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微軟,特斯拉,臉書,兆元企業,3D列印,GDP上海北京,能源車換電,阿里晶片,互聯網券商,美光,魷魚幣
微軟
微軟二十九日股價收漲二.二四%,市值擴大至二.四九兆美元(六九.三兆台幣),超越當日股價下跌一.八一%、市值二.四六兆美元(六八.四七兆台幣)的蘋果,再度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華爾街日報報導,在微軟的帶動下,美股迎來去年十一月以來最強勁月線,一掃美國兩家最大企業蘋果與亞馬遜的利空陰霾。
金融時報報導,疫情促成遠端工作風潮,使雲端運算需求暴增,推升微軟第三季營收飆升二十二%,創二○一四年來最大季增幅,微軟股價今年以來已飆漲近五十%。據顧問公司Gartner統計,全球雲端運算市場,微軟佔二十%,為該產業第二大企業,僅次於市占逾四十%的亞馬遜。
微軟股價今年已飆漲近50%
蘋果二十八日公布財報,執行長庫克說,儘管需求非常強勁,但比預期還廣泛的供應鏈瓶頸,尤其是半導體短缺,及疫情在東南亞造成的生產干擾,「幾乎影響我們所有產品」,致使潛在銷售損失達六十億美元。財報顯示,蘋果七至九月淨利二○六億美元,營收八三四億美元,儘管創同季新高紀錄,但遠低於分析師預期的八四七億美元。
二○一○年蘋果首度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價值最高上市公司後,一直穩坐寶座直至二○一八年。微軟上一次再度稱冠是二○二○年七月,八月蘋果市值突破兩兆美元,搶回全球市值最高企業殊榮,微軟今年六月市值突破兩兆,成為第二家規模兩兆美企。
亞馬遜在警告人力與物流成本暴漲,恐侵蝕其獲利後,二十九日股價重挫二.二%,以一.七兆美元市值排名全球第四大,第三為Google母公司Alphabet。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微軟近期業績和股價表現太驚人。
第二、微軟雲端業務大幅成長是關鍵。
第三、蘋果股價因為供應鏈出問題而下跌。
第四、由此可見沒有永遠的企業冠軍。
特斯拉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旗下平價車款Model 3,9月成為歐洲最暢銷的車款,也是首款擠下燃油車、稱霸歐洲銷售榜的電動車,美國租車業者赫茲全球控股公司(Hertz)25日也宣布將訂購10萬輛特斯拉電動車,有望再推升特斯拉業績。
根據彭博資訊,特斯拉股價在「雙喜臨門」下,於25日早盤大漲逾4%至948.71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執行長馬斯克的身價也因此突破2,500億美元,達到2,524.31億美元,遙遙領先第二名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的1,933.9億美元。
汽車研調業者JATO Dynamics的數據顯示,特斯拉Model
3的9月歐洲銷量,比去年同期勁增58%至2萬4,591輛,一舉超越雷諾Clio、福斯Golf等車款,奪下單月銷售冠軍,原因可能是特斯拉在上季末大舉促銷。
不過,Model 3是首款銷量稱霸歐洲車市的電動車,為一大里程碑,也再次印證汽車業正加速朝電動車轉型。這也是首度有歐洲以外地區製造的車款,成為歐洲銷售冠軍。
各國政府正提供優渥的補助,鼓勵燃油車車主換購電動車,截至9月,歐洲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油電車的銷售占比已達23%,比去年提高近一倍。
另一方面,赫茲表示,已訂購10萬輛特斯拉電動車,將陸續在明年底前完成交車,美國市場和部分歐洲市場的消費者11月初起便可在赫茲的門市租到Model 3,客戶可使用特斯拉的3,000座充電站,赫茲也正在設置自家充電網。
若以特斯拉最便宜的Model 3售價約為4.4萬美元計算,這筆訂單價值約44億美元,也是特斯拉歷來拿下的最大筆訂單,也是特斯拉營收的「大補丸」。
特斯拉同日也表示,上海研發創新中心和上海超級工廠數據中心都已完工,近期將投入使用,有助擴大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影響力。不過,特斯拉24日宣布撤下「全自動輔助駕駛」(FSD)試用版軟體,距更新發布還不到一天,原因是車主反應出現碰撞警示誤報等問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兩年內股價可能還會翻倍。
第二、特斯拉同時稱霸美國、中國和歐洲。
第三、大家早已把馬斯克的缺點忘得一乾二淨。
第四、特斯拉絶對是未來的蘋果。
臉書
臉書前產品經理郝根(Frances Haugen)日前指控臉書只顧營利,不顧假消息傳播、青少年健康受害,在美國國會的證詞震撼全球。她把搜集到的臉書內部文件送交美國國會後,英國金融時報(FT)和彭博資訊等媒體取得刪節後的版本,披露臉書內部一些令人意外的混亂狀況。
FT指出,臉書對於非英文的國際語言分身乏術,難以控管許多國際用戶的仇恨言論。一份2021年的內部文件警告,臉書對沙烏地阿拉伯、葉門以及利比亞方言的內容管理人很少。文件顯示,去年臉書把87%的打擊假消息資源,投入美國平台,其他地方共只分到13%。
其次,好幾份文件顯示,臉書常不了解自家演算法的執行方式。一份2019年的文件顯示,男性用戶看到的政治貼文內容比女性多64%,尤其是非洲及亞洲用戶,而臉書也在查確切原因。
第三,臉書極度仰賴人工智慧(AI)監測仇恨與暴力內容,但AI系統的能力有限。今年3月的一份研究文件顯示,臉書只對3%到5%的仇恨言論採取行動,對0.6%的暴力內容採取行動,臉書內部研究員認為,臉書AI監控的內容暫比可能無法高於10或20%,因為AI很難理解仇恨言論的脈絡。
最後,文件顯示,美國國會山莊1月6日發生暴亂時,臉書陷入混亂,不知該怎麼辦,趕忙恢復一些在2020年11月大選結束後撤除的緊急管制措施,但許多措施卻要枯等政策評估隊伍審核簽署,慢了很多步。
由於臉書內部文件引發的憂慮愈來愈高,該公司股價25日早盤跌逾1%。
臉書則是拒絕評論特定指控內容,但表示並未認為獲利比民眾的安全與健康更優先。
我們的看法:
第一、臉書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大挑戰。
第二、祖克伯干脆放棄原有社群網站商業模式。
第三、但這和微軟再定義自己為雲端公司不大一樣。
第四、臉書做的是別人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
兆元企業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25日市值衝破1兆美元大關,讓美國的兆美元俱樂部多了一位新成員。不過,專家指出,華爾街市值破兆美元的企業逐漸增加,長期對市場而言不一定是好事。
27日美股早盤,特斯拉股價上漲2.4%,報1,042.4美元,市值達1.02兆美元。
美國租車公司赫茲(Hertz)向特斯拉訂購10萬輛電動車,寫下特斯拉單一買家最大筆訂單的紀錄,激勵特斯拉25日股價衝高逾12%,逼近每股1,025美元,一舉讓市值跨越1兆美元大關,來到1.03兆美元。就連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也對股價大漲感到訝異。
特斯拉成為美國市值兆美元俱樂部的第五位成員,另四名成員分別是蘋果、亞馬遜、微軟,與谷歌母公司Alphabet。
然而,美國兆美元俱樂部成員增加,對市場而言不一定是利多。
標普500指數前五大企業-蘋果、微軟、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與特斯拉,市值合計達9.3兆美元,約占標指成分股總市值的23%。若計入市值9,270億美元的臉書,比重升至25%。
相較之下,2020年1月時,蘋果、亞馬遜、微軟、谷歌與臉書的市值合計占標普500指數的19%。意味著大盤的影響力過度集中於少數幾家企業,這幾檔個股足以左右市場走勢。
在股市蓬勃成長時期,市場有幾家巨型企業似乎沒什麼問題。科技巨擘與特斯拉向投資人證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仍然能創造數十億美元獲利,讓股價自2020年春季以來節節攀高。
蘋果和亞馬遜將於28日公布財報,若是業績優於市場預期,可望再次推動股市上漲。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股對利率非常敏感,此時全球多國央行正考慮調升利率來抑制通膨升溫。若是華爾街開始出脫蘋果或亞馬遜的股票,可能造成美股大幅拉回。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兆元企業越來越多。
第二、臉書短期內也有可能成為兆元企業。
第三、赫茲訂購10萬輛電動車股價暴漲是關鍵。
第四、特斯拉市值未來有可能到二兆美元。
3D列印
今年原物料價格飆漲、上游頻頻缺貨又遇上人力短缺,在美國營造業掀起一波創新潮,利用3D列印取代傳統工法。德州營造商Lennar Corp就和3D列印業者Icon共同打造100戶3D列印住宅,是美國目前最大規模的3D列印社區開發案。
Icon執行長巴拉德(Jason
Ballard)表示:「我們已經完成過單戶及十幾戶3D列印住宅,這次要晉級到百戶3D列印住宅。」Icon先前在墨西哥利用3D列印建造10戶兩房住宅,今年初也和3Strands在德州奧斯丁建造四戶獨棟住宅,而這回和Lennar合作的社區開發案也在奧斯丁附近。
3D列印住宅若能受到廣大市場青睞,有望解決美國長期房市供應短缺問題。房地美(Freddie Mac)統計,去年底美國獨棟住宅短缺量高達380萬戶。
Lennar創投及創新事業LenX總裁費德(Eric
Feder)表示:「有技術的土木師傅逐漸失傳,業界勢必得嘗試替代方案來彌補勞工短缺。」
美國傳統營造法是靠人工直接在建地上架起木造結構,而3D列印住宅則是在工廠裡列印出水泥房屋結構。Icon採用的3D列印機高4.7公尺,能在一周內印出56坪平房的內外牆結構,與傳統建立木造結構的花費時間相同,但省下許多人力。傳統木造平房需要6到12人現場搭建,但3D列印只需要3人在現場。
業界人士看好3D列印住宅隨著技術精進而縮短建造時間,但坦言法規限制是眼前阻礙。
消費者對3D列印住宅的接受度也有待商榷,因3D列印住宅外牆通常會有一層一層的列印軌跡。但顧問公司Whelan Advisory執行長魏蘭(Margaret
Whelan)認為3D列印成本較低,可望以經濟實惠的房價吸引消費者。
我們的看法:
第一、3D列印已經談了7-8年。
第二、但直到現在才突然爆紅。
第三、而且應用領域不是一般製造,居然是房屋。
第四、美國缺乏勞工,造成3D列印崛起,這是一種典範轉移。
GDP上海北京
上海、北京今年前三季GDP分別達人民幣3.08兆元(約新台幣13.58兆元)、2.97兆元(約新台幣13.1兆元),穩居大陸含金量最高的城市,按照GDP增速,今年全年上海和北京GDP將首破人民幣4兆元(約新台幣17.6兆元),將緊追倫敦和巴黎,擠進世界前五的超級都市。
大陸城市今年前三季GDP前十強榜單出爐。上海、北京、深圳依舊拿下前三名,上海前三季GDP破人民幣3兆大關穩居冠軍;緊追在後的是北京,距人民幣3兆大關還有一步之遙;深圳以人民幣2.17兆元(約新台幣9.57兆元)緊追在後,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今年北京和上海有望進入「(人民幣)4兆俱樂部」。
目前世界經濟最強十大城市分別是紐約、東京、洛杉磯、倫敦、巴黎、芝加哥、休斯頓、上海、北京、首爾。
2020年上海的GDP為3兆8,700.6億元,以美元計價為5,610億,逼近排名第七的休斯頓,今年上海恐將躍升挑戰排名第四到第六的倫敦、巴黎。最快2021年,上海、北京有機會挑戰成為全球GDP總量前五的超級都市。
時代周報報導,前三季,GDP十強城市暗潮洶湧。北京與上海、廣州與深圳之間的差距縮小,強者之間緊緊相逼。尤其去年受疫情衝擊排名下滑的武漢,正在奮力追趕,前三季GDP增速18.8%,在十強城市中領跑,GDP排名也從去年的第十名,回升至今年的第九名。
此外,GDP十強城市的門檻提升至人民幣1兆1,907.06億元,比去年同期多了人民幣1,387.41億元(約新台幣6,118.4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影響,上海前三季GDP年增速達9.8%,增速比上半年放緩2.9個百分點,不過,作為上海第一支柱的金融業增加人民幣5,905.1億元,年增7.3%,近兩年平均增長7.6%;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是增速最快的行業,年增12.5%,近兩年平均增長13.8%。
第三、第四名城市之間的距離也在拉近。前三季,深圳GDP為人民幣2兆1,791.18億元,穩坐第三強寶座。廣州則在前三季首次突破人民幣2兆元的關口,達人民幣2兆29億元,略低於深圳,排名第四。兩者之間的差距從去年同期的2,311.12億元,縮小至今年的1,762.06億元。
而廣州與重慶的GDP第四名之爭也在膠著。前三季,廣州GDP以人民幣77.23億元的差距優勢領先重慶,兩者在前三季增速均達到9.9%。不過,從近兩年平均增速來看,重慶以6.2%的增速領先廣州的5.3%,實力不容小覷。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上海和北京快成為全球前五大城市。
第二、追上倫敦和巴黎。
第三、說明中國經濟實力的崛起。
第四、未來成為全球四、五名城市是必然的事。
能源車換電
大陸工信部昨(28)日宣布,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共有11個城市納入試點範圍,原則上公共領域率先試點,並鼓勵私人領域商業運營,預期推廣換電車輛和換電站分別超過10萬輛和1,000座;每年可節省燃油超過70萬噸,碳減排超過200萬噸。
大陸十一黃金周期間自駕遊大爆發,高速公路塞車免不了,但對有里程焦慮的電動汽車車主卻是個大問題,充電站大排長龍,「充電一小時,但排隊要四小時!」成了開車族的夢魘。
隨著新能源車市場越發展越大,汽車續航力除了靠充電樁、充電站,工信部首次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
這次試點範圍的城市共有11個,其中綜合應用類城市有八個:北京、南京、武漢、三亞、重慶、長春、合肥、濟南,重卡特色類有三個:宜賓、唐山、包頭。
中國證券網報導,試點內容共有七點,一是加強技術研發,主要是換電模式整車、動力電池和換電裝備的技術攻關;二是開展示範引用,制定合理可行的推廣目標,鼓勵公共領域率先試點,鼓勵私人領域商業運營。
三是完善基礎設施,重點包括制定建設規劃、保障建設用地、簡化電力報裝、加大協調力度;四是加強檢測管理,依託企業和地方監管平台,加強換電車輛、動力電池等動態檢測,提高安全運行水平。
五是健全標準體系,制修訂換電安全、換電接口、標準化電池箱、模組化電池等標準,鼓勵相關團體標準先行先試;六是優化產業生態,鼓勵設立電池資產管理公司,提升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利用效率,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能量互動;七是強化政策支持,鼓勵地方推出換電車輛應用支持政策,研究推出適合換電模式發展的金融保險產品。
預期試點推進後,推廣換電車輛和換電站分別超過10萬輛和1,000座,突破換電產品關鍵技術,打通基礎設施審批流程,建立換電汽車監管平台,健全換電技術標准體系,形成換電模式產業生態,構建換電政策支持體系。
我們的看法:
第一、換電突然成為電動車新主流充電模式。
第二、Gogoro就是換電。
第三、之前充電站曾經是電動車主流。
第四、但由於太花時間,現在看起來換電似乎更有潛力。
阿里晶片
大陸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近年推進「造芯」後,終於迎來首顆自行研發的通用晶片。阿里19日發表新款伺服器晶片「倚天710」,該晶片採用5奈米製程,基於最新的ARMv9架構,內含128核心CPU,具備強大性能和能效。
但阿里巴巴表示,該款晶片並不出售,僅為阿里自用。業內人士則認為,阿里新款的「倚天710」晶片或由台積電代工,但製程上初期應是利用7奈米。
綜合陸媒報導,阿里巴巴19日舉行「2021雲棲大會」,會上阿里旗下半導體公司平頭哥發表自行研發的雲端晶片「倚天710」,採用5奈米製程,其晶片集成高達600億個電晶體,為陸企在高端晶片上的新突破。
「平頭哥」是2018年阿里巴巴旗下的達摩院晶片研發團隊與中天微團隊合併成立的半導體公司,擁有處理器IP及晶片設計能力。阿里表示,「倚天710」晶片是業界性能最強的ARM伺服器晶片,性能超過業界標準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該晶片已在7月試生產,將在阿里雲數據中心部署應用。
報導稱,新晶片和2019年阿里發表的AI推理晶片「含光800」不同,「倚天710」是一顆通用伺服器CPU晶片,能有效提升晶片的傳輸速率,並且可適配雲端的不同應用場景。同時,阿里雲也展示由這款新晶片驅動的自主研發伺服器「盤久」。
阿里雲智能總裁、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張建鋒表示,基於阿里雲「一雲多芯」和「做深基礎」的商業策略,本次發表「倚天710」晶片,希望滿足客戶多樣性的計算需求。而定製伺服器晶片也符合阿里一貫的發展方向,有助於不斷提升雲端運算能力。
張建鋒強調,「倚天710」晶片不出售,主要是供阿里雲自用。公司今後將繼續與英特爾、英偉達、AMD、ARM等合作夥伴保持密切合作,為客戶提供更多選擇。
自近年中美打響科技戰後,大陸網科巨頭就積極投入晶片研發領域。除了阿里,近數月來,小米、百度、騰訊等也陸續傳出相關消息。例如騰訊7月份曾經積極招聘晶片架構師、晶片驗證工程師、晶片設計工程師等專才,引發業界關注。
我們的看法:
第一、軟硬結合是未來趨勢。
第二、未來大陸大型科技公司都會自行投入晶片。
第三、連汽車業者也自行開發晶片。
第四、過去像高通和聯發科壟斷市場的情況很難再現。
互聯網券商
大陸互聯網券商遭監管單位盯上。中國人民銀行官員指出,這類為境內投資者提供境外證券投資服務的互聯網券商,在大陸境內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在美股上市的富途和老虎證券受此影響,28日美股盤前重挫30%和20%,儘管富途立刻滅火,表示無倒閉問題,但市場普遍認為前景不甚樂觀。
10月中旬,大陸官媒人民網點名富途、老虎等互聯網券商,在使用者資訊安全以及合法化、合規化方面存在風險,當時兩家企業的股價隨即出現暴跌。半個月內官方兩度點名互聯網券商的問題,此次層級更拉高到人行,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網站27日刊出人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24日在第三屆外灘金融峰會上演講全文,詳細闡述數位環境下的金融牌照問題。
孫天琦表示,部分境外證券經營機構在未取得大陸境內相關牌照、僅持有境外牌照的情況下,透過互聯網平台為境內投資者提供境外證券投資服務,這屬「跨境交付」範疇。他指出,從業務來看,跨境互聯網券商是在大陸境內「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這種定性與資本帳是否完全可兌換無關。
孫天琦表示,金融作為特許行業,必須持牌經營。大陸國內也適用相同規定,若金融機構僅持有在一定區域內展業的牌照,就不能在全國展業,全國性金融牌照只能由中央金融管理部門頒發。
他強調,金融產品是「專賣品」,不是誰都可以賣,不是想賣誰就賣誰,也不是誰想買就能買。他意有所指地表示,要嚴厲打擊互聯網平台上的違法違規行為,且一定要「打早」、「打小」。
市場憂心,大陸官方針對互聯網券商如此強硬的發言,等於昭告下一波強監管的序幕。富途、老虎受此消息影響,美股盤前雙雙重挫,富途最多跌30%來到46.5美元附近,老虎則跌逾兩成,跌破7美元大關。
澎湃新聞報導,富途28日澄清,其在香港、新加坡和美國當地持牌並展業,符合當地金融監管要求,不存在倒閉問題。老虎證券則稱,80%以上的增量資金客戶來自海外,公司嚴格遵守全球各地監管規定要求,保障客戶資產安全。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加緊控制大數據。
第二、這和滴滴及螞蟻事件很類似。
第三、中國大陸認定任何境內大數據資料在國外上市都需被管轄。
第四、未來股市交易有深遠的影響。
美光
全球第三大記憶體廠美光(Micron)全球營運執行副總裁Manish Bhatia昨(21)日表示,看好後疫情時代下,數位轉型浪潮推升市場對先進電子設備和電動車等需求,拉升記憶體和半導體使用量。為滿足長期需求,美光計劃在未來十年進行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2兆元)大投資。
美光目前是台灣最大外商,惟日媒日前披露,美光將斥資8,000億日圓(約新台幣1,930億元),在日本廣島興建DRAM新工廠,市場關注美光是否降低台灣投資能量,轉向其他地區。Manish Bhatia強調,「目前台灣已在DRAM製造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Manish Bhatia昨天透過視訊,接受台灣媒體訪問。他強調,美光近期持續擴大台中A3廠建設,1α DRAM技術在過去及接下來幾季都有成長計畫。展望未來,美光先前已宣布與艾司摩爾(ASML)多年期,總金額數十億美元的極紫外光(EUV)投資計畫,而相關EUV機台會在2024年率先進駐台灣,顯示美光對台灣的重視。
Manish Bhatia說,美光不斷擴大台灣布局,從一開始併購華亞科、瑞晶,加上後續的封測廠投資,美光現在是台灣最大的外商。
Manish Bhatia強調,美光規劃的十年1,500億美元大投資,尚未拍板針對哪一個國家,美光和日本、新加坡、台灣、美國等政府持續接觸,除了規劃前段製造之外,亦包含封裝測試。
目前市場普遍看淡明年DRAM及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市況,預期終端需求可能將大於供給,導致價格走弱。
Manish Bhatia坦言,短期市場面臨邏輯元件缺貨瓶頸,對PC端的客戶造成一些影響,不過在後疫情的時代,居家購物、遠距教學、遠距上班等,掀起一波數位轉型浪潮,長期而言,記憶體需求將持續增加,這也是美光仍積極投資的主因。
Manish Bhatia分析,市場對先進電子設備、雲端技術等的需求同步大幅提升,再加上AI、電動車和自駕車領域以及不同的影音車用娛樂資訊系統,這些新應用和傳統電子產品、汽車相比,記憶體和半導體含量都將顯著成長。
Manish Bhatia強調,整體來看,儘管短期面臨長短料影響,導致記憶體需求降溫,但需求並沒有真的消失,只是受到壓抑,因為來自雲端、人工智慧、5G、車用電子等,都需要更多的儲存和記憶體技術的趨勢。
美光預期,2022年財年(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營收有望創新高,獲利也會穩中透強,中長期來看,伴隨5G相關應用,產業只會繼續向前。
我們的看法:
第一、數位轉型帶動晶片需求。
第二、美光透過併購成為全球前三大。
第三、美光未來投資數量驚人,如同英特爾。
第四、但除非美國政府能夠補貼,否則很難和南韓競爭。
魷魚幣
網飛(Netflix)推出的熱門原創韓劇《魷魚遊戲》席捲全球,加密貨幣遊戲平台搶搭熱潮推出同名遊戲,並同步發行的遊戲專用代幣「魷魚幣」(SQUID)炙手可熱,短短24小時內就暴漲將近24倍。
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魷魚幣」的交易價格2.22美元,24小時內狂飆將近2,400%,市值破1.74億美元。
而加密貨幣追蹤平台CoinMarketCap的數據顯示,「魷魚幣」價格自10月26日起的三天內,共飆漲35,000%。
不過對購買「魷魚幣」躍躍欲試的人,最好三思而後行。CoinMarketCap已示警,聲稱多次接獲通報,指用戶無法在當紅的去中心化交易所Pancakeswap出售「魷魚幣」。
部分用戶不能賣「魷魚幣」的理由不得而知,但白皮書內確實詳述反拋售技巧,未符合特定條件不得轉售「魷魚幣」。
根據白皮書所示,10月20日開始預售的「魷魚幣」,根本是「秒殺出售」,它如今也加入比特幣等加密通貨的交易行列。
這類虛擬貨幣常是突然爆紅,沒來由的漲翻天,例如在迷因梗圖催生下的「柴犬幣」(shibainu),上周價格翻了一倍。
「魷魚幣」係邊玩邊賺(play-to-earn )加密貨幣遊戲平台推出的專屬代幣,該遊戲11月正式上線,模仿同名網劇《魷魚遊戲》內的六個遊戲關卡。但該平台強調,不同於網飛影集的是,他們的遊戲不會造成致命後果。
另一個有別於影集之處,該平台虛擬遊戲的贏家獎金沒有上限,《魷魚遊戲》劇中的最高獎金是3,850萬美元,平台遊戲也不限參加人數。
但玩家必須支付魷魚幣現價作為入場費,玩遊戲的代價可不便宜,尤其在「魷魚幣」漲翻天之際。若參加最後一關比賽,須支付1萬5千枚魷魚幣,相當於33,450美元(約台幣94萬)。
我們的看法:
第一、魷魚熱泡沫化。
第二、連詐騙集團也出現。
第三、當初只是電視劇熱而已。
第四、但快速帶動各種周邊商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