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0日 星期一

從矽谷銀看中美產業生態

 從矽谷銀看中美產業生態

文 / 黃齊元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0833

美國第16大的矽谷銀行(SVB)倒閉,造成金融恐慌,更重創矽谷新創公司。這是美國自從2008年雷曼倒閉後最大的金融危機,對美國矽谷新創生態系來說是「滅絕」等級的事件,逼得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出面保證存款安全,以避免系統性風險。

這個事件最大的意義,就是戳破了美國金融體系乃全球資金安全避風港的神話,也反映美國科技產業正處在危機懸崖邊緣。自從去年第四季以來,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如亞馬遜、谷歌、Meta、英特爾紛紛執行大型裁員計劃,主因是在新冠疫情期間過度擴充,而製造商也有高庫存問題。


過去一年全世界均處在高度動盪的局勢中,美國以鄰為壑,從軍火、能源等產業大幅獲益,並在半導體產業針對中國展開全面圍堵計畫。但沒有想到大火也會燒到自家後院來,現在美國金融危機已變得「可以想像」,全球經濟金融風險更加提升。


兩會推動機構改革,聚焦金融和科技產業

中國大陸兩會剛結束,重點在於機構改革,特別是金融和科技產業。以中美來做比較,有獨特意義,因為習近平過去兩年致力整頓重點,正好就是這兩個產業。現在14家大型平台企業的金融業務整改已基本完成,未來將實行常態化監管,從約束逐漸轉向發展;金融業也將進一步開放,簡化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行為。


大陸主管當局在金融產業有一系列動作。首先,習近平在2020年11月突然喊停螞蟻350億美元全球最大美國上市計畫,表面上是修理馬雲,事實上有更深層內涵。如螞蟻按照原計劃上市,非但會受到美國政府制約,而且在近期全球FTX金融科技倒閉事件中亦會受到波及。


其次,習近平在2021年7月滴滴出行赴美上市後,立即對其祭出重罰,理由是數據出海未得到主管機關事前批准,導致滴滴股價重挫,投資人損失慘重,最終不得不從美下市。


滴滴事件開啟了中美金融進一步脫鉤序幕,擁有大數據資料的中國互聯網平台公司,未來海外上市都需主管機關事前批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簡單的說,習近平的目的就是要把科技新創企業留在國內資本市場。在此同時,美國也對許多中國國企和民企展開進一步制裁,導致中國電信等重磅國企紛紛下市,並引起新一波中概股回歸熱潮。


2022年是全球資本市場分水嶺。美國全年新股上市金額暴跌九成,反觀上海科創版和深圳創業板分別高居全球IPO上市前二名。大陸科創板在四年前推出,如今已成為中國大陸推動企業成長的重要引擎。這兩年大陸有許多半導體相關企業上市,說明中央對這個產業的支持。


過去兩年,習近平推出「共同富裕」政策,針對騰訊、美團等大型互聯網平台,並積極打擊壟斷行為,重創這些公司市值,許多創辦人大咖辭職,避走海外。但現在探討得失,反而因禍得福,避開了傳統科技圈過於浮誇的「本夢比」炒作惡習,讓一切回歸本質。


禁止民間加密貨幣交易,躲過崩盤衝擊

中國大陸另一件做對的事情,是禁止民間加密貨幣交易,力推由國家主導的「主權數字貨幣」,因此得以躲過去年底全球加密貨幣崩盤巨大衝擊。如今大陸主權數字貨幣,在人民幣脫鉤美元的過程中,已開始扮演一定程度重要角色,並領先世界。


美國對中國科技制裁,短期已重創華為及中芯國際,近期美國更聯手日、荷,進一步限制半導體設備出口中國大陸。但這些舉動反而促使中國大陸加速推動科技自主,兩會強調的科技重點包括半導體、AI及電動車,都是以技術為導向的硬科技,遠離過去幾年當紅的互聯網產業。


這次大陸國務院改革方案,將組建國家數據局,統籌推進「數字經濟」,這也是未來關鍵政策。大陸中央在滴滴及主權數字貨幣一系列處理方式,印證其控制數據的決心。由於中國大陸有14億人口,在中央數位極權的政策下,透過大數據可加速人工智慧的發展,這是很令人畏懼的地方。


矽谷銀行倒閉事件,長期對中美雙方的影響,尚有待觀察,但中國大陸過去所推行的一些政策,似乎對資本主義提出了某種程度反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