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商業周刊專欄:救經濟,拚「轉型」比解決「貧富不均」更急迫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周落幕,重點是「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更在宣讀結論時提到「改革」59次,說明中國大陸經濟與社會發展已走到面臨轉型的關鍵階段。
除了關於農村、經濟、金融等多項改革措施外,大陸也鬆綁自1980年來執行的「一胎化」政策,防止未來人口斷層的危機,可見此次改革層次之廣泛。
市場上對這個改革反應不一,有人覺得力度不夠,沒有什麼驚喜,但無疑的這已勾勒出未來十年的改革藍圖,有清楚的目標、時間表和路徑圖。
中國大陸以往改革採取的是「bottom up」的方式,也就是所謂「摸著石頭過河」,但現在越來越講求「頂層設計」,屬於「top down」的思維,是更具有系統性、整體性和前瞻性的改革。
改革(reform)是現在全球各國家和企業的關鍵字,面對快速變遷的環境,不改革就會遭到淘汰。抗拒改革、把自己封閉起來,非但不能苟延殘喘,更會把自己推向加速滅亡的深淵。
台灣品牌的驕傲,資通訊產業的代表宏碁最近宣布重組,打消巨額虧損,董事長下台,七十多歲的創辦人施振榮重披戰袍,接下董事會變革委員會召集人。
在此同時,台灣最轉錢的企業台積電高齡82歲的董事長張忠謀第二度交棒,卸下執行長,交由二個人擔任共同執行長職位; 傳統企業龍頭統一的董事長高清愿上周也宣布退休,這真是一個世代交替的時代。
台灣的問題在哪裡?我們交棒得太晚了,而且沒有提早培養足以應付變局的第二代經理人,以至於一出狀況老人就要重出江湖,台積電、鴻海、宏達電、宏碁都屬於這種情況。
20104月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說:「一個多月以前我去台灣,在一個餐桌上,有一批年紀很大的企業家,頭髮都很白了,每個人都大談創新,邊上有個人跟我講,台灣有希望。我想這麼老的人還在創新,台灣沒希望了。假如七八十歲的人還在創新,問題就大了!因為他們不相信年輕人比他們更會創新,其實他們應該是盡全力去努力幫助年輕人創新,建個平台扶植他們創新,幫助他們創新。如果我們認為比年輕人更聰明,那災難就出現了。」
馬雲可謂身體力行,他今年已經退休了,現在退居幕後,規劃搞更大的棋局。最近他和大陸首富王健林對賭,10年後如果電子商務沒在大陸零售市場市占率超過五成,將賠償對方賭金一億元。他說:
「如果2020年房地產依舊佔領中國大陸整個大半江山,這說明我們的轉型升級沒有做好,這是我們整個社會輸了,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輸了。」
從某個角度來說,馬雲的話反映了三中全會的最高目標,也就是塑造一個開放自由競爭的市場體系,掃除利益團體的路障。
微軟CEO鮑默爾最近透露他下台原因。董事會逼迫他加速轉型,降低對PC的依賴,把重心轉向行動裝置和網路服務,但他自己已經定型,有他在微軟就無法改變,要打破傳統模式只好讓自己下台。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世代轉換是美國「富比世(Forbes)」雜誌。在數位媒體的侵蝕下,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富比世上周宣布求售,這和另外一家有百年歷史的華盛頓郵報的經歷非常類似,後者最近賣給電子商務老大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
美國股市近期表現強勁,很大一部份是由像GoogleAmazon這樣的新經濟網路股所帶動,最近twitter上市一掃之前臉書陰霾,首日大漲73%,另外還有多家網路股票正在排隊等待上市。
上周我在香港參加一個創投研討會,一位大陸創投家說大陸IPO市場不佳對他影響不大,因為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已成為他所投資公司最大的買家,他們的市值都有數百億甚至千億美元,銀彈充足。
不管是美國或中國,「新經濟」正在興起,逐漸取代傳統經濟的地位。台灣經濟不振是事實,但更大的危機是,台灣的新經濟在哪裡?我們失掉了過去,又看不見未來,誠如李開復所言,「台灣接連錯過了軟體革命、網路革命、行動革命」。
蔡英文上周在一場演講中表示,台灣長期經濟發展有五大結構性問題:一、經濟成長模式無法持續;二、產業轉型遲緩及投資不足;三、兩岸經貿發展問題日益浮現;四、台灣經濟邊緣化危機;五、經濟公平及永續發展問題。
最值得注意的是她所提到的順序性,經濟公平擺在第五,服貿協議影響所及的是第三、四點,但最重要的是第一、二點,也就是「轉型」,所以要以新思維為台灣建立經濟發展新模式。
Paul Simon1975年有一首歌叫做「Still Crazy After All These Years」,我在現有的工作上做了27年,不管我有多麼熱愛這個工作,我必須承認未來10年是很不一樣的時代,有人可能會比我有更好的思維,我不能讓自己變成進步的阻礙。
二十世紀全美最傑出的公司是GE,最近我在CNBC上看到有人表示Google是二十一世紀的GE,因為他們所做的事情都在重新改變我們的世界,重新塑造新經濟成長的引擎。
台灣要改革,必須和未來相連結,新的人,新的思維,新的DNA,新的組織,新的遊戲規則。
沒有未來性的台灣,終將被不斷進步的世界所淹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