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高通 中芯長電, 安布英博, 陸對外投資, 陸企股權募資, 兩岸車聯網, 蘋果 數據, 大數據 小企業, 前進緬甸, 錦江 鉑濤

2015.09.21創會理事長的話

高通 中芯長電, 安布英博, 陸對外投資, 陸企股權募資, 兩岸車聯網, 蘋果 數據, 大數據 小企業, 前進緬甸, 錦江 鉑濤

高通/ 中芯長電
正當台灣封測廠矽品拉攏鴻海,以力抗和日月光合併之際,大陸去年8月才設立的封測廠中芯長電,昨(16)日取得大陸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支持,並成功引進全球手機晶片龍頭廠美國高通(Qualcomm)參與投資。

全球手機晶片龍頭美國高通,與大陸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大陸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16日宣布,將共同投資大陸封測廠中芯長電半導體有限公司。

四方代表昨日共同簽署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投資意向書,投資總額為2.8億美元。如該次投資一旦完成,將幫助中芯長電在大陸設立第一條12吋晶圓凸塊生產線,進而擴大生產規模,提升先進製造能力,以完善中國大陸半導體整業供應生產鏈。

高通執行長史蒂夫‧莫倫科夫表示,長期與中芯國際的合作。此次對中芯長電的投資意向,意味著高通一如過去全力支援大陸繁榮的半導體生態系統的持續增長。相信此次投資一旦完成,將促進中芯長電擴充產能,以配合中芯國際的12吋晶圓製造量產需求。目前高通已採用中芯國際的28奈米製程生產手機晶片驍龍410處理器,並已成功應用於智慧手機進行銷售。

大陸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公司總經理丁文武表示,通過產業鏈的攜手發展,將帶動大陸IC製造產業整體水準和競爭力的提升。

中芯長電首席執行官崔東表示,將配合中芯國際28奈米製程,且結合長電科技的後段封裝能力,中芯長電將發揮好「承前啟後」作用,構建本土化先進積體電路製造產業鏈。

中芯長電位於江蘇省江陰市的封測廠,在20148月由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攜手封測廠長電科技共同合資成立的,主要是專攻於成為全球專注于先進凸塊製造的中段封測技術。已完成生產線建立,有望於2016年初開始提供客戶量產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對半導體的投資,已不是單純單一項目,進入了跨地域的產業整合。

第二、高通去年被大陸重罰,後來才與中芯國際合作。

第三、這個組合既有外資的技術合作(高通),又有上下游的整合(中芯+長電),非常有競爭力。

第四、台灣聯發科已感受到這個危機,正開始積極併購。

安布英博
全球最大啤酒商安布英博公司(Anheuser-Busch InBev16日表示,已接洽全球次大的SABMiller公司、希望收購SABMiller。若全球這兩大啤酒商聯姻成功,將創造出市值約2,750億美元的新公司,將掌控全球啤酒業約半數的獲利。

彭博資訊報導,安布英博還沒擬定收購細節,只表示希望與SABMiller董事會合作、朝獲得推薦的交易條件邁進。消息公開後,SABMiller股價16日在倫敦盤中暴漲24%37.37英鎊,市值增至約930億美元。安布英博股價也在布魯塞爾大漲12%105.6歐元。

分析師指出,若安布英博想收購SABMiller,每股出價至少須達40英鎊(62美元)、甚至上看45英鎊,代表若包含承接SABMiller的債務,收購案總額將高達1,300億美元,成為啤酒業史上最大規模的併購案。

歐睿國際的資料顯示,安布英博的全球啤酒市占率是20.8%SABMiller9.7%,也意味著雙方合併後將掌控全球近三分之一啤酒市場。

外界還不清楚SABMiller是否對這樁交易感興趣,但市場多年都在討論這兩家啤酒商聯姻的可能性,因為雙方地理市場的重疊有限,又不像海尼根等對手一般、由家族基金會掌控經營大權。

這起收購案勢將引起多國反托拉斯機關的審核,若安布英博想取得美國與中國等國監管機關的批准,可能須採取一連串分拆行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安步英博本身就是靠併購打造的集團,但沒想到它居然會想併購第二名的公司。

第二、這兩家若併購成功,全球啤酒業勢必會加速進一步整合。

第三、雙方市場地理重疊有限,代表這個合併是有互補性的。

第四、安步英博是由巴西起家的PE所打造的集團,說明區域性的買家一樣可以競逐全球。
                    
陸對外投資
在「一帶一路」戰略和多項改革措施支撐下,大陸對外投資持續成長,大陸商務部16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18月累計實現對外直接投資77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8.2%,安永甚至預測,未來5年大陸對外投資應保持10%以上的成長,「估計達到10%15%的區間」。

大陸商務部16日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沈丹陽公布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情況,其中8月對外直接投資135億美元,與去年相比增加7%,這是67月該資料兩度出現負成長後,首次轉正。

沈丹陽表示,對外投資單月有波動變化屬正常,主要是某階段實現投資的專案金額較大或較小,或是有無新專案等技術性因素造成,但整體來說今年對外投資狀況與預計情況差不多,發展態勢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前8個月大陸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48個國家進行直接投資,投資額合計107.3億美元,與去年相比成長48.2%,另外,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額也成長33%。沈丹陽表示,投資成長速度明顯高於對其他國家地區的成長速度。

而安永近日在北京發布《聚焦「一帶一路」新機遇──金融鋪路、基建先行》報告,認為「一帶一路」拉動大陸對外投資成長,而交通、能源和資訊基礎設施是亮點,且對於大陸調結構、消化過剩產能及保證能源安全等具重要作用。這也凸顯配套金融支援的重要,融資困難常是企業「走出去」的瓶頸,特別是基建等大規模投資需要大量資金,且「一帶一路」將帶動更多大項目出海,金融配套措施需更完善。

近年大陸海外投資情況也在轉變,安永中國海外投資業務部全球主管合夥人周昭媚表示,很多人以為大陸企業「走出去」都是在發展中國家,但統計來看,其實大多數大投資都在先進國家,2014年前5個海外併購目的國家有4個是先進國家,而2006年此數字為零。

同時海外投資方向也從能源、礦業等生產元素向產業鏈上端移動,轉為科技、媒體、電信、金融服務等,該報告認為,對外投資的多元化,有助提高大陸企業在全球主流行業的發言權,大陸企業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影響力將不斷增強。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一帶一路對大陸對外投資有明顯帶動效果。

第二、重要觀察是大陸「走出去」都是去歐美先進國家,這對中國經濟水平整體提升有很大幫助。

第三、台灣一定要想辦法加入中國大陸的生態系統(如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才能享受許多商機。

第四、全球都在搶一帶一路的交通、能源和基礎設施這塊商機。

陸企股權募資
據湯森路透統計,今年以來,陸企在全球股權資本市場(ECM)的募資總額達113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9.5%,並創下近5年來的最高紀錄。在今年陸企股權發行中,規模前6大均來自證券公司。受到券商股權發行熱潮推動,金融業募資總額占比達43.8%,達49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611.8%

股權資本市場一般包括首次公開發行(IPO)、再融資和可轉債3類。截至914日,陸企今年在全球IPO融資達4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7.5%,但發行數量成長44%

3季因大陸A股暫停IPO及投資者謹慎情緒影響,當季僅有陸企境外IPO融資,且規模較第2季下降75%25億美元。

A股震盪及IPO暫停,第3季陸企股權資本市場總融資額僅163億美元,較第2季的669億美元下滑75.6%,股票發行筆數亦下滑76.3%

不過,今年以來,陸企增發再融資總額達628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準,較去年同期成長78%A股市場增發總規模達到407億美元,年增42.1%

大量陸企正等待赴港上市,其中包括發行在即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預計募資規模達30億美元,該交易已於8月獲得港交所批准。此外,還包括中國再保險集團的20億美元IPO,以及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的10億美元IPO

在陸企股權融資的相關承銷商中,瑞銀(UBS)、中信證券(600030-SH06030-HK)和高盛仍占據前3名。與上半年相比,瑞銀由上半年的第2升至第1位,高盛由首位降至第3,中信由第3位升至第2

瑞銀前9個月的承銷總金額達88億美元,市占7.8%,上半年參與華泰證券(601688-SH06886-HKHIPO、海通證券(600837-SH06837-HKH股增發等大案,第3季還參與中國中鐵(601390-SH00390-HK)的增發及中國通號(03969-HK)的HIPO。中信證券和高盛位列其後,市占分別為7.6%6.7%

我們的看法:

第一、陸企是全球股權募資最活躍的族群,未來三年都會如此。

第二、大陸鼓勵創新創業,未來會有更多公司上市,而且地點將以A股市場為主,不會再去美國上市。

第三、由於AIPO暫停,第三季陸企股權資本市場市場融資額較第二季大幅下跌75%

第四、雖然未來陸企去美國上市會大幅減少,但香港資本市場陸企仍然是主角。

第五、未來台資企業也會漸漸轉向中國大陸上市,台灣資本市場IPO面臨萎縮的衝擊。

兩岸車聯網
華聚基金會與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主辦的「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將於22日、23日在淡水登場。華聚基金會董事長陳瑞隆指出,今年除聚焦5G通訊技術標準及互聯網+等智慧應用等六大領域,兩岸也將簽署首份車聯網領域合作備忘錄,協助兩岸業者掌握市場商機。

陳瑞隆強調,近期有關大陸紅色供應鏈威脅引發各界高度關注,但大陸市場正不斷快速成長,韓國、日本、美國等大咖業者紛紛搶進中國設廠,台灣應與大陸合作、研發,無畏紅色供應鏈。

陳瑞隆指出,標準論壇今年邁入第12屆,由今年2月走馬上任、分管半導體的大陸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領軍,率領工信部電子司刁石京、通信司、電信管理局等多位主管電子及通訊產業的重要官員來台,包括中電標協、通標協、中國移動、阿里巴巴、騰訊、華為、中興等100多位產官學界代表。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兩岸的標準共同制定有其意義,隨著技術的進步,5G和車聯網都需要新的技術標準。

第二、大陸車聯網發展得很快,台灣電子大廠只有鴻海注意到這個趨勢而且積極投資。

第三、汽車會成為繼辦公室PC/NB、手機和客廳電視之後新的電子平台,台灣電子代工大廠在這方面雖有很大的潛在商機,但不知如何切入。

第四、光憑技術標準不足以成為生態體系,需要有龍頭企業出來整合。

蘋果/ 大數據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蘋果周三宣布收購矽谷大數據分析公司Mapsense,希望藉由此一交易得以分析由智慧手機、聯網汽車與其他上網裝置所得到的大量位置與地圖資訊,強化地圖服務競爭力。

報導指出,Mapsense是一家新創公司,2年前由1Palantir的前工程師所創辦,這家數據分析業者目前已成為矽谷身價最高的未上市公司之一。

專業科技新聞網Re/code引述了解交易情況的消息人士報導,蘋果以大約2,500萬到3,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這家12名員工的小公司。

蘋果也發布聲明證實此項交易,「蘋果一直以來都會併購小型科技公司,公司方面通常不會討論併購交易的計畫與目的。」

蘋果近幾年確實也進行連串的併購來強化其地圖應用程式,包括大眾運輸導航供應商HopStop,上周才發表的iOS 9新增大眾運輸導航功能據信HopStop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2013年蘋果以約2億美元買下另一家專攻社群媒體的大數據公司Topsy,該項交易主要著眼於提升蘋果數據分析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Mapsense雲端的地理空間技術不單只是地圖服務功能,可為蘋果帶來更廣泛的應用,舉例來說,它可即時從數千台行動裝置中搜集到龐大的數據,藉以協助汽車導航。

Mapsense創辦人柯恩(Erez Cohen)受訪時指出,Mapsense已建構1個精密的世界「基本地圖」,不但包含全球所有道路與河川,甚至還有全美所有建築物的外觀資料。

根據了解,蘋果內部相關計畫的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在過去幾個月成立了1支專攻汽車科技的祕密研發小組,目標是研發自家的電動汽車。就像同在矽谷的谷歌(Google)、特斯拉(Tesla)與優步(Uber)科技廠一樣,蘋果甚至還有推出自駕車的野心。

Mapsense今年5月曾宣布,在新一輪增資後籌得250萬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到現在主要都還是靠手機賺錢,手錶也只是小玩意兒。

第二、蘋果應該儘快靠大數據開始賺錢。

第三、蘋果需要打造新的生態系統,例如車聯網的系統,谷歌也在積極發展中。

第四、台灣對系統(system)的瞭解太少,只有停留在partsproduct的階段。未來是系統的時代,而且會走向系統整合、策略聯盟。

大數據/ 中小企業
大數據浪潮趨勢無法擋,但中小企業因受限缺乏資通訊科技資源,致無法活用數據、缺少對新營運模式的規畫,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昨呼籲,中小企業主必須要「換腦袋」,如果忽視大數據趨勢,因而漏搭這班車,以後想做也來不及了,傳產企業老闆,如果每天只忙著柴米油鹽,恐將錯過產業轉型的機會。

張善政昨天出席全球大數據專家_麥爾荀伯格訪台論壇,針對政府近1年多來,力推Open Data(開放數據)、Big Data(大數據)和「工業4.0」、「生產力4.0」政策時指出,這些並非過去工業自動化的延伸,而是希望台灣的中小企業主,要換腦袋、換心態,把傳統製造業轉型推向服務導向,才能因應大數據浪潮的襲捲。

他說,傳統產業企業主,可能認為大數據和他沒關係、也不會特別去觀察大數據對產業趨勢的影響,結果在不知不覺中,就漏搭了這班推動轉型列車。「企業主真的要靜下心來去看產業趨勢。」思考大數據和傳產能有什麼樣的整合空間,張善政甚至示警,企業主如果不做這些事,「等到有一天想做,就來不及了。」

台灣過去以製造業出口為主,但大多規模不大的這些中小企業,往往缺乏活用數據和應用新科技的能力,要結合「工業4.0」,將資通訊新觀念納入經營的門檻頗高;尤其,為了要有能力因應大數據變革所帶來的挑戰,須仰賴許多新科技解決方案,但全套的解決方案價格,往往超過中小企業能負擔的範圍。

張善政以實例證明應用大數據的好處。一家賣機器的傳統業者,經由機器搜集資料建立大數據,並透過異常資訊回報,預知機器故障的可能性,提前建議客戶更換零件,不但能降低機器故障比例,也能確保客戶生產線不會因故障被迫停擺,如此一來,賣機器的製造業,有機會轉型為賣服務,就能將製造業推向服務導向,創造傳產轉型的契機。

除了推動產業轉型外,在國內大數據的人才培養上,張善政認為,主要仍來自於學校方面;近1年來,所推動的50多個研究專案,由學術研究單位進行的第1批分析應用研究計畫,今年底就會有成績出來;另一部分,由政府各部會進行的跨部會資料大數據分析研究,明年年底也會有結果。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中小企業的問題是沒有好的生態系統,也就是產業環境。

第二、新時代企業需要新的環境和新的價值主張,過去前進中國的主要考量是cost-down,但現在去中國大陸的業者反而都是value-up替產品加值。

第三、大部分台灣製造業的思維都以降低成本為主,因為沒有創新,所以在中國大陸無法生存下去。

第四、張善政有提到科技,但對於系統的著墨很少,好像中小企業只有增加科技預算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第五、光講大數據不容易激起共鳴,大數據的目的是探討產業趨勢並且發掘市場需要,這才是重點。

第六、「製造業」轉型「服務業」,其實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客為尊的思維,對台灣企業來說,是根本性的改變

前進緬甸
看好緬甸未來發展空間,新光銀行、新光人壽同步開設當地代表處,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與新光人壽副總吳欣盈父女同台,強調新光集團對進軍緬甸的重視;新光保全也將與當地企業策略聯盟,新光醫院則與當地醫院交流,展示新光要成為全台首家以全集團力量進軍緬甸市場的企業。

新壽19日在緬甸仰光香格里拉飯店舉辦代表處開幕酒會,同日下午同一地點舉辦新光銀代表處開幕酒會,吳東進在酒會中表示,兩大子公司在緬甸設立代表處,不僅反映新光重視當地市場,更重要的是新光經營緬甸市場的信心與承諾。

「金融服務不僅是數字而已,更重要的是要推動夢想與希望」,吳東進強調,緬甸政府的支持,將為保險公司建立堅實的基礎,新光更期待與緬甸人民分享50多年的保險經營經驗,共同推動緬甸金融市場前進。新光銀董事長李增昌也指出,新光銀秉持穩健踏實的經營策略,期待不久的將來能將代表處升格為分行,提供更深更廣的金融服務。

新光聚合集團力量共同開拓緬甸市場,吳東進此次親自領軍拜訪緬甸,同行還有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及兩位專科醫生,一同拜訪仰光總醫院尋求交流機會,希望此舉不僅能提升新光的國際形象,開拓亞洲知名度,更落實服務全球台商,放眼國際的經營策略。

另外,新光保全也將與當地企業策略聯盟,進軍當地保全相關業務,期待未來能夠為台緬雙邊客戶創造最大利益。

這次代表處酒會除吳東進、新光金副董事長許澎、李增昌、新光人壽總經理蔡雄繼、吳欣盈等新光金高層主管參加,並邀請當地官員、金融業及台商共同與會。緬甸財政部副部長MaungMaungThein、緬甸央行行政副總長U Win Thaw及銀行公會總裁 U TheinTun也應邀致詞,歡迎新光集團加入緬甸市場。

新壽在201411月向金管會申請設立緬甸代表處,並在今年513日獲緬甸投資暨公司管理局核准,成為第一家在緬甸設立代表處的台灣壽險公司。

新光銀行緬甸仰光代表處在今年730日獲緬甸央行核准設立,今年第3季成立代表處,新光銀在東南亞除既有的越南胡志明市代表處外,又新增一據點,成為該行繼香港、越南後另一重點布局地區。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金融機構正開始前所未有的東南亞投資狂潮,這是一件好事。

第二、主要是因為金管會打亞洲盃的號召,以及過去台灣金融幾乎都沒有任何海外投資,現在才正要急起直追。

第三、台灣金控海外布局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不重視價值的提升,反而以殺價方式來搶業務,藍海很快就成為紅海。

第四、緬甸是繼越南之後的新藍海,其為佛教國家,人民溫和,比較適合台灣。印尼因為宗教信仰複雜,幅員廣闊,對台灣金融機構來說挑戰較大。

錦江/ 鉑濤
上海知名國際酒店集團錦江國際18日宣布,將斥資100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500億元)併購經濟酒店連鎖龍頭鉑濤集團。由於錦江國際先前才完成法國盧浮酒店(即指飯店)併購案,因此本次併購引起外界相當關注。

澎湃網報導,錦江國際旗下錦江股份以投資鉑濤集團81%股權的方式取得經營權,在併購完成後,錦江國際旗下合計擁有超過6000家酒店,總客房數約為64萬間,覆蓋全球55國和地區,成為排名世界前5的國際酒店集團。

報導稱,未來將透過中央預訂和客戶關係管理系統,並運用互聯網技術加強管理,提升酒店的網路直銷平台,吸引更多優質酒店投資者及加盟商參與,提升品牌的經濟價值。預估在交易完成後,會員總數將超過1億。

專家指出,錦江國際從收購盧浮集團到戰略投資鉑濤集團,除造就全球酒店產業的融合外,還結合國有資本、國際資本和民營資本,成為新創舉;在經營面上把握了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趨勢,提供個人化和特色化服務,未來整體發展空間將令人期待。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的旅館業正在積極走出去,除了錦江以外,复星和王健林都有往這方面投資。

第二、經濟酒店比五星酒店更有投資價值,大陸中產階級富裕後,會到全世界旅遊,享受人生。

第三、由於錦江仍然是國營,在海外布局不如民營酒店來得靈活。

第四、陸客來台人數不斷增加,台灣應該開放陸資來台投資酒店相關行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