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日 星期三

宏碁、Gogoro、沛星創辦人對談》除了天時地利,創業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

 宏碁、Gogoro、沛星創辦人對談》除了天時地利,創業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


上週參加玉山科技協會20周年論壇,主持其中關於創新創業的論壇,和台灣老、中、青3代創業家對談,分別是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Gogoro執行長及創辦人陸學森,和沛星(Appier)執行長及創辦人游直翰,其中Gogoro和沛星都是今年誕生的獨角獸。


創業家面對的第1個重大決策是:創業時機

我們討論了幾個有趣的話題,其中之一是創業的「時機」。施振榮表示他創業是因為原來工作的公司倒了,因此與太太湊了100萬創業。宏碁是台灣及全球PC的領導者,但施先生是在70年代末期創業,時間可能還是稍微早了一些,個人電腦真正起飛應該是在90年代。


他提到,根據矽谷研究,創業成功要素包括資金、團隊、技術、時機,其中時機是關鍵,雖然英雄可以創造時機,但仍有很多客觀條件因素。蘋果賈伯斯以iTunes創造了新市場,亞馬遜則以AWS創造了雲端商業模式,都屬於英雄造時勢。


沛星創辦人有史丹佛和哈佛高學歷,一開始從事「自駕車」相關研究,但顯然時間太早,事實上科技大廠如Google,到現在為止對自駕車仍在初期研發階段,尚未有革命性突破,進程遠落後「電動車」和「共享車」。加密貨幣也有類似問題,雖然大家談比特幣和區塊鏈已有5、6年,但直到最近才逐漸成為主流。


創業家面臨的第2個重大決策是:選題

選擇以什麼題材創業是最困難的部分,也是台灣很多新創企業走入死胡同的原因。台灣企業選題大部分以「技術」為出發點,而非「市場」,這或許和台灣許多人工程師性格有關,也可能是因為台灣缺龐大本地市場。


我認為,優秀的新創企業一定要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游直翰在2012年成立沛星時,定位自己為一家AI公司,但那時AI太早,沒有可類比公司,投資人聽不懂他們在做什麼。AI真正起飛是到2016年當Google的Alpha Go打敗了南韓棋王,才廣泛受到大家關注。


AI是「智慧化」的工具,但智慧一定要和某個產業「應用場景」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功能,比如說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零售等。游直翰後來發現,AI可以協助企業和廣告商做更精準的廣告投放,才轉型成一家MarTech(行銷科技)公司,快速成長,變成業界領導者。


Gogoro的創業歷程更有意思,創辦人陸學森是香港人,並非科技背景,專長是工業設計,之前在Nike、微軟、宏達電工作過。他說,以往大家誤解Gogoro是一家電動機車公司,或者是電池交換公司,但其實都不是,他真正目標是打造一家平台(platform)公司,在歷經10年努力後才成功。


平台是最困難的,因為平台定義了新市場、決定規格,讓其它人一起來參與,形成生態系。平台不是一般人能夠玩得起,Apple iOS是平台,安卓是平台,但過去諾基亞、三星甚至微軟成立作業系統平台都失敗。近期鴻海打造電動車MIH平台,成功吸引全球2千多家業者參加,非常不容易。


陸學森一開始要做的是電動機車電池交換平台,但沒有成功,所以他改從電動機車切入。上週理想實現,台電與Gogoro舉辦記者會,宣布打造全球首座V2G(Vehicle-to-Grid,編按:裝置和電網間能相互呼應需求,可能是將充電式車輛的電力輸送回電網,或是依電費調整其充電的速度。)電池交換站,未來不僅滿足電動機車使用,更可變身為分散在各地的儲能設施,如同虛擬電廠。從某個角度來說,Gogoro做的事情和馬斯克把Solar City太陽能電廠和特斯拉合併很類似,只是從4輪變成2輪。


我不贊成一般人去做平台,因為資金和市場都是挑戰,且需要政策配合。中國比較容易,因為市場大,而且中央一道命令下來,可以立即整合許多資源,技術還在其次,關鍵是快速形成規模和生態系。


創業家面臨的第3個重大決策是:全球化

台灣創業的第三道坎是「全球化」,我訪談的3家企業都有世界布局。這除了人才,也需要文化和管理的融合。在網路和雲端時代,企業可以用很少資源,連結世界,這是大部分台灣企業要學習的新功課。


沛星和Gogoro都選擇在海外上市,並成為獨角獸。優秀的台灣人,不能被地理限制;游向世界的大海,是我們的宿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