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雲端,亞馬遜,台泥,滴滴,谷歌,特斯拉,中概股,阿里雲
雲端
過去企業擁抱雲端運算時,大多認為亞馬遜、微軟是唯二的選擇,但企業界IT經理們如今發現,雲端市場有愈來愈多供應商可選,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可趁此多方比較,並採用不同家廠商的雲端服務以壓低成本。
企業高層與雲端分析師表示,企業與政府如今都簽署多家供應商,擇優挑選各功能,讓廠商彼此較勁使成本降低,也為谷歌、甲骨文、IBM等二線業者帶來商機。不過亞馬遜與微軟仍是雲端霸主,囊括市場最大份額。
信用報告業者Experian 2014年首度使用雲端服務即選擇亞馬遜的AWS,後來又增加微軟、谷歌的服務,近期又新增甲骨文。Experian全球企業架構長賴利(Mervyn
Lally)表示,「更多選擇是好的,我們希望善加利用」。
AT&T等企業也同樣同時採用微軟、谷歌等多家供應商的雲產品。甲骨文雲端架構執行副總裁馬古伊克(Clay
Magouyrk)說,「我們看見更多顧客採用多重雲策略,因為一些工作量在不同雲端可執行更好、或是更具成本效益。」
根據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統計,去年全球雲端運算架構服務支出躍升約32%至592.25億美元,預料2022年將上揚至1,068億美元。
不只是企業主重新考量IT支出分配,美官方亦然。美國中情局(CIA)2013年與AWS簽約,隨著合約去年到期,CIA表示擬藉由與多家供應商合作,擴展可用的雲端能力。
美國防部7月宣布取消微軟為期10年、價值100億美元的「聯合企業防禦基礎建設」(JEDI)合約,強調未來JEDI將由多家廠商供應。
分析師與產業高層指出,有時企業選用多家雲端服務是出於偶然,因為在同一家集團裡,各部門簽約廠商可能就不同。軟體業者Flexera
Software公布的年度產業報告,預估今年92%的企業皆採取多雲端策略,遠高於2018年的81%。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雲端已是未來趨勢。
第二、不限於AWS和微軟兩大廠商。
第三、中國雲端會快速成長。
第四、除了阿里雲,還有華為雲。
亞馬遜
繼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表態,接受比特幣交易付款後,倫敦商業報City A.M.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即將在「今年底」開放比特幣支付,且現正研究自家虛擬幣,準備2022年推出。
消息人士說,亞馬遜上周末推文招募加密幣和區塊鏈負責人,這個消息引發熱議。
亞馬遜張貼這個職缺,招募「能施展區塊鏈、分類帳、央行數位貨幣及加密貨幣專業領域者」,顯然正為加密貨幣交易奠基。
知悉亞馬遜內部情況的人士說:「採取這些行動,不只在未來某個時點提出加密幣支付解決方案,首先將從比特幣開始,這是整個加密幣計畫關鍵的第一階段,這個指令來自最高層,也就是貝佐斯本人。」
受惠電商巨擘亞馬遜即將在「今年底」開放比特幣支付,加上交易員回補空頭部位,比特幣行情昨(26)日盤中上演大反攻,暴漲逾15%,再次叩關4萬美元大關,引領整體加密貨幣市場走揚,市值擴增至少1,140億美元。
市場人士看好,如果亞馬遜真的支援加密貨幣支付,有利於吸引「礦工」加碼顯卡等挖礦設備,將帶動撼訊、微星、技嘉等板卡廠營運。
消息人士也說,亞馬遜一旦建立兼具快速和安全的比特幣支付方式,亞馬遜董事就會迫不及待轉向其他大型加密幣。「以太幣、Cardano及比特幣現金將成為下一個目標,且他們之後會進一步開放八種加密貨幣進行線上交易。」
市場人士看好,以亞馬遜身為全球電商巨擘的實力,一旦真的支援比特幣支付,勢必對幣價具有相當支撐,若幣價重新吹起反攻號角,將吸引「礦工」加碼購買挖礦設備,涵蓋礦機及顯卡等。
根據彭博資訊報價,比特幣26日盤中漲15.1%至39,681.32美元。以太幣揚升8.9%至2,354.74美元,狗狗幣漲10.7%,報1.35美元,整體加密貨幣市值增加至少1,140億美元。
台灣板卡廠受利多消息激勵,帶動撼訊、映泰、麗臺、青雲四檔昨天攻上漲停板,微星、技嘉、華擎、承啟及精英等板卡廠全線上揚,一掃先前比特幣下跌帶來的頹勢。
微星董事長徐祥先前表示,預期在需求強勁支撐下,今年營運可望持續成長,估計今年全年板卡出貨量將達2,400萬片,年增逾兩成,再創新高。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願意支持比特幣意義非凡。
第二、但後來亞馬遜出來否認這則新聞。
第三、比特幣逐漸被作為交易工具,而不只是投機工具。
第四、比特幣投資價值仍有待評估。
台泥
台泥(1101)上周宣布收購歐洲儲能公司NHΩA股權案達陣後,昨(26)日火速推出未來「十倍發展計畫」,其中NHΩA將部署南歐最大的電動車雙向快充(V2G)電網,已和全球第四大車廠Stellantis(原飛雅特、克萊斯勒、標緻)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合資公司Free2Move eSolutions,目標成為南歐電動車雙向快充電網的龍頭,希望2030年要搶下南歐市場15%的占有率。
台泥完成收購歐洲儲能公司NHΩA股權案,總計砸下1.32億歐元(約新台幣44.7億元),取得60.48%股權,成為最大股東。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也獲推舉為NHΩA新董座。張安平昨天還在義大利米蘭,特別與台灣媒體進行越洋線上交流。
張安平說,歐盟剛公布「Fit for 55」法案,將推動碳關稅、2035禁售燃油車以及再生能源發展等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問題。減碳已是大趨勢,台泥此次併購不只是為賺錢,更希望讓東西方科技能夠合作,為減碳一起向前走。
台泥上周宣布入主NHΩA後,動作相當積極,昨天提出的「十倍發展計畫」,目標五年後,NHΩA在全球安裝的儲能設備裝置容量要從目前170MW(百萬瓦),十倍速成長達到1.7GWh。另外,NHΩA目前電動車充電樁產能為每周1,500台,希望五年後能十倍速提升到1.5萬台。
還有NHΩA的「Atlante」快充站網絡計畫,第一階段目標,預計2025年要在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南歐地區建置1,500座快充站,第二階段到2030年要建立9,000座快充站。而且未來會把相關模式,複製到台灣及其他亞洲國家,以及北美的電動車快充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泥以國際化布局為主。
第二、台泥的願景無人能及,特別是和國際接軌,而且最早開始強調ESG。
第三、選擇南歐投資,因為比較少人競爭。
第四、台泥並未去中國大陸或東南亞投資新能源相關產業。
滴滴
大陸網約車龍頭滴滴出行傳出擬在美股掛牌的公司私有化下市,以安撫大陸當局,並補償投資人自該公司在美股上市以來的損失,導致滴滴股價昨天盤前大漲50%,但在滴滴公司出來否認後,股價漲幅收斂至18%。
路透報導,滴滴官方微博表示,有關其將私有化的傳聞為不實信息,目前公司正積極全面配合網路安全審查。滴滴盤前股價約10.5美元,上漲18%,此前漲幅一度高達50%。
滴滴最新股價較其6月30日上市首日開盤價16.65美元降幅高達40%。
華爾街日報報導,知情人士透露,隨著監管打擊擴大,滴滴一直在考慮退市計畫,並已獲得網路安全監管當局的支持。
滴滴發生這種轉變距離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僅僅一個月。滴滴在紐交所上市幾天後,大陸網信辦即對滴滴啟動網路安全審查,審查期間停止新用戶註冊,之後並要求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據了解,這段股價崩跌的期間,滴滴一直在與銀行家、監管機構和關鍵投資人進行談判,探討如何解決滴滴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後出現的問題。
報導稱,滴滴已要求主承銷商評估投資者對私有化計畫的看法,以及他們能接受的定價範圍。
該報導稱,一項涉及對其公開交易股票進行要約收購的私有化交易是正在考慮的初步選擇之一。
滴滴6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籌資約44億美元,這是自阿里巴巴在2014年上市以來大陸企業在美股最大的IPO案。
我們的看法:
第一、滴滴已成為市場引爆事件。
第二、未來將會影響所有美國上市的中概股。
第三、私有化下市可能是解決目前爭端比較好的辦法。
第四、香港資本市場也會受到衝擊,外資已開始全面減碼中概股。
谷歌
谷歌母公司Alphabet 27日(周二)公布,拜網路購物持續帶動廣告支出勁升所賜,上季(4到6月)營收與獲利雙雙衝上新高。
由於業績輕鬆超出分析師預期,Alphabet周二盤後股價彈升,周三早盤上揚近4%至2,742美元。
Alphabet指出,谷歌廣告收入年增將近7成至504.4億美元,去年此時疫情正衝擊該公司營運。谷歌業務長辛德勒(Philipp Schindler)表示,零售品牌是廣告業務成長最大貢獻來源,旅遊、金融服務和媒體娛樂業廣告也相當強勁。
串流影片平台YouTube也表現亮眼,上季廣告收入大增83.7%至70億美元,逼近網飛(Netflix)單季營收73億美元水準。辛德勒指出,聯網電視(connected TV)是「我們成長最快速的消費者介面」,強調每月逾1.2億人透過電視觀看YouTube。
該公司執行長皮查表示,與抖音競爭的YouTube Shorts單日瀏覽次數突破150億,遠高3月的65億次。
Alphabet第二季總營收躍升61.6%至618.8億美元,遠超出華爾街估的561.6億美元。上季淨利倍增至185億美元或每股27.26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每股19.34美元。
eMarketer分析師培林(Nicole
Perrin)表示,谷歌廣告三大主力搜尋、Google Network、YouTube的表現超出預期。YouTube是上季成長最快速領域,顯示直效廣告和品牌目標影片廣告持續耀眼。谷歌雲(Google Cloud)上季收入由去年同期的30.1億美元勁升至46.3億美元,不過仍虧損5.91億美元。
展望前景,谷歌財務長波拉特(Ruth Porat)表示,本季推升營收的力道略減,但現在預測市場重啟後的長期趨勢仍言之過早。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商業務帶動廣告收入。
第二、YouTube成為新成長引擊。
第三、短視頻未來發展前途不可限量。
第四、YouTube未來面臨TikTok的強大競爭壓力。
特斯拉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上季克服威脅限制產量的嚴重供應鏈問題,再加上平價車款熱銷,帶動營收與毛利率攀升,淨利更創新高,但執行長馬斯克對前景仍抱持審慎態度,表示晶片短缺依然相當嚴重,也未提供Cybertruck與下一代電池等新產品的具體時間細節。
特斯拉第2季營收比去年同期大增97%至119.6億美元,主因是當時新冠疫情迫使該公司關閉工廠所造成的低基期效應,但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12億美元。
特斯拉以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揭露的淨利,增加將近九倍到11.4億美元(或每股1.02美元),為歷來首度超過10億美元。
根據華爾街用來評估特斯拉的模擬財務訊息,若剔除基於股票的薪酬,特斯拉每股盈餘是1.45美元,也高於市場預估。
受惠於銷量增加且有效控制成本,特斯拉上季營業利益年增二倍到13億美元,汽車業務的毛利率比一年前擴大7.1個百分點到28.4%,若排除出售碳權因素,毛利率更提高到該公司推出Model 3以來最高。特斯拉已公布,上季交車量為20萬1,250輛,創新高。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表示,晶片供應短缺已經限制生產,而且「全球晶片荒情勢依然相當嚴重,看來是有好轉,但很難預測」,特斯拉在今年底前的業績成長率將取決於供應鏈最慢的環結,「晶片供應基本上為決定我們產量的因素」。
馬斯克說,Crybertruck的增產作業正因為新設計和流程而遭遇困難,且未說明Crybertruck和下一代電池何時量產。
他也說,未來除非有重大消息要宣布,他將不會出席每一場財報說明會。
向來以有話直說聞名的馬斯克,也兩度放冷箭抨擊並未直接競爭的蘋果,指稱蘋果電池的鈷礦用量遠多於特斯拉。
他在被問到允許競爭對手使用其充電網路的問題時,也批擊蘋果的「高牆花園」做法,先說:「我們的目標是支持永續能源出現,不是創建一個高牆花園,再用來欺壓競爭對手。」他還假裝咳嗽,然後說出「蘋果」。
此外,特斯拉持有的比特幣價值上季減記2,300萬美元,該公司也列出一筆1.76億美元費用,可能是馬斯克股票薪酬計畫之下支付的費用,反映出該公司可能達成新績效目標。
特斯拉第2季能源業務收入為8.01億美元,包括供應家庭、企業和公用事業的太陽能光電和儲能系統,比第1季增長超過60%。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暖化嚴重,加速電動車市場成長。
第二、特斯拉出現爆炸性成長,而且會一宜續下去。
第三、這也會蔓延到中國的電動車概念股。
第四、台灣企業宜加速電動車生態系。
中概股
中國政府自2020年底以來持續高壓監管、整頓網路公司,導致中概股股價崩盤下跌,美股投資人叫苦連天,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最新表態,在美股上市的中企必須定期披露政府干預其業務風險。
路透報導,SEC委員Allison Lee在美東26日指出,在美上市的中企必須披露當地政府干預其業務的風險,當作定期報告義務的一部分。Lee此前表示,上市公司本該披露中大風險,中企的風險與政府監管環境有極大關連。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26日籠罩在中國政府加強監管的烏雲當中,新東方收跌33.79%、好未來跌26.67%、高途跌28.98%、滿幫跌8.02%、阿里巴巴跌7.15%、騰訊音樂跌2.97%、滴滴出行跌0.25%。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大陸網企巨頭滴滴出行上市後,SEC首度對相關行為進行表態。滴滴6月30日在美掛牌上市,但大陸官方7月2日立即對其展開網路安全審查,暫停該企業諸多業務,後續公布更嚴苛的新規,潛藏著更大力度懲罰。
不僅滴滴,中國更早之前整頓電商等產業的反壟斷行為,重罰阿里巴巴。與滴滴同期,有滿幫集團、BOSS直聘等上市不久的業者均遭到網路安全審查。在近日,又以反壟斷處罰限制騰訊音樂,還有教育新規整頓在美中概股裡的一大族群線上教育平台。
追蹤多檔中企的標普/紐約梅隆中國精選ADR指數26日再大跌7.27%報575.95點,指數較年初下跌23.77%,較年內高點大跌38.77%。多檔中概股股價已從年內高點大幅縮水5成以上。
過去中國網企基於股權架構、盈利要求以及估值等理由,偏好選擇赴美上市,不過當前,大陸官方多種法規出擊以及頻繁的整頓重挫美股投資人信心,不少投資人拋售中概股。
報導引述業內觀點稱,中國政府與民企的關係並不穩定,近年中美摩擦更讓這種不穩定加劇。Pacific Life Fund Advisors資產配置主管Max
Gokhman指出,中國官方目標是要逼迫這些資本回國,所以雖然看好中企發展,但它們夾在中美監管之間左右為難,短期有監管與數據風險無法為其定價。
芝加哥Kingsview投資管理公司的投資組合經理Paul
Nolte指出,考量到政治風險,過去兩年都不曾在投資組合中選擇中企標的,因為它們股價已無關基本面,變成政治之間的角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政府加緊監管互聯網公司,影響深遠。
第二、先是反壟斷,修理阿里和美團。
第三、接著又對滴滴下手。
第四、最新政策禁止補習教育,乃最致命的關鍵。
阿里雲
國際數據公司IDC 29日公布2021年第一季中國公有雲市場數據顯示,當季IaaS加PaaS市場規模達人民幣301億元(46.3億美元),其中,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繼續以四成的市占率位居龍頭,將並列第二名的騰訊雲、華為雲遠拋在後。
IDC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中國公有雲市場格局保持穩定,前五名市占率達77%,呈現顯著的馬太效應。從排名看,阿里雲市占率40%,位居第一,騰訊雲、華為雲市占率均為11%,並列第二。
中國電信的天翼雲以8%的市占率排名第四。亞馬遜雲科技AWS則排名第五,市占率7%。IDC表示,與2020年全年數據報告相比,各品牌市占率變化不大,阿里雲占比減少0.6個百分點,天翼雲減少0.7個百分點,AWS增加1個百分點。
IDC於4月發表的「全球及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0年)跟蹤」報告分析,中國公有雲市場在產品創新、業務模式、行業縱深拓展方面均有不錯表現。加上受疫情趨動,2020年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增長49.7%,達到193.8億美元,增速全球最快。全球公有雲市場增速則為24.1%,與中國市場增速差距明顯。
IDC預計,到2024年,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的全球占比將從2020年的6.5%提升至10.5%以上。
為爭奪此一大餅,近期多品牌繼續加強相關基礎建設並翻新戰略布局。例如中國電信3月宣布獨立運營天翼雲。天翼雲此後將擺脫中國電信國企的體制限制,因市場化競爭更加強大,也更容易招攬人才。
排名前五的唯一外國企業AWS,3月提出要「三駕馬車,齊頭並進」,即幫助中國客戶深耕本地,幫助海外客戶根植中國,幫助中國客戶成功出海。同時推出新的中國戰略「全球優勢,植根本地」,利用全球的優勢和資源,幫助中國企業上雲重塑和雲上創新。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雲端市場將會高速成長。
第二、但阿里的市占會被競爭對手分食。
第三、特別是華為雲。
第四、阿里原應該有倍數成長,但由於政府對其制裁,阿里雲現在只呈現平盤增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