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晶電&半導體,恆大&新能源,美中&半導體,獨角獸上市,挖礦機&上市,5G,麗晶,香港上市,陸企併購,新聚思,聯電&和艦.


2018.07.02理事長的話
2018.07.02_理事長的話_晶電&半導體,恆大&新能源,美中&半導體,獨角獸上市,挖礦機&上市,5G,麗晶,香港上市,陸企併購,新聚思,聯電&和艦.
晶電/半導體

LED磊晶龍頭晶電25日召開董事會,通過分割半導體代工業務,新設100%之子公司,公司名稱為晶成半導體,預計101日為分割基準日。

晶電總經理周銘俊表示,過去20年晶電專注於LED業務,未來20年將以公司核心技術為基礎,除LED之外,要將核心能力拓展為「實現三五族半導體應用的無限可能」,衝高集團價值。

三五族材料泛指由周期表的三族與五族元素所構成的合金化合物,種類多,例如砷化鎵、磷化銦等。

李秉傑表示,目前看來,未來營運第一年,晶成半導體應沒有資金上需求,不過,隨著未來營運規模擴大,一定會需要更多資金擴充,未來晶成半導體也會朝向上市櫃方向規劃,最快三年內應可以在台灣資本市場掛牌,以利籌資。

晶成半導體資本額10億元,董事長由晶電董事長李秉傑兼任,現任晶電總經理周銘俊轉任晶成半導體總經理之後,晶電總經理一職將由晶電行銷副總經理范進雍升任,未來周銘俊仍擔任晶電董事,新人事令716日生效。

晶電5月宣布,擬將旗下三大事業獨立成三家公司,包含負責LED以及雷射的「晶電企業」,負責VCSEL、元件代工的「晶成半導體」、負責模組與元件事業的「晶電科技」,昨天董事會已通過成立晶成半導體,晶電表示,三大事業體獨立方向不變,但未來負責模組及元件的晶電科技何時成立,公司表示仍規劃中。

晶電原本就以MOCVD機台,為光環等其他廠代工生產磊晶片,新成立的晶成以半導體,即是該代工部門,晶電表示,目前已有新客戶接洽中,未來IDM廠及模組廠都是潛在客戶群。

周銘俊強調,20年前,和董事長(李秉傑)一起創立晶電,那是真正的創業的經驗,晶成半導體雖然不是真正的新創公司,但他將以新創公司的精神經營晶成半導體,雖其規模不如晶電,但希望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以前企業是合併,現在走分割反而有可能實現價值。
第二、不一樣業務的企業應該分割出去。

第三、半導體由於中美科技大戰,台灣企業也會有新的價值。

第四、任何願意和中國大陸合作的半導體公司現在都可能有半導體溢價。

恆大/新能源車

大陸地產商恆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以港幣67.47億元(約新台幣256億元)入主美國新能源汽車公司Faraday Future(簡稱FF),並取代FF公司創辦人賈躍亭成為第一大股東,但賈躍亭仍擔任FF公司執行長。

恆大旗下公司恆大健康25日宣布,以港幣67.47億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間接獲得Smart King公司45%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而Smart King 100%持有FF公司。

新浪財經報導,20171130日,香港時穎公司與以賈躍亭為代表的FF原股東以合資模式設立一家新公司Smart King,時穎出資20億美元獲取合資公司45%股權,而FF原股東以FF擁有的技術資產及業務入股,獲取合資公司33%股權。

FF表示,恆大健康收購時穎公司後,會按照時穎公司當時的協議完成後續的交易。恆大集團正式入主FF後,恆大將委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夏海鈞擔任Smart King公司的董事長。

中關村在線報導,FF昨日在微博聲明,已通過美國政府CFIUS審批,完成20億美元首輪融資,創始人賈躍亭任首席執行官。有媒體曾報導,鎖定FFCEO 15年是賈躍亭讓出第一大股東的條件,據知情人士稱,目前賈躍亭已退居第二大股東。

時穎公司董事Jackie Wah曾在4月表示,時穎與賈躍亭合作成立公司。時穎占45%股份;賈躍亭以FF公司作價,占股33%;公司管理層占股22%。投資款將分期分批投入,用於產品研發生產及在廣東南沙設立生產基地,目前時穎已向合作公司注資5.5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FF原來的擁有者根本不懂汽車,只會吹牛。
第二、但現在換成恆大,一樣是外行。

第三、只能說錢太多了,沒有地方花。

第四、未來成功,技術、市場和政策都是重點。

第五、賈仍是執行者是一大錯誤,他不是馬斯克,沒有管理能力和技術理解。

美中/半導體

美國強烈阻擋大陸2025年全力發展自主製造大計,等於封殺大陸最亟欲發展的DRAMIC設計等領域,對南亞科、華邦電、聯發科等台灣業者短期相對有利。

不過,此舉也將引發大陸加快自主研發腳步,短期大陸在驅動IC等技術門檻較低的晶片能量可能快速崛起,聯詠等台廠相對有壓。

業界人士指出,大陸近年重點發展半導體,鎖定包含DRAM在內的晶片業、封測業、代工業等為主,企圖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此時美國總統川普出手設限,牽動台、美、中三方的產業競爭和板塊變化。

DRAM大廠南亞科認為,川普此次出手,是美國強力阻攔大陸偷取美國DRAM技術,包括對於智慧財產權與營業秘密的動作。對缺乏相關技術的陸廠而言,此舉將提高大陸記憶體自主產出的難度,對產業發展以及台灣廠商不僅不會有負面影響,甚至還具正面保護效果。

若談判造成負面結果,各國築起相當高的關稅壁壘,會對整體經濟造成影響,也會使終端消費需求疲弱,不只是對DRAM,對整體產業環境都是負面的循環,這方面則需要密切關注。

IC設計方面,美國擁有英特爾、高通、超微、輝達、德儀等廠商,還有已將總部移到美國的博通,掌握電腦中央處理器、手機晶片、繪圖處理器、網通晶片、類比晶片等各領域的龍頭廠。

業界分析,美方阻攔陸廠收購美資IC設計業者,等於讓陸廠「無法走捷徑」,進而在高階IC、如手機晶片等領域布局腳步受影響,短期內要追上聯發科等台灣指標廠更難。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半導體變成美中大戰的核心。
第二、台灣擁有關鍵半導體開發能力,就如同北韓有核子彈是一樣的。

第三、我認為台灣半導體企業要不然被美國併購,要不然就會和中方合資。

第四、大的企業才有可能被美方併購,小公司最好戰略是和中方合作。

獨角獸上市

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PwC,台灣稱資誠)公布最新報告顯示,大陸的獨角獸企業中,逾六成計畫在未來2年上市,其中港股最受歡迎,有四成三的受訪公司將香港列為上市首選地點,其次是美股和A股。

中國經濟網報導,25日公布的「普華永道獨角獸CEO調研2018」報告指出,獨角獸的崛起離不開資本,64%的受訪公司未來兩年內有上市計畫,而最受大陸獨角獸企業青睞的資本市場首先是港股(43%),其次是美股(25%)和A股(23%)。

報告指出,適時的政策面輔助也為獨角獸創造上市良機,大陸證監會正在加速改革A股上市制度以吸引海外上市的獨角獸回歸,例如CDR(中國存託憑證)系列細則逐步落實,以及此前港交所推出的「同股不同權」機制,對獨角獸頗具吸引力。

PwC全球TMT行業主管合夥人周偉然指出,大陸潛力巨大的內需市場是其他經濟體的獨角獸可望而不可求的。他認為,平穩的宏觀經濟型式,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契機,給了大陸獨角獸得天獨厚的發展空間。獨角獸在除美國外的許多發達國家都屈指可數,而在中國蓬勃發展,未來3年更將迎來戰略機遇期。

此外,受訪獨角獸公司認為,在未來13年中的最大挑戰,是適應技術革新、消費者行為的變遷,以及新業務模式的湧現。

調查顯示,與模式創新相比,未來13年大陸獨角獸企業更看重技術創新所帶來的重大影響。在影響公司的首要外部因素中,有57%受訪公司認為是「高技術的不斷出現」,另有45%受訪公司選「顛覆性業務模式的出現」。

PwC中國初創與私營企業業務合夥人黃翰勛分析指出,大陸企業在商業模式上不斷推陳出新,尤其注重用戶體驗,在將產品和服務用最經濟快捷的方式提供給消費者方面,不乏成功案例。
不過黃翰勛指出,商業模式創新門檻相對較低,更容易被仿效並在同業競爭中被超越。要躋身於領先企業的行列,獨角獸將越來越倚重科技創新為先導,並輔以新的商業模式實現技術的商業化。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未來兩年是新經濟獨角獸企業上市的黃金時期。
第二、大部分會選擇去香港上市,少部分在中國大陸A股上市。

第三、但是在海外上市的企業,未來可以用CDR型式回歸中國A股。

第四、現有的獨角獸已經過好幾輪整合和併購,因此未來最佳出路是上市,而不是M&A

第五、目前國際市場動盪不安、中美貿易大戰開打,是未來IPO最大風險,將會影響估值和上市時間。

挖礦機/上市

港股IPO進入高峰期,繼上月嘉楠耘智赴港提交招股書後,另一家大陸比特幣礦機生產商億邦國際也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全天候科技報導,億邦國際目前是全球第三大比特幣礦機生產商,僅次於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招股書顯示億邦國際主要業務為ASIC晶片設計、電信業務以及設計、生產及銷售區塊鏈處理器或礦機(BPU),主要礦機銷售品牌為翼比特。

2017年億邦國際利潤為人民幣3.85億元,相比2015年增幅逾1,500%2015年、2016年、2017年,公司營收分別為人民幣9,214萬元、1.2億元、9.78億元。公司區塊鏈業務營收占比從2015年的31.7%猛增至2017年的94.6%。億邦國際目前業績高度依賴區塊鏈業務,公司在招股書中也提及業務風險因素,稱「市場不接受區塊鏈技術或者對其失去信心,以及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不利發展,都會造成上游挖礦機的前景受阻。」

在億邦國際提交招股書之前,全球第二大礦機生產商嘉楠耘智已於今年515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南華早報》消息稱,嘉楠耘智計畫在港股募資10億美元。

6月初,全球最大的礦機生產商比特大陸也傳出籌備上市的消息。比特大陸聯合創辦人吳忌寒向彭博資訊表示,比特大陸有在香港或海外IPO的計畫。彭博資訊估計,比特大陸公司估值約為88億美元。

比特幣礦機生產商為何打算在近期密集上市?有分析認為,這與比特幣價格走勢、海外股市大環境都有密切關係。

過去幾個月中,比特幣價格不斷下滑,直接影響礦機生產商的業績,更晚上市可能會面臨估值縮水。而港股、美股市場目前均處於歷史高位,市場接下來若有調整,對IPO企業而言也十分不利。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特幣挖礦機是金融科技的新概念,居然也可以上市,令人大開眼界。
第二、台積電最近業績也因挖礦帶動的熱潮而受惠。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家企業,選擇在香港上市,說明香港已是亞洲新經濟概念股上市的首選。

第四、台灣如果要追上,必須開放並鼓勵新經濟概念的外國企業上市,包括大陸公司。但我們缺乏數位生態系,主管機關心態保守,敵視陸企已錯失先機。

5G

兩岸5G合作報喜!中國大陸26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帶企業團來訪,鄔賀銓表示,大陸未來幾年光是三大電信公司在5G的投資規模就超過1兆人民幣,5G讓兩岸看到合作的新契機,兩岸透過合作,才可以攜手創造更大的商機。

他並強調,兩岸5G攜手合作未來機會很多,台灣廠商肯定可以從大陸布局5G過程參與5G商機。

在前行政院長、現任台灣大哥大基金會董事長張善政見證下,昨日兩岸產業正式簽訂合作備忘錄,將在5G及物聯網進行更多產業交流及合作。

鄔賀銓這次以FUTURE論壇主席身份來台,並進行專題演講,他說,5G將帶動AI、物聯網、ARVR等很多應用,也表示5G將帶來龐大的新商機。大陸這麼多年來在通訊物聯網應用還算走得不錯,但很多底層核心晶片、基礎元件、電腦應用比較落後,台灣是全球半導體最大供應市場,IT及晶片領先全球,兩岸剛好互補。

鄔賀銓並透露,「像聯發科就已經爭取到大陸的5G商機了」,除了聯發科,大陸預定明年正式銷售5G手機,他說,手機零組件包括螢幕、傳感器、天線、電源管理等等,未來都需要仰賴台灣廠商。

另外,鄔賀銓說,去年一整年,大陸進口2,000多億美元的半導體元件產品,其中,將近1,000億美元是從台灣進口,台灣在供應大陸半導體元件方面佔有很大的比例,將來大陸還會繼續需要大量的半導體元件,需要台灣廠商繼續支持。

除此,在5G建設過程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基地台、天線、能源、電力,5G應用像ARVR3D視屏,鄔賀銓強調,大陸廠商都有機會跟台灣廠商合作。

針對近來中興通訊遭中美貿易戰牽連後,外媒點名聯電被控替大陸半導體廠商竊取美光商業機密案,會不會擔心台灣半導體廠商與大陸的合作,會受到美方壓力而有所影響?鄔賀銓表示「可能」,但他強調,如果半導體技術是中國買一些台灣的元件就掌握這個技術那麼簡單,就表示這個技術沒什麼門檻,還保護啥?。

他強調,中美貿易影響的不只是中美,台灣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美國啟動貿易戰的做法損人不利己,全球化、國際化,開放是一個趨勢,怎麼也改變不了,現在是新一輪世代交替的時候,而且節奏加快,像5G,都還沒真正上路,中國已經開始研究6G了。

我們的看法:

第一、5G是未來,台灣不和中國大陸合作,沒有成功的可能。
第二、現在能有這樣一個5G論壇在台灣舉行,意義重大,至少政府知道不能封殺。

第三、但是華為就是中國5G的同義字,我們準備好沒有

第四、5G關鍵不是技術產品或元件,而是發展各種應用,最終要打造「智慧生態系統」。

麗晶

上市櫃飯店龍頭晶華今年3月決議,轉讓頂級豪華酒店品牌「麗晶」(Regent)海外酒店業務51%股權予英國洲際國際酒店集團(IHG),董事長潘思亮26日於股東會後表示,除今年將直接認列股權出售利益,透過此一交易案,明年海外轉投資事業因有分潤效益,將直接轉虧為盈,對公司營運有極大幫助。

潘思亮強調,未來麗晶海外開發及訂房業務等都將由洲際主導,晶華單純每年收取營收1.5%2%權利金,可以想做是「老外幫我們打工」的概念,這筆交易是「穩賺不賠」。

晶華昨日股東會通過去年財報,全年營收70.05億元,稅後純益10.6億元,每股純益8.37元。

20104月,晶華趁金融海嘯飯店行情偏低的機會,從美國卡爾森集團(Carlson Companies)手中收購麗晶酒店連鎖體系,為台灣本土飯店業者收購國際連鎖飯店品牌首例,使晶華邁入跨國之列,業者要加入麗晶飯店體系,都要晶華點頭。

時隔八年,晶華董事會今年3月通過與英國洲際國際酒店集團,成立合資公司RHWRegent Hospitality Worldwide),負責經營開發麗晶酒店與台灣以外地區的全球性業務,合資公司晶華持股49%,其餘51%晶華以3,930萬美元出售給洲際酒店集團,等於將麗晶經營權轉手讓給洲際酒店。

對於轉讓考量,潘思亮昨日指出,洲際擁有完整訂房及業務開發等網絡,如果靠晶華在國際市場單打獨鬥,要投入相當大資源,才能達到可以獲利的規模。然而,晶華在海外規模較小,這樣的投入並不划算。

潘思亮說,麗晶海外規模太小,仍處於小幅虧損狀態,加上柏林麗晶每年約虧損200萬歐元,使麗晶全球每年虧損約數千萬至1億元。和洲際酒店合作後,最立即好處是從虧損轉為每年固定收取權利金,使海外事業由虧轉盈。

他舉例,晶華若再努力幾年,麗晶是有機會賺錢,但若與與洲際合作,賺到的錢雖然要跟對方分,但至少「明年就能開始賺錢」,且賺更多,分給晶華比自己來賺還更多,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同時,台北晶華年底前可望加入洲際酒店全球訂房網,有助增加跨國企業商務客的訂房營收,將對明年營運獲利有相當大幫助。

我們的看法:

第一、晶華當初買下麗晶品牌,但卻沒有進行太多海外擴張。
第二、台灣企業規模太小,資金和人才不足,不擅於全球布局,即使像潘總裁那麼有才華的CEO,也難以把麗晶品牌做大。

第三、台灣企業應該和外國PE合作,才能加速國際擴張腳步,因為外資會引進專業經理人。

第四、洲際是全球性的旅館集團,有能力和實力把麗晶的品牌做大。

香港上市

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安永25日公布新股調查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港交所新股上市共98支,數量居全球首位;集資額則較去年同期下跌8%至503億港元,目前全球排名第5。不過,安永預計香港新股全年集資可達2,000億港元,使香港有望重返全球IPO前三甲之位。

香港商報報導,安永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前十大IPO分別為平安好醫生、江西銀行、甘肅銀行、正榮地產、雅生活服務、有才天下、匯付天下、維信金科控股、中國新華教育及希瑪眼科。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蔡偉榮表示,上半年大陸公布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動新經濟和獨角獸企業上市。安永審計服務合夥人賴耘峰說,在前十大IPO中,金融行業IPO籌資額比例正在下降,由去年同期的70%降至目前的44%,但仍繼續佔據新股集資額榜首,而健康和房地產行業在大陸上市企業的推動下緊隨其後,今年香港首隻上市獨角獸平安好醫生就貢獻前十大新股逾20%的籌資額。

賴耘峰指出,今年4月香港修定的上市規則生效,代表香港實現市場改革,上市制度迎來新時代,同時「H股全流通試點業務實施細則(試行)」公布並實施,幫助大陸企業赴港上市。

蔡偉榮則表示,IPO市場向來是下半年較上半年活躍,目前已有數家大型企業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如小米、中國鐵塔、美團等TMT(科技、媒體及電信)企業,單計這3家企業集資額已逾1,000億港元。蔡偉榮表示,若這3家企業成功在下半年上市,將帶動下半年集資額達2,000億港元,讓香港重登全球集資額前三甲地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今年上半年香港IPO數量是全球第一,代表許多大小型企業都選擇香港上市。
第二、但集資額排名只有第五,代表其中有許多小企業。

第三、中國大陸IPO法規收緊,很多大陸公司都改赴香港上市。

第四、香港金融國際化,又和中國大陸接軌,未來前途不可限量,新經濟概念股是未來香港資本市場轉型的重要關鍵。

陸企併購

據美國財經網站CNBC周四報導,美國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和投資關係惡化,進一步澆息大陸企業收購美國公司的興趣,大陸轉而將收購目標鎖定歐洲企業。
 
據湯姆森路透數據,今年迄今大陸公司併購美國公司的交易金額僅1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銳減近80%。相較之下,大陸收購歐洲資產較去年攀升39%,至451億美元。
 
大陸投資顧問公司易界(DealGlobe)創辦人馮林(Lin Feng)表示:「我們目前鎖定歐洲的交易,暫緩進行美國交易。美中貿易大戰如果不是短期,也會是中期問題,需要花一點時間才會落幕。」美國的投資機會受限,可能有助促成歐洲和以色列的交易。
 
2016年大陸的海外收購計畫火力全開,交易金額創紀錄高點,收購美國和歐洲資產的金額分別達626億美元和884億美元。
 
自此以後,大陸實施資本管制,特別是打壓幾家積極併購的企業,例如海航集團(HNA)、大連萬達(Dalian Wanda)和安邦保險(Anbang Insurance ),嚴重抑制流向美國的投資資金。
 
此外,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部分大型交易,進一步壓縮大陸投資人的興趣。本周美方暗示將會嚴審大陸投資案,特別是科技等經濟敏感度高的領域。
 
據湯姆森路透社數據顯示,今年迄今大陸投資人僅宣布5樁美國科技公司投資計畫,總金額只有2.78億美元,創下5年最低紀錄。
 
現階段的挑戰還有美中貿易戰逐漸擴大,美國威脅要對最高4,500億美元的大陸進口商品課稅,首批340億美元的關稅將在76日啟動。
 
不過專家認為貿易緊張一旦緩和,將能刺激中美併購交易活動。瑞銀亞洲併購部主管盧穗誠(Samson Lo)指出:「目前可能不是收購美國企業的好時機,等到貿易大戰結束,投資人便會回籠。」 

我們的看法:

第一、陸企併購美企的金額降了8成,未來半年將會更低。
第二、這是台灣企業併購美國公司的大好機會。

第三、而且價格將會比較便宜。

第四、許多美國企業希望透過台灣布局中國大陸。

第五、台灣企業一定要創造中國大陸和美國的連結,才能提高身價。

第六、台灣企業資金不是問題,可以找PE一起併購。

新聚思

神達(370629日公布,轉投資的新聚思(SYNNEX)將以24.3億美元(約新台幣738.5億元)併購Convergys,與旗下Concentrix進行整合,預計今年底完成交易,合併後將成為全球第二大客戶參與服務公司。

神達目前持股新聚思12.46%Concentrix是新聚思全資子公司,主要業務為客戶服務與外包流程管理,原來在市場排名第六,Convergys排名第二,雙方合併後,維持市場第二地位,但拉近與龍頭的距離。同時Convergys在各產業布局很深,具有多項產業的領域知識,有助Concentrix拓展業務。

神達表示,預計合併後將增加更多垂直產業與客戶,Concentrix加入超過6,000位專業團隊,第一年預期增加約27億美元的收入(約新台幣820億元)。

新聚思執行長Dennis Polk表示,新聚思持續專注為股東創造出色的投資與回饋,此次交易有望提高新聚思的獲利能力,同時繼續新聚思高價值服務的投資策略。併購後,將更穩固新聚思在技術解決方案與Concentrix業務上的領導地位。

Concentrix總經理Chris Caldwell表示,客戶體驗變化的步伐需要不斷創新與服務的轉型,下一階段的體驗提升與業務改善的客戶互動策略非常關鍵,雙方合併後Convergys將會增加一個具備更多專業力、卓越領導力與創新執行力的團隊,期待Convergys加入Concentrix團隊。

我們的看法:

第一、神達董事長苗豐強是台灣最傑出的併購大師,而且相當低調。
第二、企業外包流程在當今是非常有前途的領域。

第三、第六名的公司買第二名,這是非常好的布局。

第四、台灣企業應該用資本手段,加速外部成長與產業整合。

聯電/和艦

繼鴻海分割旗下工業富聯在上海A股掛牌後,晶圓代工廠聯電昨決議,將子公司和艦與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孫公司IC設計服務廠聯暻半導體等進行整合,由和艦為主體向大陸中國證監會申請首次公開發行(IPO),在上海A股掛牌,預計籌資約25億元人民幣(約114億台幣)。

8吋晶圓代工今年需求旺盛,但聯電台灣各廠區產能已無法擴充,為擴充產能及強化全球布局,決議由聯電子公司和艦統籌子公司聯芯及孫公司聯暻,向陸證監會申請IPO,準備籌資在和艦及聯芯擴增8吋產能。

和艦及聯芯8吋晶圓代工月產能分別為6.5萬片、1.7萬片,其中聯芯年底前月產能可望達2.5萬片,至於和艦將藉上市籌資再擴充1萬片月產能,屆時月產能可望達7.5萬片。
聯電財務長劉啟東表示,本次將由和艦統籌聯芯、聯暻在上海A股掛牌上市,以和艦為上市名稱。

和艦與聯電目前在客戶及製程上重疊性高,因此聯電規畫,未來和艦將負責大陸地區所有客戶,聯電則負責大陸以外全球市場,同時聯電仍將持有和艦87%股權,因此仍將全數認列和艦業績。

聯電表示,和艦赴上海A股掛牌上市案,將於今年820日召開的股東臨時會提請股東表決,通過後再向陸證監會申請IPO,並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發行不超過4億股。

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表示,因應大陸半導體市場快速成長,並考量公司與集團長遠發展,公司於大陸地區晶圓專工及IC設計服務業務由和艦統籌,提供客戶完整IC製造解決方案;通過A股上市,和艦可善用募集資金,再投資複製既有成功模式,藉此拓展市場。

此外,和艦於A股上市後,將可取得更多元化在地資金來源,改善整體財務結構,將資金留台灣,並可提升公司資產規模,充實公司資本實力。

聯電昨也宣布,將以不超過576.3億日圓,完全收購已持有15.9%股權的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MIFS),預計201911日完成股權轉讓,除能擴充聯電12吋晶圓廠產能,更能達到強化全球布局地位。

據了解,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月產能3.6萬片12吋晶圓,主要應用在車用、物聯網等,並以4065奈米製程等成熟製程為生產主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電這幾年在台積電陰影下,幾乎被人遺忘。
第二、但聯電仍然是台灣最有實力與併購經驗的企業集團之一。

第三、聯電之前就有投資日本經驗,此次收購富士通半導體,台日聯手,是正確的布局,日本可以透過聯電進入中國市場。

第四、和艦A股上市,是大陸主管機關給予的特殊待遇,否則一定會有「同業競爭」的問題。大陸為了和老美對抗,發展自主半導體技術,真的全力豁出去了,這是台灣企業戰略布局的良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