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從深澳電廠、前瞻計畫的軌道建設,看「系統問題」如何害台灣缺乏競爭力?

從深澳電廠、前瞻計畫的軌道建設,看「系統問題」如何害台灣缺乏競爭力?

我經常搭乘飛機,每次在機上遇到氣流震動,我心裡都會一陣緊張,心想飛機實在不是安全的交通工具,火車應該比較好。但誰又能想到,在台灣近期會發生那麼嚴重的鐵路交通事故?

科技越來越進步,純技術故障造成的災難比較少,通常都可用「風險控制」的方式排除。以這次普悠瑪事件為例,司機其實早已發現動力系統有問題,但仍一邊駕駛一邊修理,這就是管理上的問題。與其怪司機個人,更應該檢討的是管理制度,台鐵、交通部甚至中央都有責任,這代表系統出了嚴重問題。

台灣充滿「系統問題」,從企業到政府、從地方到中央、從硬體、法規、制度到管理。這也是為何台灣雖有許多創新人才和能量,但競爭力無法擠進全球前10名的原因。簡單地說,我們就是一團散沙,沒有辦法把個人的成就發揚光大。


要解決系統問題,必須有「系統思考」或者「設計思考」,要從未來整體規畫,並以解決問題為核心。重點是未來性和全盤性,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深澳電廠就是一個例子,當初成立完全是因為廢核四以後發現電力供應不足,因此倉促再建一座電廠,卻沒有考慮燃煤空污以及全球減排趨勢,現在由於居民反對以及選舉考量,又貿然廢止。

站在系統的角度,這牽涉到整體能源政策。台灣應該預測2025年全球大環境變化,檢討自身能力及限制,選擇合適的發電組合,並且進行民意溝通。

然而台灣並不是這樣:一場靜坐抗議幾千億的投資就喊停了,為了選舉考量新電廠說廢就廢,這就像一個魯莽的司機隨時在大轉彎和變換跑道,很容易釀成災禍,何「系統思考」之有?完全是「情緒反應」。

這次鐵路意外令人想到政府推動的新台幣8,800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花費最多的就是「軌道建設」,目的是為了改善城鄉差距,要將高鐵、台鐵連接成網。但這真的能解決問題嗎?以高雄為例,政府花上千億推都會捷運,相較於選韓國瑜當市長,請問哪一個較能扭轉高雄市「又老又窮」的現況?

作為一個banker,我一向對於超大型計畫很有興趣,我指的是那些需要很多錢、牽涉到政府民間合作、需要引進國外技術與資金的項目,因為有我可以扮演的角色,而且會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我喜歡用的比喻是「生態系」(ecosystem),我對於任何能夠造成生態系改變的項目有高度的熱誠。生態系不只是一個產業,還包括產官學研所有相關單位。

習近平的「一帶一路」,是一個標準生態系;「中國製造2025」也算是,但已被川普攔腰阻擋。這兩大生態系工程都非常前瞻,連結未來、連結世界。

上周習近平參加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使三地的行車時間從原本三小時變成半小時。這個連結三地的大橋,從概念到實現花了35年,也是一個超級生態系,如同稍早的廣深港高鐵一樣,打造出「粵港澳大灣區」一日生活圈,涵蓋「9+2」城市群,包括廣東九個城市加香港和澳門,將成為世界最大和最強的灣區。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最近提出施政報告,在未來2、30年計畫興建東大嶼都會人工島,初期將耗資港幣5千億元,命名為「人工島嶼」。為什麼要開發這個全球最大的人工島?因為房屋短缺,香港已人滿為患。不過由於破壞生態,違反永續發展,引起香港人遊行抗議,和深澳電廠很類似。

最近看民視,介紹台塑集團當年在雲林麥寮建六輕廠的故事,非常佩服。當初王永慶原來要到福建海滄建石化廠,因李登輝「戒急用忍」只好喊停,改在台灣興建。可是因環保原因找不到地方,後落腳麥寮,完全是填海工程,當地風沙大,克服萬般困難才得以興建成功。

台塑在美國建石化廠也非常了不起,開始於40年前(1978年),可以說是台灣企業前進美國的先驅。海滄計畫停擺後台塑又再加碼投資美國,受到德州政府熱烈歡迎。40年後的今天,郭台銘才又在威斯康辛州投資100億美元。回想台塑當年壯舉,再看台灣企業如今機會大好卻走不出去的窘境,令人感嘆!

其實台灣本地也有生態系工程,最近的例子是政府推動離岸風電,在短時間內取得不錯的進展。原因為何?第一、台灣彰化外海為全世界最佳風場;第二、政府急需再生能源方案;第三、給投資人極其優惠的政策;第四、台灣資金充沛,急需尋找投資標的。

簡言之,台灣離岸風電有項目、有政策、有技術供應商、有資金,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雖然現在離成功還言之過早,但相較其它工程來說,已經算很順利,有機會打造一個全新的生態系。

上周金管會表示,為了推動公共建設證券化,將修改投信投顧法,以離岸風電為標的,設計證券化商品,鼓勵保險資金投入。這是創新,但有可能成功,因為台灣本土資金太多,但可投資標的太少。台灣如果有更多部門鬆綁法令,一起打造生態系,台灣就會成功。

想像台灣是一列高速疾駛的火車,我們在駕駛的帶領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惡劣環境。作為乘客,你覺得放心嗎?

天佑台灣,希望我們永遠不會出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