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3日 星期二

亞馬遜,滴滴,羅賓漢,福特,日產汽車,蘇寧易購,5G手機,鴻海,香港隱私法,歐企中國,IT遭駭,失業率,網路,中概股

 理事長的話:亞馬遜,滴滴,羅賓漢,福特,日產汽車,蘇寧易購,5G手機,鴻海,香港隱私法,歐企中國,IT遭駭,失業率,網路,中概股

亞馬遜

 

歐美迎節慶,搶艙出大絕。外電及貨攬業者證實,北美大型零售商前三大業者Home Depot(家得寶),已包下一整艘貨櫃輪,專載該公司貨物,而電商巨擘Amazon(亞馬遜)也透過貨攬業者,向台灣大型貨櫃航商包船,疏運下半年節慶商機。

 

3季海運旺季報到,塞港問題愈顯無解而貨櫃輪準班率續降,貨攬業者說,業者為了迎歐美消費旺季,運價高低已非關鍵,能搶到艙位並保證貨物準時到,再高的價格也有人願意付,因此「包船」成關鍵選項。

 

近來全球航運延遲嚴重,拉長交貨時間,沃爾瑪、亞馬遜、目標百貨、家得寶等美國與歐洲零售商為免耶誕購物旺季到來時沒貨可賣,已在「超前部署」,提早下訂單以提高庫存。貨攬業者說,美國Home DepotAmazon都已包船。

 

據稱,Amazon近期包下的貨櫃輪,就是國內大型海運業者遠東到歐美的新船,是6月才剛投入北美航線的貨櫃輪,價格高過現有運價行情甚多,務求準時到港。法人表示,隨著旺季到來,運價居高不下,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萬海的營收、獲利將跟著受惠再衝高。

 

上周五(2日)公告的貨櫃輪運價指數,包括遠東-歐洲、遠東-美東,出現史上第一次連13周創新高,遠洋線漲幅明顯高於前兩周,其中遠東-美東線首度站上9,000美元來到9,254美元。

 

海運高運價只有更高,因市場機制難撼動,貨主想出幾個變通法,一是跟航商簽長約,另一個是急單用散裝船跑,再來就是最大、最關鍵的絕招「包船」,此以歐美大型零售業者為主要客戶。Home Depot近期就宣布,「7月起,我們有一艘完全屬於自己的貨櫃輪,它將100%地為Home Depot服務」。Home Depot是美國第三大貨櫃貨物進口國,僅次於沃爾瑪(Walmart)和塔吉特(Target)。

 

路透訪調近十多家歐美的百貨供應商和零售業者,結果所有業者都預期,近來的航運瓶頸,包括全球貨櫃短缺、大陸鹽田港「塞港」等因素,可能使耶誕購物旺季的庫存備貨時間延長數周,而零售商所面臨的風險是,在消費者準備大手筆採購時,卻發現商品大量缺貨。

 

知名玩具製造商MGA娛樂公司執行長賴瑞恩表示:「這將造成很大的混亂。」目前MGA有許多玩具仍被卡在鹽田港的貨櫃,運不出來。他說,若他無法為零售客戶建立足夠的庫存,「將對耶誕節的銷售額帶來莫大的傷害」。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耶誕季缺船運貨。

第二、亞馬遜包船創新模式。

 

第三、未來會形成趨勢。

 

第四、中國大陸華南供應鏈因阻塞而停擺。

 

滴滴

 

才剛遭到網路安全審查,大陸叫車軟體「滴滴出行」App,昨(4)日又被大陸國家網信辦以「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通知應用商店下架。

大陸國家網信辦微信公眾號「網信中國」報導,根據舉報,經檢測核實,「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依據「網路安全法」相關規定,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嚴格按照法律要求,參照大陸國家有關標準,認真整改存在的問題,切實保障廣大使用者個人資訊安全。

 

滴滴出行才剛於629日在美國市場股票掛牌上市,但大陸國家網信辦2日突然以「防範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對滴滴出行實施網路安全審查,期間並停止新用戶註冊。

 

網信辦的公告對於剛剛上市的滴滴是個不小的震動,2日消息公布後,滴滴在美股盤前交易一度急挫逾6%,但隨後股價企穩,最終收盤報15.53美元,較前一日收盤跌5.3%,仍較招股價14美元高出近11%

 

北京青年報報導,滴滴2日回應表示,「滴滴將積極配合網路安全審查。審查期間,我們將在相關部門的監督指導下,全面梳理和排查網路安全風險,持續完善網路安全體系和技術能力。」

 

騰訊財經報導,網信辦2日的公告並沒有對安全審查的細節或過程做任何說明,但是由於公告涉及國家安全法,因此市場表現較為驚訝,還有傳言指出,滴滴為赴美上市,把大陸道路信息和使用者信息洩露給美國。

 

不過傳言很快被滴滴否認,滴滴副總裁李敏在3日於朋友圈回應說:「和眾多在海外上市的大陸企業一樣,滴滴境內使用者資料都存放在境內伺服器,絕無可能把資料交給美國,另外相關惡意造謠者雖然已主動刪帖,但我們堅決起訴維權。」

 

滴滴出行推出網路叫車服務始於2012年,已經歷時九年。截止2021331日,在中國大陸,滴滴已經擁有3.77億年活躍用戶,月平均活躍用戶數為1.56億;在過去的12個月中,日活躍用戶數共計1,300萬。

 

共享出行服務是滴滴出行在出行領域的第一步嘗試,包括網約車服務、出租車服務、拼車服務、代駕服務以及順風車服務等多種類型的服務。

 

依據消費者的不同偏好,滴滴網約車服務提供多種不同的車型選擇。例如,滴滴針對於高端用戶提供了專車與豪華車兩種車型;針對經濟承受能力較低用戶則提供價位更低,要求時間更為靈活的拼車服務以及花小豬搭車服務;針對交易量主要來源的快車用戶,則採用動態定價方式,在高峰期加價在非高峰期給予一定折扣。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加強對互聯網公司監控。

第二、大數據是關鍵。

 

第三、中國公司不可能將數據交給美國政府。

 

第四、但在美國上市有政策潛在風險。

 

羅賓漢

 

線上交易平台羅賓漢(Robinhood)因為誤導投資人與系統當機等種種監督缺失,遭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裁罰7,000萬美元,創下FINRA最高罰金紀錄。

 

FINRA指控羅賓漢誤導投資人、允許資格不符的投資人從事高風險交易,以及系統當機讓客戶無法進行投資交易。羅賓漢同意支付5,700萬美元罰款,並賠償數千名投資人將近1,300萬美元,與FINRA達成和解。

 

FINRA透過聲明稿指出,對羅賓漢開罰係「考量該公司對客戶造成廣泛和嚴重的損害,包括數百萬名用戶收到羅賓漢發出的錯誤或誤導性資訊,20203月系統當機影響數百萬名客戶,以及數千名資格不符的客戶獲准進行選擇權交易。」

 

FINRA執法部門主管哈波( Jessica Hopper)受訪時表示:「FINRA接受創新,但創新不能以法遵和監督系統為代價。」

 

羅賓漢並未承認或否認FINRA的指控。羅賓漢公關主管萊姆希(Jacqueline Ortiz Ramsay)回應此案時表示,「羅賓漢投入大量資金提升平台穩定性、強化教育資源,並且設立客戶援助,以及法律與法循團隊。公司很高興能解決這項問題,日後將繼續專注於服務客戶和簡化投資的使命。」

 

計劃在2021年上市的羅賓漢,先前便已經預期將面臨高額罰款。根據羅賓漢呈交美國證交會(SEC)的文件顯示,該公司為和解預留2,660萬美元準備金,沒想到實際罰金較預期多出將近一倍。

 

5,700萬美元是創下FINRA史上最高罰款紀錄,瑞士信貸投資銀行部門—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2002年因為在IPO案收取過高佣金,遭FINRA開罰5,000萬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有史以來證券公司最高罰款。

第二、不至於影響羅賓漢IPO

 

第三、5,700萬美元是原來預留2,660萬美元的兩倍多。

 

第四、還不算投資人賠償1,300萬美元。

 

福特

 

全球車用晶片持續缺貨,迫使福特宣布大幅削減北美產量,八座組裝廠從7月開始陸續停工或減產至8月初。由於福特晶片缺貨問題嚴重,專家估計其第二季美國市占率萎縮至逾半個世紀來最低水準

 

受晶片缺貨影響的廠房有六座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各一座。伊利諾廠最早從5日開始停產Explorer等休旅車至82日。其他廠從7月中開始停工或減產部份車款一周到三周不等。

 

受影響車款包括F-150皮卡、Bronco運動休旅車、Edge跨界車、野馬跑車和Explorer休旅車等。

 

另外,生產Ranger皮卡和Bronco的一座密西根廠,因晶片以外的零件缺貨而在5日到26日之間停產。福特拒絕透露是什麼零件缺貨。

 

這是福特最新減產行動。該公司在4月預期晶片缺貨問題令第二季產量腰斬,全年將因此虧損25億美元,汽車產量也將減少約110萬輛。

 

顧問公司AlixPartners預測,晶片持續缺貨之下,全球汽車業今年營收合計將減少1,100億美元。

 

福特受晶片缺貨問題打擊嚴重,導致其必須大幅減產,無法充份地為經銷商補充庫存。因為福特較其他同業更依賴日本車用晶片商瑞薩電子的供應,但瑞薩一座晶片廠3月發生大火而令供應問題惡化。

 

數據供應商Edmunds評估,第二季福特在美輕型汽車市占率僅10.7%,創1960年代以來最低水準。

 

通用情況較好,但市占率也僅15.4%創2002年來最低季度水準,首次跟豐田打成平手。豐田有較好晶片庫存管理而受影響程度較輕。克萊斯勒市占率可能拉回至2017年水準。

 

韓國現代汽車與起亞第二季合計美國市占率首次逾10%。本田與福斯市占率有增加跡象。專家認為外國車商趁機坐大,對市占率出現萎縮的美國車商是一大警訊。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汽車供應鏈受嚴重打擊。

第二、半導體產業長期看好。

 

第三、美國和歐洲汽車業都會受到影響。

 

第四、中國大陸業者亦然。

 

日產汽車

 

日產汽車1日宣布和中國遠景動力(Envision AESC)共同投資10億英鎊(約14億美元),在英國北部桑德蘭(Sunderland)興建車用電池廠,並在當地生產新款電動跨界休旅車。

 

日產位在桑德蘭的車廠目前生產LEAF電動車及Qashqai跨界休旅車,而新蓋的電池廠年產能9吉瓦時(GWh),相當於10萬台電動車的電池用量,與遠景動力、雷諾汽車在法國北部興建的電池廠規模相當。

 

日產估計這項投資將為桑德蘭及英國上游供應鏈創造6,200個就業機會。

 

新電池廠日後將為桑德蘭廠供應車用電池,且遠景動力未來可能加碼投資18億英鎊,估計2030年前電池廠年產能將增至25吉瓦時,屆時將為當地增加4,500個就業機會。日產表示,新電池廠最大產能可達35吉瓦時。

 

日產非洲中東印度歐洲大洋洲事業主管卡蒂爾(Guillaume Cartier)表示:「這項投資不是一時興起,也不只為了一款新車,而是展望未來10年的投資計畫。」

 

英國首相強生也欣喜表示:「這項投資展現日產對英國及東北地區技術勞工的高度信心。」

 

英國去年與歐盟達成的脫歐貿易協議雖容許英歐汽車自由貿易,但條件是英國車須有40%以上的價值來自英國或歐盟零件,且這項比重將在2027年提高至55%,使車用電池產地成為關鍵,因為電動車價格有一半來自電池。

 

目前車用電池市場仍由中國主導,但許多汽車大廠為了布局電動車策略,已加緊腳步建立自家電池廠。

 

遠景動力創辦人兼執行長張雷表示,桑德蘭電池廠日後也能為其他汽車製造商供應電池,甚至有機會出口電池至歐洲。

 

日產表示上述10億英鎊投資額當中將有4.2億英鎊投入生產新款電動跨界休旅車。卡蒂爾坦言桑德蘭廠目前因上游半導體缺貨而落後出貨進度,但他預期「夏天過後將恢復正常」。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在英國共同投資很少見。

第二、對於中國資金並未封殺。

 

第三、英國力推電動車。

 

第四、電動車電池全球業者仍然相對較少。

 

蘇寧易購

 

江蘇國資領軍阿里、小米、海爾、TCL等互聯網巨頭聯合接盤,入股蘇寧易購16.96%,解決蘇寧債務缺口,成立江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二期(有限合夥),總規模為人民幣88.3億元(約新台幣379.6億元)。

 

澎湃新聞報導,蘇寧易購日前公告,江蘇省、南京市國資牽頭成立江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二期(有限合夥),總規模為人民幣88.3億元,邀請華泰證券、阿里、小米、海爾、美的、TCL產業投資人參與。

 

股份轉讓後,蘇寧將處無控股股東、無實控人狀態。蘇寧創辦人張近東持股由20.96%降至17.62%,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二期16.96%的持股比率接近,以支持蘇寧易購解決流動性問題、穩定企業融資環境、促進企業穩定經營、持續發展。

 

股權交易落定後,蘇寧易購股價昨(6)日恢復交易,強勢飆漲停,這也近一年中的首個漲停板。蘇寧股價從去年7月最高的人民幣13元,跌至65日的人民幣5.59元,一年內股價暴跌57%,市值也從人民幣1,200億跌至520億,縮水近人民幣700億。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蘇寧出現財務危機。

第二、最後一次大規模增資。

 

第三、再增資大股東張近東會失去掌控權。

 

第四、目前其實已無絶對大股東。

 

5G手機

 

國際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布「全球5GLTE收益及廠商ASP報告」稱,第1季,大陸廠商OPPOvivo和小米5G智能手機銷售額達150億美元,僅這三家供應商的5G收益就幾乎是同期4G LTE收益的兩倍。

 

智通財經報導,統計顯示,大陸智慧手機廠商正飛速地從4G轉向5G。隨著高端設備轉向5G4G LTE手機市場規模在今年第1季縮水一半。

 

報告顯示,第1季,5G收益年增長超過500%。蘋果在5G出貨量和收益方面領先,同時還在4G LTE收益方面領先。在全球5G收益前十強中,有七家大陸廠商,如OPPOvivo和小米。

 

在第1季全球5G手機市占率中,蘋果登頂、OPPO其次、vivo第三、三星第四、小米第五。值得注意的是,vivo 5G手機在全球的出貨量中達到1,940萬部季增62%,成長勢頭強勁。

 

雖然大陸廠商在從4G過渡到5G的過程中成功地獲得愈來愈大的市占率,但就消費者的付費意願而言,它們還無法與蘋果和三星等標誌性品牌媲美。然而,大陸廠商正積極瞄準更有利可圖的中高端設備,並正在縮小5G智慧手機平均售價(ASP)差距。

 

我們的看法:

 

第一、5G市場成長迅速。

第二、特別是中國大陸。

 

第三、全球十強中國業有七家,說明5G的重要。

 

第四、中國未來引領全球5G的變革。

 

鴻海

 

鴻海2020年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昨(1)日出爐,董事長劉揚偉擘劃集團願景,提出鴻海創造出「IIDM-SM」模式,即整合(Integration)、創新(Innovation)、設計(Design)、製造(Manufacture)、銷售(Sales)、行銷(Marketing)整體解決方案的3C電子商業服務,以模具為根基,從本土代工產業,逐漸發展成為國際高科技服務營運商。

 

鴻海2020CSR報告書文長130頁,詳盡報告鴻海去年一步一腳印的努力。劉揚偉表示,真正的領導級企業,不只是商業世界的領導,也應是社會的領導力量。並強調以「兩地研發(Time to market)、三區設計製造(Time to volume)、全球組裝交貨(Time to money)」做為集團布局策略,透過集團化經營,提供全球近40%的電子產品。

 

劉揚偉指出,鴻海集團持續深耕精密模具製造之際,不斷極力求新求變,從「勞力密集」轉型「腦力密集」,因此提出「F1.0現況優化」、「F2.0數位轉型」、以及「F3.0轉型升級」的目標,朝著「好、還要更好」的目標踏實大步向前,並投資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這三項新技術領域,以「3+3」作為重要的發展策略。

 

以電動車為例,鴻海在全球市場有強大的供應鏈系統、關鍵零組件製造、機構設計研發、系統整合服務等優勢條件可成為「垂直整合服務商」及「智能平台服務商」,未來也將致力於開發新技術與新共享模式,推動鴻海造車平台生態永續發展。

 

在全球版圖與布局方面,鴻海確立「兩地研發、三區設計製造、全球組裝交貨」的發展戰略。「兩地研發」是指以大中華區與美國為兩大重要戰略支點;「三區設計製造」的布局重點,以大陸為中心,亞美歐三大洲至少設立兩大製造基地;「全球組裝交貨」是指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組裝,保證「適品、適時、適質、適量」地把貨物交到客戶指定的地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轉型成全方位解決方案提供者。

第二、劉揚偉時代來臨。

 

第三、未來全加強和外界策略聯盟。

 

第四、跨地域、跨領域、跨時代。

 

香港隱私法

 

旗下擁有谷歌、臉書、推特、蘋果、LinkedIn等重量級成員的亞洲互聯網聯盟(Asia Internet Coalition)近日提出警告,若港府執意推動涉及個人資料的「私隱條例」修法,將迫使其成員退出香港市場,今後不再投資及提供服務。消息一出,震驚各界。 

 

華爾街日報6日報導,總部設在新加坡的亞洲互聯網聯盟,日前針對「私隱條例」修法向港府發函表達關注,警告港府若按計劃修訂私隱條例,將迫使科技公司退出香港。 

 

該聯盟指稱,港府在5月提出修法緊縮個資的行動讓其成員擔心,公司員工及用戶日後將因此面臨被刑事調查或起訴的風險,「科技公司避免這些制裁的唯一辦法,就是不要在香港投資以及提供服務」。信中還表示,擬議的修法可能會遏制自由表達,甚至將網路上分享資訊的無辜行為定為犯罪。 

 

對此,香港特首林鄭月娥6日強調,這次修法主要是針對非法的「起底」行為,如因此引發企業關注,港府樂意聽取意見及向業者解釋條文內容。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在香港做線上廣告或交流仍以臉書、谷歌體系等應用為主流,中國的微博、百度占比很小。若美國科企僅是撤走資料中心或辦公室,港人與企業投放廣告仍可使用臉書與谷歌,影響不大。但若是撤走資源及平台,將對廣告商、數位行銷人員、企業經營造成打擊。按亞洲互聯網聯盟函中所指,似乎後者更有可能,而這最終將使中國相對應的業者得利。 

 

報導指出,2019年香港「反送中」事件期間,異議人士經常在網路與社交平台上透過起底、肉搜,作為抗議官方政策的手段。20215月,港府對私隱條例提出修訂建議,強調有必要打擊起底行為,呼籲最高罰款100萬港元,並處最高5年的監禁。 

 

自「反送中」事件以來,香港政府與美國網科企業的關係就日趨緊張。2020630日,香港正式實施「港版國安法」後,7月初包括臉書、谷歌、Twitter、微軟、Zoom等多家知名科企短短數日先後表明,暫時不會配合港府索取用戶資料的要求。此後即盛傳上述企業考慮撤出香港市場的消息。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香洪「港版國安法」嚴格執行。

第二、蘋果的前車之鑑。

 

第三、中國大陸清楚的表達態度。

 

第四、不在乎外資是否仍在香港營運。

 

歐企中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日與德法領導人視訊會晤,希望盡快推動現已遭凍結的中歐投資協定。集結近60家歐洲跨國企業商界團體也向歐盟喊話,呼籲歐盟不應隨美國與中國脫鉤,且須更加開放供應鏈。

 

 華爾街日報報導,歐洲工業圓桌會議(ERT)於當地時間5日呼籲,歐盟應爭取與中國達成更有利的商業條款,但勿與中國切割,建議歐盟專門成立管理對中關係的部門,並加強與中國工商界合作。

 

 另一方面,央視報導引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日與英國工商界代表視訊會晤時表示,中國將繼續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歡迎更多外資進入中國,期望英國為中企投資提供公平公正且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由近60家總部位於歐洲的大型跨國公司執行長和董事長組成的ERT,包括德國汽車製造商BMW、芬蘭電信商Nokia等。ERT指出,歐盟若堅持經濟自主恐為全球供應鏈製造壁壘,不應使提高歐洲供應鏈彈性的干預措施成為常態。

 

 成員之一的瑞典控股公司Investor AB董事長、愛立信副董事長瓦倫堡(Jacob Wallenberg)表示,中國已在歐美施壓下,開始開放銀行和保險等領域,儘管措施仍不完美,但持續推動已出現改善效果。

 

 中國歐盟商會早先公布「2021年商業信心調查」顯示,近七成企業對商業前景感到樂觀,更有六成企業計畫在年內擴大在中國的業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歐投資協定暫緩。

第二、德法的態度關鍵。

 

第三、歐企仍然希望進入中國市場。

 

第四、中國市場在電信和全球領域商機龐大。

 

IT遭駭

 

美國資訊科技(IT)服務業者Kaseya執行長佛可拉(Fred Voccola5日表示,該公司上周遭勒索軟體組織REvil發動網路攻擊,估計全球至多1,500家企業受到影響。資安專家表示,這些公司的電腦系統遭到癱瘓,可能需要數周時間才能恢復。

 

佛可拉周一表示,難以評估此次網攻具體影響程度,因為遭到攻擊的主要是Kaseya客戶的客戶。但他指出,全球約8001,500家企業受到此次攻擊事件影響。

 

Kaseya開發的軟體能協助企業用戶在雲端管理IT基建,但該公司2日系統遭到REvil入侵,連帶使得全球多國客戶業務停擺。REvil聲稱已入侵100萬台設備。

 

瑞典連鎖超市Coop便是苦主之一,旗下近800家店面上周六緊急歇業,原因在於收銀系統癱瘓。Coop發言人表示:「我們已擋住攻擊並開始重啟系統。」

 

REvil4日美國國慶日要求Kaseya支付贖金7千萬美元,以換取勒索軟體解密工具。該組織後來透過管道表示價格仍可討論,「隨時準備進行協商」。

 

網路安全公司Sophos工程部門主管洛曼(Mark Loman)指出,這些受影響公司恢復系統運作可能需要數周,時間長短取決於企業規模大小與有無備份系統。以Coop受影響程度來看,他們恐怕得報廢大量食物與損失大筆收入。

 

Coop許多門市周一已恢復運作並要求顧客改採App掃描方式付款,但部分據點仍無法營業。支付系統服務商必須親臨Coop所有門市,並以手動方式從備份系統恢復收銀機運作。

 

網路安全公司ESET Nordics科技長尼爾森(Anders Nilsson)表示:「我們從沒見過如此大規模的網攻。這是我們首次看到超市無法使用收銀系統的狀況,由此可見我們系統有多脆弱。」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資安問題嚴重。

第二、多個產業被駭客攻擊。

 

第三、包括台灣IT大廠廣達。

 

第四、未來需要有更大的資安投資與布局。

 

失業率

 

主計總處6日公布最新失業調查,受疫情三級警戒衝擊,5月失業率升至4.11%,創下七年半(民國10212月以來)最高,就業人數較上月驟減12.6萬,更創下歷年同期最大減幅,研判在疫情、畢業季影響下,6月失業率還會升高。

 

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5月失業調查的資料標準周為52329日,適逢這一波疫情升溫期間,其中以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所受影響最大,這兩個行業的就業人數較前一個月分別大減2.4萬、3.2萬,補習班、幼兒園及安親班所屬教育業也減了1.2萬,製造業中的傳統產業、營造業也同受影響,總計就業人數較前一個月驟減12.6萬,創下民國67年開辦調查以來同期最大減幅。

 

統計顯示,5月就業人數月減12.6萬,部分成為失業人口,也有部份進入非勞動力,因此失業人數、非勞動力雙雙上揚,失業率升至4.11%,創下近七年半最高,勞參率也跌破59%,反映國人在安全因素考量下,暫時退出勞動市場的情況明顯增加,部分人力返家料理家務、部分工讀的學生則回到求學的身份(這兩類皆是非勞動力)。

 

陳惠欣表示,5月失業人數月增5.4萬人,同樣創下歷年同期最大增幅,不過,根據調查,這些新增的失業人口,多數是受疫情影響在等待恢復工作,是暫時性的現象,只要疫情和緩,他們馬上可以恢復工作。

 

5月除了就業人數大減,有工作的人由於業務不振、無薪假等因素,工時下滑的人口驟增,陳惠欣指出,受經濟因素影響而使得週工時不及35小時的就業者較前一個月大增60.3萬人,達到79.2萬人,這也創下108年有統計以來的新高。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去年初發生疫情,也曾讓周工時低於35小時者於5月升至45.6萬人,今年由於疫情升至三級警戒,工時減少的情況更為明顯。

 

陳惠欣表示,由於6月適逢畢業季,隨著畢業生投入尋職行列,加以疫情的影響,預料失業率仍將持續上升。

 

此外,勞動部表示,國內疫情三級警戒管制,使得餐飲、住宿、零售及國內旅遊等內需服務業受到明顯衝擊,但5月勞動市場求供倍數來到1.73倍,相較去年同期略增0.18倍,亦即平均每位求職者有1.73個工作機會,顯示國內就業市場仍有部分行業持續提供工作機會。隨全球景氣穩健緩升,終端需求好轉,帶動包括金屬機械、資訊電子、民生化工等製業造人力需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失業問題嚴重。

第二、主要是餐飲服務業。

 

第三、電子業和航運業業績大好。

 

第四、社會財富重新分配。

 

網路

 

繼滴滴之後,大陸網信辦5日再施鐵腕,對滿幫集團旗下運滿滿、貨車幫以及BOSS直聘實施網路安全審查,停止上述平台新用戶註冊。由於包括滴滴在內三家企業均是6月在美股上市的中概新軍,監管大刀的針對性引發市場討論。

 

滴滴2日收盤跌5.3%報15.53美元,盤後再跌1.03%。滿幫在622日以19美元價格發行,隨後股價一度跌至15.38美元,2日漲2.26%報19.02美元。BOSS直聘2日收跌2.13%報36.31美元。

 

網信辦5日最新動作影響其他大陸網企當日股價,美團重跌5.59%、騰訊大跌3.57%、快手跌5.89%、阿里巴巴港股跌2.83%、京東港股跌2.93%。滴滴最大股東日本軟銀集團在日股跌5.39%。

 

網信辦2日宣布對滴滴進行審查後,4日要求各應用商電下架滴滴App5日,網信辦再對滿幫旗下兩平台以及BOSS直聘展開審查。上述企業與平台均回應,會積極配合,保障數據安全。

 

相較滴滴的市場地位,滿幫以及BOSS直聘則分別屬於較小眾市場、尚未壟斷。不過,近期赴美上市是這些企業共通點,引發市場猜測,官方在意數據平台在海外上市風險。多維新聞也引述知情人士稱,滴滴被罰是因為不願與監管層多次溝通,執意赴美上市。

 

滴滴上市前就頻傳地點敲不定、官方另有考量等消息,終在610日,大陸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態,只要符合境內法規,企業可自主選擇境外上市。隨後滿幫、每日優鮮、滴滴等接連赴美掛牌。

 

大陸此前展開平台反壟斷,近期開始在數據方面著手。相較電商平台等,交通市占大的滴滴多次與數據監管綁在一起,監管單位嚴查滴滴大數據「殺熟」(對老客戶實施價格歧視)、定價不透明等問題,並要求滴滴進行數據共享機制,而非直接要影響滴滴市占地位。

 

在限制海外上市方面,金融科技首當其衝,大陸4月約談包括滴滴在內的13家網路金融平台,限制其境外上市。交通產業如今可能成為新的限制重點,此前官方也多次約談滴滴、滿幫等交通新業態平台,而一度傳出有意赴美上市的貨拉拉近期也強調,沒有具體時間表。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積極整頓網路公司。

第二、重點是掌握大數據。

 

第三、大陸互聯網企業未來很難再去美國上市。

 

第四、香港和A股上市數量會大爆發。

 

中概股

 

大陸企業踴躍赴美上市的時代可能出現轉捩點。在滴滴上市引爆資安爭議之後,大陸領導人決心出手整頓中概股。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6日公布新規,要求加強監管中概股,並從嚴打擊包括數據跨境流動等證券違法活動。

 

大陸最大叫車平台滴滴出行630日在美國上市,但72日和4日遭大陸網信辦以網路安全監管為由,先後禁止新用戶註冊和下架App6日大陸高層又出手整頓中概股,導致滴滴美股開盤後重挫24%,報11.76美元跌破其發行價。另外兩檔5日被審查的中概股滿幫、BOSS直聘開盤分別跌19%、9%。其他中概股也大跌,普普文化跌20%、老虎證券跌12%。

 

新華社6日報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下稱意見),報導稱,在大陸改革開放的背景下,資本市場違法行為仍突出,案件查處難度大,故要在2022年前初步建立從嚴打擊機制。

 

該意見用大篇幅規範境外中概股,強調修改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別規定,並建設監管制度應對中概股的突發狀況。意即在中概股上市前、上市中都要有嚴格的官方審查與煞車機制。

 

另一個重點是中概股引發的數據風險,意見指出,將加強數據流動與管理的法規,嚴格要求境外上市企業的保密與檔案管理。該動作被認為是應對美國202012月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可要求在美上市公司提供資料數據與審計底稿,加大大陸對數據外流的警惕。

 

同時,意見也確立大陸證券違法案件從嚴從快從重查辦的方針,大力度整頓當地資本市場,並將監管大棒揮向地方、債市、私募創投等此前較少盯緊的地帶。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滴滴上市前,大陸監管部門曾希望其延後上市時間,以進行數據安全審查,但最終滴滴卻迅速在美IPO。對大陸政府來說,滴滴深入參與的交通基礎建設數據極為敏感,不能有流失風險。

 

大陸官方在4月已約談多家金融科技業者,限制赴境外上市。現在輪到交通數據業者,包括嘀嗒出行、哈囉出行遞交的赴港、赴美上市申請,至今仍無下文。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概股熱潮將告一段落。

第二、今年香港上市下半年會大幅成長。

 

第三、之前因為習近平打壓阿里,導致中概股出走美國。

 

第四、中國大陸正進入新一波的監管時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