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3_理事長的話_品牌,上市公司,蘋果,新氧,台商回台,LINE投資,自貿區,曠視科技
品牌
2019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發布會10日在清華大學舉行,在TOP100中,有兩家公司品牌價值突破人民幣1兆元大關,分別是騰訊與阿里巴巴,這也是三年來,首次有上市企業品牌價值突破1兆元。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企業研究中心趙平對一些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排名下滑指出,處在非風口行業或者傳統行業中的上市公司,如果沒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品牌價值並非企業本身可以左右,而是取決於整個大行業的發展背景。這類公司的品牌價值下降並不代表企業表現不好。
但若該企業正處於風口行業中,品牌價值卻依然出現下降,這時企業需要做的就是找出對標的企業,發現企業可以改進的方向,從而提升品牌價值。
榜單排名第八的茅台集團總經理助理張連釗表示,2017年茅台成為世界第一的烈性酒公司,公司開始走向國際酒業一線品牌陣營,而在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形勢下,中國品牌實力壯大,對全球市場的影響更大,有助於全球經濟發展和格局優化。
榜單研究者指出,這次總榜價值超過11兆元,比去年有不小的提升,三年來榜單已可以勾畫出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的成長輪廓。
此次的榜單研究擁有來自30多個行業的300多位業界專家和來自10多所高校的知名學者組成的專業品牌智庫,以保證榜單的專業性。
榜單不僅有利於上榜公司,更清晰地瞭解本企業品牌發展狀況,還可以激勵未上榜企業向優勢品牌企業學習,持續提升品牌價值,同時也可以為學術界開展品牌價值的理論研究。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新經濟品牌價值快速成長。
第二、品牌變成平台,平台擁有溢價。
第三、新經濟價值遠大於傳統經濟。
第四、未來會有更多新經濟的平台公司,滴滴和美團值得注意。
上市公司
上市櫃公司4月營收10日出爐,雖然進入電子業第二季營運淡季,但非蘋陣營手機及原物料價格上揚,單月營收2.759兆元,月減1.88%,但年增達4.42%,為歷年最佳4月營收;累計前四月10.716兆元,年成長1.78%。展望後市,5月業績將持續淡季,6月反應旺季來臨有機會呈現成長。
據統計,4月營收共有47家上市櫃公司創歷史新高,較3月的54家減少,也略低於去年4月的50家。這47家營收創新高公司,有29家為電子、18家傳產,電子次產業大廠有台達電、研華、瑞昱、聯詠、緯軟等,生技醫療有康樂-KY、鐿鈦、雙美、合富-KY、大樹、奈米醫材等6家,傳產還有和泰車、貿聯-KY、亞泥、裕融等。
台積電及鴻海都在10日公布4月營收,其中台積電746.94億元,呈現月減幅6.3%以及年減幅8.8%,是今年以來單月次低水準,主要是手機淡季效應持續;鴻海4月營收3,797.86億元,成長10.41%,是歷史同期新高。
觀察台股4月營收動態,資訊服務類、百貨類以及汽車類等三類營收成長幅度最大,各為35.31%、16.40%、14.23%。資訊服務類的緯軟、聚碩、晉泰等都創新高,尤其以緯軟3月營收年增達57.23%後,4月營收4.66億餘元、年增幅仍有55.65%的優異表現,前四月營收年增幅也高達57.16%,至於汽車大廠和泰車4月營收194.85億餘元,年增幅達37.81%。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指出,目前進出口及外銷接單等總體經濟數據表現不佳,以台灣4月出口值為258.3億美元、年減3.3%,為連續第六個月負成長,出口值為2017年7月以來新低,評估整體上市櫃公司難以期待會有好表現。預期隨第三季進入營運旺季,下半年才會有較明顯成長,不過要注意之前市場預期美中貿易談判5月底前將底定,但美國自10日對中國大陸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到25%,還可能對價值3,250億美元、尚未被加稅的中國大陸產品,施以懲罰性關稅,中方也表示將有回應措施,如果美中貿易談判戰線拉長,上市櫃公司業績也將受到衝擊。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上市公司營收大幅增加,代表經濟穩定成長。
第二、出口不佳,但靠其它產業補了上來。
第三、中美貿易大戰,台灣產業要快速調整結構。
第四、雖有5,000億資金回台,但許多仍以製造業為導向,勢必進行修正。
蘋果
蘋果向來對收購計畫三緘其口,但執行長庫克日前向媒體表示,蘋果過去半年平均每2~3周收購一家公司,取得人才和智慧財產權是蘋果收購計畫的主要考量。
庫克日前出席柏克夏海瑟威的年度股東大會,接受美國財經媒體CNBC訪問時指出,單單過去六個月,蘋果大約收購20至25家公司。
他表示,蘋果通常不會對外宣布這些收購案,因為這些公司規模較小,而且蘋果的「主要目的是尋求人才和智慧財產權。」
蘋果的收購頻率凸顯該公司銀彈充足。據蘋果會計年度第二季財報顯示,蘋果帳上現金高達2,254億美元,成為全球財力最雄厚的企業之一。
蘋果曾矢言透過海外現金匯回,在美國投入新計畫和創造工作機會,預期五年內為美國經濟貢獻3,500億美元。
庫克表示,在蘋果斥資10億美元,在德州奧斯汀打造第二總部等計畫之後,公司開始將注意力和支出轉移至其他目標。
庫克透露,蘋果收購符合公司需求和策略目的的對象,所以我們平均每2~3周便買下一家公司。
蘋果的收購策略與業務發展相配合,例如2018年收購數位雜誌訂閱服務商Texture,協助蘋果推出新聞訂閱服務Apple News+,讓使用者以固定費率飽覽300多種暢銷報章雜誌。
雖然蘋果一年下來收購多家公司,但一直避免大型收購計畫。蘋果近年唯一的大型收購案,是2014年以30億美元買下的耳機製造商Beat Electronics。蘋果將Beats與Apple Music音樂串流服務結合,同時繼續販售Beats耳機。
媒體曾報導蘋果考慮其他大型收購案,像是2016年有意收購時代華納(Time Warner)。部分人士期望蘋果運用其龐大現金部位,買下特斯拉(Tesla)或網飛(Netflix)等大公司。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以前很被動,現在突然加快轉型腳步。
第二、蘋果過去半年收購許多小公司,取得人才和IP,這是正確的作法。
第三、蘋果缺乏新經濟領域相關的人才,過去太集中於手機業務。
第四、未來蘋果會走向軟體和服務,但商業模式的轉變還沒有很清楚對員工及股東溝通。
新氧
美東時間5月2日,大陸醫美公司新氧科技登陸那斯達克,首日交易股價大漲31.8%,市值達18.2億美元。
華爾街見聞報導,新氧科技以每股13.8美元價格發行1300萬股美國存託股票,募資總額約1.79億美元,按照發行價計算,新氧科技市值約13.8億美元。
2日開盤價報16.5美元,較IPO發行價13.8美元高出19.6%,盤中股價最高達19.91美元,終場收盤價18.2美元。
新氧科技招股書顯示,公司總營收2016年為人民幣0.49億元、2017年為2.59億元、2018年為6.17億元。新氧科技2018年淨利為5508萬元,年增220%。
今年第1季,新氧科技營收2.0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1.8%;淨利4590萬元,年增49.9%。
數據顯示,新氧科技移動端月活躍用戶數量從2018年第1季的108萬,增長至2019年第1季的193萬,增幅高達78.7%。付費用戶數也從2018年第1季的6.89萬,增長至2019年第1季的12.73萬,增幅高達84.9%。
目前,新氧科技業務覆蓋中國大陸超過300個城市、近4000家認證醫美機構供用戶選擇,主要包括醫院、門診部和診所。此外,公司覆蓋包含齒科在內的消費醫療機構總數接近6000家。
新氧科技招股書顯示,2018年第4季,公司透過社交媒體網路和特定的媒體平台傳播的媒體內容,平均每月有超過2.4億的觀看量。
多家專業機構調研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的醫美服務行業規模巨大且增長迅速,未來5年內依然有望維持高速增長。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8年醫美服務行業總收入規模達1217億元,2014年至2018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3.6%,預計行業收入規模到2023年將達3601億元,2018年至2023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進一步提高。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新經濟企業在香港上市表現普遍不佳。
第二、大陸科創板仍在實驗階段,缺乏成功案例。
第三、在這種背景下,美國資本市場又重新獲得青睞。
第四、中美科技大戰阻止中國大陸企業赴美上市,似乎成效有限。
台商回台
中美貿易談判本周進入關鍵期,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7日研判,本周台商回台資金將突破2,500億元,下半年台商回台力道會加大,至遲明年上半年投資將呈現爆發性成長,今年經濟成長率保二沒有問題,若繼續投資下去,超過主計總處預估的2.27%「不是不可能」。
龔明鑫說,今年第一季的投資(資本形成)成長6.8%比原本預估高很多,2月預測時為5.35%,而第二季、第三季和第四季,都會高於主計總處的預估值。
中美貿易談判結果牽動全球經濟情勢走勢,龔明鑫分析,中美若未達成協議,貿易戰將持續,國際供應鏈將持續改變,因此,他判斷下半年台商回台投資力道會加大。
龔明鑫認為,生產基地離開中國大陸的趨勢不會改變,對政府來說,就是要做好準備,迎接台商回台投資,目前累計回台家數已達47家,投資金額2,398億元。
龔明鑫強調,中美貿易戰短期會產生衝擊,但更重大的影響是會讓未來20年的產業供應鏈重新分工,美國總統川普這次臨門一腳,導致全球產業結構性變化,這波的台商回台一回來就會落地生根20年,「至少讓台灣的產業可以撐20年」。台商回台加上5+2產業創新,將可奠定台灣未來20年發展的動能。
龔明鑫說,台商回台投資加上政府前瞻基礎建設的投資,最快下半年,至遲明年上半年效果就會呈現出來,投資將爆發性成長。
對於今年經濟表現,龔明鑫分析,出口是唯一的變數,不過我對美出口逆勢成長兩位數,可以彌補一些回來。
這波台商回台投資不但金額龐大,超乎預期,龔明鑫說,就連投資的速度都非常快,台商早已有規劃,甚至使用既有廠房,目前投資2,398億元中,只有4%用於購買土地,可以用來實質投資。
此外,因為廠商看好景氣前景,龔明鑫說,今年第一季的進口機器設備購置比去年同期成長兩成,儘管目前中美貿易談判情勢混沌不明,但在下半年烏雲消散後,投資會有爆發性成長。
而在北京證實中方首席談判代表、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率團前往華府後,亞洲股市7日普遍反彈收高,而台北股市收漲90.02點,龔明鑫表示,台股表現不錯,主因有二:一是台股資金動能充沛,二是台股基本面健康。
龔明鑫指出,中美貿易戰對台股短期會有影響,可能造成波動,但長期來看,台股基本面非常健康。
龔明鑫分析,台股資金動能充沛,套句日前媒體說的有所謂「外資認錯行情」,在美國聯準會短期內不升息後,外資紛紛歸隊,台股在資金方面是沒有問題的,再加上後續還有海外資金匯回專法,台商匯回資金有25%可用於投資股市,子彈是充沛的。
其次,龔明鑫說,台股的基本面非常健康,加上法人投資比重增加,都有助於台股後續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政府在這波台商回流趨勢中,態度比較被動,缺乏前瞻性的引導政策。
第二、政策圍繞在五缺上打轉,說明主要以製造業為主。
第三、我認為「外商來台」比「台商回台」更值得重視。
第四、台灣的問題在於未來規劃中,沒有考慮和中國大陸的連結,這會造成「斷鏈」。
LINE投資
LINE共同執行長慎重熩8日在台灣舉行首次海外媒體見面會。慎重熩看好,台灣是LINE的未來藍圖,將加碼投資台灣30億元,鎖定金融科技、人工智慧(AI)、電子商務等領域,未來將更多創新服務導入台灣市場,再拓展到全球市場。
台灣即將發出純網銀執照,值此關鍵時刻,LINE高層訪台,雖慎重熩坦言沒有與政府官員碰面計畫,但業界解讀,高層訪台,宣布加碼投資台灣,就是強調深耕台灣決心,也展現取得純網銀執照的企圖心。
純網銀執照將於7月發放,三家純網銀隊伍戰略昨日首度曝光,包含LINE加碼投資台灣30億元,鎖定金融科技、人工智慧(AI)、電子商務等領域,及日本樂天將引進「防制金融犯罪」、將來銀行要當「跨業鯰魚」。
LINE今年3月增資台灣金融連線金融科技公司繼轉投資設立連線商業銀行,投資金額共48.25億元。慎重熩宣布加碼對台灣投資30億元,是LINE繼LINE Bank之後,對台灣的新重大投資案。
慎重熩表示,LINE已經在韓國、日本、台灣、泰國、印尼等國家深耕,台灣以地理性來看,位置居中,人口密集度高,用戶的交易水準跟服務理解度最高,因此,先在台灣導入服務成功之後拓展到全球。
慎重熩指出,LINE近年積極推動在地發展的生活平台,更有不少服務是從台灣出發,包含Pay、TV、LINE Today與Shopping都是台灣開始發展,其中原創市集邀請使用者成為作者的參與創作貼圖,就是從台灣開始發展,2014年到2018年銷售額已達20億元。
慎重熩表示,LINE Pay去年推出至今用戶數已經達604萬戶,全台支付據點超過12萬,LINE Pay一卡通帳戶會員數達145萬人,以台灣為範例,也持續推動到泰國跟日本。
我們的看法:
第一、LINE是新經濟龍頭企業,來台投資非常值得重視。
第二、台灣政策太注重台商回流,沒有重視外商需求。
第三、外商將來會用M&A方式,投資新創企業。
第四、政府必須了解外資大廠的生態系佈局。
自貿區
有意代表國民黨角逐2020大選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8日深夜開直播暢談「自經區」話題,郭台銘說,經濟問題隨著時間不一樣,對策也要不一樣,台灣現在面臨美中貿易大戰、兩岸經貿不往來等情況,勢必要推出新的「自貿區」政策。
郭台銘直指「蔡英文學法律不懂貿易,賴清德醫生也不懂」。而「自貿區」是放寬海關標準,不是把海關撤掉;所謂的中國大陸豬肉會進來台灣是假議題,應該要把它打掉,現在政府對經濟問題了解不夠深入。
他接著闡述他個人對於「自貿區」和「自經區」的理解。兩者最大差異在於,「自貿區」是只有對外貿易,沒有包括內銷市場;「自經區」則包括內銷市場,內銷市場才會將農業帶進來。郭台銘說,台灣的外銷競爭力,主要還是在工業領域,例如工具機、半導體、軟體和網路等,故農業應擺最後。
郭台銘認為,當前國際貿易環境從開放走向保護之際,例如美中貿易大戰及世界貿易組織(WTO)式微,國家為了維持競爭力就必須找出路,其中一個辦法就是設置「自貿區」。
不過,郭台銘說,並非每個國家都有設置自貿區的條件,本身必須有很深的從事貿易的基礎環境,在產業供應鏈不可被取代。
此外,設置自貿區,必須鄰近一個大市場,有很好的地理交通位置,而且有不可被取代性,例如台灣或是墨西哥。郭台銘說,台灣身處供應鏈核心,應有什麼樣的自貿區方案,應共商對策。
高雄市長韓國瑜本月3日赴高雄市議會備詢時,無法具體回答「自經區」相關提問成為話題;郭台銘上粉專大談「自貿區」,讓外界解讀是要幫韓國瑜一把。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由於中美貿易大戰,不少人似乎認為貿易是現在焦點,名稱叫「自貿區」較佳。
第二、中美貿易大戰本質是高科技,並非傳統貿易,貿易只是被用來作為懲罰手段。
第三、現在「自貿區」或「自經區」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自由」與「開放」。
第四、台灣開放必須對「全世界」開放,不能排除中國大陸。
第五、台商回流,大部分是製造,所以最可能的「製造加值」是來自台商,不是陸資,重點是如何走向「高端加值」的商業模式。
第六、同意郭台銘的看法,農業根本就不是焦點。
曠視科技
大陸知名AI人臉辨識新創企業曠視科技,日前完成D輪第二階段股權融資,D輪總融資額高達7.5億美元,是公司史上單筆金額最高的一輪融資,一掃年初的裁員負面風波,隨後的上市之路引外界關注。
全天候科技報導,包括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阿布達比投資局旗下全資子公司、麥格理集團和工銀資管參與曠視科技D輪第二階段融資。
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出色的AI技術能力使公司在早期便吸引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聯想等知名企業投資,知名股東站台使其名氣大增、融資額度越來越大。2017年曠視科技完成C輪4.6億美元融資,打破當時全球人臉辨識領域的融資紀錄。
在C輪融資前曠視科技估值已突破20億美元,C輪之後公司便不曾透露最新估值。C輪融資完成後,曠視科技聯合創辦人印奇曾表示,其實公司不需要這麼多錢,融資只為證明曠視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為行業樹立更正確的評價標準。
雖然如此,但曠視科技在2019年2月傳出要大幅裁員15%的消息。曠視科技當時對此回應,消息不實,如有都是正常年度業務調整。故此次曠視科技完成融資消息可謂一掃裁員風波的陰霾。
總部位於北京的曠視科技,在上海、南京、成都、西雅圖均有研發中心,擁有逾2千名員工。
曠視科技另一個引人關注的消息便是上市傳言。2019年初有消息指出,曠視科技考慮在香港或是美國上市,預期募資5億至10億美元,隨後上交所科創板規定完善後,市場也將兩者牽起連結,但曠視科技並未正面回復上市時間與地點,僅表示,公司一直有在準備上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AI企業的估值相當驚人。
第二、曠視C輪估值突破20億美元,這次融資7.5億美元,我猜測投後估值30億美元,亦即占有25%股權。
第三、曠視錢太多也是問題,商業模式有沒有跟上來。
第四、未來應該會走上併購的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