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會是泡沫嗎?老總:4個「天時地利」帶動起飛
全世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新題材變成熱門話題,帶動很多人參與,創造商機。元宇宙為何叫作「元」?外界有不同解答,可能因為元宇宙在現實人生外開啟了另外一個新世界,大家對於這個美麗新世界有所期待,就像當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一樣。
從這個角度來看,元宇宙代表一種「典範轉移」,就像互聯網和AI一樣,有人說它是3D的互聯網。典範轉移改變的不只是少部分公司或個人,而是所有產業,換言之,它是一個新的生態系,因此叫作「宇宙」有一定道理。
元宇宙是否可以投資?首先,我們應思考它是否為泡沫。有些事物風靡全球,但過一陣子就冷下來了。前陣子席捲全球的《魷魚遊戲》似乎即是如此,特別是在出現冒牌加密貨幣「魷魚幣」創辦人捲款潛逃、價格暴跌之後。另外,幾年前熱得不得了的任天堂寶可夢,現在關注的人也減少許多。
一個新趨勢成為主流,需經過數年甚至更長時間,例如元宇宙核心技術AR、VR已存在7、8年,但直到最近才獲重視。另一個例子是加密貨幣,早在7、8年前就有人炒作比特幣、推廣區塊鏈,直到這2年加密貨幣才逐漸被主流金融機構認可。但外界仍提出很多監管方面質疑,台灣央行總裁最近甚至公開提醒,投資人要注意加密貨幣風險。
另外,最近超夯的電動車也是慢熱的例子。電動車已存在10多年(編按:2008年,特斯拉發表第一輛電動車Roadster),幾年前特斯拉諸事不順,馬斯克在生產上吃了不少苦頭,中國新廠還未落成,再加上馬斯克對外亂放話(編按:2018年8月針對特斯拉下市計畫,馬斯克在社群媒體「推特」上發出一連串「虛假且誤導的」訊息)被美國證管會警告。但誰知邁入2021年,隨著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特斯反敗為勝,市值破兆美元,馬斯克成為全球最富有的人。
元宇宙是否會像以往加密貨幣、電動車一樣,先進行一段時間盤整,甚至最後泡沫化?我認為那些藉著「元宇宙概念股」炒作的個股,將來回檔是必然的,特別是沒有實質面的公司,但元宇宙長期發展趨勢,卻是非常確定的事情,主要有以下幾點理由:
第一、已經具備基礎建設
這和當年網路時代很類似,短期受惠者是設備供應商。現在AI時代來臨,第一波受惠者也是雲端平台業者,像AWS和微軟。這次元宇宙提倡者Meta股價沒有大漲,反而是繪圖晶片大廠商輝達(Nvidia)市值升到7500多億美元,成為美國市值第7高的股票。
除了半導體產業,另外一個基礎建設受惠產業是5G。誠如電信業者表示,元宇宙將成為5G殺手級應用之一,未來3到5年可望進入快速成長期,好比智慧型手機2006年即問世,但快速成長卻在2011年後。由於元宇宙會用到大量頻寛,不可能透過手機,必須使用物聯網穿戴裝置,未來用戶將透過這些裝置以5G上網,這才是元宇宙爆發時機。
第二、應用裝置逐漸成熟
元宇宙核心技術就是AR/VR,透過穿戴裝置帶給使用者完整體驗。這些技術其實已存在6、7年,但因為元宇宙才有了廣泛運用的機會。除了硬體外,軟體開發也不可少,就像當年iPhone推出,真正普及在於開發商設計出許多APP,並被消費者普遍接受後。
任何生態系誕生,同時需要基礎建設和運行裝置,這就好比高速公路和跑車,究竟是可開到時速200公里以上的道路重要?還是超級跑車重要?其實缺一不可,但兩者開發時間會有落差。Gogoro創辦人當初創業動機是打造一個儲能交換系統,但時機不成熟,只好先從電動機車開始做起;特斯拉有電動車,同時也有太陽能電站SolarCity,到現在才逐漸融合。
第三、參與業者眾多
任何一項新技術,如果只有一家企業推動,不可能快速形成風潮。例如電動車和智慧手機,一定要等到競爭者紛紛加入,才能把餅快速做大。目前美國和中國,都有10家以上較具知名度的電動車業者,雖不如特斯拉,但已形成打群架趨勢。
最近微軟宣布跨足元宇宙市場,將其應用在商務軟體,未來連企業開會也使用元宇宙環境,這是重要背書。
第四、使用者多
元宇宙未來最大用戶是數位原生世代,或稱「Z世代」。這些人從出生就是玩遊戲長大,遊戲影響到他們的娛樂、教育、社會甚至工作,如同電影《一級玩家》中的場景。短期內,許多大企業為了公共形象,也開始打造元宇宙商務平台,這將進一步刺激需求,未來B2B、B2C和C2C同時發生,形成元宇宙大爆炸(Big Bang)。
COVID-19疫情加速了數位轉型,現在4大因素正帶動元宇宙起飛,我們準備好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