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AI衝擊來了》勞力被取代、人資卻變熱門,為什麼?

AI衝擊來了》勞力被取代、人資卻變熱門,為什麼?

上周應邀回母校演講,接待我的是一位老師,她的教學主題是人力資源,負責開車的是一位碩士班同學,他說未來career的興趣也是人事管理,我覺得很新鮮。

我40年前在學校的時候,企管系有四大研討主題,包括財務、行銷、生管和人事管理,涵蓋一個企業的主要管理功能。財管和行銷最熱門,生產和人資屬較冷門的領域。但現在已經變了,不僅學科必須重新定義,重要性也完全不同。當年最熱門的財務金融如今重要性已大不如前,但生產和人事管理卻變成熱門話題,為什麼?

以人力資源來說,AI將徹底改變人類的工作,很多現有工作都將被機器取代,因此工作的內容與流程必須重新設計。生產管理,由於「無人工廠」趨勢,重點也由人的優化、轉向機器人智慧製造。

傳統人事管理只針對企業現有人事體系,人力資源規劃則較著重未來。但你不需是專家,也可預測在未來許多行業的工作會大輻減少,至少可以砍掉三分之一到一半人力,fire人是顯學,就像電影「型男飛行日誌」中的George Clooney一樣。

當我在和老師描述未來的衝擊時,她原先並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事實上,傳授管理知識的商學院本身就是需要大幅改革的對象,因此我相當懷疑當今MBA的價值。

學校和學歷會變的越來越不重要,特別是台灣的學校。未來學校如果要生存,必須懂得產學結合,針對企業的實際需要設計課程,並且要能與時俱進。教育變成一門好生意,香港股市近期最流行的題材之一是「教育概念股」。

今天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立即投入職場,但是要在對的地方。如果你對行銷有興趣,在中國大陸可以接觸到無人商店、O2O以及各種最新的電子支付方式,這些都是傳統課本學不到的,但均已實現,而且還在不斷進化中,是不折不扣的現在進行式。

很多企業都有感受到新經濟洪流快速撲過來的威力,但不知如何因應。這和20年前不一樣,企業不是買一部機器就可以立即晉升為數位化、智慧化的商業模式,事實上連到哪裡去找人才都有問題。

不只是企業,連提供技術的科技公司也缺乏合適的人才。這和賣電腦不同,必須要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後者牽涉到對各種行業的理解,因此要學習。關鍵不只是技術提供者教導企業,也包括企業教技術方了解自己。

未來會有很多智慧生態系(ecosystem),每一個行業都是「智慧+X」,提供智慧解決方案的科技業者和提供行業know-how的企業是一種夥伴關係,需要共同開發與創造,而不是單純的買賣方。

我和一些科技公司談過,他們表示現在最大挑戰不是沒有市場,而是沒有對的人,存在龐大的gap(鴻溝)。現有學校培養的人才不夠用、知識也不對,引進外國人才緩不濟急,因此只能自己訓練,提供短期專業教育,開訓練班比賣產品更重要。

在台灣,過去兩年人事管理變成焦點,但卻是由於「一例一休」的關係,集中在藍領勞工,在全球邁向知識經濟的同時,台灣反而被一個不合時宜的法規綁死。

歐美關注的焦點和台灣完全不同,主要在「零工經濟」上,這是因為AI所帶來的衝擊,造成許多白領工作消失。

最近有人請有20年經驗的律師和訓練3年的AI比賽,審查法律合約,結果AI的準確率達100%,律師96 %,但AI只需26秒,而人類花了1.5小時。

我們即將面臨各種專業人士大幅淘汰的命運,包括律師、會計師、醫師,更不用說在被AI淘汰之前,許多菁英已先被大陸磁吸,台灣要如何因應這個衝擊與趨勢?

全世界都在AI領域激烈競爭,北京市為了吸引頂尖外國人才,放寬簽證政策,預期最長可達10年,也開放永久居留權,甚至有高達100萬人民幣的現金奬勵。

和台灣不同,大陸一方面吸引全球人才發展AI,另外一方面又鼓勵用AI取代傳統工作。阿里最近推出無人汽車商店,所有買車、租車、支付、取車程序都不要人工,因此價格也便宜很多,一夕間顛覆了一個行業。若在台灣,只會以保障工作為出發點,但這對台灣競爭力毫無幫助。

前幾周在一個餐會上,我指出微軟、Google最近都在台灣成立研發中心,大力發展AI並投資人才。一位矽谷來的朋友點出,這沒有什麼好高興的,因為台灣工程師又便宜又好用,我們一個AI人才年薪10萬美元,在矽谷大約要3倍,中國大陸也差不多。30年前廉價勞力的故事在台灣重演,只是對象由藍領換成了白領。

在快速變遷的時代,我們卻停滯不前,勞動部卡住了台灣,教育部卡住了台大。電影「環太平洋」講的是怪獸大戰機器人,就像中美貿易大戰,台灣作為環太平洋的小島,被卡在中間,進退維谷。

或許我們唯一的希望,是在虛擬的幻夢中找尋未來、重建自信。電影「一級玩家」的主角在2045年的現實中是個loser,卻在VR虛擬世界裡找到慰藉與希望,多麼諷刺!

It's a good time to start dream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