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習近平在馬習會上對全世界說:台灣是我兄弟!這不正是台灣面向全球的最好機會嗎?

習近平在馬習會上對全世界說:台灣是我兄弟!這不正是台灣面向全球的最好機會嗎?

幾個禮拜前,我在新加坡出差,我的朋友開車來接我。

他開的車比較扁平,我費了好一番功夫才將我臃腫的身軀擠進前座,我問他為何不開休旅車,「我們新加坡地方小,巷子很窄,如果車子比較高大就不好開。」

在從機場去酒店路上,我頗有感觸,台灣住起來舒服得多,但為什麼新加坡這個city state居然是全世界最有競爭力的國家?

當天下午開會時,我找到了答案,跟不同國家的人一起討論,我的感覺是globalopendiversifiedprofessional,新加坡真正面向全球,台灣人對觀光客很友善,但對外資卻非常不開放。

最近新加坡躍升為全世界焦點,在這裡舉辦世紀性的馬習會,這是繼1993年辜汪會談後,新加坡第二次為兩岸搭橋,很符合其國際化的角色。

今年是星中建交25周年,習近平送給新加坡一個大禮,將在重慶市建立中星合作創新園,這是繼1994年的「蘇州工業園區」和2014年的「天津生態園區」後的第三個雙邊合作計畫。

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陸上絲綢之路部分,重慶是連接歐亞重要的樞紐,新加坡強項是物流,正好可以發揮。台商在重慶砸下了百億建IT工廠,也從未享受這種待遇。

亞洲四小龍中,南韓及新加坡和中國大陸的關係都提升到了新層次,唯獨台灣不斷退後,但當全世界都忘了台灣時,馬習會在最不可能的時間發生了。

觀察這次馬習會,我有三個感想:

第一、對象是誰,訴求為何。

習近平的考量多元而且全面,與其說他是要為國民黨拉抬選情或助馬英九一臂之力,其實是要說給民進黨和蔡英文聽;表面上是兩岸交流溝通,實際上是對全世界宣示,並警告老美不要插手。

這次會議時間也有別有意義,反映出解決台灣問題一直是習近平的top agenda,為什麼sooner than later,就是預期民進黨上台後,兩岸溝通會更有阻力。

這是今年習第二次對台灣作出重大裁示,第一次是年初成立「福建自貿區」,否則論條件福建絕對沒資格排在第一批名單中。

相較於習近平,馬英九很明顯地被比了下去,他的發言不像是對全世界表明立場,反而像說給台灣人聽,想證明他沒有出賣台灣。

許多人指責馬英九在開始時沒有講「一中各表」,並無意義,這就是中國大陸設下的遊戲規則。習近平願意和台灣領導人在一起,互以先生稱呼,讓馬英九在會後自己作詮釋,已體現了最大包容,沒有否認其實就是默認。

全世界沒有人了解「一中各表」,外媒說台灣人認知的一個中國就是1949年的那個政權,坦白說只會讓老外更加迷糊。

沒有馬習會,也就沒有未來兩岸和平穩定的契機,蔡習會也不會發生,至少不會在我們想要的前提下發生。

第二、台灣只是一顆棋子。

蔡英文在許多場合表示,民意就是台灣人最大的籌碼,真的如此嗎?首先,中國大陸並不真正在乎台灣民意,他有自己的原則,這從習對香港的態度上已很明顯。

其次,所謂的民意不代表國際支持,希臘也有自己的民意,但歐盟並不買單。

事實上,連台灣人自己都不相信現實,根據民意調查,人民希望獨立,但大多數人會認為兩岸會走上統一。選蔡英文是希望捍衛台灣主體利益,但結果卻可能更糟,因為有可能把中國大陸搞得更不高興。

有人提聯美制中,這極不現實,美國人最不願意為台灣出兵,台灣太弱美國肯定會扶一把,不希望被中國整碗端去,但台灣太強美國更不樂見,因為會危害亞太安定。

台灣不惜一切代價想加入TPP,美國已表明不會在美牛、美豬談判上讓步,未來台灣農民只能等著被宰割。

台灣沒有朋友,由於法令不開放,外人直接投資在亞太區敬陪末座,台灣不符合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商業利益,誰會為了台灣撐腰而得罪中國?

第三、台灣價值需要和中國市場結合才能發揚光大。

習近平提出歡迎台灣加入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其實都很遙遠,服貿、貨貿未過,台灣連最基本的利益都談不上,不像新加坡拿到重慶市戰略夥伴地位,可以立即享有一帶一路好處。

上周阿里巴巴「雙11」光棍節,交易金額高達人民幣912億元,再創紀錄,許多台灣農產品和加工品都賣得很好。今年「雙11」重點是農村電商,六億農民的大陸農村蘊藏無限商機。

商業周刊先前報導,台灣花蓮玉里的水稻以契作方式透過天貓賣進大陸,因為「台灣人不吃台灣米」,想賣日本,卻不能有品牌,不能標註MIT,價格也不好。

台灣農民未來的希望在大陸,荒謬的是台灣想向美國靠攏,但美國對台灣農業的傷害卻最大。

上個月大陸宣布將「海綿城市建設」列為十三五重要規劃,未來五年總投資預計兩兆元人民幣,這是一種生態工法,下雨時能儲水,天熱時會蒸散水氣,是會呼吸的道路。

許多人不知道,這是一位台灣人發明的,當彼岸全力推廣時,台灣卻停滯不前,要靠大陸彰顯台灣價值。

馬習會是一個好的開始,大陸態度很明確,這是善意的表示,未來的選擇看台灣人民。政治上許多人希望蔡英文能帶來改變,但經濟上都了解和大陸合作台灣才有前途。

周末看了一本書《林獻堂環球遊記》,他於1927年花了一年時間穿越亞非歐美,算是最早具有世界觀的台灣人,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再一次地,台灣有了面向全球的契機,大陸對全世界說:「台灣是我兄弟」。Now what?


It is no longer ME. It is also W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