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就算5G、電動車是下個明星,台灣也該拋棄「護國神山」的想法

 就算5G、電動車是下個明星,台灣也該拋棄「護國神山」的想法


這兩年有個話題一再被討論,就是半導體產業以及「護國神山」台積電對台灣的重要性。台灣晶圓代工產業全球市占率超過6成,而台積電更是中美地緣政治兵家必爭之地。但最近負面效果出現,過多資源投入在半導體產業,包括聯發科也成為台灣市值第2高企業,但台灣短期內似乎看不到第2個可號稱護國神山的產業,更遑論「護國群山」。


台灣頗具成長潛力的產業

平心而論,從長期來看,台灣還是有幾個頗具成長潛力的產業。因應全球供應鏈重組,經濟部長最近在立法院報告時表示,有4個產業值得重視:首先是半導體,未來重點在設備及材料自主;其次是5G,特別是「開放式網路」軟硬體分離架構;再者是現在很多廠商投入的電動車;最後是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


其中比較有疑問的,是再生能源產業。近期台灣在國際組織公布的氣候變遷指標中「吊車尾」,今年退步到60名,總共有61國,但由於前3名出缺,實質名次為倒數第5。台灣綠電進展緩慢,發展再生能源產業自然難上加難。


除此之外,一些其它產業近期也常被提起,包括台灣引以為傲的生技醫療產業,還有因馬斯克星鏈計劃突然火紅的太空產業,另外,還有一些專家認為台灣股市藏有不少「元宇宙概念股」。


問題是,不管我們如何自豪,這些產業在台灣很難和半導體及台積電相比較,離護國神山非常遙遠。其次,這些產業的客戶都不在國內,大部分在國外,因此不容易打造完整生態系,包括鴻海等業者全力推動的電動車產業。


未來明星市場,台灣未必有優勢

我們看到幾個現象:第一、台灣企業沒有市場,必須依賴美國或中國,中國有地理和政策優勢;第二、部分產業缺乏技術,核心技術掌握在日本和外商手上,只能仰人鼻息;第三、中國政策補貼會嚴重打亂市場;第四、台商不懂整合,過多業者擠在小池塘裡。


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未來明星市場,台灣不一定有優勢,中國是全球電動車第2大市場;5G華為技術最強、中國市場發展速度最快;現在和雲端運算息息相關的資料中心市場,中國也是世界最大。


至於台灣自豪的生技產業,落後中國大陸和歐美有一段距離,主要原因是資本市場不捧場,生技股募資不易。反觀中國和香港,有許多業績為零的新藥開發生技公司成功募集到巨額資金,發展迅速,導致近年台灣生技股有私有化赴海外上市的趨勢。


台灣生技產業不僅資本市場估值低、缺乏本土市場,和其它幾個科技產業問題一樣。在中美經濟逐步脫鉤的情況下,台灣未來只能依賴來自歐美市場訂單,如果中國市場規模大於歐美市場,台灣企業將處於不利地位。


另外一個問題是「紅色供應鏈」崛起。習近平大力發展製造業,因此中國興起許多競爭對手,收購緯創中國廠、與和碩結盟的立訊就是其中佼佼者。


未來產業發展,有以下4個觀察

第一、中美市場脫鉤,對台灣企業不利,因為企業無法選邊站,這是今年上半年台灣對大陸出口仍高達4成的原因。


第二、中美供應鏈脫鉤,對台企是巨大挑戰。想要打造「台灣供應鏈」並不現實,因缺水、電及人才,且會造成排碳問題,將來會被排除在供應鏈之外,至於東南亞和印度供應鏈都尚未成熟。


第三、政府應脫離「護國神山」迷思。台積電在反全球化趨勢下,都難保自身優勢,更何況其產業,而且資源過於分散反而容易失焦。


第四、半導體占據台灣過多資源。政府應重視傳統產業、服務業及中小企業,否則人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差,基本求無法被滿足。


台灣的市場不在台灣,其實連工廠也不應全在台灣,唯有走向世界,才能維持產業持續競爭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