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台灣30年前的「十大企業」,只有遠東成功轉型?談企業轉型4個重點

台灣30年前的「十大企業」,只有遠東成功轉型?談企業轉型4個重點

最近做了一個縮胃手術,把胃切除了2/3,目的是為了減重。有人問我為何要用那麼激烈的手段?因為我試一些方法,都無法有效控制體重,連帶引起糖尿病等症狀。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保持身體健康,我只好採用「休克療法」,現在什麼東西都只能吃一點點。

我經常協助企業轉型瘦身,沒想到有一天也會套用到自己身上。台灣企業面臨全球環境劇烈變化,經歷前所未有的衝擊,必須積極轉型,手段包括傳承、跨界、國際化、產業整合和數位化等。

由於外在環境的嚴峻,近期很多企業必須採用極端手段轉型。一個例子是大同,這是一家百年老店,近期宣布旗下公司「華映」將歇業,裁員2000人,先前該集團另外2家子公司,尚志半導體與綠能已先後下市,令人不勝唏噓。

華映提醒我們轉型的重要,該公司是台灣最大的電視映像管製造商,所以才叫華映,然而傳統電視早已被取代,不知為何不改名?這是很重要的事情。1950年成立的台灣火柴公司,到1994年才改名台火,其實也太晚了。

比較好的例子是「中興保全」,最近宣布改名為「中興保全科技」,因其早已超越傳統保全業務:在AI和物流網時代,每一個物件都可連結,透過智慧監控,創造出許多可能。

未來當AI不斷融入我們的生活,很多企業可能都必須重新定位與改名。2000年左右,互聯網熱潮時期,一大堆公司把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e或i或@,連我自己的公司,都不能免俗的在資本前面加上「網絡」(cyber)2個字。

但我們要區別「真轉型」和「假轉型」。最近聽到一個故事,某朋友的公司號稱「AI概念股」,但連他們員工都承認不是那麼智慧,有時用傳統方式運作反而更有效率。

另一個轉型失敗的例子是燦坤。該公司什麼領域都很早跨入,20多年前,在中國大陸就B股上市,也曾跨入網路旅行社以及連鎖餐飲,但都不成功,據了解是執行出了問題。

當然傳統產業也有轉型成功的個案,代表者是遠東集團,從早期的紡織和水泥,到今天跨足電信和金融。另外一個是華新麗華,由電纜開始,現在已跨足多個科技領域:半導體(華邦)、PCB(瀚宇博德)、面板(瀚宇彩晶),均有一定水準。

美國企業也有不少轉型成功的例子。最有名的是蘋果,賈伯斯改造了這家搖搖欲墜的個人電腦公司,變成全美第一大企業。IBM在90年代曾經歷一次轉型,從賣硬體轉型服務,現在又跨足雲端,大概是受到微軟啟發了。

然而也有失敗的美國企業,典型代表是百年老店、相機發明者柯達,因沉迷於過去榮景,未積極向數位轉型,以致破產。反觀日本同業,不論是富士、Nikon或Canon,都還能活下來。

不過最近日本數位相機公司又遭受另一波寒流:由於智慧手機都可以拍照,數位相機市場快速萎縮,全球出貨量從2008年的1億台,跌到不及2成,要看日本人如何轉型度過難關!

日韓貿易戰中,日本針對高科技關鍵原料進行管制,其中焦點是JSR株式會社。該公司原生產橡膠,2000年時,看中半導體不可或缺的光阻劑使用樹脂,發現這是成長產業,全力發展,吸引IBM合作,帶動積體電路產業,取代過去的真空管,JSR也成為全球龍頭,這是轉型成功的典範:傳統產業及早和未來成長趨勢掛勾,免於被淘汰的命運。

歐洲大廠西門子最近裁員2700人,將擴大到裁員1萬人。西門子和飛利浦都曾是家電大廠,但很早就開始轉型,兩者有志一同押寶醫療,可是調整的速度仍不夠快,諾基亞(Nokia)也因沒有及早布局智慧手機,而遭淘汰。

談到轉型,中國大陸企業最有魄力。「比亞迪」原來是做電池起家,後來切入富士康的電子組裝業務,這幾年又跨足電動車。浙江吉利從電冰箱零件起步,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現在已成賓士母公司戴姆勒大股東,2018年列世界500強第267位。

上週台灣老牌汽車廠裕隆宣布轉型,將所有製造移往三義,同時跨足代工,承接義大利的單子,以往裕隆只生產自家品牌汽車。這是一個痛苦的決定,為了生存,裕隆只好大刀闊斧改造自己。

台灣汽車業現在連越南都不如,越南VinFast大汽車廠,2017年5月成立,整合全球一流公司技術,預計今年10月量產。

我找了一下資料,1980年台灣前10大企業是南亞、台塑、裕隆、大同、台化、台泥、遠東、台灣松下,福特六和、聲寶。
30年後的2010年,前10大改為鴻海、廣達、仁寶、台塑、中油、緯創、奇美、友達、台積電、英業達。

裕隆、大同、遠東都在1980年的前10大裡面,但只有遠東成功轉型,其餘不是深陷泥沼就是被大陸同業超越,令人非常感概!

企業轉型需注意什麼?我認為有4大重點:第一是「願景」(Vision),第二是「敏捷」(Agility),第三是「按部就班」(Step),第四是「從上而下」和「群策群力」(Top/Team),我稱為「VAST」法則。

其實不只企業要轉型,城市和國家也需轉型。最好的例子是深圳,以不到30年的時間從小漁村發展為國際級創新城市,直逼北京、上海。反觀香港,就是因為沒有跳脫金融地產,才會淪落到今天的地步,變成可被犧牲的卒子。

歷史永遠會重演,20年後,誰會從今天的前10大名單中消失?台灣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