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中鋼 長春英利, 宏碁, 蔡英文, 陸資管理, 自經區 管中閔, 牧東, 壹電視, 台新藥廠併購

中鋼  長春英利, 宏碁, 蔡英文, 陸資管理, 自經區  管中閔, 牧東, 壹電視, 台新藥廠併購

中鋼 / 長春英利
兩岸ECFA早收清單促成鋼片等高附加價值的汽車零組件材料開放進口,看好後續商機,台灣最大鋼鐵廠──中鋼,8日董事會通過與大陸台商長春英利汽車部件公司合資,成立汽車熱沖壓零部件公司,中鋼持股30%,合資公司總部將設於台灣,於大陸長春、台灣設廠生產。

這是中鋼繼20117月啟動在大陸第一個投資項目──常州設廠生產精密合金鍛材後,再一次擴展大陸投資布局。其實,中鋼進軍大陸市場的企圖心來勢洶洶,據了解,中鋼已結合台灣金屬中心、彰釔等產研單位,組成「熱沖壓研發聯盟」,計畫以最新的熱沖壓技術,躋身大陸第一汽車、華創以及裕隆集團產業鏈,直取兩岸每年600億元(新台幣,下同)車體結構市場,為鋼材開創新藍海。而長春英利汽車部件公司是台灣獨資企業,已躋身大陸最大的長玻璃纖維熱塑零件供應商,是賓士、奧迪、大眾、通用等國際知名品牌車商在大陸整車製造的零組件生產協力廠商。

中鋼與長春英利合資公司資本額為9.5億元,其中,中鋼持股30%,長春英利汽車部件公司持股40%,其他股東持股3成。中鋼評估,合資案有利於拓展全球汽車鋼片市場,合資公司除了總部設在台灣,台灣廠的定位也鎖定為設計研發中心,將核心技術根留台灣。預計年產能規畫為50萬件,計畫2016年投產;大陸長春廠則規畫於2015年及2017年分兩階段投產,每階段產能為150萬件,總產能可達300萬件。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熱沖壓技術,中鋼表示,熱沖壓技術具提高汽車安全性以及輕量化效果,近年來大量應用於汽車結構設計。相較於傳統冷沖壓成形,熱沖壓技術有成形性佳、尺寸穩定性佳、成形工序較少等優勢,且製造強度佳,因此使用在汽車安全零組件比例逐年增加。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台灣廠商上下游攜手合作共同進軍大陸市場,不但是策略聯盟,而且是跨領域合作。

第二、台商在大陸規模普遍較小,如果要爭取市場,必須懂得打群架。

第三、台商以前在大陸布局是作為歐美的供應鏈,現在則要打入大陸供應鏈。

第四、台灣的汽車零組件廠商還是太過於分散,有進一步產業整合的必要。

宏碁
宏碁(2353)第3次再造邁入第2周,創辦人施振榮表示,宏碁估計需3年才能恢復原本競爭優勢,目前雖已有董事長人選腹案,但還要等明年推舉後才能擔任。對於外界宏碁將引進策略合作夥伴,他則首度回應:「現在還在醞釀中,不成熟,不宜太早曝光,對同仁及當事人有不好的影響。」施振榮出席國藝會「布袋戲製作專案記者會」活動,揶揄自己「不應該出現在這裡,應該要去忙宏碁」,隨後又發出書面補充說明。

施振榮表示,變革委員會已正式啟動「三造宏碁」,但變革轉型要看到具體的成效,要讓acer完全恢復原有的競爭優勢,預計需要3年。他建議大家對宏碁要有耐心,要多等待,宏碁短期內不會有大變化。他解釋,要3年是因為變革需要將基礎先打好,目前變革委員會已與公司全體同仁溝通,希望慢慢看到公司與同仁新的改變,也希望大家能多給予鼓勵,讓同仁推動變革轉型更有信心。

推動變革轉型很重要的是要大家在同一方向承諾願意一起努力,未來要落實各項變革決策的組織,也要有人負起責任,這些都需要凝聚經營團隊與同仁的共識,急也急不得。他請外界給他一點時間,讓他動腦筋找出變革方向,取得同仁共識。 

外界關注宏碁本季將發行1.36億股現金增資,暫訂每股21元發行,可能是要引進新策略夥伴,施振榮表示,現在正在醞釀中,合作對象提前曝光只會對同仁及當事人有不好的影響。施振榮表示,宏碁新事業的策略夥伴不是指單一的對象,是很廣泛的合作概念。目前還在討論未來新事業的具體發展策略,希望尋找能獲利,具一定規模的新事業,但目前尚未定案。

宏碁董事會宣布因應組織變革籌資,新股佔股本約4.8%,而宏碁董監總持股目前約6.48%,新入股投資人還不足以取得宏碁主導地位,但恐成最大單一股東,有能力取得宏碁董事席次。董事長王振堂明年6月任期屆滿後由誰接任備受矚目,施振榮昨表示,目前公司已對人選有腹案,但由於人選需具備下屆董事資格,要等下一屆董事會中才會推舉其擔任董事長,換言之,目前該「腹案人選」可能尚不在本屆董事會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宏碁再造是倚賴現有CEO,這不一定是最合適的作法,無法有新思維,而且比較難大刀闊斧的改革。

第二、宏碁新事業的策略夥伴不是只單一的對象,是很廣泛的合作概念,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第三、我們可以理解現在不要太早曝光的理由及苦衷。

第四、台灣太缺乏專業經理人,每次重組都要老臣回鍋,缺乏外部turnaround專家。

蔡英文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上午應邀出席「2013台灣投資高峰論壇」開幕式,並以「台灣經濟發展新思維及新模式」為題致詞。以下是致詞全文:

當前兩岸各自都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未來經濟及產業發展的走向,都是兩岸投資人關心的問題。最近幾年,台灣經濟成長動能嚴重不足,過去五年經濟成長率平均只有3%,去年和今年更陷入經濟成長率「保1」及「保2」的窘況。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狀況? 問題究竟出在那裡? 台灣經濟要如何突破困境? 兩岸之間要如何做才能互利共生?針對這些問題,今天,我特別以「台灣經濟發展新思維及新模式」為題,和大家分享個人的一些看法。

台灣是海島經濟,在上一個世紀,台灣成功地推動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並晉身為新興工業國家,而且培養出強大的製造及跨境資源整合能力,成為跨國企業投資及開發亞洲市場的首選地點之一。進入21世紀後,台灣仍沿襲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在製造及代工出口尤其是資訊電子產業方面,曾經打下一片天地,但面對全球化趨勢及2008年金融海嘯後世界經濟的巨大變局,台灣經濟發展已遭遇到嚴厲的挑戰,其中除短期景氣循環因素外,以下五大結構性問題更構成台灣經濟長期發展的制約因素,必須嚴肅面對並有力地因應克服:

第一,經濟成長模式無法持續
台灣經濟成長高度依賴出口,出口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近7成,出口產品集中在資訊電子產業,出口模式又高度依? 「台灣接單、境外製造」的代工出口模式。面對金融海嘯後全球需求成長減緩、競爭加劇及供需鏈快速重整,多年來的成長模式受到嚴酷挑戰,出口競爭力大幅削弱,因而影響到台灣經濟整體的表現。另一方面,以資訊電子代工出口為支柱的經濟成長模式,也不利於長期就業? 加及薪資成長,如何徹底改變此一成長模式,是首要經濟課題。

第二,產業轉型遲緩及投資不足
1990年代中期以來,驅動台灣經濟成長的主力產業是資訊電子產業,包括半導體製造、IC設計、面板、個人電腦、筆電、行動裝置等,這些產業快速發展是建立在重視成本、由廉價要素及效率驅動的產銷模式,而不是重視價值創造、由創新驅動的模式,因而無法適應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另一方面,台灣在新興產業及內需產業特別是攸關生活品質提升及人口結構轉變的服務業發展上,投入明顯不足,以致產業結構改善緩慢,也影響創業及投資意願。投資是經濟成長引擎,一個國家長期經濟發展必須依? 持續的投資,但近五年來,固定投資對GDP成長率貢獻由正轉負,2012年扣除物價因素的實質固定投資淨額不及2000年的半數,成為經濟長期發展最大隱憂。

第三,兩岸經貿發展問題日益浮現
多年以來,台商在兩岸進行產業分工,帶動投資及貿易快速成長,但兩岸經貿根本問題在於雙方發展程度不同,規模差距太大,政策思維、市場化程度及國家管理體制截然不同,因而各種問題逐步浮現。近年兩岸經貿從「互補大於競爭」轉變成「競爭大於互補」;兩岸投資、人才及技術移動失衡問題日益擴大;兩岸產業重覆投資情況嚴重,產能不斷擴大導致產品價格大幅滑落,抵銷彼此力量。這些結構性問題充分顯示,未來兩岸經貿必須進行策略性調整,架構新的發展模式,才能真正體現互利互惠。

第四,台灣經濟邊緣化危機
金融海嘯後世界經濟板塊大幅移動並快速重整,全球FTA進展快速,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中日韓FTA、美國和歐盟「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TIP)、日本和歐盟FTA等相繼展開談判。受限政治因素,近年台灣簽署FTA的對象迄今僅有紐西蘭、新加坡,台灣亦被排除參與TPPRCEP等區域整合談判,已有被邊緣化的危機。

第五,經濟公平及永續發展問題
因為經濟及產業發展模式未能因應內外環境變化,台灣所得分配日益惡化,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南北差距等「三差」問題,已嚴重影響社會和諧及經濟長期競爭力。另一方面,社會高齡化及少子女化、教育問題、財政赤字、退休年金改革、土地利用、能源及核能安全等,在在影響台灣經濟的永續發展。
創新經濟思維才能面對挑戰

面對迥異於過去、紛至沓來的新挑戰,無論是企業或者是政府,皆須創新經濟思維,找出新的應對策略,發展新的經營或政策模式,才能打開出路。台灣企業有高度活力與韌性,在艱困環境中,以創新營運模式打開出路、締造高峰的企業不乏其例,這也是台灣經濟能夠浴火重生、否極泰來的最佳憑藉。以半導體業龍頭台積電公司為例,長期來台積電能夠在技術上不斷創新,走在世界前端,而且以其專業和客戶、設備廠及智慧財產公司組成大同盟 (GrandAlliance),透過合作及共創價值的多贏策略,力抗三星、英特爾等國際大廠垂直整合模式。很多人講代工,就是3%4%的低毛利,台積電卻可以達到33%的淨利率;1999-2012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年複合成長率5%,台積電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7%,就是歸因於能以創新思維創造本身最大的競爭優勢。

台灣自行車產業也是許多人熟悉的成功故事。包括生產捷安特的巨大企業、美利達等世界級的自行車企業,他們從最簡單、樸實的產品做起,逐步結合日本廠商的工藝技術與美國、歐洲廠商的材料科技、零組件,採取ODM與自有品牌並重的行銷策略,一方面為全球品牌大廠代為設計製造,另一方面,同步建立自有品牌行銷網,透過運動行銷建立知名度與品牌形象,如今已成為世界知名的自行車品牌。

台灣美食也有產業創新的成功經驗。總部位於台北的知名餐飲集團鼎泰豐,在CNN最近一項旅客調查中鋒芒勝過麥當勞和星巴克,拿下世界第二優良連鎖店的頭銜。這間連鎖餐廳獲譽為有「將簡單東西轉變成優質出眾產品」的能力。對許多台灣人而言,鼎泰豐是在消費行為不斷改變的時代裡,運用傳統食材的精緻化以提供舌尖美味的連鎖餐廳,同時,也以美味的食物、訓練有素的員工、透明如變魔術般的生產流程,提供消費者一場心靈的饗宴。這種創新營運的模式,讓鼎泰豐迄今已拓展到十一個國家、七十九個據點,獲得廣泛的美譽。

上述世界知名台灣企業創新營運模式的成功經驗,正可提供現在及未來執政者最好的借鏡,必須以全新的政策思維來因應21世紀的新挑戰,不能繼續停留在20世紀的舊政策思維。台灣必須因應全球經濟趨勢及經濟社會結構變化所帶來的各種挑戰,以全新的思維,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巨大工程。

首先,台灣必須改變經濟成長目標及模式:在總體經濟目標上,我們必須從追求最大化經濟成長,轉向追求最大化國民幸福,將經濟成長連結到就業機會? 加、薪資提升、所得公平分配、生態環境永續及生活品質改善等。經濟成長模式亦須從高度依? 出口的模式轉向連結全球與在地、出口和內需並重、兼顧生產、生態和生活的均衡成長模型,才能體現追求國民最大幸福的目標。

在產業發展上,應從成本取向的舊思維、舊模式,轉向創新和價值取向的新思維、新模式,增加產品的內涵和附加價值,提升企業全方位競爭能力,才能改變並提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產業結構須更加重視內需產業及服務業,特別是可以提高國民生活品質及因應高齡化社會等新興服務業發展。政府制定產業政策及採取的政策工具,也須有全新的思維和做法,要過於依? 租稅或其他傳統式的優惠措施,而要以制度創新及行政改革全面促進投資、吸引投資、鼓勵投資。在和全球連結上,台灣必須更有策略、全方位推動洽簽FTA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避免對外貿易及投資過於依賴單一巿場。台灣也要更積極參與多邊及複邊貿易談判,如包括台灣和美國、歐盟、日本等22個世界貿易組織 (WTO)成員推動的「服務貿易協定」 (TiSA, Trade inService Agreement)談判,以加速和全球市場連結。

在兩岸經貿乃至兩岸整體關係上,作為一個民進黨員,我深深以為,面對金融海嘯後全球政經情勢的劇烈變化,兩岸互動也必須從舊思維、舊模式走向新思維、新模式。兩岸經貿關係日益密切,兩岸旅行人次不斷攀高更加增進兩岸人民彼此了解,兩岸當局亦正面對內外新情勢及各種挑戰,致力於經濟轉型升級及提升人民生活水準,這些變化為兩岸和平發展提供了最佳觸媒,也為兩岸關係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個人深切期盼,兩岸皆應前瞻未來,為兩岸經濟的互利雙贏,為兩岸在區域經濟整合的互惠合作,為兩岸存在的歧見及爭議的有效化解,建立全新的互動及溝通模式,以堅定、務實、穩健的步伐,邁向和平共榮、互利共生的正向關係。

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以新思維為台灣建立經濟發展新模式,構築未來經濟願景,是凝聚、鼓舞投資台灣信心的最有效途徑,也是為兩岸相互投資及企業合作指引方向的最有力作為。希望各界秉持這樣的新思維,盡快凝聚改變台灣的集體意志及力量,讓建立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的構想付諸行動,加速實現,進而催化新一波投資台灣的高峰。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蔡英文第一次很完整的表達她對經濟的看法,抓住了許多重點。

第二、值得關注的是她所表達的順序,經濟公平放在第五,兩岸及區域經濟放在第三、四,第一、二則是提到台灣經濟成長模式的瓶頸以及轉型的必要性。

第三、台灣經濟在ICT之後一直沒有找到下一個經濟成長引擎,我們仍然相信hTC這樣的公司能夠扭轉危機,卻沒有發展明日新興產業的規劃。

第四、台灣沒有做好自己的包裝和定位,以致無法有效吸引外資來台投資,其實現在正是台灣招商的大好時機,很多香港人都想移民台灣。

第五、除了生技產業,台灣還要培養新的產業。服務業一定要打通兩岸任督二脈,否則無法做大,這也是為何服貿協議對台灣是如此的重要。

陸資管理
經濟部14日起,加重對在台陸資的管理。依據新修正的「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增訂陸資在台經營,一旦在經濟上具有寡占、獨占或壟斷地位,經濟部投審會可要求陸資撤資,同時,當陸資要轉讓股權,也必須先取得經部同意,若有影響「公共利益」之虞,則不得轉讓。在兩岸皆表示願意加大經貿交流密度與力度之際,經濟部投審會發布了這項「趨嚴」的許可辦法,頗令外界意外。

官員解釋,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配合兩岸服貿協議,必須同步修正許可辦法,許可辦法涉及的服務業開放內容,會待協議通過後,再一併實行;第二、服貿協議簽署後,在國內引起相當大反彈,為了要讓民眾「安心」,因此對於陸資管理,採取更嚴謹態度。這次修正包含五大重點,第一、陸資來台投資後,若該公司在國內產生獨占、寡占或壟斷,對於政治、社會、文化具有敏感程度與涉及國家安全,投審會將可以撤銷或廢止其投資。官員表示,該陸資是否達到獨占、寡占或壟斷的規模,將由公平會判斷。

第二、如果主管機關認定,一旦陸資轉移股權,將會影響到國家安全或是「公共利益」,則不得轉讓股份。所謂「公共利益」,官員坦言,賦予行政機關相當大裁量空間,可以包括勞工權益、產業衝擊、環境影響,甚至對於陸資欲轉讓股權的對象,都可列入考量範圍。第三、首度來台投資的陸企,開辦在台事業,必須交由律師或會計師,不得經由代辦公司處理。以避免假投資、真移民的情況發生。
第四、過去陸資參股在3成以上的國內企業,投審會有權力要求該企業,提供財務報表與公司相關資料備查,不過今日起,即使陸資持股低於3成的企業,也受到相同規範。

第五、目前陸企在台事業,其實收資本額新台幣8千萬元,必須定期提供財務報表,這次將資本額下修到3千萬元,等同於擴大提供財報的對象。
官員坦言,這次修正,凸顯出對於陸資管理趨向嚴格,但是經濟部仍然「歡迎好的投資案,而不實投資,則會嚴格審查」。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兩岸交流應該大幅度開放,沒想到法令卻是開倒車的作法。

第二、政府給的理由相當荒唐; 因為服貿協議簽署後,引起相當反彈,為了要讓民眾安心,所以要嚴格管理。

第三、問題是什麼叫做國家安全? 或者是對政治、社會、文化具有敏感性? 如何判斷? 會有很大爭議。

第四、官員也坦言賦予行政機關相當大裁量空間,可以包括勞工權益、產業衝擊、環境影響,這些都是對外資極不友善的條件。

第五、看來是為了要防止陸資「假投資、真移民」,究竟有多少這種情況,值得深入了解。

自經區 / 管中閔
自經區特別條例草案命運多舛!經建會主委管中閔14日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迄今各界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不要對大陸開放,台灣如果要加入區域經濟,朝野就不能一直折騰下去,應該來一場政策大辯論,以決定台灣的未來。由於朝野,甚至閣員對自經區的規劃,包括對陸資開放及租稅優惠等爭議不休,政院有意對自經區政策規劃,全面重新檢視,重頭來做,例如,如果沒有租稅政策,其他政策可吸引人的亮點必須更多,因此預料特別條例草案要到年底才會出爐。

行政院14日討論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方向,對於應否採租稅優惠吸引廠商,近日部會間有不同的意見。財長張盛和將藍委曾巨威意見重述一遍,江揆對自經區是否保留租稅優惠,或全數取消,並未做結論。管中閔表示,推動示範區的目的是為加入區域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TPP)預做準備,自經區之所以規劃租稅優惠是希望發揮短期點火的作用,但重點仍在於長期的市場開放,特別是對大陸的開放。

管中閔表示,自經區規劃之初,經建會提出許多開放的方向,其中包括外籍與陸籍專業人士來台一視同仁、陸資開放比照外資(製造業)、區內陸資由ECFA邁向WTO(服務業),可惜這些幾乎都沒做到。他說,今天示範區特別條例的租稅優惠是歷經多次討論妥協出來的結果,如果要把這些租稅措施拿掉,那就應該重新檢視原來規劃長期的市場開放政策,他說:「總不能長期、短期都不要吧!」管中閔強調,相較短期的租稅優惠,他更傾向於落實長期的市場開放,尤其是對大陸專業人士、對陸資開放,今天台灣要加入RCEPTPP就不能不正視這個問題。他表示,今天不論是在世貿組織或自由貿易協定,有誰會把大陸經濟切開來看,台灣加入WTO 10年了,當初並未針對大陸提排除條款,但迄今仍未履行對WTO的承諾,試想還有哪個國家敢相信你會履行更高程度的開放?

他說:「有些人認為大陸有圖我之陰謀,但我看大陸對各處都有『陰謀』!他們不是到英國蓋核電廠嗎?英國人連核電廠都敢交在大陸人手上。大陸不也到非洲圈地嗎?他們圈的地恐怕比台灣面積還大。」管中閔表示,自經區就是要為加入RCEPTPP做預備,與其每次為了市場是否對大陸開放的問題折騰,討論到命都沒了,倒不如來場政策大辯論,若最後人民決定不開放,政府應該尊重,但若最後大家決定開放,大家就應團結一致走開放這條路。

我們的看法:

第一、經建會提出的開放方向,包括外籍及陸資專業人士來台一視同仁,陸資開放比照外資(製造業)、區內陸資由ECFA邁向WTO(服務業)都是正確的方向,假如都無法做到說明台灣根本無法開放。

第二、長期的開放比短期租稅政策更有意義,現在大家一直吵短期租稅要拿掉,卻沒有人關心長期。

第三、自由經濟示範區一定要和ECFA及兩岸服務貿易協定連起來談才有最大意義: 外資可以藉由台灣走向中國大陸,中國可以利用台灣作為跳板和樞紐布局全球。

第四、如果連我們自己的經建會推銷政策都有如此的困難,台灣又如何能在國際舞台上推銷自己?

第五、政府需要對民間做更多的教育,大家仍然不了解台灣在國際上邊緣化的程度,以及這對我們日常生活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台灣沒有資源,絕對沒有不開放的本錢。

牧東
第一家退場的觸控面板廠牧東(4950)昨日股東臨時會中通過出售100%持股子公司Mutto Optronics Group Limited(牧東蘇州)的議案,交易對象為中國東山精密大股東袁永剛。出售股數2.09億股,每股價格美金0.24元,交易總金額5,1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5億元),處分利益約新台幣7.62億元,推估貢獻每股盈餘8.26元。不過完成交割時程尚無法確定。

牧東總經理陳棟南表示,目前交易對象和金額都已經確定,實際交易進度會依照合約進行,牧東股東會通過出售案之後,雙方都有一些法定程序要走完,因此在交易完成之前,相關細節仍不方便對外透露。在交易完成之後,公司會加速轉型作業,不過現階段主要業務仍然是觸控面板生產銷售。股東會中,牧東也通過了公司章程條文修訂,公司營運項目新增文教、樂器、育樂用品零售業、其他綜合零售業、電信管制射頻器材輸入業、管理顧問業、一般廣告服務業、網路認證服務業、市場研究及民意調查業、雜誌業、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軟體出版業等。

陳棟南表示,大陸政府積極扶持本土觸控面板廠商,由於產能擴充相當迅速,價格競爭也非常激烈,因此決定處分蘇州生產基地,退出觸控領域。以往營收有9成來自大陸市場,但是在大陸競爭對手崛起之後,大陸市場所占比重已經降到4成,其他海外市場包括台灣、美國客戶等,營收貢獻上升到6成。

牧東今年第2季合併營收約11.38億元,由於營運規模偏低,價格競爭激烈,毛損率約3.87%,營業損失1.57億元,稅後淨損1.01億元,每股淨損1.35元。雖然8月起訂單回溫,單月營收衝上5.06億元,不過工廠、設備出售消息傳出後,客戶就開始調整訂單,9月營收滑到3.58億元,10月又減至3.32億元。而牧東第3季營收約11.57億元、和第2季相當,預估虧損幅度也和第2季相當,每股損失也在1元以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科技業要尋找出路,賣給陸資是一條路。

第二、能夠賣股權還是比較好的,賣資產價格就更低。

第三、透過海外子公司賣給陸資企業比較方便,如果陸資要進來台灣則會相對麻煩。

第四、現在正是台灣電子業適時退出紅海領域,轉進其它藍海領域的最佳時機。

壹電視
接手不到半年,壹電視可能再易主!年代董事長練台生因不耐虧損,有意賠售壹電視,市場傳出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正積極接洽,但因個人身分敏感,因此擬商請某傳播界大老出面,他則在幕後扮演金主角色,盼能搶在「大富條款」屆滿後拿下壹電視,拼湊富邦懸缺已久的新聞台版圖。而針對蔡明忠有意買下壹電視,壹電視總經理陳守國說:「絕無此事。」練台生今年6月從壹傳媒主席黎智英手中買下壹電視一案,至今仍卡在NCC及投審會。8月底,NCC曾要求練台生出席委員會,提出相關說明與規畫,並表明希望練台生能釋出現有的部分頻道代理權,以避免手上已代理6個新聞頻道的練台生,衍生違反《反媒體壟斷法》的疑慮。

媒體界以「不上不下」形容壹電視目前的困境,原本在練台生心中是撿到寶的壹電視,卻變成燙手山芋,為了用最快時間擺脫壹電視,電視圈10月間就已傳出,練台生願以10億元價格脫手。據了解,在大幅刪減人力後,壹電視殘值只剩機器設備,「10億元還太貴」,但練台生之所以敢開這個價錢,是因為交易完成後,未來壹電視可在一定年限內,於練台生所屬的系統台上架。「唯一的買家就只有富邦!」市場人士斬釘截鐵的表示,在傳出壹電視出售的消息後,蔡明忠就透過身旁友人旁敲側擊,探詢練董的態度,也因「一個想賣、一個想買」,洽談進度相當快,這樁交易案可望在年底前成交。

蔡明忠之所以要接手壹電視,主要與「大富條款」將解禁有關。「大富條款」是指NCC2010年底時,核准蔡明忠併購凱擘系統台,同時訂出3年內不得申設新聞台與財經台的條件,而這項限制將於今年年底到期。市場人士表示,原以為「大富條款」能夠拴住蔡明忠,但沒想到都還沒解禁,蔡的動作就頻頻,看似有備而來,加上富邦己掌握凱擘系統台,若加上練台生協助上架,勢必掀起電視圈阿的腥風血雨。

不過,投資銀行業者分析,蔡明忠在金融業多年,加上過去吃過「大富條款」的虧,不會笨到打自己的旗號去買壹電視,他的友人不乏傳媒大老,以大老的名義出面,也可避免沾惹上媒金合一的爭議。根據香港壹傳媒923日在香港聯交所的公告,壹電視買賣的股份轉讓已完成,練台生全數支付總價,雖然投審會仍未通過後期45%股權轉讓案,但買賣雙方同意自531日起,由練台生完全管理、處理及享有壹電視所有股份權益。

我們的看法:

第一、蔡明忠不會用自己的名字去投資壹電視。

第二、壹電視曾是很有意義的媒體試驗,卻被台灣的法規環境給搞死了。

第三、蔡明忠對媒體看來有很高的興趣,今年已切入數位新聞,未來勢必走上跨媒體布局。

第四、台灣需要有實力、有創意、有遠見的企業家來支持跨媒體平台的發展。

台新藥廠併購
基亞生技為力拚肝癌藥PI-882014年取得藥證銷售,宣布以19換股方式,取得台灣老牌學名藥廠溫士頓68%股權,開啟國內第一樁新藥廠的併購案,顯示國內新藥產業供應鏈將逐步連結。基亞生技董事長張世忠表示,此次收購溫士頓三分之二股權,是著眼溫士頓PIC/S新廠明年通過認證和完整的銷售團隊,明年PI-88若順利取得藥證,澳洲Progen藥廠將負責前段製程,溫士頓負責後段生產,並供應台灣、大陸及鄰近國家所需。

溫士頓總經理王又正表示,公司已積極投資廠房設備,建置符合PIC/S的標準藥廠,預計明年上半年通過認證,其中三期將全數留給PI-88生產。未來PI-88新藥成功上市後,在台灣亦可望由溫士頓布建完整的銷售團隊代理銷售,創造雙贏的契機。

為完成併購案,基亞預計增資發行2,000仟股普通股,受讓溫士頓原股東所持有的18,000仟股普通股,換股比例為每9股溫士頓換發1股基亞;基亞預計發行新股佔已發行股數約1.46%,透過股份交換總計將取得67.92%溫士頓普通股股份。
該換股案將在取得主管機關核准後,明年1月完成股權交換。溫士頓是國內老牌學名藥廠,擁有超過200項藥品許可證,其中眼藥及賀爾蒙等藥品領域,居市場領先地位,通路遍及全台灣地區醫院、診所及藥房等,目前年營業額近3億元,每年小幅獲利。

另外,溫士頓的眼科等特殊學名藥,已成功布局大陸及東南亞市場,未來透過與基亞的資源整合,營運將更具張力,而溫士頓也規劃前進資本市場。備受矚目的PI-88,將提前於年底完成三期收案,明年中進行期中分析,並申請藥證。由於該肝癌新藥是以快速通關方式直進中國進行三期臨床,且是兩岸醫藥共同認證的指標案件,張世忠認為,PI-88有機會趕在2014年取得台灣、中國和韓國藥證。另外,由於PI-88已取得歐美孤兒藥資格,若順利取得藥證,歐洲的獨賣權是10年、美國為7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新藥廠由於募資容易,那些已上市拿到太多錢的公司預計會掀起一波併購的熱潮。

第二、台灣生技和製藥廠不要只在台灣併購,更應該走到海外去。

第三、歐美有許多中小型生技和製藥公司,自己上市很困難,最適合被台灣企業整合。

第四、台灣企業收購這些歐美生技公司,一方面可以取得先進技術,一方面還可以協助他們進入大陸市場。


第五、另外一個整合方向是和中國大陸的生技公司,因為在當地要上市非常困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