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政治還在瘋「韓流」,全球經濟寒流卻正要來襲!老總給台灣經濟的2個解方
打開電視,天天都是「韓流」,台灣人民渴望改變的熱情實在驚人。
拉回現實,全球經濟的寒流,正要席捲台灣,最主要的理由來自蘋果。根據報導,蘋果最新的高價手機賣得一塌糊塗,蘋果股價大跌,也開始向供應鏈砍單。
這和台灣有什麼關係?因為整個台灣的經濟結構,主要是依賴出口,又以電子業為重,而電子業唯蘋果馬首是瞻。從台積電、鴻海到大立光,每一個都是抱緊蘋果大腿,我們能想像沒有蘋果的日子嗎?
蘋果股價今年初曾達到1.13兆美元,傲視全球上市公司,如今只剩8千多億美元,從高點回檔達20%。蘋果最重要的策略夥伴鴻海,股價也創近期新低。
簡單地說,有將近30年的時間,從1988年到現在,台灣經濟發展走的是「美國模式」,我們勤奮地生產代工,供給美國的大廠。
1994年以後,另外一種模式興起,那就是「中國模式」,對台灣企業影響重大,其中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上半場叫做「世界工廠」,下半場則是「世界市場」。世界工廠的模式是美國接單、中國生產製造,其中的佼佼者就是鴻海。「世界市場」其實代表「中國市場」,其中的代表廠商是康師傅。
台灣今天經濟的問題,在於傳統的「美國模式」已走到轉折點,未來不可能再成長,而「中國模式」又因兩岸關係陷入僵局。
台灣的反應是什麼?不在乎,我們可以走「台灣模式」或「南向模式」,這就是過去幾年的政策。我們的政府,基本上完全漠視國際經貿趨勢,ECFA、服貿、貨貿,通通無法落實。所有的區域經貿組織,如東南亞國家協會(10+3),台灣均被排除在外;全球性的聯盟如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和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那更不用說了。
台灣不僅被排除在各種國際組織之外,更糟糕的是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其影響所及是陸企不再來台投資,陸客減少來台觀光,陸生數量急遽下滑,陸配受到歧視,兩岸政府機構交流停滯,還有陸方對台灣貨品(特別是農產品)的採購也大幅度減少。
可怕的是,我們一直覺得這沒有關係。政府推動成效不彰的對策,藍綠繼續惡鬥,台灣的企業和年輕人加速出走,台灣被逼到越來越窄的困境中,台灣人民的荷包嚴重縮水。可是政府依然無動於衷,沒有關係,直到我們變成被溫水煮熟的青蛙。
「韓國瑜效應」代表的是人民終於再也不能忍受了,所有積壓的情緒像山洪一樣在一剎那間爆發。韓的口號如「又老又窮」以及「北漂青年」完全說中了人民的心聲。意外的不是人民,而是藍綠政黨和政客。
時機對台灣來說糟糕透了,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此時,中美開始貿易大戰,中國製造貨品被課以25%高關稅,台商所熟悉的「中國製造」完全喊停,廠商們焦急著尋找其他第三地替代方案。但除非台商原先已有全球布局,否則一時之間根本無處可去,只能任人宰割。
上周有媒體做了一個「非洲專題」,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完整的台商非洲報導。另外印度最近也變成大熱門,不少台商在探討到那裡做生意的可能性。問題是非洲基本上已是中國的地盤,或許有些許台灣年輕人可以到那邊闖出名堂,但台商很難。至於印度,根本不是台灣人的菜,我有一個客戶,全球其他地方都做得不錯,唯獨在印度大虧。
但無論如何,台商有勇氣跑到這些地方,我還是給予高度肯定,總比把東南亞勞工引進台灣從事低端生產製造要更好。
只有少數台商抓對重點。最近台灣水泥宣布進軍土耳其市場,和當地最大水泥公司合資成立新公司,投資金額高達11億美元,之前台泥的海外布局全在中國。這個案子讓人大開眼界,那麼老、那麼傳統的企業,卻有那麼先進、完整的新興市場布局。
台灣未來應該怎麼走?不單是「西進」或「南進」,也不是「非洲模式」或「印度模式」,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上進」和「流進」。
什麼叫上進?也就是往「智慧化」和「世界級」發展,用創新模式創造高附加價值,像台積電一樣,不要只做一個「me too」。
在台積電之前,台灣其實也有世界級的企業,如台塑和中鋼。中鋼特別值得學習,當年在趙耀東先生帶領下,於高雄打造了效率名列前茅的世界一流大鋼廠,當時台灣最聰明的人才都匯集在中鋼,連上海寶鋼也向中鋼取經。那時的高雄,多麼令人驕傲和懷念!
短期內,台灣最佳的發展戰略是「流進」,也就是像水一樣,流進流出,經濟學上叫做「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韓國瑜用更簡單的方式表述:「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
最近美國政府宣稱,台灣和美國有共同的「民主價值」,這是不爭的事實,但這是「政治價值」。高雄選情所反映出來的訊息是,「經濟價值」遠比「政治價值」更重要,印證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1992年競選時的名言:「笨蛋!問題在於經濟」。
如果我們把這句話進一步延伸,可以改成:「笨蛋!問題在於兩岸」。今天不需要政治人物,不需要兩黨,我相信大部分台灣民眾都已明白這才是真正關鍵,因此台灣的政治版圖勢必會起根本性的變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