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宏碁 陳俊聖, 香港電訊 CSL, 中華電 蔡力行, 飛利浦 晶電, 北控 力麒, 國泰世華 寮國, 歐洲期交所 台灣期交所

宏碁  陳俊聖, 香港電訊  CSL, 中華電  蔡力行, 飛利浦  晶電, 北控  力麒, 國泰世華  寮國, 歐洲期交所  台灣期交所

宏碁 / 陳俊聖
宏碁全球總裁暨執行長一職23日晚間正式拍板,由台積電前全球業務暨行銷資深副總經理陳俊聖出任,明年元月1日生效。陳俊聖到任之後,宏碁董事長施振榮將卸下全球總裁與執行長職務,但仍兼任變革委員會召集人。至於董事長接任人選,預計要到明年6月董監改選之後才能定案。業界認為,iGware 創辦人顏維群、前宏碁半導體執行副總莊人川,以及和宏碁創辦人之一的黃少華等,都是宏碁董座熱門人選。

台積電23傍晚則公告陳俊聖請辭,陳俊聖成為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卸任總執行長(CEO)、交棒給劉德音和魏哲家兩位共同執行長之後,首位辭職的高階主管。台積電不願對陳俊聖離職多做說明,宏碁則在台積電公告陳俊聖人事案之後,立即公布陳俊聖接任宏碁總裁暨執行長的任命案。

陳俊聖離開台積電的消息先前一直在業界流傳,期間並曾傳出他將轉戰宏碁。施振榮昨天證實,宏碁遴選委員會曾多次與陳俊聖面談,深入交換意見,發現彼此對未來的策略與發展有共識,因此敲定這項人事案。施振榮指出,陳俊聖是優秀的高階經理人,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與執行力,並擁有新思維與國際視野,能夠承擔變革領導,願意面對挑戰,是宏碁聘請陳俊聖的重要原因。

隨著全球總裁接任人選定案,宏碁的變革藍圖已逐漸明朗,宏碁上周發布變革願景及方向,希望轉型為結合硬體、軟體與服務的公司,將提供使用者「自建雲」服務,以無縫接軌個人的PC及其他行動裝置。宏碁上月宣布啟動人事及業務「重整」計畫,擬精簡全球人力7%,最近人事變動頻仍,昨天傳出宏碁智慧型手機中國區總經理陳國維已經離職,宏碁商用市場全球運籌中心資深副總裁狄普勒(Walter Deppeler)也打算離職。

施振榮不願回應人事變動傳言,強調宏碁啟動變革之後,營運方向改變,有些人認為未來對公司貢獻有限,決定離職;有些人基於生涯規劃,希望退休,這都屬於正常現象。宏碁會充分與大家溝通、形成共識,而且一定會符合法令規定。宏碁昨天股價小跌 0.1 元,收在17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積電做了人事調整,當然會引起一些人事變動,可以理解。

第二、宏碁引進新經理人,也一定會引起現有部分主管的離職。

第三、能夠引進陳俊聖這樣的人才,對於施振榮董事長是一大勝利,他絕對不應該自己擔任CEO,只要作為「變革委員會」的推動者就好。

第四、宏碁需要有對硬體、軟體和服務的整合,這是陳俊聖的挑戰,更何況宏碁除了品牌以外,核心競爭力相當薄弱。陳的強項是市場行銷,但假如沒有好的產品和服務一樣無法開拓新市場。

香港電訊 / CSL
李澤楷旗下電盈(0008)宣布,擬透過子公司香港電訊信託(6823)斥資188.7億元收購CSL全數股權。今次交易是香港流動電訊市場近年罕見的併購,若監管機構及香港電訊股東均批准收購,全港的電訊商數目將由五間減至四間。換言之,收購若完成,香港流動電訊市場有一半的電訊商,皆受李氏家族控制。香港電訊信託通告指,向澳洲電訊商Telstra及新世界發展(0017)分別收購CSL全數股權,並將以現金支付,公司擬安排不超過25億美元(約194.5億元)的商業銀行信貸來支付。該交易仍有待監管機構及股東批准。

CSL本來是電盈(前稱:香港電訊)的親生仔。李澤楷當年入主香港電訊後,為求減債,不斷減持CSL20027月以6.14億美元(約47.8億港元)將電盈餘下的CSL 40%股權,全數出售予Telstra。電盈一度全面撤出香港流動電訊市場,後來借收購本地電訊品牌Sunday,以「PCCW」品牌重投流動電訊市場。

香港電訊在通告指,已根據《電訊條例》向通訊事務管理局申請同意。香港電訊指,建議收購不會大幅減少競爭,但如通訊事務管理局提出要求,香港電訊願意承諾,香港電訊及CSL持有的3G頻譜在2016年期滿後,兩家公司除了會把當中三分之一到期頻譜( 2 x 10MHz)按要求交回政府,額外到期2 x 5MHz 3G頻譜亦不會續期,兼且香港電訊亦可承諾不參與重拍3G頻譜。

現時CSL透過附屬公司及合營公司的權益, 主要持有「1O1O」 、 「one2free」 及「新世界傳動網」三個流動網絡品牌,是香港電訊經營商之中,唯一一家由外資控制的公司。若收購完成後,香港流動電訊營運商會由五間將減至四間,餘下四間包括李澤楷旗下的香港電訊,李嘉誠旗下3香港、新地郭氏家族旗下數碼通(315),以及中資國企中移動(941),換言之,若收購完成後,香港流動電訊市場有一半的電訊商,皆受李氏家族控制。現時持有CSL23.6%股權的新世界預計,出售CSL股權後,可獲得收益16.5億元,集團將用作一般營運資金。公司又指出,交易預計將於2014年的第一個季度完成。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香港電信市場也在整合,李澤楷有企圖心,但其手機運營商CSL是全香港五家業者中較弱的一家,不過由於李家口袋深,最後還是能突圍而出成為資源整合者。

第二、電信市場的進入門檻越來越高,看台灣最近的4G就知道,新的player如郭台銘和康師傅都有一定的實力,要不然有資源,要不然有資金。

第三、玩電信要成功,不只是錢,更重要的是資源整合,要有人才和團隊,台灣對於這一方面還不夠重視,總覺得有錢就好辦事。

第四、兩岸的電信業者,應該思考如何合作,共同開發大中華市場,即使不引進中資,但至少可以引進李氏父子這樣的夥伴。

中華電 / 蔡力行
現任台積電固態照明及太陽能公司董事長蔡力行接任中華電董事長人事案,23日由行政院長江宜樺正式拍板。一週前呈報行政院此人事案的交通部長葉匡時表示,經徵詢科技業及金融產業各方人士意見,決定推荐蔡力行出任中華電信董事長,葉匡時證實,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力薦蔡力行。對此,張善政表示,先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直接徵詢他適合擔任中華電董座人選,他確實當面向江宜樺建議蔡力行;張善正說,後來交通部長葉匡時再當面詢問他時,他確實又再提出了蔡力行。

蔡力行為美國康乃爾大學材料博士,張善政在康大攻讀土木博士時,兩人系館在隔壁,且同住一宿舍,張善政對蔡力行一向評價很高,認為他聰明過人、反應敏捷。張善正受訪時也表示,他和蔡力行認識30年,認為他能力很強,且在台積電的表現有目共睹,因此江宜樺與葉匡時諮詢時,他都直接表明,「這是可以考慮的人選。」

對於中華電信的改革,府院一致同意中華電走向國際化需引進不同人才,葉匡時及張善政也都認同中華電在電路出租部份,有必要在國家整體電信產業發展上扮演更積極角色。只是,中華電內部對釋出最後一哩資源相當抗拒,知情人士認為,蔡力行過去曾是台積電總執行長,因此江揆及葉匡時有意借重其國際管理經驗,增強中華電信競爭力,以迎戰鴻海郭台銘等強敵環伺的4G挑戰,並帶領中華電信融入新思維,邁向數位匯流。

台積則電表示,蔡力行職缺,將由現任資深副總暨資訊長左大川接任,因相關程序還在進行中,預計明年元月底前生效。1996年進入台積電的左大川,具備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材料科學暨工程的博士學位,曾任台積電美國WaferTech子公司總經理,以及台積營運組織資深副總經理。左大川接掌台積固態照明及太陽能董事長一職後,仍將繼續擔任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暨資訊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相當好的改變,蔡力行有國際觀,又是專業經理人,而且在台積電擔任過CEO,絕對有能力領導中華電信。

第二、台灣要多多善用專業經理人,特別是來自不同行業的人才。美國的CEO都是來自各行各業。行業本身的專業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領導能力(leadership),這正是台灣最缺乏的,不管是企業或政府。

第三、台灣公營事業有一股抗拒改革的潮流,我們非常同意需要以借助外部力量來引進改變,體制內的改革通常是無效的。

第四、陳俊聖和蔡力行對台積電say "No",對張忠謀董事長應該是一個警惕,他長期霸住董事長的位子不放,還表示可能做到93歲,又表示不排除再從外面引進CEO,讓底下的人徹底覺醒,與其在一個中央集權的大公司內做一個沒有權力的主管,不知何時能夠promote,不如到外面闖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第五、台積電應該會如同美國的GE,培養出多位能幹的主管。張忠謀表示過去幾年台積電培養了20位左右的新一代主管。獵人頭公司以及台灣的上市公司有可能瞄準這群優秀的人才,用高薪、股票以及良好的環境,提供給他們成為一把手的機會。假如台積電的環境好、機會多,這些人會留下來; 但如果他們升遷之路受到阻擋,鬱鬱不得志,那麼他們會考慮跳槽,離開台積電,轉換舞台到新公司,這是市場機制。

飛利浦 / 晶電
市場傳出LED磊晶龍頭晶電(2448)今年8月發行的近2.5億美元(約新台幣75億元)可轉債(ECB),是由國際大廠飛利浦全數取得,若轉換成普通股,佔晶電股權約10.98%,飛利浦將因此入主晶電成第一大股東。LED產業分析師指出,對飛利浦這樣的國際大廠而言,明年磊晶供應吃緊,確實可能透過策略性投資來確保貨源。畢竟若自行建置磊晶廠,數十億甚至數百億元的花費跑不掉,而且還要面臨磊晶價格每年至少下跌15-20%的窘境。

對晶電而言,飛利浦的照明通路完整,可消化晶電產能。產業分析師表示,國際大廠原本就仰賴晶電的四元紅光產能,而明年看好的一般照明需求,對藍光晶片需求也很大,預估飛利浦將可消耗掉晶電半數以上的藍光產能(約當總產能2成以上)。晶電發言人張世賢表示,「飛利浦全部買走」應屬市場傳聞,當初可轉債都有配售名單,不過後續在市場上的買賣狀況就不得而知。

晶電82日公告發行2.5億美元可轉債,每股轉換價格65.13元,當天晶電收盤為49.65元,可轉債溢價超過三成,當時市場即傳言,晶電已引進策略性投資人,才會以高於市價甚多的價格,認走可轉債。如果飛利浦認走晶電可轉債屬實,飛利浦將持有晶電10.98%股權,為第一大股東,第二大股東為南山人壽,持股7.82%,屬財務性投資。合作緊密的策略投資人LED封裝廠億光(2393)帳面上持股4.06%。晶電董事長李秉傑與總經理周銘俊,持股均未達0.2%。

事實上,過去兩年LED產業時機歹歹,晶電幾度想引進策略投資夥伴,確保下游出海口。外界一直猜測晶電的大客戶如飛利浦、歐司朗及奇異誰將入股,一度也傳出中資有意參與。不過晶電是台灣LED技術龍頭,角色特殊,不宜讓外資持股具有主導權。另一方面,晶電大股東也各有實力,包括聯電、光寶科、億光等。晶電多次表示,雖想引進策略投資,但順了翁意可能逆了嫂意,因此去年度提出的現增計畫也未成局。

如今情勢改變,明年LED照明需求大好,包括研究機構LEDinside、晶電本身及國內另一磊晶廠新世紀(3383)都預估,過去兩年過剩的全球磊晶產能,將在明年下半年達到平衡。換言之,國際大廠如飛利浦、歐司朗等,可能無法再像過去一樣,輕易用便宜價格取得晶電的高品級產能。LED大廠寧願往下游整合,提高附加價值。例如歐司朗併購替全球地標打光的商業照明廠Traxon、億光(2393)今年只花4億元併購德國燈具廠WofiQ3對營收貢獻就超過7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晶電引進非利浦作為「策略股東」,非常漂亮,飛利浦加強了和供貨商的關係,晶電和全球最大的LED大廠結成策略夥伴關係

第二、飛利浦不可能將整個ECB買走,現在金管會有限制,不允許一家獨佔,所以像KKR一家投資國巨ECB的情況不可能再發生。

第三、30%的可轉債溢價,不是第一次,不過的確屬偏高,因此即使有財務性投資人共同參與,相信比率仍然屬少數。

第四、令人驚奇的是南山人壽持股竟然高達7.82%,南山正在成為台灣最大咖最有影響力的財務投資人,其在中國信託的持股也有10%

第五、引進歐美的策略投資人對台灣企業來說是最佳選擇,其次才是引進陸資策略投資人。但除非台灣公司是行業龍頭,否則歐美企業是不願意投資的。

第六、台灣產業應該要加強合縱連橫,才能加強自己談判的籌碼。

北控 / 力麒
力麒建設(5512)定位明年是海外布局轉型年,三大事業水資源、飯店及營建都將大幅擴展規模。最受關注的中資北控取得力麒子公司鶴京三成股權,投資金額估逾15億元,「金雞母」孫公司山林水也將也將規劃二年後上市櫃,朝工業廢水處理市場切入。

力麒董事長郭淑珍昨(26)日表示,引進京泰發展、北控水務等北京控股集團做為策略聯盟夥伴後,明年將進軍中國大陸市場,伺機跨足中國大陸的汙水處理市場與飯店的經營管理,而在日月光事件後,發現工業廢水處理商機不小,技術門檻克服不難,除了主要的民生用水市場,也不排除跨足工業廢水處理及汙泥處理市場。

北控與力麒的合作是北控取得力麒百分百持股的子公司鶴京控股三成股權,據了解,北控出資額約15~20億元,雙方將於投審會審核通過後,最快可於明年2月簽約,除更有利於力麒資金運用,也顯示雙方對於兩岸汙水處理產業商機相當看好。

郭淑珍表示,中國國務院通過「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將於明年1月起實施,至2015年前,所有市、縣級城市都要具備汙水集中處理能力,城鎮汙水處理規模,要大幅成長逾六成,估計環保水務的總投資金額將達到人民幣4,298億元。

目前水資源已占力麒獲利結構一半以上,特別子公司鶴京企業持有的山林水環境工程公司,也將規劃明年上興櫃,二年後上市,並將向主管機關掛「環保類股」。目前山林水公司去年股本約8,000萬元,有6,300萬元獲利,今年股本增加至10億元,預估獲利約成長至7,000萬元。

力麒轉投資的飯店事業規模會持續擴大。除了目前已營運的六個哲園飯店,總房數約500房外,日月潭三館、大館陸續興建,日前標下的宜蘭員山公園溫泉區BOT案,將規劃84房及八間Villa,預計明年初可動工,力麒預估今年飯店事業的營收約2.6億元,有2,000餘萬元的獲利,明年營業額有機會逾3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北控在台最大的投資項目,但讓人看不大懂。

第二、力麒是一家建設公司,但並非專業汙水處理公司,是一個營造商,而非技術提供者。

第三、北控以往的投資都是以台灣市場為主,例如和愛之味合作銷售燕京啤酒。

第四、也許台灣真的沒有什麼東西好投資了,所以將來陸資要改變方向,和大陸人攜手去開發大陸市場,或開拓全球市場。

第五、大陸汙水處理市場龐大,但是「看見台灣」讓我們了解到,台灣本身也有清理不完的汙水,力麒何必去做中國市場,好好經營台灣市場就吃不完了。

第六、新加坡發展出全球一流的cleantech產業,還將技術輸出全球。台灣工業化程度比新加坡更高,實在應該把環保提升到國家戰略產業的地位。

國泰世華 / 寮國
國泰金控的銀行海外布局再有新規劃。國泰世華銀董事會27日通過,將遞件申設寮國永珍分行,一旦完成不僅是在東南亞地區的第9處據點,更是首家國內金融機構在寮國設分行。同時,在大陸市場布局方面,國泰世華銀行董事會昨日也通過將申設大陸子行,總行將位於上海,即要藉重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及影響力,整合上海分行、閔行支行及青島分行等據點,爭取大陸金融自由化的商機。國泰金控副總李偉正表示,寮國目前不僅沒有國內金融機構前往,連外資銀行都很少,比較有規模的是澳盛銀行。

據瞭解,寮國人口數達650萬人次,在全球排名第102位,經濟成長在過去10年,每年都是7%以上的速率增加,去年已正式被批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東南亞最後一個加入的國家。李偉正指出,國泰世華銀已經把東南亞市場列為發展重點,將逐步布局該地區每個國家,包括已經在越南、柬埔寨設有子行;新加坡、馬來西亞設有分行;泰國、菲律賓設有辦事處,而緬甸、印尼方面,辦事處也正在申請中。他透露,對於寮國市場,先前也有意採併購當地銀行方式進入,但最後評估,申設分行時程上會較快,但之後不排除啟動併購計畫。

李偉正強調,其實台商前往寮國作生意的人數也愈來愈高,再加上當地政府尚未對外資金融機構設點有限制,搶先完成布局,有利未來發展。在大陸子行上,李偉正則指出,子行有利於未來申設網點的數目、時效,且業務發展上能承作人民幣消金領域,對產品線會更完整。他指出,子行申設過關後,既有的上海分行、閔行支行,以及申請中的青島分行,都會併入大陸子行的旗下,等於未來大陸據點策略,將暫時不會再遞件布建分行,而是全力設法先完成子行設立。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泰世華最早布局越南,去年又透過併購進軍柬埔寨,現在再跨足寮國,東南亞據點越來越完整。

第二、台灣金融業開始進軍東南亞是一件好事,不能只有中國大陸布局。

第三、國泰世華是兩條腿走路,中國大陸明年也計畫申請子行,這種「齊頭並進、分散風險」是非常正確的策略。

第四、對於東南亞布局,台灣金融機構必須多利用併購手段急起直追,才能後發先至。

歐洲期交所 / 台灣期交所
台灣期交所每股股價逼近100元大關!元大集團26日公告,將出售5%台灣期交所股權,每股處分價格33064美元(約新台幣13.845億元),換算每股價格為97.5元,元大集團旗下包括元大證券、元大銀行、元大期貨三家公司合計將出售5%台灣期交所股權,每股處分價格33064美元(約新台幣13.845億元),處份利益可望高達24.54倍。交易對象為歐商EUREX ZURICH AG,使得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將入股台灣期交所,這將是首次台灣交易所與國際交易所的股權結盟。

台灣期交所101年的營收為34.48億元,稅後純益18.88億元,每股6.78元。以元大出售的期交所每股價格計算,其本益比達14.3倍。27日期交所表示,也是由媒體中才得知,事前完全不知股東要出售的事宜。

台灣期交所目前共有15名董事,5名監察人,其中除了台灣證交易所、集保外,尚有業者有銀行、期貨商、證券商如元大寶來期貨、元大證券、永豐證券、統一證券、合庫、聯邦銀行際凱基期貨、華南期貨、日盛期貨、群益證券等。由於期交所業者股東不少,但主導權仍在官方手中,因此,業者認為,此次與歐洲期交所的股權結盟恐主管機關應先了解。後續是否有業者將出售台灣期交所的股權? 將備受矚目。

事實上,歐洲期交所對台灣期交所對不陌生,甚至相當熟悉,本月初才在新加坡宣布,台灣期交所與歐洲期交所共創的產品合作平台,將在明年515日正式上線。將歐洲期交所將掛牌交易,以台灣期交所台股期權為標的的1天期期貨契約,即將台灣期交所產品直接推向國際化,成為台灣交易所的率先與國際化的結盟與產品國際化新頁。

台灣期交所與歐洲期交所從共創產品合作平台合作到歐洲期交所入股台灣期交所5%股權,雙方成為業務、股權合作一步到位, 並為台灣交易所市場打開國際市場第一步。

今年以來,從美國紐約交易所、歐洲交易所、英國倫敦交易所都出現相當大的變化,由於這些交易所多是上市公司,因此,自然以業務為第一考量,相互購併發揮集體的力量,再由集體的力量與區域結盟,以壯大自己的金融影響力。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英國倫敦交易所最為明顯, 經過購併、合併後,發展從母股到衍生性金融商品完整與多元化,並一致對外;更進一步,並向外結盟區域各國的交易所,以遠交近攻策略,發展自己金融市場,近來亞洲證券交易所亦如此,但反觀台灣呢?仍是保守的原地不動,更是政府心中的萬惡之源。

由於台灣與大陸簽定ECFA,以及人民離岸中心,使得不論美、英、歐洲交易所,都積極想拉攏台灣交易所,想經由台灣的安全與透明進攻大陸市場。以今年11月英國倫敦交易所主辦首次「亞洲資本市場日」,台灣證交所總經理林火燈率團前往,並是排名相當前面的主講人,不僅如此,倫敦交易所對台灣證交所表達相當有興趣,並主動表達各項合作的意願,以經由台灣共同前往大陸發展。

台灣資本市場的商機來了,如何結盟歐美資本市場?從企業到交易所成為歐美前往大陸的重要的橋樑,台灣交易所與企業大好商機就在此時,絕不容再錯過。當大陸全力發展上海交易所目標在2020年成為亞太金融中心,台灣政府還要打擊的台灣資本市場與證券市場,台灣政府應在此時好好的全力傾注資源全力發展,而不應再說一套、做一套,否則,錯過了,將永遠不會再有機會了。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投資案,但沒有什麼人重視這個新聞,交易所是平台,不同一般企業,意義非凡。

第二、期貨是台灣的強項,期交所的表現不遜於證交所。

第三、我們一直強調「世界透過台灣進入中國」的方向,這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四、台灣在資本市場方面的改革太慢,又沒有國際化的策略,未來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

第五、台灣的交易所既然沒有像韓國一樣積極走出去,又沒有開放讓外資投資,以致台灣逐漸被孤立。

第六、全球的證劵交易所都在整合,台灣若不積極和別人結盟,未來的命運就像台灣被排除在TPP之外,成為亞細亞的孤兒。


第七、作為大中華的橋樑,台灣不管是證交所或期交所,出售40%股權給外國教義所都不為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