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頂新 東森, 滬自貿區 亞太營運中心, 華新, google, 張忠謀, 東瀛酷文化, 台灣 大學, 滬自貿區金改

頂新  東森, 滬自貿區  亞太營運中心, 華新, google, 張忠謀, 東瀛酷文化, 台灣  大學, 滬自貿區金改

頂新 / 東森
有線電視產業出售潮再現,市場盛傳,頂新拿下4G執照後,將左買有線電視多系統營運商中嘉,右買頻道業者東森電視。此外,凱雷計劃出售東森電視,也出現頂新、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東森國際前董事長王令麟四龍搶珠的盛況。2010年旺中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以760億元收購中嘉,去年7月底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 )以多項條件通過此併購案,但旺中無法達成NCC要求。今年以來中嘉大股東安博凱(MBK)除要求中嘉執行五年營運計畫,也尋求新買家,據傳頂新及遠傳都有興趣。

頂新證實,已進入中嘉實地查核,考量頂新集團旗下台灣之星標下4G執照後,未來行動網路、光纖寬頻網路及有線電視網路可望互補,發揮綜效,因此積極評估。遠傳則表示,沒聽說。市場評估,當年旺中集團買中嘉時,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EBITDA)約68億元,售價倍數約11.18 倍,今年中嘉EBITDA可望達72億元,推估售價倍數約為九到10倍,約648億元到720億元。

此外,凱雷計劃出售東森電視持股,已有投資銀行積極牽線,有三到四組買家興趣濃厚,包含頂新、郭台銘、王文洋、王令麟等,其中以王文洋呼聲最高,據傳中國信託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也在名單內。頂新表示,沒考慮收購東森電視。鴻海發言窗口則表示,無此投資計畫。

據了解,東森電視今年EBITDA15億元,凱雷希望出售價格為200210億元。市場盛傳,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入股香港TVB,擁有台灣TVBS後,引發王文洋對於電視頻道,尤其是新聞頻道的興趣,但此傳聞並未獲本人證實。2014年是有線電視數位化轉換突破50%、邁向100%的關鍵期,七合一選舉也同步登場,由於東森電視擁有二個新聞台,兩大因素為東森電視形成出售的最佳時機。

凱雷集團持有東森電視67%股權,東森國際擁有股權約21.32%,東森電視共有新聞台、綜合台、電影台、yoyo台、洋片台、戲劇台、財經新聞台等七個頻道,其中包含兩個新聞台。東森有強大的媒體發聲權,賣家又是凱雷集團,交易案受關注。據了解,已有二家以上的投資銀行居中牽線,希望促成此交易。當年安博凱出售八大電視時,出售價格是當年度八大電視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EBITDA)的八倍,據聞,凱雷集團認為,東森電視擁有兩大新聞台,如果有意收購的人覺得有價值,那麼東森電視就會很值錢。

我們的看法:

第一、頂新集團正在循旺旺模式,跨入傳媒等新經濟領域。

第二、頂新集團最近被傳媒修理得很裡害,可能促使他們也想擁有自己的媒體。

第三、MBK如果要求出售中嘉,當然是找新的富爸爸,頂新是不錯的人選。

第四、頂新對媒體和電信事業完全不了解,但話說回來,旺旺蔡衍明董事長之前不也是對此陌生,但後來卻做得有聲有色嗎?

第五、台灣很多企業只是把媒體當作發表言論立場的工具,沒有真正的好好經營,也缺乏創新的思維。

滬自貿區 / 亞太營運中心
上海市副市長、自貿區管委會主任艾寶俊28日表示,要將自貿區培育成亞太營運中心,使其具備國際水準的貿易便利化環境。針對外界關注的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與利率市場化等方面,艾寶俊說,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已制定自貿區的金融政策,很快就會公布。年內,自貿區將繼續引進民營銀行及非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推動融資租賃全面開展。

上海自貿區今年9月掛牌以來,昨天首度由自貿區一把手艾寶俊及二把手戴海波共同主持中外記者會。艾寶俊首先表示,自貿區要力促的目標,除了加快培育金融服務功能是搭建保稅展示交易、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及開拓國際中轉集拼功能等等之外,還要著力培育成為亞太營運中心。上海自貿區將促成20家亞太營運商獲得集團總部授權,建立整合貿易、物流和結算功能的亞太營運中心,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進一步促使自貿區離岸業務的開展。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曾於1990年代提出,要在2000年建成包涵製造、海運轉運、航空轉運、金融、電信和媒體六大中心的亞太營運中心政策。昨天與會的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海波就強調,「台灣最早在90年代曾提出要建設亞太營運中心,也提出亞太自由貿易中心的概念,這個思路一直都有延續下來。」此外,針對我方關注的自貿區與示範區合作,戴海波明白指出,近期上海市有關單位已與台灣示範區主管部門交換意見,雙方都有意願建立緊密的關係和聯繫,不久的將來,會有相應的合作,「不光是台灣在討論,大陸方面也有很高的意願。」

根據28日最新數據,截至1122日,掛牌將滿兩個月的上海自貿區已新設1,434家企業,包括38家外資企業;企業型態以貿易和服務類為主,分別占69%和26%,其他則為金融和物流業。陸資註冊資本為347億人民幣,外資註冊資本超過5.6億美元。此外,自貿區已接待企業、個人諮詢和辦理業務超過5.8萬人次,其中企業辦理核名近6,000戶。艾寶俊表示,短短35天內,市場主體如此活躍,「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太營運中心是台灣20年前提出的概念,沒想到台灣一直在原地踏步,反而是上海現在開始往這個方向推進,令人不剩唏噓。

第二、上海自貿區除了發展金融以外,還要培養成多國企業集團的總部,以及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平台,格局很大。

第三、台灣自經區的格局太小,需要有更宏觀的規劃。

第四、吸引人才是關鍵,台灣要能夠吸引外籍、陸籍白領人才來自經區工作。

華新
華新麗華(1605)今年積極調整大陸事業營運策略,28日宣布與大陸光通信知名企業富通集團合作。富通先以人民幣1.18億元(約新台幣4.9億元)取得杭州華新電纜44.89%股權,另備妥約人民幣4億元準備陸續投入,與華新共同發展高壓及超高壓電纜事業。

華新今年陸續宣布大陸重量級企業策略聯盟,今年才透過旗下華新特殊鋼控股,以約人民幣2.5億元(新台幣12.2億元),取得無錫興澄鋼材公司50%股權,昨日又與富通簽約,計畫藉由大陸企業營銷通路等優勢,強化銷售表現與市場競爭力。杭州華新電纜為華新麗華與住友電工合資成立,目前華新持股89.78%、住友持股10.22%,華新將持股的一半,以人民幣1.18億元賣給富通集團,未來將各持有44.89%,華新指出,目前雙方簽約後,還等待主管機關審批通過,預計處分利益將在明年上半年認列。

富通集團在大陸光通信產業中名列前茅,為大陸民營500強和電子資訊百強企業,富通強項在於光通信領域,主力產品包括光纖、通信電纜等,而此次投資的杭州華新電力電纜廠,為華新旗下唯一具有500kV超高壓電纜製造認證的工廠。據了解,富通因有意發展電力電纜領域而與華新合作。法人指出,大陸近年積極城鎮化,電力基礎建設發展潛力龐大,但是大陸國營電纜業者實力堅強,華新單打獨鬥不利競爭,此次與富通集團策略合作,結合各自產業、技術、市場和品牌等優勢,前景看好。

我們的看法:

第一、作為老牌的中國概念股,華新集團應該加速進行資產活化。

第二、將杭州華新持股的一半,賣給大陸戰略合作夥伴,對華新來說是正確的決定。華新本身太老化,而日本合作夥伴又不能帶來什麼附加價值。

第三、大陸傳統生產製造的產業產能過剩,現在正進入整合期,台商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第四、在大陸城鎮化的發展趨勢下,超高壓電纜存在巨大的商機,許多城市都必須將基礎設施現代化,兩岸結合技術、市場、品牌優勢,正是時候。

Google
看好亞洲網路用戶倍增商機,全球搜尋引擎龍頭Google再擴大彰濱工業區「雲端資料中心」投資規模。據指出,Google擬增購至少5公頃土地擴建第三期廠房,總投資金額由3億美元增至4億美元(約新台幣120億元)。Google彰濱投資計畫由特許公司主導,原使用15公頃土地,配合第三期擴廠,廠區面積將擴增至20公頃以上,也將帶領台灣超越香港、新加坡,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雲端資料中心。至截稿前未達到Google台灣公司對此的回應。

Google彰濱雲端資料中心原規劃分二期建廠,去年4月動工,其中第一期已完工並試營運,最快今年底前啟用,第二期也已建廠,預計明年第2季完工;新增的第三期廠房則訂明年第4季啟動。彰濱工業區的Google雲端資料中心,目前廠房主體結構已大致完成,但廠方管制嚴格,廠區內看不到任何與Google相關字體,廠區也禁止外人攝影,顯得相當神秘。

據了解,配合彰濱雲端資料中心啟用,Google包括海底光纖電纜及天上的衛星,均已「到位」連線,現在就等試營運作業完成後,第一期即可啟用營運。彰濱雲端資料中心啟用後,是Google香港、新加坡資料中心規模的五倍大,合計Google在亞洲投資金額將超過8億美元。Google在美、歐分別已有六座及兩座資料中心,亞洲的三座資料中心今年陸續啟用。台灣資料中心的特色,主要在使用節能技術,包括採用夜間降溫、熱能儲存等系統,可比一般資料中心節能五成以上,也是亞太區最具效率、最節能資料中心之一。台灣資通訊(ICT)製造產業具備雲端資料中心伺服器、儲存、網路等硬體設備的自主製造與平價供應能力;繼Google後,日本NTT也跟進想在中部設立雲端處理中心。

彰化縣長卓伯源說,彰化有中央和八卦山脈屏障,往往有風無颱、有雨無災。彰濱是填海造陸新生地,遠離斷層,不必擔心地震災害,加上地理位置與衛星軌道搭配得宜,都是Google加碼投資台灣的主要考量。除了Google,彰濱工業區還有上百家知名大廠,區內風力發電機組雲集,已有中台灣綠色能源產業區的雛形。

我們的看法:

第一、Google在彰濱工業區的計畫大概是這兩年國際最重量級企業的來台投資項目。

第二、台灣有雄厚的ICT產業基礎,成立Data Center乃理所當然,比較容易找人才。

第三、不過台灣人才這幾年快速流失中國大陸,我們又沒有開放陸籍和外籍白領人才來台工作,隱憂已逐漸浮現。

第四、台灣對於智慧財產權有較好的保護,這也是吸引歐美大廠來台的主要因素。

第五、一個案子成功,就容易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所以日本NTT也想跟進在台灣中部成立雲端處理中心,令人振奮。

第六、台灣應該加強吸引外商在台設立「區域總部」,最好的訴求點就是我們舒適的生活環境,相對比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都強。

張忠謀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正規劃交棒第三部曲,預計最快一年半、最慢十年內交出董事長棒子。至於董事長接棒人選,他已有備案,可能是現任二位共同執行長中二選一,也可能延攬國外企業執行長(CEO)。現年83歲的張忠謀在交出台積電執行長棒子給魏哲家、劉德音之後,接受周刊專訪,首度明確點出交出董事長棒子的時間表。他說,自己擔任台積電董事長,至少會做到這任任期結束(20156月),但不會做到93歲,做到90歲也是有可能,會把工作、權力慢慢交出去。

張忠謀首度透露他交棒有三部曲。2009年回鍋總執行長時,就已規劃下次交棒,首先遴選三位共同營運長,其次是交棒給共同執行長,最後就是交出董事長職務。他強調,由於CEO權力來自董事長,無論釋出多少權力給CEO ,最後要負成敗還是董事長,所以董事長交棒是最重要的。張忠謀說,CEO養成需要三到五年時間,「現任二任共同執行長只有三成比重是CEO,七、八成還是工程師,要做到九成CEO,一成工程師,才算跨過這個鴻溝(gap);假如不能,我的棒子就會交不出去。」

張忠謀透露,董事長接棒人選,還是以魏哲家與劉德音為優先考慮對象,但他還是有第三人選項。他說,美國嬰兒潮的這一代,都屆退休年齡,他認識好幾個優秀的CEO與董事長。但公司規定60歲退休,他認為他們還有好幾年可以貢獻所長。台積電董事長每任任期五年,張忠謀現任任期到20156月期滿。法人認為,由於接班人才還在培育期,張忠謀本屆董事長任期任滿之後,應該還會再做滿一任才交棒,屆時他已90歲。

我們的看法:

第一、張忠謀董事長真的是unbelievable,居然說董長不會做到93歲,但可能做到90歲。台灣沒有幾家上市公司董事長超過80歲,更何況是第一名的企業。

第二、為什麼沒有人跳出來反駁他,難道只因為他是張忠謀? 試想,假如胡錦濤說他想再幹十年中國總書記,馬英九說他想再做十年國民黨黨主席,或蘇貞昌說繼任民進黨十年黨主席,大家會怎麼想? 意義是一樣的。

第三、台灣的企業領導人非常自私,沒有做好世代交替,作為台積電的股東,你不應該感謝張董事長八十多歲仍然老驥伏櫪,反而應該抱怨為什麼他要那麼貪心,為何他不能讓年輕人早點接棒,減少企業風險?

第四、張忠謀說「現在二位共同CEO只有三成比重是CEO,七、八成還是工程師,要做到九成CEO,一成工程師,才算跨過鴻溝; 假如不能,我的棒子就會交不出去」,這證明他過去十年根本就沒有花時間去培養接班人,以至於現在的接班人都還不合格,所以他必須去扶持他們。試想,假如張董事長要是突然有個什麼三長兩短,那台積電豈不是完蛋了? 現在公開對外界說你的CEO還不夠資格,很不厚道,請問過去十年張董事長你在幹什麼? 為何不提早培養他們?

第五、機構法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應該要發起一個運動,請張董事長下台,否則台積電未來前途實在令人擔憂。

東瀛酷文化
從壽司、拉麵、漫畫到流行音樂,日本近日成立基金,專門推廣這些「酷」文化產品,並延攬前凱雷(Carlyle)基金經理人來管理這些資金。酷日本基金首席投資長吉崎浩一郎表示,這筆於上周成立、規模達575億日圓(5.6億美元)的「酷日本基金」,正考慮收購電視頻道,並投資海外的零售事業,以宣傳日本的美食、流行時尚及動漫。

瑞穗金融集團、驪住集團、電通等15家日本企業,共挹注酷日本基金75億日圓,其餘500億日圓則來自日本政府。在國內市場萎縮之際,首相安倍晉三試圖透過拓展海外市場,扶植文創產業發展。吉崎說:「與尋求短期報酬的傳統私募基金不同,我們將長期投資食品、時尚及媒體等企業,並積極尋找投資標的。」
吉崎表示,酷日本基金正尋求收購美國等市場的電視頻道,全天候播放日劇、動畫及電影。

此外,基金也可能在東南亞等地區投資興建日本風商店街。吉崎曾任職於凱雷東京分部,主管亞洲地區中小企業投資。吉崎表示,酷日本基金目標在兩年內使資產增值一倍至1,000億日圓,並計劃在明年3月底擴編人力至30名投資人員,2014年上半年完成第一筆投資。根據日本政府今年6月公布的經濟成長策略,安倍計劃在2018年前使日本影視產業出口額,從目前的63億日圓成長二倍。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引領亞洲文化創意潮流,但過去好像一直沒有基金專注這個領域。

第二、日本向外輸出日劇和日本食品,韓國也向外輸出影視和音樂,台灣除了李安以外,沒有什麼能夠躍居全球舞台的文創人物。

第三、台灣應該要尋找可以輸出的文創模式,開發中國大陸和亞洲市場,有些東西像豬哥亮好像很好笑,但是完全不具備國際市場價值。

第四、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基金沒有將自己侷限在日本,反而計畫將觸角延伸到美國。

台灣 / 大學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指出,台灣企業需要更多創新人才,但創新人才的需求,與未來十年台灣能培養多少博士生「完全不相關」。他直言,台灣不需要148所大學,也不需要30多所研究型大學,台灣需要的是技職型學校,以及更好的教育文化,而非靠背誦來學習及通過考試的人。張忠謀表示,台灣企業獲利低,導致能透投入研發的經費不足,無法大量聘僱博士人力;研發能量的不足,卻又讓台灣企業成長有限,長期下來形成「非良性循環」,至今他仍無法解決這項「謎題」。

張忠謀受邀出席「第二次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議」時強調,台灣教育制度一定要「徹頭徹尾」的改造,第一步應舉辦全國教育會議,讓主管相關事務首長一同與會,尋求各界支持。張忠謀說,雖然台積電毛利可以達到5%,高於企業平均,四萬個員工裡頭,大約有800名博士生,每年至少招募50人,但這些人不見得有能力創新,台灣產業需要具備研發創新能力的人,但不一定是博士生。

張忠謀表示,過去幾年來,大學畢業生紛紛想擠進入台積電,原因是台積電提供好的條件給剛畢業的新鮮人,工作環境也相當具有挑戰性。台積電身為台灣最頂尖的科技公司,自然有條件吸引到想要的人才。張忠謀認為,以往年輕人總認為覺得大學教育可以讓他們有更好的未來,但這樣的幻想已經破滅。現實情況是產學之間嚴重失衡,產業的需求與學校所訓練出的技能有差距。他表示,台灣基本上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人們卻誤解成「已發展國家」,那是因為在90年代,台灣還沒面臨這麼多競爭者。現在勞力密集產業被中國接手,加上網路業興起,台灣企業無法應對,經營的非常辛苦。

國科會今起連續兩天召開第二次「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議」,首日針對台灣博士生將於十年後出現缺口問題進行討論。教育部長蔣偉寧直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目前博士生雖供過於求,主因是產業聘用本土博士意願不高,長久下來將使有意願念博士的人減少。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也憂心談到,未來十年內將有一萬名教授退休,加上少子化衝擊,博士生短缺問題不得不重視。

蔣偉寧指出,目前台灣每年博士畢業生約3800人,其中八成進入學術界,不像國外一半留在學術界、一半進入產業界。由於企業聘用博士生意願不高,未來念博士的人將越來越少,估計十年後,博士生與就業市場的供需將出現缺口,教育部希望每年培育的博士生至少能維持在3500人左右。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說,博士生培育平均需要六年時間,受到少子化與社會變遷影響,六年後台灣有意願念高等教育的人勢必減少,推估十年後博士生將供不應求,各大學不該因為一時的博士生過剩,貿然調降博士班人數。朱敬一指出,博士生在未來十年將供不應求,原因在於持續嚴重的少子化問題,以及隨著經濟環境的進步,想念博士的人自然減少。隨著大學教授年齡老化,十年內大概會有一萬以上教授屆滿退休,博士生短缺問題不可不重視。

他進一步引用總統馬英九「築巢引鳳」說,指台灣學用落差,讓博士生畢業後難以進入產業界,很多公司沒有研發計畫,無法吸引優秀的博士生,如果企業界肯提供好的研發環境,「把巢建好了,人才自然願意進入」。朱敬一呼籲,大學應積極吸引新興國家的海外生,如越南、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透過外籍生進入不僅能夠提升高教國際化、加速區域整合,還能強化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增加人力資源的流動性與彈性。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同意張董事長的看法,具備研發創新能力的人,不一定是博士生。

第二、大學教育不能提供給年輕人有用的技能,產學嚴重失衡,但這是因為我們面臨的環境已變化得太快,而學校卻沒能跟得上轉型。

第三、我們同意台灣應積極吸引新興國家的海外學生,台灣人才淨流出,應該大力吸引外國人才。

第四、我們正面臨一個「自我學習」和「終生教育」的新時代,書本只能提供一部分的知識,其餘要靠自我學習而來; 另外,畢業只是另一個學習的開始,未來這種工作上的學習會比學校的學習重要。

滬自貿區金改
針對人行2日發布的「關於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下簡稱「意見」),人行上海分行行長張新表示,希望三個月內將「意見」的大部分措施落實;半年初步總結自貿區改革成熟經驗,以一年時間,基本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金融管理模式。

張新這番談話被視為是上海自貿區推動金融改革的時間表,也顯示出大陸對於推動金融改革的迫切感,意圖以一年時間,就針對人民幣跨境使用、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利率市場化和外匯管理等重大改革,摸索出一套可在全國範圍推行的管理模式。

張新同時兼任大陸央行上海總部黨委副書記、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分局局長,大陸多家報紙昨天刊登張新針對「意見」內容接受大陸媒體專訪內容。對於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金融支持措施,市場擔心會進展緩慢,有的說至少要兩到三年才能落實,對此,張新表示,我們在一線工作的人希望用三個月時間,能把「意見」的大部分措施落地實施,用半年的時間初步探索總結試驗區改革成熟的經驗,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金融管理模式。

張新指出,「意見」提出的具體條款,總體來看,大部分已基本成熟,包括跨境人民幣業務、外匯體制改革、自由貿易帳戶設立等,都可以立即實施;有一部分則需要制定細則後,再領先大陸各地先行實施。例如,利率市場化,個人境外直接投資等。

對於上海自貿區內金融支持措施的適用範圍,張新表示,一是包括為自貿區提供服務的上海地區金融機構,除銀行外,還包括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同時不限於自貿區內的金融機構,還包括整個上海市的金融機構。二是自貿區內的實體經濟,包括自貿區內的居民與非居民。「意見」內所提到的「居民」系指大陸境內註冊的企業和自然人,「非居民」指的是境外的組織、企業、自然人。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上海自貿區有很大的企圖心,希望在三個月內將大部分措施落實,半年初步總結自貿區改革成熟經驗,這個速度比台灣要快太多了。

第二、上海自貿區有明確的時間表和路徑圖,循序漸進,其力度已超越在前海和昆山的人民幣政策試點,的確令人跌破眼鏡。

第三、這次上海公布了許多金融改革的細則,值得深入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