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無人機,鴻海車用,僑外投資,家樂福,數位平台,全聯大潤發,萊爾富複合店,台泥,富邦馬國,南韓晶片,A股分拆上市,寧德時代,中歐,元宇宙,無人機,臉書,金融科技,艾司摩爾,網飛 無人機

理事長的話:無人機,鴻海車用,僑外投資,家樂福,數位平台,全聯大潤發,萊爾富複合店,台泥,富邦馬國,南韓晶片,A股分拆上市,寧德時代,中歐,元宇宙,無人機,臉書,金融科技,艾司摩爾,網飛

無人機

 

嘉義縣產業發展正在蛻變中!嘉義縣政府推動在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原先的「太保校區」,籌設「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包含雷虎科技、經緯航太,及台灣希望創新公司等12家知名無人機廠商,及中科院等單位進駐,預定813日正式成立,總統蔡英文將親臨揭牌。

 

台體大原先的太保校區,目前進駐單位包括嘉義縣新創基地、國立虎尾科大,及中科院航空所無人機研發中心,其中,包括雷虎科技、經緯航太、台灣希望創新、樂飛創新國際、坤暐科技、自強工程顧問、泰世科技模型、超毅航太、璿元科技、航見科技、應能科技,及廣碩系統等12家無人機廠商進駐嘉義縣新創基地,等813日揭牌後,正式提升為「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

嘉義縣長翁章梁說,813日總統蔡英文將到嘉義縣新創基地揭牌,宣布嘉義縣將變成無人機的國家隊,並在國內無人機發展扮演重要的角色,希望未來在無人機的應用,不論是在民生、表演或國防用途,都能在嘉義縣開枝散葉,嘉義縣未來將在無人機產業發展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813日當天也展開「2022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博覽會」,由進駐無人機旗艦廠商、法人單位、學術單位展示最新技術與應用技術,當天安排無人機競速競賽、無人機應用展演、無人機群飛展演,及「無人機未來展」,讓無人機除國家戰略高度外,也能走入生活應用領域。

嘉義縣經濟發展處長江振瑋表示,位於太保市的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由虎尾科技大學負責經營管理,並邀集台灣經濟研究院及工研院共同打造無人機創新生態系,目前已有無人機的旗艦廠商12家及中科院進駐。

江振瑋說,未來將進一步與中科院共同發展無人機產業創新與研發測試驗證中心,計畫羅列無人機應用推廣、台灣無人機學校、國家級無人機競技場、國際合作與產業發展,及無人機測試驗證場域等相關工作項目,藉以打造台灣無人機國家隊,協助國產的無人機進入國際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無人機是未來的新趨勢,中國及歐美都發展得相當迅速

 

第二、台灣能夠以無人機作為產業定位,非常難得

 

第三、選擇嘉義的理由可能是因為當地有一些無人機相關產業

 

第四、另外,虎尾科技大學也在附近,未來可以產學合作

 

鴻海車用

 

鄭淑芳/台北報導

2022721 週四 上午4:10

鴻海車用聯盟成員再添一員,鴻海科技集團20日宣布與全球汽車半導體領導廠商恩智浦半導體(NXP)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攜手開發下一代智慧聯網車用平台。

 

為彰顯對此次合作的重視,此次簽署儀式由鴻海劉揚偉董事長與恩智浦總裁暨執行長Kurt Sievers透過視訊方式,分別從台灣以及德國連線簽約現場,以多方視訊方式完成此次備忘錄簽署。

 

鴻海產品長蕭才祐表示,此次的合作拉高到雙方CEO的高度,就是希望此次的合作可以更緊密完善,同時也希望日後合作的可能性抱持著開放的態度。

 

鴻海本次策略合作的核心將整合恩智浦S32系列處理器至鴻海電動車平台,該平台運用恩智浦S32系列處理器結合其類比前端(analog-front-end)、驅動、網路和電源產品。合作範圍將涉及全車電子應用,涵蓋電子電氣架構(EEA)以及車用網路安全(Cybersecurity)等兩大平台以及七大應用領域。鴻海與恩智浦的第一階段合作,已規劃超過十項車用產品將會陸續展開,據悉雙方的合作早已展開,其中鴻華先進預訂在2022年下半年推出的Model C車款,就可望配備恩智浦的相關解決方案。

 

鴻海集團積極跨入電動車產業,並提出EV開放平台的全新營運模式,提供從整車設計、零組件、模組、軟體、EEA架構等全方位的解決方案,搭配集團所提出的BOL合作模式,創造出各合作方共贏的局面,近期也獲得了非常大的迴響。本次鴻海和恩智浦的全面合作,將可以加快鴻海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提升進入市場的速度,並節省研發資源的投入。此外,在車用半導體領域,鴻海除了整合矽晶圓產業外,也投入SiC化合物半導體的開發,這將是鴻海在EV產業極為關鍵的優勢,也為客戶創造更大的競爭利基。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和恩智浦相結合,是MIH的重大突破

 

第二、鴻海過去一年積極和全世界知名廠商策略聯盟

 

第三、鴻海也佈局半導體而NXP是車用半導體大廠

 

第四、鴻海未來應該走向全方位解決方案,整合功能越多自然可以創造更高的價值

 

僑外投資

 

經濟部昨公布上半年僑外投資。之前因疫情影響,外資投資連三年衰退,但隨疫情趨緩,加上通過離岸風電、好市多等大型投資案,上半年年增率高達二七五.六五%,全年僑外投資金額可望創近十五年新高。

 

全年金額可望創近十五年新高

投審會表示,上半年僑外投資金額達八十七億八四五七萬美元(約二六三五億台幣),重要投資案包括多件風電投資,以及好市多母公司收購台灣股權。

 

在風電投資案方面,最大宗為丹麥商沃旭投資八七一億台幣於旗下大彰化西南離岸風力發電;其次為荷蘭商NP HAI LONG HOLDINGS B.V.以二○○億四五三九萬台幣增資海龍控股,並轉投資設海龍二號、三號風電;丹麥商CI II CHANGFANG等以一○五億六三四三萬台幣,轉投資彰芳離岸風場。

 

另好市多母公司澳大利亞商COSTCO WHOLESALE以十億五千萬美元(約三一五億台幣)投資台灣好市多,從事賣場及物流中心業務。

 

新南向國家投資年增三七八%

新南向國家上半年對台投資金額也達十四億二○六六萬美元(約四二六億台幣),年增達三七八.三六%,投資來源地主要為澳大利亞、新加坡及泰國;中資來台投資上半年減少三十六.四%,金額一七○三萬五千美元(約五億台幣),核准中資來台以來共二十五億美元(約七六三億台幣),不及一年離岸風電投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外人投資台灣衰退數年,今年終於反敗為勝

 

第二、最大的貢獻主要來自風力發電

 

第三、另外,如好市多零售加碼台灣也值得注意的

 

第四、但是有些外資退出台灣例如大潤發、家樂福等,基本上算是外資的重新佈局

 

家樂福

 

統一集團最終以二九○億元全部吃下台灣家樂福股權,不僅拉開年營收直追統一超商的全聯距離,也是國內唯一從超商、超市到量販店等的全零售通路集團。公平會昨則說明結合案審查方向,大致上會針對垂直結合、水平結合,及併購後對整體市場效益與影響的綜合評估。

 

元利建設一九九八年接手全聯時,全台僅六十六家門市,外商量販店和超市並不看在眼裡,但這幾年全聯店數和營收飛速成長,全台已約一千一百家門市,去年營收達一五九○億元,今年將挑戰一六五○億元;隨著全聯併購大潤發,今年合併營收將衝破一千九百億元,同時橫跨超市和量販店版圖,已有挑戰統一集團零售霸主地位的實力。

 

拉大和全聯差距

統一超商去年合併營收二六二七億元,其中台灣營收為一六八○億元,與全聯差距僅九十億元,這也是統一為何不讓其他對手買下家樂福的主因;未來和家樂福合併後,統一將成為台灣唯一橫跨超商、超市、量販店、藥妝店、百貨公司與購物中心的全零售通路集團。

 

公平會副主委陳志明說,統一集團旗下的食品事業,與家樂福存在上、下游的供貨關係,涉及垂直結合,所關切的重點在於是否「藉由封鎖競爭以限制市場競爭」;業者若利用契約形成逼迫手段,使上游的供貨商難以進入市場,或是讓下游的通路商很難取得供貨,導致被迫退出市場,就會演變成限制競爭、甚至獨占市場。

 

此案另可能涉及水平結合,陳志明說,雖然目前看似不屬於水平結合,但還是要等統一提交資料後才能開始審查;而全聯與大潤發案,認定超市與量販店屬同一市場,因此為水平結合。他強調,公平會考慮的是整體評估,包含結合後對市場的益處,像是滿足消費者一站購足的需求,提升效率與節省成本,將綜合評估負面與正面因素後再判斷。

 

我們的看法:

 

第一、統一對於家樂福是勢在必得,終於拿了下來

 

第二、最近歐元加速貶值,逼得家樂福不得不加快動作

 

第三、統一期望打造全方位零售通路商

 

第四、統一將信義計畫區不在出售給誠品,也是為了資金考量

 

數位平台

 

數位巨頭使用媒體內容卻未付費,因此獲得廣大廣告利益,也未合理分潤給媒體,嚴重損害媒體業生存權。國內法律學者昨召開記者會疾呼,新聞生態衰退危機已迫在眉睫,行政院應參考澳洲模式,儘速帶頭推動媒體與數位平台的相關立法工作;而台灣媒體更應組織具有談判能力的隊伍,與谷歌、臉書等平台展開協商,以維繫台灣的新聞與民主。

 

政治大學法律系特聘教授王立達、成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許曉芬、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林照真與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羅世宏、中華民國衛星電視公會秘書長陳依玫等人昨召開記者會,盼推動台灣媒體議價相關立法。

 

推動台灣媒體議價 可參考澳洲模式

根據統計,去年台灣數位廣告市場規模約五四四億元,其中臉書和谷歌占比估計高達八成左右。媒體因平台而衰弱不振,並非台灣獨有現象,全球都因平台嚴重影響新聞發展,而新聞又與民主的存續息息相關,因此媒體與數位平台的分潤逐漸受到各國重視。澳洲去年訂立「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要求跨國平台必須與媒體協商議價;法國今年則是採取「著作鄰接權」,同樣迫使谷歌、臉書就新聞內容使用付費。

 

針對這兩國成功案例,法律學者分析,因台灣並未採用著作鄰接權制度,法國的立法模式恐怕較難複製到台灣,台灣可參考澳洲模式。

 

王立達表示,澳洲去年訂定媒體議價法後,谷歌、臉書已和許多澳媒達成協議,總計媒體每年估可拿到兩億澳幣(約四十.三億台幣)的授權費。

 

媒體組成談判團隊 與數位平台協商

王立達建議,受衝擊最大的報業應盡快在公會主持下組成談判團隊,給予數位平台壓力;政府也應公開、直接表態,平台引用新聞、簡短轉載時須付費給媒體。不過,政府表態可能需要立法依據,加上媒體議價牽涉領域廣大,王立達呼籲由行政院出面統籌跨部會處理,加快立法進程。

 

羅世宏也指出,谷歌及臉書目前在台灣都沒有付費取得新聞授權,但其實已在全球近廿國付費給千家媒體。他呼籲台灣新聞業應集體發聲與行動談判,要求平台付費。

 

我們的看法:

 

第一、澳洲及法國已要求數位平台使用媒體新聞時必須付費

 

第二、這對於媒體業來講是重大勝利

 

第三、台灣應該積極推動相關法令,否則媒體業很難生存

 

第四、全球平台的力量過於龐大,目前歐美及中國都開始進行相關約束

 

全聯大潤發

 

全聯併大潤發一案,公平會15日以附加「不得任意漲價」、「對供貨廠商不收取商品上架費、新點贊助費」等七項有條件的方式,核准全聯取得大潤發95.97%股份結合案,不禁止其結合。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對此發出聲明指出,以「全民超市」自居的全聯在超市零售長期耕耘,結合大潤發量販市場的實績與進口優勢,必能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優質消費體驗及高性價比的產品服務。

 

超市龍頭全聯是在去年10月下旬宣布,收購大潤發流通事業法商歐尚集團及潤泰集團所持有95.97%股權。此交易包含大潤發自有土地及建物、門市經營權,及大潤發自有品牌;林敏雄在一個月後也說明,雙方談了二、三個月,以115億元收購,將採雙品牌方式運營,大潤發不更名;他年初又說,全聯去年營收1,590億元,超標創新高,今年包含大潤發在內整體營收,將挑戰超越1,900億元的新高目標。全聯計劃年內展店4050家,全台總家數1,1201,130家,併大潤發案獲公平會通過將再增22家店數,帶來250億元新增營收。

 

全聯高層也表示,大潤發進口商品極具優勢,而全聯的在地商品與農漁產品和生鮮處理與採購,最為擅長,雙品牌發揮各自專長並互補,成就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大潤發在物流配送上的分工或共享,將是未來討論重點。

 

公平會指出,全聯認為兩家結合有提升營運效率、增加商品的調度效率、減少店面缺貨率,及提升客戶滿意度的規模經濟及範疇經濟綜效,且將對大潤發既有店面進行改裝、更新設備及提升賣場整體環境,創造更佳之消費體驗,以及多項確保結合促進整體經濟利益的承諾。

 

但公平會也指出,供貨商及外界則有疑慮,擔心結合後,市場是否過度集中?為消弭限制競爭的疑慮,雖然不禁止兩家結合,但提出7項附加條件,包括:應確實履行主動提出的承諾,不得任意調漲價格;結合實施次日起3年內,維持全國各門市價格一致為原則的訂價政策,不得任意提高個別供貨商附加費用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聯併購大潤發案子通過,算是意料之中

 

第二、全聯跟統一積極的搶佔台灣零售業的龍頭

 

第三、未來是大者恆大的時代,產業整合會加速

 

第四、家樂福因為買下頂好,彌補原本超商不足的劣勢

 

萊爾富複合店

 

搶食一年2,500億元的超市商機,超商老三萊爾富15日宣布加入戰局,一口氣在桃園平鎮、淡水、土城同步開出三家「萊鮮生Mr. Hi」,首創超市複合新店型,目標希望能拓展到100家門市。

 

萊爾富董事長汪亦祥表示,超商的經營,店數多寡不是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唯一考量,重點是要能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疫情之下,消費者的購物型態產生很大轉變,萊爾富發現,大家待在家裡時間變長、減少外食,「自煮」商機發酵,帶動雜貨、生鮮需求增加。

 

為此,幾年前就開始嘗試在一般超商門市導入蔬果、生鮮產品,獲得不錯回響,目前約300家門市導入蔬果生鮮銷售,現決定擴大,推出全新的「萊鮮生Mr. Hi」超市複合店,坪數空間設定在5070坪,比一般門市平均45坪更大,可容納更多元品項。

 

另外,萊鮮生Mr. Hi導入更多網路名店加入,像全國漁會、國內三大牛肉進口商之一的裕賀食品、網路生鮮蔬果商菜霸子,及台全珍豬工業、佐佐鮮、鮮綠生活等,等於把蔬果、海鮮、肉品名店全集合在一起,汪亦祥稱:「海陸空全到齊!」

 

不畏疫情的萊爾富,這兩年展店逆勢加速,目前全台門市數已來到1,550家,今年全年預計會增加100家門市,其中,萊爾富15日一口氣在桃園平鎮、淡水、土城同步開出三家萊鮮生Mr. Hi新店型,未來目標希望能拓展到100家超市店。

 

而超商雙雄也同樣積極布局超市商機。統一超耕耘冷凍生鮮市場多年,今年初宣布,擴大開設首家OPEN NOW便利快超市,以「前店後倉」概念,從賣場陳列、倉儲空間到冷凍冷藏設備,足足比一般門市擴增四倍的冷凍及生鮮專區,提供超過3,000項商品選擇,儼然一間小超市,並串接外送服務,讓服務範圍從超市單點,往外擴大到附近地區。

 

全家2月也發表「FamiSuper超市店」全新店型,定位為選品超市店,納入更多經履歷認證的優質品牌,鎖定都會住宅型地區及複合型商圈,目標今年內要開設15家店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零售通路正在轉型

 

第二、由於疫情關係社區的便利店變得越來越重要

 

第三、社區的便利店走向多元的全方位佈局

 

第四、未來量販店的角色相對會被弱化一些

 

台泥

 

大陸上半年水泥產量9.7億噸,年減15%、創近11年來新低紀錄,台泥(1101)內部首度透露,未來,該集團因應全球減碳的大趨勢,台泥兩岸的水泥本業也將不再擴充。

 

台泥指出,大陸水泥市場已進入高原期,水泥廠難再擴充產能。台泥本業也會積極聚焦發展低碳水泥,大陸已建置七座資源循環廠。

 

台泥指出,因應大陸需求降低、全球減碳潮流,未來水泥業將出現幾個大趨勢,一是暫停本業擴充,二是水泥愈來愈貴,三為朝向綠能轉型。

 

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日前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中國大陸累計水泥產量9.77億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創下近11年來的新低,其中光是以6月份來看,全中國大陸單月水泥產量1.96億噸,年減幅度也達到12.9%。另外,水泥生產最重要的燃料-煤碳,目前每噸售價高達人民幣1,1001,200元,相較之下去年11月僅為人民幣900元。

 

除了台灣水泥產量不可能擴大,台泥表示,大陸水泥市場已進入高原期,不再有機會大幅成長,過去曾經在大陸插旗的國際大型水泥廠都已撤出,包括台泥在內,沒有任何一家水泥業會在大陸擴充新產能,大陸水泥業目前最多只會出現整併。

 

至於價格,水泥的市場需求永遠存在,短期之內也沒有任何替代品可取代水泥的應用,反倒因為各個水泥廠積極減碳,未來大陸水泥市場將比照歐洲現況,走向高單價水泥市場的時代。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日前在股東會上表示,台泥鎖定了低碳水泥、資源循環及綠色能源為未來發展三大主軸。其中在發展低碳水泥項目上,台泥在歐洲的發展做的比兩岸更好。張安平指出,以台泥在葡萄牙及土耳其兩國的水泥廠為例,以低碳燃料取代煤碳的比例已達兩、三成,其中土耳其OYAK水泥廠更有兩座水泥生產線採用的低碳燃料占比已達到46.3%50%

 

依照台泥規劃,目前兩岸採用的低碳燃料合計40萬公噸,明年要成長至130萬公噸,預期可帶動減碳量也將由30萬噸成長至明年的100萬噸。除此之外,台泥目前在大陸的水泥生產基地超過十座,其中已有七座建置資源循環廠,台泥強調,過去資源循環設施被視為水泥業的副業,但現在隨著2050年全球減碳的目標,資源循環事業已將躍升為台泥企業團的主要事業體。

 

張安平表示,台泥正要從一家高殖利率股公司,轉型成為以資源循環利用為主的循環經濟概念股公司,下一步更要成為科技成長股公司。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泥積極地朝低炭轉型,進行多項投資

 

第二、投資對象從台灣到歐洲包括義大利等國

 

第三、台泥在本業部分轉向高附加價值的低碳水泥,是正確佈局

 

第四、台灣重污染的行業都應該向台泥學習轉型

 

富邦馬國

 

保險業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金管會昨(19)日宣布,已核准富邦產險申請至馬來西亞納閩島設立子公司「納閩富邦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為我國保險公司首次於海外設立再保險子公司。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保險業赴東南亞設立海外分支機構(含辦事處及子公司)共有六家業者,包括二家產險、四家壽險。

 

以國內保險業在東南亞設立辦事處來看,共一家產險、二家壽險申設,其中富邦產險在馬來西亞及印尼設有辦事處,而南山人壽在越南、新光人壽則在越南、緬甸設有辦事處。

 

至於保險業赴東南亞設立子公司共有二家產險、二家壽險,分別為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富邦人壽及國泰人壽均在越南落腳。

 

保險業前進新南向再增新案例,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富邦產險在1992年間赴馬來西亞設立吉隆坡代表人辦事處,據該公司評估馬國產險市場穩定成長且長期獲利,為拓展馬國產險業務,因此規劃於馬國「納閩島國際境外金融中心」設立再保險子公司,是以2021年財務指標來申請,核心業務鎖定馬來西亞的再保市場。

 

林志憲指出,此案例為我國保險公司首次在海外設立再保險子公司,有助於為當地台商提供更完整的風險規劃,並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擴展東南亞產險市場,提升台灣保險業國際競爭力。

 

按照馬來西亞政府規定,再保險公司法定資本額最低要求為1,000萬令吉(約新台幣6,800萬元)。據了解,富邦產險在取得金管會核准後,仍要向馬來西亞當地政府提出申請,推估再保險子公司開業時間最快落在明(2023)年;另據富邦產險預估,開業第四年可望出現獲利空間。

 

進一步觀察富邦產險目前海外據點,包括越南子公司、吉隆坡代表人辦事處、印尼代表人辦事處與北京代表人辦事處;另參股投資大陸地區一家保險公司、菲律賓一家保險經紀人公司及泰國一家保險經紀人公司。

 

我們的看法:

 

第一、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

 

第二、金融業也加速朝東南亞佈局

 

第三、越南是市場重點,因此國泰富邦均有子公司

 

第四、馬來西亞可能是另外一個具有新興潛力的市場

 

南韓晶片

 

南韓政府計劃透過放寬大學錄取名額以及其他法規,在未來十年內培育約15萬名半導體人才,藉此幫助南韓維持在晶片製造的競爭優勢,並解決國內晶片製造商遭遇的人力短缺困境。

 

首爾當局預估到2032年時應該至少要有30.4萬名晶片專家,才能與最大勁敵台灣(全球最大晶圓代工業者台積電的根據地)站在相同立足點上競爭,而南韓目前擁有17.7萬名晶片人才,意味著未來十年內將需增加約12.7萬名新血。考量到「額外人手」的必要性,教育部設定目標,要在這段時間培育出15萬名晶片人才。

 

根據南韓教育部和數個相關部會在19日發布的共同聲明,將放寬大學的招生規定。例如,在師資足夠的情況下,允許大學新設或擴大半導體相關科系。教育部長朴順愛並指出,對該領域的教授資格要求也放寬,同時指定20所大學和研究所為半導體專門機構。

 

南韓教育部估計,這些措施將使高職、大學和研究所等半導體相關教育機構每年招生人數最多將增加5,700人。

 

從長遠來看,首爾大學的校際半導體研究中心將成為南韓半導體教育和研究的中心。各地區也將擁有各自的半導體研究中心,從而構成全國網絡。南韓教育部也計劃針對主修非半導體、但仍想學習該產業知識的學生,舉辦集中訓練營。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南韓和台灣在晶片領域共同領先全球

 

第二、台灣晶圓代工超越南韓,南韓記憶體領先台灣

 

第三、台灣的缺點是人才不足,南韓要增加十五萬人非常引人注目

 

第四、台灣未來應該思考如何吸引外國人才,否則產業不容易發展

 

A股分拆上市

 

2022年以來,大陸A股市場分拆上市熱度不減,上市公司「AA」計畫頻現。據統計,目前計畫分拆子公司境內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已超百家,其中多家公司將分拆上市目的地鎖定北交所,其著眼於簡便的上市流程,以及聚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定位。

 

經濟參考報報導,綜合整理Wind資料及上市公司公告發現,當前A股市場已有超過10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分拆子公司境內上市的相關計畫,其中一些公司還不止啟動了一家子公司分拆上市計畫,例如中集集團。

 

從進度來看,絕大多數A股上市公司的境內分拆上市計畫均處於前期籌備或發布預案階段。從已落地情況來看,自20212月首檔「AA」上市股誕生以來,截至711日,當前A股市場已有17檔分拆上市股,其中2022年通過「AA」上市的有八檔。

 

對於「AA」熱度持續的原因,中金公司分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為子公司獲取資金和資源,降低後續融資難度;二是提高業務集中度、改善公司治理、加強組織隔離;三是改善財務情況,子公司可實現自我價值;四是擴大公司主體影響力;五是滿足部分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需求,助力國企改革。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不少上市公司計畫「AA」的原因,主要是原有上市企業旗下在新興熱門賽道的業務存在獨立融資需求,市場對於電子、新能源、動力電池、汽車、等熱門類股的追捧,也使分拆上市更方便獲得融資。

 

另有市場人士指出,北交所之所以成為多家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首選,一方面是因為北交所上市效率進一步提高,企業上市流程合理便捷。另一方面,部分分拆上市企業雖然具備一定競爭力,但當前規模相對較小,更符合北交所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定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A股過去不允許分拆上市

 

第二、但這兩年A股的法規放鬆,資本市場走向多元化

 

第三、A股的企業分拆子公司大多是新創產業

 

第四、上海推動「科創板」,有助於科技新創公司透過A股上市

 

寧德時代

 

儘管大陸經濟第二季受疫情封控措施干擾,但電動車產銷依然保持高速成長,帶動動力電池產量急增。2022年上半年,大陸動力電池產量年增達176.4%,其中,市場盛傳比亞迪超越「寧王」寧德時代,奪下上半年業界榜首寶座,未來兩雄在動力電池的較勁備受市場關注。

 

綜合陸媒報導,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表示,20226月,大陸動力電池產量共計41.3GWh,年增171.7%,月增16.1%。其中三元電池產量18.3GWh,占總產量44.3%,年增148.9%;磷酸鐵鋰電池產量22.9GWh,占總產量55.5%,年增194.8%。202216月,大陸動力電池產量累計206.4GWh,年增176.4%。

 

大陸動力電池產銷位居全球第一,主因在於比亞迪、蔚來、小鵬、理想等新能源車企快速成長。今年上半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成266.1萬輛和260萬輛,創歷史新高,年增均為1.2倍。預計全年銷量可望達到550萬輛,年增56%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儘管最新資料沒有具體到各家電池廠商的排名,但因4月~5月上海封城,寧德時代當地工廠生產大受影響,比亞迪卻在此時急起直追,推測上半年排名榜首很可能就是比亞迪,也擠下「寧王」雄踞多年的榜首寶座。

 

最新資料顯示,比亞迪6月共銷售13.4萬輛汽車,上半年累計銷量為64.13萬輛。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是最忠實的磷酸鐵鋰電池的支持者,旗下的刀片電池基本都是基於磷酸鐵鋰打造。日前市場傳出,寧德時代計劃在下半年量產磷酸錳鐵鋰電池,而比亞迪旗下的弗迪電池則在今年初開始少量採購磷酸錳鐵鋰材料,目前處於研發階段。

 

報導指出,大陸目前共有42家動力電池企業達成整車配套,排名靠前的企業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等。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Research資料顯示,2022年第一季全球動力電池企業排在前十位的企業,有六家大陸企業、三家韓國企業和一家日本企業。由於大陸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旺盛,六家大陸電池企業的增速均高於全球市場增速。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寧德時代過去兩年是全球及大陸電動車電池的龍頭

 

第二、但比亞迪最近快速追趕對寧德形成龐大壓力

 

第三、比亞迪有垂直整合,這是相對寧德時代的優勢

 

第四、寧德時代應積極和新能源車業者結盟

 

中歐

 

歐洲議會副議長畢爾訪台之際,中國和歐盟昨日下午舉行第九輪高級別經貿對話,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和歐盟執行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共同主持,解凍中歐投資協定將成討論焦點。

 

據路透引述西方外交消息人士,對話於19日下午在線上舉行。歐盟和中國上一輪此類對話是在20207月進行,也是由東布羅夫斯基斯和劉鶴主持。中歐原於2020年年底完成投資協定談判,但後因新疆等問題相互制裁,關係惡化,投資協定遭凍結。

 

香港《南華早報》引述歐盟執委會代表的話報導稱,這輪對話是在俄烏衝突以及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大的背景下進行的。此次對話將就一系列全球性經濟問題展開討論,涉及糧食安全、能源價格、供應鏈、金融服務以及雙邊貿易和投資等領域。

 

近期,中歐雙方高層互動頻繁。本月8日,第三次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通過視訊舉行,雙方就綠色低碳發展政策、中歐環境與氣候領域合作現狀及展望、共同推動多邊進程等議題深入交流,並就雙方共同關切的問題交換意見。7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峇里島出席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會見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

 

中國歐盟商會對這輪對話持樂觀態度,「中國歐盟商會歡迎此次對話,因為它將幫助雙方完成經貿議程、確定合作領域,並管理可能阻礙互信的分歧或爭端」。中國歐盟商會上月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在華歐企得益於在中國進行創新研發,並將繼續這一戰略。75%的受訪企業表示將增加在華研發投入,18%的企業表示會保持現有水平。

 

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忻華18日表示,雖然去年初以來中歐關係遭遇重重阻力,但將中歐聯結在一起的結構性要素依然存在,且相當穩固。中歐經貿依然具有顯著互補性,蘊含深厚合作潛力,這是由中歐資源稟賦差異決定的,短期內不會改變。在當前物價飛漲情況下,歐洲更加離不開中國商品的輸入。

 

我們的看法:

 

第一、歐洲近來的經濟由於烏俄戰爭跌到谷底

 

第二、中國大陸仍然是相當重要的市場

 

第三、歐盟不同意中國的政治,但不可能放棄市場利益

 

第四、中國及歐盟未來在商業上應會逐漸改善彼此關係

 

元宇宙

 

隨著新冠疫情過去兩年來限制了多數實體交流,南韓健康照護新創業者正在採用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等元宇宙核心技術,打破物理障礙,為偏鄉長輩看診,或訓練醫護新血及推廣急救教育。

 

韓國前鋒報報導,南韓新創業者Loxid實驗室公司,已開發出一款醫療評估和培訓系統「露西」(Lucy),運用VR及人工智慧(AI)技術,可檢測出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等認知障礙的初期跡象。Loxid說,該系統主要用於50歲及以上族群,首爾和釜山有46處配備「露西」頭戴式裝置,主要是地方失智症中心及老人福利服務中心。

 

Loxid去年10月也推出「露西巴士」(Lucy Bus)移動診斷中心,前往偏鄉地區,為當地老人提供認知能力測試。長輩在戴上VR感測頭戴式裝置,玩沉浸式的認知遊戲時,「露西」頭盔會評估行為和神經生理反應(例如腦波),以了解工作記憶、注意力水準及空間知覺,遊戲的訓練模式還能幫助預防認知障礙。

 

同時,醫療模擬平台開發商Newbase正在進行一項計畫,為想從事醫療工作的民眾,提供更真實的訓練體驗。培訓者可使用VR頭戴裝置搭配應用程式(App),訓練評估病患意識狀態或檢傷分類。Newbase也讓醫務人員有機會練習注射,並學習如何正確穿脫防護裝備。Newbase表示,南韓已有405個機構採用其醫療模擬平台,模擬系統也會對受試者的決定提供即時反饋,既沒有患者安全或隱私疑慮,也節省一次性的醫材成本。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元宇宙喊了將近一年現在進入夢醒時分

 

第二、大家逐漸由B to C轉向 B to B

 

第三、南韓是元宇宙的重要技術領導者

 

第四、在B to B裡面,發掘醫療是很難的突破

 

無人機

 

英國18日宣布,將在未來兩年內,打造一條長164英里(約264公里)、連結各城市與鄉鎮的自動化「無人機高速公路」。

 

英國商務大臣夸騰在法恩堡航空展上,公布規模2.73億英鎊(約3.27億美元)的航太業資金方案,其中之一就是打造無人機高速公路的「Skyway」計畫。其他計畫包括研發太陽能飛機、飛天車及無人機,可作為送信、監控路況、或為偏遠地區運送藥品等用途。

 

這條無人機高速公路將串聯英國中部和東南部城鎮的空域,並保留連結其他地區的彈性。以無人機業者Altitude Angel為首的集團已取得政府批准、以及逾1,200萬英鎊資金,集團成員之一的英國電信(BT)表示,Skyway計畫已在英國各地進行測試,階下來將擴大測試規模。

 

Altitude Angel公司的營運長佛瑞斯特表示,無人機高速公路的潛在用途很廣,無論是企業的物流用途、警用,或運送疫苗、血液樣本等醫療物資,都凸顯對空域的使用上已有實際需求。他說,曾在非洲地區進行好幾項實驗計畫,以自動化無人機運送疫苗。

 

為了避免無人機相碰撞,「Skyway」計畫將運用安裝在高速公路周邊的地面感測器,提供無人機位置的即時資訊,再經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分析後,指引航道。西英格蘭大學航太工程系助理教授萊特說,無人機在起飛和降落時最容易發生碰撞。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國打造無人機高速公路令人耳目一新

 

第二、即使是天空也非常擁擠,甚至需要高速公路

 

第三、中國大陸的大疆受到美國制裁

 

第四、台灣正在推動無人機產業,未來可以推動相關商機

 

臉書

 

社群媒體臉書高層主管在一份內部通知中告訴員工,公司將調整其新聞功能News和電子報訂閱服務Bulletin的資源分配,以便更聚焦於發展創作者經濟(creator economy)。

 

華爾街日報報導,臉書新聞夥伴合作部門主管布朗在這份通知中說,公司將把這兩項服務的工程及產品支持轉移到其他團隊,因為「這些團隊專注打造一個更強大的創作者經濟」。

 

臉書News功能為使用者提供免費精選新聞內容,就像進入Watch影片頁面一樣,用戶可在臉書行動應用程式(App)或網站上點入閱讀。

 

Meta旗下臉書在2019年宣布推出News功能,並與提供新聞內容的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新聞機構簽署了價值數千萬美元的付費協議,隨著相關合約今年即將到期,臉書開始向出版商及業內人士暗示,續約並非其優先事項。

 

知情人士指出,臉書放棄投資新聞內容,原因是各國正加強監管力道,要求科技巨頭為新聞內容付費,澆熄了Meta執行長祖克柏對擴大新聞產品比重的熱情。

 

臉書去年6月發表Bulletin電子報網站,與Substack打對台,該網站讓獨立撰稿人可向訂戶收取訂閱費,並將電子報內容寄給訂戶。

 

臉書重新分配NewsBulletin的資源,也是其內部更廣泛策略轉變的一環,該公司正轉而聚焦元宇宙及短影音內容創作者,以便與短影音平台TikTok較勁。

 

Meta發言人說,公司定期評估產品,以確保將重點放在人們在臉書上最有意義的體驗。

 

我們的看法:

 

第一、臉書降低新聞及社群網路的業務比重

 

第二、祖克柏全力將資源投注在元宇宙上面

 

第三、但是可能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看到效益

 

第四、無論如何這對臉書是相當大的賭注

 

金融科技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疫情之初掀起上市熱潮的金融科技(FinTech)企業,在今年經濟恐走向衰退,引發投資人對未受檢驗的新商業模式疑慮,加上升息與獲利欠佳等衝擊下,遭到劇烈拋售,總市值從紀錄高點蒸發四六○○億美元(約十三.八兆台幣)。

 

CB Insights數據顯示,自二○二○年以來,超過三十家金融科技公司在美國上市,當時投資人認為,在疫情推波助瀾下,這些企業將受惠於數位化的長期趨勢;但金融時報分析顯示,今年以來相關企業股價平均重挫逾五十%,相較之下,那斯達克下滑二十九%;整體市值則縮水一五六○億美元(約四.六七兆台幣),並從紀錄高點流失四六○○億美元。

 

報導指出,線上放貸公司Upstart上週公布低於預期的第二季財報,凸顯金融科技公司正面臨的挑戰。這家標榜以人工智慧做出消費者貸款決定的公司,將其增長放緩、虧損擴大歸咎於「動盪的經濟」;尤其與去年同季異常強勁的財報相較,情況更顯嚴峻,由於二○二○經濟封鎖的低基期,使去年同期營收年增逾一○○○%。

 

相關壓力也衝擊體質較佳的公司,比如PayPal與之前名為Square的線上支付公司Block,今年市值縮減近三○○○億美元。而上市公司的市值縮水也影響到非上市企業,瑞典金融科技獨角獸Klarna在本月初新一輪的融資中,將公司估值從四六○億美元砍至七十億美元,支付服務供應商Stripe也將其內部估值調降逾四分之一。

 

瑞穗銀行分析師多列夫(Dan Dolev)說,金融科技公司、尤其是數位支付企業,是第一批大幅受惠於疫情的科技產業,而現在他們也先於其他產業,向下過度修正,許多企業下半年將出現反彈,屆時年度成長率會讓投資人感到較高興。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融科技是去年全球市值成長最高的產業

 

第二、金融科技今年也是全球跌得最多的新創領域

 

第三、加密貨幣的崩盤導致金融科技股價下滑

 

第四、長期而言金融科技仍然值得關注

 

艾司摩爾

 

半導體景氣雜音再起,歐洲最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昨下修今年全年營收成長預測,由原估成長百分之二十腰斬至百分之十;ASML為加快交貨腳步,去年開始略過在自家廠區的最後測試,直接出貨在客戶端組裝,不過ASML仍得等到客戶正式認可,才能認列為營收,此舉也持續影響獲利。

 

ASML第二季出貨九十一台微影機器,今年計劃出貨五十五台先進的極紫外光機(EUV)機台,不過受到延後認列為營收的影響,今年只會認列四十台的營收。ASML最先進的系統每套售價達一點六億美元,而且需花十八個月建造,由於市場對其產品的需求殷切,該公司多年來一直是滿載營運。

 

ASML說,受惠於新訂單創紀錄,第二季淨利增逾百分之三十五,增至十四點一億歐元(十四點四億美元),新訂單為創紀錄的八十四點六億歐元。

 

ASML並表示,今年快速交貨而延至明年才認列為營收的金額,預料將由十億歐元增加至二十八億歐元。不過,ASML現在預估今年營收增長約百分之十,遠低於四月時預估的百分之二十成長率,法人則認為,ASML調降其營收成長,是反映對供應而非需求的擔憂。

 

此外,ASML除了面臨供應端擔憂,也將面臨地緣不確定風險,荷蘭外交部長胡克斯特拉日前證實,荷蘭政府正在與美國協商,有意禁止ASML向中國大陸半導體成熟製程生產必備的深紫外光(DUV)機台。溫彼得也對此表示反對,理由是DUV已經是成熟的技術。

 

ASML下修全年營收成長預期,也牽動半導體產業,引發市場憂心相關EUV概念股恐會受到牽連。同為ASML供應鏈的帆宣、家登,昨天均未對ASML下修全年營收成長發表評論。法人指出,ASML主要是「快速出貨」產品增加,以及供應鏈限制,導致遞延營收至二○二三年認列營收,後續需留意相關半導體大廠裝機排程是否也遭拖延。

 

我們的看法:

 

第一、艾司摩爾是荷蘭之光,為全球領導半導體設備供應商

 

第二、荷蘭的國家競爭力值得佩服,除了艾司摩爾外還有飛利浦

 

第三、荷蘭的零售企業如聯合利華等也遍佈全球

 

第四、台灣應學習荷蘭積極打造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向全球佈局

 

網飛

 

線上影片串流平台網飛(Netflix)繼第一季用戶量首度下滑後,第二季用戶量再減97萬人,但比預期的200萬人跌幅少很多,網飛並指出訂戶流失已經止血,本季估計止跌回升增加100萬。網飛還宣稱明年推出含廣告訂閱方案並將禁止用戶共用帳密,盼重拾成長動能。

 

在相關利多刺激下,網飛股價周三跳空大漲逾3%,來到209美元。

 

網飛19日盤後公布第二季營收年增8.6%至80億美元,但營業獲利下滑15%。第二季淨利年增6.5%至14.4億美元。網飛表示第二季營收、獲利受到美元升值影響,預期第三季營收成長率縮小至4.7%。

今年4月網飛公布第一季用戶量減少20萬人,是公司創業25年來首例,在當時造成股價暴跌。今年以來網飛股價每況愈下,市值蒸發三分之二。儘管用戶量連兩季下滑,但在全球經濟濱臨衰退的艱困環境下,第二季用戶量跌幅小於預期足以被投資人視為好消息。

 

網飛執行長哈斯汀(Reed Hastings)坦言,「用戶少了將近百萬人還稱得上成功」令人難以接受,但「我們真的已經為明年打下良好基礎」。

 

網飛第二季全球用戶量2.2億人,其中美加地區用戶減少130萬人,歐洲、中東、非洲(EMEA)地區用戶也減少77萬人,所幸亞太地區用戶增幅超過100萬人才讓整體跌幅縮小。網飛預期第三季全球用戶量增加100萬人。

 

隨著線上影片串流市場加入Disney+Apple TV+等勁敵,近年網飛成長速度不再像當年突飛猛進,況且今年以來全球通膨升溫也讓分析師擔心消費者將開始縮減娛樂支出。

 

網飛自年初以來已陸續透過裁員及其他手段節省成本,但公司高層深知要加速營收成長勢必得從服務內容改革,因此誓言在明年推出內含廣告的低價訂閱方案,希望能在高通膨時代繼續吸收新用戶。

 

另一方面,網飛用戶長久以來私下與親友共用帳密的陋習也嚴重阻礙營收成長,使網飛決定自明年起實施新措施。

 

我們的看法:

 

第一、網飛近期股價大跌主要是成長遇到瓶頸

 

第二、網飛下跌幅度減緩竟然變成好消息

 

第三、從長期而言網飛依舊受到相當大的危機

 

第四、網飛去年受到全世界對新經濟概念股的追捧,以致估值快速膨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