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4日 星期三

三星,Meta,馬斯克,特斯拉,媒體,5G用戶,看空美股,Coinbase,美光,華爾街,礦產,GDP,燦芯,兩岸企業家峰會,GDR,房企,亞洲人旅遊,Steaker,綠能政策

 理事長的話:三星,Meta,馬斯克,特斯拉,媒體,5G用戶,看空美股,Coinbase,美光,華爾街,礦產,GDP,燦芯,兩岸企業家峰會,GDR,房企,亞洲人旅遊,Steaker,綠能政策

三星

2022/12/19 經濟日報 陳律安

三星電子18日表示,執行董事長李在鎔已與寶馬(BMW)汽車執行長錫普斯(Oliver Zipse)在南韓會面,討論強化在電動車電池領域的合作。

 

韓國經濟日報報導,三星表示,李在鎔17日與錫普斯在BMW的仁川駕訓體驗中心會面,討論提高電池供應量,協助BMW更積極朝電動車轉型。三星SDI2019年與BMW簽下規模30億美元的長期合作協議,在2031年前供應第五代電池(P5),但因消費者對BMW車款的需求激增、和電動車市加速成長,三星供應給BMW的電池規模已擴大兩倍。

 

除了錫普斯,李在鎔還會見了BMW的高階主管,並一睹BMW豪華電動轎車i7的風貌。這款車配備三星SDI的高效能P5電池。三星說,P5電池與現有的電池相比,原物料成本降低20%,能量密度則提高20%,以盡可能提高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包括i7iXi4BMW車款都搭載了這款電池。

 

為了因應電動車市快速成長,三星SDI已將匈牙利的第二座工廠產能全開;這座工廠供應電池給BMW和福斯。產業人士透露,三星SDI也可望對BMW供應下一代電池。

 

三星在2009年便與BMW聯手展開電動車研發計畫,當時由李在鎔負責與BMW的高管聯繫,此後雙方不斷加強電動車領域的合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星並非韓國最大的電動車電池製造商

 

第二、三星和BMW的合作有一定意義

 

第三、因為兩者都是世界知名的品牌

 

第四、台灣在電池領域,落後世界太多

 

Meta

2022/12/19 經濟日報 洪啟原

臉書母公司Meta大將卡麥克(John Carmack16日宣布辭去虛擬實境(VR)部門行政顧問一職,因對該部門緩慢的進展感到失望,且跟Meta創辦人祖克柏對公司策略存在歧見,他去職對祖克柏的元宇宙願景無疑是一大衝擊。

 

卡麥克在辭呈中表示,他長期對Meta VR部門實境實驗室(Reality Labs)的運作效率低迷感到失望,認為自己從未具備足夠的能力從正確的方向帶來影響。該部門負責元宇宙相關事務,包括VR和擴增實境(AR)。

 

他說:「我在最高管理層中有發言權,因此認為自己應有能力推動事物發展。但我從來無法在蠢事造成傷害前就解決這些事,也無法設定一個目標使團隊朝此邁進。」卡麥克推文說,他發現自己與祖克柏對策略思考存在明顯的差距,指出Meta取得巨大成功所需的一切都準備就緒,但缺乏有效率的整合。

 

今年52歲的卡麥克於2013年進入VR開發商Oculus服務,該公司在2014年被臉書收購。卡麥克當初在Oculus擔任技術長,離開Meta前,為Meta實境實驗室的顧問技術長,並在該部門直言不諱提出異見。

 

卡麥克是電玩和科技業的傳奇人物,外界認為他是同世代中最耀眼的技術和程式設計人才之一。他曾共同創辦電子遊戲開發公司id Software,該公司推出經典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雷神之鎚」和「毀滅戰士」系列,並協助為桌機遊戲開創3D立體圖像。

 

Meta每年投入數十億美元在元宇宙和VR計畫,其中Meta Quest 2公認是市面上最好的VR頭戴裝置。Meta 10月預估,負責AR/VR事業的實境實驗室,在2023年的營業損失將大幅攀升,但期盼科技公司更嚴格管控成本的投資人並不樂見這個情況。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元宇宙的泡沫,目前己成形

 

第二、未來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產生利潤

 

第三、短期內的亮點,是VRAR

 

第四、但VR大概也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不易看到短期效益

 

馬斯克

2022/12/22 工商時報 顏嘉南

推特用戶在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發起的投票支持他卸任,馬斯克雖質疑投票結果,但也表示將辭去推特總舵手職務,前提是有人願意接手。

 

馬斯克18日在推特舉行投票,詢問用戶他是否應該辭去執行長,19日投票截止時,有超過1,700萬個帳號參與投票,將近58%的用戶認為他應該交出兵符。馬斯克在發起民調時表示將遵守投票結果。

 

馬斯克20日稍晚在推特發文寫道,「只要找到傻到願意接下這份工作的人,我會馬上辭去推特執行長。在那之後,我只會管理軟體和伺服器團隊。」

 

馬斯克19日曾表示,這項攸關公司政策的投票,應該只對有藍勾勾藍色認證標誌的付費用戶開放,而不是一般用戶。

 

投票結果出爐後,馬斯克亦與一些對結果有疑慮的用戶互動,他20日暗示投票結果可能受到平台上的自動機器人帳號影響。

 

紐約市場研究公司HarrisX亦進行相同調查,結果卻顯示大部分的美國推特用戶希望馬斯克繼續掌理推特。HarrisX訪查1,028名成人,其中有429名推特用戶。對此馬斯克回應道,「有趣,這暗示推特可能仍有機器人帳戶問題。」

 

專業民調機構表示,馬斯克不時在推特舉行的民調向來缺乏統計可靠性。民調機構致力確保抽樣對象具代表性,並採用其他技術擴大準確度,然而推特上的民調對所有想要參與的人開放,可能包括機器人。

 

全球市場研究暨民調公司益普索(Ipsos)副總裁紐沃(Mallory Newall)指出,社群平台此類投票通常只是平台創造的迴聲室效應之延伸,平台訪查的是最活躍用戶的意見,不足以代表美國或全球用戶看法。

 

民調公司愛迪生研究(Edison Research)總裁羅賓森(Larry Rosin)表示,馬斯克這項調查開放的時間過短,受訪者最有可能是剛好在線上的用戶。

 

我們的看法: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投資推特是超級大失誤

 

第二、大部分推特用戶希望馬斯克辭職

 

第三、馬斯克在推特上進行民調非常有趣

 

第四、這個說明沒有人是全能的,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

 

馬斯克

2022/12/20 經濟日報 陳律安、劉忠勇、季晶晶

億萬富豪馬斯克是否繼續擔任推特執行長?這個大哉問他18日晚間自己在推特發起投票,請推友們決定,並表示會遵照網友看法。投票結果19日出爐,贊成馬斯克下台的比率高達57.5%,認為他應留任者僅占42.5%。特斯拉的股東似乎也這麼認為,特斯拉19日早盤漲逾1%

 

馬斯克50天前才接掌推特、並擔任執行長。彭博資訊報導,從馬斯克4月初揭露自己入股推特至今,特斯拉股價重挫近六成,同期標普500指數只跌15%

 

個人推特帳戶擁有1.2億追蹤者的馬斯克寫道:「我該不該從推特負責人下台?我會遵照這次民調的結果。」投票開放約12小時,吸引逾1,700萬人投票,其中有57.5%贊成,相當於超過千萬網友認為他不適任推特執行長。推特18日又做了一件引起公憤的事。該平台宣布,將禁止用戶張貼某些「被禁」的第三方社群媒體平台的連結或使用者名稱。若用戶違反新政策,可能被要求刪除違規推文,帳戶也可能遭暫時封鎖或停用;對於試圖張貼螢幕截圖或把「dot」拼寫出來以規避規定的帳戶,推特將予以移除。

 

此規定並不尋常,對分享到其他帳戶的連結,少有其他社群媒體如此規定;推特共同創辦人、前執行長多爾西當日推文,批評這項新政策「沒有意義」。

 

馬斯克曾表示,要將推特打造成言論自由的平台,他在內容新政策發布後坦言「有些疑慮」,推文寫道:「往後,重大政策改變將舉行投票,抱歉,沒有下次」。

 

Wedbush分析師艾夫斯推文說:「如果馬斯克下台,卸下推特CEO並任命別人(最好有社群背景),這對特斯拉股價是一大利多,我觀察推特風波可望降低。」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接任推特執行長才五十天,成果一塌糊塗

 

第二、從四月份入股推特至今,特斯拉股價下跌六成

 

第三、難怪特斯拉的投資者非常的憤怒

 

第四、馬斯克承諾將退特打造成言論自由的平台,但現在又改變主意

 

特斯拉

2020/12/23 工商時報 林國賓

歷經兩年噴出行情後,特斯拉今年股價打滑墜入熊市,讓特斯拉空軍終於嘗到獲利甜頭。據統計,今年融券放空特斯拉的投資人總共抱走150億美元的獲利。

 

由於入主推特之亂越演越烈,特斯拉股價近來連番重挫,周二單日更暴跌8.1%,今年迄今累計重挫61%。

 

2020年特斯拉股價開始暴衝,經股票分拆調整後起漲價約30美元,到了202111月時飆破400美元,市值超過1.2兆美元,躋身美國市值前幾強之林。周三收盤報137.57美元,創兩年新低價。

 

美國知名放空機構Citron Research創辦人雷夫特(Andrew Left)指出,「要堅持當特斯拉空軍並非易事,過程如坐針氈。」

 

的確,在前一波大多頭行情中,許多空軍紛紛中箭落馬,不得不認賠出場。據S3 Partners的統計,從20202021年,做空特斯拉的空軍總虧損金額高達510億美元。

 

特斯拉一直以來是美股融券水位最高的個股,疫情期間股價噴出一部分原因也是空軍助攻,眼見特斯拉股價不跌反漲,遭軋空的投資人被迫回補股票,進而擴大特斯拉的漲勢。

 

根據S3的資料,特斯拉融券水位在20211月來到逾510億美元的歷史最高,之後一路下滑,2022年降到193億美元。目前融券占在外流通股數的比率約3%,遠低於2020年的10%。

 

雷夫特表示,他之前放空特斯拉失利,認賠出場後還暗自發誓不再碰特斯拉,但今年夏天抵擋不住誘惑又進場放空,上周四已獲利了結出場。不過,他認為,「特斯拉股價仍然高估,仍有下跌空間。」

 

特斯拉的本益比確實偏高,根據FactSet的統計,按過去12個月的獲利,特斯拉目前本益比約42.5倍,雖遠低於20211月的高點1,765倍,但較標普5百指數的大盤平均本益比17.6倍還高出一大段。

 

馬斯克入主推特是近來造成特斯拉股價大跌的主因,馬斯克狂賣持股也加重賣壓,自去年11月以來馬斯克已多次出售持股,總計套現超過39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去年讓全球放空的人虧慘了

 

第二、但現在終於復仇成功,放空者獲利高達150億美元

 

第三、特斯拉目前本益比仍高達42.5倍,還有下跌空間

 

第四、重點不是特斯拉前景不佳,而是馬斯克的管理有問題

 

媒體

2022/12/22 經濟日報 湯淑君、林奇賢

金融時報報導,媒體業今年運勢普遍走下坡,反映競爭加劇、成本升高、消費者看緊荷包、廣告營收減緩等因素,有如一場壞消息聚集而成的完美風暴。

 

全球股市今年災情是金融海嘯後最慘,事業橫跨製片、廣告、有線電視的媒體集團受創尤深。迪士尼年初至今股價跌幅約45%,眼看就要步向1974年來全年最大跌幅。派拉蒙環球和Netflix今年來股價分別重挫42%52%,華納兄弟Discovery更猛摔63%

 

數位媒體產業網站Digiday日前爆料,Netflix廣告方案的成效不如預期,因此準備就未達標的廣告播放次數,向廣告主退款。

 

最新數據顯示,Netflix廣告版訂閱方案,並未受到新訂戶歡迎。訂閱分析公司Antenna數據顯示,Netflix113日推出廣告版訂閱方案後,含廣告的訂閱方案(月費6.99美元)僅占11月新增訂戶的9%,基本方案(9.99美元)占41%,標準方案(15.49美元)占24%,高級方案(19.99美元)占25%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民眾居家防疫助長串流視頻觀賞需求,使這類公司搭上20203月展開的一波股市榮景。但在業界主管紛紛斥資數百億美元製作串流內容的同時,提供線上觀片的服務大增,民眾生活費卻飆升,財務吃緊的家庭不得不改訂較便宜方案。

 

由世界前30大媒體公司組成的道瓊媒體泰坦指數今年來大跌40%,總市值從1.35兆美元萎縮至8,080億美元。

 

利率走高尤其打擊媒體業中的「成長股」。Spotify股價今年暴跌69%Roku81%

 

傳統廣播業者也受重創,有線電視資產從金母雞變成包袱,反映美國有線電視退訂潮加速。Charter Communications今年股價跌53%Comcast31%

 

全球經濟展望轉趨暗淡,廣告主更不願刊登品牌廣告。儘管世界盃足球賽帶來短暫助益,全年廣告營收難逃下滑命運。

 

我們的看法:

 

第一、數位媒體過去兩年經歷大多頭

 

第二、但是現在開始進行步入空頭市場

 

第三、主要的問題在於競爭加劇,而且全球科技股下跌

 

第四、內容的產生也有問題,不管是從供給面和需求面來說,均是如此

 

5G用戶

2020/12/21 工商時報 林淑惠

愛立信20日公布最新行動趨勢報告指出,全球5G用戶數將在2022年底達到10億,其中,5G在北美和東北亞市場強勁增長,年增近3.2億用戶,預計到2022年底,這些地區的5G用戶滲透率將達到約35%。台灣及韓國等5G領先市場的電信商表示,5G用戶數增加有效推升電信公司整體ARPU成長。

 

全球迄今已有近230家電信商推出商用5G服務,700多款5G智慧型手機已發布或商用。202279月期間,全球5G用戶數新增約1.1億,總用戶數達約8.7億。愛立信預估,到2028年底預計全球5G用戶數將突破50億,占用戶總數的55%,5G網路達到人口覆蓋率85%。

 

台灣愛立信總經理周大企表示,根據愛立信最新報告顯示,全球行動數據流量過去兩年翻倍成長,70%流量來自於影音內容,排名前四大社群媒體的影音串流占絕大部分,預計到2028年之前影音流量將每年成長約30%,屆時將占全球行動數據流量的80%。整體來看,2028年全球行動數據流量將較2022年成長近4倍,達到每月325EB,屆時,行動寬頻用戶占整體行動用戶達93

 

台灣愛立信技術長姚旦進一步指出,從GSMA最新報告顯示,未來20年全球各國若要持續發展5G甚至6G,對於中頻段的頻譜需求將非常大,因為中頻段提供通訊需求的主要容量及速度,台灣目前在中頻段頻譜主要有2.6GHz3.5GHz,當話務增加時,台灣下一波勢必得再釋出頻譜資源以因應5G數據流量爆增及相關應用服務需求。

 

全球4G用戶數將在2022年底達到52億的高峰,隨著使用者陸續升級到5G2028年底4G用戶數將降至36億,5G也將在2027年成為主流通訊技術。

 

另外,愛立信預估2023年,全球平均每部智慧手機的月平均數據流量將達到19GB20225G在行動數據流量中的占比預計約為17%,相比2021年末的10%有所提高,預計到2028年的5G流量占比將增加至近70%,屆時所有行動數據流量成長都將來自5G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5G的市場經驗已發展成熟

 

第二、2022年到2028年底,將會有倍數成長

 

第三、數位影音內容成為成長最主要的動力

 

第四、對抖音這樣子的社群軟體來說,應該有很大的助力

 

看空美股

2022/12/21 經濟日報 季晶晶

根據CNBC的最新調查,擁有100萬美元或更多可投資資產的投資人,押注明年美股會有兩位數的跌幅,這是他們自2008年來對前景最悲觀的一次。

 

調查顯示,高達56%的受訪者看空美股,預測標普500指數2023年將下跌10%,近三分之一甚至說跌幅超過15%

 

他們也預期,個人財富將因股市下跌而縮水。被問到明年個人財富面臨的最大風險時,28%說是股市,占比最高。

 

CNBC一起進行調查的Spectrem集團總裁沃普說,通膨、升息和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都困擾有錢投資人。他們預測明年比今年更糟。

 

逾三分之一的百萬富翁預估自己明年整體投資報酬率會是負數(股票之外還包括債券和其他類別)。大多數人說報酬率不到4%,由於短期公債殖利率高於4%,所以這個報酬率很低。

 

他們看空經濟,60%認為經濟到2023年會「疲弱」或者「疲弱很多」。

 

然而,這些百萬富翁之間的看法也因年齡差距而存在落差。81%的千禧世代百萬富翁預期,自己的資產到明年底會增加,近一半或46%預估可成長10%或更多。相較下,大多數或61%的嬰兒潮世代卻預期他們的資產到明年底會減少或「少很多」。

 

逾半數千禧世代百萬富翁看好標普500指數明年上漲10%或更多。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部分的專家肯定都不看好美股

 

第二、56%的高資產投資人看空美股

 

第三、目前通膨的壓力暫時解除,但經濟衰退卻變的非常有可能

 

第四、除了美國之外,全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成長均不佳,東南亞是唯一亮點

 

Coinbase

2022/12/21 經濟日報 葉亭均

由於加密貨幣與整體市況不佳,美國最大公開上市的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股價自去年11月攀抵發行後新高,之後持續走低,迄今已重挫近90%,市值甚至不及源於一場玩笑的迷因幣狗狗幣(Dogecoin)。

 

隨著市況低迷,投資人將代幣撤離交易所,甚至撤出加密資產,使得Coinbase成為受衝擊最深的加密公司之一。Coinbase今年來已裁員逾18%,相當於1,200名員工,財務長甚至表示,正以更保守的立場為2023年做準備。

 

Coinbase股價202111月觸及高點後迄今重挫近90%19日又下跌3.9%,盤中一度跌到34.51美元的紀錄新低。巴隆周刊(Barron's)報導,202112月時,這家公司每股328美元,全年營收達78億美元,市值一度超過850億美元,截至19日收盤市值連80億美元都不到。

 

相較下,狗狗幣在馬斯克10月收購推特之後出現大幅反彈,但隨著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倒閉,狗狗幣價格又跟著整體加密幣市場下跌,但根據coinmarketcap網站的資料,狗狗幣目前市值仍有將近99億美元。

 

市值指標未必能完全反映這些資產的內在價值,但卻凸顯在市場高度動盪的情況下,迷因幣的表現居然也能超過一家大型數位資產交易所。

 

線上交易平台Pluto執行長森斯伯瑞表示:「我不認為可從狗狗幣市值超越Coinbase看出什麼重大意義,除了加密市場現在如此動盪,以至於好的資產受重創,愚蠢的表現相對好。」

 

狗狗幣在10月底曾經大漲一波,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客戶或許可採用狗狗幣購買該公司電動車。狗狗幣已開始在幣安和Coinbase等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廣泛交易。

 

我們的看法:

 

第一、Coinbase價格市值重挫90%,非常誇張

 

第二、是女股神的核心持股之一

 

第三、市值比狗狗幣還低

 

第四、加密貨幣的冬天,可能會長達兩年以上

 

美光

2022/12/23 經濟日報 林奇賢、李孟珊

面對13年來最嚴重的供應過剩困境,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Micron)上季營收將近腰斬、陷入虧損,本季預料將繼續虧損,明年可能也難恢復獲利。

 

美光預估市況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大幅好轉,全球4.8萬員工,將裁員10%並削減支出,即日起到明年8月止將調降高階主管薪資,以因應疲軟市況,拖累股價22日美股早盤跌逾3%

 

美光對產業展望悲觀,台灣DRAM大廠南亞科(2408)總經理李培瑛先前已指出,DRAM市況「超乎預期差」,南亞科、華邦電、旺宏、威剛等DRAM相關業者今年以來皆受產業寒冬影響,面對美光裁員減薪,業界指出,目前台灣廠商多以削減資本支出和減產為主,尚未出現裁員的傳聞。

 

美光截至本月1日的年度第1季(上季)營收較一年前銳減47%40.9億美元,淨損1.95億美元,不計特定項目後每股損失4美分;本季營收預估38億美元,約年減51%,不計特定項目後每股將損失62美分左右,全都不如市場預測。

 

執行長梅羅塔表示,上季「情勢頗具挑戰」,當前的供需失衡為13年來最嚴重,「供應和需求依然大幅錯配,預期整個2023年的獲利能力都將面臨挑戰」。他認為庫存可能在本季攀峰,明年中有望降到相對健全的水準,美光營收將在明年下半年改善,獲利能力的復甦幅度與速度,取決於供應何時與需求相符。

 

美光調降今年度資本支出到70-75億美元,低於之前規劃的80億美元,今年度晶片製造設備支出減少超過50%,並可能「大幅下調」明年度資本支出,明年度晶圓設備硬體支出將少於今年度。美光11月宣布減少投片量20%,且無限期持續。

 

美光認為,今年PC出貨量將下滑高二位數百分比,明年下滑低個位數百分比,回到2019年水準;今年智慧手機出貨量估將減少10%,減幅大於原估的高個位數百分比,明年可能持平或略增。明年資料中心的需求,預測將「遠低於」歷史趨勢,關鍵客戶仍在降低庫存。商業長薩達納說,一些資料中心客戶可能要至少好幾季才能讓庫存降到更正常水準。

 

美光認為,今年DRAM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的整體位元成長率,都是低個位數百分比,明年DRAM需求看增10%NAND有望成長20%

 

我們的看法:

 

第一、供給過剩,導致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市值下跌

 

第二、美光先前才宣布數百億美金的大型投資計畫

 

第三、美光為台灣最大的外資企業

 

第四、美光產業基本上沒有太高的附加價值

 

華爾街

2022/12/18 工商時報 蕭麗君

面臨全球經濟逆風,高盛集團計畫從20231月起裁員約4,000人,此外還將削減或甚至取消表現不佳員工的年終獎金。

 

根據內情人士透露,目前高盛裁員計畫尚未完全底定,不過精簡人數應占其全球員工總數4.9萬人的8%。儘管如此,裁減後的員工人數依然高出2019年底的約3.8萬人。

 

另外,高盛預料還將削減、或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取消績效墊底員工的年終獎金。

 

高盛有部分裁員是年終績效考核的結果。員工通常也會把沒有獲得年終獎金解讀為公司要求離職的跡象。該集團過去多年都是透過該過程淘汰表現不盡理想的員工,不過它在疫情期間曾一度暫停裁員行動。

 

為了撙節支出,高盛2022年還將打算取消高薪合夥人和其他高層主管的獎金,讓銀行有更多資金做為低階員工的薪酬。

 

高盛曾在10月宣布大幅重整,包括將投資銀行與交易部門進行合併與撤回消費金融業務,希望能把重心聚焦在獲利相對穩定的資產與財管部門。該集團在2022年前九個月淨獲利下滑44美分,導致執行長索羅門(David Solomon)面臨提振獲利的沉重壓力。

 

摩根士丹利本月稍早也裁減1,600人、占全球員工總數的約2%。花旗與巴克萊也有裁員計畫,至於美國銀行則是暫緩招募速度。

 

就如同其它華爾街銀行,高盛在20202021年曾大量聘雇員工,以因應當時的企業併購熱潮。

 

不過2022年受到經濟成長放緩、美中關係緊張、俄烏戰爭與全球利率攀升等,不僅股市陷入熊市,也讓併購交易熱出現急凍。

 

隨著這場華爾街聘僱派對已在2022年逐漸畫下句點,Johnson Associates薪酬顧問公司執行董事強生(Alan Johnson)指出:「我們從榮景驟然走向衰退,所以事後來看(銀行)之前可能過度增聘。」他還悲觀預估,2023年情況恐怕也不會太好。

 

我們的看法:

 

第一、隨著股市步入空頭,華爾街開始裁員

 

第二、令人驚訝的是,高盛、摩根士坦利這些大行都在裁員

 

第三、過去兩年華爾街的大行情,是由於貨幣寬鬆政策

 

第四、裁員還是好的,相比有些銀行,像瑞士信貸根本就面臨到倒閉

 

礦產

2022/12/19 聯合報 林則宏

中國與西方大國競爭,涉及領域愈來愈廣,對於關鍵礦產的博弈,也日漸激烈。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建武直言,北京與美歐對關鍵礦產的競爭已不可避免,他建議北京當局,應在中央政府層面,建立「戰略性礦產資源委員會」,統籌各相關部門,保障戰略性礦產資源及相關戰略的統一協調和高效實施。

 

據第一財經報導,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王安建解釋,「戰略性關鍵礦產」是指對國家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戰略新興產業不可或缺,同時又被打上「地緣政治」烙印的一類礦產資源。

 

他分析,中國、美國和歐盟戰略性關鍵礦產種類高度重疊,西方國家正在試圖構建獨立於中國之外的「關鍵礦產供應鏈」,因此中方需要制定相關戰略並做出科學合理的應對。

 

王安建並指,迄今已被各國和國際組織列為戰略性關鍵礦產的元素超過68種,特定礦物超過10種。與西方發達經濟體不同,中國的戰略性礦產界定更注重其經濟重要性和產業發展支撐性,而對供應風險考慮有限。

 

例如,稀土、鎢、錫、鉬、銻、銦、鍺、鎵、磷和螢石、石墨等無供應風險的優勢礦產,與石油、天然氣、鈾、鐵、鉻、銅、鋰、鈷、鎳、鈹、鈮、鉭、鋯等供應風險較大的短缺礦產均被列入戰略性礦產。

 

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銅、鋁和磷等大宗礦產資源也被列為戰略性礦產,則反映了目前這些礦產對中國經濟發展仍然發揮著關鍵支撐作用。

 

李建武說,「在美歐關鍵礦產戰略中,中國被視為主要對手,成為影響其戰略方向和措施的重要因素,這一點在美國的戰略中尤為明顯」。

 

他表示,關鍵礦產戰略是中國國家戰略的一部分,其制定和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統一領導和多部門共同參與;關鍵礦產安全依賴於整個供應鏈的安全。而與美歐相比,中國仍缺乏國家層面針對戰略性關鍵礦產的統一管理和協調機制。

 

 

我們的看法:

 

第一、隨著電動車市場熱,電池產業也水漲船高

 

第二、電池的關鍵原料非常的缺乏

 

第三、中美地緣政治的博弈,遲早會延伸到礦產上

 

第四、這也是中國企業積極併購,並投資礦產的原因

 

GDP

 

2022/12/18 工商時報 李書良

2023年大陸經濟政策定調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6日剛落幕,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簡稱中財辦)副主任韓文秀17日表示,預計今年經濟總量將超過人民幣(下同)120兆元,2023年經濟可望總體回升。他並指出,防範與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仍是重中之重。

 

另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為在防疫政策鬆綁下促進經濟穩定成長,大陸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正在主持起草一份2023年實現經濟增速逾5%的計畫。

 

綜合陸媒報導,「2022-2023中國經濟年會」17日在北京登場,中財辦、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多位財經官員出席,為2023年大陸經濟政策點明方向。韓文秀表示,今年大陸經濟增長與年初的預期目標存在差距,但其他多項指標都較好完成,一些面向未來的結構性指標有突出表現,預計2022年大陸經濟總量超過120兆元。

 

韓文秀強調,大陸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資源要素條件可支撐。他指出,2023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會明顯下滑,而大陸經濟有望總體回升,從而形成一個獨立的向上運行的軌跡。

 

在嚴防疫情奏效與2020年經濟成長基數較低下,2021年大陸GDP總量為114.4兆元,年增8.1%。但今年上半年受上海封城影響,下半年疫情多地散發打亂生產與消費節奏下,外界普遍看淡全年大陸GDP成長為3%~4%,甚至是3%以下,這與年初官方設定的5.5%左右的目標相差頗大。

 

另外,韓文秀表示,防範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仍是明年大陸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提供足夠流動性,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併購,有效防範化解優質大型房企的風險。

 

同樣出席該會議的人行副行長劉國強則表示,對金融風險必須保持高度警覺,「金融穩定法」2023年有望推出,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發揮重要作用。貨幣政策上「總量要夠,結構要準」,包括更好的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以及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持續加大對普惠小微、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繼續落實一連串結構性貨幣政策。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經濟在經歷兩年空頭之後,明年應該會大幅反彈

 

第二、連房地產市場,大陸現在也開始推支持的政策

 

第三、歐美的金融風暴如FTX,給大陸主管機關一定程度的警覺

 

第四、大陸經濟發展會在穩定中求成長

 

燦芯

2022/12/21 經濟日報 林宸誼

由中芯國際、小米持股,大陸第二大、全球排名第五的晶片設計服務龍頭燦芯半導體,已向上海證交所遞交招股書,計劃在科創板上市,擬募資人民幣6億元(新台幣26.4億元)

 

新浪財經報導,募資主要用於網絡通信與計算晶片訂製化解決方案平台、工業互聯網與智慧城市的訂製化晶片平台以及高性能模擬IP建設平台三個方向。

 

根據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報告的顯示,2021年燦芯半導體占全球集成電路(積體電路)設計服務市占的4.9%,位居大陸第二位、全球第五位。

 

燦芯半導體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上海,是一家提供一站式訂製晶片及IP的企業,為客戶提供從晶片架構設計到晶片成品的一站式服務。

 

報告期內,燦芯半導體成功流片超過450 次,其中在65奈米及以下邏輯製程節點成功流片超過150次,在BCDEFLASHHVSOILCOSEEPROM等特色製程節點成功流片超過100次。

 

與同樣採用無晶圓廠(Fabless)模式的晶片設計公司有所差異的是,燦芯半導體作為晶片設計服務公司,並不透過銷售自有品牌晶片產品實現收入,而是依托自身IP及單晶片系統(SoC)訂製開發能力為晶片設計公司及系統廠商等客戶提供一站式晶片定制服務開展業務,市場風險和庫存風險較小。

 

股權結構上,燦芯無實控人,此次IPO之前燦芯董事、總經理莊志青及一致行動人合計控股19.82%,為燦芯第一大股東;中芯國際持有18.98%,為第二大股東。

 

前十大股東中戰略投資者還有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持股4.77%,為第八大股東。

 

燦芯半導體與中芯國際的淵源頗深,早在2010年,燦芯半導體就與中芯國際達成戰略合作關係;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現擔任燦芯半導體董事長一職。

 

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燦芯營收分別為人民幣4.06億元、5.06億元、9.55億元、6.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530.86萬元、1,758.54萬元、4,383.48萬元、5,650.56萬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沒有太多的半導體概念股

 

第二、因此晶片服務設計龍頭,燦芯可以獲得上市許可

 

第三、晶片服務設計性質是很利基的行業,如台灣的創意、智原

 

第四、力積電下面的子公司,據說也即將獲准在A股上市

 

兩岸企業家峰會

2022/12/21經濟日報 陳政錄

2022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昨(20)日在廈門舉行,台方理事長劉兆玄建議台商轉型,從過去側重製造和出口, 轉為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拓展大陸內需市場。

 

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則對台商喊話,「如果您沒有抓住前30年的發展機遇,您千萬不要錯過今後30年的發展。」

 

2022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以「建構產業合作新模式打造綠色數位新經濟」為主題,疫情影響,今年雖輪由台方主辦,但移地到廈門舉行實體會議,且兩岸企業出席規模精簡。

 

陸方出席代表包括兩岸企業家峰會陸方理事長郭金龍、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台方代表包括兩岸企業家峰會台方理事長劉兆玄、副理事長陳瑞隆、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等。

 

另外,大陸全國台企聯總會長李政宏因為確診留在上海,由廈門台協會長吳家瀅代表參會。

 

特別的是,上周(12)日落地廈門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已經完成居隔出關,昨日不公開的低調現身與兩岸人士會見,宋楚瑜在台出發時曾不諱言組團赴陸就是要與對岸商討小三通。

 

傳將接任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的政治局常委王滬寧發表書面賀詞。王滬寧表示,大陸將全面貫徹中共20大精神,全面貫徹「新時代黨(中共)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外來干涉和「台獨」分裂和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則在開幕式上致辭時對台商喊話,表示在中共20大召開後,中國大陸的發展空間將更巨大,更高質量,「如果您沒有抓住前30年的發展機遇,您千萬不要錯過今後30年的發展。」

 

劉兆玄表示,未來台商如想持續在大陸發展和擴大事業,必須從過去側重「製造和出口」傳統路線,轉為兼顧「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拓展大陸內需市場」新策略模式,轉型升級同時,加強與大陸產業攜手合作。

 

提出兩岸產業應聚焦具發展潛力新產業領域,採取「試項試點」、「先行先試」、「複製擴大」路徑,逐步建立兩岸產業創新鏈合作新模式。他還指出,峰會將選定適當的項目如電動車等,推進兩岸產業鏈深度合作,將以此作為峰會下一階段重點計畫,積極加以推動。

 

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最後達成合作共識,陸方秘書長林軍表示,峰會將繼續幫助台商、台企積極融入大陸「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增強雙方產業鏈、供應鏈深度契合,拓展大陸內需市場。

 

林軍提到,雙方產業小組將聚焦數位化轉型、智慧製造、節能減碳等領域的產業鏈合作,明年工作有8項要點,第1點為繼續就落實惠台舉措探尋空間、在兩岸宏觀經濟政策發展規劃等方面展開研調,深化兩岸農業合作、推動兩岸企業數位化和低碳化協同發展。

 

其他要點則有,提出兩岸產業界減碳合作具體項目、推進兩岸資訊產業技術交流,尤其是積體電路、5G與通訊和工業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元宇宙等領域。

 

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表示,今年新增9家台企在大陸上市,總數已達58家。「兩岸經濟密不可分,脫不了鉤、斷不了鏈,唯有加強合作才是人間正道」。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兩岸關係不佳,企業家峰會相對低調

 

第二、目前兩岸的交流幾乎陷於停擺

 

第三、大陸積極鼓勵台企上市,今年有九家獲准上市,總數已高達58

 

第四、大陸提到30年後的機遇發展,是很正確的形容詞

 

GDR

2022/12/25 工商時報 李書良

在中美關係惡化與國際地緣政治緊張下,2022年中企赴美上市家數大減,但在中國官方助推下,A股公司轉而前進歐洲市場募資。202212月份,就有多達22A股公司赴歐發行GDR。市場人士預料,「中德通」啟動後,可望吸引更多中企發行GDR

 

證券日報報導,過去赴美上市一直是中企的階段性夢想,但在中美關係轉冷下,前進歐洲募資成為中企最新選擇。2022A股企業赴歐發行GDR腳步加快,12月截至21日,當月就有22A股公司更新GDR專案狀態。其中,星源材質、杭可科技GDR發行並在瑞交所上市事宜,21日均獲中國證監會批覆。

 

報導指出,2022211日中國政府發布「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後,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拓展優化。境內方面,將深交所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納入;境外方面,發行上市地點拓展到瑞士、德國。

 

此後,先後有9A股公司GDR成功在歐洲交易所發行上市,融資總規模達31.8億美元。從上市目的地來看,瑞士證券交易所是目前的主流,上述22A股上市公司中,21家選定瑞交所,僅1家選定倫交所。

 

花旗銀行存托憑證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徐科珍表示,有越來越多的A股發行人選擇以GDR形式在瑞交所做二次上市,主要有兩點考慮:一是瑞交所上市審核效率高、速度快,加上之前已經上市的專案對後續市場形成了良性示範效應;二是選擇GDR發行的A股公司,多數有全球化戰略布局以及對境外資金的需求。

 

市場人士認為,雖然GDR境外上市地點有英國、瑞士、德國三地可選,但2022年尚未有A股公司選擇赴德國發行GDR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企業關門,陸企轉向歐洲

 

第二、歐洲跟中國的關係仍然較好

 

第三、如德國和法國都仍然願意和中國交流

 

第四、瑞士資本市場,意外的變成新的中企融資中心

 

房企

2022/12/23 經濟日報 葉文義

大陸中央近期密集發布房地產支持政策,證監會近日發文稱,將大力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允許符合條件的房企借殼已上市房企,允許房地產和建築等密切相關行業上市公司實施涉房重組」舉措,意味著在2010年被實質上叫停的「房企借殼上市」政策,時隔12年後再度重獲大陸監管層支持。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這是支持房企「第三支箭」的具體體現。在拓寬房企融資管道、緩解部分房企融資壓力、提振房地產信心、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行業健康發展方面有重要意義。

 

實際上,大陸經濟今年第4季以來就出現增速驟降窘況,大陸中央除了不斷放寬疫情管控外,也密集發布地產紓困政策,目的就是要穩住經濟增長態勢。

 

針對陷入債務風險的房市,11月以來,大陸監管層連射三支救市大箭。第一箭是國有六大銀行落實「金融16條」,向優質房企提供人民幣兆元級授信額度;第二箭是支持民營房企發債融資;第三支箭則由證監會射出,決定在房地產企業股權融資方面調整優化多項措施。

 

回顧2010年大陸發布「國十條」等房地產調控政策後,涉房企業的AIPO、借殼上市及再融資受到不同程度的嚴格限制。20132015年出現階段性開放期,只有少數房企如綠地集團透過借殼金豐投資完成了A股上市。可以說,2010年至今幾乎沒有房企AIPO的案例,借殼上市的大門基本關閉。

 

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負責人劉水向《華夏時報》表示,這次證監會再次允許借殼上市,為非上市房企增添股權融資的新管道,也為沒有能力定增的上市房企提供重組及改善資產負債表的機會,可同時盤活兩類存量資源。

 

同時,劉水還認為,允許房地產和建築等密切相關行業的上市公司實施涉房重組,則是透過「同行業、上下游」整合,實現擴大股權融資的實施範圍。「金融16條」已提出穩定建築企業信貸投放,本次政策再度強調上下游企業協同融資的重要性、合理性,有利於全鏈條改善流動性緊張的情況。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自「金融16條」落地實施以來,已有60餘家銀行與100多家房企簽約授信,總額度人民幣4兆元左右,多家企業也已發布股權融資計畫,企業資金面有望進一步改善。

 

不過,中誠信國際在研報中直言,儘管當前中國大陸房地產行業政策環境已進一步回暖,但房企流動性困境尚存,預計仍有後續風險傳導至市場的可能,本輪房地產市場的復甦進程有待觀察。

 

我們的看法:

 

第一、去年大陸打壓房地產企業

 

第二、房企現在能夠受到中央政策的鼓勵,令人難以置信

 

第三、這是不得已的做法,否則會釀成很大的危機

 

第四、允許房企借殼上市,是非常大的突破

 

亞洲人旅遊

2020/12/20 經濟日報 季晶晶

儘管各國重開邊境,受新冠疫情壓抑的旅遊需求大爆發,但各國狀況其實大不相同,最新調查顯示,亞洲國家民眾「再也不想去旅行」的比率最高,其中又以日本人最多。

 

全球決策情報業者Morning Consult訪調15個國家16,000名成年人發現,南韓有15%的受訪者表達再也不去旅行、中國大陸有14%;北美地區相距不遠,14%的美國人和11%的墨西哥人也這樣說。但這些國家的比率都不及日本人,35%的受訪者說沒打算再出門旅行。

 

這份在8月公布的「旅行和旅館狀況」(The State of Travel & Hospitality)報告,詢問的是「任何休閒旅遊」計畫,沒有區分國內外。

 

Morning Consult分析師羅施克說,這項調查於今年4月和7月各進行一次,其實未來三個月打算出門旅行的日本人增加7個百分點,未來12個月會旅行的增加4個百分點,但兩次訪調都說不再去旅行的人數,日本都維持沒變。

 

就算有意願的比率增加,日本在北亞地區仍然落後,僅45%的日本人說未來一年想去旅行,遠低於大陸的65%和南韓的66%

 

研究旅客行為的東洋大學教授古屋秀樹說,有個原因是日本文化「偏向規避風險」。他補充表示,如果染疫風險高,同儕壓力也會讓旅行者不離家太遠。

 

食品旅遊公司Tabimori董事總經理花田說,他相信財務是更大的原因:「可以說是疫情降低了日本想出國的人數,但我認為日圓疲弱的影響更大。」

 

不過日本人不願出遠門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根據日經新聞,2019年時僅23%的日本公民持有護照,在G7國家中比率最低。

 

相較下,高達77%的德國人說,計劃未來12個月會出門旅行,「再也不想去旅行」者僅6%,西班牙和義大利人更只有4%不想再出門。

 

我們的看法:

 

第一、疫情解封,就是報復性旅遊行情應該開始

 

第二、但日本人仍然相對保守

 

第三、出國旅遊雖然吸引人,但是仍然有染疫的風險

 

第四、台灣人出國的意願,相對應該會比較高

 

Steaker

2022/12/23 聯合報 王聖藜、張宏業、戴瑞瑤

區塊鏈專家、「Steaker」數位資產管理平台創辦人黃偉軒成立保本投資方案吸金數億元,檢調前天搜索、約談黃及公司員工;台北地檢署認為黃掌握電子錢包控制權,卻不願解鎖交代金流,為防止移轉巨額資金及串滅證,昨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台北地方法院裁准。

 

裁定書指出,黃偉軒否認犯行,但涉嫌違反銀行法、加重詐欺取財罪嫌疑重大,銀行法最輕本刑七年,黃可能逃亡、滅證、勾串共犯,有羈押禁見必要。

 

Steaker創辦人黃偉軒,涉嫌違法吸金,昨零時四十分許移送台北地檢署複訊,下車後喝著手上的咖啡,神色自若。記者林澔一/攝影

年僅卅一歲的黃偉軒是台大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碩士,讀台大時就開始買比特幣,投入發掘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產業,後來開發加密貨幣錢包,畢業後做過外商公司軟體工程師、秘銀科技副總裁,二○一九年創辦Steaker,是區塊鏈產業傳奇人物,兩度獲選台灣區塊鏈最有影響力人士之一。

 

檢調查出,黃偉軒主導「Steaker」公司,二○二○年起公布多元投資方案,以風險等級區分出保守型、穩健型、冒險型LV1LV2LV3五種級別的投資案對外吸收資金。

 

檢調追查金流時,發現公司完全採無紙化作業,沒有實體帳戶可扣,所有資金都是虛擬貨幣,存在手機、電腦或雲端系統裡;由於是「高科技搜索」,調查局還請資安站同事協助查扣大批電子產品鑑定。

 

據了解,專案小組掌握幾個電子錢包地址(區塊鏈帳本),但關鍵數字密碼在黃偉軒身上,黃拒絕交出密碼,堅稱是因受FTX破產影響,不得已停止出金,否認吸金詐財;不過負責後台系統研發維護的技術長修敏傑,對案情有相當程度交代。

 

檢方另諭令修敏傑、營運長潘沂莛各以五十萬元交保,黃偉軒胞弟黃浩軒以卅萬元交保,行銷部門主管盧天心廿五萬元交保。

 

金管會表示,Steaker未完成洗錢防制聲明,不管完成與否,非法從事金融特許業務屬於刑事責任,由司法機關認定

 

我們的看法:

 

第一、Steaker是台灣數位貨幣領先的新創楷模之一

 

第二、但是涉嫌違法吸金,可能是因為不了解證券交易法

 

第三、FTX破產,對全世界相關的新創產業都有很大的影響

 

第四、投資數位貨幣的,大部分是年輕人

 

綠能政策

2022/12/21 自由財經 廖家寧

我國推動綠能及離岸風電政策,帶動外資持續投資,經濟部投審會昨公布最新統計,累計今年前十一月僑外投資金額達一二四.一億美元、年增八十四.七一%。

 

今年前十一月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累計二三○七件、年減五.七六%,但核准僑外投資金額累計約一二四.一億美元、年增八十四.七一%;投審會說明,主要是因政府推動綠能與離岸風電政策,推動外資持續投資所致。另核准僑外投資新設公司方面,累計件數為一三三○件,新設公司投資金額約六.○五億美元。

 

新南向國家來台 增近110

同期核准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有四三一件、年減十.二一%,投資金額累計二十.一五億美元、年增一○九.四二%,其中投資來源地主要為澳洲、新加坡及泰國。

 

同期核准中資來台投資件數為四十四件、年增十五.七九%,投資金額累計三四九五萬美元,年減二十四.○九%;自二○○九年六月開放中資來台投資以來,累計核准件數為一五五四件,核准投資金額計二十五.六二億美元。

 

對外投資方面,今年前十一月累計核准件數為四九二件、年增三十二.六一%;投資金額累計九十二.八九億美元、年減四.四八%。

 

對新南向國家投資部分,核准件數為一四四件、年增二十七.四三%,投資金額計四十七.八八億美元、年減十四.八二%,其中投資金額較大者為新加坡、越南及澳洲。

 

反觀對中國投資續冷,核准件數為三三○件、年減十四.九五%,核准投資金額計四十四.八六億美元、年減六.三九%,全年恐跌破五十億美元大關,創近二十年來次低,僅高於美中貿易戰開打後的二○一九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積極推動綠能政策,帶動外資投資

 

第二、如果沒有綠能的投資,台灣的外資投資金額應該會減少

 

第三、外資對投資的最大憂慮,是地緣政治風險

 

第四、企業積極走出去,特別是走向東南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