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3日 星期二

華爾街資本,電動車,虛擬貨幣,華爾街AI,新加坡房價,印度半導體,越南,AI,GDR,日服務業,比亞迪,莫德納,2035調查,AI,台泥,永豐金ChatGPT,澳豐,幣安coinbase,Neuralink,全球房市

 理事長的話:華爾街資本,電動車,虛擬貨幣,華爾街AI,新加坡房價,印度半導體,越南,AI,GDR,日服務業,比亞迪,莫德納,2035調查,AI,台泥,永豐金ChatGPT,澳豐,幣安coinbase,Neuralink,全球房市

華爾街資本

2023-06- 06 工商時報/吳慧珍

今年3月金融業掀起矽谷銀行(SVB)等中型銀行接連倒閉的風暴後,據傳美國監管機關為強化金融系統的韌性,準備強制華爾街大型銀行將資本要求提高20%。

 

據熟悉內情人士透露,監管機關最快本月就會提案修改規定,將大型銀行的整體資本要求調高20%。確切金額取決於公司的業務活動,交易業務龐大的美國金融巨擘,資本門檻料將提高最多。

 

極度依賴手續費收入的銀行,例如投資銀行或財富管理,可能面臨資本要求大幅提高的壓力。金融監管機關對銀行資本有嚴格規定,因為資本是銀行必要的緩衝,吸收潛在損失帶來的衝擊。

 

內情人士透露,旗下有龐大財富管理業務的銀行,例如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以及擁有信用卡網絡、賺取刷卡手續費的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都可能涵蓋在內。

 

此次提高銀行資本的計畫,是強化華爾街規範的第一步,也意味川普政府時期鬆綁金融監管的政策轉向。銀行業者本身認為,收緊資本要求沒有必要,這可能迫使銀行吹整併風保持競爭力,也會增加美國民眾向銀行申貸的難度。

 

早在3SVB、標誌銀行接連爆雷倒下震撼金融圈之前,金管機關對大型銀行的監管就開始趨緊。而在這波銀行風暴之後,監管機構已表明,打算擴大銀行新規的適用範圍。

 

現行嚴苛的監管規定,僅用在資產達2,500億美元門檻的銀行,往後資產1,000億美元以上的金融機構也適用。

 

但金融業傳出批評聲音,指大幅提高銀行資本門檻的作法,難保不會增加消費者成本,致使銀行停供部分服務。

 

代表美國大型銀行的金融服務論壇(Financial Services Forum)執行長弗洛摩(Kevin Fromer)表示:「提高資本要求毫無根據,徒然給企業和借款人帶來負擔,在這個不當時機阻礙經濟。」

 

我們的看法:

 

第一、矽谷銀行事件對華爾街影響深遠

                                       

第二、美國政管會要求證券公司增加資本額

 

第三、不僅是大銀行,小銀行也要增加

 

第四、這對台灣也會有影響

 

第五、全球銀行瀰漫著不詳的氣氛

 

電動車

2023-06-05經濟日報/陳律安

日經新聞估算,在2022~2028年間,全球前十大車廠於北美洲的電動車投資金額將上看約1,400億美元,可見當地的相關投資正快速成長。這是拜美國去年通過通膨削減法案(IRA)所賜,法案中的相關補貼吸引各地業者加碼投資,卻也引發盟邦擔憂自家產業被掏空。

 

日經所推估的1,400億美元數字,是根據東海東京研究中心和美、歐、日、韓等前十大車廠的公開資訊。以投資來源來看,其中50%來自通用、福特等美國車廠,20%~30%源自日本的豐田和本田,其餘則為歐洲和南韓車廠。

 

另據路透調查,在2030年前,全球車廠的電動車投資金額約為1.2兆美元,兩相對照下可發現,光是美國的投資比重就超過10%。這也引發歐亞國家的疑慮,擔心華府正透過大量補貼,換取車廠到美國生產,以推動保護主義。

 

通用目標是在2025年於北美洲投資電動車和自駕技術350億美元,並在當地興建四座鋰離子電池工廠。福特的投資金額為290億美元。

 

豐田日前也宣布,加碼投資北卡羅來納州電池廠21億美元,使總投資額攀抵59億美元,該廠預計2025年開始運轉,肯塔基州的工廠則將從2025年起投產電動車。豐田並計劃,到2030年前將對電動車投資359億美元。

 

本田也計劃投資約7億美元,調整俄亥俄州的三座工廠以生產電動車。該公司也聯手韓廠LG新能源,斥資44億美元興建電池工廠。

 

南韓的現代汽車將在三年內於美國投資74億美元。德國福斯汽車預計在2026年年底前,投入20億美元新建南卡州的電池工廠,也將花費51.5億美元在加拿大新設電池廠。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正在電動車大投資

 

第二、未來兩年是投資高峰

 

第三、除了電動車,還有電池

 

第四、地點包括在美國、還有歐洲

 

第五、台灣缺乏電動車及電池佈局

 

虛擬貨幣

2023-06-06 工商時報/巫其倫

中央銀行再度對虛擬貨幣風險示警,強調去年以來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後,對市場產生不小影響,尤其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價格波動劇烈,據央行統計,全球虛擬貨幣資產市值從前年11月高達近3兆美元,在比特幣價格重挫後,今年4月已大幅縮減至1.7兆美元,等於市值蒸發1兆多美元。

 

我國央行過去不斷示警比特幣具高度投機性,近日再次發布報告,示警投資人虛擬貨幣的三大風險,第一是虛擬貨幣價格大起大落,波動依舊劇烈,近期市場接連出現多起風險事件;第二是虛擬貨幣未被普遍接受為支付工具;第三是虛擬貨幣也未能發揮避險效果,並未表現出抗通膨的保值效果。

 

比特幣自2009年問世後,整體虛擬貨幣市場持續發展,迄今虛擬貨幣種類已達2萬多種,但總市值仍以比特幣居首約占4成,其他虛擬貨幣價格主要也跟著比特幣波動。根據央行統計,202111月虛擬貨幣總資產市值達到2.97兆美元的高峰,其後隨著比特幣價格重挫,至今年4月總市值已大幅縮小至1.7兆美元,比特幣市值也將至1.2兆美元。

 

央行指出,比特幣過去試圖建構新型態的電子現金,但至今發展未如預期,很少有用於日常支付,即使是把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薩爾瓦多,多數人在花完政府推廣比特幣的獎勵後就不再使用。

 

另,對於許多人將比特幣類比為數位黃金。央行則分析,去年以來高通膨環境中,比特幣並未展現出抗通膨效果,其價格反而是接近科技股走勢,尤其去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比特幣也未如黃金展現出避險效果。

 

央行也提醒,投資人應留意虛擬資產市場近期出現多起風險,在投機炒作資金退潮下,戳破部分虛擬資產泡沫或騙局,接連引發多項風險事件,包括美元穩定幣UST崩盤,突顯穩定幣價格其實並不穩定;虛擬資產借貸平台Celsius Network破產、對衝基金三箭資本破產,以及虛擬資產交易平台FTX破產等。

 

央行分析,近年虛擬資產價格起伏大,主因美國貨幣政策自前年底逐步回歸正常化後,寬鬆資金退潮,尤其對投機炒作盛行的虛擬資產市場帶來不小影響,虛擬貨幣價格回落,近年持續引起國際間監管機關重視,未來將逐步加強對於虛擬資產監管。

 

許多科學家說,萬一達不到這目標,不表示人類就會滅絕,不過每增加一丁點溫度,對全球人類的危險就增加一分:致命的熱浪、缺水、營養不足、自然生態失衡,均威脅人類的福祉。增溫攝氏1.5度和2度雖僅差半度,就可能決定珊瑚礁和極地冰層是否續存,數千萬人是否會遭受熱浪、洪水、旱災等致命威脅。

 

我們的看法:

 

第一、虛擬貨幣價格大漲大跌

 

第二、幣安近日被美國金管會起訴

 

第三、這會造成另外一波對加密貨幣的打擊

 

第四、投資人未來應該要謹慎

 

第五、加強監管是未來趨勢

 

華爾街AI

2023-06-01 經濟日報/湯淑君

人工智慧(AI)投資熱潮從科技界延燒到金融業,摩根大通和其他華爾街公司最近紛紛大舉招兵買馬延攬AI人才,盼能借助AI提升在投資選股、財富管理、預測分析、防範客戶債務違約等方面取得凌駕同業的競爭優勢。

 

華爾街正颳起AI風潮,各大金融機構探索如何運用這種演進中的技術改善業務。彭博資訊報導,德意志銀行嘗試用AI分析富裕客戶的投資組合,了解是否過度偏重某種資產,然後再視個別情況推薦適合的基金、債券或股票;ING集團用AI篩檢有潛在債務違約風險的客戶;摩根士丹利研發出一種模型,運用AI和深度學習解讀聯準會(Fed)訊息偏「鴿」或「鷹」,以掌握貨幣政策走向。

 

知情人士透露,摩根大通5月也為類似AI聊天機器人ChatGPTAI應用申請專利,據說此服務可協助投資人選特定股票。

 

另據金融時報報導,創投基金、私募股權集團乃至會計公司,也熱中於運用AI找尋收購目標或物色值得投資的新創公司。

 

顧問公司Evident說,各大銀行對AI在金融業的應用興致濃厚,在動作最積極的銀行,開出的職缺約有40%是廣徵AI相關人員,像是數據工程師、定量分析師,以及倫理道德和公司治理職務。

 

根據Evident的資料,摩根大通招聘AI相關人員行動最積極,估計2月至4月期間已在全球開出3,651AI相關職缺,幾乎兩倍於花旗集團和德意志銀行。Evident執行長穆薩維查德說,去年11OpenAI推出ChatGPT後,金融圈頓悟遊戲規則已變,隨即展開一場「AI軍備競賽」,使AI人才行情大漲。

 

戰利品將是提升日常任務的執行效率與效果,同時將複雜分析與風險模型建構化繁為簡並加快速度,這對必須分析大量數據作投資決定的銀行業特別有吸引力。

 

不過,AI最終功用不明,監管展望仍有疑慮,況且目前部署AI技術所費不貲。據估計,運用大型語言模型答客問,因為處理繁複金融文件涉及大量的雲端運算,每筆答詢的處理成本可能多達14美元,比真人答覆的6美元多出一倍多。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引起產業的革命

 

第二、很多AI應用在於服務業

 

第三、華爾街屬於金融服務業

 

第四、華爾街大幅引進AI科技

 

第五、AI將改變金融界服務客戶的型態

 

新加坡房價

2023-06-02經濟日報/易起宇

最新報告顯示,新加坡已超越香港,成為亞太地區私有住宅最貴的城市。

 

CNBC報導,據美國智庫城市土地學會(ULI)亞太住房中心公布的「住宅可得性指數」,新加坡2022年的私有住宅總價中位數為120萬美元,超越香港的116萬美元。

 

新加坡的私有住宅租金也同樣是亞太地區最高,每月房租平均2,600美元,「遠高於」雪梨、墨爾本和香港等城市。

 

這份報告引用了亞太地區九個市場45個城市的政府統計數據,從房價及房租與家庭中位數所得的關係,來評估住宅的可得性。

 

ULI表示,香港房價去年比前年大跌8.7%,主因是香港跟隨美國聯準會(Fed)大幅調升房貸利率,加上人口淨流出,且投資人對當地房市前景的樂觀情緒轉淡。香港房價去年10月甚至一度跌至五年來最低。

 

另一方面,新加坡房價去年一年則大漲了逾8%。新加坡政府甚至因擔心房市過熱,4月才調升房地產購買稅,無論當地或外國買家,購買住宅房地產都將必須支付更高稅金。

 

不過,ULI這份報告也指出,若以每平方公尺為基準來計算,香港的私有住宅價格仍是亞太最貴,每單位要價19,768美元,比新加坡、深圳和北京的中位數價格高出整整超過一倍。

 

此外,就租屋市場而言,新加坡私人住宅的租金也高居亞太之冠,去年月租金暴漲近三成。

 

儘管如此,新加坡的住宅自有率也是區內最高,達到89.3%

 

中國大陸主要城市的狀況和去年相近,在住宅可得性的排名殿後。

 

根據ULI的報告,中國的住宅自有率在過去十年大幅下滑,各城市的住宅可得性與新屋供給直接相關;例如深圳在20102022年間人口增加逾700萬,但新屋庫存僅增加3,100萬平方公尺,是中國城市中最低。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成為亞洲新的金融中心

 

第二、所有的資金外逃至新加坡

 

第三、近期新加坡房價大漲

 

第四、許多家族辦公室在新加坡成立

 

第五、香港地位逐漸沒落

 

印度半導體

2023-06-02 經濟日報/劉忠勇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以色列晶片製造商Tower參與的合資事業ISMC,原計劃在印度建立一座價值30億美元的半導體廠,但計畫因Tower被英特爾收購而陷入停頓,讓印度半導體製造大計落空。同時,Vedanta和鴻海合資事業在印度斥資195億美元生產半導體的計畫,也因拉攏意法半導體入夥觸礁,進展遲緩。

 

印度政府祭出100億美元獎勵計畫後,去年共收到三項申請案,申請者包括:Vedanta和鴻海的聯盟、以Tower為技術夥伴的跨國聯盟ISMC,以及新加坡的IGSS Ventures

 

鴻海和Vedanta合資工廠預定在莫迪家鄉古吉拉特邦建廠,而ISMCIGSS分別承諾在南部兩個不同邦,建立價值各自30億美元工廠。

 

消息人士向路透透露,ISMC規劃30億美元晶片製造設施目前已被擱置,這是因為Tower去年被英特爾以54億美元收購,目前無法繼續簽署具有約束力的協議。英特爾併購Tower一案仍待監管機構批准。

 

鴻海則和Vedanta合資企業執行長里德(David Reed)發布新聞稿說,他們和一個技術夥伴達成了協議,將獲得技術移轉的許可。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印度積極發展半導體

 

第二、鴻海也投資印度半導體產業

 

第三、基本上都需要跟印度政府要求補助

 

第四、印度缺乏半導體產業基礎建設

 

第五、有很多審批上面的問題

 

越南

2023-06-02 經濟日報/易起宇

由於籌資依舊困難,越南建商已中止超過1,200個房地產建案,總價值約800兆越南盾(340億美元)。

 

彭博資訊報導,由於建商舉債過高、新冠疫情遏制不動產需求、加上政府掃蕩貪腐,越南爆發房地產危機。根據越南建設部的統計,已有超過1,800家建商受衝擊,並導致340家公司在今年第1季聲請破產。

 

越南不動產協會表示:「龐大資源遭到凍結,我們不知道這場危機會維持多久。這些被中止的建案不但無法為社會創造附加價值,反而會帶來許多負面後果。」

 

該協會表示,越南63個省份和直轄市中,平均每個地方都已中止20個建案。當地報紙青年報1日則報導,兩大直轄市河內和胡志明市分別已有約400個和逾300個建案暫時喊停。

 

國營電視台VTV引述統計總局數據報導,今年15月倒閉的越南房地產公司,比一年前暴增30.4%554家;新成立的房地產公司數量則比去年同期銳減61.4%,至1,744家。

 

另一方面,瑞典的不動產業也正亮起警訊,尤其是負債累累的商用不動產業。

 

瑞典央行1日在半年發布一次的金融穩定性報告中表示,不動產公司正面臨來自利率升高的壓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越南是世界工廠

 

第二、但越南房地產面臨嚴重危機

 

第三、短期內房地產不看好

 

第四、投資者的越南熱逐漸降溫

 

第五、建商舉債過高

 

AI

2023-06-01工商時報/陳怡均

人工智慧(AI)爆紅引發新的隱憂,包括OpenAI創辦人奧特曼(Sam Altman)、數位發展部長唐鳳在內等逾350位產業專家、科技領袖30日連署發表公開信,強調AI可能導致人類滅絕,降低與該科技相關的風險是全球當務之急。

 

該信指出,「降低來自AI的毀滅威脅是全球的首要任務,其重要性等同因應疫情、核戰等與社會規模的風險。」

 

非營利組織人工智慧安全中心(Center for AI Safety)主導發表該封公開信,信中內容僅有上述的簡短聲明。超過350位與AI相關的企業高層、研究員、工程師都參與簽署,包括奧特曼、谷歌DeepMind執行長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Anthropic執行長阿莫代(Dario Amodei),數發部長唐鳳也在其中。

 

被稱為「AI教父」的辛頓(Geoffrey Hinton)與班吉歐(Yoshua Bengio)均參與簽署該份聲明,兩人曾因神經網路的研究成就而獲得圖靈獎,不過,該獎項的第3位得獎者、目前任職Meta首席AI科學家的雷昆(Yann LeCun)則未在連署名單內。

 

如今,外界對於AI帶來的潛在傷害愈來愈不安。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近期的進展令人憂心,此為ChatGPT和其他聊天機器人採用的AI系統,人們害怕在不久後,將成為假訊息大規模散布的工具,或者可能導致數百萬白領人士失業。

 

一些人認為,倘若沒有儘快控制AI的發展,幾年內這項先進科技的威力足以創造對社會的動盪與傷害。

 

許多產業領袖已公開表達AI發展的憂慮。辛頓自4月底辭去谷歌職務後,便直言他可以自由談論AI技術的潛在威脅,認為AI對人類威脅可能更甚於氣候變遷。

 

一些專家呼籲對整個行業進行監管。歐盟理事會在去年通過《人工智慧法案》,歐洲議會正討論法案細節,預計該法草案下月提交歐洲議會表決。美國也在研擬相關立法。奧特曼、哈薩比斯和阿莫代5月稍早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討論AI技術監管問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爆炸性發展

 

第二、但是大家已經開始擔心隱憂

 

第三、350位專家連署簽名,說明問題相當嚴重

 

第四、如果不預作準備,未來可能出現災難

 

第五、如果AI災難發生後,一切可能會被喊停

 

GDR

2023-06-04工商時報/蘇崇愷

上交所及深交所2日針對全球存託憑證(GDR)上市交易暫行辦法徵求意見,明確上市公司發行GDR應上市滿一年,且申請日前市值不低於人民幣(下同)200億元,包括牧原股份、隆基綠能等38間上市公司蓄勢待發。

 

陸媒初步統計,截至2日,今年有38家陸股上市公司公告發行GDR相關安排。從上市目的地來看,永太科技擬登陸英國倫敦證交所,三一重工擬登陸德國法蘭克福證交所,其餘36家企業都鎖定瑞士證交所。

 

券商中國報導,瑞信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大中華區主管李宏貴曾表示,瑞士具備健全穩固的監管體系,和發達的資本市場體系,是中歐金融與資本市場合作的重要夥伴方。

 

瑞士也是全球跨境財富管理的領導者,擁有龐大的本土與全球化機構投資人群體。

 

證券日報統計,有意發行GDR38家公司多是行業主要企業,已是成熟發展階段,不乏千億元市值大企業。截至2日收盤,上述38家公司的總市值高達1.79兆元。其中,牧原股份、隆基綠能、三一重工市值都超過1,000億元。

 

海外融資是科創類企業補充現金流的重要管道之一。上述38家企業中,上交所科創板企業、深交所創業板企業分別占7家、6家,合計13家,占比34.21%。

 

近年來,由於GDR上市擁有項目周期相對較短、審核體系相對靈活寬鬆、發行對象更廣泛、募集資金用途相對靈活等優勢,成為陸股上市公司理想的再融資工具。

 

市場人士認為,上交所及深交所修訂規則,一定程度上約束規範上市公司發行GDR行為,避免出現套利情況。

 

券商人士表示,過去在GDR項目上,上市公司披露並不詳細,尤其在境外的審核進展、發行等環節上,投資者處於資訊弱勢,比較被動。在以資訊披露為核心的理念下,上市公司應提高資訊透明度,減少資訊不對稱問題。

 

中金公司指出,目前許多境內優質製造企業在海外都有廣泛的業務布局,而瑞士、德國等國屬於傳統的高階製造及先進技術強國,對於中國製造業企業是理想的存託憑證發行市場。

 

在上述市場發行存託憑證有助於拓寬境內企業的業務範圍和融資管道,同時也提高其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公司以前很少發行GDR

 

第二、中國公司以前都到美國集資

 

第三、GDR主要市場在歐洲

 

第四、瑞士變成歐洲新集資中心

 

第五、GDR海外存託憑證30年前在台灣就很普遍

 

日服務業

2023-06-06經濟日報/易起宇

日本5月服務業活動以破紀錄的速度擴張,主因是海外需求復甦,和防疫限制鬆綁後外國觀光客激增。歐洲的服務業活動也持續相對強勁,抵銷了製造業活動的嚴重萎縮。

 

路透報導,5日出爐的日本5月自分銀行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最終值上升至55.9,改寫4月所創的高點紀錄55.4,連續九個月高於象徵景氣榮枯線的50。包含服務業和製造業的5月綜合PMI則上升至54.3,高於4月的52.9,達到201310月來最快擴張速度,也是連續五個月高於50

 

標普全球財智經濟學家巴提表示,少數剩餘的防疫限制鬆綁,和明顯強勁增加的需求,尤其來自國內外觀光業,令企業受到鼓舞。由於企業正以破紀錄速度擴張,樂觀程度也維持在接近歷來高點水準,這種上升趨勢預料短、中期內將持續。

 

日本觀光廳表示,4月外國遊客人數已攀抵疫後高點的近200萬人,遠高於去年同期的14萬人。

 

雖然這和疫前水準的每月近300萬人仍有一段差距,但據彭博經濟估計,外國觀光客消費的復甦,已為日本今年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6%成長率,貢獻了其中1.1個百分點。

 

另外,根據標普全球彙整的5HCOB歐元區綜合PMI,終值下滑至三個月低點的52.8,低於初估值53.34月的54.1,但仍遠高於景氣榮枯線50;服務業PMI則下滑至55.1,低於4月的一年高點56.2。上周發布的製造業PMI44.8,顯示製造業活動因為需求下滑而進一步萎縮。

 

漢堡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迪拉魯比亞表示,相對韌性的服務業活動成長應能確保歐元區重新穩住一些陣腳,在經歷去年10月至今年3月低迷期後,為第2GDP擴張展現正面的可能性。

 

歐盟統計局同日公布的歐元區4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連七降,月比下滑3.2%,年比則上升1%,皆低於預期。路透預測月比降3.1%,年比升1.4%,主要是4月能源成本大跌10.1%,中間產品價格僅跌0.6%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迎來服務業大復甦

 

第二、日本經濟爆發性成長

 

第三、日本觀光旅遊人數創新高

 

第四、台灣人非常喜歡去日本

 

第五、所有的服務業相關企業股價都大漲

 

比亞迪

2023-06-05經濟日報/黃雅慧

以色列汽車進口商協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大陸電動車品牌比亞迪成為該期間以色列最暢銷電動汽車品牌。在以色列該期間前六大暢銷汽車品牌中,大陸品牌便占了三個。

 

新華社報導,數據指出,比亞迪在今年前五個月在以色列共銷售8,497輛電動汽車,主要車型為跨界SUV ATTO3。同時名列以色列第五大汽車暢銷品牌。

 

而在以色列電動車榜單上的二至四名分別為大陸吉利汽車、韓國現代汽車、美國特斯拉,今年前五個月的銷量分別為4,091輛、2,618輛與1,863輛。從數據顯示,比亞迪該期間在以色列的銷量為特斯拉近4.6倍;而位列第六名為大陸車企奇瑞汽車,該車企於2022年底進入以色列市場,今年前五個月在以色列共售出7,165輛汽車,主打車型為瑞虎7Pro、瑞虎8ProFX

 

據此前數據顯示,以色列在今年前四個月共計售出12.05萬輛汽車,其中純電汽車售出1.99萬輛,滲透率為16.6%

 

事實上,比亞迪近年積極拚「出海」,在2023年前三個月比亞迪乘用車累計出口達到3.8萬輛。不少機構認為,比亞迪2023年出口量有望達到30萬輛。

 

另一方面比亞迪出海獲取不錯成績。泰國AutoLife官網數據顯示,比亞迪ATTO 3在第1季上牌量為5,542台,占泰國第1季純電動車上牌總量的37.5%,持續在泰國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保持領先。此外,比亞迪泰國工廠預計2024年開始運營,年產量約為15萬輛。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亞迪是全球最大電動車公司

 

第二、比亞迪積極朝海外佈局

 

第三、進入以色列市場很不容易

 

第四、以色列傳統比較傾美

 

第五、中國電動車快速全球化,連以色列都能布局

 

莫德納

2023-06-02工商時報/杜蕙蓉 

培育台灣生技獨角獸,中研院、莫德納1日簽訂合作意向書,除建立策略合作關係外,也發起「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計畫,針對傳染病、免疫腫瘤、罕見疾病、心血管和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等五大治療領域,尋找傑出新創團隊/個人,並提供獎金和一對一業師輔導。

莫德納台灣總經理李宜真指出,合作意向書是第一步,未來期望爭取台灣擴大參與莫德納全球臨床計畫。莫德納目前全球有48個研究中的計畫,未來希望發展出整合多種病毒的二合一、三合一疫苗。李宜真強調,團隊希望爭取各種廣泛疾病的全球臨床計劃,都可以考慮台灣,也讓研發與台灣本地科學家產生更多鏈結,並希望讓台灣成為亞太區人才的孵育器。

中研院副院長唐堂表示,此合作意向聚焦三大面向:一、建立臺灣mRNA創新研發平台,提供新創公司展示及交流機會;二、選定mRNA技術的前瞻性主題,共同提供資源以加速研發進程;三、提供團隊參與國際交流的機會,增加其國際化的機會。

唐堂指出,中研院在2020年底即組成首支mRNA疫苗研發團隊,並以藥品優良製造作業規範(GMP)的精神規劃建置核心設施──mRNA先導研究設施」,以供應早期臨床試驗所需的mRNA疫苗,同時也積極延攬研發與技術的人才,加速發展mRNA技術,「mRNA先導研究設施」預計今年底完成場域驗證,2024年開始接受產業及學研界小型試量產。

莫德納基因總經理暨科學長黃翊群指出,台灣以完善醫療體制、多元產業人才、科學家與研究機構、及生技創新能量舉世聞名。與中研院的合作將有助發掘mRNA更多的應用可能,開發無限應用潛力。

黃翊群是莫德納mRNA新冠疫苗研發的重要推手,也是前瞻新創獎計畫評審之一,此計劃將於69日起至731日止展開徵件活動。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認為,mRNA技術在全球生物技術領域中扮演重要角色,中研院院與莫德納的合作,將可幫助研究人才與國際上最新的生物醫學技術接軌,創造更多接軌世界舞台的機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莫德納正在尋找第二成長曲線

 

第二、莫德納在台灣支持新創

 

第三、外國企業和台灣新創合作是新模式

 

第四、但是還是有很多環節需要中間機構做連結

 

第五、台灣生技產業今年大爆發

 

2035調查

2023-06-02 工商時報/袁顥庭 

工研院為台灣未來把脈,發表「2035臺灣樣貌調查結果」,民眾票選未來2035臺灣前三大之「期待」情境依序為:防災無死角、打敗疾病、照顧很Easy。顯現台灣民眾對於科技防災、健康防禦與照護的「安全感」的渴望及需求。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今年是工研院成立50周年,回顧這50年來,工研院在產業轉型發展的轉捩點都扮演重要角色與貢獻,2010年至今,工研院攜手產業綠色轉型。下一個50年將持續以市場為導向,特別是地緣政治之下,臺灣扮演了全球「可信任夥伴」,不可能每一個產業鏈都拉回自己國家做,還是要分工,但在國家安全的考量之下,臺灣絕對是可信任夥伴,這也是臺灣獨特的地位和機會。

調查發現,民眾最期待「沒有災害、病痛」。天災人禍皆讓社會付出極大代價,加上近期頻傳大型工安事故,科技防災可以防患災害於未然,或是在災害發生時,能把災損減至最低。因此,民眾認為未來如何提升防災及應變能力、打造無死角的韌性社會將是首要課題。在民眾票選中,「防災無死角」以92.6%的期待值位居榜首。

對於調查結果,工研院積極回應社會對於未來期待,以創新科技共同營造美好的未來,例如因應極端氣候災害所開發的「土壤驅動監測系統」,除了能預警土石流發生外,還能讓土壤自行發電供監控系統使用,使運作壽命達數十年之久。疾病治療部分,工研院開發不需「眼內注射」,只要滴眼藥水就能治療眼睛濕式黃斑部病變的「超分子複合技術眼藥滴劑」。長者照護上,工研院「銀髮聚寶盆」智慧照護驗證試驗場域提供預防長者早衰、失能、失智的整合方案,創造長者信心與成就感,幫助他們成功老化。再生能源發展上,面對太陽能板回收不易挑戰,工研院以「逆思維」重新定義問題,從源頭就導入循環再利用的設計,開發「易拆解太陽能模組」,讓退役太陽能板更容易回收、純化再投入生產新的太陽能板,提升產業競爭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需要有長期的願景

                                       

第二、台灣民眾長期對於科技防災、健康防禦有期待性

 

第三、健康防禦可以理解,但不知科技防災為何

 

第四、照護的安全感是台灣很多民眾的心聲

 

第五、工研院不應只反應民間期待

 

AI

2023-05-30聯合報/簡永祥

台灣晶片設計龍頭聯發科昨天與輝達宣布合作,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汽車產品組合的優勢,共同為新一代智慧汽車提供卓越的解決方案,預定二二五年推出智慧座艙相關應用晶片,並於二二六及二二七年接續導入車廠。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昨天表示,這項合作案是他主動提出,原因是聯發科在很多領域,包括電源管理、無線連結及多媒體等有很完整的技術底蘊,面對未來軟體定義汽車,需結合更多的生態系,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透過與聯發科合作,並將這些晶片委由台積電生產,將讓「台灣製(Made in Taiwan)」車用解決方案,在全球汽車產業,扮演關鍵角色。

黃仁勳說,人工智慧與加速運算正推動整個汽車產業的變革。聯發科領先業界的系統單晶片與輝達的繪圖處理器(GPU)及AI軟體技術的強強組合,將為從豪華到主流的所有汽車分眾市場帶來全新的使用者體驗,進一步提升汽車的安全性,並提供嶄新的連網服務。

聯發科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則提出與輝達合作的願景,將結合輝達在人工智慧和運算領域享有盛名的強項。據了解,聯發科今年四月就推出命名為「Dimensity Auto車用晶片,針對智慧座艙、車聯網、智慧駕駛以及電源管理晶片,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這次宣布與輝達合作,是要在技術研發之外,進一步確立有利的產業地位。

黃仁勳指出,車用產品開發期長。他舉輝達過去和賓士的合作為例,一個世代的產品,後續的軟體支援得提供十年以上,未來輝達與聯發科的合作,就是要提供客戶長期支援的承諾。為迎合未來車子會更重視體驗,更舒適的智慧座艙、自動駕駛,都需要更多的半導體技術。

 

我們的看法:

 

第一、輝達與聯發科合作發展晶片

 

第二、強強聯合、優勢互補

 

第三、輝達在打造生態系

 

第四、聯發科在中國有很好的關係

 

第五、雙方結合可以強化中國市場

 

台泥

2023-05-31 經濟日報/謝柏宏

台泥(1101海內外新能源營運陸續起飛,董事長張安平昨(31)日表示,集團旗下高雄超級電池工廠已在試車,預計67月進行三元鋰電池工廠試量產準備,目標第3季正式投產。台泥轉投資義大利儲能公司NHOA,儲能業務潛在訂單金額更上看10億歐元(逾新台幣328億元)。

台泥昨日召開股東會,通過2022年營業報告書暨盈餘分配案,每股配發0.5元現金,張安平表示,水泥、廢棄物處理及能源為三大主要產業發展方向,其中水泥本業目前產能約7,000萬噸到8,000萬噸,目標2025年水泥營收占比能低於五成。

台泥在台灣的新能源重點事業體能元科技及台泥綠能都在去年轉虧為盈,台泥綠能受惠於不少企業急買綠電憑證,加速台泥綠能綠電銷售的獲利;台泥綠能也成立能元超商公司,要將台泥綠能生產的綠電提供部分給急需綠電的中小企業,協助解決綠電需求問題。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表示,目前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已經在局部性試車,著重在EMT-3,預計67月開始準備進行三元鋰電池工廠相關的ISOUL以及試量產準備,第3季希望能正式投產。

能元科技除了在高雄正在建置中的超級電池工廠之外,在台南也有20年前建立的舊廠。張安平指出,去年整體大環境好,因此能元科技有一些獲利,但是否真正的轉型成功在於核心電池技術的開發,以及關鍵生產製程的創新及改進。台南電池廠需要重新設計再出發。

針對海外的能源事業,台泥財務長于明仁指出,20217月收購義大利儲能公司NHOA後,該公司業績已翻倍成長,去年NHOA的營收達1.65億歐元,年增逾4.5倍。其中儲能為NHOA核心業務,2022NHOA的儲能業績已達到1.54億歐元,年成長約十倍,待交貨訂單2022年達到3億歐元,成長幅度約50%,另外潛在訂單金額達10億歐元。

于明仁指出,NHOA的核心業務儲能布局,承接的案場遍及澳洲、北美、南美、歐洲及台灣,截至2022年底約有1.4GWh案場建置中,預計2023年將達到1GWh

此外,NHOA合資公司Free2move 2022年營收為1,100萬歐元,自今年至今已收到6,000萬歐元訂單;NOHA另一家轉投資的Atlante公司,則專注於電動車快充站的建置,未來成長深具潛力,截至今年第1季於南歐地區已上線和建置中的充電點有2,628個以上、約846個案場,另外尚有3,000個充電站案場在評估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泥非常著重綠能

 

第二、台泥在電池的佈局已見到成果

 

第三、台泥近年積極投資歐洲

 

第四、台泥歐洲以儲能業務為主

 

第五、未來歐陸市場前景可以期待

 

永豐金ChatGPT

2023-06-02 經濟日報/楊筱筠

國內首家金控對ChatGPT AI服務設限,禁止全體員工兩方式使用。永豐金控(2890)總經理朱士廷昨(1)日宣布,直到金管會8月公布指引前,禁止金控員工兩方式使用外部生成式AI服務,成為國內首家禁止員工在條件下使用ChatGPT相關AI服務的金控,朱士廷解釋「要避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兩大禁令為,一、禁止使用公發設備連線公司內部網際網路,存取外部生成式AI服務;二、禁止使用個人電腦與行動裝置,於外部網際網路將公司機密敏感資料輸入至外部生成式AI服務。

朱士廷說,考量生成式AI服務風險包含公正性、正確性、合規性及可解釋性等議題,因為AI系統來自搜尋大量資料,難避免涉及歧視、誤解相關議題,此外生成式AI服務具有正確性疑問、金融機構必須嚴謹保護客戶資料、市場尚不清楚內容如何產出。

永豐金昨日法人說明會,宣布首季稅後純益再創下單季歷史新高,稅後純益47.5億元,較上一季大幅成長57%,每股盈餘0.41元,年化ROE(股東權益報酬率)11.75%,每股淨值14.32元,主要受惠升息循環,銀行生息資產持續擴張。

朱士廷說,金控監督管理下、策略領導與跨子公司綜效發揮,永豐金控稅後淨利截至2023年第一季,三年的複合成長率(CAGR) 26.3%,優於其他上市金控合計的-4.7%;五年的CAGR 12.5%,亦優於同業的-7.0%

其中永豐金核心子公司永豐銀首季稅後淨利39.2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率6.%,近五年年複合成長率22.6%,優於全體金控旗下銀行同業平均的12.7%。永豐銀總經理莊銘福指出,操作SWAP第一季YOY成長將近一倍,對NIM影響數可以增加15BP1BP0.01個百分點),整體利匯率與投資部位操作得宜,其他淨收益較去年同期成長95.9%,另外,總放款持續穩健成長,帶動利息淨收益年增8.1%

永豐金控體質進入絕佳狀態,如要壯大是否考慮併購?朱士廷指出,永豐金控要成長,一靠內部,二靠外部併購,去年永豐金控受惠版圖沒有保險公司,子公司銀行、證券表現佳,持續提升自身ROEROA,「併購一直在努力,有時需要一點機緣」。

朱士廷在指出,面對富邦證與日盛證合併完成後,版圖更擴大,永豐金證券這一塊不會放棄任何機會,「口袋名單大家都有想法,但併購有很多因素與變數」,至於其他併購版圖,對保險業仍持保留態度,聚焦兩大核心銀行與證券,首重業務互補。

 

我們的看法:

 

第一、永豐金的績效在金控中表現出色

 

第二、永豐金中重用專業經理人

 

第三、永豐金禁用Chat GPT在金控中開第一槍

 

第四、說明永豐金對應用科技的經驗

 

第五、金融業與AI結合是長期趨勢

 

澳豐

2023-06-01 經濟日報/廖珮君、楊筱筠

澳豐金融集團(Ayers Alliance Financial Group Limited)倒閉,據金管會清查,國內共13家上市櫃公司踩雷,損失已從去年第4季到今年第1季陸續認列。

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昨(1)日說,上市櫃公司需依照內控程序投資金融商品,若投資金額較大,證交所、櫃買中心查核財報時,會去查核內控程序是否正常、投資商品是否符合內控程序、合法性與合理性等三大查核。

張子敏說,澳豐基金未經金管會核准,兆富財管顧問公司卻非法銷售澳豐基金,金管會接獲民眾檢舉後,從2015年至今,已七次移送檢調。

台北地檢署在202010月以違反《投信顧法》,將兆富負責人曾奎銘等七人提起公訴。

經查,台北地檢署已在2023512日一審判決這七人,各處四個月到二年三個月有期徒刑、併科罰金50萬至500萬元不等。

若依照判決書記載20141月到20148月間,當時投資澳豐基金的投資人共286人、投資金額約3,764萬美元,約台幣逾11億元;但因澳豐基金非屬合法基金,至今仍有多少受災戶則情況不明。

但張子敏也坦言,經濟部對違法公司可以註銷登記,兆富公司已遭判決,但僅是一審、仍在審判中,兆富公司至今仍無法註銷;他強調,一旦兆富公司有開說明會促銷非法基金、民眾仍可以檢舉。

至於國內上市櫃公司投資澳豐金融相關商品部分,經金管會了解,有八家上市、五家上櫃公司投資澳豐基金,張子敏說,這13家上市櫃公司損失已從去年第4季和今年第1季做認列。

張子敏說,上市櫃公司需依照內控程序投資金融商品,若投資金額較大,證交所查核財報實,會去查核內控程序是否正常、投資商品是否符合內控程序、合法性與合理性等三大查核

 

我們的看法:

 

第一、近期台灣詐騙非常多

 

第二、澳豐基金是未經金管會核准的基金

 

第三、不知道當時為何能透過金融機構公開銷售

 

第四、投資者都是上市櫃公司,並非金融機構

 

第五、仍然造成重大傷害

幣安coinbase

2023-06-07 工商時報/蕭麗君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5日對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提起訴訟,指控該公司在美國營運非法交易所。消息傳出後,比特幣應聲跳水,摜破2.6萬美元支撐。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繼日前起訴幣安後,6日再度對美國最大加密幣交易所Coinbase提出告訴,指控Coinbase用戶交易的多種加密代幣,實際上是未登記的證券,已經違反美國證券交易法。

 

受到這項利空衝擊,Coinbase股價6日開盤暴跌近16%到49.46美元。

 

比特幣盤中最低一度下探25,520美元,創近3個月新低。

 

SEC指控幣安「公然無視」美國證券法,該監管機關還把幣安執行長趙長鵬列為被告。

 

SEC主席詹斯勒(Gary Gensler)指出:「通過13項指控,我們指控趙長鵬和幣安參與一系列的欺騙行為、利益沖突、缺乏披露與刻意規避法律。」他還向大眾呼籲,不要把血汗錢投資在這個非法平台。SEC並控告趙長鵬與幣安混合客戶資產,甚至把其中一部分轉移到趙長鵬控制的實體中。

 

訴狀指出,趙長鵬與幣安早就知道他們違反美國法律。它提到幣安的CCO(法令遵循主管)曾在201812月向另一名CCO承認,他們在美國正營運一個未經許可的證券交易所。

 

針對SEC的指控,幣安發言人表示這些指責「毫無依據」。它在聲明中回應,對於SEC控訴幣安營運沒有註冊的證券交易所或是非法提供與銷售證券等說法,並不表示贊同。幣安還強調由於他們的龐大規模與全球知名度,讓幣安在美國監管拉鋸戰中,容易成為遭到攻擊的目標。

 

趙長鵬在5日發布推文表示,他的團隊「正在待命、確保系統穩定,包括提款和存款」。他還提到了數字4,這是他自己對於「忽略恐懼、不確定性與懷疑等(在加密貨幣圈中稱為FUD)」的簡寫。

 

幣安長期以來主張自己不受美國法律約束,因為它在美國沒有實體總部。不過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先前訴狀指出,趙長鵬聲稱沒有具體營運據點,「反映出刻意試圖規避監管的刻意做法」。

 

SEC的訴訟是在CFTC今年稍早對幣安提告後所提出。後者指控幣安和趙長鵬以多種方式違反美國衍生品交易法,包括他們在美國內部暗中指導VIP客戶如何躲過合規控制。

 

我們的看法:

 

第一、幣安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第二、美國SEC對幣安提起訴訟影響重大

 

第三、FTX加密貨幣交易所已經倒閉,這是否會步FTX後塵

 

第四、幣安資金可能大量流出

 

第五、幣安股東純中資背景

 

Neuralink

2023-06-07 工商時報/顏嘉南

外媒引述消息人士提供的非公開股票交易資訊指出,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神經科學新創公司Neuralink,目前市值逼近50億美元,較2年前的20億美元大幅膨脹。

 

熟知內情人士透露,看多Neuralink的投資人近幾月開始買進,推升該公司估值,時間早在5月稍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Neuralink進行大腦晶片人體試驗之前。

 

專家表示,Neuralink取得商業使用許可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前神經工程計畫主任路德維格(Kip Ludwig)表示,Neuralink將大腦植入晶片商業化至少還要10年時間,這還是「樂觀」預期。

 

此外,Neuralink還面臨其他挑戰,包括該公司進行動物實驗遭到聯邦調查。

 

根據電子郵件內容顯示,在Neuralink取得人體試驗許可後,近幾日該公司私下向投資人出售股票,估值為70億美元,相當於每股55美元。目前仍不清楚該價碼是否有買家,不過郵件提到,取得FDA的臨床試驗許可是交易變得更「誘人」的理由。

 

對此消息Neuralink的高階主管與馬斯克未能即時表示意見。

 

Neuralink市值逼近50億美元的股票交易,是由員工和早期投資人等股東進行,而不是該公司向投資人發售新股。此類次級市場交易並不是衡量公司估值的適當依據,這類型的交易往往交易量小,而且缺乏募資輪或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的廣泛市場共識。

 

Neuralink在次級市場的交易帶動估值狂飆,與其他新創公司形成截然不同的對比。根據數據供應商Caplight資料顯示,85%擬上市(Pre-IPO)公司在次級市場的估值,較上一輪募資平均折價47%。

 

另據數據供應商Pitchbook資料,Neuralink前次募資是在2021年,當時籌措2.05億美元資金,將公司市值推升至2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旗下另外一個明日事業

                                       

第二、腦神經的事業未來太先進

 

第三、但享有很高的估值

 

第四、主要原因是因為馬斯克的光環

 

第五、AI跟生命科學結合是未來趨勢

 

全球房市

2023-06-06 經濟日報/陳苓

路透最新訪調顯示,儘管利率高漲,全球主要房市展望仍較三個月前略為改善。

 

路透在515日到65日之間對100名分析師進行訪調,發現他們估計美國、加拿大、德國、澳洲、紐西蘭的房價不是將陷入停滯,就是跌幅少於三個月前預估。另一方面,英國房市前景幾乎沒有變化,印度房價則持續攀升。

 

高盛分析師表示:「我們發現房屋供給極少、家庭資產負債表轉為強健…移民人數反彈的支持,都造成近期房價的韌性。」但他們警告:「較為鷹派的利率預測、高房貸利率的全面衝擊可能未顯現,暗示多數國家房價仍偏向出現下行風險。」

 

已開發國家的房價在疫情期間快速衝高,部分情況下飆漲逾50%,隨後央行升息使過去一年的房價溫和拉回。房市通常對利率很敏感,但這次借貸成本提高,僅造成微小傷害,主因失業率徘徊低檔、疫後移民大增、房屋供給緊俏,撐住需求。

 

至於對首購族來說,房屋可負擔性是否惡化,分析師看法分歧,45人認為將轉壞、43人認為將好轉。

 

這份調查也顯示,和3月預估值相比,幾乎所有房市從最高點到谷底的預期跌幅均縮小。不過由於今年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的風險很高,81名分析師中有41人估計,房價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仍高於房價明顯反彈。

 

已開發國家中,加拿大和紐西蘭今年房價的預估跌幅最大,估計將分別下跌9%8%。另外,德國房價預估跌幅為5.5%、英國和美國跌幅均為3%、澳洲持平。另外,印度今年房價預料將上漲6%。若干市場的房價持續上揚,房租成本占通膨指數的三分之一,這使央行控制通膨的行動更棘手。

 

我們的看法:

 

第一、去年全球房市普遍黯淡

                                       

第二、中國大陸房地產問題嚴重

 

第三、越南最近房地產也崩盤

 

第四、全球整個房地產的前景開始轉好,值得注意

 

第五、升息僅有造成微小的傷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