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7日 星期二

陸企黑名單,特斯拉,露露檸檬,太陽劇團,人造肉/阿里,金融業整併,平安CEO,空巴,FedEx,夏普/美華泰,外資挺A股,TBC股權


理事長的話:陸企黑名單,特斯拉,露露檸檬,太陽劇團,人造肉/阿里,金融業整併,平安CEO,空巴,FedEx,夏普/美華泰,外資挺A,TBC股權

陸企黑名單
華爾街日報依據所取得的文件和知情人士報導,美國政府正瞄準中國最大安檢設備製造商同方威視,點名其在歐洲拓展業務,對西方國家安全和商務構成威脅。

報導說,同方威視是一家由中國官方控制的公司,安檢掃瞄系統可用於貨運、行李和旅客,已逐漸成為歐洲各地機場、港口和入境口岸的常見設施。但美國正努力團結歐洲國家,想將同方威視趕出歐洲。
同方威視之前,華為也被封殺,但成果未盡如美國所願。這次能否成功以同方威視聲稱並無根據的安全疑慮,說服盟國放棄價格較負擔得起的設備供應商,將再度考驗美國的影響力。

同方威視在包括希臘、匈牙利、義大利、葡萄牙在內的十多個歐洲國家搶生意。儘管美國外交官努力遊說,但本月,芬蘭仍選擇同方威視作為供應商,在與俄羅斯接壤的邊界地帶裝設貨物掃瞄儀。同方威視其實是唯一參與芬蘭海關競標案的業者。知情人士說,設了低價條件的芬蘭海關查無安全理由可拒絕同方威視。

據市場研究公司Insight Partners的數據,用於人員和貨物的安檢掃描儀去年全球市場價值估約77億美元。

同方威視堅稱該公司獨立營運,未領取國家補助或接受政府指令,產品沒有秘密存取點,所有資料僅由客戶保存,不存在安全風險。

源於清華大學的同方威視,2000年代多半時間都由時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之子領導。去年中共央企中國核工業集團的一個單位成為同方威視母公司的控股股東。

同方威視在歐洲積極進行價格競爭,氣走OSI Systems以及Leidos Holdings等美企對手,以及英國的Smiths Detection集團。競爭同業表示,同方威視產品比他們價格低約25%至50%。

美國國務院在526日的備忘錄中說,同方威視取得市占是靠以低於市場的價格銷售產品,「十年來在歐洲關鍵基礎建設施領域積極搶市,害美國製造商失利」。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安檢設備技術結合AI,有一定優勢。
第二、即使沒有西方市場,中國市場仍然相當龐大。

第三、美國的封殺,主要目的是在政治上製造聲量。

第四、全球走回上個世紀美蘇冷戰時期,西方國家的技術優勢會漸漸喪失,特別在AI領域。

特斯拉
周一是電動車商特斯拉上市十周年,雖然股價曾大漲大跌,但始終能往上突破。尤其中國大陸新廠投入生產後,股價今年來因此大漲,跟上市時相較累計漲幅逾40倍,同一期間內沒有任何科技龍頭與汽車股表現能與之匹敵。

特斯拉十年前股票首度公開發行(IPO)定價每股17美元,高於其預估14美元到16美元區間。結果當天股價狂漲41%收23.89美元,籌資約2.26億美元。

按周一收盤價1,009.35美元計算,特斯拉股價上市以來的十年間,累計漲幅高達4,125%,平均每年上漲約45%。跟2010年以來在標準普爾500指數裡累計漲幅最高的網飛差不多。周二盤中續漲2.6%。

網飛股價在20101月到201912月的十年裡累漲4,181%。但網飛在20101月到6月間已經大漲逾一倍,若嚴格地從特斯拉上市日開始計算到周一,網飛僅累漲2,657%。

蘋果和亞馬遜等科技龍頭股過去十年也大漲並屢創新高,但累漲幅度也不如特斯拉。

特斯拉股價在上市後曾大起大落,尤其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在201887日推特發文要以每股420美元價格讓公司私有化,招致美國證管會指控其誤導投資人而引發軒然大波,股價接下來一個月暴跌近三成。

特斯拉因生產、定價和傳統車商不斷投入電動車市等各種問題,讓不少專家一再看空特斯拉前景。

隨著上海廠房開始運作,和已經在加州廠生產Model Y等利多激勵下,市場又看好其電動貨車Semi與電動皮卡Cybertruck需求,以及其自動駕駛技術提升等,讓股價今年來持續大漲。

其上市以來從未達成全年獲利目標,期間只有七季的淨收入大於零,但按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目前已連續三季獲利。要被納入標普500成份股,至少要連續四季獲利。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上市十年,累計漲幅4.125%,平均每年上漲45%,實在太驚人。
第二、說特斯拉是下一個蘋果,一點也不為過。

第三、也難怪鴻海要把電動車,看做未來十年的成長引擎。

第四、現在的特斯拉,就如同20年前的蘋果和亞馬遜。

露露檸檬
加拿大瑜伽服飾品牌露露檸檬(Lululemon Athletica29日(周一)宣布以5億美元現金收購居家健身平台新創公司Mirror,這是露露檸檬首件併購案,反映該公司看好在家健身趨勢不斷升溫,盼藉此交易提振數位和互動技術實力。

受此激勵,露露檸檬周二早盤大漲近4%。

在併入露露檸檬旗下後,Mirror將繼續獨立營運,創辦人暨執行長普特南(Brynn Putnam)也續任原職,向露露檸檬執行長麥當勞(Calvin McDonald)呈報。

Mirror成軍於20189月,累計已向投資者募得7,200萬美元。露露檸檬去年中曾投資該公司100萬美元。

Mirror銷售要價近1,500美元的高科技鏡子,客戶主要透過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App)控制鏡子,加上39美元的月費,即可取得直播或隨選互動健身課程。Mirror從去年10月開始增加個人訓練領域,每人另需付費40美元。

除此之外,露露檸檬與Mirror達成內容夥伴合作協議。對露露檸檬而言,眼見來自耐吉等對手的競爭壓力日益增加,併購Mirror有助該公司於擴展數位健身領域。

普特南原為紐約市芭蕾舞團的舞者,隨後在曼哈頓開設健身工作室。普特南先前受訪時曾表示,過去使用其他居家健身平台的經驗,令她相當不滿意,「那是被動且單向的體驗,完全沒有互動、沒有群體、沒有進度報告」,促使她決定創立Mirror

近年來居家健身趨勢興起,帶動串流健身與特殊設備的需求,人們可在家裡複製參與健身課程的經驗,帶動Peloton等健身器材品牌大受歡迎。

尤其在新冠肺炎期間,在家健身的需求加速增長。Peloton除了供應高階飛輪車與跑步機之外,本身也提供數位健身課程,在5月初公布上季業績躍升66%。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跨界」的併購。
第二、「家居健身」已成為重要趨勢。

第三、健身平台大廠Peloton上季業績成長66%,說明「宅經濟」威力。

第四、台灣業者要跳脫「硬體」思維,走向「虛實融合」(OMO)的新商業模式。

太陽劇團
知名馬戲團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因新冠肺炎疫情取消全球演出,導致收入掛零,該劇團29日向加拿大法院聲請破產保護,並計畫裁員將近3,500人。

太陽劇團將裁撤自3月起開始休無薪假的3,480名員工,僅留下213人的核心團隊。該公司打算重整業務,並尋求政府支援與降低債務,以利東山再起。

太陽劇團表示,在拉斯維加斯和奧蘭多常駐演出的表演者與秀場團隊,將不受本次裁員影響。

太陽劇團娛樂集團執行長拉瑪爾(Daniel Lamarre)表示,疫情迫使太陽劇團取消所有演出,讓劇團全無收入,管理團隊決定採行果斷的行動,保護公司的未來。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2020年太陽劇團在全球取消44場表演,導致收入枯竭。拉瑪爾表示,目前只有一場駐場秀在大陸演出,希望墨西哥的晚餐秀能在7月重新開演。

總部位在蒙特婁的太陽劇團創立於1984年,以沒有動物表演的馬戲團聞名。20154月復星集團、TPG與魁北克儲蓄集團收購太陽劇團,取得多數股權。太陽劇團依據加拿大《公司債權人安排法案》(CCAA)聲請破產保護,魁北克高等法院擬在30日舉行聽證會。太陽劇團也打算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5章,在美國聲請破產保護。

太陽劇團已經與現有股東大陸復星集團、美國私募基金TPG Capital,與加拿大退休金基金魁北克儲蓄集團簽署協議。依據協議,上述投資人將接手太陽劇團的負債,並投資3億美元,協助太陽劇團重新出發。此外,魁北克政府投資部門魁北克投資局(Investissement Quebec)將提供2億美元債務融資。

拉瑪爾指出,「太陽劇團面臨巨大衝擊,但我們樂觀預期,待一切都回歸正常後,民眾會非常渴望看到太陽劇團的現場表現。」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最有名的娛樂品牌,仍然逃不過破產的命運。
第二、復星集團收購太陽劇團,是對的標的,但在錯的時機。

第三、裁員數目高達3,500人,難怪支出那麼龐大,這些不是一般員工。

第四、實體的時代應該會回來,不過不是現在,就像黑膠唱片要消失30年後,又漸漸回來。

人造肉/阿里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推升人造肉銷售,美國人造肉品牌Beyond Meat宣布,將開始在阿里巴巴旗下生鮮超市「盒馬鮮生」販賣素漢堡肉「Beyond Burger」,首度在中國大陸超市上架。

彭博資訊報導,Beyond Meat的素漢堡肉本周末將在上海50家盒馬鮮生門市上架,從9月開始將擴大至北京、杭州的48家門市。

Beyond Meat執行長布朗表示:「零售會是我們在中國獲致成功的關鍵重點,我們很高興能在進入大陸市場的幾個月內,就達到這個早期里程碑。」

Beyond Meat 4月透過和星巴克結盟,首次進軍大陸市場,美國快餐巨頭百勝中國的肯德基、Taco Bell和必勝客,也在大陸數座城市推出Beyond Meat產品。其競爭對手Impossible Foods也正計畫搶進大陸市場,中國大陸占全球肉類消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由於疫情中斷全球牛肉與雞肉的供應鏈,更多消費者傾向食用肉類替代品,在美國實施封鎖措施的前幾個月,植物肉產品的銷售額激增264%,而中國大陸的人造肉飲食風潮也逐漸成形。

中國也正面臨肉品的短缺,特別是豬肉供應不足,原因是「非洲豬瘟」在2018年消滅當地的半數豬群,加上疫情導致全球工廠停擺,迫使進口豬肉更加困難。

阿里已看見國內人造肉的需求擴張。盒馬鮮生高級總監兼產品負責人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的消費者對植物肉的興趣日益增長,並期待將來提供更多Beyond Meat的產品。」

Beyond Meat股價630日收高1.9%133.98美元,今年來已經大漲77%,市值升至83.4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人造肉Beyond Meat進軍大陸市場,意義重大。
第二、選擇盒馬鮮生作為策略夥伴,是正確的抉擇。

第三、人造肉將來在大陸的成長潛力,就如同肯德基和麥當勞一樣。

第四、中美貿易大戰,但美國企業不會放棄中國市場。

第五、全球牛肉和雞肉供應鏈中斷,需要替代品。

金融業整併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1日指出,全球低利環境、新冠肺炎疫情加上數位轉型趨勢三大因素,台灣金融業整併的時機點(Timing)已到。他以日本金融機構為例表示,曾經問當地業者為何快速整併,對方回答利率太低,沒利潤的情況下,整併可讓大家獲利更好、利潤更多,「相信這個現象也會在台灣產生」。

李長庚說,2030年前他去日本考察金融機構時,自己認為當地金融機構可能不會太快整併,但十幾年來,日本金融機構整併的速度與幅度超乎大家想像,「最起碼超乎我20年前看日本產業後的想像」。

他表示,曾問日本的金融機構為何他們能做到(整併)?他們回答,利率低到這個程度,沒錢賺、沒利潤,何不整併,讓大家獲利更好、利潤更多;台灣現在同時面臨低利問題、疫情問題和數位轉型問題,已到了這個時機點,相信這個現象也會在台灣產生。

李長庚指出,日本、歐洲進入零利率、負利率已經很長時間,零利率已是「新常態」,美國聯準會也說2024年前會維持目前貨幣政策,所以低利率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金融機構要有一個覺悟,就是在零利率時代如何生存?如何把服務做好、為股東創造價值,國泰金控也不斷研究如果利率真的變負的,如何確保經營體質還是穩健、強健。

對於71日保險新制上路所帶來的衝擊,李長庚指出,在新制要求下,保險定價會走向健康的發展、產業也才能長久發展。短期間雖因利率調整,保費會有所調整,難免保費收入會有所衝擊,但保險是財務最基層的需求,也是剛性需求,一段時間後相信會恢復正常。

李長庚同樣舉日本為例,日本利率比台灣低、保費定價比台灣更高,但保險還是很多人在買;且基本上利率往下走,儲蓄險商品吸引力降低,大家會回過頭檢視保障夠不夠,趁這個機會把個人、家庭相關保障補足,是很好的機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完全同意台灣金融業的整併點已到,事實上早5-10年就應該發生。
第二、馬英九時代的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將金改汙名化,不允許金融業大規模整併,令台灣錯失了黃金時期。

第三、李長庚總經理講得好,低利、疫情和數位轉型都是促進金融業整併的因素。

第四、台灣金融業過剩,除了整併,未來還應該加速轉型。

平安CEO
大陸保險業巨頭中國平安1日宣布,該公司創辦人馬明哲辭去擔任19年的首席執行官(CEO)一職,只擔任董事長。另外,姚波升任聯席CEO,補上李源祥離任後的職缺,和另兩名聯席CEO謝永林、陳心穎組成該集團新的「聯席CEO+管理矩陣」。

陸媒財經報導,此為中國平安副董事長任匯川於3月辭職後,該集團又一重要人事異動。陸港兩地上市的中國平安於1日盤後發布公告稱,姚波、謝永林、陳心穎分別掌管該集團戰略規畫、金融業務、科技業務及創新業務等。

東方財富網報導援引市場人士分析,中國平安打造「聯席CEO+職能執行長」管理模式,是以馬明哲為首,上述三位聯席CEO和各職能執行長一起,建構核心管理團隊。

針對馬明哲是否為退休布局,上述人士認為,馬明哲年富力強,一直保持著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仍是該集團的掌舵者。其次是中國平安篩選接班人會有一整套完整的機制與流程。以該集團目前的規模與業務的綜合、複雜程度,單獨由某個人來接任CEO實在勉為其難。

現年65歲的馬明哲早年在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勞動人事處任職,後擔任上述工業區社會保險公司副經理。1998年,33歲的馬明哲創立中國平安。成立32年來,從僅有13名員工的單一財險公司,發展成擁有180萬名員工的金融服務集團。

此次升任聯席CEO、現年49歲的姚波早年任職德勤(台灣稱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諮詢精算師、高級經理。於2001年進入中國平安,2007年起擔任中國平安總精算師,2008年起擔任首席財務官。後升任常務副總經理,同時兼首席財務官、總精算師。

中國平安A71日收漲2.94%至人民幣73.5元。自2020年初以來,中國平安A股、H股分別累計大跌14.65%、17.25%。

我們的看法:

第一、繼馬雲之後,平安馬明哲也退休,65歲的確到了退休的年齡。
第二、大陸企業加速改朝換代,這是台灣企業要學習的地方。

第三、平安集團太龐大,所以未來走向「聯席CEO」制。

第四、馬明哲可能擔任董事長幾年,循馬雲模式,再真正退休。

空巴
空中巴士(Airbus)宣布,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癱瘓航空旅遊業,公司前景岌岌可危,決定一年內裁員1.5萬人,約占員工總數的11%,此為這家歐洲飛機製造巨擘創立以來最大規模重整,執行長法瑞(Guillaume Faury)坦言,空巴面臨該行業史上最嚴峻的危機。

航空產業陷入寒冬,全球航空業裁員重整一波波。據工會消息透露,法航(Air France)也擬精簡7,500人。歐洲最大廉航業者瑞安航空(Ryanair1日(周三)表示,若無法與員工達成減薪協議,將裁員3,500人。

空巴重整以精簡法國、德國人力為主,這也是該公司主要的製造據點。

在疫情打擊下,這家歐洲最大航太集團旗下規模550億歐元(約618億美元)的商用飛機事業如今業績掉了四成。

空巴表示,航空業在2023年以前都無法恢復至疫情前的水準,甚至可能延到2025年才會完全恢復。

不過,空巴勢必面臨與政府和工會艱困的談判過程,後者已聲稱將對抗空巴的強制裁員行動。該公司在2008年進行重整時,就曾引發罕見的罷工與抗議行動。

空巴指出,預計2021年中以前在法國裁員5,000人、德國裁員5,100人,西班牙和英國各裁900人、1,700人,其他地區裁員1,300人,總計約1.4萬人,另再加上危機爆發前、原訂在德國Premium AEROTEC事業精簡900人的規畫。該公司表示,目標今秋與工會達成協議,明年夏季前完成重整。

疫情擴散令多國實施邊境限制,人們害怕在搭乘飛機時被感染,導致全球旅遊需求急凍,航空公司陷入生存挑戰,破產或進行重整的消息頻傳,一些業者為降低成本而減少機隊數量或取消飛機訂單,令空巴、波音等飛機製造商銷售銳減。

空巴最大對手波音(Boeing)先前已宣布將裁減10%的人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航空業不景氣,航太業首當其衝。
第二、2025年航空業才恢復,約5年後,這是重要的假設。

第三、會影響許多供應鏈的廠商。

第四、波音已宣布裁減10%人力,預估整個產業有可能會裁減25%

FedEx

新冠肺炎疫情造就全球大批人口居家辦公,意外助長網購需求,也造福負責送貨的物流業者。聯邦快遞(FedEx)上季(5月底止)網購相關物流量媲美年終購物季,營收表現遠優於分析師預期。

聯邦快遞周二盤後公布上季營收174億美元,雖較前一年度同期下滑3%,但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68億美元。聯邦快遞周三開盤跳空開高,暴漲16%至162.91美元。

由於上季正值全球疫情高峰期,各地封城迫使企業關閉辦公室,導致利潤較高的企業物流需求銳減,所幸網購需求旺盛使國際貨運量增加。

聯邦快遞執行長史密斯(Fred Smith)表示,上季網購送貨需求媲美年終購物季。以美國為例,聯邦快遞上季出貨量有72%是送達一般住家,比例高於前一年度同期的56%。網購需求也推動上季陸運部門營收年增20%,平均每日出貨量年增25%。

各地封城也使消費習慣改變,例如越來越多消費者放心在網路上購買家具與高價位電器,也有更多老年人願意嘗試網購。聯邦快遞為了因應爆量的電子商務送貨需求,除了將送貨頻率增加為每周七天之外,也套用新科技來提高送貨效率。

快遞業者向來偏好企業送貨服務,因為出車一趟只須停靠幾間辦公室就能完成大量包裹運送。相較之下,網購送貨服務出車一趟要停靠許多住家,但每個停靠點只運送幾個包裹,物流成本相對昂貴。

疫情爆發後企業送貨需求銳減、網購送貨量爆增,聯邦快遞只好限制單一零售商出貨量,並且針對過大尺寸包裹額外加價來維護獲利空間。

聯邦快遞上季虧損3.3億美元,主要是因為公司調整退休計畫並承擔商譽減損招致的額外成本,但比起前一年度同期的19.7億美元虧損縮小。上季每股盈餘(EPS)經調整後達到2.53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58美元。

今年以來多數企業都因大環境前景不定而放棄全年財測,聯邦快遞也不例外。該公司也表示今年度資本支出將減少1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居家辦公帶動網購的需求。
第二、72%送達一般住家,說明這是不折不扣的宅經濟。

第三、企業送貨雖然銳減,但住宅送貨量大增。

第四、物流業是現在最值得投資的行業。

夏普/美華泰
重磅!看好年商機高達600億元,鴻海集團首度跨足美妝百貨市場,台灣夏普昨宣布,已順利收購本土美妝連鎖品牌美華泰MIRADA,是繼入股震旦通訊之後,台灣夏普再度出手布局零售通路,且有別於過去擅長的IT、家電領域,這次則是瞄準女性客層,盼與過去的布局達到互補效果。

由於美華泰5月底已結束全台15家的門市據點,因此台灣夏普此次以收購美華泰品牌與高達145萬名的會員為主,至於收購金額部分,台灣夏普則不願透露,僅表示接手後,將轉型為線上日系時尚美妝百貨,暫時不會重開實體門市。
暫不重開實體門市

據了解,台灣夏普100%收購美華泰一案,已於上半年完成,將主導美華泰積極轉型,考量傳統實體店面的經營模式,無法與時俱進,未來將結合集團既有的可購樂(COCORO Life)平台,除把日本產品引進台灣,也可介紹台灣的美妝產品進軍日本市場。

美華泰在台紮根35年,擁有145萬名死忠會員,堪稱是台灣美妝通路始祖,但近年國內美妝通路競爭激烈,除飽受電商及同業寶雅等競爭衝擊,今年武漢肺炎疫情蔓延,更成為壓垮營運的最後一根稻草,全台15家門市已於5月底關門收攤,令人不勝唏噓。
引進日本夏普家電

隨美華泰的實體門市走入歷史,對於未來的經營模式,台灣夏普表示,依據整體消費趨勢分析,實體零售板塊正快速朝虛擬零售移轉,網路市場絕對是所有業者的開拓重點,所以未來會採輕資產營運,以虛擬通路為主,取代實體通路經營。

同時,為有效讓美華泰品牌轉型與升級,除提供原有美妝、美材及生活用品,亦會引入日本夏普相關資源、智能生活家電(AIoT)、美容家電等,整合推出新型態的電商服務平台,除滿足加計可購樂在內的200萬名會員,也期許為台灣廣大的哈日族,提供嶄新的購物體驗,不用親赴日本,也可享受最新最潮的日系美妝百貨。

台灣夏普表示,預計7月中將在100%投資的可購樂電商平台上,成立美華泰MIRADA品牌旗艦店,提供上千件美妝、美材,以及高CP值的生活百貨商品,也會加碼贈送千元購物金活動,回饋美華泰會員至可購樂消費,細節將於可購樂平台上公布。

另值得一提的是,隨台灣正式進入5G時代,台灣夏普不落人後,今日將舉行AQUOS R5G手機上市發布會,難得出席公開場合的夏普會長戴正吳將親自主持,預料將成為關注焦點。而這款配備強悍攝錄功能的5G旗艦手機,日本市場已於上半年上市,即便遭逢嚴峻疫情,銷量仍順利突破4萬台,現並持續增加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跨足美妝百貨市場,很奇怪。
第二、重點是吸納145萬名會員,轉型線上日系美妝百貨。

第三、美華泰實體15家門市走入歷史,但客戶基礎仍在,可以朝虛擬零售移動。

第四、這說明台灣所有電子企業都在轉型。不論如何,鴻海跨入女性的領域實在是大膽的嘗試。

外資挺A
陸、港股市2日雙雙大漲,港股股王騰訊及A股股王茅台股價均創歷史新高,主因外資持續買超,其中,外資昨天淨流入A股逾人民幣171億元(約新台幣720億元),創下史上第五高紀錄。

新浪財經報導,滬股通及港股通昨天成交金額高達人民幣1,491.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北上資金(外資)昨天淨流入人民幣171.1億元,這也是滬股通及深股通開通以來淨流入的歷史第五高。

A股昨天開低走高,呈現價量齊揚,在非銀金融、地產族群的強勢帶動下,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衝上人民幣兆元大關,攀至人民幣1801億元(約新台幣4.5兆元),較前一交易日大增人民幣1,728億元,成交金額創下近四個月最大量。A股共97檔股票漲幅逾9%

上證綜指昨天上漲2.1%,收3,090.5點;深證成指漲1.2%,收12,269.4點;創業板指漲0.2%,收2,424.3點。

「港版國安法」通過後,昨天為港股首個交易日,市場解讀為利空出盡,港股重返25,000點,恆生指數上漲697點,收25,124點。港交所漲6%,收港幣350元,創新高;美團點評漲4.3%,收港幣179.4元,也刷新紀錄。

光大證券認為,美國制裁對港股影響有限,展望後市,對港股不必過於悲觀。股票市場還是要反映企業的業績獲利。

當前中資企業市值占整體港股為57%,中資股淨利潤占整體港股達70%

「港股股王」騰訊昨收港幣518.5元,漲近4%,市值港幣4.95兆元,超越阿里巴巴的市值港幣4.6兆元。自2004年上市以來,騰訊股價16年漲幅超過740倍,這一漲幅也超過400倍的茅台。

此外,「A股股王」貴州茅台昨日股價上漲3.3%,收人民幣1,544元,創上市新高,市值人民幣1.93兆元,距離人民幣2兆元關口,僅一步之遙。

新京報報導,今年貴州茅台股價持續攀升,623日,股價最高達人民幣1,482元,總市值已超過工商銀行,搶下A股市場市值第一的寶座。如今貴州茅台每股突破人民幣1,500元,已超過飛天茅台酒的官方零售價1,499元,成為投資人熱議的焦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A股正進入大行情。
第二、最近IPO也很紅火。

第三、外資投資A股意義重大,代表對中國經濟投信任票。

第四、騰訊是這波宅經濟最大的受益股。

TBC股權
新加坡交易所正式公告,台灣寬頻(TBC)上層APTT信託基金辦理25%現金增資,大豐電大股東戴永輝取得APTT增資後14.427%股權,取代淡馬鍚成為最大單一股東,加上戴永輝之前收購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在APTT信託管理公司65%股權,等於掌控了TBC上層最大股權及經營權、入主TBC已經底定。

NCC表示,已收到APTT信託基金增資結果通知,近期可望收到新加坡交易所正式通知函。

戴永輝透過大大數位匯流公司,在今年2月以市場推估約新台幣不超過10億元,收購呂芳銘所成立的Dynami公司65%股權,由於TBC的資產及股權信託在Dynami公司底下,戴永輝取得受委託管理TBC上層信託管理公司最大股權後,也同時取得TBC經營管理權。

TBC上層控股公司為APTT信託基金,呂芳銘2017年雖取得APTT委託管理TBC,但呂芳銘在APTT信託基金的持股僅0.35%,今年4APTT信託基金辦理增資25%,市場一度擔心,若APTT股權變動,可能讓戴永輝剛從呂芳銘手中取得APTT授權經營管理權生變,但戴永輝這次參與APTT增資並取得14.427%,超過原本的最大股東淡馬鍚持股,直接拿下TBC上層控股公司最大股權,保住TBC股權及經營管理權。

據了解,APTT這次增資25%部份,原最大股東淡馬鍚並未參與認購,而原始股東認購增資僅占27%,剩下約73%增資股主要由兩個特定人參與認購,其一是戴永輝間接投資原本在APTT持股2.535%的Araedis,並由Araedis出手認購增資股的62%。其次是大豐電董事蕭漢森認購11%左右。AraedisAPTT信託基金的持股增加為14.427%,呂芳銘持股變動不大,鴻海旗下鴻瀚占增資後持股3%左右,淡馬鍚持股從7.02%降為5.62%。

對於這次戴永輝取得TBC上層APTT最大股權,市場揣測約投資3,335萬新加坡幣,相當於新台幣約7億多元。戴永輝2月剛以約不超過新台幣10億元收購呂芳銘在APTT信託管理公司65%股權,這次再以7億多元取得APTT上層最大股權,粉碎之前市場傳出APTT上層股東持股異動,可能讓戴永輝取得TBC經營權生變的傳聞。

我們的看法:

第一、TBC是台灣第三大有線電視頻道。
第二、鴻海似乎漸漸退出有線電視的經營。

第三、至此大豐正式控制TBC,等於是第四名和第三名合併。

第四、台灣有線電視面臨OTT衝擊,前景並不看好。

第五、APTT就是信託基金,原先的TBC是基金管理公司,現在大豐在兩邊都變成最大股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