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嘉泥/台泥國際,中移動,奧斯頓•馬丁/樂視,三顧,離岸風電,亞馬遜,香港富邦,香港兆豐證,張忠謀

理事長的話
嘉泥/台泥國際,中移動,奧斯頓•馬丁/樂視,三顧,離岸風電,亞馬遜,香港富邦,香港兆豐證,張忠謀
嘉泥/台泥國際

嘉新水泥24日宣布「支持台泥國際私有化」,其臨時董事會通過同意台泥提出的收購要約,決定以0.42股的換股比例,將手上所持有的9.7%台泥國際股權全數轉換為台泥2.05億股新發行普通股。加計嘉泥原持有的台泥股權,躍居為台泥單一法人第一大股東。

嘉泥昨日召開臨時董事會決議,決議接受台泥提出的台泥國際私有化收購案,並選擇將所持有的台泥國際9.7%股權,全數轉換為台泥發行的普通股,轉換後嘉泥將再取得台泥2.05億股。加計原持有的5,600萬台泥股權,在台泥國際股權轉換為台泥新股之後,總計嘉泥將掌握台泥2.61億股、占5.9%,超越國泰人壽。

台泥在本月20日宣布台泥國際私有化案,目的在讓後者於港股下市,使母公司台泥能全數認列在陸業績。據了解,身為台泥國際第二大股東的嘉泥,隔日便收到台泥的協議收購要約,並火速邀集財務及法律專家評估,為避免股價動盪損及小股東權益,昨日將評估報告交付董事會決議。換句話說,嘉泥短短兩個工作日內,便決定支持此宗逾67億元的收購案。

對台泥國際此宗收購案,台泥提出兩種方式,一、以每股3.6港元支付,二、以0.42比例轉換台泥新增股票。這二種方式,嘉泥選擇轉換台泥股票,全數轉換後,台泥股本將增至44.6億股,嘉泥持股比將從原本1.5%增至5.9%。此後,台泥的單一法人第一大股東也從國泰人壽換成嘉泥。

嘉泥表示,這次採轉換台泥普通股的方式,主要考量轉換台泥股票可持續參與台泥在大陸市場布局,未來也可兼顧其他市場及產業的投資機會,分散對單一市場的投資風險,並可改善整體策略性持股的流動性及現金股息收益率。據了解,台泥歷年現金殖利率向來維持在3%~5%間,而台泥國際則不到1%,且流動性低,彈性變現難度高。

我們的看法:

第一、嘉泥中國是2003年在香港上市,台泥國際更早,大概在20年前,現在私有化,代表台灣企業香港上市的終結。
第二、嘉泥選擇將台泥國際股票轉換為台泥股票是正確的作法,躍居為台泥第一大股票。

第三、過去有十多家台灣企業分拆大陸子公司在香港上市,現在剩下大約只有5家,因為香港資本市場不了解工業製造類股。

第四、台灣企業需要大規模進行組織架構重新設計,一方面要減少或合併子公司,另一方面也要透過M&A跨入新領域。

中移動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稱,中國電信三巨頭之一的中國移動,正考慮收購新加坡第二大電信商M1M1目前市值約13.6億美元,若是中移動完成收購,這將成為其在海外的最大金額併購案。

消息人士透露,M13名主要股東有意出售手頭上的股權,高層已接觸包括中移動在內的潛在買家。

報導稱,3名主要股東分別為馬來西亞的Axiata集團、新加坡報業控股及吉寶電訊與通運有限公司(Keppel Telecom & Transport),總計持有61%的股權,價值13.6億美元。上月3名主要股東共同任命摩根士丹利為財務顧問,對其投資進行戰略性審查。

報導稱,除了中移動,M1的股東也和其他電信公司、財力雄厚的中國企業集團和日本科技公司接洽,試探他們的收購興趣。消息人士說,M1第一輪股權競標預計在數周內舉行。該人士並稱,與各方的會談都還在初期階段,能否成功還無法確定。

事實上,中移動、中國聯通以及中國電信3家電信巨頭,一直不斷尋求在海外市場擴張的機會。以中移動來說,在2007收購了巴基斯坦電信公司巴科泰爾(Paktel),隨後又在2014年以約68.2億港元的價格,收購了18%的泰國電信公司True的股份。如果收購M1完成,這也將成中移動最大的海外收購案。

新加坡規定,當投資者有意收購一家上市公司30%或以上股份,也必須出價向其他股東買下剩下的所有股份。知情人士稱,M1主要股東將要求獲得可觀的控制權溢價。

和新加坡最大的電信商相比,M1的用戶及市占率並不算多,近期M1的股價也相對疲弱,或是M1考慮易手經營的主因。

我們的看法:

第一、作為中國最大的電信商,中移動過去幾年海外併購並不活躍。
第二、中移動曾經有計畫入股台灣遠傳電信25%股權,但一直無法取得核准,最後只好放棄。

第三、新加坡第二大電信公司如果能獲得中移動入股,將可彌補2000年時新加坡電信收購香港電訊最後卻敗給PCCW的遺憾。

第四、台灣花很多錢搞前瞻基礎建設,卻沒有在數位方面加強投資。

奧斯頓馬丁/樂視

近期負面消息不斷的樂視再傳出汽車業務出現問題,陸媒引述知情人士披露,英國豪華跑車製造商奧斯頓·馬丁(Aston Martin Lagonda)已中止與樂視之間的合作,更透露原因不在於技術層面,而是樂視並未對此投入資金。

新浪報導,有接近奧斯頓·馬丁董事會的人士透露,與樂視的合作僅停留在意向層面,並未具體落實,雙方不是因技術原因導致合作中止,而是樂視沒有投入資金。

報導稱,樂視控股公關部回應,正在向汽車業務高層確認雙方合作進度;奧斯頓·馬丁首席副總裁Simon Sproule則未對此回應,但他在此前上海車展接受樂視視頻採訪時並未提及雙方合作的話題。

樂視和奧斯頓·馬丁於去年2月正式簽約,時任樂視超級汽車聯合創始人、全球副董事長丁磊出席簽約儀式。當時樂視表示,奧斯頓·馬丁負責提供車輛技術,而樂視負責動力總成和車聯網技術。

去年1月,雙方在美國消費電子展上共同發布基於RapideS車型打造的RapideS樂視概念車型,該車型也出現在同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此外,雙方未有其他合作消息,在奧斯頓·馬丁官網上的RapideS車型也未搭載樂視車聯網系統。

樂視汽車近期風波不斷,上個月丁磊聲稱因健康原因從樂視汽車離職;而日前有媒體披露融創中國將聯合聯想投資樂視汽車一事,也被融創中國方面否認;樂視汽車旗下叫車平台易到創辦人周航公開指責樂視挪用易到資金,而仍有許多易到司機對於無法提取帳戶內資金而不滿。

我們的看法:

第一、樂視財務危機嚴重,子公司會一一跳票。
第二、Aston Martin應該是被樂視「忽悠」了。

第三、只有BAT或鴻海這樣具有實力的公司才有資格跨入電動車領域。

第四、我們建議樂視趕快出售電動車事業部。

三顧

台日首樁生技合作案,由三顧與日本再生醫學先驅CellSeed搶頭香!雙方將合作發展「食道與軟骨再生醫療技術」。三顧董事長胡立三表示,將斥資7.6億元建置實驗室和進行臨床,並力拚2019年第3季或第4季完成臨床。

胡立三表示,三顧是以13億日幣技轉CellSeed再生醫學技術,該里程金預計以510年內依階段性發展支付,產品上市後,CellSeed可享有510%的銷售權利金分潤;而三顧則可採用CellSeed的臨床數據直進國內的臨床,目前首要目標是引進細胞培養技術,首個產品是細胞層片技術。

亞東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表示,台日關係密切,過去合作都在製造業、甚至拉麵美食等,此次三顧和CellSeed的結盟,則是開啟台、日再生醫學合作首例,希望透過此一合作案,未來可擴大至生技業。

備受關注的台日再生醫學合作案,昨日吸引邱義仁、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均親臨見證,是繼基亞生疫苗有副總統陳建仁加持後,生醫業另一場大卡司出席的企業活動。

三顧是在去年1221日公告,與日本CellSeed簽訂細胞層片再生醫療合作啟動契約,合作內容包括食道再生上皮層片及軟骨再生層片運用於食道與膝蓋之治療,帶動股價從從30元飆漲到24日的48.55元,漲幅高達61.83%。

三顧總經理唐洪德表示,此次引進CellSeed的技術是以自體細胞為基礎,結合組織工程概念,利用溫度變化使「溫度感應性細胞培養皿」內之表面細胞完整脫離,並保持細胞間結構完整性,形成具有功能性的細胞層片。目前CellSeed心肌層片已於2015年在日本「商品化」核准上市。

至於此次CellSeed技轉的細胞層片技術,已有多項器官修補治療進入臨床階段,包含食道、角膜及膝蓋軟骨之治療。其中,食道術後再生技術,則已在日本、瑞典收案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共收案30人,三顧將以日本的臨床試驗數據,直接進行臨床,有機會力拚2019年第3季或第4季完成。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和台灣在生技方面合作,值得關注。
第二、台灣生技的投資,未來應該強調和外國公司的合作。

第三、現在中國大陸企業和PE已經開始積極投資生技相關領域。

第四、台灣業者如果不能和中國市場相連結,未來會被大陸業者跳過,直接和歐美解軌。

離岸風電

看好國內離岸風電市場,國外大廠紛紛擴大投資綠能產業。澳洲能源商麥格理資本和丹麥商丹能風力(DONG Energy),分別以約新台幣3.53億元和2.47億元,轉投資本土能源集團上緯企業子公司海洋風力,用以發展風力發電。另外,西門子增資旗下子公司4億元,用於能源業務。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4日通過4件僑外投資及1件對大陸投資案。其中,麥格里資本以及丹能風力投資上緯集團子公司最受矚目;投資案通過後,麥格里以及丹能風力,將各自間接持有海洋風力50%、35%股權,原先百分百持股的上緯集團,持股比例則降至15%。

今年1月底上緯宣布,麥格理資本與丹能風力已與上緯簽署協議。目前上緯正在苗栗沿海興建2個海上發電機示範機組,預計下個月加入併聯發電。至2020年底將興建30座,需投入約新台幣180億元。

丹能風力為全球最大的離岸風電商。投審會執行祕書張銘斌表示,每台風機設備造價加上施工費用破億,上緯除了獲得新台幣6億元的資金援助,還獲得技術援助。

丹能風力台灣市場開發部經理徐一春指出,目前只有投資上緯苗栗離岸風機,未來不排除繼續合作,同時也會繼續與其他本土企業尋求合作。

另外,德商西門子以新台幣4億元增資旗下子公司,用於經營發電、輸電、配電設備製造及批發業務。張銘斌表示,發電機主要是在國外生產,西門子國內生產主要是變壓器等小型電力設備生產為主。

另一起僑外投資則是美商PPG INDUSTRIES SECURITIES, LLC1億美金收購台灣志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用於基本化學材料製造業務。至於大陸投資部分,則是健鼎科技增資旗下子公司1億美元,經營印刷電路板、設計、開發、生產新型電子元器件等業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麥格理和丹能都是世界一流的投資者。
第二、外資真正將錢匯入台灣投資風電,非常振奮人心,具有代表性意義。

第三、上緯持股降至15%,是正確的作法,有趣的是麥格理持股50%,比策略夥伴丹能更多。

第四、從長期來說,風電投資必須依賴像麥格理這樣的PE財務投資者。

亞馬遜

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旗下的「全球開店」(Amazon Global Selling)服務,24日宣布在台灣成立常駐專業招募服務團隊,希望號召台灣賣家、品牌經營者和製造商等,在此平台上架,將產品銷售到美國及全球。

亞馬遜在兩年前已經在台灣成立辦公室,以推動雲端運算服務(AWS)為主,此次再看中台灣製造商的優勢,在台灣成立「全球開店」招募服務團隊。未來將為台灣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單一窗口解決方案,包括註冊、上架營運、帳戶操作管理,以及亞馬遜物流服務(FBA-Fulfillment by Amazon)等事務。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表示,電子商務興起為傳統商業模式帶來新機會,貿協為協助我中小企業將經營觸角擴展至全球市場,持續透過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責成外貿協會設立的台灣經貿網,與國際知名電商平臺結盟與交流,亞馬遜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與亞馬遜共同深入輔導廠商從製造業轉型。

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負責人戴竫斐表示,台灣傳統的出口貿易商現在跟全球其他貿易商一樣,都面臨到銷售下滑的趨勢,所以在此大環境下,外貿企業最重要的就是轉型及挖掘新商機。此時,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平台,可以發展出口業務,拓展全球市場。

戴竫斐表示,相較於其他的全球B2B(企業對企業)的銷售平台。亞馬遜全球開店有幾個特色,首先,該平台擁有3億活躍用戶(含Prime用戶)及40萬的企業客戶。
截至目前,已有172個國家的賣家在亞馬遜的協助下,將業務範圍拓展至 189個國家。根據2016年亞馬遜發佈的數據資料顯示,2015年亞馬遜第三方賣家所創造的全球總銷售中,跨境電商的銷售商品量已達到近25%。

台灣總經理林惠君則是亞馬遜重金從eBay挖角過來的。她表示,對全球開店的會員來說,不用額外打廣告,產品直接放上亞馬遜平台即可面向消費者及企業。台灣供應商可以接觸到的企業有40萬家,包括政府、學校、醫院、中小型企業及非營利組織。而亞馬遜的優勢為倉庫物流能力。商品進到亞馬遜的倉庫之後,後續由亞馬遜處理訂單,分檢打包及運送。

亞馬遜全球開店昨在台灣舉辦第1屆台灣賣家高峰會,約有700家供應商出席。該公司去年已在台灣舉辦過招商大會,包括本土電腦品牌華碩、宏碁、汽車零組件大廠東陽、帝寶及大同集團等均表達興趣。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一流電商公司來台,是很好的消息。
第二、台灣如果不引進阿里巴巴,一定要多加強和亞馬遜的合作,才能打造創新生態系統,亞馬遜是生態系統,FB只是社群。

第三、亞馬遜已成為全球最創新的公司,甚至超越FacebookGoogle,值得台灣深入學習。

第四、Amazon的電商是以B2B為主,可以協助台灣中小企業走向全球。

第五、物流也是Amazon的強項,阿里也看到了這一點。

第六、Amazon真正的亮點在於其公有雲平台,為全球最大,遠超過微軟和Google加起來數倍。

香港富邦

傳富邦金控賣香港子銀行的香港花旗證券報告曝光,報告估計該子行售價高達新台幣667億元,扣除成本,能挹注富邦金222億元。潛在買家可能是想跨入大陸市場的非金融業跨國集團。

對此報告內容,富邦金不願表示看法,僅簡短回應不評論任何市場臆測。
香港花旗證券18日出具一份報告,指富邦金有意出售香港子行「富邦銀行(香港)」,引發國內法人譁然。

根據該報告內容,該報告是用富銀香港的淨值當作成本,並用股價淨值(P/B)1.5倍來計算,估富銀香港的價值高達667億元,扣除成本富邦金可獲得222億元的一次性獲利。
不過,有分析師認為,這份報告用淨值當作成本來估算並不合理,因為富銀香港的股本到2014年第2季後就沒有增加,代表之後淨值的累積都是盈餘所挹注,這部分不能當作併購的成本。

這名分析師估計,併購富銀香港的成本應為330億元,出售價格應為560億元,不像花旗證券估算的667億元這麼高。

花旗報告指出,富銀香港潛在的買家,除了金融機構外,也可能是跨國非金融集團。
分析師認為,若富銀香港今年能順利出售,有這筆一次性獲利挹注,富邦金今年有很大機會,續坐金控獲利王寶座。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富邦在10多年前買下一家香港銀行,但在ECFA之後,由於富邦可以直接進入中國,香港據點已無太大意義。
第二、大陸金融業者應是富邦香港最有可能的買家,很多人都需要香港據點。

第三、如果是1.5P/B,並不便宜,現在許多香港銀行價格甚至在淨值之下。

第四、台灣產業和金融業的問題是現在和香港和大陸都失去有效連結,未來會逐漸被邊緣化。

香港兆豐證

兆豐金控26日宣布,子公司兆豐證券決議解散香港轉投資設立的兆豐證券控股公司,兆豐證券撤光海外據點,僅剩國內據點,在三大公股券商中,兆豐證成為反向退守國內的特殊案例。

三大公股券商兆豐證券資本額最大,曾經風光,經紀市占率常領先,但今年以來,兆豐證券的獲利已被華南永昌與第一金證券超越,兆豐金日前召開集團經營管理會議,董事長張兆順即指示應積極檢討,而香港兆豐證控股公司已沒有營收,兆豐證昨天董事會決議解散兆證控股。

兆豐證表示,解散兆證控股是為簡化轉投資架構,提升資金運用效益,未來若有海外轉投資需求,將配合金控集團政策方向,適時調整資金配置。

兆豐證前身國際證券,合併原由寶成集團主倍利證券時,因倍利證券積極布局兩岸三地及海外,因此兆豐證一度是國內券商在中國大陸辦事處最多的,在北京、上海、深圳均設點,香港據點除兆證控股外,還有兆豐資產管理、兆豐(亞洲)資本與兆豐證券經紀等三家轉投資公司。

但因香港兆豐證控股爆發洪良案,遭香港當局重罰港幣4,200萬元,及金融海嘯大虧近27億元,兆豐證整頓香港轉投資,收掉資產管理與亞洲資本後,出售證券經紀,剩下兆證控股,張兆順指示檢討,兆豐證決議解散兆證控股,海外布局歸零。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只是再次說明台灣證券公司在香港證券業務的式微。
第二、兆豐證券香港10年前做得還不錯,特別在承銷方面。

第三、兆豐銀是公股銀行國際化的代表性銀行,但兆豐證券反而撤光海外據點,說不過去。

第四、台灣券商的國際業務,現在由於海外企業赴台上市(F)限制陸企,已經沒有什麼好做。

第五、財富管理很有潛力,但主要透過銀行的平台,證券公司難以掌握金流湍。

第六、台灣人赴香港工作並未減少,反而大輻增加,都在為中資機構打工。

張忠謀

台積電26日表示,董事長張忠謀到目前為止,都沒有退休打算,如果真有退休規劃,他一定會親自向外界說明,請外界不要相信謠言或做任何揣測。

面對外界傳出張忠謀打算近期退休,台積電昨天鄭重澄清:「張董事長到目前為止,想都沒想」、「甚至連八字那一撇都沒撇」。

這也是台積電昨天針對在年報中提出正進行傳承計畫,卻被外界解讀張忠謀將於近期交出董事長職務,所提出的鄭重澄清。

台積電表示,張忠謀仍將帶領台積電經營團隊,持續向前衝,並在營運和業績交出好成績,回饋股東。台積電強調,張忠謀到目前為止都沒有退休的念頭,「連想都沒想。」

張忠謀的接班一直是外界關切焦點,過去也曾傳出張忠謀生病傳言,一度造成台積電股價劇烈波動。今年農曆春節期間,張忠謀在夏威夷意外跌傷,更讓接班話題受到關注。

其實,張忠謀在去年台積電運動會後,就露口風會提前交棒。他當時說,三年多前他交棒給現任兩位共同執行長劉德音和魏哲家,曾提到他會在十年的黃金期協助交棒,原因是他認為
兩位共同執行長的工程師成分高,大約有七成是工程師、三成是生意人。

他當時說交棒的時候是83歲,如果要等十年再交棒,等於要到93歲,講完後他自己都笑了。他認為兩位共同執行長管理台積電的表現大有進步,應該不會再等七年才交棒。這是張忠謀首度釋出會提早交棒的訊息;至於時間點,他還是賣關子說:「反正到某一時間點就是了」。

不過,近期他欽點共同執行長魏哲家接掌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又提出劉德音和魏哲家進入台積電董事會,並於今年股東會議決,確實已在為交棒做規劃,只是時間點從台積電的回應,應不會在今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張忠謀已經85歲,居然還對外說退休連八字那一撇都沒撇」,實在太過分了。
第二、現在二位共同接班人都已經60多歲,其實已算不年輕了。

第三、台積電強調公司治理,但在企業傳承上非常違反公司治理。


第四、張忠謀今年在夏威夷跌了一跤,但現在還不肯明確接班時間表,非常不負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