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

矽谷新效率,倫敦IPO,餐旅就業,散戶特斯拉,亞馬遜,機構改革,鴻海印度,印度供應鏈,台積電蘋果,科技人薪資,SONY 三星,蘋果台積電,高齡科技,美打陸企,公股銀,台企RCEP優惠,電池,西方石油,A股女性,Google 基金 矽谷新效率

 理事長的話:矽谷新效率,倫敦IPO,餐旅就業,散戶特斯拉,亞馬遜,機構改革,鴻海印度,印度供應鏈,台積電蘋果,科技人薪資,SONY 三星,蘋果台積電,高齡科技,美打陸企,公股銀,台企RCEP優惠,電池,西方石油,A股女性,Google 基金

矽谷新效率

2023-03-06 經濟日報/國際中心/綜合外電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報導,在美國科技巨擘營收下滑、反托辣斯監管當局伺機而動之際,矽谷的成長期正走向終點,進入「效率新時代」,人工智慧(AI)正是最熱門的投資題材。

 

科技巨擘都已停止成長,蘋果、惠普、戴爾、臉書母公司Meta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等業者上季營收都大幅下滑,監管當局似乎反對所有提議的併購案,國會正在草擬新規要抑制網路巨擘的影響力,司法部持續對Google提出反托辣斯訴訟,創投投資與未上市科技公司的估值同步銳減,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表現不振。

 

對矽谷科技業者來說,唯一的可行策略似乎是裁員,Layoffs.fyi網站指出,科技業今年來已裁減超過12.2萬人。科技業執行長頓時似乎都在學習「收納」心法,只留住能安撫投資人的員工和計劃或至少支撐營業利益率。

 

這些發展都預示矽谷進入「效率新時代」。Meta執行長祖克柏宣布今年是「效率年」,在財報說明會提到「效率」超過90次。雲端軟體業者Salesforce執行長班紐夫也是位效率專家,四度提到須按下「超空間按鈕」(hyperspace button),加速朝利潤目標邁進。

 

矽谷突然偏好利潤和效率、而非成長的原因很明顯:企業運算客戶都想用更少資源完成更多事,戴爾、惠普、Pure儲存、BoxWorkdaySnowflake財測都令人失望,因客戶更加審慎,也拉長批准購買產品的評估期。

 

同時,對ChatGPTBing Chat這類生成式AI的討論暴增,多數執行長都正考慮向ChatGPT開發者OpenAI取得技術授權,而微軟早已投資OpenAI,並把其技術納入Bing搜尋引擎。

 

瑞信分析師巴德里已把微軟列為他的美國軟體投資首選,主張微軟把OpenAI的技術套現,未來五年將使營收增添400億美員、每股營收增加超過2美元。他也在輝達看到類似機會,建議以這兩檔股票押注這個科技潮流。

 

不過,科技業者撙節成本,減少辦公室的租賃空間、取消收購或新建辦公室的計畫,也對美國商用不動產市場造成壓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最近矽谷的公司業績都不好

                                   

第二、新冠疫情期間擴張過度,現在開始收縮

 

第三、許多公司開始裁員

 

第四、本夢比時代過去

 

第五、唯一的成長是生成式AI

 

倫敦IPO

2023-03-07工商時報/顏嘉南

英國晶片大廠安謀(Arm)和營建巨頭CRH日前宣布將赴美國上市,捨棄在倫敦掛牌,反映英國股市逐漸喪失吸引力。花旗集團指出,英股與美股的估值落差達到紀錄性的40%,加速企業出走潮。

 

由花旗集團策略師曼西(Beata Manthey)帶領的歐股策略團隊指出,以未來獲利計算的本益比來看,英國的原物料、食品與飲料和能源產業,較美國同業遜色最多。

 

有鑑於此,英國企業執行長再次面對實現股東價值的壓力,使得到大西洋彼岸重新上市逐漸成為潛在選項。

 

花旗在寫給客戶的報告指出,英美股票估值落差已經不是新鮮事,英股長年來相對便宜,導致股市規模縮減,去年股市縮幅更創下6%的紀錄。

 

花旗表示,縮減股票估值落差成為企業轉移上市地點的推手,那些估值落差大和美國業務比重高的企業,更有可能考慮到美國上市,像是英國石油(BP)和殼牌(Shell)。

 

軟銀集團旗下安謀日前表示,今年僅打算在美國紐約申請上市,讓英國政府的期望落空。無獨有偶,總部在愛爾蘭都柏林的CRH計劃將上市地由倫敦轉移到紐約。CRH在都柏林二次上市。

 

企業捨棄在倫敦掛牌的理由各不相同。軟銀在2016年收購安謀,讓後者從倫敦下市。儘管安謀的總部位在英格蘭劍橋,但科技業高度集中在美國,讓紐約成為了更合適的上市地點。

 

此外,美國是CRH的主要市場,該公司75%的獲利來自美國。CRH曾經透露有意進行收購,流動性更高的美股有利進行交易。

 

上述企業轉戰美國的主要考量為,美國是更大型的單一資本庫,市場流動性更佳,也能讓股票估值更高。

 

自從英國脫歐以來,倫敦、巴黎和法蘭克福等歐洲金融中心爭奪一哥寶座,這些金融中心相互競爭市場資本,可能反倒將更多的權力拱手讓給美國,跨邊境合作或許是更好的對策。

 

我們的看法:

 

第一、倫敦過去和紐約是全球重要資本市場

 

第二、但脫歐之後,倫敦的地位大幅下降

 

第三、歐洲的金融中心興起

 

第四、倫敦的估值下跌是一大問題

 

第五、長久發展下去,將重創倫敦金融中心的地位

 

餐旅就業

2023-03-07 經濟日報/ 易起宇

新冠疫情重創餐旅業,但該產業的營運商目前已成為美國人力僱用成長最快速的雇主之一,抵銷了科技相關產業的聘雇降溫。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飯店、酒吧和餐廳的雇主在疫情初期裁減員工後,正在重建其勞動力。相對地,聚焦於提供商業和科技相關服務的企業,近幾個月來已放慢招聘步調。

 

由於餐旅業包含的民間就業機會多過於科技和資訊業,因此,餐旅業聘僱模式的改變,有助於讓美國失業率維持在53年低點,和整體就業市場也持續緊俏。

 

人資顧問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表示,自去年11月來,在以美國為總部的企業中,宣布裁員者約有一半來自科技業。

 

這些裁員行動裁撤了企業在疫情高峰期間增聘的部分人手,當時的防疫封鎖措施使科技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激增。

 

WSJ引用FactSet數據所做的分析,大多數標普500科技股和非必需性消費股企業的員工人數,在疫情爆發後的頭兩年,成長步調比爆發前的兩年還快。

 

促使部分企業後來重新調整人力的原因,包括民眾恢復疫前的消費習慣、利率調升,和對經濟減緩的恐懼。

 

以亞馬遜為例,之前在其電商、生鮮和雲端運算事業需求增加期間,該公司增聘了近一倍的員工。FactSet數據顯示,亞馬遜的員工總數已從2019年的約80萬人,成長至去年底的逾150萬人。而該公司最近宣布,共將裁減逾18,000名員工。

 

科技業的裁員也有可能因為其他理由而不會影響到整體雇用數據。企業就算宣布裁員,也未必真的會減少員工總數,業務有可能好轉的部門,懸缺的職位可能就此空著,裁員行動也可能需花數個月來執行。

 

美國一些大企業的招募也持續強勁。墨西哥捲餅連鎖店Chipotle 1月宣布計劃全美增聘15,000名員工,因預期未來需求將增加。一些食品業者也正在召回前員工以填補人力缺口,例如按營收計的美國最大超市營運商克羅格(Kroger)。

 

我們的看法:

 

第一、科技業大裁員,但餐旅開始僱用人

 

第二、台灣也是同樣的情形

 

第三、但台灣少子化人員不足

 

第四、旅遊業將會逐漸走向自動化

 

第五、台灣應該重視服務業就業人員的福利

 

散戶特斯拉

2023-03-06 工商時報/吳慧珍

今年以來美股又見散戶大軍壓境,幾乎都是衝著特斯拉(Tesla)而來,近幾周單日敲進該支股票的金額屢創新高,2023迄今散戶淨買入特斯拉的金額逼近去年全年紀錄,分析師說這種散戶瘋狂追捧特斯拉的盛況前所未見。

 

根據研究機構Vanda Research,今年迄今美股散戶淨買入136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接近去年全年將近170億美元的新高紀錄。

 

Vanda Research數據部門主管派蘭托尼(Giacomo Pierantoni)指出:「散戶資金流入特斯拉股票的量從來沒這麼高過。」他還提到,該電動車大廠的股價今年來跳漲60.5%,散戶買盤是主要功臣。

 

特斯拉投資人是出了名死忠,去年該檔股票落難時,他們不離不棄搶著低接,今年13日落底後繼續買,隨著31日眾所期待的特斯拉「投資人日」逼近,散戶投資人的淨買入額迭創新高。

 

1日特斯拉「投資人日」揭幕前夕,超過5億美元的散戶資金灌入特斯拉股票,但正式登場後令投資人大失所望,不僅未如預期發表新一代電動車,為了維持龍頭地位的長期願景,宣布還將投入近1,500億美元資金。

 

儘管2日失望性賣壓出籠,特斯拉股價大跌5.9%收在190.9美元,投資人仍視為檢便宜的好時機。特斯拉3日收在197.79美元,與202111月的409.97美元歷史紀錄相比,還是低50%以上。

 

照數據供應商FactSet資料,以未來12個月的預估獲利計算,特斯拉股票目前的本益比是43倍,遠比高峰時期的逾200倍還低。

 

網路券商Webull Financial執行長丹尼爾(Anthony Denier)表示,近來特斯拉股票的交易量一枝獨秀,甚至比起20202021疫情年的搶購熱潮有過之無不及,自去年12月起,他們平台的特斯拉交易就爆大量。

 

丹尼爾透露,2Webull帳戶交易特斯拉股票的占比,從半年前的4%一口氣攀升到18%。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今年以來大漲六成

 

第二、散戶是背後的推手

 

第三、散戶的力量,螞蟻雄兵實在驚人

 

第四、特斯拉的氣勢,就像當年的蘋果一樣

 

第五、特斯拉的表現並未讓散戶失望

 

亞馬遜

2023-03-06 工商時報/陳穎芃

亞馬遜近日宣布暫停在美國維吉尼亞州興建第二總部計畫,透露美國科技業在前兩年疫情期間快速擴張後,如今隨著大環境轉變,已重新檢討經營策略。

 

亞馬遜最初在2017年提出在總部所在地西雅圖以外地區興建第二總部計畫,宣稱將為當地創造5萬個就業機會,吸引美國上百個城市提出優惠政策吸引亞馬遜進駐,而亞馬遜最終選定維吉尼亞州阿靈頓(Arlington)做為第二總部預定地。

 

第二總部一共分為兩階段建設,第一階段建案占地面積約6萬坪,包含兩座辦公大樓,目前已近乎完工,預計今年6月開始派員進駐辦公室,未來最多可容納超過1.4萬名員工。

 

第二階段建案占地面積約8萬坪,包含322層樓高的辦公大樓,原訂今年第一季動土,但亞馬遜在近日決定暫緩動土。亞馬遜全球房地產及設施副總裁舒特勒(John Schoettler)表示:「第二總部當初就設定為多年建設計畫,我們承諾會繼續留在阿靈頓。」

 

Alexandria經濟發展夥伴執行長藍德朗(Stephanie Landrum)表示,亞馬遜暫緩第二總部興建案的最大受害者是阿靈頓郡,因為當地政府將收不到亞馬遜的房產稅。但他對當地就業市場保持樂觀,因為當初為了吸引亞馬遜進駐而成立的教育研究園區仍可帶動地方經濟。

 

AngelouEconomics顧問公司副總裁派頓(Matt Patton)表示:「隨著大家從遠距辦公走向混合辦公,如今又陸續回到辦公室上班,科技公司正停下腳步重新檢討產業現況。」

 

派頓認為亞馬遜規模龐大,一舉一動連帶影響其他產業,因此外界不能忽視這類重大決策。但他預期亞馬遜第二總部最終還是會完工,否則無法獲得地方政府補助。

 

亞馬遜發言人高茲坦(Zach Goldsztejn)也承諾,目前暫緩的第二總部第二階段興建計畫在將來仍會完工,未來預計容納2.5萬名員工。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近期裁員18000

 

第二、亞馬遜第二總部計畫曾經轟動全美

 

第三、最後選定在維吉尼亞州阿靈頓

 

第四、但雲端業務的放緩重創亞馬遜

 

第五、長期亞馬遜仍然會興建第二總部

 

機構改革

2023-03-08 聯合報/陳政錄

大陸全國人大會議昨聽取國務院提交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內容集中在科技、金融、數據等改革,並將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國家數據局」;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同時也將精簡「中央國家機關」人員編制,統一按照百分之五的比例進行精減。

 

中共廿屆二中全會日前通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方案部分內容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公布並通過,人大會議昨公布「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之後可能陸續公布涉及中共中央職權的改革內容,或進一步體現「強黨弱政」機構改革特點。

 

大陸國務院秘書長肖捷昨就「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指出,重點在加強科學技術、金融監管、數據管理、鄉村振興、知識產權、老齡工作等領域的機構職責優化和調整,轉變政府職能。

 

根據人大會議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組建兩個局,分別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數據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等,統籌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風險管理和防範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並將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據發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銀保監會基礎上組建,將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大陸證監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這一新機構。因此,不再保留銀保監會。此項改革為解決金融領域長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強風險管理和防範處置等。

 

至於「國家數據局」,將負責協調推進資料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推進「數位中國」、數位經濟、數位社會規劃和建設,並加強數據管理、開發和利用。

 

方案指出,將「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承擔的研究擬訂「數位中國」建設方案等職責,及發改委承擔的統籌推進數位經濟發展等職責,都劃入國家數據局。

 

根據方案,對於國際科技競爭和外部遏制打壓的嚴峻形勢,為更好統籌科技力量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將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

 

其他改革包括: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統籌推進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完善體制方面包括: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完善老齡工作體制及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

 

調整證監會及國家信訪局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人員管理方面,加強金融管理部門統一規範,並精簡「中央國家機關」人員編制,統一按照百分之五的比例進行精減。另將國家鄉村振興局職責劃入農業農村部。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兩會意義重大

 

第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有深遠的影響

 

第三、金融方面的改革,特別值得重視

 

第四、保監會將取消,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取代

 

第五、國家數據局意義重大代表中共要控制大數據

 

鴻海印度

2023-03-03經濟日報/季晶晶、吳凱中

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的合作夥伴鴻海集團(2317)計劃投資約7億美元(約台幣216.23億元)在印度新建一座工廠,以提高當地產量,凸顯在美中緊張局勢加劇之際,製造業加速移出中國大陸。

 

彭博資訊報導,鴻海集團計劃在靠近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首府班加羅爾的機場附近、大約300英畝的土地上蓋廠房,以生產iPhone零件。

 

知情人士說,這座工廠可能組裝蘋果的手機,也可能為鴻海集團新的電動車業務生產部分零件,預料能創造約10萬個工作。相較下,鴻海鄭州廠區聘僱約20萬人,在生產尖峰時期人數還會增加。

 

若成真,這將是鴻海在印度迄今的最大單筆投資之一,也凸顯中國大陸有可能會失去全球最大消費電器生產國的地位。蘋果和其他美國品牌都仰賴在大陸的供應商,探索境外的替代製造地點,例如印度和越南。

 

鴻海集團積極擴張印度電子製造量能,同時結盟當地廠商發展半導體新事業,甚至有機會在印度布局電動車,業界觀察,印度有望成為繼中國大陸之後,鴻海集團未來在海外第二大生產據點。

 

鴻海集團目前工廠遍及全球,中國大陸仍是最大生產基地,印度及越南則為集團近年非大陸地區擴張最為快速的國家,以目前趨勢來看,鴻海集團越南製造基地主要服務客戶包含蘋果及「非蘋」陣營,而印度則設定為繼大陸之後,第二大iPhone生產基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印度是下一個世界工廠

 

第二、鴻海投資需要十萬員工,實在驚人

 

第三、這就像過去的中國大陸一樣

 

第四、但印度的許多條件不如中國

 

第五、企業都在加強補修印度學分

 

印度供應鏈

2023-03-04自由時報/魏國金、方韋傑

我國政府近年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鼓勵台商前往東南亞地區,同時印度政府的印度製造、生產關聯激勵計畫也逐漸發揮綜效,蘋果在分散中國生產的風險考量下,要求供應商強化印度產能配置,也因此在當地創造逾十萬個工作機會,其中六成來自台廠三巨頭所做出的貢獻。

 

印度政府持續推動「印度製造」、「數位印度」、「技能印度」、「智慧城市」等政策,積極吸引外資進駐或技術合作,重點產業包括電子及資通訊、車輛零組件、綠能、基礎建設、醫療器材、機械等,去年與台灣雙邊貿易總額約八十四.五九億美元,為我國第十七大貿易夥伴、第十四大出口市場與第二十一大進口來源。

 

印度《商業標準報》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自印度政府從二○二一年八月實施生產關聯激勵計畫以來,蘋果在印度的供應商在十九個月內創造了十萬個就業機會,成為當地電子行業最頂尖的「工作創造者」,鴻海、和碩、緯創iPhone組裝三巨頭就佔其中六成。

 

鴻海位於泰米爾納德的iPhone組裝廠創造逾三.五五萬個工作機會,同樣於泰米爾納德設廠的和碩則貢獻一.四萬個工作機會,緯創設於卡納塔卡邦的工廠則創造一.二八萬個工作機會,三家廠商貢獻的工作數量皆優於預期。

 

彭博︰鴻海再砸七億美元建廠

彭博報導,知情人士透露,鴻海計畫投資七億美元在印度南部卡納塔卡邦首府班加羅爾機場附近,興建一座佔地約三百英畝新廠,生產蘋果iPhone零組件,預計創造十萬個就業機會。這將是鴻海迄今在印度最大筆的單一投資之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商電子股三巨頭都前往印度

 

第二、印度的人口是一大優勢

 

第三、印度的工資比中國便宜

 

第四、但印度員工需要再教育

 

第五、印度發展高科技,有一定難度

 

台積電蘋果

2023-03-04自由時報/洪友芳

蘋果是晶圓代工廠台積電的最大客戶,根據台積電新公布財報顯示,去年最大客戶營收貢獻達新台幣五二九六.四九億元,首破五千億元大關,年增一二四二億元,增幅逾三十%,創新高紀錄,占台積電年營收比重約二十三%。

 

台積電財報資料顯示,最大客戶「甲客戶」去年貢獻營收達五二九六.四九億元,較前年增加一二四二億元,增幅達三十.六四%;台積電雖然沒有透露客戶公司名,但業界與法人公認是蘋果,且因處理器採五奈米製程代工費用較昂貴,推升蘋果貢獻營收增加千億元以上。

 

第二大客戶 可能是超微

最大客戶貢獻金額雖增加,但占台積電營收比則從前年的二十六%降至去年的二十三%。法人分析,這應跟台積電營收規模擴大,加上車用電子比重增加有關。第二大的「乙客戶」占比低於一成,推測第二大客戶為超微。

 

法人預期蘋果逐漸擴大採用自家設計的晶片,加上往三奈米製程推進的代工價格更貴,預期蘋果對台積電營收貢獻金額將持續增加。

 

以技術平台而言,高效能運算去年占台積電營收逼近兆元,達九三二三.八億元,躍居第一大產品線;智慧手機以近八八八八.八億元為第二大產品線,第三大為物聯網約為一九六一.一億元,車用電子占一一六三.八億元;不過車用電子也是成長最大的產品線,年增幅達七十三.五%,其次為高效能運算成長達五成以上,消費電子僅年增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積電越來越依賴蘋果,成為蘋果概念股

 

第二、佔蘋果營收的1/4,比重驚人

 

第三、蘋果營收成長30也是紀錄

 

第四、過於集中蘋果不是好事

 

第五、台積電應該積極分散客戶及市場

 

科技人薪資

2023-03-08工商時報/陳穎芃

近來矽谷科技業頻頻裁員,但亞洲科技業為了留住人才卻大方加薪。市調機構NodeFlair發表的《2023年科技業薪資報告》指出,新加坡科技業去年普遍加薪,其中又以區塊鏈、手機、網站可靠性工程師的加薪幅度最大。星軟體工程師薪資居亞洲最高,台灣與馬來西亞分居第二與第三。

 

該報告指出今年科技人才招募市場需求持續擴大,儘管與前幾年相比需求成長減速。在亞洲各國當中,新加坡軟體工程師的平均薪資最高,其次依序是台灣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基層軟體工程師的平均月薪是3,703美元,管理職平均月薪是10,183美元。

 

新加坡科技業去年加薪幅度最大的職務類別是區塊鏈工程師,平均薪資年增15.6%,其次是手機工程師及網站可靠性工程師,平均薪資分別年增11.7%及10.6%。去年新加坡軟體工程師薪資也年增7.6%。

 

但新加坡科技業也有部分職務類別的薪資不增反減,例如系統工程師去年平均薪資年減2.0%,網路資安工程師薪資年減1.7%,品管工程師薪資也年減1.0%。

 

這份報告是根據NodeFlair資料庫收集眾多公司薪資明細、聘僱合約及徵才廣告等超過16.9萬份資料統計而成,結果顯示科技公司開出的薪資價碼往往比其他產業更高。

 

以新加坡為例,多數科技公司的員工平均薪資較全國勞工薪資中間值高出10%以上,臉書、亞馬遜、蘋果、網飛、谷歌等科技大廠的員工平均薪資更比全國中間值高出35%至50%。

 

報告也指出科技業不再像以往重視單一技術專才,如今更希望招募能一人包辦前端與後台技術開發的工程師。聊天機器人ChatGPT爆紅也讓生成式人工智慧(AI)成為當今科技業最熱門的徵才領域。

 

對科技人才而言,一間公司是否具備龐大現金流、獲利及永續商業模式等財務穩定力才是挑選雇主關鍵因素,因為科技人才偏好的薪資形式是現金勝過股票。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是亞洲最發達的城市

 

第二、科技的薪資也超越台灣

 

第三、但新加坡的人口並沒有那麼的多

 

第四、台灣科技人才未來有外流的趨勢

 

第五、這兩年台灣科技人才薪資大幅成長

 

SONY 三星

2023-03-08經濟日報/簡國帆

南韓媒體報導,日本Sony集團會長吉田憲一郎近來已祕密造訪南韓三星電子的平澤廠區,預料將尋求加強在電動車所必需的高效與高容量記憶體晶片合作。南韓晶片業人士認為,這場會面的目的之一,是要回應台積電可能在日本拓展車用晶片事業。

 

據悉,Sony與三星的合作重點可能是先進晶圓代工製程和CMOS影像感測器(CIS)業務。三星打算將4奈米製程擴大用於車用半導體。Sony則考慮擴大CIS產量,除了行動市場,也擴張車用CIS供給。

 

韓國每日經濟新聞英文版Pulse NewsBusinessKorea報導,吉田憲一郎是由三星電子的裝置解決方案部門主管慶桂顯接待,兩人也造訪三星電子的天安和牙山廠區,參觀晶片先進封裝設施,兩人據信討論用於自駕車的高效與高容量記憶體晶片事宜。

 

這個行程被認為是回應慶桂顯去年11月造訪Sony總部之旅,執行董事長李在鎔未到場。慶桂顯去年11月曾說明三星電子的技術實力,並且討論與Sony加強合作,他也在社群媒體上放上一張自駕車的照片,業界人士當時也預期他會和吉田憲一郎討論自駕車晶片合作。

 

業界人士也認為,慶桂顯和吉田憲一郎的會面行程,是要回應台積電擴張日本事業的行動。台積電已和Sony合作,正在日本熊本蓋一座工廠,最近也暗示計劃在當地蓋第二座工廠,生產車用晶片。

 

三星電子已宣布目標,要在2025年成為汽車記憶體晶片市場的領導者,視車用晶片領域為成長引擎之一,同時Harman、三星電機以及三星SDI也正加強布局車用電子產品,三星集團的智庫三星全球研究也在去年設立聚焦於自駕車事業的新團隊。

 

產業人士說,由於近來正在研發自駕車的Sony,會是車用晶片大客戶,三星電子預料將積極強化和Sony的關係。

 

Sony正和本田汽車透過合資公司Sony Honda Mobility開發自駕車,今年在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展示原型車「Afeela」。為了強化自駕效能,三星計劃在Afeela裝上攝影機鏡頭與雷達等45顆感測器,以提高物體偵測能力。

 

Sony和三星電子雖被認為是在影像感測器市場的競爭對手,但也在其他領域合作,例如三星顯示器供應量子點OLED螢幕給Sony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韓過去處於競爭態勢

 

第二、Sony跟三星合作意義重大

 

第三、彼此優勢互補

 

第四、Sony為何不和台灣合作,值得研究。

 

第五、Sony和本田發展自駕車的前前景也值得觀察

 

 

蘋果台積電

2023-03-08經濟日報/尹慧中、吳凱中、簡國帆

外電報導,蘋果傳將推出新款13吋和15MacBook Air,並將導入蘋果自行研發、以台積電(23303奈米生產的M3晶片,有望是蘋果歷來效能最強的筆電,伴隨今秋問世的高階iPhone 15也將導入台積電3奈米生產的全新A17處理器,台積電先進製程接單動能強勁。

 

台積電一貫不評論單一客戶訊息,蘋果也未對新品有任何進一步訊息,不過,蘋果先前多次提到和台積電的長期合作關係,蘋果執行長庫克也自豪身為台積電美國新廠的最大客戶。

 

台積電最新年報也揭露,去年度最大客戶營收貢獻首度跨越5,000億元大關,改寫新猷,達5,296億元,年增30.6%,外界推測就是蘋果。

 

法人推測,蘋果是台積電3奈米首發客戶。市場盛傳,蘋果已包下台積電3奈米量產初期全部產能,為即將在今年秋天出的iPhone 15 Pro系列以及新款MacBook做準備。

 

台積電昨(7)日股價漲3元、收524元,外資小幅買超77張,終止連二賣;周二ADR早盤跌約0.6%

 

台積電3奈米如預期於去年第4季底量產,台積電並於法說會上公開表態,客戶對3奈米的需求超過公司所能供應,預期今年3奈米產能將可達到滿載,並從第3季開始大幅貢獻營收,將占今年度營收中個位數百分比(4%6%)。

 

研調機構IDC報告顯示,去年第4季蘋果PC出貨量達750萬台,市占率為11.2%,為全球第四大PC廠。科技網站9to5Mac報導,蘋果衝刺筆電業務,正在研發的新款MacBook Air13吋和15吋兩種尺寸,而且都將配備預料以台積電3奈米製程生產的M3晶片。

 

9to5Mac引述消息來源指出,代碼「J513」的新款13MacBook Air已在測試搭載M3晶片,代碼「J515」的全新15MacBook Air也將配備M3晶片。此前,彭博資訊「Power On」通訊記者葛曼說,新版的MacBook Air「即將問世」,至少一款將搭載M3晶片。

 

現在還不清楚蘋果打算推出這些新款Mac電腦的確切時間點。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在去年WWDC同步發表M2晶片、以及新款MacBook Air13MacBook Pro,不能排除蘋果今年重複相同模式。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積電變成蘋果最重要的供應商

 

第二、蘋果包下3奈米所有產能

 

第三、蘋果也包下台積電美國廠所有產能

 

第四、台積電正在加速蘋果化,但比重有略為下降

 

第五、這對台灣長期來說不是好事

 

高齡科技

2023-03-07工商時報/彭媁琳、曹悅華

高齡科技產業將成下一座護國神山?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6日在國科會舉辦的「高齡科技產業策略(SRB)會議」開幕致詞時表示,高齡科技產業商機無限,且對社會貢獻良多,包括將數位科技、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等技術應用在高齡照顧領域等,目前預估高齡科技帶動健康福祉產業產值,將在2025年突破3,000億元。

 

政委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亦在會中表示,將運用台灣在資通訊與醫療的強項,提供高齡者與照護者在「食醫住行育樂」各方面協助,國科會將結合十大部會,明(2024)年起編列高齡科技產業預算,引導科技業界投入。政委林萬億也說,未來十年是高齡科技「黃金十年」。

 

鄭文燦指出,這次會議討論高齡科技產業,彰顯政府對高齡健康產業的照顧與關注,尤其台灣高齡化進展非常快速,推估台灣高齡人口在2026年將達20.8%、約500萬人,台灣必須提早預警及準備,因應超高齡社會到來,政府已積極針對社會住宅、智慧住宅、高齡照護等各項措施做好準備。

 

吳政忠指出,台灣人口老化趨勢中,蘊藏新商機,2023年長照預算已超過600億元,以及每年8,000億元健保支出,未來還都會繼續增加。而台灣有豐富的資通訊產業,希望能發展出高齡科技,展望未來五到十年新興商機,也能為國家帶來稅收。他並強調,台灣可藉此機會,打造下一座護國神山,2024年國科會預算也將布局高齡科技。

 

高齡科技預算將整合國科會、經濟部、數位部、衛福部、內政部、教育部、文化部、勞動部、交通部、原民會等十部會的專業與資源,打造跨體系、多機構的分工架構,讓高齡科技產業發展一次到位。

 

林萬億說,台灣老年人口2026年底將逾20.8%,進入超高齡社會,估計從21%邁向28%「極高齡社會」只有十年,日本則有16年,台灣老化速度飛快,推動高齡科技相關服務有其迫切性,預估2026年就有500萬老年人口,市場非常大,希望科技界可以盡快參與。他希望,各界不要把高齡科技聚焦在失能者照顧,需住在長照型住宿機構失能者比例約只2成,很多高齡者需要科技協助,參與並方便老人食衣住行及工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銀髮族是值得重視的族群

 

第二、有一個新名詞叫做「壯世代」

 

第三、壯世代,大部分都是嬰兒潮,財力雄厚

 

第四、高齡科技有一定的成長潛力

 

第五、60-80歲的人最重視身體健康

 

美打陸企

2023-03-04經濟日報/鐘惠玲、吳凱中、鍾泓良、簡永祥

美國將中國大陸伺服器大廠浪潮、網通領域交換器晶片廠盛科通信等28家企業列入實體清單。法人點名,浪潮伺服器供應鏈包含緯創(3231)及神達集團旗下神雲,盛科則是特殊應用ICASIC)設計服務業者創意大客戶,隨美中貿易戰加劇,台廠掃到颱風尾,供應鏈未來營運恐承壓。

 

受該利空衝擊,創意昨(3)日在自營商賣壓壟罩下,午盤過後急殺,終場摜壓至跌停1,080元收場,外資及投信法人站在買方,下周恐面臨千元關卡保衛戰。

 

盛科是大陸知名交換器晶片廠商,占創意營收比重約10%。創意強調,該公司針對相關管制措施有一定應對程序,目前還需要審視更新細項內容,才能釐清是否可能影響今年營收表現。創意昨日下午並緊急開放部分法人約訪,藉此讓法人更明瞭公司因應對策及影響。

 

創意先前對今年成長有信心,力拚全年營收、委託設計、量產收入持續成長雙位數,主要動能來自企業用固態硬碟(SSD)與網通相關應用,獲利也將增長。

 

此次創意將比照上次無人機客戶大疆被列入實體清單時做法,與母公司、同時配合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共同釐清後,決定是否可繼續生產出貨。當時台積電一度暫停由創意所下供應給大疆的晶片生產,但兩周時間釐清後放行,持續供貨至今。

 

業界人士認為,客戶被納入實體清單,不等於供應鏈一定無法出貨,決定關鍵還是產品用途、含美國技術成分是否符合美方規定。盛科被列入清單對創意營收是否有實質影響仍待觀察。

 

浪潮是大陸第一大、全球前三大品牌伺服器廠。根據研調機構去年數據,神雲在浪潮伺服器出貨量遠大於緯創。對於美國對浪潮實施出口禁令,神達不予評論。市場評估短期對神雲營運影響不大,中長期仍要觀察。

 

神達指出,有鑑於近期疲軟的總經展望、通膨及各國央行升息,影響企業展望與保守的資本支出計畫,該公司保持審慎正面應對,以滿足區域客戶需求,力拚今年維持成長。緯創則表示,第1季是2023年谷底,1月又是第1季谷底,今年業績可望逐季增長。

 

此外,台灣的新德科技因被指控幫助俄羅斯而列入黑名單。經濟部昨日說明,該公司並無出口至兩俄(俄羅斯、白俄羅斯)紀錄,將請公司確認產品流向。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加速對中國制裁

 

第二、除了半導體現在又擴充到伺服器

 

第三、台灣廠商很難不被這個暴風掃到

 

第四、台灣過度親美,長期並不有利

 

第五、台灣無法放棄中國市場

 

公股銀

2023-03-06工商時報/孫彬訓

去年海外疫情逐步控制並解封,公股銀行海外獲利也交出不錯成績單,第一銀行去年海外獲利近3億美元,較前年同期成長近20%,合庫銀行去年海外獲利含OBU稅前盈餘較前年成長,其中美國地區分行較前年同期大舉成長129.74%,因去年美國率先步入後疫情經濟復甦時代,經濟表現上較其他地區突出。

 

一銀去年海外獲利含OBU占全行獲利比重約為37%,今年獲利占全行比重42.5%目標邁進。合庫銀行去年海外獲利含OBU占比為28.19%,今年獲利目標為35%。一銀指出,去年海外獲利成長近2成,主要是歐美及新南向地區分行放款規模持續擴增帶動獲利上揚,展望未來,在全球升息環境下,海外分行以風控為本,穩健擴張生利資產,以維持獲利動能。去年海外累計獲利前三家分行為香港、金邊及紐約分行。

 

一銀主管強調,去年海外放款均額約96億美元,較前年同期成長近13%,未來在總體環境升息趨勢下,海外分行持續強化資產及負債面管理,利差可望擴大,加以東南亞市場受惠於中美貿易戰使供應鏈重組、RCEP等區域貿易協定持續發酵,有利於帶動國際資金持續投入,有助於於新南向及美國地區的海外分行持續擴大獲利。

 

華南銀行統計去年海外獲利年成長約10%,除受惠全球主要經濟體持續升息致利差提升外,並在風險可控及兼顧資本使用效率下,持續擴增生利資產規模影響。彰化銀行去年海外整體獲利較前年增長,海外獲利領先的分行為香港,去年海外獲利含OBU占全行獲利占比為24%。

 

臺灣企銀去年海外獲利含OBU占比約23%,今年以提升至30%為目標。土銀去年海外獲利含OBU占比為17.41%,較前年低,主因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今年以持續成長為目標。土銀絕對獲利金額以洛杉磯分行領先,因放款規模穩健成長。在今年獲利展望上,考量疫情對全球各區域經濟影響態勢雖有趨緩,但因地緣政治衝突未平,金融市場波動大,各海外分行獲利表現因受到疫情均有相關程度的影響。

 

我們的看法:

 

第一、銀行海外獲利越來越重要

 

第二、美國市場扮演重要角色

 

第三、東南亞也是重要市場

 

第四、臺灣銀行應該積極走出去

 

第五、一銀OBU獲利比重占全行高達37,非常驚人

 

台企RCEP優惠

2023-03-07經濟日報/黃雅慧

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參加「台灣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表示,商務部將採取多方面作為,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深入發展,助力台胞、台企更好融入大陸新發展格局,尤其在陸台企可享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優惠,獲得更廣闊的市場。

 

據傳,王文濤可望出任被稱為「小國務院」的大陸國家發改委主任。王文濤以商務部長身分專門前往台灣團,宣布前述對台訊息極其特殊,這也顯示中國大陸今年很可能加大力度推動「兩岸融合發展」。

 

中新社報導,王文濤在會中特別針對推動兩岸經貿發展發表談話指出,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和順差來源,下一步將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深入發展,助台胞台企更好融入大陸新發展格局。

 

王文濤表示,商務部將重點從三方面發力,一是深化兩岸貿易合作。將進一步發揮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和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採購訂貨會等重點平台,幫助台企開拓大陸市場。

 

王文濤指出,二是促進兩岸產業合作,將指導福建自貿試驗區、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等台商投資聚集區,進一步擴大對台「先行先試」,支持兩岸產業合作高質量發展,為台商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精準服務。王文濤並建議台商,要高度關注RCEP的未來發展,在陸台企可享受成員方關稅及原產地規則優惠,借助大陸面向RCEP夥伴國家,從而獲得更廣闊的市場。王文濤強調,三是加強經貿政策支持,促兩岸經貿健康發展。

 

王文濤日前提到大陸的外貿情況指出,今年外貿壓力明顯加大,主要是外需減弱,世界經濟衰退風險上升,保護主義、地緣政治等影響也帶來挑戰,要透過穩定政策來穩預期,推出符合國際規則的政策促進外貿發展;並穩住美歐日韓等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利用廣交會等傳統渠道開展貿易促進活動,同時鼓勵企業境外參展,鼓勵地方、貿促機構、商協會開展多種形式的貿促活動。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共開始對台商釋出善意

 

第二、兩岸應該先行先試

 

第三、最近通航即將恢復

 

第四、RCEP對台商有重大吸引力

 

第五、台商必須看得懂這個政策

 

電池

2023/03/09中時新聞網 顏嘉南

德國福斯汽車擱置在東歐興建電池廠的計畫,擬優先在北美設廠,主要理由為該公司可能得到美國政府100億歐元(約105.4億美元)補貼。

 

美國政府規模3,690億美元的綠能補貼和減稅方案,吸引歐洲企業到美國投資。消息人士透露,福斯日前向歐盟官員表示,在北美電池廠運作期間,福斯可望從美國《通膨削減法案》和其他計畫得到90億至100億歐元補貼和貸款。

 

內情人士透露,福斯在推行東歐電池廠之前,正在等待歐洲公布與《通膨削減法案》相抗衡的補助計畫。「北美廠的進展比預期更快,決策重要性也超越歐洲。」

 

對此福斯發言人表示,公司仍在評估東歐和北美未來電池廠的合適地點,現階段尚未做出任何決定。

 

福斯前執行長狄斯(Herbert Diess20213月在任內表示,福斯打算在歐洲打造六座超級電池廠,年產能達240百萬度(GWh)。

 

福斯8日發布聲明稿表示,2030年前打造年產能240百萬度電池廠的計畫維持不變,但這需要合適的架構條件,這也是福斯靜待歐盟補助計畫出爐的原因。

 

歐盟執委會預計下周公布《淨零產業法案》(Net-Zero Industry Act),此為回應美國補貼方案的行動之一。歐盟打算放寬國家補貼規定,並研議將補貼提升至歐盟層級。

 

然而參與歐盟上周會議的產業高階主管表示,歐盟的初步草案缺乏具體措施。另一名企業主管表示,美國多州曾與本公司接洽,美方提出的條件比歐洲更誘人。

 

遊說團體洲運輸環境聯合會(Transport & Environment)示警,歐洲超過三分之二的電池計畫面臨取消、延後或是縮減規模的風險。

 

福斯財務長安特利茨(Arno Antlitz)日前表示,福斯無論如何都會在北美設立電池廠,拜登內閣的新補貼方案加速這項計畫推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通膨削減法案力道強大

 

第二、吸引很多廠商往那邊投資

 

第三、包括電動車電池的廠商

 

第四、以致影響到原先他們在歐洲的投資計劃

 

第五、只有美國利益優先,但其他國家的利益擺在一邊

 

西方石油

2023/03/09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陳律安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報導,7日的申報資料顯示,「股神」巴菲特執掌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近來又加碼買進將近600萬股的西方石油股票,再次顯露巴菲特對能源業者的偏好。

 

根據申報資料,波克夏是在3日、6日及7日以每股約59~62美元的價格買進,也是波克夏從去年第3季以來首度增持西方石油,使波克夏的西方石油總持股達到2.002億股,價值122億美元,在西方石油的持股占比也增至約21.6%

 

西方石油股價7日收跌1.4%60.85美元,而波克夏最近的加碼增持,暗示近來西方石油股價跟著能源價格走低,吸引股神逢低買進。波克夏執行長巴菲特向來喜歡能源公司,波克夏也持有約270億美元的雪佛龍股票。

 

西方石油的股價去年上漲逾一倍,因俄烏戰爭爆發帶動油價走高,今年來則下跌約3%。儘管該公司第4季的獲利不如市場所預期,但今年仍然打算提高資本支出,可能實施達30億美元的庫藏股。

 

由於波克夏在西方石油的持股超過10%,若有買賣股票,必須在兩個工作日內向美國證管會(SEC)揭露。除了西方石油持股之外,波克夏也擁有近8,400萬張西方石油的權證,能以低於每股60美元的價格行使購買。波克夏還有100億美元的西方石油優先股,股利率為8%

 

波克夏去年開始買進西方石油,巴隆周刊估算波克夏收購的每股均價為50~60美元區間的下緣,目前西方石油持股為波克夏的前十大持股。

 

西方石油執行長霍魯布(Vicki Hollub6日接受CNBC訪問時說,在「幾天前」與巴菲特會面,他們討論了石油與天然氣產業,以及相關技術。

 

主管當局去年8月批准波克夏最多可把對西方石油的持股提高到50%,引發市場揣測波克夏未來可能把這家休士頓石油公司整個買下。

 

波克夏持有數十家公司,例如汽車保險業者Geico、伯靈頓北方聖大菲鐵路公司 (BNSF)、速食業者Dairy Queen和服飾業者Fruit of the Loom等消費品牌,其他持股則包括蘋果公司。

 

我們的看法:

 

第一、西方石油是股神巴菲特的傑作

 

第二、現在已持有30%的持股

 

第三、去年表現最好的大型股

 

第四、巴菲特甚至有可能併購西方石油公司

 

第五、西方石油的女CEO非常能幹

 

A股女性

2023/03/09 工商時報 楊晴安

隨著大陸商業市場愈發蓬勃,愈來愈多女性企業家投身參與企業決策管理,成為公司高階主管。陸媒統計顯示,截至202338日婦女節當天,大陸A股市場共有320家企業董事長為女性,其中超過90家女性董事長掌舵的公司,市值超過人民幣(下同)百億元。

 

科創板日報報導,目前大陸A股共有4檔由女性企業家領軍的個股,市值突破千億元。王來春擔任董事長的蘋果供應鏈公司立訊精密,公司市值以近2,075億元遙遙領先。此外,還有家電企業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石化企業恒力石化董事長范紅衛,以及玻尿酸醫美龍頭愛美客董事長簡軍。

 

除了董事長外,A股企業中也有許多女性擔任總經理、財務總監或董事會秘書等公司重要職位。數據指出,截至38日,擔任A股公司總裁或總經理職位的女性超過400位,擔任財務總監的有超過1,700位,另有逾1,600位擔任董秘等職。

 

科創板方面,有25家企業的董事長為女性,其中12檔個股市值超過百億元。領頭企業包括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杭可科技(董事長嚴蕾)和海爾生物(董事長譚麗霞)等,公司市值皆超過200億元。

 

另一方面,也有許多女性企業家領導的公司,向A股上市的里程碑邁進。數據顯示,正在IPO發行審核進程中的名單裡,有超80家企業董事長為女性,且有近1,000位女性擔任企業總經理、財務總監、董秘等高層職位。

 

大陸AI訓練數據服務商海天瑞聲創辦人賀琳,談及她的從業經驗時指出,數據已成為數位經濟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是數位經濟深化發展的核心引擎,希望加強關注女性科技創新創業,支持越來越多女性參與科技創新的建設中,實現自我價值。

 

據富比世中國7日公布「2023傑出商界女性100」榜單顯示,王來春再次登頂,董明珠位居第二。藥明康德聯合創辦人、副總裁趙寧排第三,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抖音集團CEO張楠兩人,分別排第四位和第五位。

 

富比世指出,今年榜單入選者的平均年齡為51歲,女性高層們所管理企業市值突破5.5兆元,超過瑞典、阿根廷等國的GDP總額。地區方面,上海、北京和杭州是擁有最多上榜者的前三城市,人數合計達到半數。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很多企業也有女性CEO

 

第二、比例比台灣高太多

 

第三、 台灣應重視女力的崛起

 

第四、歐美上市公司很多CEO為女性

 

第五、台灣在法令方面需要更一步跟上

 

Google 基金

2023/03/09 工商時報 戴瑞芬

Google 8日宣布將推出「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於3年內投入3億元,數位部對此表示樂觀其成,支持新聞有價的立場。至於臉書母公司Meta,數位部長唐鳳證實也有研議相關計畫。但並非媒體業期待的「分潤」,數位部強調,立法一直是選項。

 

 

Google堅持不與台灣媒體業分潤,而是在「智慧台灣計畫」宣布成立「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未來3年內將挹注3億元,協助新聞產業數位轉型和永續經營,由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獨立管理。

 

Google台灣新聞合作夥伴關係負責人陳漢隆指出,Google沒有使用新聞內容,只是負責將用戶導流至新聞網站,並不需為台灣媒體提供分潤,但希望提供工具與資源,讓台灣媒體能成功數位轉型、永續經營,讓新聞媒體做自己想要的內容。

 

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正然表示,這項基金開放所有台灣新聞媒體申請,凡產製內容具原創性、符合公眾利益新聞媒體,都可申請,將成立獨立指導委員會和諮詢委員會,邀請數位轉型、新聞內容和技術方面的人才加入,針對媒體提交方案提供建議,待方案確認後,再由協會核發經費,每單位每年以申請一計畫為原則,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一輪徵件。

 

陳正然表示,Google即使未使用新聞內容、只是協助導流,但導流帶來第一方數據的確在Google手上,台灣新聞業應要把第一方數據拿回來,因新聞網站的驅動、閱聽用戶經驗的改善、新聞設計,都要靠這些資料。以Google新聞倡議計畫(GNI)在歐盟的作法,小型申請案多在5萬歐元以下、中型10萬~30萬歐元,只有少數大型特例超過50萬歐元,台灣作法可能參照歐盟前例。

 

Google推出基金方案,並非新聞業期待的「分潤」(付費使用新聞),唐鳳表示,對數位平台來說,提供本來就有提供的服務是比較容易調度的資源,分潤屬於澳洲模式,是另外一種資源,實施上要分階段,兩者之間並沒有排除性。數位部次長李懷仁也說,「立法一直是選項」。

 

至於Meta是否也會提出相關方案?唐鳳說,據她知道有在研擬,但何時提出等細節,要問Meta才知道。數位部表示,樂見Google提出數位轉型共榮方案,也支持新聞有價,盼望其他大型跨境數位平台跟進仿效。

 

李懷仁表示,數位部很高興第一輪談話後,Google展現誠意傾聽新聞產業夥伴聲音,設立基金,展現對話初步成果。數位部期待雙方凝聚更多共識,推動更多的合作。

 

行政院跨部會小組將在3月下旬展開,啟動新一輪新聞業和數位平台間共榮對話,唐鳳說,先前跨部會議上,行政院希望無實體紙本或頻道純網媒,也可以結合進行第二輪對話。

 

我們的看法:

 

第一、數位內容是近期焦點

 

第二、Google不願與台灣媒體分潤

 

第三、但是成立數位共榮基金是谷歌採用的新方式

 

第四、因為如果要分潤將對Google影響太大

 

第五、寧可捐3億元,對Google是小菜一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