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日 星期二

台積電,WeWork,特斯拉,生技,臉書,川普,樂高樂園,聯電,特斯拉接赫茲訂單,貝佐斯,臉書負面影響,晟德

 理事長的話:台積電,WeWork,特斯拉,生技,臉書,川普,樂高樂園,聯電,特斯拉接赫茲訂單,貝佐斯,臉書負面影響,晟德

台積電

 

為解決美國車廠晶片缺貨問題,美國商務部要求晶圓廠提供相關晶片庫存及供需數據等資料,台積電(2330)昨(22)日指出,將會在商務部要求的期限、118日前提交資料給美方。

 

美國商務部上月提出請求之後,引發高度關注,這意味包括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在內的台灣有關企業,要交出敏感數據。台積電昨天表示,基於提高晶片需求能見度、可避免晶片供應短缺的原則,將會在118日前提交相關資料。台積電本月稍早已表示,不會洩露任何敏感的公司資訊。

 

台積電指出,在複雜的供應鏈中提高需求可見度,較能避免未來出現供應短缺的現象,在此一共同目標下,台積電作為強而有力的合作夥伴,將持續採取行動來應對挑戰。長期以來與所有利害關係人積極合作並提供支持,以克服全球半導體供應上的挑戰。

 

美國商務部21日表示,英特爾、通用、英飛凌、SK海力士等公司,都表示將在期限內提供數據,並鼓勵其他公司跟進。

 

雖然商務部強調是晶片廠自願性申報,業界仍認為必要時會啟動強制措施,先看企業回應及提供資料的品質,再決定是否進一步要求業者提供的晶片資料品質。

 

台積電法務副總經理暨法務長方淑華在106日曾就此議題公開表示,此事是為了解決供應鏈問題。在車用晶片部分,台積電已經很努力提升產能,在可能範圍幫助車用晶片優先生產,台積電評估美國商務部所需的資料,不會提供敏感資訊,且相關詢問仍可接受匿名。

 

她日前重申,股東不用擔心,台積電絕對不會把真正敏感資訊、尤其是客戶資訊洩漏出去。

 

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公開徵求產業公眾意見期限至118日,目標是促進半導體製造商、供應商和最終用戶之間的訊息流動,解決當前半導體產品短缺的問題,目前此議題已經對許多行業部門產生不利影響。

 

依據說明,主要是為了改進半導體供應鏈的資訊流通,辨識供應鏈中的數據差距和瓶頸,徵求包括國內外半導體設計公司、半導體製造商、材料及設備供應商,以及半導體中間通路及最終用戶對相關議題的意見。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積電終於向美政府屈服。

第二、一步一步退讓,這只是開始!

 

第三、一開始說絶不會洩露客戶資料。

 

第四、可能是中資車企買大量晶片囤積。

 

WeWork

 

智通財經APP獲悉,時隔兩年,共享辦公巨頭WeWork Inc (NYSE:WE)(WE.US)周四正式登陸紐交所,開盤後股價快速上漲。截至收盤,該股收漲13.49%,報11.731美元。

 

WeWork上一次做出上市的嘗試還是在2019年,當時它還是房地産和科技行業的巨頭。這家出租辦公空間的公司被視爲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初創公司之一,也是紐約最大的辦公室租戶,在全球各地都有辦公場所。

 

該公司聯合創始人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花了近10年時間精心打造公司的形象,但WeWork首次公開募股的招股書卻徹底剝去了這種假象。公司的申請文件列出了諾伊曼的一系列個人和職業産生的沖突,比如明顯的裙帶關系、可疑的貸款和其他一些有爭議的交易,以及不斷增加的虧損。

 

公司2019年上半年的虧損爲9.05億美元,而且如果當時沒有從一筆修改後的貸款中獲得一次性會計收益,情況可能還會更糟。然而,這已經足以導致WeWork幾近崩潰。幾個月後,諾伊曼辭去了CEO的職位,WeWork幾乎耗費了所有現金,最終其主要股東軟銀集團同意對公司進行纾困。

 

WeWork現任首席執行官是長期從事房地産行業的桑迪普·馬特拉尼(Sandeep Mathrani)。但前老板諾伊曼的名字在2019年的IPO招股說明書中被提及了169次。在與BowX Acquisition公司進行合並,並通過SPAC的方式再次嘗試在納斯達克嘗試上市的注冊聲明中,他的名字出現了197次。

 

雖然諾伊曼放棄了自己的管理職位,但他仍持有該公司9%的股份,淨資産約23億美元。現年42歲的諾伊曼還被授予了在大約4個月後以觀察員身份重返WeWork董事會會議的權利。

 

在首次公開募股翻車後,WeWork的業務又進一步受到新冠疫情的打擊。隨着經濟情況的不斷惡化,員工們只能待在家裏,因此許多客戶取消了租約並停止支付租金。這導致了在今年第一季度,WeWork的虧損飙升至逾20億美元。

 

WeWork的高管們近日表示,最近幾個月情況有所好轉。今年上半年的收入爲11.9億美元。盡管周四該公司股價上漲,但其市值還是只有約90億美元,與軟銀在2019年對該公司的470億美元估值相比相差甚遠。

 

不過,軟銀和WeWork仍看到了光明的未來。他們表示,疫情後的辦公環境將更有利于建設靈活的辦公室。WeWork表示,隨着員工越來越脫離常規辦公室,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都會開始使用其提供的辦公地點。

 

Mathrani曾在1月份指出,WeWork將在年底實現盈利。WeWork後來對這一預測進行了修正。公司表示,明年公司就將實現正的自由現金流。

 

我們的看法:

 

第一、WeWork是互聯網有史以來最大泡沫。

第二、WeWork曾是全球估值最高獨角獸。

 

第三、基本上只是房地產企業,缺乏商業模式。

 

第四、孫正義最大投資失敗。

 

特斯拉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如今市值將近9千億美元,足足是傳統車廠豐田汽車(Toyota)的3倍,約佔全球汽車製造商市值加總的35%。特斯拉因應供應鏈受阻能力優於同業,使其全球市值最高汽車製造商的地位越坐越穩。

 

特斯拉周四股價上漲3.26%,每股報894美元,市值攀抵8,850億美元。22日早盤續漲0.3%。

 

另外,特斯拉德國新廠傳出延後啟用的消息,原因在於該公司未能取得所有環境評估執照,顯示特斯拉面臨當地嚴格監管規範。特斯拉原本計劃該廠於今年底開始投產,明年初開始向客戶交車。

 

特斯拉股價本益比持續攀升,股價約是2022年預估獲利的111倍。相比之下,被視為傳統車廠模範生的豐田,本益比僅9.4倍。但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瓊納斯(Adam Jonas)持續看好特斯拉股價表現,主因在他認為特斯拉整體獲利表現優於同業,而自駕軟體銷售與保險等加值服務也為該公司帶來額外收入。

 

瓊納斯長期看多特斯拉,儘管他設定的最新目標價格為900美元,僅比特斯拉如今股價略高。但他預估該公司2030年每年電動車銷量上看580萬台,約是豐田如今銷量一半以上。特斯拉今年銷量推估約89萬台。

 

瓊納斯今年以來已三次修改特斯拉目標價格,但他認為這些數字僅是大致推估。若按另一套方法,他推測特斯拉每股股價可達1,015美元。

 

瓊納斯認為,每銷售一百萬台車輛可對於特斯拉股價帶來150美元~200美元的提振效果。若取其中值175美元,而特斯拉2030年銷量預估為580萬輛,175美元乘以5.8倍,如此得出1,015美元數字。

 

特斯拉在外流通股數為10億股,換言之,每銷售一百萬台車輛,對於特斯拉市值貢獻為1,750億美元。相較之下,瓊納斯推估,每銷售一百萬台車輛對於福斯汽車市值貢獻僅150億美元,豐田為26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股價未來會到2000元。

第二、馬斯克已是全球首富,遠超過貝佐斯。

 

第三、電動車目前還在初升段。

 

第四、特斯拉就如同昨日的蘋果。

 

生技

 

最新預測顯示,美國新冠肺炎疫苗製造商輝瑞(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明年將主宰新冠疫苗市場,合計新冠疫苗銷售額超過900億美元,幾乎是今年的兩倍。

 

但其他挑戰者也來勢洶洶,法國Valneva生技公司發布臨床數據指出,其新冠疫苗所引發的人體免疫反應,比阿斯特捷利康(AZ)的疫苗更強,副作用也更少。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健康數據分析機構Airfinity估計,輝瑞/BNT新冠疫苗明年銷售額將達到545億美元,莫德納新冠疫苗則達387億美元,合計為932億美元。相較下,Airfinity估計,BNT疫苗今年銷售額為313億美元,而莫德納疫苗為176億美元。

 

Airfinity的樂觀預測顯示,在非中國大陸製的新冠疫苗市場中,明年這兩大mRNA新冠疫苗將包辦四分之三的市占率,剩餘市場則由阿斯特捷利康、嬌生、俄羅斯Sputnik V、諾瓦瓦克斯(Novavax)等競爭對手分食。明年非陸製新冠疫苗的市場規模,預料將激增一倍至1,240億美元。

 

Airfinity執行長說:「這些數字前所未見;我們預期明年銷量將維持在高水準,因為各國希望延續疫苗保護力,而低所得國家也追求許多高所得國家已經達成的疫苗覆蓋率。」

 

其他分析師雖不太同意Airfinity的樂觀預測數據,但多數分析師同意輝瑞已稱霸新冠疫苗市場,且可能在未來數月鞏固自身地位。例如,投銀SVB Leerink雖預估BNT疫苗今年銷售額將達395億美元,但推估明年銷售額將快速滑落至90億美元,理由是明年的疫苗價格比較低、富裕國家的需求減少,以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不過,其他生技業者正急起直追。法國Valneva生技公司18日公布其新冠疫苗的第三期臨床試驗顯示,這款疫苗受試者體內產生的中和抗體,比接種AZ疫苗者更多,出現副作用的人數也遠低於AZ疫苗,且沒有受試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這項實驗是在英國26個試驗地點進行,共4,01218歲以上受試者參與,實驗組和控制組人數相同,也沒有重症病患。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冠疫苗市場大者恆大。

第二、mRNA主場大局已底定。

 

第三、未來其它新技術會興起。

 

第四、其它業者也有可能改走利基市場。

 

臉書

 

在微軟、RobloxEpic Games等企業大舉投資「元宇宙」(metaverse)之際,美國科技巨擘臉書宣布,計劃未來五年內在歐盟徵才1萬人,以打造「元宇宙」,這意味臉書朝「元宇宙」邁大步。

 

CNBC報導,臉書在18日表示,將在歐盟各國招聘高級工程師,且徵才目標鎖定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波蘭、荷蘭及愛爾蘭等國。這意味臉書朝「元宇宙」邁進一大步。臉書執行長佐克伯在7月預料,在未來五年內,臉書將從一家社群媒體公司轉型為「元宇宙」公司;「元宇宙」是個剛萌芽的網路世界,標榜民眾能在這個共享的虛擬空間交流。

 

臉書9月承諾將投資5,000萬美元,打造「元宇宙」,而微軟、遊戲業者Roblox、「要塞英雄」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等企業,也大舉投資,打造自家「元宇宙」。

 

臉書稍早也測試一款新型虛擬實境(VR)遠距工作應用程式(App),臉書VR頭戴式裝置Oculus Quest 2用戶,可透過這款App,以虛擬身分舉行線上會議,是臉書朝「元宇宙」邁進的第一步。

 

華盛頓郵報上月報導,臉書「元宇宙」計畫,是項廣大計畫的一環,臉書試圖藉此重振在決策官員心中的觀感,並重新自我定位,以形塑下一代網路科技的規範。

 

我們的看法:

 

第一、臉書大舉轉型。

第二、宣告元宇宙時代來臨。

 

第三、市場尚未充分了解元宇宙,目前只是炒作。

 

第四、短期市場或有一波拉回。

 

川普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前總統川普廿日推出了一家新的社群媒體企業,並表示將通過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上市,十一月推出社群應用程式「TRUTH Social」的試用版,矢言要對抗封殺他的推特和臉書等社群媒體巨擘。

 

川普旗下的「川普媒體科技集團」當日與「數位世界收購集團」簽署合併協議,未來將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方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川普發聲明指公司有三階段計畫,首階段是下月推出試用版TRUTH讓受邀用家使用,明年第一季推出正式版本;第二階段是增設付費TMTG+服務,提供娛樂、新聞及播客節目;最後階段是讓公司能與亞馬遜及Google的雲端服務匹敵。

 

川普在這一年中與多個不同平台進行商談,尋找一個新的在線發聲平台。川普在推特上有近八千九百萬粉絲。在一月六日國會暴動後,川普陸續遭到社群媒體停權。

 

川普宣稱該公司旨在打造一個跟現有「自由派媒體財團」競爭的社群媒體,「反擊矽谷的『科技巨擘』(Big Tech)公司」,同時指控這些科企「利用它們的單方權力禁言美國的反對觀點」。

 

SPAC又名空白支票公司,是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空殼公司,SPAC的唯一目標是與一家非上市公司合併,將其帶到公開市場。這家非上市公司隨後會在股市上獲得該SPAC的位置。過去一年裡,與SPAC合併這種策略備受許多初創企業認可,因為它們可以對業務進行預測。在常規IPO中是不允許這麼做的。

 

「數位世界收購」持有大約二點九億美元。川普旗下公司可將這家SPAC所持資金用於自身發展,但這一現金池也許會縮水。這是因為SPAC的投資者有權在合併交易完成前撤走資金。近幾個月來撤資現象大幅增加,一些通過與SPAC合併登陸公開市場的公司在實現增長目標方面遇到困難,隨後許多SPAC的股價走低。

 

我們的看法:

 

第一、臉書反映出社群媒體商業模式問題。

第二、川普被臉書和推特封殺。

 

第三、川普很可能成為2024年美國總統。

 

第四、因此川普需要自己的媒體平台。

 

樂高樂園

 

大陸首家樂高樂園將落腳四川,預計將於202310月在四川眉山開園,總投資人民幣55億元(約新台幣241億元),是全球第十座,也是規模最大的樂高主題樂園。

 

樂高樂園所屬的英國默林娛樂集團CEO Nick Varney 昨(21)日表示,看好大陸市場,將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四川之外,已規劃在深圳、上海投資樂高樂園,且不排除在大陸建設更多樂高樂園。

 

他並正式發布四川樂高樂園度假區的總體規劃,包括一座樂高樂園主題樂園、一座樂高樂園水上樂園以及共有500多間客房的二座樂高主題酒店。

 

其中,主題樂園將設樂高街道、樂高積木、樂高樂園創想世界、樂高城市、樂高小夥伴、樂高神話、海盜岸、沙漠王國、樂高城堡九個主題館;樂高樂園水上樂園則由夢幻瀉湖、深海探險、寶藏島、叢林探險四大主題區組成,共計擁有約100種互動遊樂設施、表演和景點。

 

四川樂高樂園度假區也是大陸西部地區的第一個國際主題樂園。因此,四川樂高樂園的設計不僅有中國元素,更具四川特色。度假區首席運營官約翰·雅各布森稱,四川樂高樂園度假區會融入熊貓主題體驗區,作為全球首發的主題區,和具有中國西部文化特色的迷你天地。其中,迷你天地位於樂高樂園創想世界內,設有代表性的西部自然風光地標建築和城市街景等生活文化場景。

 

默林娛樂集團CEO Nick Varney認為,四川樂高樂園將吸引四川、重慶、陝西、雲南、貴州等各個大陸西部地區的遊客。默林娛樂預計,四川樂高樂園度假區將輻射至少4,000萬人口。

 

英國默林娛樂集團是歐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的旅遊景點營運公司,在全球四大洲的24個國家營運超過135個旅游景點,21間酒店以及六家度假村。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外商仍看好中國市場。

第二、主要是因為大陸有6億人口中產階級龐大市場。

 

第三、樂高從四川切入引人尋味。

 

第四、配合中央開發大西部政策。

 

聯電

 

聯電啟動兩岸擴產,規劃未來三年於南科進行1,500億元大投資之際,市場傳出,聯電也將擴大海外布局,有意斥資千億元在新加坡興建該公司位於當地的第二座12吋廠,串聯兩岸與新加坡產能優勢,搶食晶圓代工供不應求商機。

 

聯電將於本周三(27日)舉行法說會,市場聚焦上季財報與本季展望之餘,全球布局也將成為外資法人關注焦點。聯電昨(24)日指出,該公司隨時都在評估擴產,但還沒有在新加坡建廠計畫,現階段著重南科P6廠建置。

 

聯電董事長洪嘉聰曾透露,聯電的擴建計畫遵循以投資報酬為基礎,聚焦業績成長,並保持獲利能力的策略。多年來因為業界成熟製程產能不再擴充而造成供需嚴重失衡,市場動態讓該公司與客戶有機會再強化以投資回報率為導向的資本支出策略,同時紓解供應鏈長期以來的產能限制。

聯電現階段主要生產據點為台灣竹科、南科,以及大陸蘇州和艦與廈門聯芯,海外則落腳星國與日本。聯電新加坡12廠為旗下12i廠,月產能5萬片,主力製程為0.13微米到40奈米,這座廠也是聯電的特殊技術中心,提供客戶多樣化應用產品所需IC

 

近期全球各主要晶圓廠積極擴大海外布局,以分散地緣政治風險,市場傳出,聯電也將在新加坡加碼投資一座12吋晶圓廠,以成熟製程為主力,粗估總投資金額達千億元。

 

業界分析,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全球多元布局成為半導體業新顯學,台積電、三星聚焦美國、歐洲等地,發展5奈米以下先進製程,聯電主力為成熟製程,短期赴歐美設廠意義不大。

 

業界認為,美中對峙之下,新加坡具有相對中立地位,加上當地官方積極扶植半導體業,提供外商補貼、高行政效率等優勢,吸引國際大廠進駐,如世界先進先前就買下格芯新加坡8吋廠,格芯在當地仍保有一座12吋廠及三座8吋廠,日月光、力成、欣銓等台灣封測業者也都落腳當地,形成產業聚落。

 

聯電在新加坡耕耘已有一段時間,對當地徵才、廠區運營、客戶關係維繫等已有相當豐富的經驗,若在當地再蓋一座晶圓廠,很快就能進入狀況,同時也能達到分散風險之效,更能持續擴大規模,可謂利大於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半導體企業積極海外布局。

第二、台灣缺水缺電。

 

第三、還有政治風險。

 

第四、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升溫,海外投資是必然。

 

特斯拉接赫茲訂單

 

在銷售看旺、又拿下業界最大筆電動車訂單之際,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25日市值在一天之內飆增逾千億美元,一舉衝破1兆美元大關,成為美國市值第五高的上市企業,執行長馬斯克身價也超過2,800億美元,穩居地表最富地位。

 

美國租車公司赫茲25日宣布將訂購10萬輛特斯拉電動車後,特斯拉股價25日收盤大漲13%1,024.86美元,是39日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股價更首度漲破1,000美元,市值增至1.03兆美元,只花了11年就成為第六家市值締造這項里程碑的美國上市企業,也是美國首家債券評等為垃圾級、市值破兆美元的公司。

 

知情人士透露,赫茲的訂單價值約42億美元,為電動車市場史上最大的單筆交易,卻為特斯拉創造了1,190億美元的市值。

市場多認為,赫茲的最新舉動象徵電動車進一步成為主流,也將鞏固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的霸主地位,為特斯拉帶來狂歡行情。

 

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馬斯克的身價也在單日激增360億美元,達到2,886億美元,為歷來最大單日個人財富增幅,也把第二名的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1,926億美元)遠甩在後,甚至超過埃克森美孚的2,724.3億美元市值,也高於Nike市值(2,599.3億美元)。

 

在激情過後,特斯拉股價26日早盤小跌0.2%1,022.4美元,仍難掩今年來大漲45%的驚人氣勢,該公司市值從1,000億美元到1兆美元,也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瓊納斯指出,特斯拉是電動車製造、電池及自駕領域的領導者,擁有一整套綁住企業營運的技術和事業,得以在長期保持汽車與能源先驅者的地位。

 

他預估特斯拉的股價將漲至1,200美元,Oppenheimer公司技術分析師瓦德也給予特斯拉1,200美元的目標價。

 

彭博分析師預估,在政策支持、電池技術進步、充電網擴充等利多支持下,電動銷售未來幾年將激增,在2025年達到1,400萬輛,遠高於2020年的310萬輛。

 

不過,仍有分析師警告特斯拉漲太凶,目前價位並不合理,畢竟特斯拉的市值已和豐田汽車(Toyota)、福斯(Volkswagen)、通用汽車(GM)等九家大車廠的市值總和差不多,產量卻只有通用等車廠的一小部分,而且還面臨沉重的競爭壓力。

 

特斯拉以今年獲利預估計算的本益比約為175倍,遠高於以大型科技股為主的NYSE+ FANG指數(43倍)。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一天大漲13%太驚人。

第二、赫茲訂單代表典範轉移。

 

第三、特斯拉市值等於九大車企市值總和。

 

第四、全球汽車產業面臨沈重壓力。

 

貝佐斯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掌控的太空公司藍源(Blue Origin25日宣布,計劃20252029年間在地球低軌道建置商用太空站,並形容這是一座多用途商業園區,凸顯太空旅行商業化競賽日益升溫。

 

華爾街日報報導,這座名為「Orbital Reef」的太空站,最多可容納十人,將沿著距離地球500公里的軌道運行,並成為太空旅館、微重力影片拍攝、尖端科技研究的理想場所。

 

這項計畫由藍源與Sierra Nevada Corp子公司Sierra Space共同出資,主要合作夥伴還包括波音、Redwire SpaceGenesis Engineering,而政府機關與民間企業可望成為營收主要來源,涵蓋娛樂公司、製造商。

 

藍源並非唯一對太空設施感興趣的企業,上周另一家太空公司Nanoracks宣布,與Voyager Space、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聯手,計劃打造名為「Starlab」的太空站,最多可容納四名太空人,預定2027年啟用。Axiom太空公司也正在打造自己的太空設施。

 

美國民間企業設立太空站的誘因,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準備讓國際太空站退役。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太空產業正式起飛。

第二、貝佐斯和馬斯克競爭。

 

第三、馬斯克遙遙領先。

 

第四、未來是夢想家及整合家的時代。

 

臉書負面影響

 

在近來負面消息接踵而至、廣告業務放緩之際,臉書執行長查克柏格25日揭示未來兩大發展重點:吸引年輕用戶,以及轉型成為一家「元宇宙」(Metaverse)公司。

 

臉書吹哨者日前揭露的內部文件顯示,臉書內部日益擔心用戶成長放緩和年輕人參與度降低。2019年來美國臉書的年輕人用戶減少2%,預計未來兩年還會再減少4%

 

臉書還警告,蘋果強化隱私保護規定對臉書廣告投放的影響,將會在本季顯現,預估營收將不如市場預期。

 

查克柏格說,臉書將改變優先順序,重視18-29歲的用戶,高階主管將以「服務年輕人」為核心任務,而非為較年長用戶進行優化。

 

臉書的另一發展重點是構建元宇宙。查克柏格說,未來幾年臉書將被視為一家元宇宙公司,而非社群媒體。元宇宙是一種沉浸式的共享虛擬環境,任何人都使用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等裝置可以進入造訪。彭博研究分析師辛哈表示,從技術角度來看,蘋果和Google能藉由改變作業系統,影響臉書的業務,但透過構建元宇宙,臉書「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臉書還計畫,下季起財報將採用新架構,會公布新部門「臉書實境實驗室」(Facebook Reaity Labs)的業績,包括Oculus硬體部門,區隔開主要的數位廣告業務,與創建虛擬世界的投資,投資人將能看到與AR相關的成本和營收等資訊。

 

臉書上季每日活躍用戶成長到28.1億人,上季淨利91.9億美元(每股盈餘3.22美元),都高於分析師預期;營收則成長35%290億美元,但略低於市場預期。

 

臉書預估,本季營收介於315-340億美元,低於預期,原因包括蘋果更改隱私權規定,以及新冠疫後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隱私保護對軟體公司影響很大。

第二、臉書及SNAP都受到波及。

 

第三、臉書年輕人參與度降低。

 

第四、臉書要用元宇宙新平台吸引年輕人。

 

晟德

 

晟德昨(27)日宣布,與中國大陸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旗下香港金港商貿控股簽署股權買賣協議,金港將以每股港幣10.06元、總價21.45億元(約新台幣77億元),取得晟德持有的澳優12.4%股權。

 

晟德集團是澳優乳業大股東,預計處分利益新台幣42億元,可貢獻晟德每股獲利約8.3元,預計第4季入帳。本次釋股後,晟德集團成為澳優第二大股東,對澳優仍持股7.23%

 

晟德指出,澳優將同步定向發行新股9,000萬股予金港,交易完成後,伊利集團將間接持有澳優34.33%股權,並須依據香港上市規則收購守則,規定就澳優已發行全數股份提出全面公開收購;伊利集團將支持澳優獨立運營,專注發展現有業務,並維持澳優於香港資本市場的上市地位。

晟德201411月宣布斥資30億元拿下澳優乳業近26%股權,並在2018年轉讓部分持股給大陸中信集團,這次轉讓持股給伊利實業集團,為晟德第二次大型處分動作。晟德表示,乳業龍頭伊利集團加入,澳優未來發展持續看好,晟德所持股權價值可期。截至6月底,晟德每股淨值為46.1元,投資成果持續兌現,今年累計流入近百億元現金,將加速推動核心事業。

 

伊利集團多年蟬聯亞洲乳業第一,也是大陸規模最大、市值最高、產品品類最全的乳製品企業。澳優是近年來快速成長的國際化嬰幼兒配方奶粉及營養健康公司,已在全球構建研發及供應鏈布局。

 

此外,澳優在營養品、益生菌等領域的布局,也有助伊利強化營養保健品類的業務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晟德是台灣最優秀的生技業者。

第二、擅於資源整合。

 

第三、連結全球和中國大陸。

 

第四、澳優先後賣給PE和策略投資者,漂亮出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