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日 星期一

蔚來,台美人才,自貿區,歐銀大聯盟,中信金,紫光,聞泰,美國工廠,張江智慧島


2019.09.02_理事長的話_蔚來,台美人才,自貿區,歐銀大聯盟,中信金,紫光,聞泰,美國工廠,張江智慧島
蔚來

近來負面經營消息纏身的大陸電動車大廠蔚來汽車,正力求突圍。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表示,蔚來擬再融資30億美元投資能源類股,對於近期的裁員「瘦身」,秦力洪澄清這非「截肢」,組織和預算調整將成常態。

受汽車產業低迷影響,蔚來日前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財報遜於預期,汽車交付量正在下滑。進入下半年以來,多位高階主管先後離職,蔚來創始人李斌上周更宣布將在9月份大舉裁員1,200人,足見其經營之嚴峻。

騰訊科技報導,秦力洪受訪時稱,「裁員行動」從6月就已開始且尚未結束,預計至9月底前,員工總數將比2月的高峰時期減少2,000人,降至7,500人。

秦力洪表示,蔚來管理團隊7月時花了很多時間討論組織優化的內容,也針對核心人才提出新的股權期權激勵計畫,蔚來確實在「瘦身」,「但並沒有截肢,更不是自殺。」接下來諸如此般的組織和預算調整,將成為常態。

秦力洪表示,蔚來成立四年以來,至今總投資超過人民幣260億元,到第二代產品全部研發結束前(2022年~2023年),擬再融資約30億美元,資金將投入到蔚來能源(NIO Power)和亦莊國投兩個項目。

其中,成立於2017年上半年的蔚來能源版塊,目前正在籌備獨立融資,在今年年底前可望披露實質進展。

蔚來於20189月頂著「中國特斯拉」的光環赴美上市。當時上市發行價6.26美元,截至23日收盤,已跌至2.92美元。市值也從當時的100多億美元縮水到僅剩30億美元。

市場分析,目前汽車總體環境不如以往,加上蔚來在擴張與支出上缺乏節制,是否能如願吸引到新資金挹注,仍有待觀察。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大陸最追捧的新能源車企業,但現在遇到危機。
第二、蔚來只有理念,沒有核心競爭力,現在牛皮快吹破了。

第三、蔚來已開始裁員,未來被收購似乎指日可待。

第四、但中國大陸至少還有三家以上新興的新能源車公司,而且都能募到大筆資金,令人驚訝。

台美人才

美國在台協會(AIT)昨率多個單位舉辦「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白皮書」啟動儀式。該計畫將致力於在數位時代重現台灣產業的成功故事,促進台美等理念相近經濟體之間的人才流通,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是美國挺台經濟發展的新大型計畫。

AIT四月首次提出「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Talent Circulation Alliance, TCA),AIT與工業局等單位主導創立,由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計畫。

AIT副處長谷立言、經濟組長安恬、美國商會執行長傅維廉、民進黨立委余宛如、All Hands Taiwan代表莊墨、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那原道等人昨共同參與TCA白皮書啟動儀式。

谷立言致詞時說,大家都注意到中國對台灣傳統科技產業產生的威脅,包括中國扭曲市場的補貼、盜竊商業機密以及透過三十一項對台措施偷獵人才等,因此TCA計畫將協助台灣培養國際化的專業人才。

谷立言說,台灣產業的興盛很大部分是由曾於美國就業或就學的優秀人士所打造,這些人才返台後,在台灣成立新公司或任職於頂尖企業,故此計畫有一部分是要重現台美的成功故事。另外也要預防人才流失,促進台美等理念相近經濟體的人才流通。

谷立言並說,台灣的正式外交空間雖然有限,但若能與私部門、學術界和國際非政府組織拓展國際專業交流,將使台灣提升國際能見度,並擴大對全球問題解決的貢獻。

谷立言說明,白皮書目的是為了找出台灣和其他理念相近經濟體之間,人才流通的行政、監管與法律障礙,並提出務實的解決方案。該白皮書將在二○二○年六月與美國商會年度白皮書一同發表、正式出版,並成為美國商會年度白皮書的一環。

TCA接下來將舉辦系列公開活動,包括九月下旬邀請到鄧白氏首席數據科學家安東尼斯克里芬諾,接著尚有微軟人工智慧研發中心訓練學院開幕,九月廿八日將舉行TCA首屆年度就業博覽會,十一月初則將舉辦TCA高峰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過去台美的交流都是經貿,但這次是人才,令人耳目一新。
第二、歐美大廠如Google來台設立研發中心,主要就是因為台灣優秀的人才。

第三、但問題是現在台灣年輕人都不再到美國去留學。

第四、很多台灣人才到中國大陸去工作,台美人才如何加強連結,理念很好,但執行是一大問題。

自貿區

大陸對外開放再推重磅措施,大陸國務院26日發布《關於6個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宣布增設江蘇、山東、廣西、河北、雲南、黑龍江等6個新自貿區,此舉除屬擴大市場開放策略外,也被視為抗衡美國戰略布局之一。從2013年起設立上海自貿區後,迄今大陸自貿區總數已達18個。

值得一提的是,同日下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也在中央財經委員會上表示,要根據各地區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路線,形成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

談及大陸此次新設6個自貿區,上海台協副會長胡興中認為,大陸這幾年拓展自貿區行動一直在進行,今年也增設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雖不敢說6個新自貿區是完全基於美國因素,但從實際效果上,透過擁有關稅優惠、更多區位的自貿區,可以有助大陸在物流與外銷市場有更多的分散,降低對美的外銷衝擊。

「終於等到這一天!」廣西南寧台商協會副會長林大為昨稱,之前曾傳言廣西將設自貿區,但在上一批的名單並未通過,這次總算拍板。綜觀這六個新設立的省份,山東、廣西、雲南、黑龍江都屬於邊境城市,可帶動邊境貿易,導引人口流動,讓更多人想到大陸做生意。

林大為認為,在陸美貿易戰和香港風波的背景下,可以感受到大陸是要將金融中心分散,加大對一帶一路的力度,引導其他城市加快腳步進行與國際金融的連結。九月廣西將舉辦東協博覽會,相信在自貿區的加持下,必然更凸顯廣西對一帶一路的重要性。

我們的看法:

第一、自貿區最重要的精神是開放,讓世界進來。
第二、小英政府害怕中資進來,不敢設立自貿區,至今一個都沒有,對台灣很傷。

第三、這次把富裕的地區如山東和江蘇,和貧窮的地區如廣西和黑龍江,彼此作了一個平衡。

第四、大陸自貿區達18個,意義重大,代表世界和大陸將更加融合。

歐銀大聯盟

德國與瑞士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與瑞銀(UBS),有意籌組歐銀大聯盟,俾以強化競爭力。消息人士透露,兩家銀行2019年以來已多次進行協商,商討業務整合的可能方案,包括成立罕見的投資銀行業務聯盟。

德銀與瑞銀高層雙方進行協商亦顯示,因應愈來愈嚴峻的營運環境,歐洲銀行業可能出現整併風潮。歐洲銀行飽受負利率和經濟成長減速衝擊,以致全球競爭力下滑,也難以抵禦美國大型對手侵門踏戶。

《華爾街日報》引述內情人士表示,德銀與瑞銀在最近一次6月中的協商,提出成立投資銀行業務聯盟。但由於兩家銀行巨擘未能解決部分棘手問題,包括整合業務的結構和資本配備,雙方未能達成協議。消息人士指出,德銀與瑞銀多年來一直在考慮合併,協商雖然斷斷續續進行,但從未將計畫束之高閣。

內情人士表示,對德意志銀行而言,與瑞銀攜手合作可望讓德銀免於現行的大規模裁員計畫。兩家銀行曾在2019年初討論全面合併,該交易將能創建一家歐洲銀行巨頭,更能抵擋美國大型對手的競爭,例如摩根大通和高盛。

瑞銀的投資銀行績效不穩定,股價逼近2012年重整以來的新低紀錄。在此同時,德意志銀行的股價在8月跌至歷史新低。

消息人士透露,德銀與瑞銀6月在米蘭舉行協商,與會的高層主管討論交換部分業務,並合併部分投資銀行業務,但讓母公司保持獨立。

籌組聯盟的用意是讓雙方負責各自擅長的業務,德銀的強項在固定收益交易和重整業務,而瑞銀對德銀在美國的交易顧問團隊感興趣。

媒體先前報導,德意志銀行2019年稍早與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洽談合併,也同時與瑞銀談判合併資產管理部門。

我們的看法:

第一、打群架是存活的好方法。
第二、歐銀的競爭力正大輻下降。

第三、但利益如何分配是重點,兩者合在一起可能對爭取大型承銷案有幫助。

第四、台灣欠缺這種抱團的大聯盟思維。

中信金

中信金控西進動作不斷,繼核心子公司中國信託銀行計劃到廣州設立理財合資公司後,金控母公司又打算與證券子公司聯手,一起到大陸開設證券合資公司,地點可能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擇一。

中信金控28日公告,擬與中國信託綜合證券,及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三方簽署非拘束性之合作備忘錄,就設立合資證券公司進行合作,已獲中信金昨日董事會通過,尚需經主管機關核可。

中信金控資深副總邱雅玲表示,證券合資公司股本介於人民幣5億至10億元,股權比率則是中信金控與中信證券合計占大約一半比率,陸資股東、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約占一半;業務同時涵蓋經紀、自營與承銷。

邱雅玲解釋,大陸規定,投資大陸證券公司的主體,資產與淨值須達一定金額,中信證券還小,因而由中信金控出面,一起前往投資。

至於證券合資公司的地點,她說還沒有確定,上海、深圳有證交所的地方可能比較好,但合資的大陸股東是北京的企業,可能會想設在北京,合資地點仍須研議。

邱雅玲說,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的母公司是北京市國資委,大陸證券市場應該很有發展前景,中信金控希望參與中國開放且高速成長的資本市場。

中信金在719日已公告,中國信託銀行董事會通過,擬與大陸地區銀行簽署非拘束性之合作備忘錄,合資設立公司進行合作。但據了解,此為理財合資公司,地點在廣州。此案若順利,將是兩岸銀行業合設理財公司首例,而且是台資銀行業在大陸開設理財公司的第二例,僅次富邦金控。

大陸法令規定,銀行賣理財產品,須透過獨立的公司,不能由銀行自製,避免商品出現糾紛後,投資人要求銀行賠償。中信銀行目前在大陸有四家分行,尚無子行,四家分行都還不能辦理零售業務,與大陸的銀行合開理財公司,為另闢渠道搶攻大陸財富管理市場的聰明作法。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信金是台灣最佳的民營銀行。
第二、中信金對於中國大陸市場一直很投入,雖然進入較晚,但是後來居上。

第三、中信金的隱憂是大股東被金管會盯上,近兩年一直有法律官司,影響其新事業申請與擴充的腳步。

第四、中信金之前原來要在福州設立證券公司,後來因為主管機關等問題胎死腹中,這次算是捲土重來,但合作夥伴北京國有資本經營轉理中心,只是一個大陸國營企業管理單位,不能算是很好的合資對象。

紫光

大陸紫光集團宣布,與重慶市政府合作,在重慶建造12吋廠生產DRAM,預計今年底開工,2021年投產。這意味大陸強勢進入DRAM製造領域,意圖建置自有供應鏈,擺脫韓、美業者寡占。業界估,相關投資案高達新台幣千億元以上。

大陸電子業者過去挾官方支援,大舉擴產並削價競爭搶市,導致產業嚴重失序,包括面板、太陽能、LED等領域,都因陸廠介入而陷入紅海市場,成為「慘業」。紫光攜手重慶官方強勢進軍DRAM製造,恐複製「大量生產、砍價搶市」的營運模式,牽動市場版圖,以及南亞科、華邦電等台廠營運。

記憶體是電子產品關鍵零組件,大陸官方積極投入,先前已透過兆易創新切入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以鯰魚之姿打亂中低階NOR晶片市場,如今紫光切入技術層次更高的DRAM製造,更受關注。

財新網與騰訊新聞報導,紫光集團與重慶市政府27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期間簽署「紫光存儲芯片產業基地項目合作協議」,紫光將在重慶兩江新區設立「紫光國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和「重慶紫光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並在重慶設立紫光DRAM事業群總部、DRAM總部研發中心、DRAM存儲晶片廠、紫光科技園等。

在此之前,紫光集團旗下已有另一家長江存儲公司進軍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事業,主攻3D NAND晶片,隨著DRAM製造加入後,紫光集團成為三星、SK海力士之後,全球第三家同時切入DRAMNAND兩大重要記憶體生產的集團。

財新網表示,紫光集團今年630日即宣布成立DRAM事業群,由南亞科前總經理、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高啟全任CEO,象徵紫光集團DRAM戰略正式起航。

目前全球約九成DRAM市場由韓國三星、海力士、美國美光三家公司壟斷。按此次雙方簽署的協議,紫光國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將作為紫光集團現有和未來在各地設立的存儲晶片廠的投資主體,目標是最終成為另一個世界級存儲晶片大廠。

紫光集團表示,其技術來自西安紫光國芯。2015年,紫光國芯收購西安華芯半導體有限公司,該公司前身為自德國英飛凌分拆出的奇夢達,擁有英飛凌記憶體事業部的基礎。

因此,西安紫光國芯擁有從產品立項、指標定義、電路設計、版圖設計到矽片、顆粒、記憶體條測試及售前售後技術支援等技術積累,並已有數十款產品實現全球量產和銷售。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力求發展自主DRAM產業。
第二、大陸有錢、有市場、有政策,但技術不夠強,所以未來會從台灣大輻挖角。

第三、但是在DRAM產業,大陸請到台灣最好的人才,未來應該可以快速縮短差距。

第四、紫光3-4年前是採用併購市場,但在美國和全世界封殺中國的情況下,只能自己慢慢發展,這反而是比較正確的道路。

聞泰

A股上市企業、大陸手機ODM大廠聞泰科技收購荷蘭安世半導體(Nexperia B.V.)傳來新的消息,這起交易已經正式獲得台灣經濟部批准,意謂著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半導體已全部排除了不同國家及地區的審核風險,今後聞泰科技業務將從ODM公司延伸到上游半導體器件領域。

聞泰科技29日在陸股一度攻漲停板。但受大盤走勢影響,最終在盤中打開漲停,截至當日陸股收盤,聞泰科技股價收報人民幣(下同)49.60元,大漲8.65%,並創下2019年以來新高紀錄。

新浪財經報導,聞泰科技29日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公告顯示,荷蘭安世半導體已於828日收到台灣經濟部的發函,批准此次交易。同時,台灣經濟部要求Nexperia B.V.和安世台灣在台灣應遵守兩個條件,包括:不得從事研發活動或技術開發、不得從事人才挖角。

此前,聞泰科技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總計268.54億元購買安世集團部分GP(普通合夥人)和LP(有限合夥人)的股份,最終間接持有安世集團控股權。

報導指出,安世半導體主要從事雙極晶體管,二極管器件的設計、生產和銷售,其產品應用於汽車、工業與能源等領域。聞泰科技則是全球手機出貨量最大的ODM企業,市占率超過10%,客戶有華為、小米、聯想等大陸企業。聞泰科技在筆電、VR(虛擬實境)、車聯網、汽車電子等物聯網領域也有涉入。

值得注意的是,聞泰科技今年在ODM智慧手機出貨量上表現相當亮眼,IHS Markit近日公布2019年上半年ODM廠商智慧手機出貨量報告顯示,聞泰科技上半年智慧手機出貨達5,100萬支,排名第一。

報告指出,聞泰科技今年上半年來自OPPO和韓國三星的訂單增長很快,彌補了小米、華為訂單調降的影響,預料2019年智慧手機出貨有機會達到1億支,其中OPPO和三星項目的合作包括了研發和生產,對公司營收貢獻更大。聞泰科技股價從今年1月下旬的18元低檔不斷上漲,累計至今漲幅高達169%。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案子很特別,因為收購方案是A股上市企業。
第二、併購對象是荷蘭企業,比較容易操作,如果是美國一定會被川普封殺。

第三、這不是一般半導體產業,而是比較低端的二級管產業,應用於汽車、工業與能源等領域。

第四、中國大陸致力發展科技自主創新,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對台灣逐漸形成競爭。

美國工廠

講述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廠福耀集團在美投資故事的Netflix原創紀錄片「美國工廠」,因忠實呈現中美文化差異等細節,加上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夫婦投資的加持,影片21日上映後在全球廣受好評,帶動福耀在A股與港股雙雙上漲,自22日起至27日止4個交易日皆漲逾7%,市值暴增人民幣(下同)38億元。

1987年創立的福耀玻璃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汽車玻璃供應商,全球市佔率約25%,中國市佔率逾60%。這代表在中國每5輛汽車中,就有3輛使用福耀玻璃。

綜合陸媒報導,2014年,福耀集團買下通用汽車在2008年關閉、位於俄亥俄州代頓市的廢棄工廠,重新整建後,2016年底正式投產,雇用2,000多名當地員工,並帶動當地經濟。

福耀在美國的工廠並非一帆風順,由於中美文化與價值觀差異,福耀集團面臨中國企業與美國工人階級之間的文化、制度等衝突。例如對中國人來說,美國工人工作效率低,上班期間還嘻嘻哈哈聊著天。但對勞工意識強的美國工人來說,中國主管管理太嚴格,用命令的口吻安排工作、周六還強制加班,讓他們覺得權益受輕視。

分析認為,這部片展現的不止是中美兩國的文化差異,還帶來製造業全球化浪潮之下的思考。「美國工廠」目前被翻譯成28種語言在全球撥放,紐約時報以「扣人心弦」評論該紀錄片;加拿大權威電影雜誌Cinema Scope則說這是近十年來最引人入勝的紀錄片。

影片的火紅也帶動福耀股價,22日起至27日四個交易日,福耀在A股與港股股價雙雙漲逾7%,令總市值暴增38億元。28日,福耀A股小跌0.79%,報22.72元,總市值558.4億元。福耀H股平盤,報22.4港元。

除了影片加持,為福耀玻璃股價「站台」的還有公司穩定的業績和長期分紅。上市以來,福耀玻璃已累計分紅超過138億元。

縱觀1993年上市以來的業績,福耀玻璃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年均增長率都在20%左右。營業收入始終保持正增長。淨利潤方面,除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的2005年、2008年及2011年外,其餘年份均為正成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郭台銘威斯康辛州的工廠還走走停停,然而中國大陸企業在美國的工廠卻已經成功運轉了。
第二、必須對福耀玻璃致敬,真的很有前瞻的眼光,現在再去美國投資恐怕就很難了。

第三、中美文化還是有差異,美國工人受不了中國主管命令式口吻,其實即使是台灣企業去恐怕也和大陸企業差不多。

第四、未來全球企業的挑戰是,面臨中美貿易大戰,可能要在全球很多地方設工廠,到時候是「全球工廠」,而不是「美國工廠」。

張江智慧島

大陸第一個也是唯一的「5G+AI」全場景商用示範園區張江人工智慧島,22日首次對外公開運營1周年的成績單。從今年1IBM第一家進駐,陸續有微軟、亞馬遜、英飛凌等22家跨國企業相繼入島,預計到今年底,張江人工智慧島將成中國AI最新技術、最高水準的產業集聚和應用示範區。

張江人工智慧島在上海浦東新區成立剛滿周年;今年521日工信部正式授牌啟動大陸首個「5G+AI」全場景商用示範園區、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至今剛好一百天。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張英22日在張江智慧島表示,上海已集聚AI核心企業1,000多家,是中國第一,而張江則是上海打造的AI高地。

張江智慧島占地6.6萬平方公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第一家入島的IBM成立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等三大研發中心;微軟進駐成立全球第三家、規模是最大的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實驗室;還有德國自動駕駛技術和車電晶片龍頭英飛凌、阿里巴巴集團打造阿里晶片的平頭哥等22家跨國企業,和雲從科技、小蟻科技、黑瞳科技等AI獨角獸進駐。

張江人工智慧島昨日首次對外公開,園區內中國聯通5G+AI技術已打通數據整合服務,園區內不見任何保安無人值守,但無人機、機器人是全天候無盲區進行空中和地面巡邏。

環島河面上有無人船和水下機器人在巡河清淤和監測水質,園區內的AI應用還有垃圾隨手一丢就能完成分類的智能垃圾桶、ATM用人臉識別等,處處可見AI深度融合應用。

上海張江集團董事長袁濤指出,智慧島聚焦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智慧晶片研發等核心技術,搭建「核心技術層+數位技術層+智慧應用層」的AI產業生態圈。

進駐園區的縉鋮醫療總經理張晉兵表示,透過5G+AI技術,今年成功進行了全球首例將傳統CT核磁二維斷層,在北京和上海用AI進行3D重建的可視化手術協作;完成全球首例在5G條件下,一位醫師多地指導的遠程手術。

這項創新也將成為中國大陸中央推進分級診療,利用5G高頻寬、低時延特色,促進城鄉醫療協作診療效率和精確度的先導示範案例。

張江集團董事長袁濤指出,智慧島還利用自貿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在對外人才交流、資料跨境流通、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制訂一批創新政策,到年底將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AI產業集聚區。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智慧園區設在上海,意義重大,原先我以為應該在深圳。
第二、上海以往是金融中心,但這兩年銳意革新,積極往高科技發展。

第三、這說明中國大陸不只有AI技術,而且已經把技術成功應用到各個產業上面。

第四、智慧島若再能結合自貿區先行先試的優勢,將可以在制度上創新突破,成為超級的AI產業園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