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他們能回台灣,但是機會非常渺茫,因為在中國可以拿到的薪水,是台灣的3倍。」
我參加一個晚宴,坐在我旁邊的是一位大老闆,他的子女都非常優秀,兩個女兒目前在美國華爾街一流投資銀行工作,兒子就讀於常春藤名校。他其中一個女兒今年會回亞洲,計畫在投行的香港或上海分公司工作,已經算一大突破。
他向我請教,長期他希望把自己賺的錢和一些其他企業整合,成立一個「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如此可以一魚兩吃:一方面兼併收購一些台灣傳統企業,然後重整創造價值;另外還可以把女兒吸引回台,負責管理基金資產。我很佩服他的用心良苦,也預祝他能早日實現理想。
最近隨著選戰日益激烈,高雄的北漂青年成為話題,許多人想回家。其實北漂的又何止高雄青年?多少台灣菁英現在漂泊中國,他們是另一種形式的北漂。他們回得了家嗎?恐怕更難。
9月底韓國偶像團體「防彈少年團」(BTS)受邀到紐約聯合國大會進行演講,成為第一組登上聯合國舞台的韓國團體。隊長RM長達6分半的流利英文演說,內容勵志感人,獲得一致好評。
BTS不但風靡亞洲,也讓西方市場掀起一股韓流,新專輯在美國告示牌排行榜拿下冠軍,乃亞洲歌手在美最高成績。
BTS成立5年, RM只有24歲,看著他演說流露著自信的表情,我不禁大為讚嘆,即使我25歲進Stanford時也沒有他這種氣宇軒昂的架式,韓國年輕人為何可以如此優秀?
台灣像BTS這樣優秀的年輕人正在出走,回流的是台商。他們不是因為熱愛台灣或被政府政策吸引,而是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再從事中國製造,包括人口紅利消失、土地成本上升及環保法規嚴格等。
現實是這些台商即使回台也很難再維持原來模式,因為台灣不具備成為勞力密集生產中心的條件。
上周碰到一位中國企業家,他對台灣讚不絕口,表示未來會把公司「中後台」放在台灣,市場(前台)擺在大陸。他說的中後台主要是研發,因為台灣人才性價比實在太吸引人了。
和他持相同看法的人其實很多,像Google這些全球大型科技公司,都正加大在台雇人的力度。在中美大戰風口下,美國企業不願意直接把全部兵力放在中國,台灣變成一個很好的後勤支援中心。
你看出結論了嗎?台灣人才未來如果想要留在台灣工作,必須寄望於外國和中國企業。台商回流對留住高端人才並無直接幫助,因為他們主要從事「台灣製造」,需要的是低端本地及外國勞工。
台灣年輕人到海外或中國工作,並非壞事,因為海外市場大、工作機會多,有更大的舞台和表現的機會。就像王建民或陳偉殷,打MLB大聯盟肯定要比中華職棒好得多。
我最近遇到一些在中國做新創的台灣年輕人,已經很明顯培養出不一樣的風格:講話速度飛快,對未來發展方向有清楚想法,非常理解自己和競爭對手的差異,已成功募集到資金並期待引進更多一流投資人。我覺得他們與台灣年輕人最大的不同是方向感與企圖心,這就是在大聯盟鍛鍊的成果。
有人說年輕人去了中國,就再也回不了台灣。我不同意這種看法,我1987年在華爾街工作,1988年就回到台灣,完全是自願,因為我相信台灣金融業就長期而言會有很好的前景。同樣道理,我相信年輕人對台灣會有信心。
我當年回台的時候,薪水只有華爾街的三分之一。1994年我又決定前往中國工作,當年有三家公司挖我,但我選擇最困難的一條路,到中國從零開始,因為我看好中國市場前景。
未來優秀的年輕人回到台灣,不是為了更高的薪水,而是為了創業。台灣有太多好的元素,只是大家不會利用,不懂得如何創造價值。但只要年輕人有了一些積累和實力,他們很容易在現有基礎上,打造出明日的獨角獸。
台灣當前的危機,是大家找不到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很多人以為中國已經完了,必須趕緊撤離。
事實是過去大部分台商從事的「中國製造」,現在的確已走不下去;但「中國市場」,特別是「高端服務業」,卻充滿台灣人可以大顯身手的機會,如果再結合互聯網科技,甚至可發展出新的商業模式。假如待在台灣,絕對不可能有這種舞台。
這是一個顛覆性的時代。任何人回到台灣,絕對不是為了遵循現況或小步伐的改善現況,而是為了改變現狀。將來會有一些未能轉型的企業不支倒地,但卻會產生新的贏家,這是一個創富和財富重分配的過程。
以高雄為例,民眾之所以對韓國瑜感到興奮,不是為了城市的美麗外表,是希望透過外來刺激而有翻轉這座城市的可能。同樣的理由,我不期待現有政治人物可以改變台灣,但對於在海外打拚的新一代台灣年輕人,抱持高度期望。
黃明志和王力宏的神曲「漂向北方」,歌詞是:「(我漂向北方)這裡是夢想的中心,但夢想遙不可及」,「多少人敵不過殘酷的現實,從此銷聲匿跡」,「漂向北方,別再問我家鄉」。
也許有一天,台灣年輕人會唱出新的改編曲:「(我回去家鄉)雖然到了夢想中心,但擋不住回家的心」,「北京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無人車」。
北漂是回家的開始,北漂是改變台灣的希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