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6理事長的話:港交所/倫交所,資金港,出口,A股,印度,外送,脫歐,Google
港交所/倫交所
全球資本市場11日爆出震撼彈,香港交易所將以296億英鎊(約366億美元)收購倫敦交易所,較11日倫交所收市價每股溢價22.9%。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兩者如能成功結合,將是東西方資本市場第一次強強結合的聯姻,可望創造一個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金融交易服務,且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元的交易所集團。
港交所11日在港股收盤後後發出公告,已向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提議合併,擬以20.45英鎊現金加2.495股新股,換1股倫交所股票,估值約296億英鎊,消息一出,倫交所股價旋即飆漲逾15%。
李小加11日在《踏上「連接全球」的新征途》網誌中宣告,此一收購是千載難逢的跨國聯姻,倫交所與港交所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且業務高度互補,兩者如能成功結合,可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互聯互通平台,屹立於全球資本市場之巔。
如以今年第二季市值排名,港交所以3.94兆美元名列全球第五大,倫交所則以3.77兆美元居第七。一旦交易成功,港交所將挑戰「亞洲一哥」東京證券交易所地位,位列紐交所、那斯達克交易所之後,成為全球第三大證交所。
成立於1801年的倫交所,業務涵蓋各種國際股票,債券和衍生品市場,最大股東為卡達投資局,持股比例為10.3%。若按上述交易條款,日後卡達投資局對港交所持股量為3.92%,而香港政府持股比例將降至3.49%,失去單一最大股東地位。
針對此一收購案,倫交所11日傍晚表示,港交所的提議是未經請求的、自發的,會考慮港交所的提議。李小加強調這並非敵意收購,而是向所有投資者說明其意圖和宏願,且前提是倫交所交易要暫停對金融數據交易平台Refinitiv高達270億美元的收購案。
至於港府及英方,均持正面看法。香港政府表示樂見港交所按戰略規劃的方向。英方則表示,會仔細研究任何可能對英國產生安全影響的投資。英國商務大臣Andrea Leadsom接受外媒訪問時兌,政府一向期待外國對英國投資,及與不同國際持份者合作。
李小加11日強調,在國際形勢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目前也許不是進行巨額跨境交易的最佳時機,但現實是「時不我待」。港、倫兩大交易所合併後,香港不再僅是外資進出中國的門戶,也成為香港連接中國與世界提供新動力、新空間。對英國而言,可以鞏固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併購案,今年最重要的亞太M&A。
第二、香港和英國都陷入危機,可以說是難兄難弟、抱團取暖。
第三、香港2012年曾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但意義和層次和這次不能比,以前只是戰術,產品線的延伸,但是這次是戰略。
第四、我相信中國政府有在背後支持這個併購案,這會是「一帶一路」政策的一大延伸。
資金港
「台灣不當資金港,去投資全世界真的太可惜!」國泰金投資長程淑芬昨(9)日對這波政府引資回台的政策,提出創意建議。
程淑芬昨天出席國泰台大產學合作團隊公布「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 」記者會,她受訪時表示,台商大筆資金都往外流,貢獻新加坡、香港的金融業,程淑芬建議,可開放銀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開戶,而且該大刀闊斧從現行以「國籍」區分,改為「幣別」區分,讓台商或國人海外資金可放在OBU,進而投資全球。
台灣可以新加坡為範例,星國腹地小、製造業少,但全力發展金融業,極快速度發展其私人銀行業務,如今已可媲美瑞士。
多年來政府鼓吹海外資金能回台投資、或回台理財,發展台灣金融業的財富管理業務,這是件好事,但程淑芬表示,「台商回流若沒有案子可以投資,台商資金還是會出去」。
她指出,台商要回流實質產生好的長期收益,有沒有好的案子投資才最關鍵;發展資金港,首先要讓人家信任,包括政策與政治環境,另外國內商品多元性還是不夠,例如私募目前也只有投信能做。
程淑芬強調,有開放才會出現創意的業界,她建議政府主管單位,除了從處罰遶道壞行為角度思考之外,也要獎勵好行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商資金大舉回流,是發展財富管理的良機。
第二、台商的確可以從香港市場分到一杯羹。
第三、台灣對回流資金直接投資減免稅免,是一大突破。
第四、政府應有清楚的願景和整套的相關措施。
出口
美中貿易戰牽動訂單移轉,財政部昨天公布八月出口規模達二九○億美元,不僅在七月翻黑之後再度翻紅,更創下歷年同月新高,年增百分之二點六,表現較預期亮眼,最主要歸功於資通產品、積體電路出口暢旺,雙創歷年單月新高。
不過展望九月出口,在去年高基期因素下,預料恐將呈現衰退,預估年減幅度將在百分之一至二點五之間徘徊。
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八月出口規模是「久違的高水準」,除了創歷年同月新高,也是有史以來第六次突破二九○億美元。她表示,儘管中美貿易衝突未間斷,但台商持續移回生產線,以及訂單移轉效應、國際品牌手機新機備貨需求出現,帶動八月出口呈現小幅正成長。
若從出口貨品觀察,蔡美娜指出,電子科技產品與傳產貨品呈現「強弱分明」兩樣情,其中以資通與視聽產品成長最為顯著,八月出口三十八億美元,再度突破歷年單月最高紀錄,年增率達百分之三十一點四,是近八年來最高增速。
另一項表現亮眼的貨品是電子零組件,出口值一○四點八億美元,是歷年單月次高,年增百分之七點五,其中積體電路出口顯著彈升,出口九十三點七億美元,創下歷年單月最高,主要受惠於旺季以及貿易戰提前拉貨效應。反觀傳產貨品,包括礦產品、化學品、塑橡膠及其製品等貨類,都遭到原料行情疲軟打擊,加上買氣低落,年減幅都超過百分之十以上。
展望九月出口表現,蔡美娜分析,去年全球景氣樂觀,美中貿易戰發動後,也帶動廠商備貨潮,使去年九月、十月出口分別高達二九六點二億美元、二九五點五億美元,如此高基期形成「兩座高山」,短時間要越過恐有難度。
不過,蔡美娜也說,美國新一波加徵關稅名單,也將持續帶來拉貨效應,預期九月仍有廠商提前備貨,在正負因素互抵下,預期九月出口衰退幅度約在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點五之間。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下半年GDP成長可以期待,出口成長,投資也成長。
第二、本來以為出口會減少,但5G和AI帶動電子業的新需求。
第三、川普為了選舉,已放緩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制裁。
第四、台積電大敗三星,業績強勁反彈,也是出口成長的原因。
A股
大陸吸引外資活水再出招。大陸國家外管局10日傍晚宣佈將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且一併取消RQFII的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今後外資機構只需登記就可投資A股,等於全面鬆綁外資「限購令」,預料將為A股吸引更多長期資金。
QFII是指符合規定的外資機構,其募集的美元獲大陸批准後再轉換為人民幣直接投資A股。RQFII則是指離岸人民幣通過在香港的中資證券公司及基金公司投資大陸A股與債市。
2019年以來,大陸官方多次表態將放寬QFII和RQFII的准入條件及擴大投資範圍,10日外管局更是直接取消這個「外資限購令」,鼓勵外資大舉進場布局。市場預期,這對近日重返3,000點大關的A股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多。
外管局指出,今後具備相應資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只需進行登記即可匯入資金開展符合規定的證券投資。不僅大幅提升境外投資者參與大陸金融市場的便利性,也可增加大陸股市及債券市場在國際市場的能見度。
大陸自2002年實施QFII制度,2011年針對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再推出RQFII制度。外管局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8月末,QFII投資總額度為3,000億美元,獲批額度1,113.76億美元,其中包含富邦、國泰、第一金等多家台資金融機構也在其中,總計台資機構獲批的QFII額度達108.61億美元。
而RQFII制度已從香港擴大到20個國家和地區,投資總額達人民幣(下同)1.99兆元,共計222家RQFII機構獲批6,933.02億元投資額度。
新浪財經報導,跨境證券投資在大陸國際收支格局中已經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Wind資料顯示,截至9月9日,滬深港通北向資金累計淨買入7,941.27億元。2019年上半年,大陸非儲備性質金融帳戶延續淨流入態勢,其中,境外投資者增持A股達500多億美元。
儘管外資加速增持A股,外資持有總額僅占股市總市值的3.8%,占債券總市值的2.2%,遠低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外資持有水準。
尤其在MSCI明晟公司、富時羅素集團、標普道瓊等全球主要指數公司相繼將大陸A股、債券納入其主流國際指數並提高權重後,本次鬆綁外資投資額度將為A股帶來持續資金流入,預計將吸引更多境外長期資本。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進一步向外資開放資本市場。
第二、中國資本市場越來越成熟,是最近最直接關注的事情。
第三、上半年科創板成立,下半年對外資開放,都很有意義。
第四、台灣資本市場除了台積電和聯發科,其他企業外資興趣不高,政府又限制陸資企業上市,正面臨邊緣化的危機。
印度
鴻海集團降低貿易戰衝擊再出招,除了積極強化非中國製造產能,旗下富智康(FIH)深耕印度,預告下半年修訂與印度業務客戶的貨幣結算機制;市場臆測,結算有望由美元改為當地貨幣盧比計價,避免匯率波動干擾。
若相關計畫上路,將成為台資電子代工廠的第一家。依據FIH中期報告提到,由於美中貿易戰及美印潛在貿易爭議短期內難以有結論,預期印度與越南業務擴張,將有利大陸客戶的生產線外遷。
報告書指出,貨幣市場將反覆波動,為降低貨幣風險與節省對沖成本,將於今年下半年修訂與印度業務客戶的貨幣結算機制模式。報告書並提到,印度盧比歷經首季貶值後,在總理莫迪5月勝出大選後已轉升。
鴻海以子公司Foxconn Far East投資FIH持有61.86%股權,鴻海集團占FIH採購總額9.5%。FIH上半年匯損78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匯損8,820萬美元改善。
隨著中國大陸品牌客戶往印度發展、FIH報告書提到,印度業務今年上半年銷售占比達31%,將持續優化與提高印度產能,吸納更多在當地發展的大陸新客戶。
在印度布局的緯創昨(10)日表示,已在印度、大陸、墨西哥、台灣、菲律賓與歐洲等地設立生產據點,以美元為主要交易貨幣,目前沒有要使用印度盧比做為交易貨幣的計畫。
和碩指出,主要製造廠區除台灣外,都以美元為功能性貨幣。據了解,和碩在印尼巴淡島新廠生產的產品主要銷往美國,仍以美元為功能性貨幣。市場猜測,可能FIH著眼未來印度工廠產品將鎖定當地市場銷售,因此將當地貨幣由美元改為盧比計價。
法人表示,緯創2016年起在印度班加羅爾設廠生產iPhone,是首家拿到蘋果訂單,並在印度製造iPhone的製造商。另外,iPhone 6s於2018年開始在印度生產,iPhone 7是2019年初開始在印度生產。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印度是下一個世界工廠。
第二、台灣企業很少到印度布局,除了富士康以外。
第三、印度有市場,不只是工廠,是台商最應該深入了解的下一個海外據點。
第四、可是印度人很難搞,台灣一定要找到好的戰略合作夥伴。
外送
美食外送平台foodpanda深耕台灣七年,foodpanda董事總經理方俊強10日表示,foodpanda從台北的10人團隊開始快速成長,七年營運下來,在台灣已有上萬家合作餐廳。方俊強表示,foodpanda每日訂單數量年增25倍,但台灣外送市場仍有相當大的成長潛力,接下來將積極擴大在台營運,以「提升營運效率」、「擴大佈局」為兩大主軸,並透過AI應用強化外送服務。
foodpanda於2012年在新加坡成立,目前營運據點橫跨亞洲8個國家、超過200個城市,包括泰、馬、星、台、港、菲、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等。foodpanda於2016年加入德國Delivery Hero集團,該公司旗下共有33個品牌,2017年在法蘭克福證交所掛牌上市。
方俊強表示,foodpanda台灣成立於2012年,一開始在台北團隊僅10人,一開始使用白板、磁鐵等最原始的方法派單跟統計,沒有今天可結合GPS、AI人工智慧的派單系統。經過不斷優化後,foodpanda目前在台灣已擁有上萬家合作餐廳、據點遍佈全台11個城市,從街邊小吃到高級餐廳都涵蓋。
方俊強指出,過去7年間,foodpanda已打穩基礎,搭上今年台灣外送風潮興起,2019年foodpanda一星期的訂單總數已等同成立6年來的總和,每日訂單年增25倍、合作餐廳成長兩倍,活躍使用者年成長更達20倍。
方俊強指出,台灣的外送餐點市場潛力大,根據統計,台灣目前只有約18%的餐廳與美食外送平台合作,代表外送餐點市場還有82%的成長空間,潛力可期。
展望今年與明年在台灣的佈局,方俊強表示,將會再升級平台上的AI演算法,更準確地預測備餐時間與外送員抵達時間結合,再根據每位司機的歷史速度、效率、送餐點的熟悉度,分析並計算取餐地點以及外送行駛的即時路況,以縮短消費者等候的時間。
此外,方俊強也宣布,接下來foodpanda將網羅更多餐飲龍頭,擴大合作店家數量,並將服務版圖在今年底前擴展到全台更多城市。另外,除了原本的機車外送員以外,接下來也將新增單車、步行的外送員,以及推出「外帶自取」功能、並將外送時間拉長至早晨5:30~凌晨兩點,以擴大在台營運。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和全球的餐飲習慣正快速改變。
第二、未來外送的比例會大幅提升。
第三、外送正在已經超過「臨界點」,未來不論整體數量和速度都會快速成長。
第四、這兩年不論是中國大陸和美國,外送企業上市或出售均有很高的估值。
脫歐
英國國會從周二(10日)起開始休會五周,直到10月14日才復會。這場政府與國會惡鬥是否將讓英國脫歐再現亂局,以及之後情勢將如何發展,以下是幾家投行提出的看法。
‧無視國會反對、如期脫歐
雖然英國國會已通過法案,阻止英國無協議脫歐,不過首相強生重申,他仍持續努力帶領英國如期在10月31日脫歐。
本身是脫歐強硬派的強生過去曾說過,「寧可死在水溝裡」也不願延遲脫歐。這也導致部分人士相信,他將會對「班恩法案」(Benn Bill)的合法性提出挑戰。
「班恩法案」是英國下議院在9月4日通過的法案,主要內容為首相若無法在10月19日前與歐盟達成協議,必須請歐盟將脫歐大限延至2020年1月31日。
如果首相還是堅持要在10月31日無協議脫歐,則須要經過國會表決通過。
摩根大通分析師魯頓(Joseph Lupton)與波瑞法斯卡(OlyaBorichevska)表示,「強生預料將在最高法院對『班恩法案』提出挑戰」。他們還猜測強生將寫信給歐盟,要求他們不要再允許英國延後脫歐期限。
‧加強與歐盟的談判
強生表示,他仍然希望能在脫歐期限來臨之前,與歐盟達成協議,因此他將趁國會休會期間,持續與布魯塞爾進行談判,希望至少能在愛爾蘭邊界等重大爭議上與歐盟達成共識。
這也意味雖然英國與歐盟無法在脫歐後的過渡期間有任何貿易協定,但是至少可以避免硬邊界情況發生。
‧國會提前改選
Berenberg銀行資深經濟學家皮克林(Kallum Pickering)則認為,一旦英國脫歐期限再度延後,國會很可能提早改選,時間應落在11月。
‧二次脫歐公投
高盛集團表示,若英國在11月舉行國會改選,並且是由工黨取得執政地位,自由民主黨或蘇格蘭民族黨將透過影響力要求二次脫歐公投。高盛目前已把英國硬脫歐機率從25%調降到20%。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國脫歐可以說是歹戲拖棚。
第二、英國不能脫離歐洲,正如同台灣不能沒有中國大陸。
第三、外資資金正不斷離開英國,許多歐美大廠把總部從倫敦遷到歐洲。
第四、強森比梅伊強硬,但依然無法解決問題,全世界政治和經濟正在起嚴重的衝突。
Google
全球網路服務龍頭Google昨(11)日宣布,在台南科技工業園區購地,在台灣興建第二座資料中心,以因應未來營運需求。這是繼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日前宣布在台中投資逾600億元後,又一國際指標大廠在台加碼投資。
對於Google將在南科工設立資料中心,其投資額、完工時程、所需用電量等細節,經濟部官員說,因與Google簽定保密協定,一概不能透露。據悉,Google資料中心高階主管9月底將來台,可望釋出進一步訊息。
Google於2011年宣布在台灣彰濱工業區興建亞洲第一個資料中心、並在2013年底啟用,當時購買15公頃土地。去年Google在台灣啟動「智慧台灣計畫」,在台灣建立亞洲最大的研發團隊、培育AI及數位行銷人才,今年持續推動智慧台灣計畫,去年還宣布擴建第四期資料中心。
業界預期,Google前三期投資累計達6億美元,第四期資料中心加上新的台南資料中心初期投資額,應也不低於新台幣百億元。
Google在亞洲分別於新加坡和台灣設立資料中心。2011年在新加坡建立東南亞資料中心,2015年擴建第二棟樓,三年以來,東南亞超過7,000萬人首次上網,上網總人數超過3.3億,讓Google去年底宣布在新加坡的裕廊西(Jurong West)興建第二座資料中心,預計2020年啟用,在新加坡的長期投資達8.5億美元。
Google在台灣除了興建資料中心,今年初也在台灣採購10MW(百萬瓦)綠電,2020年起電力將引入彰濱工業區資料中心,這是Google第一次在台灣採購綠電且實際用在資料中心,對台灣再生能源產業也是一大鼓勵。
Google表示,新的資料中心也規劃使用綠電,這是全球資料中心的策略。事實上,Google在彰濱的資料中心已使用多項節能技術增加使用效率,從2017年9月起更利用機器學習和AI,讓冷卻用電再降低四成,成效驚人。
Google強調,台灣是全球高科技產業重鎮,長期以來支持創新發展,更位處亞洲中心地帶,吸引Google投資資料中心,為台灣本地人才帶來更多就業機會。2018年起開始在台灣資料中心招收實習生,這項計畫中已有幾位實習生在畢業後被Google資料中心聘為正職員工,Google更決定擴大實習計畫的規模。
我們的看法:
第一、Google先前在彰濱已建資料中心,後來被批評耗能,對台灣增加工作沒有貢獻。
第二、這說明台灣政府和民眾的無知,對新經濟不了解。
第三、Google是對台灣投資最多的外國科技大廠。
第四、但Google會使用綠電,帶動台灣綠能產業,這是未來趨勢。
第五、台灣的亞太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