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7日 星期三

黃齊元/從疫苗看台灣全球戰略

 黃齊元/從疫苗看台灣全球戰略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二○二一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排名第八,較去年上升三名,說明台灣實力受到全世界認可。但在另一方面,隨著新冠疫情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台灣從「防疫優等生」淪落為「疫苗乞丐」,「護國神山」被擺一邊,每個人只想求「護命神藥」。


和台灣類似的國家,疫苗戰略都優於台灣。BNT在新加坡設立生產基地和區域總部;南韓三星赴美設半導體廠,美韓政府簽署疫苗合作契約,三星生技與莫德納簽署代工協定,預計今年第三季投入數億劑疫苗生產;以色列在關鍵時刻高價搶到大量疫苗,如今已解封。


台灣不是沒有機會,東洋製藥曾計畫進口三千萬劑BNT疫苗,因各種原因胎死腹中;AZ找台灣代工三億劑,但我方評估認為產能過於沉重,「有人不太喜歡」,最後只好放棄。


這反映了什麼?疫苗過去並未成為國家重要戰略,停留在戰術層次。政府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希望讓台灣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瞄準五大供應鏈包括「醫療物資」。然而如今疫苗卻少得可憐,需要外國及民間幫助。


全世界使用數位產品機會與能力上的差異,造成「數位落差」,同樣今天疫苗分配不均也造成「疫苗落差」。全球已接種疫苗人口中,百分之四十在最富有的廿七國,富國施打疫苗速度比窮國快廿四倍,台灣變成三流國家。


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科技改變人類財富的分配。蒸汽機帶動工業革命,創造了英國的世紀;汽車、飛機和核子彈造就了過去百年美國的榮景;現在5G和AI,美中各領風騷,但美國靠霸權硬把華為拉下馬。是否擁有關鍵資源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命運,台灣有當今全世界最需要的半導體晶片,又有強大競爭力,照理說滿手好牌,為何會陷入困境?


問題在於台灣把焦點放在本土化,而非國際化。國家戰略有幾種定位:工廠、市場、研發、金主、總部。中國大陸過去只是工廠,現在全部皆是;香港和新加坡沒有市場,但卻是金主和外商區域總部。台灣的迷思在於企圖取代中國工廠,導致缺水缺電,成為排碳大國;政府努力打造國家隊,滿足國內市場,卻缺乏成為亞洲樞紐的願景。


卅多年前,日本豐田汽車原計畫在台灣成立年產卅萬輛的大汽車廠,因政府擔心排擠國內業者、無法有足夠國內需求而放棄,但至今台灣汽車工業仍未做起來。如今AZ棄台赴泰,國產疫苗也無法取得國際認證,反觀亞洲各國紛成為國際疫苗代工中心,值得嗎?


台灣另一個問題是缺乏膽識,不敢下注,什麼東西都只想供國內用、現在用就夠了。鴻海成為全球代工龍頭,絶非基於台灣工廠、台灣市場。台灣政府不是沒有錢,但缺乏像新加坡淡馬錫的長期戰略、全球格局!


世界不會等台灣,落差只會越來越大,未來是一個贏家通吃的時代!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21739/558320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