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創會理事長的話:陸資開放,攜程/去哪兒,飛利浦LED事業,金融科技,生醫,海外置產,中金,台灣經商環境,喜達屋,紫光/力成


創會理事長的話:
陸資開放,攜程/去哪兒,飛利浦LED事業,金融科技,生醫,海外置產,中金,台灣經商環境,喜達屋,紫光/力成

陸資開放

第四波陸資開放之前與兩岸服貿協議綁在一起,經濟部醞釀切割,並研議鬆綁。投審會執秘張銘斌昨(26)日表示,2013年6月研擬的陸資開放草案,因時空環境變化,只能「砍掉重練」。經部高層透露,大選在即加上現時社會氛圍不適合大規模討論陸資開放,將依產業需求,依個案鬆綁。

繼8月底政院開放12吋晶圓代工廠獨資登陸投資後,日前再度傳出擬開放IC設計業者讓陸資參股。經長鄧振中日前也承認,若對產業有助益,可以考慮開放陸資參股IC設計業。

高層透露,全球產業發展瞬息萬變,考量明年大選後的政治變數,不少業者擔心當年面板業被「卡死」在台灣的慘案會重來,正透過各種管道遊說陸資鬆綁。

以IC設計業為例,大陸正全力扶植本土IC設計廠,純台資背景的業者,恐怕將來遭遇大陸政策障礙,故業者希望大選前能修法,替未來若有必要引進陸資,預留轉寰空間。

經濟部昨日舉行「投資薈萃,飛揚60th-台灣開放外資與邁向國際化」研討會,台灣自1954年制定外人投資條例,開放外商投資已走過一甲子了,而外資也成為那個年代穩定台灣「國家安全」的特殊力量。

2013年6月,經濟部原研擬第四波陸資開放,對製造業改採「負面表列」管理,七大關鍵技術產業取消「不具控制力」規範,改以明定陸資參股須低於五成。當時政院拍板,先通過兩岸服貿,再鬆綁陸資的先後順序;未料太陽花學運後,服貿卡關,陸資鬆綁也成為禁忌。

我們的看法
第一、陸資對台灣的投資由於大選將近,其實腳步已放緩。

第二、大陸對台灣現在投資非常有針對性,一定是要有技術含量的公司,必須要能將台灣專業移植並複製到中國大陸。

第三、IC產業全世界都在和中國大陸合作,台灣要限制中國大陸投資台灣,並不現實,更何況台灣半導體業者現在可以投資中國大陸。

第四、面板當年政府不允許台灣投資中國,現在大陸已超越台灣,同樣的事情在半導體產業還會發生。

第五、陸資投資台灣是為了技術和人才,台灣投資大陸則為市場。


攜程/去哪兒
老大合併老二的戲碼,近來在中國網路產業頻頻上演。攜程與去哪兒昨(26)日宣布換股合作協議,成為中國網路旅遊服務市場的超級航母,兩家公司在美股價盤前更大漲14%與26%,反映市場對合併案的樂觀態度。

根據華爾街見聞報導,攜程昨日宣佈與百度達成股權交換協議,以股票交換的方式投資百度的子公司去哪兒網,擁有約45%股權,使得攜程成為去哪兒最大法人股東,百度也因透過此次交易取得攜程約25%股權,成為第2大股東。

百度原本是去哪兒的最大股東、持股佔51%,透過這次換股協議順利入股攜程,將大幅擴大在網路旅遊服務業版圖。

攜程、去哪換股合併的消息公佈後,攜程盤前股價漲幅14%,去哪兒盤前股價更大漲26%。百度的盤前漲幅最小,但也有達到7%。投行高盛則公布分析,將攜程的股價評級從「中性」調高為「買入」,並強調這兩家公司將是中國網路旅遊服務市場的長期贏家。

新浪則引述6人游旅行網執行長賈建強的說法指出,最近業內流行老大和老二合併,主要的原因是大家想跳出價格戰的困境,才能抽出精力來拓展和拚殺新業務,而攜程和去哪兒的合作也有強烈的這樣的味道。

攜程是中國大陸網路市占率最高的網路旅遊服務業者,公司今年第2季的各項營收都大幅成長超過4成,但是在同業殺價競爭環境之下,整體淨利卻只成長5%,淨利潤2,300萬美元,殺價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不過仍是同業中唯一獲利的公司。

中國網路產業近來合併案件頻傳,團購巨頭美團與餐廳評鑑網站大眾點評日前就宣布合併,震撼中國O2O市場,合併後公司估值一舉上升到150億美元。影片播放網站優酷土豆也在不久前被阿里巴巴以56億美元買下,因為優酷土豆的市占率雖然高居中國第1,但獲利情況並未改善,今年第2季虧損達到3.42億元人民幣。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今年以來第三件大陸互聯網產生O2O的併購整合,先前是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以及美團和大眾點評網的合併。

第二、百度在前兩波整合中受到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夾擊,這次痛定思痛,成為併購整合的參與方,不會再遭到邊緣化。

第三、大陸已經在很短的時間內,打造了互聯網經濟的新平台,進一步和實體經濟融合。

第四、李克強推出的「互聯網+」已經在發揮效果,成就令人讚賞,而這還只是開始而已。


飛利浦LED事業
飛利浦最新表示,旗下擁有高階LED專利的Lumileds品牌售予中國Go Scale基金,已出現變數,主要是美國當局反對。消息宣佈前,晶電股價已在週一盤中率先上漲。業界分析,中國取得Lumileds專利的時程延後,對台廠是利多,尤其上游的晶電(2448)可暫時鬆口氣。

歐洲大廠飛利浦(Royal Philips)集團全球執行長萬豪敦(Fran van Houten)同時表示,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對於Lumileds出售案有意見,將導致時程延後,「飛利浦將採取一切合理的步驟來解決主管機關疑慮」。

Lumileds擁有6、700項從底層材料、晶粒到封裝等各項LED專利,今年3月宣布由中國Go Scale基金以28億美元取得8成股權,台廠供應鏈備受衝擊,尤其上游晶粒廠晶電(2448)股價狂跌。不過週一消息宣佈前,晶電股價搶先在盤中大漲,尾盤收漲7.4%,報29.7元,單日成交量高達3.37萬張,創3個多月新高。

研究機構LEDinside儲于超協理表示,中資收購時程延後,對台廠而言是利多,主要是中資取得Lumileds專利,將可扶植旗下供應鏈,打擊台廠的代工訂單,並進一步走向海外市場。

業界人士分析,這個最新發展,身為Lumileds代工廠的晶電受惠最為直接。外界原本擔憂,收購方中資Go Scale基金旗下的磊晶廠晶能光電,可挾Lumileds專利大開產線,搶走晶電訂單。

垂直整合廠隆達表示,目前LED產業已來到另一波整併階段,不論飛利浦此分割案是否過關,整併趨勢不會改變。台廠應以利基產品和技術加強競爭力,避免遭淘汰。

荷蘭銀行分析師Hesselink認為,「飛利浦這項分割案,時程上可能稍有落後,但不至於破局。」飛利浦執行長萬豪敦表示,雖然Lumileds出售案遭美國當局反對,不過將按原定時程進一步出脫LED照明事業,預計以公開發行的方式,在2016年中完成。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雖然這個案子仍有變數,但並不代表台灣LED產業可以鬆一口氣。

第二、中國大陸會加速在全世界以併購手法攻城掠地,M&A不是台灣熟悉的遊戲。

第三、如果台灣企業有志氣,就應該轉守為攻。我們有錢、有人、有技術以及和國際接軌的經驗,歐美PE也很願意支持台灣企業的海外併購。

第四、中國大陸現在對全世界的海外併購,是上市公司+PE、策略投資者+財務投資者、地方+中央、股權+債權,打的是全方位戰略,台灣很難與其抗衡。


金融科技
11大單位共襄盛舉,金融科技發展基金啟動。金管會主委曾銘宗9月宣布金管會科技辦公室開張後,相關人士透露,金管會指示金融總會號召各官方、產業界相關金融單位投入「金融科技發展基金」,現在全案已進入成熟階段,明年1月將正式啟動。

該首期資本額2億元,將在明年1月底前成立並展開相關投資計畫,長期目標則要在引進更多捐助投資者,讓該基金資本額增至10億元。

這可說是首度產官界對於推展金融科技、建置投資平台進行「大會師」,據了解,包括證交所、聯合信用卡中心等參與者,均在近期內報董事會通過該投資案,其他投資者還包括期交所、櫃買中心、集保公司、聯徵中心、銀行公會、券商公會、產險公會、壽險公會、財金公司等。

其中,證交所昨(27)日董事會已通過將投資3,000萬元,聯卡中心也將在近期內召開董事會通過投資3,000萬元。

對於未來基金規模如何從2億元擴大到10億元,金融總會理事長李述德表示,金融科技發展基金成立有兩大宗旨,一是培育金融科技人才,另一則是扶植金融科技新創事業興起。

他說,由金融科技發展基金捐助,之後成功的新創事業,將從獲利撥出回饋金來注資金融科技發展基金,以養大基金規模,以此模式漸次邁向10億元的基金規模。

李述德指出,金融科技發展基金含有創投的功能,但並不完全走創投的模式,比起創投以投資獲利為目的,金融科技發展基金則更偏重扶植金融科技新創事業建置,及相關人才養成。

關於金融科技發展基金運行,曾銘宗也已指示金融總會統籌,其中,金融總會已在日前與資策會談妥,金融科技發展基金未來將與資策會旗下的育成中心進行密切合作,引進資策會力量,讓將該基金更有效率的運用在扶植Fin Tech金融科技新創事業。

金管會也已指示金融總會協調基金出資者,共同制定「金融科技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在11月底完成並報送金管會備查。金融總會也將在今年底前,委託專業機構辦理該基金協助相關創新事業及培育人才的工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融科技(fintech)是未來趨勢,很肯定現在有專門部委負責推動。

第二、台灣在金融科技的發展動作太慢,落後歐美和中國大陸很多。

第三、「金融科技」比起「數位金融」或「Bank 3.0」是更好、更全面的名詞。

第四、我們同意金融科技發展基金不應走創投模式,而應專注扶植新創企業建置和相關人才養成,台灣需要打底。

生醫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昨(27)日宣布生技醫藥政策,擬以南港為軸心打造4大生技聚落,接著要鬆綁法規,制定技術入股留才辦法,整合巨量醫療資料以接軌國際,並與對岸合作,盼讓台灣生醫產業在10年內躍升5倍,達1.5兆元以上,占有國際市場1至2%。

蔡英文昨在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鄧哲明、前衛生署副署長陳時中、前金管會主委施俊吉陪同下宣布生醫政策,並由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報告。蔡英文最快下周公布「智慧機械」政策。

蔡英文表示,在國內,要以中研院所在的南港為軸心,包括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南港生技園區、內湖科技園區與新北產業園區,連結竹北醫材園區、中科、南科成為產業廊帶,強化生技研發、扶植新創、整合資通訊(ICT)及精機資源。

在國外,則要接軌歐美等生技醫藥研發重鎮,打造台灣成為「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中心」。

龔明鑫說明,全球生技製藥市場目前約1.2兆美元,年成長6%,醫材3,680億美元,年成長5%,生物製劑2,900億美元,年成長更可達9%。然而台灣去年生醫產業營業額約台幣2,886億元,較102年僅增4.2%,增幅較國際「慢了點」,且多集中在回收期較短的醫材領域。

龔明鑫說,因此規畫六大行動方案。第一,培育研發轉譯、產業經營人才,並促成合作團隊。第二,為引進資金,應擴大「科技基本法、生技新藥條例」適用範圍,制定研發人才技術入股獎勵辦法,促進生技公司合併。鄧哲明說,要用國家資金催生一、兩家旗鑑級公司,才能帶動民間投資。

第三,強化專利布局及智財保護,鄧哲明認為,技術所有權現在雖然下放給學術單位及發明人,但在招標法限制下,程序繁冗,盼未來調整法規,例如將大學招標10萬元上限增至百萬,並讓生技博士論文產出時同步申請「臨時專利」,避免見光死,一兩年後再正式申請專利,提高保護力道。 龔明鑫表示,其他包含:接軌國際法規,讓台灣健康巨量資料庫可以充分運用,還有慎選醫藥研發主題,讓台灣聚焦東亞疾病的特殊照護等,都是行動方案重要內容。

對於未來產值,龔明鑫認為,未來10年全球生醫產值可達到5、6兆美元,只要執行前述方案,10年內產值至少可達500億美元、1.5兆元台幣以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有很多生技人才,環境也適合生技產業的發展。

第二、台灣生技產業的問題是市場不夠大,而企業規模也太小。

第三、今年全球生物醫藥公司都在整合,這波風還沒有吹到台灣來。

第四、台灣如果要成為「亞太生技研發產業中心」,一定要面向國際,包括引進來和走出去。


海外置產
世邦魏理仕(CBRE)昨發布《全球資本市場》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上半年亞洲跨境投資房地產總金額高達190億美元(約6191.53億元),占全球跨境投資房地產投資金額的2成,亞洲地區以中國為最大跨境投資者,投資金額高達66億美元(約2150.74億元),台灣則排名亞太地區第4位、全球第14位,金額約18億美元(約586.57億元),主要仍是壽險業者到海外投資商用不動產。

根據該報告顯示,全球跨境最大的投資者是美國,光是上半年便撒下254億美元(約8284.72億元)到全球各地買進房地產,第2、3名依序是加拿大、德國,分別砸下84.6億美元(2759.40億元)、71.2億美元(2322.33億元)。

至於亞洲地區跨境投資排行榜中,前5名依序為中國、新加坡、香港、台灣及南韓等國,跨境投資金額依序為66億美元(約2150.74億元)、44億美元(1433.83億元)、22億美元(716.91億元)、18億美元(約586.57億元)及15億美元(488.81億元)。

世邦魏理仕指出,觀察過去兩年全球商用不動產投資方向,辦公大樓投資的比率已降低,占總跨境投資比率約35%,相較於2007年高峰期的46%明顯減少。隨著亞太區不動產市場進一步發展,預期未來在工業、飯店、以及養老醫療保健地產的投資比重會逐步增加。

此外,不動產市場的「永久性」投資成為全球金融風暴後期重要的投資轉變,包括不動產信託(REITs)和主權財富基金(SWFs),這些係屬不受限於短期回報指標而交易的資產。以流入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額為例,2014年流入美國通路城市(gateway city)的跨境資本統計,「永久性」投資占總額的32%。

至於亞洲最受到跨境投資者青睞的地區,根據2015年上半年統計,以日本交易總額130億美元(4236.31億元)位居亞太首位,第2、3名則是香港的55億美元(1792.29億元)及中國的40億美元(1303.48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人有錢,藏富於民。

第二、未來會有更多海外資產配置,至少一半。

第三、如同中國大陸,台灣投資人未來也會將更多資產配置於投資房地產。

第四、台灣人投資的地區不像大陸人,偏好歐美地產,主要投資以亞洲為主,未來還有很大成長前景。


中金
多次傳聞將在H股上市的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昨(27)日正式啟動首次公開募股(IPO),預計30日中午結束。發行價在9.12~10.28港元,募資額估計上看62億港元,預計11月9日在香港掛牌交易。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取得的資料,中金公司此次H股全球發售的股份數目約6.11億股,其中10%股份、約6,114萬股將針對香港投資者發行,另外90%股份、約5.5億股則將用於國際發售。

據中金公司內部估算,以此次發行價9.12~10.28港元的區間計算,若未行使超額配售,扣除有關銷售佣金和其他費用後,中金公司預計將從全球發售獲得的所得款項淨額約在55.72~62.8億港元間。

報導引述接近中金公司的知情人士透露,原本中金公司IPO募資規模為10億美元,但根據考量港股市場情況及路演(Road Show)詢價後,募資額度有所調整。與上述中金公司估算的結果相較,募資規模相當於縮水30%以上。

針對此消息,中金公司營運長楚鋼昨回應,稱該公司即便在接近發行前,也沒有固定的集資額度。媒體先前報導的10億美元,是基於其他券商交易的估值測算的。

儘管募資規模較原先市場預期縮水,中金公司仍吸引包括絲路基金、寶鋼集團、中廣核、惠理基金、中移動香港、中國誠通、中國南車香港、新華社投資等10家投資大戶,上述投資機構預計認購4.65億美元,相當於中金公司集資規模的57.7~65%。

我們的看法
第一、現在對證劵公司來說,不是最好的上市時機。

第二、中金的強項是大型國企上市,黃金時代已過,中金轉型的速度不夠快。

第三、中金兩個外國PE股東KKR和TPG想要下車,他們當時投資的成本太高,一定會賠錢。

第四、募資規模縮減30%,相當合理,原先太膨脹,目前該價P/B只有1.2倍。

第五、中國投資機構是本案投資大戶,不是外資。


台灣經商環境
世界銀行昨天公布《2016經商環境報告》,新加坡蟬聯經商最友善國家榜首。台灣排名第十一,比去年進步八名,創下歷年新高,也是亞太地區的第五名。

世銀最新發布經商環境報告中,台灣在「電力取得」連續第二年排名第二,也被世銀採認為「正向改革」指標,在供電可靠、費率透明等細項都獲得滿分。國發會法治革新科長吳家林說,今年評比加入大數據分析,台灣停電、斷電機率相當低,加上台電維修速度較上年度評比更短,是排名能夠維持高分的主因。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國際評比與國內業者觀感有明顯落差,雖然世銀對台灣電力給予高度肯定,但工商團體曾多次指出恐有限電危機。林桓表示,客觀來看台灣基礎環境值得肯定,「應該是認知角度差異,(工商團體意見)並非真實反映台灣現有狀態。」

在十項評比指標中,台灣有四項指標較去年進步。合約履行進步幅度最大,從去年的九十三名,躍升為全球排名第十六名。施工許可從去年的第十一名進步為第六名。財產登記由四十名進步至第十八名。保護少數投資者由卅名進步為第廿五名。主要是世銀今年更注重效率、品質項目,台灣在建築物品質控制、法院訴訟品質等細項都獲得高分,也是帶動今年排名大幅進步的主因。

但跨境貿易從去年第卅二名退至六十五名,是十項指標中退步最大。國發會表示,財政部出口貨物報單無紙化已經上線,節省業者成本及通關時間,未來也將推動改善跨境管制,方便廠商在台經商。

這是世銀第十三年公布經商環境報告。評鑑標準是觀察各國政府在六月一日以前的一年裡,對中小企業的管理法規如何阻擾或助益經商,包括開業、賦稅、財產註冊和跨境貿易。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雖然排名大幅進步,但仍是亞洲四小龍最後一名。

第二、台灣「電力取得」居然排名全球第二,沒有道理,外國人不了解台灣缺電廠嚴重性,明後年問題就會出來。

第三、「跨境貿易」下滑,說明台灣在跨境電商和法令流程上落後其他國家。

第四、台灣第三季GDP負1.01%,為六年來最差,未來吸引外資投資要再加一把勁,否則將來經濟負成長會成為常態。

喜達屋

大陸3家大型公司正在就競購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國際集團(Starwood Hotels & Resorts Worldwide Inc.簡稱:喜達屋),爭取北京中央的批准。該交易可能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陸企收購美國公司的交易。

綜合《華爾街日報》及路透等媒體報導,在過去兩個月中,酒店業巨頭上海錦江國際酒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母公司「海航集團」,以及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投公司),均向北京提交獨立的收購提議。其中錦江酒店和中投是國有控股,海航集團部分股份也為政府所有。

喜達屋為來自美國康乃迪克州史丹福的酒店營運商,旗下有威斯汀(Westin)、W飯店(W Hotel)和瑞吉(St. Regis)等酒店品牌,在全球擁有超過1270家飯店。今年4月,喜達屋董事會表示,由於擔心成長速度不如其他酒店營運商,喜達屋將對出售持開放態度。除陸企外,富有的中東投資者等其他全球企業也表達興趣。

據了解,目前喜達屋的市值在120億美元左右,未來報價可能會高於這一水準。數據追蹤機構Dealogic資料顯示,若交易達成,將創下大陸公司收購美國公司最大交易規模的紀錄。2007年中投公司斥資56億美元收購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9.9%的股權,這是迄今為止大陸對美國公司規模最大的投資。

知情人士稱,考慮到該交易的龐大規模,大陸中央政府希望只有一家國內企業進行競購,以防公司之間相互競爭抬高收購價格。北京預計在未來幾周做決定。

任何中資企業收購喜達屋可能都要獲得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批准;該委員會成員包括財政部、國土安全部和國防部長。

有關收購喜達屋的市場傳言再次表明大陸公司進軍美國酒店業、進行全球擴張的雄心。今年安邦保險集團斥資近20億美元收購位於紐約公園大道上的華爾道夫酒店,創下美國酒店出售價格的最高紀錄。

我們的看法
第一、喜達屋的海外布局強,適合中國大陸業者收購。

第二、先前中國大陸安邦保險已經併購華爾道夫,說明大陸對酒店全球投資很高的有興趣。

第三、假如喜達屋變成陸資,不知對台灣的W會有甚麼影響,將來各行各業都要面對中資入駐的現實。

第四、其實陸資已透過不同管道進入台灣收購三星級的酒店。


紫光/力成
國內出現首樁陸資入股國內半導體業案件,記憶體封測龍頭廠力成科技昨天宣布,與中國大陸紫光集團簽署策略聯盟契約及認股協議書。紫光斥資新台幣一百九十四億元,認購力成私募新股,以每股七十五元價格取得百分之廿五股權,成為力成最大股東,並將取得一席董事。

力成董事長蔡篤恭指出,入股案全部符合台灣法規,預計明年一月十五日舉行股東臨時會討論私募案,待股東會同意後,將送經濟部工業局與投審會審查,預計最快明年上半年完成紫光入股案。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日前才要求大陸官方施壓台灣開放晶片產業,否則禁止台灣品牌及晶片銷入中國大陸市場。言猶在耳,昨日便認購力成四分之一股權,拿下一席董事席次。另外,紫光前陣子也才剛挖角國內DRAM教父高啟全到紫光任職。

蔡篤恭指出,紫光已承諾遵守台灣政府對陸資投資半導體封測業的規範,包括所獲股權不得超過一半,也不擔任或指派力成經理人,擔任力成董事人數不超過其他股東總人數、不得在股東會前徵求委託書,和其他主管機關規範事項。

面對媒體詢問是否擔心「引狼入室」?蔡篤恭強調,這次策略聯盟是紫光挹注一百九十四億元到力成,且八成資金都用於台灣,公司一萬一千名員工有九成都在台灣,未來亦會加強注意專利與技術控管。

蔡篤恭指出,資金將會運用在設廠及擴充產能,包括投資台灣新竹湖口的3D IC先進封裝廠。

他表示,過去力成在大陸著墨不多,和紫光策略聯盟後,可以進行半導體業供應鏈上下游整合,建立長期業務關係,不但鞏固力成在半導體業封測產業地位,也有助在大陸擴展封測市場市占率。紫光主要看上力成良好的財務能力和高階封測技術,因此選擇投資力成,「力成是比其他公司更好的合作對象」。

對紅色供應鏈攻勢強勁,蔡篤恭表示,不可否認紅潮對台灣產業衝擊很大,但力成不害怕,且本次除了陸方入股,力成也藉此布局海外,同時在台擴充產能,保障員工。

蔡篤恭強調,陸方來台出資,比台廠赴陸設廠和派員更能掌握資金及利基,技術沒外流問題,且東芝等日本與美國大股東都樂見其成。

力成為全球第五大封測廠,美國記憶體生產商金士頓為其重要股東,擁有四席董事,東芝半導體也有一席董事。

我們的看法
第一、紫光已經成為大陸投資半導體產業的超級旗艦控股公司。

第二、紫光的布局從上游IC設計和記憶體,到下游的封裝測試。

第三、力成是全球第五的IC封裝公司,第一是日月光,第三是矽品,第四是大陸江蘇長電併購星科金朋後的新公司,力成如不加入戰局,遲早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

第四、紫光的併購是大、中、小不拘,一概收購,幾家小的買下來後可以變成中型規模,再往大型規模邁進。

第五、紫光董事長趙偉國已經放話如果台灣不允許陸資投資半導體產業,將建議大陸限制台灣半導體業者在中國市場銷售,這沒有甚麼好奇怪的,先前大陸也是用類似手段逼迫高通和IBM移轉技術,英特爾已經投資紫光,高通也和中芯國際共同合資成立IC封裝公司。

第六、台灣沒有條件將中國大陸半導體業者當作敵人,未來應該化敵為友,形成策略聯盟夥伴關係。

第七、封裝是陸資可以合法投資的行業,經濟部沒有不准的理由,否則未來對全世界投資人釋放出錯誤的信息,台灣將會更加邊緣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