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中國股市崩、出口衰、人民幣貶...《經濟學人》為什麼依然看好它?



中午過後,對方派了一部車子到酒店來接我,從車窗望出去,整個城市景觀還是比較老舊。

我來到福州,上次來這兒是六年前。這次應朋友之邀,希望趁我來開會,順便和一些投資和創業的夥伴交流。

「習主席在福建共17年,其中有11年在福州,這對本地的發展當然有幫助,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本周剛獲得批准的福州新區」來接我的人說。

福州新區位於福州市濱海地區,從北到南,是一塊長條形的帶狀區,總面積800平方公里,是全中國第十四個國家級新區。

今年大陸成立福建自貿區,其中包括廈門、福州和平潭,我問對方為何還要再成立新區。

「自貿區比較虛,只是一個概念,新區就實在多了,政府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像浦東新區一樣。」

我拿起報紙來看,新區主要戰略考量為「形成福廈雙輪驅動,帶動閩東北繁榮」。過去福建所有焦點都集中在南邊廈門,北邊的福州雖然是省會,差距很遠,所以要搞南北平衡。

但福州真正的任務不只於此,它的首要戰略定位是「兩岸交流合作重要乘載區」,根據媒體說法,要打好對台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推動福(州)平(潭)融合發展與一體化。

兩年前大陸成立「平潭實驗區」,針對台灣,給予前所未有的特殊政策,也吸引不少台商入駐,但成效不彰,因為平潭實在太落後了,起點過低,很難快速提昇。

平潭位於福州東南外海,緊臨福州,平潭相對於福州就如同綠島和台灣,如果我們想要把綠島建設為「未來台灣實驗區」,你覺得可能嗎?

與其說習近平關心福州,應該說他沒有忘記兩岸和平統一大局。光靠平潭絕無可能,所以打造了福建自貿區,但這樣還不夠,各個點都要強,點發達了才能連成線,再擴大成面。

大陸朋友告訴我,中央已在平潭砸下了百億,但真正做起來,至少還需要十倍,福州新區成立將間接帶動平潭。

車子開了半小時,來到一處「海峽創意園區」,全中國大陸只有福建,到處可見「海峽」或「兩岸」,這裡大家還把台灣概念當一回事兒。

像這樣的園區,光福州就超過十家,大陸推動的政策,不管是文創或創新創業,都是一窩蜂,但市場夠大,許多還是能存活下來。

園區環境非常現代化,類似台灣個人工作室型態,也有台灣公司進駐。這個園區的定位是文化和設計產業,不是一般的互聯網孵化器,作為台灣人,我的感受特別強烈。

二十年前,台商前進大陸,在工業園區建工廠,今天是另外一種型態,發揮我們的腦力和創意,不再是血汗工廠。

有趣的是,園區的名字叫做紅點。交流時,我告訴主辦方他們最近在台灣非常有名,全世界最著名的設計大獎就是紅點,因為台北市要辦「2016世界設計之都」,所以紅點在台北市松菸園區設立全球第三座設計博物館,但問題重重,得不到市政府重視,已決定撤出台灣,轉往廈門,這家雖然不是正版,但成果一樣令人讚嘆。

主辦方打造了一個平台,讓設計人才能專注設計,他們再協助將創意快速商品化,投資成立新公司,形成生態體系,負責人告訴我還有一些台灣年輕朋友將進駐,我並不意外。

經濟學人雜誌本周出了一個中國商業專題,分析為何在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出口不振、人民幣貶值、A股崩盤等諸多危機下,企業前景依然看好。

關鍵就在民營經濟和創新創業,各式各樣的小公司,正探索一切可能的機會,快速茁壯。不僅是中關村創業酒吧,也不限於深圳創客基地,即使在福州這樣的二線城市,你也可以感受到雀躍的新創脈動。

新興市場投資教父墨比爾斯上周來台,表示他看好三類台灣企業,第一是像台積電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公司;第二是在關鍵領域具備特殊利基、行銷全球的傳產股,如巨大;第三則是結合台灣專業與中國市場的企業,如統一。

第三項是台灣的新機會,很多公司有條件成為明日的統一。

但機會正在消逝,南韓正逐漸取代台灣。亞投行行長首次出訪,地點就是首爾。大陸已成為南韓最大交易夥伴、最大出口國、最大進口來源國及最大海外投資國。

從中韓自貿協定到一帶一路,中韓經濟和產業鏈將實現更全面的融合,台灣已徹底出局。

更荒謬的是,韓國12月將邀請中、台、韓、日學者參加研討會,主軸是抗戰、台韓關係和兩岸議題,換言之,南韓想扮演以前新加坡的角色,也就是兩岸事務的調停大使。

周末看了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的《2049百年馬拉松》,他在自序中稱這是「一本北京領導人不願台灣看到的書」,分析中國長久以來的戰略就是取得西方技術,發展強大經濟,最終取代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大企業家如李嘉誠正在清空他的中國資產,轉進歐洲,然而你我不是李嘉誠,沒有條件立足世界市場。(延伸閱讀:一般的富人口袋深,他的口袋是「深不見底」》華人首富李嘉誠身家不斷上漲的3個關鍵)

柯文哲最近弄了一個「台北2050願景計畫」,你有想過2050的世界嗎?屆時我已不在人世,但中國經濟有可能是美國的3倍大,台灣要如何面對這個巨人?

蔡英文最新競選歌曲,提到「點亮台灣,我有一百種想法」,主要表達在地和鄉土。感覺上台灣退步了,在原地打轉,她四年前的競選口號「Taiwan Next」反而更有前瞻性。

換作是我,我會說「照亮世界,我有一百種想法」,精神相同,但角度不同。

全世界都在談「工業4.0」,台灣則喊出了「生產力4.0」。

但或許你我真正該思考的,是2050年的「Taiwan 4.0」,whats  nex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