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國企改革潮, 如興 玖地, 福州新區, 華為 台灣電子商城, 聯發科 立錡, 陸資來台審查, 限制型股票改淨值課稅, 台商轉型服務業

2015.09.14創會理事長的話

國企改革潮
外傳中國油氣改革方案將於下半年推出,陸媒指出,中國國務院轄下研究機構正就中國“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如何進一步改革做梳理,儘管討論尚未進入官方階段,但未來中國油氣領域格局或將面臨改變。

同時,隨著巨型央企如南北車、中國核電及中電投合併,加上“三桶油”5月歷經換帥,加大外界對“三桶油”整合預期。

今年年初前後,傳出中石油與中石化合併、中海油與中石化合併的說法;5月“三桶油”集體換帥、相互對調的佈局,讓外界對於中國油氣改革的猜測達到高潮;報道稱,當前官方和民間機構都正就“三桶油”分拆或合併做各種研究,正處於醞釀改革階段。

資料顯示,中國石油工業的“三桶油”格局約於2001年成型,包括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負責陸上石油、天然氣探勘開發和管道長途運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負責海域石油探勘開發和對外合作;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負責石油煉製與銷售。

近年,隨國際能源環境巨變、“三桶油”整體業績下滑明顯以及中國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三桶油”的業務整改方案成為外界關注焦點。其中,合併、區域性分拆及專業化分拆是幾個輪廓相對明確的方向。

“三桶油”稍早公佈今年中期業績顯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凈利潤依次為254.06億元人民幣(下同)、244億元、147.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62.7%22.3%56.1%
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單聯文稱,當前低油價導致業績大幅下滑,正蠶食“三桶油”信心,可能逼著它們加速重組。

儘管外界對於三者合併或業務重組有所預期,不過份析指出,從現實層面來看,三大石油巨頭要談合併的阻力仍大,主要原因是,原本石油工業體系就因壟斷而長期遭到詬病,合併後或將加深外界對壟斷的疑慮。

比較可能的方案是,三者在部份板塊整合重組,如數年前就開始討論的將管道業務獨立分拆;再比如,將在勘探開採等領域的石油服務公司全部剝離出去,憑技術和服務走向市場,與市場上的其他同類公司公平競爭。

我們的看法:

第一、轉型是關鍵字,中國大陸很有系統地對於重要產業的國企進行改革,石油、電信都屬於此類。

第二、能源關係到中國大陸國家戰略,因此改革自然格外引人注目,台灣缺乏對於關鍵產業如台電和中油的改革。

第三、分拆或合併都是大陸中央選項,沒有什麼不能改革,但是在台灣,一碰到工會阻撓或立法委員干預,國營事業的改革就停擺了。

第四、台灣在改革傳統能源的同時,也要積極發展新能源,這方面腳步太慢。

第五、大陸要改組石油三巨頭也不容易,雖有很大阻力,但至少仍有意願、有行動。

如興/ 玖地
成衣代工廠如興董事會昨(9)日通過,將以不超過3.876億美元(約新台幣127億元),收購JD United Holdings Limited(玖地集團),創下國內紡織業史上最大併購金額。

雙方併購程序完成後,如興將躍升為全球第一大牛仔褲代工廠,年營收將從目前約25億元,一口氣暴增到180億元左右,成為國內前三大紡織公司。

如興資本額13.15億元,預計第4季將辦理現增,並於10月召開股東臨時會決定,完成這次收購案後,額定資本額將上看99億元。目前現增股數與價格未定,總額度會在120億至150億元間,除了保留10%給予公開市場,其餘將由如興員工與原始股東依比重認購,剩餘額度再引入玖地及私募基金,玖地投資比重上看兩成。

值得注意的是,如興目前年產能僅1,800萬件、年營收約25億元,這次併購對象卻是年產能上看三倍、5,000萬件、營收4.6億美元的玖地集團,引此業界注意。

併購案預計明年第1季完成,合併後的如興將成為營收僅次於紡織股王儒鴻、股后聚陽的第三大集團。如興財會處副總徐仲榮表示,「儒鴻與聚陽管理和研發模式,一直是如興學習與追求的目標,公司會積極追儒鴻、趕聚陽。」

除了將拿下牛仔褲生產龍頭大廠地位,若包含休閒褲,如興將躋身全球前五大。另外,如興股價9月開始往上爬,昨日股價收在18.5元,成交爆量4,745張,是近半年來新高。

玖地集團全名「玖地製造有限公司」,代工產品包括上衣、牛仔褲、休閒褲,創辦人為華裔美國人,起家於大陸,總部位於江蘇常州,經營團隊相當國際化;2011年香港匯豐銀行入股該公司18%2014年私募基金EmergeVest參股至少一成。

玖地生產基地在大陸、柬埔寨、緬甸與非洲坦尚尼亞等,全球員工數達到2.5萬人。

徐仲榮強調,雙方都有互補之處,玖地集團擁有強大打樣、設計能量,如興則在經營管理備受肯定。同時,玖地打入UniqloGap供應鏈,如興則有H&MLevis加持。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很創新的併購,以小併大,用現金增資的方式,原股東優先認購,剩餘部分洽特定人。

第二、市場認為可能有中資介入,又在杯弓蛇影,實在沒有道理。

第三、首先,為何中資不能投資紡織業?這根本不是陸資禁止投資行業。

第四、其次,私募股權基金被汙名化。這個案子牽涉到原來玖地HSBC私募基金的退出,以及新的私募基金的進入,台灣需要更多像PE類型的投資者,才有條件進行產業整合和全球布局。

第五、台灣主管機關應該有兩個正確的態度:一是不再對陸資採取防衛心理,二是開放除了散戶以外引進更多類型的投資者包括PE
                    
福州新區
中國大陸國務院正式同意設立福州新區,推動福建全面融入「一帶一路」戰略,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實現一體化發展,推動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福州台商協會榮譽會長蔡聖指出,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資源及政策開放投注在這個地方,台商該把握這個契機,進行轉型升級。

在「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福州新區的批覆」中指出,福州新區區位條件優越,生態環境秀美,產業基礎堅實,與台灣地區交流合作緊密,戰略地位重要。

國務院強調,將以深化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為主線,把福州新區建設成為兩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載區、成為擴大對外開放重要門戶,建設成改革創新示範區和生態文明先行區。

福州新區位於福州市濱海地區,初期規畫範圍包括馬尾區、倉山區、長樂市、福清市部分區域,面積800平方公里。

澎湃新聞報導,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震認為,海西經濟發展總體是「三區雙核心」,所謂「三區」指平潭綜合改革試驗區、福建自貿區廈門專區、福州新區,而「雙核心」則指的是廈門和福州兩座核心城市。對福州發展而言,福州新區更加重要,福建自貿區對廈門意義更大一點,對福州專區的意義並不大。劉震說,福州要面對一個現實,每次提到福建,首先想到廈門,沒人想到福州。作為一座省會城市,福州經濟能量不可小覷,他事關福建閩北和閩西北地方經濟發展問題。這也進一步說明福州新區的意義重大。福州身處「一帶一路」戰略重要位置,包括兩岸關係的使命,也促使了福州發展的急迫性。

蔡聖指出,福州新區的設立已經流傳了一段時間,過去兩岸緊張時,福建作為前線,建設沒那麼發達,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相信會積極給予政策支持,台商也應把握這個契機,轉型升級。

199210月上海浦東新區成立後,中國大陸各大城市開始了新區建設。天津、重慶、浙江、甘肅、廣州、陝西、貴州、青島、大連及四川、湖南、南京相繼設立新區,至今,國家級新區總數已經達到14個。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成立福州新區,意義重大,福州戰略地位快速提升,不再會和廈門有那麼懸殊的差距,對福州而言,這比自貿區更實在,可以體現在政府投資上。

第二、對台仍然是戰略重點,新區成立有助於拉拔在福州旁邊的平潭特區,現在平潭有一點奄奄一息的感覺。

第三、習近平曾經在福州工作17年,當然不會忘記福州。

第四、福州新區目前的規劃比較雜,從工業、服務業、生態文明、觀光休閒都想發展,未來需要有更多的針對性才能成功。

華為/ 台灣電子商城
中國大陸小米手機掀起網路行銷熱潮,各智慧手機品牌無不自建網路商店,但大陸市占第一、全球第三的華為昨天表示,取消在台自建電子商城計畫,以避免不必要的個資問題指控,但持續在台灣強打品牌的決心不變,將擴大與台灣在地電商夥伴策略結盟,也會擴充實體通路。

華為今年力拚台灣市場,上半年曾宣示重押六成行銷經費用於數位規劃,還將自建電子商城,不讓其他同業專美於前。但華為在台總代理訊威副總許崇德出席旗下主打「萬元有找」的平板電腦MediaPad M2 8.0 發表會時證實計畫取消,坦言華為常被刻意誤會、指控產品有個資疑慮,此舉是希望避免不必要的爭議。

許崇德強調,華為在台灣強打品牌行銷的決心與行動不變,後續將在台灣設立維修中心、經營旗艦店、增編實體店人力等。

華為去年智慧型手機銷售總量 7420 萬部,今年上半年至今,全球華為智慧型手機銷售總量達到 4820 萬支,銷售僅次於蘋果、三星排行第 3,也是大陸最大手機品牌,且十月後全球銷售仍會持續增溫,預估今年全球銷售1億支可達陣。

許崇德說,台灣市場的特性仍以電信業通路為主,且即使華為不在台自建電子商城,也可透過與在地其他電商合作,為了充分滿足台灣電信業、消費者的需求,華為未來引進台灣的平板、手機都將符合4G全頻規格。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業者如華為、聯想和小米現在已是世界級的公司,只有台灣把他們排除在外。

第二、我們同意華為應該取消在台自建電子商城,因為一定會被指控,更何況華為是全球電信設備供應商第二名企業。

第三、未來陸資不太可能來台,來台頂多就是賣產品,透過本地企業的渠道銷售。

第四、陸資若想和台資企業合資,未來可能轉往海外,在大陸、香港甚至是開曼群島。

第五、華為不只是一家企業,就像阿里巴巴,它所代表的是整個生態體系。

聯發科/ 立錡
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昨(7)日宣布,將以每股195元的現金交易方式,分二階段收購國內類比暨電源管理IC一哥立錡的全部股權,總金額約290億元,最快明年第2季完成。
這是今年來台灣電子業交易規模第二大的收購案,次於日月光收購矽品。

此次收購價與立錡昨天收盤價187元相較,溢價約4.27%,也是聯發科今年以來第四件收購案。

聯發科與立錡「強強合併」之後,有利於搶進最需要低功耗的物聯網市場,並穩坐全球IC設計業老三。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昨天親自出席合併案重大訊息說明會,顯示聯發科對這次併購的重視,蔡明介並與立錡董事長邰中和一起回答媒體詢問。

蔡明介表示,聯發科以系統晶片為主,立錡則供應各類電子產品的電源管理晶片,雙方原本就存在一些合作關係;加上全球半導體業進入快速整合階段,在此趨勢下,產業廠商要尋找定位,以擴大市占率,合併勢在必行。

蔡明介強調,與邰中和認識超過40年,過去聯發科與立錡也有許多合作關係,近一、二個月來雙方密集討論,最後達成合併決議;雙方合作可有很好的擴張機會,合併後很快就會看到一個成長空間。

邰中和則強調,不合併,雙方就是在各自的領域努力,結盟才可以打群架。他認為,立錡併入聯發科有三個目標,包括可以發揮立錡的效益、雙方可以有更好的整合效益,以及結合一起可面對物聯網需求。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台灣今年最具代表性的併購案之一,有很強的宣誓意味。

第二、聯發科開始了解,要面對中國大陸對半導體產業的龐大企圖心,一定要開始積極的兼併收購,合縱連橫,變成一個超級的整合者。

第三、這是聯發科今年以來的第四個M&A,也是最大的一個案子。

第四、關鍵字是「物聯網」,聯發科終於了解物聯網的重要性,沒有時間再自己慢慢研發。

第五、台灣有硬件的優勢,未來在「物聯網」的競逐之中,至少不會落在中國大陸之後。大陸有的是資金、市場及政策,另外軟件實力較強。

第六、除了聯發科以外,台灣IC設計業者應該還可以整合成二至三個集團。

陸資來台審查
去年太陽花學運後,台灣「恐中」情節加劇,對陸資來台投資條件趨嚴,相較於其它產業,觸及國安及電信的陸資投資案,遭駁回的機率大增。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表示,學運事件後,投審會對陸資審查趨嚴,但法規沒有改變,特別是觸及國安及電信方面的投資案,審核更嚴格。
投審會資料顯示,今年前七月核准陸資來台投資件數為78件,年增2.63%;投資額7,295萬美元,年減57.90%2009年以來,核准陸資來台投資案件,前三名產業分別為批發及零售業、銀行業及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張銘斌說,市場上確實有「恐中」氣氛,才會有紅色供應鏈說法,但台灣開放陸資投資、併購條件並沒有特別嚴苛,僅針對幾項台灣核心產業,像半導體、IC、液晶面板等有條件限制。

張銘斌坦言,因為把國安局納入投審會委員,所以在國安審查力度上會比過去嚴格。例如,一家陸商擬投資台灣資通訊企業,但因陸資母公司與大陸軍方高層有密切業務往來,所以駁回;清華紫光子公司展訊申請在台設分公司,但可能涉及IC研發項目,也遭否決。

陸資上半年在台灣投資下降的原因,張銘斌表示,從件數來看差別不大,陸資來台投資不至於到衰退程度,金額減少是受到大案子巨額投資影響,基期較高所致。今年大型併購或投資案,預估下半年才會出現。

陸資來台最常見問題是審核流程久、開放項目有限。大陸本土品牌酷派手機曾在台設分公司,前台灣酷派科技總經理、現任嘉騰科技總座胡大維說,陸企來台關卡重重,對陸資的法規束縛太多,當初酷派斥資新台幣5,000萬元來申請設台灣酷派,投審會一審核就是半年,都可推出新一代產品。酷派早期由嘉騰科技代工,但在台銷售不如預期,今年初撤資。

胡大維說,陸資來台灣是創造就業機會、資金流入,以前是台商將資金流出到大陸,現在資金流入,我方卻審批費時。

陸資來台投資最常見的方式設分公司、入股、併購。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段士良說,投資環境不開放,會讓台灣失去國際價值。台灣對陸資開放項目有限,而併購是最快的路徑。如果拒絕陸資,但原物料都被他買走了,那台商供應鏈一樣會喪失生存條件。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恐中」、「反中」和「仇中」情結越來越嚴重,未來不可能走出死胡同。

第二、把國安局納入投審會委員,非常離譜,未來只要和科技或技術相關的台灣公司,陸資大概都無法投資。

第三、陸資會加快對台灣挖角的力度,因為投資台灣不易,所以台灣人才的身價也因而提高了,但長期這對台灣都是不利的,因為雙方從夥伴關係變成對手,而且人才被對手挖走價值會大幅降低。

第四、我們非常同意業者的心聲,陸資來台是創造就業機會、資金流入,這是好事,卻被看成是危機。

第五、台灣未來會更加孤立,結果是被邊緣化、喪失價值。我是陸資的話,一定把錢準備好,兩年後再以更低的價值來買台灣公司也不遲,台灣企業的「性價比」會越來越好,但這是我們的悲哀。

限制型股票改淨值課稅
大陸惡意挖角台灣高科技人才情況嚴重,行政院已研擬產創條例新增「防挖角條款」,放寬企業可發放限制型股票給具關鍵影響的特定員工,依取得時每股淨值計算所得課稅,草案已排入立法院15日開議後首周議程,力拚18日前過關,估稅損約3040億元。

大陸「紅色供應鏈」大舉來台挖角,以加倍薪水爭搶我國人才,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盧超群日前向毛揆請命,表達高科技的憂心,期盼政府提供更多留才工具。業者提出按面額、淨值以及分離課稅等三種建議腹案,毛揆交辦政委蔡玉玲協助研議修法放寬。

據悉,上週蔡玉玲與財政部高層研商後,財政部對分離課稅堅持反對,認為會破壞稅制,經連日密集交換意見,蔡玉玲昨天向毛揆報告,拍板企業發放限制型股票可採淨值課稅,但限制範圍在對企業具關鍵影響的特定員工(key-employee),以達留才目的。

行政院送交立院「產業創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提供員工獎酬股票緩繳稅5年等5項獎酬工具,並增加技術入股緩繳稅5年等誘因,列新會期優先急迫性法案,立法院昨天召開程序委員會,國民黨團排入討論事項第10案,朝野協商後預計首周處理。

惟行政院認為,必須再針對關鍵性員工增加留才誘因,決在原訂草案增訂「限制型股票按既得日淨值課稅」條文,未來企業可有條件發放限制型股票給對公司發展有關鍵影響的特定員工,約定於「符合既得條件」取得股票後,依取得日每股淨值計算所得課稅(現制為可處分日依市價課稅),但股票閉鎖期應會限制持滿2年以上。

官員說,包括哪些員工可取得限制型股票,服務年資,績效條件,限制型股票閉鎖期多久才能處分,未來都將授權子法訂定。在既得條件達成前,其股份權利都受限制。

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昨表示,該條文旨在鼓勵員工長期持有股票,與公司共榮共生,提供合宜合度租稅優惠措施,以期留住對企業有重要貢獻特定人才。

為爭取時效,預計在立法院15日開議前的朝野協商中,由國民黨立委提案與原版本併案審查,以力拼18日前過關,昨天王金平允諾毛揆,將全力協調朝野立委讓全案儘速過關。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被大陸紅色供應鏈給逼急了,拼命想留住人才。

第二、這次法令修改政務委員蔡玉玲是關鍵人物,她有很好的法律背景,又有很強的溝通能力,能抓到問題重點。

第三、政府真的很有效率,半導體協會理事長盧超群向毛治國請命,馬上就有結果,拍板通過。假如每件事都能這麼有效率,政府將會煥然一新。

第四、另外還是要注意整體的環境,台灣今天問題是環境不到位、企業沒有轉型、整合太慢、全球化意識不彰、又不懂維持和中國大陸的關係,這些問題不解決,光有股票也沒有誘因,因為股價漲不起來。

台商轉型服務業
大陸經濟進入穩增長、調結構的「新常態」,不少上海台商也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上海市台商協會常務副會長胡興中指出,上海已經成為國際型的大都市,人力和土地成本太高,台商在上海完全不能從事製造業,轉型到服務業是唯一的出路。

上海新飛虹實業公司董事長胡興中從1995年就到上海投資,創業歷程從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到旅館業和餐飲業,多年來他見証了台商在上海的發展,也直言,現在很多台商都面臨經營上的壓力。

胡興中說,早期因為政策鼓勵,台商到上海還是以從事製造業為主,包括閔行、青浦、松江、嘉定等地都有不少以外銷為主的台商工廠。

這些工廠土地如果當初是買下來,現在政府徵收,還可以賺到錢,如果一開始就是用租的,可能就無利可圖了。據估計,目前大概只有20%轉型成功的台商可以賺到錢,約有3成台商打平,其他有一半台商都是不敷成本。

對於台商的轉型升級,胡興中指出,上海去年新增台商投資675項,金額24億美元,87%是服務業,可見服務業是轉型的重點,但上海目前已是國際級大都市,你的本錢不夠,技術不突出,行銷不夠強,就無法贏過競爭對手。面對租金成本及人工成本的升高,還有本地企業在資本、軟體、硬體等各方面快速提升,台商壓力愈來愈大。

此外,由於過去台灣政府的戒急用忍政策,台灣銀行業無法到大陸來,地產沒有銀行支持,台商就無法像港商一樣,在上海地產賺到那麼多錢,現在上海有1/4地產是由港商開發,台商大概只有1%,因此,目前台商比較能做的就是連鎖業。

胡興中認為,台商可以藉由在上海設立旗艦店,再吸引加盟的方式減輕成本壓力,並多到先進國家觀摩學習,現在像宜芝多、一茶一坐都有不錯的進展,至於金融業,不是沒有發展的機會,但是金融是特許行業,要視大陸開不開放而定。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商在中國大陸從事製造業,除了大型企業外,小企業已無優勢和生存空間。

第二、在上海打的是全球級戰爭,也就是「世界盃」,台商如果沒有國際意識和競爭優勢,無法在上海生存。

第三、台商將來可能會轉向福建,因為有政策支持,而且進入門檻沒有那麼高。

第四、台商最大的危機在於向服務業轉得不夠快,部分台商有在轉型,但在台灣的企業由於服貿和政治氛圍因素沒有重視這個機遇,未來會吃大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