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個禮拜,台灣經歷了前所未有世界動盪局勢的衝擊與洗禮,我們的命運被外在世界發生的事情所左右。
北韓危機進一步升高,美國派遣三艘航空母艦前往南韓海域,戰爭一觸即發。川普為了拉攏習近平的支持,表示中國並非匯率操縱國。小英接受路透社專訪,聲稱不排除與川普再度通話,但立即遭川普無情打臉。川普表示已和習近平建立非常好的私交,並稱其為了不起的領導人,由於習正努力為美國處理北韓問題,因此「不想為他製造麻煩」。
然而這一切新聞,都不及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來得驚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24小時內兩度拜會白宮,獲得川普接見,討論在美國進行一系列資本密集型、技術性勞力密集型和高科技投資。
郭台銘在白宮待了3小時,他不是去照相參觀,而是和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探討影響美國經濟前途的大事。簡單來說,郭董做到了小英及歷任總統都無法達成的事。
對此,總統府發言人表示,台灣產業在國外有良好的發展,給予祝福與期待。小英總統表示台灣與美國經濟有不同面向互補,希望郭董「尋找互補性最高的地方,讓雙邊有利」。
有趣的是,先前台積電計畫赴美投資,政府表示要盡一切手段將其留下來,為何現在如此大方?郭董很明顯比張忠謀更高人一籌,兩者投資均為資本密集和高科技,但鴻海還有勞力密集型,可以創造工作,而且又和蘋果息息相關,可以創造話題。
換個角度,小英未來要依賴郭台銘,才能拉近和川普及美國的關係。這也是為何政府最近急忙要協助企業赴美考察,其實政府能幫企業什麼忙?none!不要扯後腿就好了,是企業在砸錢幫忙政府拓展外交關係,政府只是在搭便車。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他的新書「全球趨勢洞察」中對此有精闢的評論,書中有一整章討論小英與台灣,他表示「郭台銘是蔡英文的刎頸之交,萬一台灣與北京政府之間發生什麼問題,想必郭台銘應該會居間協調」。不少人之前嘲笑這段描述,但現在應該不會了。
台灣人對於川郭會有什麼看法?整體而言就是郭台銘比小英有能力,更適合領導台灣,甚至成為國民黨主席候選人爭相拉攏的對象,但很少人真正去深入理解郭台銘成功的因素。
郭董空前的成就對台灣有幾層意義:
第一,這是台灣人第一次以「生意人」的角色揚名國際。過去我們有傑出的科技人、體育人和文化人,但全世界從來不認為台灣人很會做生意,郭董改變了這個形象。
第二,全球未來的命運和郭董綁在一起。全世界最有實力的企業家,包括蘋果的庫克、特斯拉的馬斯克、軟銀的孫正義、阿里巴巴的馬雲,每個人都是郭董的重要事業夥伴,互相依賴、共存共榮,他們打造了未來十年創新與財富的生態圈。
第三,郭董的人脈橫跨美、日、中國大陸,這正也是影響台灣未來的關鍵所在。以往我們習慣把郭董歸類為中國商人,但他現在已是真正的「世界人」,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橇動資源,創造最大的槓桿。跨地域連結,帶來乘數效應,買下夏普並和孫正義結盟,更讓郭董實力突飛猛進。
第四,郭董已進化為deal-maker,其他台灣企業家只是product-maker。川普很喜歡說「Let’s make a deal」,精明的deal-maker都懂得玩other people’s money,簡單的說就是「運用別人的資源,加以整合,創造更大的價值」。近期郭台銘計畫收購東芝半導體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出三兆日圓高價,比別人高了50%,然後再籌組「美日台大聯盟」,邀請蘋果及戴爾加入,自己只保留20%,其餘美日各40%。
根據2016年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鴻海已晉升到第25名,是不折不扣的世界企業。三年前李嘉誠出訪歐洲,大陸熱門話題是「別讓李嘉誠跑了」,去年底大家開始講「別讓郭台銘跑了」。
周末看了一本新書《郭台銘霸業》,其中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發跡前的故事,包括他當年勇闖美國,在惡劣的環境中爭取訂單,「你手上拿了爛牌,才會絞盡腦汁去打」。
書中也提到1980年代是台灣全力發展經濟的時代,全民皆贏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努力打開全球市場,那個時代離我們好像已經很遠了。
郭台銘是台灣下一代的學習榜樣,而非不可能達成的目標,他自己就是從無到有的典範。最近我碰到一位年輕人,兩年前他在大陸平安保險旗下陸金所擔任P2P商品銷售組長,業績卓越,我在台大開Fintech 課的時候曾請他回來演講。但正當能更上一層樓的時候,他卻辭去工作,以長達一年的時間到全世界共11個國家擔任志工,包括巴西里約奧運。
我認為現在年輕人需具備三個歷練:第一是在中國大陸工作、求學或實習,第二是在世界的類似經驗,第三是從事過冒險犯難、創新創業的事情。這個年輕人不到30歲,卻都已經做到。
台灣有很多這樣的人才,如「通靈少女」的導演和羽球的戴資穎,重點是要找到國際舞台。我們要多向外看,不要向內看;要向前看,不要向後看;要向大處看,不要向小處看。
郭台銘學最大的意義在於它是可以被複製的。Think big and unleash yourself,你會是下一個郭台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