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陸資&F公司,中興&DRAM,中韓聯盟,半導體&昆山,工研院&默克,藥明康得,聯想,網家&商店街,私有化,M17


2018.05.14理事長的話
2018.05.14_理事長的話_陸資&F公司,中興&DRAM,中韓聯盟,半導體&昆山,工研院&默克,藥明康得,聯想,網家&商店街,私有化,M17
陸資/ F公司

防範FII效應擴散,金管會研擬開放陸資在持股不逾30%下,可來台「直接投資」F公司(KY類股),以利F公司增資時引進策略聯盟,現有100多家F公司將立即受惠,並有助排除海外台商回台掛牌障礙。

政院官員表示,行政院上月召開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金管會在會中報告「近期資本市場重大推動措施」,提出鼓勵國內外企業上市櫃三大措施。

包括第一,建置陸資直接投資F公司的機制,推動在維持陸資持股不得逾30%且不具控制力限制下,允許陸資得直接投資F公司。

目前陸資透過大陸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來台投資股票,是次級市場的財務性投資;陸資向經濟部投審會申請來台投資,則屬直接投資,這次擬開放的陸資投資F公司,屬直接投資部分。

官員表示,陸資若要來台直接投資國內公司,原本就可向投審會申請,但因F公司是外國企業來台第一上市櫃,不是國內公司,投審會無法審查外國公司。

依規劃,開放陸資直接投資F公司後,將由證交所及櫃買中心負責審查作業。

現行規定,外國企業來台掛F公司,陸資持股不能逾30%,未來開放陸資直接投資F公司後,陸資持股仍須維持30%以下,由於F公司基於業務發展等策略聯盟考量,仍需要引進新的陸資夥伴,因此開放後,即便30%上限不變,但對F公司業務拓展仍有很大助益。

第二,建議經濟部放寬F公司本國籍內部人投資大陸限額相關規範。

政院官員表示,金管會已建議經濟部,F公司投資大陸時,其本國籍內部人無須設算個人每年500萬美元的投資限額。

第三,簡化審查程序,縮短審查時程,加速公司上市櫃。金管會預期,三項措施將有助加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排除回台掛牌障礙。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法令很奇怪,好像是為某家公司量身訂製的。
第二、該F公司應該是大陸台商,原來沒有陸資成分。

第三、因為陸資總上限仍然保持30%,如果原來已有陸資,就沒有意義再引進新陸資。

第四、陸企變成該大陸台商的重要戰略投資者。

中興/DRAM

經濟部國貿局對國內半導體廠出貨中興零組件的管制令,燒到DRAM產業。台灣最大記憶體晶片製造商南亞科證實,已接獲官方要求出貨中興通訊須先經過申請並通過核准才能放行的通知,該公司短期內出貨中興將受影響。

美國商務部上月17日向中興通訊發出長達七年的出口管制禁令,要求所有美商不得出售零組件給中興通訊。經濟部國貿局傳出隨後也對聯發科發出公文,要求若要出貨給中興通訊,必須依進出口管制規定,提出申請,通過後始得出貨。

外界原將國貿局相關作法具焦聯發科,聯發科則隨後提出申請獲准,如今傳出南亞科也遭到管制,意味相關事件已從手機通訊相關領域,延伸至DRAM產業,引起業界高度關注。

南亞科證實,已接獲政府單位相關要求,近期將向經濟部提出申請出售關鍵記憶體給中興通訊,正靜待經濟部回覆。不過,業者更擔心美中貿易大戰戰火延燒至另一大廠華為,因華為牽動台灣供應鏈龐大,引發的強震不容小覷。

南亞科並未透露每月出貨中興的實際金額,僅表示,中興通訊是該公司客戶,雖然營收占比不高,但依照經濟部的要求,已提出申請審核,只要對方保證所採用的記憶體不會用於輸往違反美國禁令的地區,還是可以賣給中興通訊,不過短期內南亞科出貨中興通訊恐受申請程序而拖延。

南亞科強調,目前DRAM供給短缺,貨源相當搶手,不擔心美國對中興通訊出口管制,會影響南亞科業務。不過,如果華為也受到美方制裁,影響性恐怕會比中興通訊還大,南亞科會密切注意後續發展。

國內光通訊業與砷化鎵相關業者,也高度關注美中貿易戰的後續發展。光通訊股王聯亞認為,美國封殺中興通訊,對聯亞影響微乎其微,但華為就「不好估計」;穩懋則說,中興通訊是公司間接客戶,並非直接客戶,短期內沒有太大影響,長期方面,公司與其他同業都在密切觀察,期盼不要影響未來市場供需狀況。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如果制裁大陸,倒楣的是台企。
第二、台灣如果要選擇美國或大陸合作,還是大陸較有實質利益。

第三、台商多半沒有技術,市場比較重要。

第四、未來大陸會加速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

中韓結盟

中國京東方與南韓三星顯示器深化面板結盟傳出定案後,據了解,中、韓兩國下一步將在官方政策力量支持下,將合作項目延伸至半導體,初期鎖定記憶體領域深化合作。

這意味未來中國與南韓將擴大雙D(記憶體、面板)結盟,對面板雙虎群創、友達,以及南亞科、旺宏、華邦電等記憶體廠,都將是考驗。

上述消息已獲業界證實,據韓系設備商消息指出,中國面板龍頭京東方、南韓面板大廠三星顯示在電視面板合作僅是第一步,京東方在官方支持下,以低於業界成本六成方式報價,向三星集團釋出善意,同時為下一步中國、南韓半導體領域的深化合作打下基礎。

由於面板、半導體都是科技產業的重要戰略領域,一線電子製造大廠皆相當關注相關訊息與後續發展,尤其在京東方確定將先以賠本方式生產,換取三星技術合作與出海口,對於台廠威脅需持續觀察。

業界也指出,在先前電視面板則主要從台資廠以及南韓廠商進口為主,因此一旦中、韓面板龍頭深化結盟,中國面板廠將有望間接突破美國貿易戰帶來的關稅壁壘。

另在記憶體部分,數據顯示,由於美國企業過往五年所需記憶體不斷成長,過往86%主要仰賴從南韓、日資企業進口,因此中資企業與南韓等夥伴深化合作,將能繞開貿易戰並去化產能。

據透露,中國官方近期積極釋出刺激記憶體投資的補助政策,而中國的記憶體IC設計公司兆易創新等也已與三星集團展開進一步合作接洽。

近期兆易創新切入南韓三星智慧機供應鏈以外,也向主要晶圓代工廠中芯投片逾1萬片,較去年同期大增五倍。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未來是產業鏈和國家的結盟。
第二、企業可能必須選邊站。

第三、中韓結盟,對台灣影響很大。

第四、台灣若只有一套劇本,只會抱緊美國大腿,未來肯定將處於弱勢。

半導體/昆山

4月下旬以來大陸通訊設備大廠中興、華為受到美方制裁與調查,已激起大陸中央到地方對半導體產業的加速投入熱潮。目前已有多地投入半導體專案建設,其中又以江蘇省著力最深,昆山更針對相關企業祭出最高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補助。

新華社報導,昆山市最新公布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意見(試行)」指出,將通過在項目落地、產業集聚、研發投入等方面,積極扶持半導體產業發展。針對具有產業化與市場前景的半導體設計企業,根據其工藝技術水平、規模、成效等給予最高100萬元的專項資金傾斜支持。對註冊資本超過1,000萬元、符合該市發展方向的相關企業,將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補助。

除了昆山之外,大陸多地也先後將半導體產業列為今年重要投資項目。上海證券報報導,以江蘇省為例,江蘇省發改委4月底宣布,今年共安排省重大項目240個,總投資3.5兆元。其中有不少半導體相關產業專案,台積電南京12吋廠更是重點項目。

其他的地方也不落人後,413日,陝西省發改委公布2018年重點建設專案計畫。其中,包括三星12吋快閃記憶體晶片專案(二期),以及中興通訊研發生產基地(二期)。428日,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印發「2018年省重大前期工作專案推進計畫的通知」,其中提到多個涉及半導體產業鏈的專案計畫,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工。

此外,上海市長應勇本月3日下午調研半導體產業發展情況時指出,要把加快發展半導體產業作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點。另根據3月初上海發布的2018年重大建設專案清單,有多個半導體產業專案入選。

事實上,今年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動作,不僅展現在各個地方的重大工程計畫中,國家層面也是動作不斷,為產業發展提供大量銀彈。中國工信部就曾於425日透露,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第二期正在募資,外界預期規模最高將達3千億元。

資料顯示,20149月成立的大基金,截至目前共進行了52筆對外投資。其中,製造領域投資占比為65%,如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等;IC設計領域占比為17%,如匯頂科技、兆易創新等;封測領域占比為10%,如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晶方科技等;裝備材料領域占比為8%,如上海新晟、巨化股份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連昆山都跳出來支持半導體,很奇怪。
第二、以前蘇州曾吸引台灣聯電投資和艦。

第三、大陸會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

第四、將強烈磁吸台灣人才和企業。

工研院/默克

搶攻精準醫療2020年預估將達可達695億美元商機,「台灣-默克生技製藥產程研發暨培訓合作計畫」7日宣布啟動典禮,雙方將合作協助生技藥物產程技術上的開發,首攻目標是抗體藥物複合體技術(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預期將為台灣製藥產業帶來超過百億產值。

副總統陳建仁昨日親臨該活動,宣示政府支持生技產業決心,在「5+2 產業創新計畫」創新旗艦計畫中,已將精準醫療納入作為積極落實的重點發展方向,期待工研院與默克攜手,開創生醫產業能量。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此次合作有三大意義,包括開發及導入先進製程、共同合作前瞻製藥技術,及培養國內高階生技製藥人才等,預計一年半內可培養近120位高階生技產程製藥人才。雙方合作可以有效縮短台灣投入ADCs產品開發時程,對於台灣生醫醫藥產業的發展極有助益。

默克集團全球生命科學事業體總裁UditBatra表示,藥品開發和實行臨床製程,十分的耗時和複雜,採用強大而可靠的製造平台,將可更快向GMP生產成功轉化。此合作計劃中,默克提供最佳的實作方式,配合業界專家的訓練,將協助提升生技藥物製程的速度、安全性和操作靈活性。

工研院表示,藉由這次合作引進默克之相關生產製造技術專業知識後,工研院生醫所ADCs技術正可強化產程技術研發,以銜接新藥查驗登記(IND)前所需之化學製造管制(CMC)技術建立,預計可協助產業界至少藉此縮短35年的研發時間,並降低動輒25億元的研發失敗風險,這將對台灣生技製藥產業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根據IEK研究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約389億美元,預估2020年可達695億美元,複合成長率為12.3%。國際間如英國政府在2014年就已推動「十萬基因體計畫」,興起精準醫療的研究、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於2015的國情咨文提出2.15億美元發展精準醫療,並在隔年2016年底通過「21世紀醫療法案」,加快FDA對藥品與醫材的審議,鼓勵醫療研究創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工研院和世界一流藥廠合作,是正確的作法。
第二、台灣有人才,靠近中國市場,對外商絕對有吸引力。

第三、工研院應該要有整體的規劃藍圖,才能創造產業的戰略群聚效應。

第四、中國大陸生技產業正在快速崛起,台灣將面臨強大競爭。

藥明康得

大陸A股第一檔「獨角獸」藥明康得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價開盤後即飆漲,最終漲幅43.98%,收在31.10元人民幣(下同)。受此激勵,藥明康得集團旗下在港股上市的藥明生物科技,昨日同受鼓舞,股價大漲6.74%。

藥明康得從今年26日預披露更新通過上市審核,用了短短50天,僅次於此前36天便火速核准通過上市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而在核准上市半個多月之後,藥明康得成功超越FII,率先拿到AIPO文件。業內人士分析,這和藥明康得從原先57.4億元的募集資金額,大幅降至21.3億元,縮水高達63%有關。

2017年在香港上市的藥明生物,是藥明康得集團從美股私有化後,將集團業務拆為三家公司的其中之一,昨日股價上漲4.75港元,漲幅6.74%,收盤為75.25港元。

中國新聞網報導,A股上市的藥明康得昨日開盤後,股價就大漲逾20%,因股價現異常波動,藥明康得隨即宣布暫停交易,自當日1000分起恢復交易,收盤價為31.10元,較承銷價21.6元上漲9.5元,漲幅多達43.98%。資料顯示,藥明康得成立於200012月,為曾在美股上市的中資股,主要營業項目為小分子化學藥的發現、研發及生產的全方位、一體化平台服務等,是目前中國大陸規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醫藥研發服務企業。

56日晚間,藥明康得披露2018年第一季財報,資料顯示,今年首季藥明康得的營業收入為21.4億元,年增21.1%,營收呈現快速成長趨勢。稅後盈餘為2.6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8.5%。

申萬宏源證券估算,就發行本益比與產業本益比而言,藥明康得的承銷價相對於產業本益比存在較大折價,預計上市後上漲空間較大。

分析師指出,目前藥明康得的本益比為65倍左右,藥明康得以22.99倍本益比、每股承銷價21.6元發行,在本益比達到65倍時,預期要有連續8根漲停板的表現,投資人每中1簽獲利即可接近4萬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藥明康得私有化價格極高,現在IPO價格相對便宜許多。
第二、大陸A股上市剛性規定23倍本益比,以致藥明康得IPO金額大輻縮水。

第三、藥明在美國私有化以後一分為三,一家在香港上市,另外一家還未上市,資本運作高明。

第四、這說明大陸生技產業正在快速興起。

聯想

聯想集團主席楊元慶8日發布內部組織架構調整郵件,將原個人電腦和智慧設備業務集團(PCSD)、移動業務集團(MBG)整合成立全新的智慧設備業務集團(Intelligent Devices Group)。

組織升級後,智慧設備業務集團,與原數據中心業務集團(DCG)協同發力「智慧設備+雲」和「基礎設施+雲」,迎戰智慧變革時代。

騰訊財經報導,楊元慶在內部信中表示,集團所處的行業正在經歷重大變革,從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過渡到智慧物聯網(智慧IoT)的新階段,有必要對組織和資源進行調整,把「智慧設備(智慧IoT+雲」業務,推向新高度,加速向智慧IoT和智慧化時代轉型。成立的智慧設備集團,將由聯想集團企業總裁、首席營運官蘭奇(Gianfranco Lanci)領導。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將出任中國區智能設備業務集團負責人,向蘭奇彙報。

36氪報導,聯想在今年2月發布最新1季財報顯示,營收130億美元,創下過去三年來單季新高並直逼歷史最好水準,但卻沒有賺錢,反而虧損2.89億美元。

恆生指數日前宣布剔除聯想為成份股,聯想從2013年重回恆指以來,市值已下跌57%,市值減少59億美元,主因就是公司獲利不佳。

分析認為,聯想急需解決獲利問題,尋找PC之外的增長點,藉由組織的調整,讓資源集中到智慧設備領域,以創造獲利,這次組織調整,可看出聯想把希望押注在智慧物聯平台上。

目前聯想的PC業務依然穩健,保持全球最大PC廠商的地位,但手機業務朝令夕改也不見起色,3月發布的S5手機,被認為搭區塊鏈的熱點炒作概念。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想曾是大陸IT產學龍頭,現在卻輸給小米。
第二、聯想一直沒有走出PC布局,是一大失策。

第三、聯想手機策略是完全不成功的。

第四、現在已到物聯網時代,但聯想好像沒有明確的布局戰略。

第五、聯想和宏碁,有一定程度對比,都是過氣的明星,令人不勝唏噓。

網家/商店街

台灣電商龍頭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8日宣布,旗下子公司商店街將正式下櫃,網家董事會決議將以每股44元的價格,於公開市場購回商店街流通股份,收購金額估計為新台幣3億元。

詹宏志表示,商店街將會以新創公司模式發展,未來將引進策略投資人,重新整理資本結構並布局海內外市場。

商店街個人賣場去年初與蝦皮購物正面對決,以免運費的補貼流血戰搶奪台灣行動電商龍頭寶座,導致去年每股淨損43.25元,大虧超過四個股本。嚴重的虧損也連累母公司網家,讓網家每股盈餘跌到僅剩0.31元,創十年來新低。

詹宏志表示,放眼全球網路公司,在追求成長過程中,都是先爭取用戶行為,再來是營收,最後是獲利。去年補貼戰告捷,帶領商店街個人賣場成台灣行動電商龍頭,今年第一季成交額達120億元、超取件次1,100萬次,創空前成績。

詹宏志以日本行動電商新星Mercari舉例,指出該電商與商店街發展進程相似,Mercari今年三月份剛完成新一輪增資,公司市值已超過20億美元(新台幣600億元)。

以商店街個人賣場每月成交金額40億元來看,已超過該電商,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不過,商店街以補貼打開市場,卻是「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去年第一季單季虧損300多萬元,到第四季迅速擴大為7億元。對此,詹宏志指出,免運費補貼是取得市場的必要手段,雖然商店街因行銷費用擴大而虧損,但業務也快速擴張。目前商店街個人賣場已將補貼門檻調高,但訂單動能不減,今年將會逐漸收斂補貼力道,同時致力讓已取得的用戶留在平台內。

網家、露天拍賣、日商伊藤忠等三家公司為商店街主要股東,持有76%股權,流通在外需購回的股份不超過24%,股東可在確定終止交易日的50天內表達收購意願。私有化完成後,商店街將調整資本以及組織架構,同時佈局海內外市場,未來不排除以全新架構重新回到資本市場。

詹宏志日前在股東會上表示,今年商店街將有積極財務規畫,並預計以私募辦理對商店街增資20億元,目前網家已備妥10億元銀彈,未來也將引進策略性股東,也不排除持續尋找規模更大、且認同網家價值的國際投資者,並進軍亞洲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商店街需要進行大規模策略和股權重組。
第二、一年虧掉幾個資本額,的確不應該再維持上市地位。

第三、我們同意商店街必須重新定位成新創企業

第四、很多台灣企業都必須進行大改造,下市是重組的先決條件。

第五、私有化才能避免小股東干擾,並引進合適的投資人。

私有化

電商名人詹宏志旗下商店街計劃下櫃,因網家集團持有商店街76.12%股份,依照櫃買中心法令及作業程序,只要通過二道關卡,最快6月底就可以中止股票上櫃。

櫃買表示,因大股東網家集團持有商店街逾三分之二的股本,根據法令規定,無需召開股東臨時會,即可申請下櫃,但必須經過櫃買董事會中討論過關,並公告20天後方可下櫃。

櫃買強調,本次商店街下櫃並非轉赴海外掛牌,而是因不堪虧損,才會決定採此一方式下櫃,並於私有化後重新調整營運結構再次出發。

業者表示,其實企業下櫃的困難度相當高,根據櫃買中心現行法令規定,上櫃公司可以透過二種方式決定下櫃的命運;第一招就是,持股三分之二股權的董事召開董事會決議,第二招則是透過召開股東臨時會決議通過下櫃案。

商店街目前董事及監察人持股比重76.12%,已經可以強渡關山決定下櫃的命運,但公司還是敲定於625日召開股東臨時會,顯示對此次下櫃案相當慎重,並採雙軌模式(董事會及股東臨時會)讓下櫃案能順利通過。

櫃買中心表示,由於商店街下櫃案需經過櫃買董事會討論通過及作成會議紀錄後,並進行公告逾20日才生效。按此流程推估,商店街最快將可以趕上櫃買中心月底召開的董事會進行審議,6月底可望中止上櫃。

台股私有化動作不斷,第一波台灣企業股權私有化發生在20072008年時,當時知名企業復盛、億豐及致伸三家公司為台股首度出現的私募股權基金(PE Fund)和大股東併購下市案。

在整合調整經營策略後,致伸已在201210月間重新上市,而億豐也在201512月間上市,復盛之後曾分拆成3家公司,而承接原先運動器材事業部的「復盛應用科技」2017年掛興櫃,也朝向上市之路邁進。

近幾年知名股權私有化案例,則包括漢微科、三汰-KY及冠科-KY等上櫃公司。其中,半導體設備廠漢微科曾是上市櫃股后,由於連年維持高獲利及產業前景佳,獲荷商艾司摩爾(ASML2016年收購後下櫃;深耕中國大陸汽車零組件防鏽產品的三汰-KY,則因董事長驟世,加上第二代沒有接班意願,在20178月下櫃;而生技股冠科-KY則因日商收購而將在今年5月中止上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許多台灣企業需要重組,私有化是前提。
第二、台灣主管機關過去不歡迎私有化,未來心態和法規需要放寬。

第三、當年KKR投資國巨失敗,就是因為主管機關不允許其私有化。

第四、中國大陸企業在美國私有化後,都能很快再上市,形成良好循環。

M17

來自東南亞的互動影音媒體集團M17 EntertainmentM17)在美國時間511日提出申請,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以代號「YQ」首次發行股票(IPO)。預計發行美國存託憑證,募資1.15億美元;創投業界指出,M17 Entertainment最快可望5月底掛牌,預計發行單位與價格接近掛牌前才確定。

M1720183月的年營收1.16億美元,僅募資1.15億美元,市場評估最後交易金額不僅於此,估值上看8億至10億美元,是具潛力的亞洲獨角獸。

M17主要收入來自2017年初合併亞洲最大影音直播平台17 Media,是華裔歌手黃立成創辦,2017年與來自新加坡的交友平台拍拖(Paktor)合併成為M17 Entertainment集團,包括直播、交友、電競直播等業務,集團若順利掛牌上市,可望成為台灣血統的第一家新創獨角獸,也是第一家挑戰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台系企業。

根據M17的相關資料,M17是「台灣基礎的公司(以17 Media為主要收入來源)」,到20183月底的一年內,業績為1.16億美元。根據M17公司提供的年報顯示,20164月到20173月底,M17營收9,007萬美元,較2016財報年度的7,685萬美元大幅成長;不過,也因為快速擴張市場,虧損金額從2016年每股虧損0.89美元擴大到2017年的每股虧損1.11美元。

17 Media成立於2015年,黃立成當時先做交友App服務「好麻吉」,發現市場有限,轉而發展直播App17 Media」,以包含台灣在內的大東南亞地區為主要市場,迅速擴張,A輪獲得1,000萬美元投資,並透過創投協助,開發日本市場。

17 Media初期快速擴張,黃立成對網路內容也不設限,僅要求直播主自律,結果內容出現色情、暴力等犯罪內容,被Google Play和蘋果的AppStore下架,更被警方調查。創投資金投入後,增加人手調整內容,再度恢復上架後,持續帶動營收。

今年初,集團財務長顧尚修表示,今年目標是擴大業務和規模,拓展海外市場。目前主要業務17 Media是日本第二大、台灣第一的直播平台,最近和八大電視開拍直播互動節目,站穩台、日市場後,將進軍美、韓;還規劃電商直播17Shopping,今年進入市場。

台灣第一家在那斯達克上市的企業,是2000年時的和信超媒體(Gigamedia),以經營Cable網路為主要業務,主要大股東是和信集團台泥辜家。但上市後不久就面臨網路泡沫化,那斯達克市場遭災、重挫,也影響了Gigamedia股價。後來辜家也逐步淡出和信超媒體經營。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台灣原創的獨角獸。
第二、成功關鍵在於這個平台一開始會面向全球。

第三、而且以全球華人為市場。

第四、M17引進新加坡策略夥伴,並在美國上市,才有這麼高的估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