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德勒澳網奪冠,給台灣老闆的啟示:想重振雄風,你該開始想想「要放棄什麼」
今年澳網公開賽, 36歲的費德勒再寫傳奇,拿下男子單打冠軍,也是其生涯第20座大滿貫金盃。
2012年費德勒在奪下溫布頓錦標賽冠軍後,有好幾年的乾涸期,我認為他應不可能再拿大奬,沒想到其從2017年起卻越戰越勇,再創高峰。
同樣在邁入老年卻仍不斷譜寫人生傳奇的,是女星梅莉史翠普,她最近獲得第31次金球奬提名,打破紀錄。她打動人心的地方在永遠追求自我突破與挑戰,嘗試不同的戲路。
費德勒和史翠普的例子對台灣應有所啟發。我們曾經有輝煌的過去,然而現在卻陷於泥淖,不但找不到方向,連信心也沒有了,我們要如何才能重現往日雄風?
費德勒說他勝利的訣竅在於保持精力,謹慎選擇適合自己參加的比賽。或許對於台灣而言,現在應該決定放棄掉哪些東西,我有些客戶已開始出售非核心資產。
全世界有三大知名企業有捲土重來,再創高峰的經驗。最著名的當然就是蘋果,賈伯斯回去重整他一手創建的公司,帶來全新不一樣的基因,締造了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企業。
另外一家是台灣的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退休後,台積電遭遇亂流,於是他重出江湖,創造出7兆元的市值,直到最近才以86歲高齡宣布引退。
第三個例子是星巴克。這家公司有很多年曾是美國投資界看好的股票,但幾年前陷入盲目擴張危機,創辦人只好自己再跳下來操刀,重組企業、再創高峰。
這三家公司重整有一個共同特色,即都是由創辦人挑起大樑,但台灣有幾個像張忠謀這樣的企業家?從這點來看,老企業透過重整再創高峰實在難之又難。
中國大陸這兩年流行一種「休克式療法」,給予老企業新生命,作法是找一家新經濟的企業併購傳統經濟企業,典型的例子是尹衍樑將大潤發中國出售給阿里,線上線下互補,虛擬結合實體,徹底改變運作方式。
繼大潤發之後,著名的家樂福中國也於目前宣布賣給騰訊,深化了騰訊和阿里雙雄對峙局勢,但這一切都不及萬達商業上周宣布引進包括騰訊在內的340億人民幣戰略投資者,占14%股權。
這筆交易騰訊投資100億元,騰訊的夥伴京東投資50億元, 另外蘇寧和融創各投資95億元。萬達曾經是中國房地產龍頭,王健林也當過中國首富。引進新投資人後,萬達商業將改名萬達商管,今後不再進行房地產開發,轉型為純粹的商業運營管理企業,將引用騰訊的巨大線上流量和萬達線下商業資源,共同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商業模式。
這些都是理想,聽起來像天方夜譚,雖未達到真正的成功,但在中國卻有可能實現,主要在於領導者改革的決心。萬達和騰訊都是民營企業,完全沒有政府運作色彩在其中。
台灣的老闆要看到很實在的東西,才願意進行改革。但現在新經濟來了,沒有所謂的成功範例,可是已有不少重組改革範例,他們不可能每一個都成功,但如果你要等到有成功結果才開始行動,那就太遲了,這正是新經濟弔詭的地方。
O2O並不侷限於零售業,在其他行業一樣可以看到線上勢力侵入線下。最近大陸電商三哥京東宣布將入股位於廈門的君龍人壽,君龍的母公司是台壽保,後者2年前被中信金收購。為什麼是一家電商入股保險公司?這代表跨界的風已真正吹到各個行業。
事實上君龍並非首例,早在兩年多前,國泰金控即將在中國合資的產險公司,讓出60%的股權給螞蟻金服。去年富邦和騰訊合資成立由後者控股的保代公司,要在微信賣保險。
這一連串的項目,說明台灣早已開始和大陸網路龍頭跨界合作,但大都是像尹衍樑、國泰、富邦這種財團。相信這只是第一步,未來會有更多類似案例。
前一陣子文化大學遴選校長,結果由著名電商教授盧希鵬脫穎而出,理由是他比較有能力帶領學校走向未來。由此可見,改革的火苗已經點燃,只是大家仍然在摸索探討。
台灣沒有像阿里這樣的新經濟巨人,也缺乏完整的新經濟生態系,因此不可能發生類似中國大陸的跨界整合。但是從大潤發和君龍人壽的例子來看,中國新經濟業者已開始整合那些位於大陸的台商。從長期來看,台灣的生態系會越來越落後,因為我們缺乏改革的力量。
我們來比較一下2017年新經濟和傳統經濟股票漲跌輻,結果令人怵目驚心:蘋果(+45.7%)、谷歌(+30.4%)、微軟(+36.7%)、亞馬遜(+55.2%)、臉書(+51%)、騰訊(+114.4%)、阿里(+94.6%),反觀上世紀美國管理最佳公司,也是工業股的典範GE(奇異),去年股價慘跌44.9 %,新經濟的力道如此之強,無怪乎傳統經濟幾乎被打趴了。
面臨變局,年華老去的台灣企業該怎麼辦?創辦人不應靠自己,但需要親自完成一件最重要的事:啟動變革。
變革的方向是「互聯網+」的新經濟模式,可先切一部分出來嘗試,並引進新的團隊。創辦人必須善用他的權利,台灣民主化的成果很多是由於蔣經國臨終前所做的重大決定。
三年前,我決定以後要花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從事和未來相關的事情,如今我已經做到了,不能算很成功,但方向是對的。
You can do it to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