人駕駛,小米進軍汽車產業幾乎勝券在握。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小米的新生態系,希望不要變成樂視的下場。
第二、大陸的電動車已成為全民運動,形成風潮。

第三、小米和北汽合作絕對正確,因為有汽車專業的戰略夥伴,算是一大勝利。

第四、但是小米除了手機以外,其餘的物聯網計畫都不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嘉誠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地產(01113-HK)等公司27日晚間發布公告,擬組團收購歐洲的能源管理供應公司──ista Luxemburg GmbH及其附屬公司。若此次涉及45億歐元的收購成功,長實系今年在收購兩家海外能源公司上將花費約825.79億港元。

資料顯示,ista Luxemburg GmbH及其附屬公司在歐洲(包括德國、丹麥、荷蘭、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具有重要市場地位。截至20161231日,該公司的資產淨值約2.51億歐元。

長實集團認為,收購該公司將為長實地產提供在歐洲輔助計量市場投資的寶貴機遇,貫徹長實地產的全球多元化策略。

第一財經分析,李嘉誠旗下的能源板塊業務,也在其「商業帝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和記黃埔旗下的電能實業(00006-HK)作為其能源帝國布局的堡壘,李嘉誠透過30多年的精心布局,其能源業務目前已經橫跨亞洲、歐洲、美洲和大洋洲,業務領域不僅涉及傳統的煤炭、發電、配電等業務,還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新能源行業。

以英國為例,2010年李嘉誠長江基建以9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電網公司,後來又以1550億港元收購英國電網、水務、燃氣資產,其在英國的投資,被形容為「買下了整個英國」。
歐洲企業跌出價值

而最新一次的收購是今年116日,長實地產、長和(00001-HK)、長江基建(01038-HK)及電能實業聯合公布,長實系3公司斥資72.99億澳元收購分別在澳洲、美國、英國及歐洲均擁有多項能源資產的營運商DUET

即使發生了英國脫歐與歐洲難民危機等重大事件,李嘉誠近年依然持續重點投資歐洲的策略。李嘉誠看好歐洲,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歐洲的部分企業已經跌出價值。

根據富比士富翁榜,截至2017728日,李嘉誠共有337億美元的資產,位列世界第22位,身家超過許家印30億美元、也超過了曾經的大陸首富王健林,離馬化騰僅差9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李嘉誠專門投門檻高的項目,別人沒有能力投資項目。
第二、李嘉誠對新能源和傳統能源都有佈局。

第三、歐洲還是李嘉誠投資布局重心。

第四、能源產業的版圖未來會重新洗牌。

第五、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誠對歐洲電信的3G布局砸了很多錢,但並不算成功。

台塑越鋼

台塑集團5月初宣布台塑河靜鋼鐵廠將以二階段方式,啟動10億美元增資計畫。在台塑集團旗下四寶完成第一階段5億美元增資後,據越南台商企業人士指出,越捷航空是台塑河靜鋼鐵廠第二階段增資的邀約參股對象,期盼透過爭取越捷航空入股45%,藉此強化深耕在地化發展。

越南方面傳出,越捷航空曾獲台塑河靜鋼廠力邀,前去河靜鋼廠參觀,對河靜鋼鐵廠順利投產給予相當肯定;尤其越南總理阮春福視察河靜鋼廠後,應可提高越南企業入股台塑河靜鋼鐵廠意願。越鋼能否在中鋼、日本JFE集團後,順利爭取越捷航空參股,引發市場關注。

對此,台塑集團、河靜鋼鐵廠均低調表達不予置評。台塑河靜鋼鐵廠說,不排除對未來經營有幫助的越方大企業合作,目前並未敲定特定對象。

由台塑、中鋼及日本JFE三大集團合資興建的越南首座一貫作業的台塑河靜鋼廠,第一階段規劃粗鋼年產量約700萬噸,高居東南亞第一。

河靜鋼鐵廠第1號高爐已於529日點火運轉,年產350萬噸。單日扁鋼胚產量已提高到7,000餘公噸,約達單日規劃產量9,300公噸逾75%,預計點火56個月後,可全產能量產,而河靜也開始生產熱軋成品,並逐步銷售給當地下游廠商試用。目前客戶回應不錯。
台塑集團5月初宣布啟動越南台塑河靜鋼鐵公司10億美元增資計畫,預計採兩階段方式,將越鋼資本額從45億美元提高至55億美元。

據悉,台塑四寶及福懋等集團企業合力參與的第一階段5億美元增資已於7月下旬到位,亦即台塑河靜鋼鐵廠資本額提高為50億美元。

根據越南政府公佈資料,台塑河靜鋼廠因整個投資案拖長,利息及各項設備含環保設備增加,預計至年底,總投資金額上調到116.24億美元,較原來投資資金106.87億美元,增加近10億美元。

倘若越鋼順利在年底啟動第二階段5億美元增資,並成功爭取越南當地企業參股,無疑對其在地化耕耘及東協市場佈局,增添新升級能量。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案子一波三折,但總算有些眉目,不知台塑付了多少代價。
第二、台商在越南孤立無援,只能靠自己。

第三、東南亞國家都會因為一帶一路,向中國大陸靠攏。

第四、台塑引進越鋼作為投資人,雙方利益綁在一起。

環評

面對鴻海及台塑集團紛紛赴美設廠,連台積電都不排除赴美設廠的可能,行政院院長林全1日出席DRAM廠南亞科新營運總部落成典禮時端出牛肉,表示會把國內環境做好,歡迎任何國內外廠商投資,政府將會排除廠商面對的不確定性障礙,也不會再出現6年不過的環評案。

國內大廠近來紛紛宣布將前往美國投資,除鴻海將在美國斥資百億美元,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投資先進面板廠外,台塑集團旗下台塑化也將與台化在路易斯安納州投資約94億美元建廠。至於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雖然表示,3奈米設廠會以台灣優先,但至今赴美設廠仍是考慮的選項之一。

業界人士指出,除了水電的問題外,有時候環評過度刁難也是影響台廠投資的重要原因,一旦環評導致廠商錯失最佳時間點,也只能選擇出走台灣這條路走。

林全出席南亞科新總部落成典禮時表示,台灣有很嚴格環保要求,及對勞動方面的要求,並不怕環保標準嚴格,要減少不確定性,任何一個環評過就過、不過就不過,要早點說不要拖,不會再出現6年審不過的環評案件。

林全表示,環保署去年開始所有新環評案件,都在3次會議之內做出決定,還是要進一步改善體制,讓制度要能更完善,要減少個案環評的不確定性,希望社會大眾對台灣要有信心,台灣企業在台灣投資是值得。

林全表示,政府將會把國內環境做好,歡迎任何國內外企業投資,政府將會排除廠商面對的不確定性障礙。例如在電力的供應方面,目前供電勉強還是夠,但有很大不確定性,為避免意外發生,政府會帶頭示範節電。

由於受到尼莎颱風襲台影響,民營和平電廠位於東澳的自有輸電鐵塔倒塌,造成全台供電亮起紅燈。林全表示,和平電廠輸電量相當大約有1.3GW,等於整個供電量的7%,它的斷電確實影響台灣夏季尖峰的用電供需,因此有必要做些努力,一方面是台電的努力,一方面希望把節電落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環評法規過嚴,造成企業出走。
第二、設立時間表是對的,不能一個案子拖很多年。

第三、林全提到6年的案例,簡直離譜到極點,哪個企業的投資案能等這麼久?應該限定3年內解決。

第四、時間不在我方,企業大輻出走加快,法規鬆綁是關鍵。

百麗

製鞋市場不景氣,加上電商轉型失敗等多重因素,「一代鞋王」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從香港交易所下市,創始人鄧耀與執行長盛百椒出售全部百麗股份套現人民幣百億元(約新台幣456億元)離場。
澎湃新聞報導,早在4月底,百麗國際公告稱收到私有化通知,要約人所計劃的私有化價格為每股港幣6.3元,公司總估值為港幣531億元(約新台幣2,078億元)。這與市值巔峰時的1500億元(約新台幣5,870億元)相比,市值縮水近三分之二。

被稱為中國大陸最大的製鞋企業百麗國際在727日收盤後完成了私有化。百麗的兩位創始人,董事長鄧耀和CEO盛百椒均沒有參加此次收購,宣布出售全部的百麗股份。

報導指出,鄧耀和盛百椒總共持有25.74%的百麗股份,意味著最終以套現百億元而離場,百麗從此不再是百麗。此次百麗高達港幣531億元的收購金額,也刷新港交所的最高紀錄。

曾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目前83歲的創始人兼董事長鄧耀並沒有參與此次私有化,他賣出所持有的百麗國際全部股權,把自己創立了幾十年,經營一輩子的企業賣了出去。

鄧耀出生於1934年的香港的一戶普通人家,20來歲的時候進入香港皮鞋廠做學徒工。十年之後,他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小型皮鞋工廠。迄今,鄧耀做了整整有60多年,也就是做了一輩子的鞋。

大陸的改革開放後,鄧耀看到了並把握住了大陸的大機會。在1980年左右,先是提供設計給大陸工廠,製成後再購回香港售賣。

當時,他是除國貨公司以外,唯一跟大陸工廠買鞋的香港人,而Belle(百麗)這個品牌,也在1979年於香港面世,名字取自法語Belle(美人)。

百麗曾不到兩天就開一家店,1992年剛創立時,百麗只是一家資產港幣200萬元的小廠,憑著迅速占領商場和街邊店等管道,經過短短15年的發展,20075月百麗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上市之初市值便高達港幣67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在百麗國際最輝煌的2013年,百麗的市值更是一度超過港幣1500億元,成為中國最大鞋履零售商,「鞋王」的名號更加響亮。

2014年到2015年開始,鄧耀所帶領的百麗國際受到了來自電商的巨大衝擊,讓80多歲的鄧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最後鄧耀決定接受高瓴資本為主提出的私有化方案,變相賣出了全部的公司股權。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本案當年有Morgan Stanley投資,是一支明星股。
第二、當年百麗的IPO也非常紅,股價大漲。

第三、電商來臨,傳統通路熱潮不在,會有一波洗牌。

第四、台商的大陸品牌概念股不多,有一家達芙妮,當年也有TPG投資,情況一樣很慘淡。

特斯拉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警告,該公司寄予厚望的親民車款Model 3,將進入大舉量產的「生產地獄」(manufacturing hell),受此衝擊周一特斯拉股價收盤跌幅多達3.5%。周二早盤一度下跌1.3%,但稍後拉至平盤上方。

穆斯克上周五在交車儀式上,將首批30Model 3新車,正式交給買車的員工,他同時宣布Model 3的預購量突破50萬輛。

特斯拉寄望Model 3大眾化後,能助這家燒錢的公司轉虧為盈,由過去給人的利基業者(niche player)印象,蛻變為可在汽車業呼風喚雨的大咖。


不過穆斯克在交車儀式前受訪時提出警告,「我們會經歷至少6個月的生產地獄。」投資人老早對特斯拉野心過大的成長目標抱持懷疑態度,穆斯克這番示警自然引起緊張關注。
特斯拉發豪語明年電動車總產量提高到50萬輛,是去年產量的近6倍,但多位汽車業專家認為,想達標是不可能任務。

特斯拉訂本周三發布第2季業績,屆時投資人便可知「生產地獄」是如何影響特斯拉的燒錢速度。今年為止,這家全球電動車龍頭支出超過20億美元。

穆斯克對特斯拉的生產挑戰提出示警之故,特斯拉股價周一收跌3.46%,報323.47美元。特斯拉股價今年6月攀抵386.99美元歷史新高,今年來累漲53%。

此外,穆斯克30日在推特上回應粉絲問題時,自曝處在無法放鬆的壓力下,暗示他可能有躁鬱症,讓外界一窺他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他發推文指出:「現實生活中,情緒高低起伏很大,時時處在緊繃的壓力下。」當有推友問他是不是得了躁鬱症,他回答「是」,但隨即解釋說:「或許不完全是醫學上定義的那樣,若遇上壞事,壞情緒常隨之而來。」
創辦特斯拉與Space X的穆斯克,儘管事業意氣風發,但也經歷過生意失敗的低潮,3段婚姻都以離婚收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Tesla的分水嶺,開始進入快速大量生產。
第二、就像當年iPhone起飛時一樣。

第三、但生產絕不能出錯,不能出現三星事件。

第四、台廠供應鏈應會受惠,但只是小惠。

第五、台灣在電動車只有代工,未能發展出自己的品牌,還是走上手機代工一樣的模式。

新創公司估值

社群軟體Snap和食材外送業者Blue Apron控股公司在紐約掛牌上市後,原本預料會重現科技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榮光,如今股價卻雙雙跌破上市價,再度引發市場對新創公司估值過高的疑慮。

華爾街日報報導,Snapchat母公司Snap 3月以高於外界預期的價格掛牌上市時,首日股價飆漲44%,但到5月公布上市後首次財報、顯示用戶成長趨緩後,股價便顯露疲態。

Snap股價於本周一(731日)跌至新低,因一部份初期入股的投資人首度獲准出售持股。

同樣於今年上市的Blue Apron也難逃厄運,Dealogic的資料顯示,Blue Apron的掛牌價遠比外界預期價格低40%,但上市至今股價卻仍重挫逾30%,成為今年籌資至少1億美元上市公司中表現最差的公司,如今市值剩下不到13億美元。

隨著SnapBlue Apron股價跌跌不休,創業者和投資人也日益質疑,未上市企業是否正經歷一波修正期,使其估值漸趨與上市企業一致。

他們也點名包括叫車服務業者Uber等許多身價被高估的公司,不僅虧損連連,長期成長和獲利的路線也都充滿不確定性。

此外,分析師和承銷業者也認為,Snap上市後的差勁表現已引發後期入股投資人的擔憂。
許多新創公司靠多次籌資而衝高估值的循環,可能就此中斷。

IPO市場似乎搖搖欲墜。Dealogic的資料顯示,年初到7月期間美國共105IPO案,總籌資金額約達300億美元,為去年同期近三倍,但亮麗數字的背後主因是比較基期低去年是逾十年來IPO成長最慢的一年。

雪上加霜的是,IPO投資績效通常優於大盤指數的情況已不復見。資料顯示,今年截至728日在美國IPO的公司股價平均漲11%,僅略高於大盤標普500指數上漲的10%

若單算在美國IPO上市的科技公司,其股價平均漲19%,也遜於標普科技類股的上漲22%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科技股估值繼續向下修正不可避免。
第二、過去許多人被獨角獸這個名詞迷惑了,打腫臉充胖子。

第三、Snap是好公司,卻破承銷價,值得檢討,特別是首日股價還曾上漲44%

第四、對大中華地區新創企業來說,這不是一件好事,雪上加霜。

第五、Uber的問題,讓很多人對新創公司充滿不信任,現在是冷靜的時候了。

海航

中國大陸全面嚴查企業的海外收購交易,導致海航集團的資金匯出遭遇困難,目前至少有兩起海外併購交易受阻。一起是收購英國外幣兌換營運商,另一起是對瑞典瑞德酒店集團多數股權發出的強制性收購要約。

路透報導,海航去年4月宣布,同意以2.64億美元收購英國外幣兌換營運商International Currency ExchangeICE)。當時海航大肆投資歐洲,積極拓展業務。

該交易原本預計在今年4月完成,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海航旅業至今未獲中國監管部門的批准,僅允許海航將資金匯至海外,用於比收購ICE規模更小的收購案。

知情人士指出,宣布收購ICE時,中國政府還沒有針對資本匯出進行限制,但在今年稍早中國開始加強資本管制後,海航不得不申請監管機構的批准。知情人士認為,今年年底,ICE的交易可能才會完成。

另外,海航旗下公司去年12月宣布,以每股3.78美元,收購瑞德酒店集團所有已發行股票。在此之前,海航已擁有該酒店51%的股份。

但據海航6月公布的公告指出,尚未就這項要約收購結算獲得「必要的監管、政府或類似的審批、批准及決定」,並將此收購案推遲到今年9月。

消息人士指出,監管和政府審批主要指的是海航無法把資金匯出中國用於這起交易。消息人士並稱,如果海航無法完成收購瑞德酒店集團的交易,其所持後者51%的股份也會受到審查,以確定是否符合規定。

過去兩年,海航簽訂了約500億美元的併購交易,先後購入物流公司、酒店、甚至德意志銀行的股權。據湯森路透數據顯示,其中尚有80億美元的交易仍未完成。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又有兩筆交易資金匯不出去,海航危機真的很大。
第二、但整個中國大陸似乎都是如此,值得探討問題出在哪裡。

第三、海外有現金的企業,處在無比有利地位。

第四、海航這兩筆交易都和本業有關,仍被拒絕,說明中國大陸政策大方向已趨於保守,今年全球併購金額會大輻下降。

中信金/泰國LHFG

中信金控上周宣布旗下子公司中信銀行順利完成泰國LHFG金融集團百分之卅五點六股權交割,寫下台資銀行首宗參股泰國金融機構的紀錄。

LHFG金融集團將於四日在泰國曼谷舉辦慶祝活動,泰國當地政、商界人士及台商代表近五百位貴賓將與會,見證此一重要時刻。

中信銀行董事長童兆勤表示,除既有業務自發性成長外,併購及投資一直是中國信託成長的重要策略,中信銀行在菲律賓、印尼設有子行,新加坡、越南設有分行,並於緬甸及馬來西亞設有辦事處,海外分支據點已達一八處,是台灣最國際化的金融機構,期待透過這項參股案,加速拓展各項跨國金融業務。

中國信託金控與泰國LHFG金融集團成為策略合作夥伴後,將借重中國信託銀行多年來於個人、法人金融之優異表現,及LHFG金融集團旗下LH Bank於泰國逾百個業務據點,提供當地個人客戶、台商及往來企業客戶創新且多元的金融服務,期許創造雙贏綜效。

泰國金融市場發展看好,泰國當地主管機關對於外資銀行執照控管嚴謹,中信銀表示,參股LHFG金融集團機會難得,未來可望補足中信銀行於東南亞市場的業務範疇,發揮跨境金融強項,串聯中國信託現有據點,打造更便利、完整的金融服務網絡。

LHFG金融集團旗下核心子公司LH Bank,為經營穩健且營收獲利能力佳的銀行,在泰國共計有一三三家分行,多數位處曼谷市中心周邊,網點綿密。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案子相當符合政府的新南向政策。
第二、35.6%的投資比例很理想,不太多也不太少。

第三、泰國是值得深耕的市場。

第四、中信金是台灣最具實力的民營銀行,國際化程度也最高。

第五、這個併購可以彌補中信金目前所缺少的一塊東南亞積木。

生技股

原訂817日掛牌的泰福生技初次上市普通股股票承銷案,2日晚突然因競價拍賣合格人數股數低於拍賣股數,宣告流標,為新股上市競拍新制失敗的首例,泰福-KY上市時程也將延後。

泰福表示,泰福表示,此次競拍失利公司營運不受影響,研發計畫一切照既定進度進行,現有資金尚足以因應公司現行之營運需求。將重擬上市價格與策略,預計將延後三個月上市。
由於今年以來生技股籌資多失利,業界指出,最指標的兩家新藥公司,包括亞獅康-ky、生華科均在掛牌的第一天就跌破承銷價,導致參與競拍、抽籤的投資人均鎩羽而歸,影響整體市場投資生技股的氛圍。

泰福-KY本次辦理現金增資23,000張,競拍部分16,560張,暫定承銷價每股100.1元,原定83日開標,然因為合格標單只有1.41萬張,未達總競拍張數,因此當日確定不開標,公司未來將擇期重新競價拍賣或詢價圈購或公開申購。

券商指出,此次競拍期間,共有三家公司一起上市競拍,除泰福外,還有研揚、穎漢,其中,研揚競拍價跟市價相差超過74%、穎漢則相差逾61%,但泰福價差僅約40%,因此產生資金排擠效果,這也導致泰福昨日股價跳水,收在96元,跌幅逾16%

泰福是國內首宗將以科技事業上市的生技股,以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為首的百億生技基金康禧投資持有泰福生技近10%股權,有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家族加持的泰福-KY是生物相似藥廠,也是證交所核准的第一家生技新藥股,讓泰福生技上市案更受市場關注。

泰福在興櫃期間,201512月股價曾飆破300元,一度叩關350元大關,但受到生技產業低迷下,股價已跌到目前的百元以下。泰福是生物相似藥開發公司,旗下產品線都聚焦抗癌生物藥、抗體藥等。

證券界人士指出,證交所審議時,附加須稅前獲利大股東才可賣股的條款,雖有意引導長期投資,但與自然人的投資習慣不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生技股估值過高,未來勢必大輻修正。
第二、幾個IPO股價大輻下跌,泰福甚至承銷失敗,影響投資人信心。

第三、未來生技企業必須加速整合,以M&A取代IPO

第四、這說明台灣的生技資本市場是一種幻象,大家都不懂,包括VC,找一家名人來替企業背書,把股價拉高出貨,和賭場又有何異?

資管中心

金融總會2017年白皮書出爐,主要有六大主題向政府提出建言,包含打造金融資產管理中心、支持實體經濟與公共建設、擴大資本規模、推動金融科技、強化金融法規以及健全金融稅制,作為今年政府推動金融政策的主軸與方針。

金融總會表示,六大金融建言主題是期望達到包括金融市場擴大、金融創新開放、法規限制調整、稅制問題改善等目標,並描繪出台灣金融長遠發展的願景。

成立資產管理中心具體的建言內容,包含加速開放勞退新制自選投資平台、放寬銀行經營債券業務限制、開放銀行得辦理債券業務的對象、接軌國際債券市場管理機制,以及放寬保險業外幣傳統型保單額度可不受傳統型保單準備金25%限制。

挺實體經濟業和公共建設上,金總建言,可以引導保險業資入公共建設、長照機構等,並修訂擔保授信主管機關認可的銀行保證、信用保證機構保證範圍,增訂外國國營大型政策性銀行、國際性多邊開發銀行、經外國主管機關核准設立的信用保證機構,落實台灣南向擴展政策。

擴大金融資本市場方面,金總建議擴大綠色債券市場,讓國營事業像是中油、台電中鋼等發債,以擴大國際板債市場。並建議扣繳率從原15%取消、研發碳交易制度及發展周邊金融商品。

金總也提出不少關於促進金融科技發展的建言,包括透過自然人憑證辦理個人貸款,以及房貸可以在線上辦理抵押權設定、變更和塗銷作業。保險業則希望可以在第三方平台,如電子商城等,銷售行銷制式化的保險,如車險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錢很多,有發展資管中心的條件。
第二、但一定要發展多元商品,不能只有共同基金。

第三、PE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第四、綠色金融也可以考慮。

第五、南韓PE已成為一個資產管理產業。
天貓/易果

阿里巴巴近年積極落實「新零售」概念,從電子商務跨入實體通路。3日再度透過旗下子公司天貓,加碼投資大陸知名生鮮銷售企業易果集團3億美元,這是阿里巴巴第3次參與易果的募資計畫。

雷帝網報導,阿里巴巴子公司天貓昨宣布,向全品類生鮮營運平台易果集團投資3億美元。易果生鮮將與天貓進一步融合,全面加速天貓超市的發展。

據指出,易果除了經營天貓超市生鮮領域之外,業務上也和阿里巴巴集團關係企業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譬如201611月,與阿里巴巴交叉持股的蘇寧雲商率先參與易果第3次募資,易果整體進駐蘇寧生鮮,並開始為「蘇寧小店」供貨。

201612月,易果以9.5億港元接手永輝超市在聯華超市的股權;20175月,易果將股權轉讓給阿里巴巴和百聯集團;易果還與同為阿里巴巴關係企業餓了麼、盒馬鮮生、閃電購有深度合作。

此外,易果還投資包括優配良品、果酷、一畝田、SunMoon等不同模式的國內外生鮮創業公司。

報導指出,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靖捷表示,易果與天貓超市會持續融合,並為品牌企業提供更多樣性的品牌經營服務方案。天貓的生鮮原產地能力、當地語系化採購能力和全程可控的專業供應鏈能力、配送能力也都會更上一層樓,最終為全中國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商品和服務。

靖捷說:「我們在生鮮領域的供應鏈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首先,來自美國、阿根廷、挪威、澳洲等147個國家的頂級珍饈齊聚天貓;另外,盱眙小龍蝦、山東美早大櫻桃、巴楚留香瓜、香格里拉野生松茸等,也通過天貓賣到全中國。」

易果集團董事長兼CEO張曄認為,這次融資後,易果生鮮將進一步融入天貓生態圈,快速將旗下的冷鏈物流安鮮達和其他供應鏈發展壯大。

據易果官方資料顯示,成立於2005年的易果生鮮經過多年發展後,目前易果供應鏈在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的147個生鮮商品原產地,已經建立起採購管道。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投資Whole Foods,天貓投資易果也是一樣道理。
第二、「新零售」正在發展,O2O是未來趨勢。

第三、未來整合是由線上端發動,而不是實體端。

第四、整個商業活動會有革命性的改變。

第五、台灣還沒有準備好迎接新經濟浪潮,未來前途堪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